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unsnet163com
2137 11

[经济学基础] 达摩院的宏大愿景与经济学遭遇的难堪 [推广有奖]

  • 9关注
  • 70粉丝

学科带头人

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433 个
通用积分
62.9251
学术水平
680 点
热心指数
680 点
信用等级
611 点
经验
35169 点
帖子
480
精华
15
在线时间
6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2-17
最后登录
2022-11-1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

不懂互联网的前英语教师马云却成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导者,这证明了什么?


经济学的大革命即将开始,本文可看作是前哨战。



马云等人的成功只证明经济学的太过失败


电子商务(下称“电商”)主要是利用网络和IT技术,马云出身是英语老师,直到今天也完全不懂互联网技术,他自己承认说不懂,事实上也真不懂。

更离奇的是,电商这个概念早就由业内的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提出了,电信行业等也早就在研究电子商务,并且早在马云建立阿里巴巴之前二十年多年就推出X.25、EDI(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以支持这一发展趋势。在技术含量如此之高的领域,为什么专业的人没成功,而竟然让对技术一窍不通的马老师最终成为零售领域中国电商的领导者?(X.25是一种使用电话或者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设备作为网络硬件设备来架构广域网的网络协议。——编注)

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马云对商业的本质有非常深刻和系统的理解。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达摩院时期待,未来的达摩院能服务世界二十亿人,创造一亿个工作岗位,为一千万家企业创造盈利的平台。马云提出:“达摩院一定也必须要超越英特尔,必须超越微软,必须超越IBM,因为我们生于二十一世纪,我们是有机会后发优势的。”无论他建立的达摩院将来如何发展,马老师对达摩院的理解本身是非常正确的:最重要的是解决客户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技术本身;而且,要把技术做得普惠,让更多人分享、享受技术的红利。这是他为什么完全不懂技术,却能抓住很多最重要战略方向的原因所在。

但另一方面,如果老是外行更容易成功,那显然就是证明内行的经济学理论太过于失败了,这个道理很简单。

其实,在商业领域经常看到类似的外行成功的案例。马云不管怎么说还是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本科毕业,算是“高知”了。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只是高中毕业,从当洗碗工、开档口卖牛仔裤开始,到最后成为以家居为主业,涵盖物流、健康、金融投资、教育等几大领域的中国知名民营企业集团掌门人。家居行业毕竟技术含量并不算太高,并且她有一位还算文化程度高一些的先生刘志强,这我们也就认了。另一位商业奇才、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在具有相当高技术含量的家用电器领域获得事业成功,但他初中都没毕业,最初是靠捡垃圾为生。他虽然最终因经济犯罪入狱,但绝不可否认他创办国美电器,使之成长为成为中国著名家电连锁企业的杰出成就。

这真的让人有些“难以接受”。如果非专业者成功太多,绝不是说这个领域最适合非专业者,而只能说专业者,尤其是相关专业本身太差了。马云和黄光裕的成功更大程度上不是对他们自身的证明,而是对专业的经济学从根本上的否定。

经济学教课书本身就公开声称,经济学不是教人们如何赚钱的,而只是告诉人们赚钱的规律。这只是回避自身太无能的一个说法。一个公然声称不是教人们如何赚钱的学科,居然声称自己是“经济学”,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加荒唐的“学问”。这就如同计算机科学公开声称不是告诉你如何编计算机软件和生产计算机,而只是告诉你计算机的运行规律;汽车科学公开声称不是告诉你如何生产和维修汽车,而只是告诉你汽车运行的规律;心理科学公开声称不是告诉你如何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而只是告诉你心理的规律......

