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3017 23

大迁徙背景下的人口往哪儿流?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0粉丝

教授

9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418 个
通用积分
263.3818
学术水平
1182 点
热心指数
1248 点
信用等级
1094 点
经验
37575 点
帖子
2149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9-16
最后登录
2023-8-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大迁徙背景下的人口往哪儿流?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中的这埸人口大迁徙中,公民们基本上是具有“自由迁徙权”的。这里说的是“基本”,而不是“绝对”,比方说,如果哪个公民想出入国境,那当然是要受到限制的,出入香港、澳门、台湾等特别地区,也不是那末自由的,还有一些边防地区、军事禁区,等等。除此之外,在我国境内,一般公民基本上都是可以自由迁徙的。

当公民们具有基本“自由迁徙权”时,大迁徙中的人口将会流向哪里呢?这种情况下,一个自然法则就起作用了,这个自然法则就是:水向低处流,人往“好”处走。也就是说,当你被告知:在一定范围内,你可以“爱上哪儿就上哪儿”的时候,你自然是“哪儿‘好’,就上哪儿去”。

一、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哪些?

被卷入大迁徙的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不同的人对一个地方的“好”与“不好”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对于投资商来说,哪儿有好的投资机会和好的投资环境,哪儿就是“好”地方;

对于各种打工者(农民工、异地就业的下岗工人、普通大中专毕业生等)来说,他们判断是否“好”地方有三个最重要的标准:(1)工作好不好找(就业机会多不多?)?(2)一般的薪酬水平如何?(3)生活成本高低?有很多打工者,将这三个标准综合成一个:我在这个地方干一年,吃过用过,最后还能落下多少钱?落下钱多的地方,自然是“好”地方,落下钱少的地方,或者干脆落不下什么钱的地方,自然是“坏”地方。

对于各种高级一点的打工者,如博士生、硕士生、名校或热门专业的本科生、各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才等,他们除了关注就业机会和薪酬水平以外,还关注自己的专业特长能否在这个地方得到发挥,这个地方是否具有良好的个人成长环境,或者个人创业环境。

对于各种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来说,他们是跟着目标顾客群走的。不同档次的商业服务业有不同的目标顾客群,例如,高端商业服务业的目标顾客群是有钱人,低端商业服务业的目标顾客群是低收入者,等等。这些人的商业嗅觉都很灵,哪个地方的目标顾客刚开始聚集和形成一定规模的人群,这些商业和服务业从事者就跟着风过来了。

通常人口流动的逻辑顺序是:先是投资商进入某个地方,投资商投资办企业会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于是招来各种人才和普通打工者,接着就是各种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跟上,而且,商业服务业进入这一地方,也会给这一地方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形成良性循环。

除了以上所说的那些以外,吸引人口流入一个地方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人文资源、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一般文明发展程度、社会一般成员的思想观念开放程度,等等。

二、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三大基本趋势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我国人口流动基本呈三大趋势:(1)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2)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3)偏远小城镇人口向中心大城市流动。

上述三大趋势只是总体上的基本趋势,具体各地方的人口流动方向还很复杂,例如,同样处在东部地区的安徽省,却是一个人口流出大省;而地处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则是人口大量流入地区,等等。

上述三大基本流动趋势的共同特点:

1)都是从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往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流动。所以,这样流动的结果必然造成我国总体人口分布的更加不均匀,即原来已经人满为患的地方,现在还不断有人拼命往里挤;而原来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却还在不断地人口流失。

2)都是从经济相对不发展地区往经济相对发展地区流动。这样流动的结果必然造成我国原来就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格局,更加的不平衡。

人口流动,并不仅仅是人从一个地方流到另一个地方那末简单。投资商流过去,带过去的是资金;各类博士、硕士、大中专毕业生、中高级职称人员流过去,带走的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各类普通打工者流过去,带走的是劳动力。当资金、管理经验、技术、劳动力等,源源不断地从相对落后地区抽离出来,流往相对发达地区时,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国本来就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旧中国的工业以及近代工业文明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长江、珠江等沿江地区。新中国建立后的前三十年,曾为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不平衡的状况作出了种种努力:建国初数十万军队的屯垦戍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支内”的口号下将许多沿海城市的大工厂整体搬迁到中西部地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建设大三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等等。当时的国家,用了各种革命的口号来激发人们的献身热情,用了强制或半强制的行政手段把发达地区的人才和资源送往贫穷落后地区搞开发建设。这些举措虽然对改善我国经济布局有利,却在民间留下了无数的怨恨,因为那时候国家这些举措,都是把人们从生活环境“好”的地方迁往生活环境不“好”的地方,是与人们向往“好”地方的本能要求相抵触的,而现在放开让人们自由迁徙,那些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至今还贫穷落后的地区,自然就被越来越多的人弃如敝履了。

