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uguw
11343 112

以概率论工具论述政治经济学原理     [推广有奖]

41
lzguo568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7-4 09:11: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概率-----统计-------计量经济学,方向正确。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42
nanfeng36 发表于 2017-7-4 09:20: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定量定性研究政治经济学才是社会主流,离开量化指标都是空洞说教,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任何科学离开数学都是伪科学。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 5 分析的有道理

总评分: 论坛币 + 100  学术水平 + 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43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7-4 09:47:5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直到今日,还有人在谈论“价格围绕价值中心波动”这种事情,无语。
下面是文字是从2005年发在倒闭的jjxj网站上的一个帖子,内容摘自《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天性自由的价格》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582
    我们大家都是市场的参与者,大家进入市场最关心的或不可忽视的是什么?价格,即用自己的产品能换取多少别人的产品,就是说,产品按照什么样的比例交换。
  当你在市场上向卖方询价时他告诉了你什么?价格。他说了什么?无非是他的货物和你手中的货物(或货币)的交换比例,一个换几个,一比几。
  当两个人在市场上讨价还价时,讨还的内容又是什么?无非是一方要提高交换比例而另一方要压低交换比例而已。
  这就是价格:所交换的两种物的数量比例,即交换比。
  作为交换的比例,在一宗交换中,价格变量就只可能有一个取值(当然,你可以用它的倒数叙述这个比值)。既然如此,作为交换比的价格就不可能是两种交换物中间某一种物的属性,由此,价格和价值就必定不是同一个概念。由此,经济学只能说“商品的价值”不能说“商品的价格”。所谓“商品价格”是商业习惯用语不是学术语言,其实际上指的就是某商品同货币相交换的比例。
  因此,作为“交换的数量比例”的价格概念,不仅仅包含了物同物的交换,也包含了物同币的交换,还包含货币同货币的交换。
        如果认可“价格就是交换比例”的概念,就没有必要另设一个“交换比”的变量。但是,这样将会导致经济学的一系列深度变化,所以,经济学家们通常对于“一个交换中有几个价格或如何表示”这种问题保持回避和沉默。
  比如,每一种物都各有价值,那么作为交换比例的价格还会围绕价值中心波动或者向价值中心回归吗?不可能。因为产生一个价格的是两种物,至少都有两个价值,怎么可能围绕多个中心波动呢?它又该回归到哪一个中心呢?
  再比如,两个需求者走到一起,各自需求对方的物品,因此交换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在一宗交换中有两个需求者和两个需求量,而只能有一个价格即交换比例产生,所以,经济学经常画的需求量和价格关系曲线让人迷惑:另一个需求量跑哪里去了?有人说,化作为供给量了。不是,供给量依然是对同一个物品而言的,而这里的两个需求量是对两个商品而言的,是各有一个需求量。
  价格作为交换比例,是用来描述交换结果的一个变量。交换发生了,才有一个价格产生出来,交换没有发生,就没有价格。因此,价格是被决定的东西,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即在数学上讲价格就是因变量而不是自变量。讨价还价的过程就是一个由交换双方协商决定价格即决定交换比例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什么决定了交换比例即价格,而不是价格决定了什么。而经济学家们一直认为价格是被迫接受的,是原因和自变量,他们考虑商品市场的思路是价格调整:用价格调整促成均衡。
  大家都可以感觉到价格的瞬息万变,用专业术语讲就是:价格是时间的函数,是存量。而需求量是基于时间段而言的,是流量。从逻辑关系上讲,存量和流量无法用一个二元方程或两维坐标表示出来,也就是说,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没有对应的逻辑关系,除非再引入一个时间变量进来。所以,经济学家们经常讲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因为其中没有时间变量,故而是不存在的,而不是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
  交换行为由两个阶段构成:交换的磋商或酝酿阶段和成交。酝酿假以时间,成交是瞬间完成的。
  在交换的酝酿阶段,欲参与交换的人对交换的比例有一个预期,这种预期的交换比例称之为“预期价格”或“期望价格”,2+2中有两个人,就有两个“预期价格”。期望价格不是交换的价格,仅仅是一厢情愿的“期望”或“预期”而已。
  期望价格:在交换之前,交换中的某一方对交换比例的最高预期或期盼,称之为这一方的期望价格。期望价格只是单方面的期望,是他所能接受的最高价格,而不是实际交换的比例。
  如果交换双方可以指定出买方或卖方的话(注意,是人为指定!),期望价格可以分为两种:卖方期望价格和买方期望价格,简称为卖方底价(minimumprice)和买方底价(maximumprice)。显然,卖方期望价格和买方期望价格的区间开口方向是相反的。
  交换价格指实际成交的数量比例,也就是所谓的“成交价”。根据公平自愿原则可以知道,成交价必定是期望价格区间内的一个点。
  在现实商业中,厂商标明的价格只是一个参考的单方期望价格,如果这个价格是不可讨价的,那么可以认为是“卖方底价”。即使是最后成交价格和这个卖方底价是一致的,二者的经济学性质也是不同的。如果卖方底价与成交价格一致,仅仅是卖方期望得到买方承认的结果,丝毫不表明价格是由卖方决定的。

