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范文正公
2981 7

[考研外校] 2017清华经管理论经济学考研初复试经验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粉丝

讲师

1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 个
通用积分
6.600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03 点
帖子
100
精华
0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4
最后登录
2023-3-29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前几天官网正式发布了拟录取名单,是时候把经验贴发出来了
   帖子会在后面几楼贴出来,本楼有全文的PDF版本,免费下载。
   结构是:
     一、选择篇
     二、初试篇
     三、复试篇
   我的经验贴的原创性贡献在于回忆了16、17的专业课845的题目以及对复试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欢迎参阅。
2017清华经管理论经济学考研经验.pdf (2.52 MB)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考研 清华

沙发
范文正公 发表于 2017-4-5 14:55: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选择篇

1、个人背景和一些感受

我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机械学院,今年二战考上了清华经管理论经济学项目,总分41478+83+127+126。小时候喜欢车、喜欢F1,梦想当汽车工程师,因为吉大汽车方面特别强所以考了吉大。这个理想上大学以后渐渐放弃了。本科时候成绩还可以,放弃了保研专心考研,最后本专业排名大概在8%左右,成绩相近的同学在国内保研到几个工科强校北理北航哈工大浙大和本校的都有,比保到清华和上交的成绩差一些。

说到经济学基础,讲讲我的经历,大一大二的非经济专业学生可以参考。大一上的时候当闲书读了曼昆经济学原理中的宏观;大一寒假读了很多经济改革方面的书还有林毅夫先生的《本体与常无》,开始对经济学感兴趣,同时看了复旦袁志刚老师的宏观精品课视频;大一下继续读了林毅夫先生一系列书:《新结构经济学》、《繁荣的求索》、《中国经济专题》,暑假以及小学期的时候全天候把曼昆经济学原理宏微观仔细自学了一遍,做了笔记;做完这些工作以后兴趣基本已经转到经济学上了,当时想考人大经院。大二下的时候旁听同校区的管理学院大一学生的整学期微观,他们用的是高鸿业的微观,至此微观已经有些基础了。大二暑假和小学期用全部时间学习范里安和曼昆的中级宏观。范里安的微观配套看的是中山大学王则柯老师的精品课视频,曼昆的中级宏观做了很细致的笔记,至此宏微观基础至少不逊于一般的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这就是大三之前的专业课方面背景。

大一大二和本专业保研学霸们拼了两年GPA,大三确定考研目标后成绩开始稳定下滑。总体讲大学没闲着,学习习惯和基础自认为不比同学校保研到清华上交的尖子差多少;高中分文理前史地政也比较强,文科上有一定天赋,所以英语和政治方面也是占优势的。综合以上,觉得自己在考研大军里应该是很有竞争力的,于是大三时候把考研的目标从人大经院提高到了清华经管(也是因为了解后发现人大经院没有想象的好,距离清华经管、CCER有不小的差距)。是本科一贯的学习状态和比较好的成绩当时给了我报这个只收1~2人的专业信心。

考研定位是个不容易的活,我觉得报什么档次的学校可以把握的是自己高中、大学的学习成绩(反应学习能力),这可能也是最主要的依据。不能把握的是备考期间的学习、心理状态,还有对自己决心、毅力的预判。比如说考研期间你可能情感或者心情遇到点波折走不出来,导致有一个月时间不能踏实学习,那有可能努力就白费了。所以考研比保研、留学风险大太多了。如果我还想读机械研究生的话我大概会申请美国或者德国的硕士而不会考研了。

2、学硕与专硕的选择

经济、金融两个专业在就业上有比较强的替代效应,一般拿来一起比较。

读完硕士有两个出路:读博或者工作。

简单的讲,对于清北的几个硕士项目(清北以外的项目下面说的不一定成立),我觉得如果对学术、对读博士有追求,就考清华经管、CCER、光华应经的学硕,如果不读博士想找工作,那就选那几个金融专硕。

一方面,上述的三个学硕招的人很少,不确定性很大,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难度优势,所以没有必要为了更好考去报那三个学硕。几个金专项目招生规模很大、业界声誉也更好。

另一方面,学硕项目在复试的环节老师也会更青睐在学术上有了解和追求的同学。如果你对学术没什么兴趣、不想读博士很多问题不好招架,还得说谎话骗老师争取录取,也没什么意思。