三、北京、上海的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

北京、上海(还有其他一、二线城市)是全国最“好”的城市,这里有众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这里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高于其他城市,这里有各种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这里有良好的个人成长环境,这里还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人文资源,等等。所以,当被卷入流动大军的人们来到北京、上海上学、打工或做小生意以后,他们都希望能长期在这里居住和生活。

有媒体记者对上海各所大学毕业班的学生做了一次毕业后去向的调查,结果是,除了少数希望去国外留学以外,其余的清一色地表示希望留在上海找工作。我们知道,上海各所大学每年招收新生的时候都是面向全国的,招收的新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其中有些新生来自农村,有的甚至来自贫困山区。但是,这些学生毕业以后都要求留在上海。北京各大学的情况也是如此。事实上,这些年来,北京和上海(还有其他大城市)的大学都成了人口大迁徙的中转站。

当一个来自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或小城镇的人,来到北京、上海这类大城市读大学、打工、做小生意时,他会被大都市居民生活状况与家乡人们生活状况之间的巨大反差而深深震惊,他会深深地感叹命运不公: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为什么一些人出生下来就是大都市人,就能尽情享受大都市的生活?为什么有的人出生在贫困山区,要在那些闭塞、贫困的地方过一辈子?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下决心:既然来了,就不走了。他们决心也成为大都市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北京人宁有种乎?上海人宁有种乎?

有一个很有名的电视连续剧叫《蜗居》,剧中的女主人公叫海萍。这个海萍和她的丈夫都是来自江南小城镇的,在大都市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大都市工作。海萍不惜代价地要在大都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因为她有一个伟大的心愿:她要让她心爱的女儿从小在大都市长大,从小就在大都市受教育(分享大都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其他资源),成为大都市人。为了这个伟大的心愿,她愿意付出她的一切:搜光她和丈夫自己的、公公婆婆的、娘家父母的毕生积蓄,一个人打几份工,天天和她的丈夫吃挂面(连方便面也舍不得吃),背上三十年才能还清的巨额房贷,等等。只要肯拼博,大都市人宁有种乎?

从海萍这个事例,我们就能理解北京、上海的房价为什么这么高了。如今,北京的房价,即使是五环边上的二手房,都达到3.5万元一平方了,买这儿的一套二屋一厅的房子,加上中介费、税费等,都要400万左右,即使是一对俩人月薪都是1万元的公司白领小夫妻,每月还完房贷以后也只能过贫民生活了,而且这样的贫民生活要过三十年,要搭上这一辈子的青春,因为要还三十年的房贷。但还是有人义无反顾地要在北京、上海买房子,因为他们买的不仅仅房子,他们买的是在大都市的定居权,是分享大都市各种各样机会和资源的权利,是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成为大都市人的权利。

在外来人口源源不断地往大都市挤的时候,这些大都市的市长们都在忧心忡忡,因为这种人口爆炸式的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和麻烦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当全国都在搞户籍制度改革的时候,北京和上海坚持户口不开放,坚持要让那些没有本地户口的外来人员沦为二等公民;当全国各城市纷纷取消住房“限购令”的时候,北京、上海等城市坚持不取消“限购令”,坚持对外来人员在本城购买住房的限制政策。当然,市长们这样做是有苦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大迁徙 商业服务业 中西部地区 上海找工作 生活成本高

已有 2 人评分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zhuosn + 5 精彩帖子
1993110 + 5 + 5 + 5 + 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10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1993110 发表于 2018-3-29 13:59:5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龚民 发表于 2018-3-29 16:46:1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有问题,人口过度向北上广集中就在所难免。马恩的智慧见解被忽略了“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通过把人口更平均地分布于全国的办法逐步消灭城乡差别。”(参见恩格斯写的《论住宅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三、社会主义编中写道:
        大工业在全国 尽可能平衡的分布”看作是消灭城市和乡村分离 的条件,----文明在大城市中给我们留下了一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努力才能消除的遗产。但是这种遗产必须被消除而且必将被消除,即使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反杜林论》单行本293页)
朋友你好! <img src="static/image/smiley/comcom/3.gif" class="vm">

