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林汉扬
3314 48

[学科前沿] 关于使用价值、价值、价值结构、实用主义、社会价值判断、自然价格。 [推广有奖]

21
包不同 发表于 2018-3-20 16:02: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a类词。
组成a类词的,是日常事务中必须使用的那些词,比如饮食、工作、穿衣、上楼、下楼、驾车、种花、烹饪等等。它几乎全部都是我们已经使用过的那些词,如打、跑、狗、树、糖、房屋、田野等等,但与今天我们所用的英语相比,它的数目非常之小,而意义又受到严格得多的限定。凡是意思上模棱两可、有细微差别的地方,都一概删除。倘若这样,那么一个a类词就只是一种独立的喉音,表示我们都明白知道的一个概念。这样,想把a类词用到文学上,用到政治和哲学的讨论中,就完全不可能了。它所要表达的,只是简单、有明确意图的思想,通常都是涉及具体物体或者身体的动作。
新话的语法有两大特点。第一是不同词性的词几乎可以完全混用。它的任意一个词,既可以用作动词,也可以用作名词、形容词或者副词,从原则来说,即使像"if"(如果)"when"(当……的时候)这样非常抽象的名词也不例外。词根相同的词,它的动词形式和名词形式没有任何不同,这条规则把很多古代的形式都废除了。例如,新话中没有"thought"(名词"思想")这个词,代替它的是"think"(动词形式的"思想"),它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这里没有什么词源学的原则,有时它保留原来的名词形式,有时又保留动词形式。很多时候,如果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词义相同,即使它们的词源没有任何关系,也会把某一个废弃不用。比如,像"cut"("割")这个词就没有了,它的含义完全包含在动词兼名词的"knife"("刀")里面。形容词的构成就是在动词兼名词的词后面加后缀"ful"("的"),副词加"wise"("地")。这样,比方说,"speedful"就表示"迅速的"(代替了"rapid"),"speedwise"就表示"迅速地"(代替了"quickly")。我们现在用的一些形容词,像"好的"、"强的"、"大的"、"黑的"、"软的",也保留下来,但总数很少。它们没有多少存在的必要,因为只要给那些动词兼名词的词加上"ful"就可以表示形容词的意思了。现在我们使用的副词,除了极少数本来是"wise"结尾的,其余一概不用;词尾"wise"是不变的。比如像"well"就改成了"goodwise"。
此外,每个词只要加上前缀"un"就可以表示否定,加上前缀"plus"就表示强调,进一步强调就加"doubleplus",原则上新话每一个词都是这样。比如,"uncold"("不冷")表示"warm"("暖和"),"pluscold"表示"非常冷","doublepluscold"则表示"非常非常冷"。新话也可以像现代英语一样,加上介词前缀比如"ante"、"post"、"up"、"down"等就可以改变差不多每一个词的词义。这样它就可以大大减少词汇量了。比如,有了"good"("好")这个词,"bad"这个词就没有必要了,因为用"ungood"("不好")一词就可以表达我们希望的意思,而且表达得同样之好,--事实上是更好。凡是有两个词天然就组成反义词的时候,就必须加以取舍。比如,可以用"unlight"("不光明")一词代替"dark"("黑暗"),也可以用"undark"("不黑暗")一词代替"light"("光明"),视喜好而定。
新话语法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它的规则性。除了下面提到的少数几个例外,所有词形的变化都遵循同样的规则。这样,每个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就都是以"ed"结尾,"steal"的过去式就成了"stealed","think"的过去式是"thinked",新话中其他的词也是一样,而 "swan","gave","brought","spoke""taken"等等这些形式就都废除了。所有的复数都加"s"或"es",这视情况而定。这样,"man","ox","life"的复数就变成了"mans","oxes","lifes"。形容词的比较级就都加"er"、"est"(比如"good,gooder,goodest"),不规则形式以及用"more"、"most"表示的形式全部取消。
惟一允许可以做不规则变化的词是代词、关系代词、指示形容词和副词。这些词都和从前的用法一样,只有"whom"由于被认为多余而去掉了;用"shall"、"should"表示的时态都不再使用,它们的用法包含在"will"和"would"之中。为了快速简练的演讲需要,也有一些词形存在不规则变化。一个不容易念或者容易听错的词,就可以说是个坏词。因此,有时出于听觉的考虑,会在一些词中插入一些字母,或者保留从前的形态。但这主要是b类词。为什么发音简便这么重要,后文便可分晓。

