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包不同
2173 12

伦理与科学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5粉丝

学术权威

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21551 个
通用积分
61.1910
学术水平
1005 点
热心指数
912 点
信用等级
833 点
经验
139819 点
帖子
5440
精华
2
在线时间
339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16
最后登录
2024-1-18

包不同 发表于 2017-8-14 10:33:1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是哈佛教授桑德尔著名的公开课,他把亚里士多德、卢梭、边沁、洛克、密尔、康德、罗尔斯、诺齐克这些古代现代的大哲甚至包括弗里德曼这位经济学家都请到课堂上,公正地展现这些学者各自对公正的观点,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试图告诉大家什么是公正。
比如一辆失控的电车,正要撞向五个修路工,这时候你可以扳动道岔,让电车驶向另一边,但那边也有一个修路工。你应该扳动道岔吗?直觉可能会告诉你:应该!因为五大于一。
五个.jpg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有五位病人分别在等待不同的器官移植,否则他们将很快死去。这时正好有一个健康人来你这儿做体检,他的器官又恰好适合这五位病人。你应该将他肢解以挽救五位病人的生命吗?你可能会回答:不应该!为什么五大于一的原则在这里就不好用了呢?
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都涉及伦理道德领域。我忽然发现,桑德尔遗漏了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大卫.休谟。休谟在他的书中只出现了一次,不是作为思想家而是作为案例,而且还是个反面案例:休谟把房子租给自己的朋友,他朋友又转租出去,租客认为房子不适合居住需要装修一下,自己请了装修队,然后把账单寄给了休谟。休谟认为装修这事儿没经过自己同意,所以不应该由自己付这笔钱。这事儿闹到法院,最后判休谟败诉买单......
休谟在《人性论》中有一段话:“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经常的‘是’与‘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这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因为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需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当举出理由加以说明。不过作者们通常既然不是这样谨慎从事,所以我倒想向读者们建议要留神提防;而且我相信,这样一点点的注意就会推翻一切通俗的道德学体系……”。能否从“is”推理出“ought”,这就是著名的休谟伦理难题。休谟的回答是:不能!
更早一些,伽利略在宗教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时说:《圣经》仅仅是指引我们“应该”怎样运转到天堂,而没有告诉我们天堂“是”怎样运转的。
“应该”怎样上天堂,这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天堂(宇宙)“是”怎样运转的,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原则上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来判断一个科学命题正确与否。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吗?到比萨斜塔上做个实验看看......换句话说,科学理论是“后于经验”的,先有斜塔实验这个经验事实,然后才能从中提取出科学理论;先有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遥远的星系光谱红移现象,然后才能有大爆炸宇宙模型的存在。所以爱因斯坦说:科学是后验(posterior)地来重建存在。
而伦理道德命题正好相反,是先于经验的。比如在电车难题中,应该选择撞一个还是撞五个?医生是否应该肢解一个健康人,来挽救五名等待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的生命?休谟的装修费应该由谁支付?代孕妇女产下的婴儿应该归谁?同性恋能不能结婚?对这类问题的回答既不可能也不需要通过经验事实来判断其真伪,所以不属于科学问题。但是,每个人心中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依据在哪里?那就是先验地存在于你内心的道德律。
“is”与“ought”这么重要的差别,桑德尔为什么只字不提呢?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他人,我猜想,要是把这个问题挑明了,会令他的学术地位降低。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好比NBA总冠军是打出来的,常规赛MVP是评出来的。上个赛季可以说火箭战绩不够好把MVP评给库里,这赛季又可以说哈登数据不够好,把MVP评给维斯布鲁克。反正人嘴两张皮,咋说都可以。还是格林实在:“我才不管你詹皇的历史地位是第几,反正这赛季的总冠军得是我勇士的。”
所以,在专业人士看来,不能被经验事实验证的问题档次不高,无论这个问题是MVP应该评给谁,球员的历史地位应该排第几,还是道德家教我们应该怎么做。有一把“阿尔德剃刀”是这么说的:“不能被试验验证的问题不值得辩论。”
同样是分析灾后物价暴涨这个案例,桑德尔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桑德尔着重分析民众的愤怒情绪,以及灾区的物品“应该”有一个公道的价格。斯密则在他著名的《国富论》中写到:当政府为救济粮食匮乏所造成的困苦,命令所有的销售商按它所认为的合理价格出售谷物时,其结果,或者是使他们不把谷物提供给市场,这有时甚至导致在季节开头就闹饥荒,或者,如果他们将谷物提供给市场,又鼓励人们快速地进行消费,从而必然会在季节结束前闹饥荒。不受限制、没有约束的谷物自由贸易,是防止饥荒灾难产生的唯一有效办法,也是减轻粮食短缺痛苦的最佳办法,因为真正粮食短缺的痛苦无法消除,而只能予以缓解。
《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今天我们翻开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分析卡特里娜飓风后灾区物价上涨时,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了斯密的分析。
那么,经济学家是怎么看待“公正”这个问题的呢?“通过宣布高价非法而把自己装扮成穷人的保卫者总是好的政治家,”纽约大学C.V.斯塔尔应用经济学中心主任威廉•鲍莫尔说,“我预言政治家们也会通过宣布艾滋病非法来解决艾滋病问题。这是无害的,因为什么也没有发生,但当你认为高价非法时,你就真的有问题了。”黑兹利特把装扮成穷人保卫者的某一类经济学称为“情绪经济学”。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说得更为坦率:“当一个受过经济学训练的学者,为了博取道德上的优势而放弃对科学的尊重,本身就是既不专业也不道德的行为。”
弗里德曼在三一学院《诺贝尔之路》的演讲中说:“我们有必要清楚区分一个人在科学研究领域所做的事和他身为一个公民所做的事。这样的观念,在物理领域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学。就以星球大战计划这个热门的争辩议题而言,有些物理学家声明反对星战计划,但却有另一批物理学家支持这项计划。很明显的,这些不同的声明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已获大家认同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反而是这些物理学家个人价值观以及对政治事件的判断等等。要评价他们在科学上的能力或贡献,凭借的不该是这些声明,而应该是他们在科学上的工作。我相信,这种作法也适用于经济学家。”
我们在大街上随便找10个人出来,多半没人能讲清楚原子弹“是”怎么造出来的。但在是否“应该”用原子弹把广岛长崎炸一下这个问题上,这10个人肯定都能参与进来。并且,他们的观点很有可能与伦理学专家差不了多少。
科学理论往往不太直观,需要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但是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用事实来检验,用事实让那些质疑者闭嘴。伦理道德问题人人可以参与,但是它最大的麻烦在于没法用事实来检验,所以非常脆弱。就连孔圣人这样的腕儿跑去说服盗跖从良,也能被怼了个灰头土脸。
我发明了一个通俗的说法:科学知识,就是前人几辈子研究出来,后人要不了一辈子就能掌握的东西,所以它才能不断地进步;伦理知识,就是前人一辈子研究出来,后人几辈子也掌握不了的东西,所以几千年来还在原地打转。所谓国学,大体属于后一类的知识。桑德尔的《公正》,几乎要跑到亚里士多德那里去寻找答案了。可见,在伦理知识的这个特征上,无论东西方都是一样的。