3、经济学学硕的项目选择

如果想继续申请博士,最好在硕士阶段接受比较严格的训练(比如修三高课程),在研究方面给老师做过助研了解做研究是怎么回事,甚至已经开始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如果工作在学术方面要求就没那么高了,只要有名校光环附体就好,剩下的就看自己的个人素质还有实习经历等等了。总的讲,一个可以提供好的学术训练的地方就业也不会差(比如CCER);反之,一个不能提供学术训练的项目对攻读博士帮助不大(但在业界可能声誉更好,比如各种金专)。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想继续读经济学博士,我一定会考心目中最好的学术型硕士。国内经济金融类最好的学术型硕士我认为有三,分别来自光华应经系、清华经管还有CCER;北大汇丰和不收考研生的人大汉青稍次之;厦大WISE复旦经院、上财经院、人大经院&财金又次之,这些是国内比较上档次的学术型硕士项目。

其中光华应经、CCER、清华经管(也许可以加上汇丰和汉青)的经济硕士我认为对中国人来讲不比一些一流硕士跳板如美国的DukeUWM还有欧洲的BGSELSE econnot EME)、TSE这些项目差。

但同时我承认CEMFI(仅学术方面有优势)LSE EMEOxford MPhilmaybe、普林斯顿MFinCBS fin econ还有诸如Harvard统计硕士(一个隐藏神跳板)等项目很可能是更好的博士跳板项目(都有把中国人placetop5 econ phd或顶尖商学院phd的历史,且总体出路也较好),其中大部分对找工作也也很有帮助

另外一点,不见得经济学硕士就是学术型的,金融硕士都是是非学术型的。比如美国NYUUmich的经济硕士就是就业型的,而两个特别高大上的项目:Columbia Business Schoolfin econ和普林斯顿MFin都是金融学的学术型硕士项目。关键的区别在于:1、课程设置 2、和老师熟悉甚至做研究的机会

广义来讲,金专还是有可能对读博有帮助的。比如说道口去年挖来了大牛余剑锋Wharton Finance PhDMinnesota Carlson tenure professor,他会给金专上行为金融,如果你本科是武大数理经济(该修完的课本科就修了)的能套到余剑锋等道口教授的推荐信,对申请博士帮助依然很大。再比如,经管的金融硕士貌似有机会去苏黎世大学交换,而UZH的经济学实力非常强(特别出名的Ernst FehrVoth,还曾经拥有过Fabrizio ZillibottiMario Angletos,这些都是能在美国前五经济系拿到终身教职的大神),有实力的同学有可能争取到很多资源。

4、光华应经、清华经管、CCER相比较:

考试的角度讲,光华和清华经管每年招1~2个,CCER招十来个。

专业课难度是CCER>>清华经管>=光华。微观向来是CCER和光华金融(并非光华应经)的最难,宏观CCER难度独一档,所以总体难度CCER稳坐第一。845的题有的还是挺刁的,这两年都不大容易,而光华应经专业课每年稳定出高分说明难度还是可控的。

从项目的质量讲,仁者见仁,我考清华经管当然是觉得这个最好。其实这三个差的不算多,比较普遍的考虑还是CCER招收的人比较多,风险相对小一些,那两个万一碰到个别大神或者关系户比较容易GG,这个逻辑或许成立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三个项目之间的选择完全是随机的,难度也很难讲那个就低一些,只能说要是对绝对实力很自信或者风险厌恶程度比较高最好还是考CCER

使用道具

藤椅
范文正公 发表于 2017-4-5 14:57: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初试篇

公共课的三门已经非常成熟了,各种经验贴里主要讲的也是初试复习经验和时间安排,再多费笔墨边际贡献也是很小的,我只说说专业课好了。

初试专业课经济学845考宏微观两门。

先列一下我主要看的教材:

宏观:

曼昆的中级宏观(N多遍);

多恩布什的中级宏观(若干遍);

布兰查德的中级宏观(一遍)。

微观:

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N多遍);

平新乔十八讲(若干遍);

平狄克、范里安、高鸿业的微观(都是大二、大三看过,考研时候没怎么看)