使用道具

22
包不同 发表于 2018-3-20 16:03: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b类词。
b类词都是为了政治目的而有意造出来的,这就是说,这些词不仅有政治的含义,而且是要给使用者具有它所希望的思想态度。如果不充分了解英社的原则,就不能正确使用这些词。有些时候它们也能够转化为老话,或者转化成a类词,但这往往需要加上长长的注释,而且总免不了失去一些言外之意。b类词是一种口头速记法,它常常把一整套思想塞进几个音节中,但同时却比普通语言更加精练。
b类词都是复合词 。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者从几个词中抽取一部分组成,它的结合的方式很方便口语。这些新词一般都是动词兼名词,它们的变形遵守一般的规则。举个简单的例子,"goodthink"("好思想")一词大致就表示"orthodoxy"("正统"),如果把它当作动词,就表示"用正统的方式思想"。它的形态变化如下:动词兼名词"goodthink",过去式和过去分词"goodthinked",现在分词"goodthinking",形容词"goodthinkful",副词"goodthinkwise",动名词"goodthinker"。
b类词的构造没有任何词源学的统一方案。它们构成的词,可以充当句子的每一种成分,可以任意颠倒、删改,只要便于发音同时又表示了词的来源。比如"crimethink"("犯罪思想")里,"think"("思想")在后;在"thinkpol"("思想警察")里它又放在前面,而这个词中"police"("警察")的后一个音节就丢掉了。要保证发音悦耳动听,这很难办到,所以b类词中不规则形式比a类词更常见。比如, "minitrue"("真部"),"minipax"("和部"), "miniluv"("爱部")的形容词形式分别是"minitruthful", "minipeaceful", "miniloveful",原因是如果发音发成 "trueful", "paxful", "loveful"就有点不太自然。但原则上b类词的词形都可以变化,而且变化的方式也几乎相同。
b类词中,有一些词含义非常微妙,没有吃透这门语言的人是根本看不出来的。比如,举一个《泰晤士报》社论中很典型的句子, "oldthinkers unbellyfeel ingsoc",换成老话,最简短的说法是,"思想形成于革命之前的人无法对英国社会主义的原则有充分感情上的理解",但这么翻译并不完整。首先,要完全理解这句新话的全部含义,我们就要明白"ingsoc(英社)"是什么意思;此外,只有精通英社的人才能品味出"bellyfeel"的整个力量所在,它指的是一种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盲目热烈的接受;还有"oldthink"一词,里面就夹杂有邪恶腐朽的意思。但是,包括"oldthink"在内,新话中有些词有特殊的功能,它们与其说是要表达某种含义,不如说是取缔某种含义。这些词为数不多,但它们的含义可以一直引申,最后我们原来用一组词来表示的含义,都由这一个词概括了,而这一组词现在也就可以从记忆中抹去了。《新话词典》的编撰者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要发明新词,这些词已经造出来了,他们的最大困难是要弄清这些词的确切含义,也就是弄清被它们取代的那一组词。
正如前面"free"所揭示的那样,有些曾经有过异端含义的词,为了方便也保留了下来,但除去了其中不合适的含义。其它有许多词,比如"荣誉","正义","道德","国际主义","民主","科学","宗教"等等,都停止使用。这些词,由另外一些词掩盖住它们,而这种掩盖实质就是取消。比如,所有与自由和平等概念相关的词,都由"crimethink"("犯罪思想")这个简单的词来遮盖,而与客观、理性有关的词都由"oldthink"("旧思想")一词包括进去。过分的精确会带来危险,党员所要求做到的,是具有一种类似于古希伯来人的观念:他知道得不多,只知道除自己以外,其它民族崇拜的都是 "伪神"。他无须知道这些"伪神"叫什么名称。或许他知道得越少,越有助于他的正统。他知道耶和华和耶和华的戒律,由此又知道其它名字、其它属性的神都是"伪神"。党员的情况与之近似。他们知道什么行为正确,也含糊笼统地知道有哪些行为背离了正道。比如,他的性生活受到两个词的管制,"sexcrime"("性犯罪")和"goodsex"("性正常")。性犯罪包括所有性方面的不良行为,乱伦、通奸、同性恋以及其它性***都是性犯罪,而且,正常的性行为,如果它是以性生活本身为目的,也属于性犯罪。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开列举,因为它们都同样是犯罪,按原则都要处以死刑。对于c类词,它都是科学技术的词汇,也许还需要给某些不检点的行为规定专门的名称,但普通公民并不需要。一个普通公民知道什么是"性正常",它就是夫妻之间为了生育进行的性交,而且女方是没有快感的;别的就都是"性犯罪"。在新话中,人们对异端思想的了解,除了知道它是异端以外,就不能再进一步了,因为根本就没有更进一步的词汇。