包不同
2017.8.1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1 人评分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clm0600 + 1 狗屎该吃吗?

总评分: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哥不生产知识,哥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包不同 发表于 2017-8-22 18:13:4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良知的来源

传说,某日王阳明与弟子讲学至深夜,一个学生弄不明白良知究竟是什么。突然,房上瓦响,从梁上簌簌地落下一些灰尘。紧接着,门外一阵骚乱,卫兵大喊抓贼。须臾,房门敲开,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偷被卫兵押了进来,等候阳明发落。王阳明让他们散去,指着小偷对众人说,我把他的良知找出来,你们就明白了。
说着,阳明向小偷道:“把衣服脱了。”众人大惑不解,小偷更是惊惧交加。奈何被抓了现行,身不由己,只得战战兢兢,依言而行。阳明不停地叫他脱,一直脱到只剩一个裤衩。
这回,任凭疾言厉色,小偷却是死活不肯再脱,并高声喊道:“打我也罢,杀我也罢,就是不能再脱。”阳明问他为何,小偷支支吾吾说不出来。阳明指着他向众人道,这就是良知。
正如孟子曾经曰过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那么,这个与生俱来人皆有之的良知,又是来自哪里?宗教的解释是:这是上天赋予的。就像康德最为人们熟知的一段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桑德尔在《公正》一书中用了大量篇幅介绍康德的思想,却没有再继续向前推进一些,结果错过了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那就是进化论。
进化论对“先验”这类的问题有一个标准格式的回答:不这样的都绝种了,我们都是繁衍下来的那一类的后代,所以天生就继承了祖先的某种本能。
在夏威夷,过去那里常年爆发战争,瘦子一枪就被扎死了(反正当地导游是这么给我们解释的),胖子比较经扎,存活率就高。爱上胖子嫁给胖子的妇女有更多的几率留下后代,后代自然就以胖为美,容易爱上胖子。当然,这种美丽的胖是灵活的死胖纸那种胖,而不是脑满肠肥的那种肥。和平年代,瘦子更加健康,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地方还是以瘦为美的,当然是健康的瘦,而不是骨瘦如柴的那种瘦。可见,美也是先验的,是一种有利于繁衍后代的特征。
经济学家哈耶克举过一个例子:妈妈爱孩子这件事情,从个人理性的成本效益角度分析,是不划算的。但是,不爱孩子的妈妈就会绝后,我们都是爱孩子的那种妈妈的后代,所以天生具备了这种爱小孩的本能。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船长下令妇孺优先上救生艇,从头等舱开始。当时船上的首富亚斯特(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向在现场的二副询问是否可以上救生艇以保护他怀孕的妻子,得到的回答是必须等妇女儿童上完。为什么我们对“让妇孺先走”这个决定感到正能量满满,而认为“让领导先走”是有违良知的呢?
不妨设想当原始人遇到灾难时,某个部落的决定是让领袖先走,另一个部落是让妇孺先走。前者都绝后了,我们都是后一个部落的后代,所以,天生、本能......
那么,在电车难题中,我们每个人的直觉是什么?5〉1,当然选择撞一个啦。在桑德尔的公开课上,绝大多数同学都举手赞同这一选择。为什么?

