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dx
8710 12

[产业发展] 产品相对价值与黑龙江省产业政策价值评估 张丰羽 [推广有奖]

  • 1关注
  • 6粉丝

教师

讲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722 个
通用积分
199.0568
学术水平
6 点
热心指数
9 点
信用等级
4 点
经验
8784 点
帖子
276
精华
0
在线时间
5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12
最后登录
2023-11-14

楼主
ldx 发表于 2017-12-29 09:39: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产品相对价值与黑龙江省产业政策价值评估 张丰羽
张丰羽 产品相对价值与黑龙江省产业政策价值评估.pdf (361 KB)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产业政策 价值评估 黑龙江省 黑龙江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aclyang + 4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4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ldx 发表于 2017-12-29 10:42: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产品相对价值与黑龙江省产业政策价值评估


张丰羽


(北京师范大学 资源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提出了围绕产品相对价值从而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来进行产业政策价值评估的方法。根据此方法,对黑龙江省产业政策进行价值与得失评估,力图找出适合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策,以有效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效率与水平。

     关键词:产品相对价值;产业竞争力;产业政策;价值评估;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9487(2017)06-0000-00

    产业政策是ZF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速度和质量,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而采取的干预产业经济活动的手段。产业政策选择的原理基础,就是不同产业的产品相对价值。产业政策价值评估,亦称产业政策价值评价,是对ZF实施的产业政策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的一种方法。

    一、产业政策价值评估的原理和方法

    (一)产业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依据——资源优化配置

     产业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功能性产业政策,就是通过资源确权形成激励机制,通过确立有利于资源的自由交易组合和有效配置的规则,提高资源生产率。另一个是选择性产业政策,就是通过对各产业部门有扶有控、有保有压、扶优限劣,主动选择和扶持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缩短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以实现经济“赶超”目标。

     产业政策问题,本质上是资源配置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产业政策只起辅助作用。所以,我们先阐明市场本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理。

     市场是通过追逐产品的比较价值或相对价值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价值就是生产此产品的成本与此产品能带来的收益的对比关系。即:价值=产品能带来的收益/生产此产品的成本。若以V表示产品的价值,以C表示生产产品的成本,以I表示产品能带来的收益,则价值公式为:V=I/C。不同产品间的价值数值对比关系,就是产品的比较价值或相对价值。

      价值就是“有意义”。这里的“有意义”有三个渐进的含义。第一,用资源生产的产品要有效用,而且,每种产品都要追求以尽可能小的资源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用。第二,因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应该对不同产品的效用和取得此效用所耗费的资源进行比较,效用资源比率(效用/资源)较大的产品才可以优先生产。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买者认为效用较大的产品,愿意付出较高的价格来购买,由此卖家所获得的销售收入也较高,而生产此产品所消耗的资源量可用成本来衡量。所以,可用产品的收益成本比(收益/成本)来衡量产品的价值。通过不同产品的价值比较来确定应该优先生产哪些产品。现实市场经济中,也正是通过生产者之间的追逐较高产品相对价值的竞争,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实现这一点。

      在市场上,商品购买者依据自己对不同商品的价值评价和价值比较选购商品,投出货币选票。在利益驱动下,不仅每种产品的生产者在自己的生产中选择能以尽可能小的资源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大的效用的生产方法,而且,当不同种类产品的市场价值不同时,生产相对价值较低的产品的资源就会向相对价值较高的产品转移。前类产品的价格就会因产量减少而提高,后类产品的价格就会因产量增加而下降,由此导致二者相对价值的变化,一直到二者的价值相等时为止。理论上看,以此来追逐较高的相对价值和进行配置资源、进行资源流动的最后结果是,无论在何时何处,“一分钱一分货”,每一分钱成本无论投入或配置到何处,都获得相等的收益,这就是通过竞争实现的价值均衡和资源配置均衡,此时的资源配置是最优的。实现均衡时的产业结构,就是最优产业结构。在产权和利益边界明确划分、自由交易且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均衡是自发自然地实现的,这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价定律”。