b类词在意识形态上都不是中立的,大量存在的是一些委婉的说法,比如"幸福院"其实是指强劳营,"和平部"实际是战争部,字面的意思和实际的所指几乎正好相对。另有一些词则表现了对大洋国社会真实本质的一种坦率而蔑视的看法,比如,"prolefeed"指的是党施舍给群众的那种廉价娱乐和虚假消息。还有一些词具有双重的色彩,如果形容党就表示肯定,形容敌人就表示否定。此外还有大量的词,它们初看起来只是一些缩略语,它的意识形态色彩不是来自它的含义,而是来自结构。
凡是有可能,任何政治上略有影响、或可能有影响的事物都放到了b类词里。一切组织、团体、学说、国家、机构、公共建筑,它们的名字总要经过删削,以一种常见的形式出现,也就是音节要尽可能少,要便于发音,同时又保留词的最初来源。比如真理部下属的记录总局,也就是温斯顿·史密斯工作的地方,就叫"记总",小说总局叫"说总",电讯总局叫"电总",诸如此类。这不只是为了节省时间。早在世纪之初,政治语言的一个特点就是使用经过压缩的词和词组;而且已经发现,使用这种缩略语的现象最显著的是在极权主义的国家和组织,像"纳粹"、"盖世太保"、"共产国际"这些词就是例子。这种做法一开始只是本能,但新话却是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人们发现一个名字像这么缩减以后,附着在上面的许多联想就都消失了,它的含义因而受到限制,并且有了微妙的变化。比如像"共产主义者的国际性组织",让人联想到的是一幅由人类友爱、红旗、街垒、卡尔·马克思和巴黎公社组成的画面,而"共产国际"暗示人们的却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一种明确的教义,指代的像是某种椅子、桌子一样容易辨认、用途有限的东西。一个人说"共产国际"的时候几乎可以不用思考,而碰到"共产主义者的国际性组织",他必定免不了一丝踌躇。同样,像"minitrue"这样的词激起的联想就比"ministry of truth"要少得多,可控制得多。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有可能,人们就喜欢用简称;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小心翼翼力求每个词都易于发音,简直到了不合时宜的程度。
在新话里面,除了词义的准确以外,声音的悦耳最为重要,必要时语法的规则也要服从于它。这也合该如此,因为出于政治的考虑正要求有含义准确无误、发音短促清楚的词汇,使发言者能够吐字迅速,但心里几乎没有任何余响。b类词中,几乎个个相似,这使得它更加显出力量。这些词,比如 "goodthink", "minipax", "prolefeed", "sexcrime", "joycamp", "ingsoc", "bellyfeel", "thinkpol",以及其它无数的词,音节都只有两、三个,首末的音节同样重读。使用这些词有助于养成急促简练的说话风格,顿挫有力而又单调乏味,而这正是党所希望的。党的意图正是要使得言谈、尤其是意识形态并非中性的问题上的谈话尽可能脱离人的意识。日常生活中有时无疑需要思索之后再发言,但党员响应号召对政治或伦理问题的表态,就应当能够脱口说出正确的意见,犹如机枪发射子弹一样全然是自动地进行。他受到的训练使他能够适应这种要求,语言本身又给了他几乎万无一失的工具,而词的构成,再辅之以急促、不堪入耳的发音,--这与英社精神是相吻合的,--更有利他的发挥了。
另一点也有很大的帮助,那就是供选择的词语非常之有限。相比我们所用的词汇,新话的词汇量很少,而且还不断地发明新方法减少词汇。事实上,新话的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它的词汇每年不是递增,而是递减。每减少一次,它的成果就增加一分,因为选择余地越少,思想的诱惑越小。最终党所希望的是,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只有喉咙在发声,而没有更高等的神经中枢的参与。新话中有一个词"duckspeak"就很直率地表明了党的这种用意,它的意思是"像鸭子一样嘎嘎叫"。"duckspeak"与其它许多b类词一样,含义也是模糊的:倘若嘎嘎叫出的都是正统的观点,这个词就只是表示赞扬;像《泰晤士报》用"doubleplusgood duckspeaker"来称呼党的某位演说家的时候,那就是在高度地、热烈地恭维。