范里安配套习题册(一战时候选做过)。

1、对微观的看法

中级水平的微观体系已经基本固定了,教材内容差不多。我指的中级水平是平新乔、尼克尔森的难度,范里安、平狄克、高鸿业的难度低于这个水准,所以我只建议范里安这些选看。

尼克尔森的那本微观我真是爱不释手,看了不知道有多少遍,我头脑中中级水平微观经济学的框架是根据这本书的结构建立的。

不过还是要说,根据这两年的实战经验,备考845目前的第一神书是平新乔的18讲,为什么神?这么讲,去年考题里有18讲的课后题原题(垄断、不完全竞争方面的)。18讲的讲解对读者不太友好,也比较接近高级微观,很多考试是用不到的,讲义部分选择性的看,习题价值很大,甚至可以只拿它当本习题册。

中级微观出题的重点一般是消费者选择理论、厂商理论、博弈论、局部均衡、垄断和不完全竞争这些板块。不对称信息、一般均衡很少考(然而845去年浅浅地考了不对称信息,今年考了我心目中中级微观最最吓人的手解一般均衡的题目)。

对我上面说到的重点的几个板块,把尼克尔森和平新乔上面对应的习题都做明白就差不多了。一些特别技术性的细节,包括CES函数、齐次性等等忽略掉问题也不大,一些模型比如博弈论里不完全信息博弈(如signaling模型),还有不对称信息的Principal-Agent模型就选看吧,似乎没见过国内哪家考研考的。

一般地,在这两本书里你不会做的那几道题就是可能的出题点,这一点今年的845就印证了。毕竟如果只出那些谁都会做的题大家就都130+140+了。

这里在强烈推荐把尼克尔森(我看的是第11版)的所有例题,注意是例题,最好反复练习,那些例题已经囊括了几乎全部基本的题型,大部分题只是简单的变化覆盖不了的难题就是习题中那些你不大会做的题。

一战的话,如果时间紧,不要在范里安、平狄克、黎诣远等等那个难度上多逗留,考试还是要向尼克尔森、平18课后题的难度靠拢的。

2、对宏观的看法

宏观我最爱曼昆的中级教材,曼昆的教材学起来让我有一种钦佩之情,因为人家的教材实在是倾注了不少心血,结构的起承转合组织的非常流畅,特别的精致、有逻辑性,特别适合构建起框架。我用他教材的结构在我头脑中构建体系,其他教材作为补充。

学的时候多注意总结、归纳、整理,我的习惯是:第一遍边读教材做笔记,同时做一些记忆的工作,把章节结构、一级标题(一级标题串起来基本是各章的梗概)记住形成一个框架;以后每一遍刷的时候在这个框架下加深理解、补充记忆就好,同时笔记也在不断增加新的理解的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几张笔记的图看看(PDF里有,这里懒得上传了)

考前能达到的状态是中级宏微观的整体框架信手捏来,重点看的两本书(尼克尔森、曼昆)每一章的内容在不看书和笔记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张纸上从头推到尾给自己讲一遍;微观尼克尔森里主要的数学推导都能自己推,宏观主要的模型能从假设推到整个模型建立。

宏观最重要的就是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IS-LM模型、中期产出与物价水平trade offAD-AS模型以及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的索罗模型。这几个模型怎么构造、假设是什么、解释了什么、计算等等问题一定要特别熟。

除此以外,845特别爱考国民经济统计方面的知识(比如GDP的度量)。

宏观很多东西是不好出成题的,所以其他内容考的也不多。作为曼昆教材的补充,多恩布什在经济增长、AD-AS模型、劳动力市场等方面讲的比曼昆丰富得多;布兰查德在开放宏观、预期等方面可以作为曼昆的补充。

当然,备考时间是有限的。一战的话我觉得读透曼昆的书也差不多了,把课后习题做明白依然是很重要的。教材不必贪多,吃透一本教材比囫囵吞枣读一大堆教材更重要。

3、近两年845真题回忆

    2012年及以前的考题我上网买的圣才电子书,好像是20元左右,那里面后来又更新了2015年的考题,鉴于845出的有些题是往年的改编版,原来的题价值是很大的。

本来我去年考完立刻写了份回忆版的文档存在电脑里,但去年硬盘的突然损坏让文件作废了,我只能凭记忆回忆一些了。

2016

微观:

1、(消费者选择理论)情景是小明买书,大致是书涨价了,小明爸妈于是给他增加了一些预算,问涨价前后小明效用增没增加。

2、(消费者选择,显示偏好)北上广三地有不同物价,给了一个人的效用函数和在北上广的不同收入,大致是问他会选择去哪里生活。

这个就是用显示性偏好弱公理解释。

3、(不确定性)有一笔财产,可以选择储蓄或者买股票,储蓄收益的预期低方差小,股票收益预期高方差也大。大致是问如果股票收益或者存款利率提高对资产配置的影响。

4、计算题(垄断、不完全竞争)18讲原题,难点是两家的MC不一样,联合在一起利润最大化时有一家不生产。

5、(不对称信息)出的很巧妙的一道题,用的是George Akerof那篇著名的Lemon Market论文的故事,不用特别懂逆向选择也能做,用不确定性的只是会算预期收益就能做。

6、概念辨析:

(1)规模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关系。

(2)也是厂商理论里的,具体忘了,学懂了不难。

宏观:

1、选择题,一个是统计局报的GDP增速是什么?实际GDP的增速。另一个是Solow模型里协同增长方面的,具体忘了。

2、Solow模型,技术进步g,人口增速n,问的好像是资本报酬的增速。也是Solow模型协同增长那块必须学懂。

3、Solow模型的大计算,难点是有三个要素K(资本)、N(劳动力)、L(土地)

其他的宏观题记不清了,不过好像也就这么多了。。。因为最后一题就35分还是多少来着,而且我确定是没有IS-LMAD-AS模型的题。

2017

微观:

1、(消费者选择理论)难点是给出效用函数判断两个商品哪个是奢侈品。算个MRS很容易发现。

2、(消费者选择理论,斯拉茨基方程)难点是计算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这个18讲里有同类题目。

3、(垄断、不完全竞争)计算量比较大

4、(一般均衡)天坑,手解一般均衡,我心中中级微观最难。

宏观:

1、三种方法核算GDP2015年考过,看圣才电子书给的解法吧。

2、AD-AS模型,背景是2008年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分析这一财政政策下的种种。

3、索罗模型,没啥好说的。

使用道具

板凳
范文正公 发表于 2017-4-5 15:48: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复试篇

  今年招了两个人,往年经常有等额复试的情况,不过今年按1:2复试的,总共放了四个人进复试,有一半复试要被刷掉,所以还是很残酷的。

   笔试计量经济学,复试前一周突击预习的。。没怎么学明白。如果复试刷人的话笔试还是要认真准备的,因为很容易就和别人差出去2030分的.....建议是给不了了,因为确实没怎么学明白.

复试面试总的来说就是对面坐着五个老师,首先一段英文的自我介绍,然后五个老师分别用中文提问,我遇到的问题主要是专业方面的,当然也问了一些个人情况。

一个总的看法就是问的问题比我预想的深,对经济学理论(主要是宏微观)的基础要求不低,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也会涉及。

如果能有所准备的话我觉得以下两点会有意义:

(1)熟悉一些经济学研究(是真正发表在知名期刊上比较严肃的研究而不是茅于轼、叶檀、马光远之流的评论),做一些文献工作,熟悉某个或某几个领域、某个或某几个知名经济学家的文献,面试时自然有机会流露。

(2)关注一些政策讨论、经济热点,举几个例子,比如:贸易政策、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土地和三农问题、张维迎和林毅夫的讨论等等等等。

    以上只是抛砖引玉,不要拘泥于此,一句话,这个项目设立就是为了主要培养与经济学研究相关的人,所以一切关于经济学研究的了解或经历都应该是加分项。如果本科是经济学专业而且有丰富的研究经历肯定是核爆级干货,但这种背景的人大多保研进去了。

如果每年复试都是我遇到的情况的话,感觉对于考研的一年草草学了宏微观的跨专业同学是很不利的。如果不是我从大一开是就积累了很多经济学各个方面的知识这个面试有可能成为我的噩梦。

比如面试的时候说我能明确说出一些我感兴趣领域的经典论文;比如老师让我解释的“激励相容”我并不是从中级微观教材知道的,而是翻看过上财经院田国强院长翻译的,他的导师诺奖得主Leon Hurwicz的《经济机制设计》;再比如老师问我林毅夫的观点。哪怕我再认真学中级宏微观的教材我也不会知道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我从其他阅读中了解的。以下是我面试的实录,个别处所记不详,但相信基本能还原全貌。

