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tom_lv1
1196 0

[创新发展] 企业组织运营模式的演变 [推广有奖]

  • 1关注
  • 47粉丝

院士

1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3132 个
通用积分
105.5839
学术水平
602 点
热心指数
475 点
信用等级
479 点
经验
54652 点
帖子
1077
精华
21
在线时间
7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2-24
最后登录
2024-1-8

tom_lv1 发表于 2016-11-27 18:41: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企业组织运营模式的演变(上)

                      于德浩

                              2016.11.27

     在探讨企业盈利模式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经济学原理。首先是一个标准的会计恒等式,销售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比如,一个面包卖3=2+0.5+0.5;面粉等原材料和生产工人工资是直接成本1.5+0.5=2元;机器损耗、房租、税费、销售费用等等是间接成本0.5元;最后剩余就是净利润0.5元。面包商品的净利润率就是 0.5/3-0.5=20%

再看一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商品价值=生产资料+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就是指利润。生产资料是指机器、厂房及原材料税费等等,劳动力价值就是工人工资,剩余价值就是净利润。面包的案例,就是3元=(1.5+0.5)+0.5+0.5;其中,原材料1.5元,机器耗损等0.5元;工人工资0.5元。

我有必要强调的是,这两个数字等式中,最后一个0.5元含义相同,都是表示净利润;但倒数第二个“0.5元”含义不同,在会计恒等式中是指机器耗损,而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是工人工资。

第三就是生产要素贡献说,财富产出=劳动力贡献+技术贡献+资本贡献;劳动力贡献就是指工资,技术贡献就是机器耗损等和原材料,资本贡献就是利润。上例的数字表示就是,3元=0.5+(0.5+1.5)+0.5。

第四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索罗模型。索罗模型实质上是对上面的生产函数做了改进,他把“技术贡献”作为一个乘数因子提到了外面,Q(L,K,A)=A*Q(L,K)。Q就是生产函数,表示财富产出或者商品的总价值,L是指劳动力,K是指资本,A是指技术。为了方便具体计算,索罗假定生产函数是一阶齐次函数,而且资本和劳动力可相互替换。正是索罗这一个大胆的简化,便突显了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乘数效应,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然,索罗为此也获得了198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具体到面包商品的案例,3元=A*(0.5+0.5);这里,A=3。原材料及机器损耗折算为科技乘数因子3,不再作为加法的一项。

在我看来,索罗模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如果我们认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假设“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那么生产函数其实就是劳动力的隐函数。这样,生产函数Q就不再是一个多元变量函数,而只是劳动力L的一元函数。显然,索罗的假设“资本和劳动可相互替换”包含于该假设。

即Q(L,K,A)=Q(L,K(L),A(L))。

接下来,我们可以把生产函数QL=0处做泰勒展开,

Q=0+(L+K1*L+A1*L)+O(Q2,Q3,…)

这里我应用了一个初始条件,当L=0时,Q=0。就是说,如果没有工人参与劳动,显然没有任何商品财富会生产出来。第二大项中,K1是生产函数Q对资本K的一阶偏导数与KL的一阶导数的乘积在L=0时的取值;同理,A1就是技术A对劳动力L的一阶微分与QA的一阶偏导数的乘积在L=0处的取值。第三大项,就是泰勒展开的二阶以上的高阶项,可以假设为无穷小,近似为0

这样, Q=L+A1*L+K1*L=X*L;

这里的X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乘数因子,即使用机器生产比手工生产提高的倍数,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在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后相比原来落后技术的提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Q财富产出,是指新增财富;即商品的价值减去原材料的价值。具体到上面的面包商品案例,(3-1.5元)=0.5+0.5+0.5=3*0.5,这里X=3

    生产函数作为劳动力的一元隐性函数,在L=0处的泰勒展开的一阶近似,实质就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公式。现在来看,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个伟大猜想是对的。同样,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因为占有生产资料才可以雇佣工人,这个观点也是对的。因为,生产资料就意味着更先进的技术。

    但是,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只能等价交换进入新商品,剩余价值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这就是马克思的认识局限性。在这里,马克思把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给相混淆。确实原材料是等价交换进入新商品,不产生新价值;但是,机器设备等作为技术发挥的是乘数效应,不是等价交换的加法作用。

以上对商品价值的结构模型不仅仅是5种模型的简单罗列,具体到企业运营的应用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简单的会计恒等式,会告诉人们要减少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不过这种认识是肤浅的,直接的应用就是压低原材料的进价及克扣工人的工资,这是一种鼠目寸光的做法。其危害就是,原料质量下降,工人以各种形式怠工。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如果企业家拿来直接应用的话,就是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及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这一招确实好用,而且至今很多企业仍然在逼迫工人加班加点。当然,最大坏处就是,工人现实中,真正受到了剥削压迫,所以必然会导致工人罢工或辞职,这样根本就留不住人才。

生产要素贡献说的一大进步,就是让企业家明白了,单单增加资本或劳动投入效果是有限的,技术等其他要素也要平衡发展,这就大大防止了资源浪费。现在,我们提出“去产能”,实际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

索罗的经济增长模型,则使得人们强化了技术的作用。企业更侧重技术研发,各国也都推出产业政策引导科技的进步。在现有技术的推广上,速度更快,这就产生了很多“山寨”产品,发家致富。同时,很多落后国家也快速追赶发达国家。开始是日本、韩国的崛起,后面就是中国、印度、拉美的快速发展。不过,索罗模型只是提出技术会导致经济发展,但并没有告诉人们,技术如何才能进步。所以,后来杨小凯就提出“后发劣势”,后发国家可以复制发达国家的技术,但并不会自主技术创新。

最后,我改进后的索罗模型,实际也可以看作是剩余价值公式的另外一个版本。我主要是指出,技术进步只是用于提高新增加价值。具体的应用,就是要提高核心关键技术,要剥离“只能等价交换以加法形式进入新商品价值”的生产环节。这就是很多企业的外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非专业的业务,要集中精力提高真正擅长的商品加工环节。

以上的应用其实主要是侧重整个经济体的发展,对于单个企业的盈利,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现在具体到一开始的面包商品案例,进行简单说明。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运营模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 剩余价值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学 经济学 原材料 成本 会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