     (二)产业政策价值评估:产业政策的效用

      1.合理产业政策的条件。

      ⑴ 产业政策的实施应顺应市场要求,符合产业结构变动的自然规律。

      产业政策要在尊重和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符合“道法自然、因势利导”的原则。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包括产业的部门结构和产业的地区布局)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经济必要的非均衡增长的要求选择主导产业并向其倾斜,一是根据经济应均衡增长的要求向瓶颈产业倾斜。

      选择的主导产业最好符合如下要求:第一,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产品价值在目前和未来是上升的。第二,在技术上应处于发展期,而不是成熟期或衰退期,在市场占有上处于拓展期而不是饱和期,从而有未来的上升和发展空间。第三,其产品必须具有正的、大于1的收入弹性,随着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其产品的需求量的增加速度要快于收入水平的增加速度,从而该产业有未来发展前途。第四,该主导产业还要有正的外部性,即能够在技术关联和供求关联上能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具有产业发展上的乘数效应。第五,该产业和本地其他产业之间不能产生互替性的、竞争性的关系,最好有较强的互补性,能够相异相依,协同发展。第六,该产业在当地具有资源禀赋方面的比较优势,在产品品质或生产成本方面有独特的难以替代的竞争力。

      ⑵ 产业政策应从具体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实”制宜,准确定位。

      不同产业的供给弹性不同,资源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供给弹性较小,根据税负转嫁原理,会承受着较大的税收负担,而税收负担重,不仅使企业税后利润减少,造成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困难,从而造成企业转型困难,而且因税收是企业的成本,成本高企,企业的竞争力必然下降。所以,这类产业部门,除非是产品独特性极强、供求严重失衡价格高企利润极大,或有ZF部门保障,否则不要选择其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否则,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或遇到经济周期的景气不良阶段,或因消费者偏好改变、技术进步导致替代产品出现等情况,它们作为市场经济的弱质产业的原形就会暴露无遗。

      ⑶ 注意资源禀赋或注意培育重要禀赋。

      产品的独特性或不可替代性是一种比较优势,它有时来源于自然条件或资源禀赋,有时又来源于技术和创新能力,也有时是来源于对产品品质的长期追求和不懈坚持,来源于品牌的坚守。提高产品品质和独特优势,减少替代品,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第一要素。所谓竞争,就是“立兄”,就是追求不同,就是消灭竞争,就是走向垄断。

      2.产业政策收益评价

      产业政策价值评价,就是对实施产业政策所产生的效果和因之发生的费用成本关系进行评估。和其他价值评价一样,是一种“收益/费用”评价。

      产业政策效用评估,是个较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综合各方面因素,笔者认为,产业政策效用评估应考察如下指标。

      ⑴技术效应。政策是否有技术进步效应。如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用,增大了收益,使效用费用比或收益成本比变大,就是技术上的进步。如果由此项技术进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变革,这就产生了技术上乘数效应。

      ⑵经济效应。这里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产业政策是否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生产力水平,包括是否更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生产资源、发挥了当地的资源禀赋、是否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是否开发了新产品、是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效用度和知名度、是否改善了生产和生活环境等等。第二,是否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包括是否价低了成本、增加了收益,或者综合来看使得成本收益比率得到提高;是否既有短期效益,也为长期发展提供了可持续性的条件。第三,是否提高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包括显著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提高了消费者和客户的满意度,产业产品在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都提升了竞争力;增强了产品的独特性,减少了替代品,减少了竞争者;提升了产业和产品层次,增大了产品的收入弹性,从而保证了产业未来发展,等等。

      ⑶社会文化效应。这表现在,产业政策成功所带来的就业、收入增加,环境改善,引起民众与ZF的价值偏好认同感,及随后出现的民众对ZF未来政策的支持度提高,对提高ZF工作效率和进一步通过产业政策实现经济发展,对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有积极意义。