实录

L老师:刘庆老师

Y老师:杨思群老师

P老师:潘文卿老师

L老师:李明志老师

Q老师:齐良书老师(不太确定是不是

(自我介绍,英语,大约也就2-3分钟)

P老师先问了我本科成绩(看到简历写大二拿一等奖学金时专业TOP3%)、怎么没保研、本科修过什么课还有经济学方面学过多少。我说自学了中级水平的课程,经济学主要对宏观、发展感兴趣,但其他主要领域也有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知道一些已获诺奖及有诺奖潜力的论文目前兴趣点主要偏理论一点,如果以后接触实证方面的研究也可能会有兴趣。

P老师听见说对宏观有兴趣,转头让小L老师来几个宏观的问题。小L老师听到我上面的话顺着让我举出几个宏观、发展方面有诺奖潜力的论文我说有可能也偏政经比如Daron Acemoglu的《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ndrei Shleifer的《Law and Finance》还提了Paul Romer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 run growth。老师听完让我比较AcemogluPaul RomerRobert Lucas的观点。我说Acemoglu强调制度(institution)Romer的内生增长强调人力资本,Lucas那里吭哧了一会儿,说Lucas学术生命比较长,和萨金特怎样怎样,老师说只要Lucas在经济增长方面的贡献,我说不太清楚Lucas在这方面的贡献。老师又让我解释Solow模型、说出模型的implication(没出他想要的),问我觉得Solow模型是不是符合中国的经济增长。我说我觉得基本符合,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的积累和技术进步,中国储蓄率、投资非常高,基本积累量非常大;人力资本、技术方面大学生入学人数比原来增加了好几倍,提供了很多有更高级劳动技能的劳动力怎样怎样。老师问就没什么不符合的吗?我没想出来。。

L老师问我微观读过什么教材,我说Varian的还有尼克尔森的,老师沉吟了一会让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激励相容。我想了一下说这是mechanism design里的概念,老师问具体的呢,我说就是争取设计一套机制让两方共同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老师问那在什么地方有应用,我说政策方面(随口胡说八道的),老师问举个例子,(因为之前是胡说八道的所以还要想个政策方面的应用)我想了半天(有点心慌)说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合同法(后悔了,问哪里应用时直接说设计企业和员工的合同就没问题了;硬往政策凑只能随口改成合同法,才算政策嘛~

P老师和大L老师又问了些个人情况,比如为什么不直接申请博士、一战到二战提高了多少分、怎么对经济学发生兴趣的等等。中间不小心提到林毅夫。Q老师这时候插话,让我解释林毅夫的观点。我说林毅夫强调政府的作用,认为政府应该对基础设施投资怎样怎样。老师不满意,问中国的发展只有政府的作用吗?我说当然不是,更重要的是经济改革创造了一个开放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怎样怎样。老师不满意说林毅夫强调比较优势,(我恍然大悟状)说对,林毅夫强调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要符合一定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比如说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老老实实搞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要搞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反而能更快地发展。。说到要素禀赋,老师又问我对川普的贸易政策观点的评价(其实我没太听清楚老师是怎么问的)我说经济学家一般支持自由贸易,但经济理论主要是从效率上分析自由贸易、国际分工的,忽略了全球化、自由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老师问你是说这是分配的问题吗。我以为老师不同意,有点心虚,又解释说全球化、自由贸易的确对美国国内一些低端的劳动者、产业工人造成冲击,带来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产生川普此种政治家以及此种言论的土壤。

讲到国际贸易,Y老师让我举几个国际贸易的模型,我说没学过国家贸易(尴尬脸,希望当时老师能理解,国际金融还了解点,国际贸易真心触到知识盲区,若是当初读完KrugmanObsfeldMelitz的国际经济学就好了)。P老师接话问书记员还有几分钟,得到答复还有一分钟,P老师说抓紧问一个问题,你微积分什么的都学过,解释一下大数定律。(想了想)我说大数定律是概率统计里用的理论,说的就是一个统计量在样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极限是一个常数。老师问是什么统计量,能解释的更细一点吗,我不大懂老师要我答到什么程度,我说比如说极限是数学期望怎样怎样。

然后时间到,结束。

使用道具

报纸
范文正公 发表于 2017-4-5 15:55: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战失败原因以及一点心路历程