如果有人告诉人们,船舶科学的规律和知识不能用于指导人们去把船造出来,那怎么能证明这种知识所描述的规律是正确的呢?由此人们就可以明白,今天的经济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


经济学科存在的问题:计量经济学与经济测量学

批评经济学科(而不是哪一个具体的经济学理论)的人早就存在,甚至这个学科内部的很多有识之士也早就看出问题了。但如果只是批评而拿不出一套可真正替代性的全新学科理论体系,那么这种批评的价值也是很有限的,甚至很多是属于没有深入学习过经济学知识的外行之见。

在一个网络论坛里,一位身为经济学博士的网友也曾把我看作这样的“单纯批评者”,并留言说:这样的人见多了,都只是没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民科之见。为避免不必要的低层次辩论,本文将简单总结现有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为避免让没学过经济学的人读起来很烦恼,我把相应的书单列在本文最后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我与那位经济学博士交流时,曾把其中微观经济学的部分书单列给他,他立马就无任何话讲了。相信任何一位经济学家看完本文后面列的书单后,至少都不会再产生我没认真系统研究过经济学的想法。这个书单包括了现在从经济学本科直到博士后的主要经济学教程或经典著作。

但是,仅仅系统专业地研究过经济学理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还需要让所有经济学家甚至其中所有顶尖者都明白:我写的东西不仅普通读者应当看,而且以我对经济学研究的深入程度,我写的东西也是值得他们来认真阅读的。所以,我还得稍微评价一下那些经典著作。

第一本比较系统的经济学著作是亚当·斯密(1723-1790)写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这本书的书名,常用中文翻译有好几个,我认为这个直接严格翻译原文的是“相对”最好的一个。但这部书最常见的简称是叫“国富论”,这个翻译最糟糕,很显然,它会让不是特别深入学习过的人想当然地理解为“国家富强的理论”。而书名原文中的英文“Nations”即有“国家”的意思,也有“国民”的意思。这个书名应当理解为:对“国家和公民的财富的本质是什么,它们是怎么获得的?”这个问题的研究。其实,获得财富的主体不仅是国家、公民,还有企业和其他组织。因此,如果我来简化地翻译,我会翻译成《赚钱论》,如果觉得这个翻译太直白,也可叫《财富论》,最差也该叫《国民财富论》。但是,亚当·斯密一开始就给经济学提出的财富问题,或直白点说钱是怎么赚来的问题,发展了两百多年后却被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是这门学科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什么是这样?

首先,经济学家们给经济学这门学科下的定义就是完全错误的。现在的微观经济学定义的这门学科是研究“稀缺的资源如何分配”。这个我就不深入解释了,只要我一点这个主题,学过经济学的人一看都明白,而对没学过经济学的人,我可能解释半天也解释不清楚,因为它本身就错的,因此这里索性就不深入谈了。在下面我重新定义经济学这门学科时再谈。

其次,经济学使用了大量数学知识,但早已经忘了为什么要用这些知识。如果要想概括地了解一下现在的经济学用到的数学知识是什么,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一下“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这两门学科。本文后面也列出了相应的经典教程书单。但我想告诉读者的是,读完我的《实验、测量与科学》一书后,你就会清晰地明白整个“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而不是其中的哪一个知识点,它的根本缺陷在哪里。因为《实验、测量与科学》一书研究的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当然经济学的发展也必须以它建立的方法为基础。读者可以去问任何一个领域的科学家,包括物理学家、化学家等,他们是否认可这本书的观点。我可以自信地告诉读者:不会有任何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会否认这本书的基本观点。他们最多提出的疑惑是:这就像说人必须吃饭一样肯定是对的,但这有什么用处呢?现在我可回答读者的这类疑惑:全面地重新改造经济学这门学科,将是这本书最大价值的体现之一。

其实,《实验、测量与科学》这本书最开始就是即将出版的《科学经济学原理——看见看不见的手》一书中关于“经济测量学”或“经济学测量”基础部分的内容。但因为这部分内容过去没有人系统研究过,因此我把它分拆出来,并且充实内容后独立成书了。这部分内容并不仅仅适用于经济学,而是可以适用于一切科学的测量基础,任何一个科学领域都可将其作为理解自己专业最重要的工具。用于经济学的话,它相当于重建了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计量经济学本来应当充当经济测量学的任务,但因相关学者测量学知识的欠缺而未能实现。