使用道具

23
包不同 发表于 2018-3-20 16:04: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类词。
c类词只是其它两类词的补充,里面全是科技术语,类似于今天我们使用的术语,词根也相同,不过仍与平时一样,很小心翼翼地对它们做了严格的限定,删除那些不愉快的含义。它的语法规则与a、b两类词完全相同。c类词几乎都是不见于日常的谈话或者政治的演说的。一个科技工作者,在为他的专业提供的目录上,就可以发现他需要的全部词汇;而对其它领域的词汇,他就几乎一无所知。只有极少的词才是各个领域共同的,我们也找不到什么词汇能够无视科学的具体分支,把科学的功能表述为一种思想习惯,或者一种思考方式,事实上表示"科学"的词都是没有的,它可能具有的全部含义现在都由"英社"一词整个包含了。

使用道具

24
包不同 发表于 2018-3-20 16:04: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要用新话来表达异端的思想,几乎毫无可能,除非只是在一种很低的水平上。要说一些很拙劣的异端思想,说一些谩骂亵渎的话,自然也是可能的,例如可以说"老大哥不好"。但在一只正统的耳朵听来,这说的不过是一种不证自明的谬误;由于找不到必需的词汇,它也无法用理性的论证来为自己辩护。反对英社的思想只能是一些含糊的、非语言状态的东西,而且只能用一些很笼统的词汇加以命名:这些词汇堆放在一起,对异端思想只做总体的鞭挞而从来没有明确的说明。实际上一个人要抱了非正统的目的使用新话,那只有秘密地把它的词汇转而翻译成老话。例如,新话中可以说"人人都是平等的",但这与老话中说"人人都是红头发的"没有什么区别。它没有语法错误,但它表示人人都有同样的身高,同样的体重和力气,显而易见是一个错句。政治平等的概念已经消失,这一种衍生的平等含义已经从"平等"这个词中删除了。在一九八四年,由于老话仍是一种正常的交流工具,使用新话的时候存在一个理论的危险,那就是人们可能联想到词的原始含义。但实践当中,一个精于双重思想的人是不难克服这一点的,而再过两三代人,这种可能性就彻底消除了。一个伴随着新话长大、始终只是使用新话的人,不会知道"平等"一词曾经有过"政治平等"这一种衍生的含义,也不会知道"自由"曾经有"思想自由"的意思,这就类似于一个不知象棋为何物的人,不会知道"王后"和"车"还有其它的含义一样。有很多的罪行、错误,他是没有能力去做的,原因只是在于,这些罪行、错误全没有名字,也就无法想象。可以预见,随着时间的流逝,新话的一个显著特征,词汇越来越少,词义越来越严格,滥用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也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一旦老话被完全取代,与旧世界的联系就完全割断。历史已经做了改头换面的书写,但从前的文献会有断片留存,逃避检查,如果还懂得老话便能够阅读。在将来,这样的断片即使侥幸留存,也无法辨认、无法译读了。老话里,除非指的是某种技术过程,某种简单的日常行为,或者本身的倾向就已经很正统(新话叫做"goodthinkful"),它的所有段落都是无法翻译成新话的。实践中这就表示,凡是大约一九六○年以前写作的书,总体上都属不可翻译的了。革命前文献的翻译,只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翻译,不仅语言、而且含义都要做变化。这里以《独立宣言》中著名的一段话为例:
我们认为下述的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由造物主赋予而享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确保这些权利,ZF在人群之上建立,它的权力来自被治者的同意。凡任何时候、任何ZF有害于这些目的,人民有权利改变它,废除它,建立新ZF。
这一段要译成新话而不失去原意几乎不能做到。最可能的,无非是用一个简单的词"犯罪思想"概括整个段落。要完全译出,那只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翻译,把杰弗逊的话译作对绝对ZF的颂词。
事实上,过去的文献都大量作了这一类的改造。出于声望的考虑保留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记忆当然是有利的,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成就必须符合英社的哲学。因而,像莎士比亚、弥尔顿、斯威夫特、拜伦、狄更斯等等,这些作者都属于正被翻译的行列;一旦翻译完成,他们原始的作品,各种残存的历史文献,都要被销毁。翻译是一项缓慢而艰难的事业,预计要到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或二十年才能完成。还有大量纯粹功用目的的文献,比如少不得的技术手册一类的东西,也会如法炮制。而所以最终全部采用新话的时间会订得那么晚,要到二○五○年,主要就是为了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初步的翻译工作。

使用道具

25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0 18:17:5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包不同 发表于 2018-3-20 15:58
说人话:
交换也是一种使用方式,
假如我拥有一件商品,对它有一个独特的使用价值判断,当然也就对它有一个独 ...
某一商品能够或在“交换”过程中,它是人们对其的使用价值的判断与实现,未发生“交换”时,是对其使用价值的判断和评估,这时,使用价值体现在自我意识的价值判断,在“交换”之后被消费的过程中则体现为使用价值的实现。而“交换”又分“社会交换”与“自然交换”,作为商品在社会交换之后,商品的预期使用(消费)者与产权拥有者发生了转移,那么,资源的配置也可能因为使商品流通到社会中更加需要更能满足的某些人(消费者)手里实现更多更高的使用价值。而作为“自然交换”,却是人与物(商品)使用价值的心理、生理、化学、物理。。。等功用、功能的体现,其过程可以表现为“新陈代谢”、“纳新弃旧”、“同化异化”、“氧化还原”、化学电子价结构等的重新组织等。
请参看我上面之前你在好像是《交换也是使用价值》一贴中的文字,你可以看下,其实,我说的不管是“使用价值″还是“交换”都并非什么“新话”,而都只是我们的日常用语而已,我之所以引入“相对性”这样做就是要在语言上进行一个语言上符合日常性的逻辑思维,就以上述“草对食草动物具有使用价值”或“食草动物对草的使用价值有需求″这些句子都符合日常语言的逻辑,倒是有人如果要另命名一个“使用价值”的概念来替代它显得没有必要了吧?“使用价值因人而异”这句话也没有语言逻辑当然没有问题了,但这里的“使用价值”是有其载体与对象性,也就是说有一个某事物,它的“使用价值”是相对于不同人,这里的“因人而异”就是因不同人而产生差异,差异是以“同一”相区别的比较而言,故,同一事物在不同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都可能有差异,当然,你也可以说,在不同时空的“你”己经不是同一的“你”,以此类推到事物也然,故之前有哲学家说过类似的话“当一个人过一条河,当在进入前与出来后,河己不是之前进入的河”,中国古人的易经就强调“变易”,佛家讲“不执不固”都是强调“变化”的常性。我这里可能有点离题了,我主要是说:“我们在讨论使用价值这个概念时,如没有强调截体与对象就容易引起误解,不过,陈述人为了方便而把使用价值的相对性条件略去而己!”,而论坛上为何有那么多人争论不休?不正是忽略了他人的条件而按自己认为的前提去理解嘛?你对物理学也学过,现代物理学为什么要强调参照系?正是如此!不然,你如何区别太阳还是地球为中心?