同样想象两个原始部落,遇到灾难时,一个是听天由命,随机撞5个或撞1个;另一个部落是选择撞1个保全5个。经过多代繁衍之后,显然后者的种群数量会占优势,我们大部分都是后一部落的后代,所以,天生、本能......
可是,把一个健康人肢解,挽救5名等待器官移植病人的生命,与电车难题有什么不同呢?健康人是会跑的呀!!!
我们想象在原始部落中建立起了一套法律制度,规定电车司机在危难关头有义务作出较少损害的决定,能撞1个就绝不撞5个,否则算渎职。这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你规定医生有权肢解一个健康人去挽救5个病人的话,哪个健康人还敢待在有这种法律的部落里?作为一个健康人,你想不想移民到一个能够保障你生命安全的部落中去?不允许移民的话你想不想偷渡?想不想北逃?反过来,在其他部落里等待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听说有这么棒的制度,想不想移民到有这种制度的部落里来?人口流动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劣币自生自灭”。因为我们都是良币的后代,所以,天生、本能......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尽管进化的大趋势是优胜劣汰,但是在短时间,局部地区,劣币也有可能占据上风。从表面上看,两个部落都有人口流出,究竟孰优孰劣,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我惊讶地发现,在公正这个问题上,普通人的第一感是正确的。被桑德尔灌了一通迷魂汤之后,反而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这大概就是在英美法系中,挑选陪审团成员时只选普通人而拒绝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的原因吧。在科学问题上,我可以信任爱因斯坦,在伦理道德问题上,我相信普通人的良知。
小偷有良知不等于不会做坏事,只是他在偷东西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做坏事。比这更麻烦的是失去良知,把打砸抢当作正义的事情来做——我们走过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何尝不是受到了某些自封为人类精神领袖的精英分子的蛊惑呢?
所以,保罗.约翰逊这个大右派、基督教徒、保守主义分子提醒我们:警惕人文知识分子,更要警惕带有权力倾向的雅各宾式的人文知识分子。一旦他们和极端权力、极权主义相结合,他们就可能把他们的胡思乱想作为终极真理强加于人。那时,他们不是引导人走上迷途,而是强迫人走上“正路”。

使用道具

包不同 发表于 2017-8-22 18:58:1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确定性中的细节