如果不先读我上面这本书,将不可能真正理解计量经济学。因为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这个名称都是错的,不仅这个学科的专家们,包括这个学科的创始人以及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都没真正明白。这个领域的人都知道,计量经济学是挪威经济学家朗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1895—1973)1926年仿照“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一词提出的,他也因在这个学科上的贡献与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JanTinbergen,1903—1994)一起获得了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科学奖。

但是,当年提出“生物计量学”这一名称时,“计量”一词是有较广泛的“测量”含义的。但随着测量学的发展,计量一词已经具有了非常特定的含义,是特指测量学里的计量基准、量值传递等方面的内容,现在只有极少场合将“计量”用作一般意义上的测量(例如一些磅秤等可能还被称作计量)。而对这一变化,无论生物计量学还是计量经济学里的学者们都毫无知觉。需要注意一点:“生物计量学”也被称为“生物测定学”,出现后面的名称就表明,这一领域的有些学者感觉到了用“计量”一词有些不妥,只是他们说不清不妥在哪里。按我所建立的理论,它应当统一称为“生物测量学”。这看似细小,但影响却极为基础和深刻,在这些地方如果存在问题的话,整个学科的科学性都可能存在相应的问题。如果不具备完备的测量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因果分析、等精度测量、不等精度测量等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是不可能准确理解“最小二乘法”、“等方差回归分析”、“异方差回归分析”这些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的。

因此,如果“计量经济学”的名称不改为“经济测量学”,经济学就不可能成为科学。并不是经济学这一门学科应当这样,而是一切科学的学科都应当这样。比如,实验物理学应当改为“物理测量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计量学应当统一改为化学测量学。注意这里又出现一个名字带“计量”的,所以经济学不用感到自卑,错的不是它一个。总共有7个采用计量一词的学科名字是错的。除了数学以外,一切学科要想称自己是科学,都必须以我所建立的“共轭标准”来建立自己的学科,比如XX学,一定要同时有一个XX测量学。任何一个领域的学者,看明白这个后赶紧回去把自己的名字按这个标准改过来,否则一是你的学科不科学,二是搞你们这一行的以后会被人耻笑。在这一点上,经济学不会成为例外。这个基本观点没有任何学科领域(当然包括经济学)的科学家有胆量(先不谈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反对,这与具体的理论、学术观点和学派是什么完全无关。因为反对这一基本观点,等效于公然地说他自己就是“不科学的”。

正因为计量经济学存在严重缺陷,它的那些相关分析工具不仅没有普遍有效地成为认识经济规律的科学工具,反而大量成为人们可随意拿来“证明”自己各种奇异歪理的借口。


什么是科学经济学?

我给科学经济学下的定义与过去完全不同,很简单,也很直白:

1.科学经济学就是研究赚钱全过程的规律、方法、社会影响及花钱的科学。如果学者们觉得太直白,有点受不了的话,可以把“赚钱”改为“创造或获得财富”,后面再把“花钱”改为“分配及享用财富”。

2.科学经济学就是研究创造或获得财富全过程的规律、方法、社会影响、分配及享用财富的科学。

这两个定义我都想保留,上面一个是给商人们和普通人看的,下面一个是给理论家们看的。

科学经济学不是去讨论如何分配稀缺的资源,以使它达到帕累托最优,而是使原来稀缺的资源变得不再稀缺。它不是要去寻求人为建立的经济函数的均衡解,而是要告诉企业家们如何去寻找经济的不平衡之处,从而获得利润。因为均衡等于经济死亡,而不是最理想的社会境界。均衡了就没有差价了。没有差价当然就没有利润。没有差价就不会再有经济动力。