使用道具

26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0 18:48:4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包不同 发表于 2018-3-20 16:04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要用新话来表达异端的思想,几乎毫无可能,除非只是在一种很低的水平上。要说一些很 ...
请看回yjdwll的贴

YJDWII 发表于 2018-3-12 08:53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是价值的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回复
238楼  林汉扬 半小时前

当然,如果你把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看作为 是价值的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而这个“交换″是人类社会内部之间人与人的商品交换即“人类社会交换”的话,那么,某一事物的供给的使用价值就只能是指被人类社会使用的对象相对于人类社会自身的需求而言,而非你所说的“效用定义
效用是一事物相对它物的作用或相关性”,就是说,你上述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只能说是一个“人类社会内部所有权的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交换”,而非相对于“它物”这对象了,也就是说劳动产品或商品的使用价值对象是“人”,使用时表现为使用人对该物品或商品的“效用”,关于这个“效用”,我又分为使用人相对客观身体生理“本我”的效用与相对主观自我意识的满足程度的评价即“自我效用”之分,而与人类社会相对无关的自然界中物与物的“自然交换”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人与物交换”之中存在的“自然使用价值”呢?你是否要把它们另外命名?可见,这里涉及到“名”或概念的界定,我们许多人在论坛争论不休正是因为各自忽略了一个相对的界定,而这个界定是可以用数学化定位的,比如,“交换”,这个概念,传统的只有①“社会(商品)交换”,而我在多年前提出了经济学不能仅仅是研究①,还要研究②“人与自然(物)的交换”以及③物(包括人)与物的交换。①∈②∈③,这是从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人道)的局限中摆脱出来,走向天人合一之道,以及更客观的理解“天道”(物理),这样如能理解这些,我们就可以从①相对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学扩展到②和③,这样,就使经济学的走向真正的科学,指引人类回归自然,我们可以称这种更具科学性的“经济学”称之为“自然经济学”,它使传统的作为所谓社会科学的人类社会经济学成为特例!而这个工具就是“(价值的)相对原理”以及“相似性原理”。离开这个就容易犯错,即缺乏一些前提泛泛而谈了。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包不同 + 1 又是新话,呵呵

总评分: 论坛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27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0 20:57:3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包不同 发表于 2018-3-20 16:04
c类词。
c类词只是其它两类词的补充,里面全是科技术语,类似于今天我们使用的术语,词根也相同,不过仍与 ...
再请看6年前回WZWSWSWZ的贴

【原创】关于社会使用价值
林汉扬2012-02-24
wzwswswz:抽象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劳动生产率吗?
如果生产1公斤大米原来需要1小时,价值为1元,(假设总生产量恰好等于总需求量。下同)那么1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就为1个单位。后来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倍,即生产时间减少了一半,1公斤大米的价值也就降低为0.5元,那么1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是否也就变为了0.5个单位呢?或者说,现在2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只相当于原来1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原来你一天需要消费1公斤大米的,现在每天就要消费2公斤大米了?
===================================================================================================================================================
抽象社会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或者社会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力决定的。假设总生产量恰好等于总需求量,那么,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就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或者社会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力。
谢谢你又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按照上面你所说的那个前提,1公斤大米的抽象的社会使用价值就为1个单位,这是在某一个时空之中一定空间范围,(空间方面:比如,人类社会、劳动力数量、地球上、生产方式状况等等;时间方面:比如,某一个时间阶段,像1900年1月1号零点至1901年1月1号零点等等)。比如,在1900年1月1号零点至1901年1月1号零点,整个地球上的人类社会世界人口大约有达17亿人,假设那一段人类社会生产大米的社会生产率是6205亿公斤大米。按照我的公式: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F°=社会总生产率F/劳动力数量N=(6205亿公斤大米/1年)/ 17亿人=365公斤大米/1年1人,把年换数为天假设是365天,那么,等于365公斤大米/365天1人=1公斤大米/1天1人,就是说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F°是1公斤大米/1天1人,这也是每个劳动力平均每天分配到大米的抽象社会平均使用价值数量,
后来社会总生产率F提高了1倍,即生产时间减少了一半,1公斤大米的价值也就降低为0.5元,那么,1公斤大米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也就变为了0.5个单位,或者说,现在2公斤大米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只相当于原来1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当然, 这里要注意的是1公斤大米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变为了0.5个单位,并不等于原来你这个人平均每天需要消费1公斤大米的,现在每天就一定要消费2公斤大米了,而是说生产这2公斤大米耗费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量只相当于原来生产1公斤大米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量耗费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量0.5个单位,注意,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就会发现原来并不一定是要获得的才是抽象使用价值,而耗费的失去的也是这种抽象社会使用价值,所以,每个劳动者在每个单位时间节约出来的0.5个单位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就可以用它来生产其他更多更大的抽象使用价值,你去研究一下历史,就会发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在几千年前,人类维持生存活下来需求的生活资料是非常简单和单一的,远远没有现在社会这样丰富多彩,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力比现代社会落后很多的缘故,所以,那时人类社会只能够把社会使用价值的生产集中在一些能够维持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生产上,这些跟现代社会比较是相对低层次的需求满足,随着社会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或者社会平均劳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性也在发展和丰满之中, 维持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生产已经不能成为人类社会财富的全部,而是被越来越多的相对较高层次的为了提升人类社会层次需求所驱动, 维持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需求所占有全部人类社会需求的分量也会越来越少,所以,其抽象的社会使用价值也就越来越少,还是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如果你原来生产1公斤大米的抽象使用价值量耗费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量1个单位,现在生产1公斤大米的抽象社会使用价值量耗费的抽象使用价值量只要耗费0.5个单位,那么,你会不会把节约下来的0.5个单位大抽象使用价值量耗费在其他不同种类的生活资料的抽象使用价值方面的生产呢?不言自明!