在电车难题中,桑德尔还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场景:当你在桥上看到一辆失控的电车将要撞向5人,这时,恰好有个死胖子在你身边,将他推落便可使电车卡住停下来,挽救5个人的生命。你应该推落他吗?
当然,我们可以继续用前述“劣币驱逐良币”理论来论证,如果允许这种行为,以后就没人敢站在桥上看风景了。但是等等,这里是不是还漏掉了点儿什么?
如果把胖子推落,他会当场死亡,但是电车距离那5个人还有一段距离,也许并不需要推落胖子,那5人也能及时躲开呢?抑或,即使推落胖子,也没能刹住电车,还是撞死了那5个人呢?虽然题目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些不确定性的条件,但是答题者会想象身处于一个具体的场景中来考虑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与电车难题有关的三个场景中,条件是不一样的,但是用归纳法一抽象,细节便丧失了,只剩下5VS1。沿着这种哲学的抽象推理下去,便再也找不到正确的答案。某一类学者就有这种毛病——他们只爱抽象的人,不爱身边具体的人。所以不奇怪,他们的博爱理论是不靠谱的,按照他们的理论构建起来的社会必然道德沦丧、良知泯灭。
中世纪的神学家曾经认为不“应该”收取利息,道理似乎是显然的:钱不能生钱,你不可能用100块去换取他人的110块。从中世纪到近代,关于利息问题展开了许多争论,直到费雪的《利息理论》发表才解释清楚——假设有一张1年后到期的100元面值国债,你现在愿意出多少钱购买?两者的差额就“是”利息。这里,我们又遇到“is”和“ought”这两位老朋友。庞巴维克在《资本与利息》的一开头,就提醒我们:资本应不应该有利息与资本是不是有利息,这两个问题是不同的。
费雪的例子让我们看清楚,一年后的100块与现在的100块不是一回事儿。也许因为坏账,说好的一年后110块只拿到100块;也许有好的投资机会,用这100块一年后能赚到120块;也许因为通胀,现在100块能买到的东西1年后要花110块......
那要是发生了通货紧缩的话,岂不是利上加利?现代的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名义利率不能为负,真实利率不宜为正,所以我们需要一点点通胀(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当下的美联储就把通胀目标设定为2%。这里扯得有点远,就本文讨论的主题而言,我们只需要知道在“愿意出多少钱购买国债”这个问题下面,隐藏着许多易被忽视的细节,科学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而不是想当然。
丹尼尔.卡尼曼是一位心理学家,因为把心理学运用到预期分析当中而获得了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认为,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我们不是理性的经济人。例如,下面有两个选项:
a,抛硬币决定,如果正面,你将得到100美元;如果是背面,你就什么都得不到。
b,肯定得到46美元。
大多数人会选择b而不是a,包括我自己都会这么选。那么,这个选择是不理性的吗?理性告诉我,这道题再让我选一万次,我也会选b而不是选a。但是,你把题目修改一下:
a,抛硬币决定,如果正面,你将得到100美元;如果是背面,你就什么都得不到。重复选一万次。
b,肯定得到46美元。重复选一万次。
那我肯定是选a而不是选b,再让我选一万次,也是这么选。这两道题的区别在哪里?我把题目再变一变:
a,抛硬币决定,如果正面,你的资产将增长100%;如果是背面,你就什么都得不到。
b,你的资产肯定增长46%。
现在清楚了,无论是理性的“慢思考”还是感性的“快思考”,答案都是选b,按照复利方式计算,a的收益期望只有41.42%。
在这三道选择题当中,第二题是单利问题,第三题是复利问题,都很容易回答。第一题呢?没有说,这就是漏掉的细节。
可以把这个选择题想象成一个游戏,不管我们有多少实际资产,在参与这个游戏的时候,扮演的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角色,而机会只有一次......或者,也可以把这个数字想象得大一些:一个工薪族,突然天降鸿运,有机会得到一笔巨款:
a,抛硬币决定,如果正面,你将得到1亿美元;如果是背面,你就什么都得不到。
b,肯定得到4600万美元。
你会如何选择?显而易见,这里隐含的条件是复利问题,理性的选择就是b。从复利角度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人类对亏损的厌恶要大过对盈余的偏好,假如你亏损50%之后又盈利了50%,那么你的资产只有原先的75%。
如果采用真实世界中的案例,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一位贸易商将5万吨铜从智利船运到中国,假设沉船的风险是万分之5,购买保险的费用是万分之8。如何选择?
任何一个有理性的贸易商都会选择购买保险。对于贸易商的经营来说,这是一个复利问题;对于承保的保险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单利问题。所以双方的合作才成为可能。
卡尼曼还从另外的角度比较人类的风险偏好:
问题1:肯定会得到900美元,还是有90%的可能得到1000美元,10%的可能一无所获,如何选择?
问题2:肯定会损失900美元,还是有90%的可能损失1000美元,10%的可能避免损失,如何选择?
大多数人在问题1中选择确定的前者,而在问题2的选择中选择不确定后者。这里有什么细节上的差异吗?
正如先前的分析:在回答问题1时,我们会假定自己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而问题2则有所不同——我们已经拥有了1000美元。要看清楚这两个游戏的差别,我们可以把数字放大1万倍......
俗话说,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想象一下:一名千万富翁,财富缩水90%,豪宅被拍卖,搬到一个较差的寓所,这跟损失100%有多大差别?在这种时候,铤而走险地搏一下就是合乎理性的。
卡尼曼挑选的这个问题有误导性的,如果他问:
问题3,肯定会损失500美元,还是有50%的可能损失1000美元,50%的可能避免损失,如何选择?
那么从复利角度考虑,我还是会选择确定损失的前者,我也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会跟我一样。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投资中,要避免将自己置于必须孤注一掷的那种境地之下,才能从容地做出数学概率上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极端一些,我们设身处地的来想一想尼克.里森所面对的困境:
确定损失1亿美元,还是有80%的可能损失2亿美元,有20%的可能挽回损失。如何选择?
无论损失1亿美元还是2亿美元,对尼克.里森来说都是没区别的,结果一定是锒铛入狱,如果能避免损失,他就能继续保住他的工作。这样一来,上述选择就变成:
确定锒铛入狱,还是有80%的可能锒铛入狱,有20%的可能保住工作。如何选择?
答案显而易见!
尼克.里森案件有助于我们理解,政府为什么常常会做出非理性的选择——政府官员也是理性人,由于责、权、利不对等,他们就会理性地做出对于他们所管理的国家来说是非理性的选择。巴林银行犯了错误会倒闭,尼克.里森也没有机会再搞垮其他银行。政府犯了错误却很难被更换,犯错误的官员通常会换个职位重新上岗。
卡尼曼试图证明,在面对不确定的风险时,人类是不理性的。但是,我通过不确定性中的细节分析发现,人类的理性比他想象的要强大,而政府的理性十分可疑。虽然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我还是要说:一个不懂投资的心理学者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