一切市场规律都不可能自动实现理想的社会福利。真正科学地研究和理解市场规律,是知道如何去利用和控制它。如同理解了核反应的科学规律后,不是以此证明一切核反应过程都会自动实现人类福利,而是告诉你如何利用和控制它才能实现人类的特定目的,并且又能克服它可能带来的问题。一切科学的规律都是如此,不会说只有经济学例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linmengmiki + 20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5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以纯科学的思想观念认识一切事物,尤其是将完善的科学方法引入社会领域。
沙发
unsnet163com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0-21 12:44: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为何过去经济学解决不了赚钱的问题,而科学经济学却可以?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开两方面的原因来谈。

首先是经济学的两类人群:理论家与实践者(商人)都存在要掩盖或“忽悠”的地方,并且互相不通。

对商人来说,他们不喜欢把赚钱的秘密透漏出来。任何一个专业都存在可能会被保密的知识,但商业领域无疑是最多的,多到连赚钱的基本原理都会被商人保密甚至故意歪曲的程度。而计算机最多对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保密,但一切基本原理则都是被整个业界尽可能公开的。

对经济学理论家来说,他们基本都是数学功夫远不如真正的数学家,解决不了什么真正的数学难题。对经济又不太懂,因此就把数学包装上经济概念,在学术圈获得生存空间。那些包装上经济概念的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线性规划、统计学、概率论等,不仅能把大量商人和普通人给糊弄住,就连数学家们也被糊弄住了。而且这样一做,真正的数学和经济学问题都没解决,居然还可以去拿诺贝尔经济科学奖。所有诺贝尔奖里面只有这个门类特别强调它是一个“科学奖”(EconomicSciences),原因就在于它是唯一不科学而又极力想挤入科学类奖项的。

再者,经济学里的大量基本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价格、价值……这些都是把经济规律给掩盖起来,而不是揭示出来的概念。

  • 不仅价格只是表象,而且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商品的价值”。经济过程中真正存在和起作用的是“差价”。

  • 价格只是商业链条上所有环节差价的累积。(要想显得学术水平更高点,也可称为“求和”、“积分”。)

  • 价值只不过是商人要实现自己的差价而给买家和社会的一个心理安慰和说词。所谓某个商品“值这个价”的真正本质含义是:你只有用这个价格买了我的商品,我想获得的差价才能实现。

  • 交换不是符合“等价交换规律”,而是“差价交换规律”。


只要看完上面这几段话,尽管还没看我即将出版的《科学经济学原理——看见看不见的手》一书,所有商人们都该明白我已经一针点破了隐藏在他们内心最深处的奥秘,也会瞬间就明白为什么只有科学经济学可以研究清楚赚钱的规律,而以前的经济学都不可能研究清楚了。赚钱就是赚“差价”,而绝不可能赚等价。并且反过来,一切能赚的钱都来源于差价,而绝无可能是别的。水之所以流动是因为存在落差和势能,电之所以流动是因为存在电压差。一切商业交换的和商品流动的动力都不是要去换得等价的东西,更不是要让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方程有解,而只是因为存在差价。

顺便再强调一下,我之所以能够研究清楚这个规律,不仅因为我在商场上泡了三十多年,可以自称是“资深的老商人”,任何商人都糊弄不了我;而且因为我上初中一年级时就已经自学完了高等数学里的微积分课程,任何无论深奥到什么程度的数学知识,就算它们可以去糊弄和忽悠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委员会,都忽悠不了我。并且,我要特别强调一点:

如果经济学的规律一定要用除了加减乘除之外的数学知识来表达,这本身就充分证明它根本上就与经济学无关,虽然这并不排除经济学可以使用更深奥的数学知识作为工具。

去问问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他们赚钱一定需要用到泛函分析吗?

去问问李嘉诚、王健林、许家印、侯为贵、任正非……他们赚钱需要用到偏微分方程吗?

去问问马云、马斯克(ElonMusk)、马明哲,他们一定要用马尔科夫链才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吗?