使用道具

2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0 21:02:0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创】关于个别使用价值
楼主  林汉扬 2012-02-24 773 1
wzwswswz 发表于 2012-2-24 08:20
如果1个人每天需要1公斤的大米,并且,他每天总是会消费并且只消费1公斤大米,也就是说,对他来讲,每天大 ...如果1个人每天需要1公斤的大米,并且,他每天总是会消费并且只消费1公斤大米,也就是说,对他来讲,每天大米的供应量=需求量。请问,对他来讲,任意两天之间的1公斤大米的使用价值是否会有大小的差异?
--------------------------------------------------------------------------------------------------------------------------------------------------------------------------------------------------------------------------------------------
这个问题之中的“使用价值”的对象是个人,因此,它不是上面所说的社会使用价值,而是个别使用价值,当然,按照我的价值相似性原理,个人与社会都是经济系统的一种,因此,虽然内容有些差异,但在形式上是一样的。
那么,我就借助你这个问题谈谈个别使用价值吧!也会让你明白社会使用价值与个别使用价值之间的区别。
因为,如果1个人(假设他叫做张三)每天需要1公斤的大米,并且,他每天总是会消费并且只消费1公斤大米,也就是说,对张三来讲,每天大米的供应量=需求量。
在供应量=需求量时,把上面数量内容导入公式:个人生产率f°=产量q/时间t= 1公斤的大米/1天,那么,在其个人平均必要生产率f°与外部社会其他互补和替代产品或者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不变的前提下,对他来讲,任意两天之间的1公斤大米的个别使用价值是没有大小差异的,即今天1公斤大米的个别使用价值对于他而言的相同的。
我这里为什么要说在其个人平均必要生产率F°与外部社会其他同样与互补和替代产品或者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不变的前提下呢?
首先,我这里先分析其个人平均必要生产率F°变化而外部社会其他同样与互补和替代产品或者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不变的前提下下的情况。如果个人平均必要生产率变化了,其个别使用价值与个别价值也会跟着变化,比如,他原来1个人每天(正常工作日)生产刚刚满足自己需求的大米是1公斤,现在他只需要0.5天(正常工作日)就能够完成生产刚刚满足自己需求的1公斤大米,这就意味着他可以把其它剩余的时间转化为生产其它个人使用价值的劳动时间,从完全信息的角度来说,按照使用价值最大化原理,耗费自己每一个劳动时间单位的付出,其得到的使用价值量都是相同的,即等边际的。因此,其个别生产力或者个人的平均必要生产率比原来的提高一倍,也就是生产同样刚刚好满足自身每天需求量的1公斤大米比原来的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其另一半劳动时间的耗费,也可以生产出与刚刚好满足自身每天需求量的1公斤大米一样的使用价值量。如果,还是不明白,我再换个角度,比如,张三原来平均每天用同样强度的的劳动耗费,只能够获得3个可以吃饱维持自己生存的面包,其它东西不管你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获得,也就是说,这平均每天3个面包就是张三每天使得的全部财富,但现在张三由于获得面包的个人平均必要生产率提高了一倍,那么,你现在只需要半天就可以获得原来需要一天才能获得的3个面包,也或者可以说现在1天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可以吃饱维持自己生存2天需要的6个面包(前提:面包的保质期大于2天),因此,张三现在可以工作1天另外1天去做别的以前不能做的事情了,或者有可能会把它用在生产其它物品,比如,衣服方面也是人所必需的物品,我们假设张三生产一套衣服是一个礼拜7天,那么,在14天之后,张三就会在维持自己生存的同时获得一套属于自己的衣服,那么,这套衣服的使用价值如何度量呢?这里最为方便的就是以面包的使用价值来进行比较,因此,对于这个人来说,由于生产获得21个面包的时间与生产这套衣服的劳动时间刚好一样,因此,外部社会其他互补和替代产品或者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不变的前提下,这个人生产的这套衣服的使用价值就是在消费耗费21个面包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个别价值(个人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所以,这套衣服的使用价值代价或者机会成本就是21个面包的个人必要劳动时间。
其次,外部社会其他互补和替代产品或者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其个别使用价值与个别价值也会跟着变化,比如,张三他原来1个人每天(正常工作日)生产刚刚满足自己需求的大米是1公斤,现在他生产刚刚满足自己需求的大米的个别平均必要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变成2公斤大米/每天或者1公斤大米/0.5天,可是,现在他所处的那个社会之中有人发明了一种工具可以让像他这样本来现在的个别平均劳动生产率再提高10倍,那么,发明了这种工具的人,由于只是拥有这种先进的生产资料工具却没有人使用显然是不不能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的,因此,他通过考察了解社会的平均生产率之后发现发现人们每天平均生产大米的生产率只有2公斤大米/每天或者1公斤大米/0.5天,而用自己发明的生产工具却可以达到平均20公斤大米/每天或者10公斤大米/0.5天,这样,我们在假设发明先进生产工具的人(我们暂且称之为李四)在另外聘请生产、维护和保养这些先进生产工具方面的雇佣工人的使用价值耗费,是平均每天3公斤大米的预付资本,而雇佣专门生产大米的雇佣工人的预付资本也是每天4公斤大米,张三本来一无所有,请问你,他看到用同样劳动强度同样时间的劳动耗费却能够提高一倍的使用价值,那么,他应不应该去成为雇佣工人之中的一员呢?这是不言而明的,除非他是傻瓜(这里我们暂且不去分析社会使用价值与价值分配)!提高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张三在给李四打工之后其个人生产率又提高了一倍(变成4公斤大米/每天),也就是说其一天的劳动时间生产的个别使用价值扣除自己满足的必要之外剩余又多出了两倍(大米剩余率=生产率—需求率=3公斤大米/每天),如果我们把整体的使用价值看作为1,那么,现在成为雇佣工人使用生产工具提高个人生产力之后大米1公斤大米占张三自己整体的使用价值分量就只有四分之一了,可见,外部社会其他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单位公斤大米对于个人的使用价值,其它互补和替代产品或者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率就更加不用说了。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1公斤大米,对于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人其使用价值分量不相同,当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在只有1个面包一瓶水可以维持其生存时,那么,同样的1个面包和一瓶水在自己正在大口大口的吃着美味佳肴、山珍海味时的本人来说,同样的一瓶水和一个面包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上述的道理也可以解释同样价值的一块美元对于不同时空的自我与不同人的个人价值也是不一样的。尽管其自然属性和功能是一样的,所以,我的使用价值概念已经不再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使用价值概念,而是更加完善的使用价值概念。

