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王东镇
639 0

[学术哲学] 3931.系统内星球是不会相互“吞噬”的 [推广有奖]

  • 4关注
  • 27粉丝

探索者

大师

2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29664 个
通用积分
35.6621
学术水平
288 点
热心指数
289 点
信用等级
256 点
经验
121791 点
帖子
3703
精华
0
在线时间
61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5-27
最后登录
2024-4-19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王东镇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0-13 02:02:4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3931.系统内星球是不会相互“吞噬”的

2017.10.13

最近,关于“引力波”的报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已经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已经首次探测到了来自于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2016年6月16日凌晨,LIGO合作组宣布:2015年12月26日03:38:53 (UTC),位于美国汉福德区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的两台引力波探测器同时探测到了一个引力波信号;这是继 LIGO 2015年9月14日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之后,人类探测到的第二个引力波信号。

光子传递引力是传统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星球两极的低温和赤道地区的相对高温是对这种观点的最好否定。星际物质和能量的交流主要通过正负电荷和宇宙射线的交流实现,前者形成星际磁场,后者是星系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问题是它们都是果,而非因,星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同电相聚、正负电荷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

小如电子、光子的形成,大如星球、星系的形成,无不如此。正负电荷存在的普遍性、基础性,决定了宇宙的普遍面貌和物质形态。

同电相聚产生吸引力,具有选择性,不是万有引力;正负电荷对偶聚集产生核力和电磁作用力,是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对立统一,也不是万有引力。所以,万有引力没有事实依据,只是局部表象,因此是错误的。

基础错了,会导致连锁反应,一系列无效劳动和努力,引力波的探测可能是其中之一。

星球和星系的形成自有客观规律发挥作用,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类似光子的形成:正负电子距离再近,也不会相互“吞噬”或“湮灭”;原子的形态:压力再大,核外电子也不会进入核内,产生所谓“中子星”。所以,银核永远不会“吞噬”太阳,太阳永远不会“吞噬”地球,双子星系的两个内核或“黑洞”永远不会合二而一!

银河系的直径据说有十万光年,只有银核属于“黑洞”,不排除有正物质三级恒星产生的可能性,但是难以产生太阳质量十倍的三级正物质恒星,因为它们处于地球的相同地位,来自行星的转化。行星转化为恒星的可能存在,双子形态的行星或二级恒星难以存在。所以,银河系内的双子形态的“黑洞”只有银核一种可能,合并的可能不会发生。因此,我质疑所谓“引力波”的观测结果。

我曾经撰文,引力的速度是光速的十三万亿倍,主要是否定光速极限的理论。我不否定吸引力的存在,但是吸引力未必依靠“引力波”实现,因为任何“波”都是推力,而非引力。即便是所谓“涟漪”,一个质子的“涟漪”如何观测和确认?

微观和宏观研究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几十年没有成果稀松平常。尖端科研仪器花费巨大,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没有成果很难交代,轻易否定很难开口。但科学是严肃的事情,所以我还是提出自己的疑问,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微观和宏观 万有引力 利文斯顿 根本原因 宏观研究

明明白白做人、正大光明做人、问心无愧做人、顶天立地做人。
            王东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