你见过需要用线性规划、集合论才能做平的账吗?

去问问任何一个会计,真正记录任何商业领域赚钱全过程的财务所用到的数学知识,除了加减乘除以外,真的还需要用到算子理论这类深奥的数学知识吗?

   ......

再强调一遍,赚钱和研究赚钱的经济学理论只要会加减乘除就足够了,特别是加法和减法,也就是加上差价、减去成本,连初中三年级的三角函数都不需要。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学历如此之低的人在商业上成功甚至极大成功,而高知们因为数学知识太多反而被搞迷糊的原因之一。这也可成为判定经济学理论是否为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准:

如果不能只用加减乘除就把一切经济学的奥秘全部描述清楚,那就不是科学的经济学。如果没有练就出这个本事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成为科学的经济学家。虽然不排除采用某些更多、更适合的数学知识可以把经济规律描述得更严格和清楚。经济学家需要通过把赚钱的规律讲得让普通人都清楚来征服人心,而不是通过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真正的数学家又认为实在是太简单的数学知识来安生立命,甚至指望弄不好还能混个诺贝尔经济科学奖。


科学经济学发展的目标

如果在酿酒这个行业,非专业人士居然远远比学过酿造学这个专业的人成功者更多,那只能证明酿造学这门学科的失败。当然,我们永远都不能绝对排除非专业人士通过业余爱好而成功的可能性,即使在科学发展史上也不乏法拉弟、爱迪生等学历很低却做出非常伟大贡献的人。但这种人的出现不能太过普遍,乃至近乎成为一个规律,让专业人士反倒成功不了。专业人士成功不了,往往因为他们学的东西本身就不对,学太多了反而失去了一些人类最基本、靠直觉都可能弄明白的基本常识,反倒让那些非专业认识仅凭直觉就成功得更多了。

科学经济学成功与否的标志是什么?很清楚,从实际经济和社会价值看,就是以下这些:

  • 未来成功的企业家和商人,至少绝大多数都是这个专业学科毕业的人,或选修过这个学科的人。

  • 没学过这个专业的企业家和商人逐渐在竞争中被消灭和淘汰。

  • 能够从该理论推导出一切已有的以及未来的营销理论、管理理论、战略理论和方法。

  • 能够从该理论推导出价值工程的成果和方法。

  • 与已有的财务、库存管理等真正有实际价值的学科完全无缝融合。

  • 不仅能够有效解释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进程,更重要的是能够同时有效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简单点来说就是:随着科学经济学的发展,不再让太多马云、黄光裕这样的人在商业上成功,并且,他们这样的人要逐渐退出企业和商界的舞台,被专业的竞争者慢慢淘汰。我相信看到这一点,马云和黄光裕们不仅不会生气,反而会很高兴。因为科学经济学就是吸取了他们真正成功的经验和规律后建立的科学。这门学科建立后,也会有助于使他们成为更专业的人士。无论如何,如果非专业人士成功太多了,就证明经济学这门学科失败了。

从科学理论标准上来说,科学经济学必需要达到如下这样的学术标准:

  • 最基本的公理可以推导出一切经济学规律,就像牛顿力学一样,只用三大运动定律加上一个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推导出一切经典的物理学规律。科学经济学是只用三个最基本定律,推导出一切经济学的规律,而绝对不是说遇到一个问题就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理论,不会出现两个经济学家坐到一块会出现三个经济学理论这种情况。

  • 亚当·斯密直到今天的所有经济学家提出的问题都能用这套单一的科学经济学理论解决。

  • 上述所有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为什么是那样,都可以用这套科学经济学理论加以解释,将它们的合理部分全都变成其在特定边界条件下的特殊案例。因此,科学经济学绝非简单粗暴地否定以前所有经济学研究的成果,而是站在所有巨人肩膀上,从而才可走向更高的境界。