追求社会使用价值生产率最大化的人的行为法则,即超我价值最大化追求行为法则!我们可以把商品交换获得的比自身生产更大更多的社会使用价值,看作为是自身生产社会使用价值的延伸的生产行为!但这种把商品交换等同于生产的行为产生的更大更多的使用价值或者生产率,并不能等同于劳动者的本我价值追求最大化的终极,因为,商品交换得到的更大更多的使用价值覆盖了个人的本我使用价值,它是个人获得的茶叶的社会使用价值,更大更多的茶叶数量的获得不仅仅是作为满足自身的个体消费的,而是作为物质财富剩余价值或者利润的追求的行为,因此,这并不是一个终极追求,所以说,它还只是一个中间阶段,是达到本我价值与超我价值一起整体价值最大化的过度。
比如,以上面生产茶叶与购买茶叶的例子为例:就是说,由生产茶叶改为购买茶叶还是由购买茶叶改为生产茶叶的行为的决定,不仅仅要考虑是生产茶叶更加能够产生更多更大的社会使用价值,还是改为购买茶叶更加能够产生更多更大的社会使用价值,而且还有考虑到这些产生的更多更大的社会使用价值如何去转化为本我与超我整体的个别使用价值,个别使用价值不是货币能够度量的,而是以自身的需求价值层次整体的满足程度来衡量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6511&page=5&from^