使用道具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9 17:33: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这个贴好!
几年前,我从我的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入手,也写了一个贴子,现分享如下:“人”要往高处走,就得从劳动力使用价值和生产力入手
楼主  林汉扬 2016-05-30 826 0
从整个人类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来看,就是要使人(劳动力资源)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从而达到社会整体生产为的最大化,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达到整体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在社会生产力系统要素中人即劳动力要素起着主体主导性的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系统之中沟通物即生产资料以及自然宇宙环境的中枢开关,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本质上就是人即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发展,使人尽其用,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发展体现在如何主导生产资料最大发挥,使物尽其用,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对人类社会有用的"效用"。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的最大使用价值呢?一个社会系统对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利用以及生产力的提高,绝不是靠类似于解放初期那持续几十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以及计出勤率的"工分”制等人海战术能产生的,1968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公布了毛泽东在12月11日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最新指示,把解决经济问题的政策政治化,变成一场政治运动。有文章说"文革期间,上山下乡达到高潮,一直持续了12年,一共有大约166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这样当时国家"最"有文化掌握着"最”新科学理念的一批"最"具有劳动力使用价值潜力的人才在其"最"朝阳蓬勃的青春期被人浪费了,并未最大发挥出来。
当时的管理层某些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劳动力使用价值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最大发挥和提高是以社会的满意度即需求来作为标准衡量的,所以,1978年3月,邓小平在内部谈话时表示:“国家花了大笔资金,却买了四个不满意,就是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近期有篇新闻报道还公开当时有许多女知青惨遭蹂躏。

从微观上而言,个人要想最大发挥其劳动力使用价值和个别生产力,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所谓主观能动性除了个人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层次行业发展方向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层次以及个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特点,包括先天天赋即个体自身一种在先天的适应自然环境活动和自然选择中形成的遗传的无意识或潜意识本能和一种后天学习和在长期适应活动中形成的习惯势能以及显意识认知的技能。
最后,还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为社会需求发展做贡献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潜力的企业,不管是国家扶持的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要重视并让它们成为容纳掌握高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需求的人才,让人尽其才。不能再让历史重演了。

使用道具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9 17:33: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这个贴好!
几年前,我从我的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入手,也写了一个贴子,现分享如下:“人”要往高处走,就得从劳动力使用价值和生产力入手
楼主  林汉扬 2016-05-30 826 0
从整个人类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来看,就是要使人(劳动力资源)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从而达到社会整体生产为的最大化,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达到整体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在社会生产力系统要素中人即劳动力要素起着主体主导性的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系统之中沟通物即生产资料以及自然宇宙环境的中枢开关,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本质上就是人即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发展,使人尽其用,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发展体现在如何主导生产资料最大发挥,使物尽其用,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对人类社会有用的"效用"。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的最大使用价值呢?一个社会系统对劳动力使用价值最大利用以及生产力的提高,绝不是靠类似于解放初期那持续几十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以及计出勤率的"工分”制等人海战术能产生的,1968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公布了毛泽东在12月11日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最新指示,把解决经济问题的政策政治化,变成一场政治运动。有文章说"文革期间,上山下乡达到高潮,一直持续了12年,一共有大约166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这样当时国家"最"有文化掌握着"最”新科学理念的一批"最"具有劳动力使用价值潜力的人才在其"最"朝阳蓬勃的青春期被人浪费了,并未最大发挥出来。
当时的管理层某些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劳动力使用价值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最大发挥和提高是以社会的满意度即需求来作为标准衡量的,所以,1978年3月,邓小平在内部谈话时表示:“国家花了大笔资金,却买了四个不满意,就是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近期有篇新闻报道还公开当时有许多女知青惨遭蹂躏。

从微观上而言,个人要想最大发挥其劳动力使用价值和个别生产力,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所谓主观能动性除了个人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层次行业发展方向之外,还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层次以及个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特点,包括先天天赋即个体自身一种在先天的适应自然环境活动和自然选择中形成的遗传的无意识或潜意识本能和一种后天学习和在长期适应活动中形成的习惯势能以及显意识认知的技能。
最后,还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为社会需求发展做贡献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潜力的企业,不管是国家扶持的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要重视并让它们成为容纳掌握高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需求的人才,让人尽其才。不能再让历史重演了。