  • 一切推导而得的经济学结论最终都可以在逻辑上还原为牛顿力学。


以上这些标准并不是专门为经济学准备的,一切科学的理论都应当达到这样的程度。明白了以上这些标准,也就明白现在的经济学不科学之处有哪些了。以上标准如此之严苛,完全与对物理科学的要求一致,它能实现吗?其实,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标准,聪明的读者就该明白:我不仅仅是以这样的标准开始工作,而且是因为我做的工作已经满足和实现了它们,所以才会公开这些标准。


科学经济学的最重要意义和价值

我在《诺贝尔奖是一门空前伟大的生意》一文(见微信公众号“纯科学”,2017年10月12日发布)中,揭开了这个奖项背后的商业秘密。

即使这样,在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涉及的领域,能够得奖无疑是相应领域最高的成就,尽管我不认为这个奖项是评价相应领域研究成果的唯一依据和完备标准。因此,如果相应领域的学者们把获得这个奖项看作是最高的追求和承认,这并不算错。事实上,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声誉和地位,是因为大量获奖的自然科学类奖项本身名副其实,争议极少,甚至就算有争议,大多也是获奖的项目是否合适,而对本人应该获奖则争议更少。

但在经济学奖项上,情况非常不同。这绝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学奖项并不是最初诺贝尔遗嘱中设定的,而是后人加上去。真正关键的问题在于,它自称是科学奖项,却至今并不满足基本的科学标准。能否得奖,那是最终由诺奖委员会决定的事情,但我对科学经济学已经拥有这样的自信:授予这个成果诺奖,不仅仅是单向地给予科学经济学的荣誉,反过来更重要的是对诺贝尔经济科学奖的支撑。因为没有这个成果,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中的“科学”一词都将是名不符实的。

今日中国,复兴之声响彻云霄,真正的复兴标志是什么?是获得西方人的认可和承认吗?如果西方人的评价标准是科学有效的,不可否认获得这样的承认当然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对更高文明发展的判断和认可标准是什么。真正的自信并不是可以站起来平等地攻击他人,更不是跪在地上甚至爬在地上崇拜他人,无论他人是否正确;而是可以比他人——并不排除是借助于他人的肩膀——站在更高处而一览众山小。

重复我过去多次提到的一点:科学并不是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更不是属于“西方”的文明。正因为如此,谁掌握了它,它就是谁的。现在还有两个纯粹的认知学科,前面被加上了“中”、“西”的帽子。一个是经济学领域,存在“西方经济学”,虽然并无“东方”与之对应。另一个是“中医”、“西医”之分。我希望不久,两个学科前面的这些帽子全都被去掉,因为它们将全都是中国的了。当我们能够最充分地展示中华文明自信的时候,就是自信到了不需要再靠表面刻意地张扬建立自信的时候。

以下观念可能很多中国人一时还转不过弯来,但如果不实现这一转变,我们的“复兴”可能会变得无比艰难:

研究科学最高的荣誉不是得到其他任何人的认可,而是获得评判、认可其他任何人的能力与资格。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以纯科学的思想观念认识一切事物,尤其是将完善的科学方法引入社会领域。

使用道具

藤椅
unsnet163com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0-21 12:44: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部分现有经济学基本书单:

1.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2.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

4. 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尤其是最系统和全面的《资本论》

5.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经济学原理》

6.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1915—2009.): 《经济学》(第19版)

7. N·格雷戈里·曼昆(N. Gregory Mankiw): 《经济学原理》(第7版)

8.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ugene Stiglitz)等:《经济学》(第4版)

9. 高鸿业(1921—2007):《西方经济学》(第5版)

    以上5本书可作为微观经济学经典教程。

10.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货币改革略论》、《货币论》。

    以上凯恩斯的书是宏观经济学的经典教程。也可参考太多书名本身就是《宏观经济学》的教课书。

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程:

11. 沃尔特·尼克尔森(Walter E. Nicholson)等:《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11版)