♀♂♀♂♀♂♀♂♀♂♀♂
  假设在交换的酝酿阶段,甲希望用x量的A物去和乙的不少于M量的B物交换,而乙期望以y量的B物去和甲的不少于N量的A物交换。甲之所以愿意这样做,是因为甲认为“M量的B物的总交换价值Ebj不会小于x量的A物的总交换价值Eaj”,也就是交换的最低条件是:
    MEbj=xEaj即M/x=Eaj/Ebj
  下标中的j指甲是价值判断者。甲出于自私和贪婪性,当实际的交换比例大于M/x时,甲是不会拒绝的,即他可以接受的交换比例是[M/X,+∞)。M/x就是甲期望价格,它是甲方的底价。
  同样,乙期望以y量的B物去和甲的不少于N量的A物交换是因为乙认为“N量的A物的总交换价值Eay不会小于Y量的B物的总交换价值Eby”,也就是:
    NEay=yEby即N/y=Eby/Eay
        下标中的y指价值判断者是乙方。同样道理,从自私性和贪婪性出发,当实际的交换比例大于N/Y时,乙也是不拒绝的,即乙接受的交换比例是[N/y,+∞)。同样,N/y或y/N就是乙方的期望价格,也是乙方的底价。
  我们称M/x为卖方期望价格,以Ps表示;我们称y/N为买方期望价格以Pb表示。我们假设实际的成交价格是P,就得到前述的价格区间,用不等式表示如下:Pb≥P≥Ps
  我们可以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这种情况:A、B两物相交换的价格PB/A是集合Ps{s∣s≥M/x}和集合Pb{b∣0≤b≥y/N}的交集。
  显然,所有满足等式Pb≥P≥Ps的P值都应该为双方所接受。
  假设y/N≥M/x成立,即交换条件成立,也就是说存在一个“共识”区间[M/x,y/N],它表述的是成交比例的可能范围,即价格范围,我们称之为价格区间。符合双方意愿的可能交换比例我们称之为“成交价”,它是价格区间[M/x,y/N]中的一个点。
  从上述可以看出,在交换的酝酿阶段,期望价格不是一个点,而是表现为一个半开放的“区间”,正是期望价格的这个区间特性,才使得交换成为可能。相反,如果期望价格是一个点而不是一个区间,商量的余地就没有了,交换反而成为不可能。
  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一宗交换在其未发生之前价格都是以一个区间的形式存在的,而在交换发生时,以区间内的一个点的形式表现出来。实际的情况是,当交换发生后,我们并不知道双方的底限何在,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实际成交的比例必定在这个区间里。
  我们在此将价格表述为一个闭区间。但是,根据我们对价值主观特性的分析,我们知道,价值判断具有模糊特征,也就是说,这个“闭区间”仅仅是数学意义上的“闭合”,实际上是边界模糊的。
  根据前面的式子,价格形式Pb/a=[M/x,y/N]也可以用价值形式表示:
     Pb/a=[Eaj/Ebj,Eay/Eby]
    如果成交,则必满足Eay/Eby≥Eaj/Ebj。
  这就是价值决定价格的数学表示。
  这一形式清楚地表明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即:价格是一个区间,其边界是由交换价值决定的,但价值仅仅决定成交价格的取值范围而不决定成交价格的具体数值。无论是价格的数量决定形式还是价值决定形式,其中的交换量、价值量和价格变量都是存量。
  价值决定价格,但决定的是一个点的集合而不是一个点。而传统经济学总是把价格视为一个点。
  从这一区间形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边界变动时,这个区间形态就会变动,但即使是边界稳定(由交换价值决定的期望价格稳定),成交价格仍然具有不确定性。换句话说,价格作为一个区间,最终以区间中的一个点表示出来,天生具有波动的性质,也就是说,没有稳定平衡的价格点存在。
  乙方的交换条件(0,y/N]的经济学含义就是:超过了y/N的交换比例是不可接受的。这里显然是常识上的买方,即价格超过y/N就不买。同理,作为卖方的甲方的交换条件[M/x,+∞)的意义就是:低于M/x就不卖。也就是说,对货币和其它商品交换,在传统商业意义上,甲是商人,乙是消费者。
  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价格是位于价值鸟笼中的小鸟——价格小鸟有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由价值鸟笼限定。价值是构筑鸟笼子的材料,价格是鸟笼里的空间,成交价是价格鸟笼里的小鸟,鸟笼和小鸟的所有者是两个交换者。
  这种价格决定机制理论就是所谓的“价格鸟笼理论”(Pricecage-theory)。
  “价格鸟笼理论”是主观价值论的必然结果。重农学派的顶峰人物杜尔哥(1727~1781)在探讨商品交换时就提出主观价值论,并且明确地说到:“由于双方都是他们在交换中所要交出的东西的主人,所以每一方都必须就他对他所交出的那种商品的爱好和他对他所希望收进的那种商品的欲望加以衡量,据以决定被交换的东西的各自数量。”杜尔格没有考虑到的是,双方这种主观的价值判断或计量,重叠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通常只能形成一个共识区间即价格鸟笼,而不是形成一个价格点。贝卡里亚在对小麦和酒的的交换进行分析时就认识到,在两个人的孤立交换中交换比率是不确定的(姚开建:《经济学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130)。价格点的形成必须借助于一套制度方可完成。
  价格鸟笼理论给予“等价交换”原则以最完美的重新诠释,这个“价”不是一个客观存在、固定不变的价值,而是四个根据交换双方各自判断标准得到的主观的价值判断。等价,仅仅是交换的一个底限条件,而交换者双方主观追求的都是超越各自底限的交换比例。
  基于这种价格观念,我们可以认识到,希望价格向某个中心的回归以及期望价格的稳定均衡是根本违背价格本质的。价格具有天生的波动特性,如果希望各自为己的个人对所有商品的交换价值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进而使得价格区间压缩为一个点并保持恒定,直如痴人说梦。
【摘编自《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版】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 100 对论坛有贡献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44