      (三)产业政策价值评估:产业政策的成本

      ZF实施产业政策的成本,包括两个方面: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我们分别来讨论。

      1.产业政策的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事先成本、博弈成本、决策成本、适应成本、操作资金、监控成本和风险成本等六个部分。

事先成本包括初步想法形成,聘请专家,搜集甄别信息、进行调研,做技术、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可行性报告等各个过程需要的费用和成本,以及专家们暂时放弃自己原来的工作所造成的损失即机会成本。产业政策是产业政策相关各方博弈的过程,此过程的成本就是博弈成本。决策成本是为实现政策合法化而在政策宣传、解释、沟通、协调、保障等方面支付的成本。适应成本是为使产业政策适应公众价值取向、适应法律与政策规定、适应技术和经济环境的新变化等所导致的成本。操作资金是为实现产业政策的扶优限劣、有扶有控的目的,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所需花费的资金,它构成产业政策直接成本的主体。监控成本是政策批准后,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监督、控制、协调和各方面实施效果评价等所支付的成本。风险成本是为防范不确定性,采取各种预先措施而支付的费用,以及风险事故发生后所必须支出的费用。

      2. 产业政策的间接成本。

      ⑴产业政策的直接机会成本。

      ZF可动员和使用的资源、资金是有限的,而ZF辖区内为实现产业发展需要资源和资金的方面——不同的部门和地方——是很多的。这些不同的部门和地方代表不同的利益,会为有限的资源而竞争。资金投资于某些部门或地方,不就不能同时投资于其他部门和地方,这就是为了做出一些选择而必须放弃其他选择的代价,即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加上直接成本,其总和为总成本,若总成本大于实施产业政策带来的总收益,这个产业政策就不值得实施。

      ⑵产业政策替代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可能带来的损失。

      产业政策的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也可以说是产业政策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不好的地方用来替代产业政策的。在这里,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也是竞争性关系。ZF要考虑在某些地方市场机制是不是真的失灵,是不是真的需要被替代。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市场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ZF失灵”问题。二者的关系是一种边际替代:在资源配置上,当市场的边际效率大于ZF的边际效率,就应在边际上以市场替代ZF。反之亦然。不仅如此,这还是一个实践选择问题,而不是一个理论选择问题。1978年安徽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红手印启动土地承包,并以此推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即是一例。

      ⑶ 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导致不公平竞争带来的损失。

      产业竞争是追求产品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产品的价值是效用对费用的比值(即效用/费用或U/C),或产品出卖后得到的收入对生产成本的的比值(即收入/成本或I/C)。产品价值较大时,企业利润较大。较大的价值追求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降低成本,在不同的部门间转移资本,实现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总体产业目标。产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价值公式的分母即费用或成本来实现“扶优限劣”的目的。而改变企业的成本则是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具体地说,是ZF是通过调整税率和利率来影响企业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利润的。因为优势企业本来产品价值较高,劣势企业本来价值较低,所以产业政策是使优者优势更大,劣者劣势也更大。这可能带来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调节程度不当,使产业政策未达到应达到的效果;二是ZF判断失误,扶了应限者,限了应扶者。还有一种情况,利益集团影响ZF行为,帮助他达成或巩固垄断地位,使他只靠制定垄断价格即可盈利,不再努力提高产品的价值,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带来社会福利损失。

      (四)运用产业政策,要注意两个关键点。

      一是产业政策分为功能性产业政策和选择性产业政策两种,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补充。前者更基础、更重要。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所以,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保证各市场参与者,能够根据各产业和产品的相对价值,通过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竞争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产业政策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因此要注意:⑴在何种情况下才能认为是真正出现了“市场失灵”;⑵针对“市场失灵”的种种类型,应当分别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⑶市场虽然时常失灵,但政策和ZF部门也可能出现失误。根据产业政策采取的措施总要伴随着财政负担增加及其他种种代价和副作用(腐败和寻租、资源可能错配),因此有必要对政策的效果和代价进行权衡,不能认为只要出现市场失灵就必须进行政策性干预。