    一战失败完全是实力不足的缘故,失败的原因主客观都有。一方面是自己大三整年学习状态奇差,个人情绪方面一直走不出来,大三一年都没真正为考研做过准备,直到157月才踏实下来,浪费了大一大二辛辛苦苦利用课余时间打下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本专业课程任务的影响。考研期间从8月初到10月末一个接一个的实习、课程设计及答辩消耗了大量时间不说最主要的是希望日渐渺茫的焦虑拖垮了我的精神。10月末诸事皆毕,但一直到11月末我的心情基本是崩溃状态,从9月中到11月末基本荒废。如果不是11月末开始和同班同学一起自习内心慢慢找回点慰藉最后拼了一个月,我一战差的不止就是最后的二三十分了。这也是考研的风险之一,我大三之前从没想到我一战的学习和心理状态会这么差,考研基本是看最后半年,这半年里只要状态不佳结果会非常惨淡的。

因为招生人数奇少(每年1~2人),风险比较大,我觉得报考经管理论经济学前还是要慎重的,最好做好二战才能考上的准备。有之前的基础再加上半年无打扰的复习时间,考研二战的优势还是不小的,历年考上这个项目的似乎也是二战为多。所以一战的同学尽量复习的充分一些,上半年至少要把数学学得比较好(比如把全书刷完1~2遍)。如果一战像我一样从7月开始,后面学校的课程安排又不能推掉,那考上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能够二战考上已经感到很幸运了,特别是二战从初试到录取一直都很顺利。

一战没有考上,家人、亲戚、同学给的一些或直接或间接的负面评价都对心情和信心是一种打击。

我从来没有什么名校情结,我连考两次清华经管的理论经济学只是单纯因为真正了解后才知道去一个真正比较好的经济学博士项目是有那么难,对我而言几乎非要飞速的进步、非要去CCER或者清华经管不可才能够办到。我也真的谈不上多么坚持的人,只是单纯知道自己去年复习的状态很烂,还有潜力可挖;知道自己本科全力以赴时不比那些保研到清华、上交的工科同学能力差,本科学习基础比我好的人来考研的绝对不会多;知道自己还挺喜欢经济学的并且觉得自己大概确实是这个项目需要的人。所以还是任性的报了,当然,这样的决定不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看好,一定的阻力会有的,一定的坚持也是需要的。

虽然以比较高的分数考上了,不谦虚的讲,很少见到比第二初试高19分的情况,但说实话,即使最后结果表明我完全有这个资格,考前我也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大概能考多少分、也不可能知道今年报名的人里到底会不会有大神横扫千军。报这个名本质还是一场赌博,而我并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是我最真实的情况。给后辈猛灌鸡汤、谈谈星辰大海意义不大,经验贴从来都有幸存者偏差,不幸因为错误的报考决定而耽误人生选择的人会是多数的存在。

最后为决定报考的人立个小目标:

如果你英语基础不差(至少能裸考一次性过六级吧,我大二第一次参加CET6裸考500左右,具体忘了)

不怵政治

暑假前全书过了两遍或者十月份的时候历年真题已经大面积130+140+

十月份的时候,平新乔、尼克尔森和曼昆的课后题八九成会做

那么大胆的报名吧,你肯定是有机会的。

如果其中有不能达到的,就要斟酌了,复习进度不好、不能承受可能二战的风险,最好还是换个目标。其实能一战考上人大经院什么的也很好啊,名额那么多每年的难度基本是稳定的,努力到了自然会有好结果。

使用道具

地板
拯救地球的雪梨 发表于 2017-4-7 12:28:36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范文正公 发表于 2017-4-5 14:54
前几天官网正式发布了拟录取名单,是时候把经验贴发出来了
   帖子会在后面几楼贴出来,本楼有全文的P ...
感谢lz,恭喜lz。通过拜读这篇文章才知道真正好的经济学硕士需要多少经济知识,自知实力不能进入清华,但会始终努力的!

使用道具

7
manyoulee 发表于 2017-4-7 16:26: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能方便留个私信留个微信吗?我是今年考研CCER拟录取的同学,想交个朋友,以后互相交流学术。

使用道具

8
shanxiao2011 发表于 2017-4-28 06:32:0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水平很高!也很有想法!很佩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