Crsky7 发表于 2017-7-4 09:56: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概率论工具论述政治经济学原理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45
tyzhifubao 发表于 2017-7-4 12:27: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盗窃我的劳动成果啊!我以前帖子说价值是价格的平均值,在这里变成期望,换个说法!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 10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期待合作发表后续作品!!.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46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7-4 12:53:3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传统的经济学,包括资本论在内,都是用错了模型。
        经济学唯一正确的模型只能是“交易模型”,就是“2+2”——两个私有者交易两种私有物的所有权。
       《资本论》也是从交易开始展开的,但这是一个残缺的交易模型,其中只有两种交易物,而没有两个交易者。
        马克思之所以隐藏两个交易者,是因为马克思在交易现象当中运用的是客观价值论,而非主观价值论,所以,不需要,也不能让具有主观价值判断能力的两个交易者出现。
        当为了客观价值论而隐藏了两个交易者之后,交易行为当中自古至今存在的讨价还价也就不见了。只需要一个物理学家用秒表去测定货物的生产时间就可以了。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为自己的经济学量身定做了一个可以客观测度的“价值”概念。但他也没有真正运用这个独创性的概念。因为,即便是只有交易物,即便是价值可以客观测量,那么,面对两种交易物的交易,也应该有两个价值变量,但马克思闭口不谈两个价值量,等到把其中之一变成货币之后,货币的价值变量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了,只剩下货物的价值问题了——这个残缺的交易模型最终还是沦为了一个“生产模型”。
       而且这个从交易模型蜕变出来的生产模型,依然只字不提生产者的个人劳动的差异性,马克思用把一切劳动都简化为一般的、只需要用时间就可以计量的简单劳动,用“社会平均劳动”这些术语,彻底把价值的主观性抹去了。
     而如果是2+2,就有多个价值变量,而绝不是一个。2+2式的交易,是和交易者有关的、两股价值流的对流过程,而不是只和货物有关的单向的价值流动。传统经济学的错误根源,就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种错误,不仅仅违背了关于价值判断的休谟法则,而且也无视李嘉图的“等价交易”理论。因为等价,就一定是有两个价值量,而不是一个,“一个”就没有等号了。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47
龚民 发表于 2017-7-4 13:04: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建平 发表于 2017-7-4 12:53
传统的经济学,包括资本论在内,都是用错了模型。
        经济学唯一正确的模型只能是“交易模型” ...
       胡扯。资本论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模型。正确的模型只能是“交易模型”--------那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初期重商主义的东西。你却当作至宝。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48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7-4 13:08:3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龚民 发表于 2017-7-4 13:04
胡扯。资本论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模型。正确的模型只能是“交易模型”--------那是古典政治经济 ...
我胡扯?你读过资本论?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49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7-4 13:12:22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龚民 发表于 2017-7-4 13:04
胡扯。资本论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模型。正确的模型只能是“交易模型”--------那是古典政治经济 ...
资本论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庞大的商品堆积,什么是商品?商品就是交易品!马克思自己说了,任何为自己需求生产的都不是商品。没有商品交易,何谈资本主义?
    离开交易谈经济学,近乎脑残!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50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7-4 13:14:03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劳动与资本的交易。这依然是一个2+2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xuguw + 10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