使用道具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9 19:07: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与个人共同富裕的价值机制
       从价值论的角度而言,人口(劳动力)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国家的资源。宏观上,一个社会国家的富强,不能孤立的仅仅看其产出的国民生产总量,也不能仅仅孤立的看其社会国家人口的总量。国民生产总量的大小只要体现为国家的人民生产出来的能够满足人民生活的产品或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的大小,而国家的人口总总量则体现为国家中能够为社会出来的能够满足人民生活的产品或商品的劳动力数量的多少。
人口(劳动力)的多少不等于能够满足人民生活的产品或商品的劳动力数量的多少,也就是说社会劳动力的数量与被创造的产品或商品数量不一定成正比,因为,能够满足国家中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需求程度与否,是由不同具体产品或商品的使用价值所构成的结构关系是否系统优化的状态来判断,而生产不同具体的产品或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创造在国家拥有的生产资料这种“物”的要素不变时,主要起决定性因素的就是劳动力这种“人”的要素了。
       而不同的“人”(劳动力)之间在生产同一产品或商品的使用价值过程中,对该产品或商品的劳动力使用价值或个别劳动生产力也是有差异的,熟练的劳动者体现的劳动力使用价值或个别劳动生产力可能是不熟练的劳动者的数倍,所以,同样是付出一个单位劳动量(个别劳动力数量),不同的人体现的个别劳动力所创造的社会使用价值或产生的社会边际使用价值量也就不同,折算为社会必要时间也就有大小,也就是说,熟练的劳动者在耗费其个别劳动力时,比不熟练的劳动者生产同样单位数量的A产品或商品所付出的个别劳动量(个别价值)要少,而产生的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使用价值要多,同时,还可能因此为国家节约了生产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让原来生产A产品或商品的劳动者因为没有生产优势而在竞争中淘汰,转移到其它对其而言更有优势的商品生产中去,使其更大发挥自身的劳动生产力或劳动力使用价值,从而实现人尽其才。比如,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对A商品的需求量是1000万个单位,原来生产A商品的劳动者是100万人,后来,由于一些学校或培训机构经过专业的短暂培训,使生产1000万个单位的A商品的人数在降低到50万人,那么,使用这些劳动生产力高的劳动者时,即使是支付的工资(以价格形式的社会价值回报)只提升了1.5倍,国家在
生产同样数量的A商品过程中,相比之前的还是要节约了0.5倍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这个节约的量也可以算是剩余价值的体现,使多余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去生产B、C。。。等产品或商品,从而使个别劳动生产力或劳动力使用价值高的人得到相应的高报酬,而在A商品的生产中低的国家帮忙他们找到更加能发挥其劳动力使用价值的B、C。。。等商品生产,使每个人在耗费同样的个别劳动量时,社会国家的平均必要劳动生产力进一步在分工中提升,而且又实现了劳动力的最大发挥,而这种良性竞争中的追赶也可能使人们在符合自身兴趣的过程中体现,使原来的被动分配劳动工作变为自愿改进自身个别劳动生产力的良性竞争,从而提升整体上同样的人口(劳动力数量或社会必要劳动量)生产出来更多的能够满足社会必要需求的产品或商品使用价值量,以实现国家的整体富强和个人富裕。
      因此,从宏观上对一个国家而言,从人力资源管理学角度,管理好人口(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实现国家与个人的共同目标,不过,这里的难点是如何再培训原来被竞争淘汰的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的问题了。

使用道具

qi509 发表于 2018-3-29 19:10:0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是真逗。还“自由迁徙”?!

难道楼主忘了户口?你有户口吗?你有暂住证吗?

你到农村能买到土地建自己的住宅吗?

使用道具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9 19:28: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8-3-29 19:10
楼主是真逗。还“自由迁徙”?!

难道楼主忘了户口?你有户口吗?你有暂住证吗?
微观视角请看上面回复楼主的第一贴

使用道具

qi509 发表于 2018-3-29 19:41:4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9 19:28
微观视角请看上面回复楼主的第一贴
第一、文不对题。

第二、你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取决于你的单位的使用及你应聘的是否成功。

使用道具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9 21:33:0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18-3-29 19:41
第一、文不对题。

第二、你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取决于你的单位的使用及你应聘的是否成功。
Q兄,你的劳动力使用价值取决于你的单位的使用及你应聘的是否成功?你是真看明白我的“劳动力使用价值″这个概念的意思了?比如,你在外面工作回家,你老婆帮你按摩解除疲劳!你老婆帮你解除疲劳所付出的劳动力的作用,算不算是由劳动力所产生的相对于你这个对象的“劳动力使用价值”?这里使用及应聘的对应取决于哪个单位?当然,如果你把婚姻当作为一种社会交换,那么,“你”可以看作为购买你老婆对你产生“爱”的顾客,不过,购买的商品可以是她的一辈子,如果相处和谐或能相互容忍的话,即白头皆老,当然,也可能是中途退货,如果同床异梦话,即离婚。“你”对于“她″而言也如此,买卖是相对的。以上这段从两性而言,可以称之为爱情经济学。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