12. 罗伯特·平狄克(Robert S. Pindyck)等:《微观经济学》(第8版)

13. 哈尔·范里安(Hal R. Varian):《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

高级经济学教程:

14. 安德鲁·马斯-科莱尔(AndreuMas-Colell)等:《微观经济理论》(俗称“MWG高级微观经济学”)

15. 戴维·罗默(DavidRomer):《高级宏观经济学》(第4版)

要理解经济学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可参见:

16. 杰弗里·伍德里奇(Jeffrey M.Wooldridge):《计量经济学导论》(第5版)

17. 威廉·格林(WilliamH.Greene):《计量经济分析》(第6版)

18. 蒋中一(Alpha C. Chiang)等:《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4版)

下面是关于科学经济学的书。这两本书所建立的理论,是在以上所有书的作者,以及自1969年以来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研究成果的总和基础上所建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达到物理学级别标准的科学经济学体系。

19. 汪涛:《实验、测量与科学》

20. 汪涛:《科学经济学原理——看见看不见的手》(即将出版。本书的目标是希望未来人们可以将这本书最前面的“科学”去掉,因为那时经济学已经像物理学那样无任何争议地被认为是科学了。)




作者简介

汪涛




独立学者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上海析易船舶 联合创始人

中关村长风联盟 国际化导师

中国农投会、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中心等创业导师

曾为中兴通讯(000063)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

数码科技(300079)  国际投资总裁


著 作:

《通播网宣言》

《生态社会人口论》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实验、测量与科学》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即将出版)

《纯电动拯救世界》(即将重新出版)

《科学经济学——看见看不见的手》(即将出版)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1993110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查看全部评分

以纯科学的思想观念认识一切事物,尤其是将完善的科学方法引入社会领域。

使用道具

板凳
1993110 发表于 2017-10-21 14:04: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报纸
1993110 发表于 2017-10-21 14:48: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简单点来说就是:随着科学经济学的发展,不再让太多马云、黄光裕这样的人在商业上成功,并且,他们这样的人要逐渐退出企业和商界的舞台,被专业的竞争者慢慢淘汰。我相信看到这一点,马云和黄光裕们不仅不会生气,反而会很高兴。



上述,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科技的发展,需要广义计划经济的发展。

使用道具

地板
1993110 发表于 2017-10-21 14:52: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汪涛先生的眼光、心胸、见识都很博大,也完全可能很精深。

使用道具

7
1993110 发表于 2017-10-21 14:55: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8
1993110 发表于 2017-10-21 15:03: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建议大家看看汪涛先生的本帖和其他帖子,还有专著。

就是好好看看,看上一遍。不是说,要认可,要听从。

看的时候,要顺着看,看有道理的一方面,往有道理的方向去看。

看完了,再逆向思维。




特别是有志于经济学创新的学者学生,要尽量寻找那些制高点,居高临下,俯瞰俯瞰。
哪怕是一会,一天,一时。

可能许多人没去想,没想到,其实,经济学目前处于转折时期,处于新的爆发期。


或许说了,我就是例行公事,按部就班,写几篇论文,搞一些基金项目,写得漂亮些,新颖一些,争取著名期刊的发表,评几个职称,拿一些小钱,等等,就行了,就一辈子了。那如果我搞创新突破呢,就跟买彩票中大奖一样,概率太小了,不合算。
那么,其实,应该把上述事情,看成敲门砖,那还是要搞一些成果,搞一些创新突破,这同样是一辈子。
一辈子很长,时间很多,并不需要把大好的时光,用在敲门砖上,故意消磨自己的人生。


使用道具

9
unsnet163com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7-10-21 22:36: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10 发表于 2017-10-21 14:52
楼主汪涛先生的眼光、心胸、见识都很博大,也完全可能很精深。
多谢支持!

使用道具

10
349220070 发表于 2017-10-21 23:09: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写得很中肯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