使用道具

29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0 21:08:4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包不同 发表于 2018-3-20 16:03
b类词。
b类词都是为了政治目的而有意造出来的,这就是说,这些词不仅有政治的含义,而且是要给使用者具有 ...
【原创】具体使用价值与抽象使用价值(以及人体经济学原理)
楼主  林汉扬 2012-03-01 834 1
具体使用价值与抽象使用价值
看来,我得解释一下这些马克思没有说明白的概念让大家了解一下的时候了。
一、使用价值的概念
我们常常说某种物品是有使用价值的,但是使用价值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认为这种物品的使用价值是相对于物品的使用价值对象(或者主体)来说的,对于物品的使用价值对象而言,这个使用价值对象我也称之为使用价值系统。物品有使用价值与否取决于物品是否能够满足使用价值系统远离系统本身被分解或者崩溃的机械平衡方向,而达到一种类似于进化论意义上的系统与环境的和谐相处的平衡意义,这种平衡就是维持使用价值系统的存在、发展、优化进程的是一种与环境的稳定优化平衡,是离机械平衡高一个宇宙级档次的高级平衡!它通过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反馈过程之中实现。所以,这不是倾向死寂的平衡。两者是相反的,前者只有在开放性系统之中实现,而后者如果是没有“进取精神”的开放性系统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作为一个孤立系统却是肯定这种倾向死寂的平衡。这是一种与环境融合的整体上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帕累托改进、互惠互利、利己利人的和谐相处之状态下的平衡,这种平衡的本质是使用价值系统的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使用价值系统的需求,与环境融合的稳定优化平衡的倾向就是使用价值系统的需要,这种需要的产生正是由使用价值系统需求量与环境系统物品供给量之间不同一的的差异引起的。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使用价值系统本身一般都存在有一个对于特定的物品的使用(需求)量的客观标准,当一个系统对于一种物品能够维持标准的优化效应量与系统自身的现状缺乏的物品量被确定时,那么,系统对于这种物品的需求量便被确定了,因此,这种物品能够满足价值系统的某种目的需要的有用性大小也可以确定。使用价值(功用)正是物品 (系統)对另一个使用价值系統对象所引起或产生的符合价值系統某种标准(目的)的优化效应,这种标准(目的)的优化效应的本质就是上面所说的维持使用价值系統自身的存在、发展、优化进程的一种与环境的稳定优化平衡。
我们可以把一个价值系统看作为具有自我调节的价值控制系统(经济系统),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系统对于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需要的产生是由使用价值系统对于这种物品的需求量与环境系统物品供给量之间不同一的差异引起的。因此,价值控制系统如果企图消除系统的对于这种物品的需求量与系统的差异之间的不同一或者不确定性就必须继续进行供给这种引起需要的稀缺物品,或者消除过度的供给量,当△供给量=△需求量时,边际使用价值为0,价值控制系统最优化;当△供给量<△需求量时,边际使用价值递增,价值控制系统失去平衡,供给量不足系统偏离稳定,这时系统达到一定的程度觉察或者监测到时就会增加供给量或者减少需求量来达到同一消除不确定状态;当△供给量>△需求量时,边际使用价值递减,价值控制系统也会失去平衡,因为供给量过度系统偏离稳定,这时整体系统必须进行重新整合升级提升自身的需求层次使系统进入更加高的级别,同时系统自身的信息反馈系统也要求达到一定的觉察或者监测提升来适应需求层次升级的需要,这表现为增加需求量来达到同一消除不确定状态;不过有时候系统自身的信息反馈系统或者其它配置没有能够得到那种需求容量和境界就只能减少供给量来达到同一消除这种不确定状态了。需求量与供给量是一对矛盾量,都是变量,有时候可能需求量是自变量供给量因变量,有时候供给量可能是自变量需求量因变量,两者相互对立统一。
二、关于具体使用价值与抽象使用价值:
什么是具体使用价值?具体使用价值的概念重点在于什么是具体,所谓具体就是不抽象、不笼统、很明确、特定的性质,所以,具体使用价值就是不抽象、不笼统、很明确、特定的使用价值,比如,微量元素铬的具体使用价值,当铬的△供给量作用于某个具体的△需求量时,即△供给量<△需求量,由于铬的供给量对于这个具体个人没有偏离其需求正常必要范围,因此,铬这种物品对于这个人(使用者)的具体使用价值表现为:协助或增强胰岛素的功能。糖尿病人由于糖代谢的紊乱,会引起体内电解质代谢紊乱,使排出的铬增加。糖尿病人还存在将铬转化成活性铬的能力降低及对铬的利用率较差的问题,所以正常的饮食铬已满足不了糖尿病人身体的需求,要额外补铬。另外,体内活性铬(GTF)不足时胰岛素生物效能降低,这也会影响血糖的升高导致人体整体功能的下降,也就是说人体系统失去平衡,偏离平衡的健康状态。
铬之所以能够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大多数糖尿病人是由于缺乏铬这种微量元素加重了糖尿病人的人体机能恶化,而对于一些平时在食物中并不缺铬没有这种需求的糖尿病人而言,微量元素铬的补充对于这种人的糖尿病情不会有任何改善。我国曾有科学家做过研究,每天给糖尿病患者补充1000微克的2-吡啶甲酸铬4个月后,可使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近2%。可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重复进行此项研究,实验结果却是补铬对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都无明显效果。为什么铬对中国糖尿病患者有效,而对其他国家的人无效呢?这可能和我国饮食习惯有关,人们日常食品中缺铬;而西方国家食物中并不缺铬,所以看不出铬的降糖作用。因此,只要能正常进食,同时保证食物品种多样化的患者不必补铬。只有不能进食、靠静脉输注全营养的患者才应该补铬。可见,一种物品的具体使用价值总量的大小与使用者的需求量或者需求率有关。
什么是抽象使用价值:抽象使用价值的概念重点在于什么是抽象,所谓抽象就是从众多的具体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所以,抽象使用价值就是从众多的具体使用价值之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使用价值,铬这种物品的具体使用价值上面已经论述过了,它对于人体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于人体系统的具体功能之后才体现为整体的健康平衡状态的影响,这种整体的健康平衡状态的影响就是抽象使用价值。许许多多的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系统的具体作用或者具体使用价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最终表现为整体的健康平衡状态的影响,它们之间这种对于整体的健康平衡状态的影响就是在它们的具体性的差别之中抽取出共同的同一性的本质属性,因此,不同物品对于人体的具体使用价值的同一性就表现为抽象的使用价值。不同物品对于人体的具体使用价值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其对于人体的健康平衡影响形式的抽象的使用价值确是可以有轻重缓急之比较或者衡量的。比如,对于缺乏另一种微量元素镁的糖尿病人,可能并不缺乏上面的铬这种微量元素,因此,微量元素镁的具体使用价值对于治疗这种糖尿病人的抽象使用价值便大于铬这种微量元素的抽象使用价值。两种不同具体使用价值的物品可以通过转化为抽象的使用价值来进行比较,因此,一个人使用或者生产一种具体使用价值与另一种具体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是自身内在系统之间的双赢,都是为了达到整体上使用或者生产抽象使用价值提升。

以上是我通过个人的人体系统对于不同物品需求的营养学方面的分析,也可以说是我的经济学法则在医学治疗技术方面的扩展吧!

使用道具

30
醒思木 发表于 2018-3-20 22:00: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0 10:33
呵,思木,这的确是我,我在小学时就喜欢胡乱没有系统的看些哲学名著,不过是挑喜欢的能理解的看,到读初 ...
“在小学时就喜欢胡乱没有系统的看些哲学名著”?
思芽萌发的早啊!过而立之年了吗?

在中国民间,象任恢忠这样的人…有很多,不可象任恢忠这样的幸运者太少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