使用道具

藤椅
ldx 发表于 2017-12-29 10:42: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黑龙江省产业政策价值评估

     (一)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状况

      1.第一产业发展情况。

      从国内各地比较看,黑龙江省发展第一产业条件优良,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但从国际比较看,农产品品种结构相对单一、品质偏低、成本和价格偏高。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条件下,与美国等国的同类产品相比没有比较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以致近年出现了粮食“不出山海关”的现象。

     2.第二产业发展情况。

      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有如下一些特点:

      ⑴重重轻轻。资源开采业和机械、化工工业比重偏大,轻工业比重偏轻。⑵传统产业数量多、覆盖面广,重工企业、军工企业、原字号企业(原油、原煤、原木)居主导地位。占工业产值 40% 以上的采掘业和森林工业进入了资源衰退期。采掘业属于典型的资源依赖型、资本密集型的行业 ,供给弹性小,其兴衰容易受到国民经济景气周期变动的影响。⑶“初字号(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产品技术创新不够,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并处于价值链低端,导致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不高。

      3.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服务业发展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仍较低,区域特色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为第三产业没能提供足够的就业空间,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导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虽减,富余劳动力却仍滞留在农业上,这也是导致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二)黑龙江省产业政策价值评价

      我们以“十二五”期间的产业政策情况为例,对黑龙江省产业政策进行价值评估。

      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的产业政策,可概括为这么几点:

      ⑴在第一产业,建设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两大平原”的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⑵在第二产业,重点发展包括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矿产、煤化石化、林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在内的十大产业,推进十大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 ⑶在第三产业,以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为重点,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产业政策执行结果,要具体分析。

      从取得成就方面看,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比较明显,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期末的12.6:48.4:39调整为17.5:31.8:50.7,第三产业首次占据地区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

      从出现问题方面看,粮食销售出现“不出山海关”的滞销问题;大庆油田从2015年开始量价双降;受全国产能过剩影响,四煤城的煤炭行业面临很大困难;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伊春、大兴安岭地区的营业收入减少。油、煤、粮、木四大传统产业领域集中出现经济增长的负向拉动。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5.7%,在全国排尾。其中,一、三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增速低于全国平均4.6个百分点。说明从产业政策上看,发展以三产业的政策是成功的,而第二产业的政策上则出了问题。

      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思维不够,缺少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和竞争思维。价值是产品的效用对费用(或收入对成本)的关系。产业部门间的竞争、不同资源配置方式间的竞争,本质上不同产品的比较价值或相对价值的竞争,不仅仅是资源的竞争。资源禀赋只是决定产品成本的因素之一。产品成本的高低,还要由生产过程的组织效率、人力资本、激励机制、要素组合、技术水平及其运用、规模经济等诸多因素决定。况且,成本只是产品价值决定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产品的效用。效用不仅仅取决于产品的物质状态,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消费者和客户的评价,产品的销售上不能存在“流动性滞存”问题。所以,制定产业政策,不能仅仅靠资源禀赋,而是靠由全面理解价值概念而来的产业竞争优势原理。

      资源、机械等重型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弱质产业。它们供给弹性小、技术改造和更新成本高,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固化,不能随市场需求的转换而及时调整生产和经营方向,而在税负转嫁中却处于劣势地位,是市场经济中相对缺乏竞争力的行业。市场经济产业竞争的本质是追求产品的比较价值或相对价值,追求较高的效用费用比,在这方面,重型产业不具优势。了解这些,才能在产业选择中作出正确决断。

      三、提高黑龙江省产业政策价值的建议

      黑龙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既有改革不到位、市场发育不足的问题,也有产业结构不合理、对资源型产业过度依赖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一是深化改革,二是转型发展。从产业政策上看,就是功能性产业政策和选择性产业政策并用,构建一个同市场无缝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经济体制,在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比较价值或相对价值的原则,选择在发展上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给予适度支持,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结构。