使用道具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7-8-22 19:35:5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包不同 发表于 2017-8-22 18:58
不确定性中的细节

在电车难题中,桑德尔还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场景:当你在桥上看到一辆失控的电车将要撞向 ...
为什么是推落他人使电车卡住停下,而不是自己舍身?
答:能够理智行事的人就应该留下来。如果死胖子像我这么做,我死也无憾。

使用道具

pqk 发表于 2017-8-23 09:28:4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回,任凭疾言厉色,小偷却是死活不肯再脱,并高声喊道:“打我也罢,杀我也罢,就是不能再脱。”阳明问他为何,小偷支支吾吾说不出来。阳明指着他向众人道,这就是良知。
-----------------------
良知是这样理解的吗,这是一种被伤害而感到的羞耻。被裸体是一种自身人格被侮辱的行径与良知无关。良知是一种对待他人的态度问题。如别人曾给予你帮助,而别人有难你却不给予帮助,这叫没有良知。

使用道具

pqk 发表于 2017-8-23 09:32:3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船长下令妇孺优先上救生艇,从头等舱开始。当时船上的首富亚斯特(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向在现场的二副询问是否可以上救生艇以保护他怀孕的妻子,得到的回答是必须等妇女儿童上完。为什么我们对“让妇孺先走”这个决定感到正能量满满,而认为“让领导先走”是有违良知的呢?
不妨设想当原始人遇到灾难时,某个部落的决定是让领袖先走,另一个部落是让妇孺先走。前者都绝后了,我们都是后一个部落的后代,所以,天生、本能......
-----------------------
“让妇孺先走”与绝种有什么关系,这是一种对弱势的照顾。如果泰坦尼克号上如果有一个80岁的老太,难道当是第一个被留下来的人?

使用道具

pqk 发表于 2017-8-23 09:35:1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把一个健康人肢解,挽救5名等待器官移植病人的生命,与电车难题有什么不同呢?健康人是会跑的呀!!!
--------------------------
看来你支持肢解不能逃跑的监狱犯人,那么当今世界怎么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做呢?

使用道具

pqk 发表于 2017-8-23 09:38:2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的思想与希特勒的思想很契合,他也认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为了进化不仅可以消灭犹太人、黑人,还可消灭智障者残疾人。

使用道具

pqk 发表于 2017-8-23 09:47:4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能否从“is”推理出“ought”,这就是著名的休谟伦理难题。休谟的回答是:不能!
------------------------
愚蠢的休谟不能把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联系起来,并不等于未来某个智者能够解开这一世纪难题。

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未被破解,也没有哪个人敢说“不能”破解。

使用道具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7-8-23 12:19:5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pqk 发表于 2017-8-23 09:32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船长下令妇孺优先上救生艇,从头等舱开始。当时船上的首富亚斯特(也是世界上最富有 ...
“让妇孺先走”是强势者对弱势者的照顾,是绅士风度的体现。
老者把存活希望留给年轻人,这是老者的价值判断,是另一码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