      (一)完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1.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和完善符合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新组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也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设立。

      2.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通过由市场供求形成的、反映商品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需求缺乏弹性的物品,应由政府控价(医药、盐、粮食等)。

      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开展行政权力清理规范工作,不断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政府发挥作用边界,优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

      4.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壁垒、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优化环境,真正发挥市场竞争客观配置资源的功能。

     (二)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实施选择性产业发展政策

      1.第一产业政策建议。

      ⑴守住耕地红线,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非转基因品牌,建生态高产标准农田,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市场需要和可能,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向附加价值要收入。⑶发展绿色农业。增加绿色产品认证数量,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⑷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通过确权生成激励,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推进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流转。⑸完善农业市场营销。结合特殊地理标识营销,培育形成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2.第二产业政策建议

      ⑴利用传统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努力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⑵为产业结构单一的资源型城市寻找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促进其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⑶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以多种谷物、畜牧产品、乳制品、经济作物为基础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包括石油、煤、石墨等矿产品的精深加工;用好境外林木资源,推动林木加工业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

      3.第三产业政策建议

      ⑴发展旅游业。利用黑龙江特殊的地理、历史、气候条件特色,发展特色旅游产业。⑵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权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利明确的体制,建立可预期的、持久稳定的利益激励,以降低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激发生产经营动力,以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地区产业特色。

      (三)从制度上降低产业政策成本,提升产业政策价值

      1.以价值分析方法全面评估行政绩效。

      政绩考核评价要对政绩进行的成本分析,就是说,不仅要看领导干部取得的政绩,还要看为取得这些政绩所付出的费用和代价,以避免出现不计成本的“面子工程”建设。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列入成本项目,对官员政策决定进行全面的价值分析,使领导干部为自己滥用有限资源的决策行为“买单”,可以避免官员因为个人利益目标而牺牲公众和社会利益。

      2.规范产业政策制定程序。

      从产业政策初步想法形成,聘请专家,搜集甄别信息、进行调研,做技术、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可行性报告,到讨论、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再到政策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监督、控制、协调等过程,都要有完整的程序,相关人员都要签字确认,备案备查。一方面,通过咨询程序立法 ,使官员、专家、公众作为政策制定相关方参与到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 ,进行广泛调研和论证 ,以杜绝行政官员 “拍脑袋” “想当然” 的做决策。另一方面,使有关各方在过程中承担应承担的责任,实现责权利合理分担。成功有奖,失误有罚,自作自受。实现程序公开,财务公开,责任公开,结果公开。产权分明,生成激励;名实清晰,循名责实。

      3.完善行业准入,提高政策制定者的素质。

      产业政策的制定,事关地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事关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事关地方经济的兴衰、环境的优劣、以及当地民生的各方面,做好这个工作,需要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需要专业思维和广角境界。为降低成本、提高效能,确保其政策的价值性,确保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能为善为、划算靠谱,要制定政策制定者的行业准入标准,以规则保证政策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代永华.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分析与方向选择[J].东南学术,2002,(4):15-18.

[2]顾青.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作用的定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6):67-68.

[3]韩小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2006,(4):27-33.

[4]林毅夫. 新结构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周健.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逆”升级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83-90.

[6]张丰羽,张国忠.供给侧效率与产业金融关系[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6):91-93.




收稿日期:2017-5-13

作者简介:张丰羽(1991-),男,哈尔滨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资源经济与管理方向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经济与政策。




使用道具

板凳
ldx 发表于 2018-1-8 10: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附释一: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庄子·秋水》

    从自然规律来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万物自身来看,都把自己看作贵的而把它物视为贱的;从人的角度看,贵贱不在万物本身而取决于人怎么看。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希腊哲学家普洛泰戈拉



使用道具

报纸
钱学森64 发表于 2018-1-10 10:43: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地板
ldx 发表于 2018-1-21 15:54: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附释二:


      产品相对价值原理的应用


      价值是效用对费用、收益对成本的关系。不同产品、不同事件的价值不同,其效用对费用、收益对成本的比值也不同。行为人通过对不同产品、不同事件的价值比值进行比较,通过进行相对价值比较,做出生产何种产品、做何种事的选择,由此引起各种产品、各种事情数量的增减变化。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还有边际成本递增规律,各种产品、各种事情的成本和收益(或效用)会随其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并导致其相对价值发生变化。人们会随着相对价值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产品和做事选择,直到相对价值相等时为止。这就是作为相对价值选择结果的“一价定律”。


      例如,农产品区域配置的杜能圈理论。如果区域内有一条河,由于河运比陆运成本低,按相对价值原理,产品应在靠近河的地方生产,但如果大家都想在靠近河的地方生产,这个地方必然居住拥挤,竞争加剧,生活上、生产上出现各种不便,导致生活舒适度等效用下降,生产成本、生活成本提高,选择在此地生产的相对价值就会降低。这样,就有人选择在离河流较远的地方生产生活。总之,自然选择会导致无论在什么地方,相对价值都差不多。


      再比如,人力资源配置。“北上广”机会多,人们趋于奔向“北上广”。但随着“北上广”人数增多,素质要求提高、居住生活成本提高等等,使得“北上广”的效用收益降低、成本提高相对价值降低,出现了“逃离北上广”。即便如此,不同地区人力资本的价值不同,人们的主观感觉、价值判断不同,仍有很多人“奔向北上广”。北上广和普通地区、“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相对价值的变化,引导、驱使人们奔波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配置”。这就是“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使用道具

7
ldx 发表于 2018-2-4 12:18: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附释三


      在本质里,一切都是相对的。          

                ——摘自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贺麟译。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摘录了黑格尔这句话。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55页。



      世间万事万物,莫不相异相依,价值相对。

     一切价值都是相对的、可变的。此相对价值的变化,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

      经济发展因素中的资源、技术和制度,总需求构成中的消费、投资、ZF购买、国外需求,企业的各生产要素,一个组织的各部分,一个统一体的各部分☯↑0↓、各方面☯↑0↓……如此等等,莫不相异相依,价值相对,其相对价值的消长变化,遵循边际效用递减,同时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图片_看图王.png

       人们面对“相对价值”的可预期的、不可预期的、渐进的、突然的变化,面对界内的、跨界的竞争,有时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时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有时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意义在于全部展开过程。

      离开了身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

                       ——黑格尔《小逻辑》


下载.png (2.25 KB)

下载.png

使用道具

8
ldx 发表于 2018-2-11 12:58: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附释四:


     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种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问题,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是否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只有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才谈得上运用价值来进行交换的问题。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末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因素。

      ——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05页。



      供给侧的效率——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要用到最有效率、最有价值的地方去。

      那么,什么是价值呢? 恩格斯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即效用/费用。实际上,正是对不同产品和不同企业的价值和比较价值的追求,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效用是买者对资源和商品使用价值的感觉,它与资源和商品实体有关,也与买者对资源和商品的心理评价有关。农民用粮食换裁缝的服装,是因为农民认为服装的价值高于粮食。同理,交换能成功,是因为裁缝认为粮食的价值高于服装。所谓均衡,就是各当事人的选择达成一致,选择对当事人来说是当时当地当条件下最好的。均衡产生行动,通过交换,农民和裁缝都得到了自己认为价值较高的东西,都有了“价值盈余”,或有了“盈余价值”。这是通过交换得到在效用上的价值盈余。

      生产也会产生价值盈余。企业购买生产要素并把它们组合起来生产,生产出的新产品是新的使用价值,新的效用。在有意义的生产中,新产品的效用高于生产要素的效用。所以,广义上说,企业也是在交换,用较高效用的物品(产品)替换(交换)了较低效用的物品(生产要素)。不同的是,生产中有劳动加入。劳动的凝结,形成了产品的价值。企业的价值盈余中,有劳动在内。

      生产有生产费用,它们是生产要素的耗费。交换有交易费用,它们是为达成交易和保证交易的质量所需的费用。价值盈余就是通过生产或交易所得到的物品的效用,与得到此物品所需的费用的差额,简称为“利”。有时候,它们也许难以以精确数值来衡量,但对生产或交易的主体(当事人)来说,“得失寸心知”。经济活动追求的是盈余价值,这是经济活动的不竭动力。

      在产权明确界定,自由交易的市场上,企业间为利润和生存展开竞争。在竞争中,市场自动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相对有价值的产品的生产上。

——张丰羽、张国忠,《供给侧效率与产业金融关系》,发表于《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年第6期。


     这一想法在此文中初步形成,在《产品相对价值与黑龙江省产业政策价值评估》(《金融理论与教学》2017年第6期)一文中得到初步完善。


使用道具

9
ldx 发表于 2018-2-19 15:29: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附释五: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相异相依


      金融这个特殊产业和实体经济之间,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金融之花植根于实体经济的土壤。对现代经济来说,金融有两个基本功能。

      1. 提 供 交 易 媒 介——货 币,通 过 中央 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的信贷渠道,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量。

      2. 经济主体(个人、企业) 之间互通资金有无、借贷和融资,把暂时闲置的资金利用起来以取得利息收入。资金如水,逐利而动。通过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收益和风险评估机制,来配置货币资金进而配置其他资源(设备、原材料、劳动力、技术等等,都是用钱来买的,钱配置到哪里,它们也配置到哪里),实现社会总资源的灵活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的资源产出率。


      中央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货币,其去向取决于各资金的需求者各企业、各地方、各行业、各经济单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等等之间的融资竞争,在竞争中,价高者得———价值排名较高者,更易于得到这些能带来其它资源的资源。


      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间的融资,本质上是企业的利润(盈余价值) 和利息(盈余价值的一部分)在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分配。盈余价值最初在企业生产阶段创造出来,以不同的形式在对企业生产有贡献(提供资本) 的各经济主体之间分配———企业利润、银行利息、债券利息、租金、股息等。资本或资金是带来盈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不同形式或不同的代表者,如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存单、借据等等,这种种金融工具,它们不停地运动,寻找有利可图的机会,它们承载的是资本寻求盈余价值的使命,通过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价值评估和排序,把资本配置到较有价值的地方。




      资本流动的动力是盈余价值。它们代表的是产权,关注的是受益权。正是这个关注点,给现代市场经济带来了活力,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银企融资或“金融支持产业”,有如下必要逻辑支撑:⑴商业银行是企业,遵循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原则,它关注金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⑵融资过程是利用杠杆。企业关心的是“四两拨千斤”,用借来的钱,取得更多的利润。银行则更关心杠杆的支点———企业的信用,因此,银行称贷款为授信。⑶信用是金融的核心。要得到融资,企业必须有持续畅销的产品、较低的生产和交易成本、资本能顺利地循环和周转、有稳定的投资利润率。银行要对企业进行价值(效用/费用)排队,要查信用等级,看信用记录,按价值评价授信,以保证有稳定的投资回报率。⑷银行业是也周期性产业。实体经济状况不佳时,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增加,也会惜贷、慎贷。⑸银行受国家政策引导,能在损失预期将会得到补偿(ZF补偿)的条件下执行对国家是经济的而对银行则未必是经济的ZF的货币金融政策。


  ——张丰羽、张国忠,《供给侧效率与产业金融关系》,发表于《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年第6期。


使用道具

10
ldx 发表于 2018-3-1 08:33: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是相对估价这一概念。……我们并不认为经济学家应该解释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估价。我们把不同的估价视为既定事实。……相对估价尺度仅仅是一种便利的形式或方法,用以展示人之所以为人的某些永久特征。不承认相对估价的极端重要性,便是不理解60年来经济科学的意义。




——[英]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79页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