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林汉扬
2163 5

[学科前沿] 社会国家的富强不能以社会劳动力数量的多少而应以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力的大小取胜!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6粉丝

泛时空系统价值论创始人

大师

33%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关于“我”的分析

道德经与经济学

时空经济学

威望
1
论坛币
13448 个
通用积分
3882.9053
学术水平
457 点
热心指数
447 点
信用等级
414 点
经验
303291 点
帖子
11547
精华
0
在线时间
86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6
最后登录
2024-3-27

楼主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3-29 23:12:3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社会国家的富强不能以社会劳动力数量的多少而应以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力的大小取胜!



           社会国家鼓励人民培养下一代促进人口增长的目的本身是为了提高可以为社会国家自身创造更多的能够满足需求的使用价值。即生产能够有效发挥劳动力使用价值的劳动力(人口)数量,综合而言就是提升社会国家整体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力或平均必要劳动生产力。如果,社会国家没有为下一代做好培养更有效率或更加优质的劳动力进而提高人口素质的话,却一味要求人民多生多养,制造人口数量或扩大基数,那么,这种看似是以人口数量来定义社会国家的强大的方针本身就值得怀疑。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根殖在生物遗传机制中以及体现在文化的思想上,有其作为先天的生物学和社会文化传统意识的根源所在,而为何人类历史到了现代社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不生育后代的“丁克族”现象?丁克族(英语:DINK)是一个1950年代起源于欧美、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亚洲的生活型态名词,由英文DINK音译而来,亦翻为丁克族,或是丁克家庭。原DINK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简写,也就是代表了“双薪水、无子女”的家庭。“丁克族”的出现可能一方面是因为是在生理上不育等被动的原因,但更多的现象则可能是经济,个人发展或者家庭等等非生理因素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结果。从夫妻双方各自不同的角度而言,增加了家庭成员之后,夫妻双方虽然都可能因为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出生而享受到天伦之乐,使自己成为父母完成了人生使命,在先验的生物和受传统文化影响的需求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问题是由于,个体在现代社会中接受到后天的文化教育越来越高之后,之前所说的那种受先天的生物规律支配和传统文化的相对感性的影响会越来越弱,这种后天的教人如何相对理性选择的教育影响了年轻一代的行为,造成“丁克族”现象的理论只要是一方面西方文化在近代宣扬个人经济规划的自利和理性人以及人身自由追求等思想潮流。随着社会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于微观上个人的个别劳动生产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一对年轻的夫妻在把孩子生下来之后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具有平均水平或能够在社会竟争中生存与发展的个别劳动生产力的人才,需要耗费很大的代价或成本,他们可能要有一个人放弃工作,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两人其中一个人没有工作,一般是女方主内,生养和教育小孩,就意味着要少了一个人的劳动收入,使家庭的收入大幅减少,这样仅仅依靠丈夫去参加工作赚钱养家糊口。
       这种看似反人类数量壮大扩展的行为不得不说这是由于后天的人类社会环境在近代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在人类社会发展之初,由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力极低,能够满足维持生存和发展的产品或商品极其贫乏,往往许多人未达到成年就夭折了,平均寿命也很低,在与大自然的博弈中往往充满不确定因素,比如,一场突发的天灾人祸,更不说部落之间的斗争常常以命相搏,这些都需要所属的组织有一个稳定的人口(劳动力)生产以作为补充,避免组织的衰落,而又因为在当时,人类社会组织之间都是以守猎、农业和手工业等相对与现代的准备进入智能化社会比较是更粗放型的高耗低效的生产方式,因此,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力的差异不大,而人类的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人类为了与大自然,主要是与争夺自然生产资料的竞争对手之间的斗争中也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补给,这些都要求有大量的体力劳动力,而这时的人口素质是以能适应自然环境、身体条件主要是体力较好的劳动力为标准,而作为现代社会,人类对生产工具的发展使自身对先天的生物性的身体素质条件的依懒大大降低了,更多的倾向于人类个人以支配工具的能力或智能化水平的知识素养。我们试想如果是在古代,像当代物理学家霍金这样的被称为可以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物理学,由于不能使其意识借助电脑等智能化工具来通过他那三只会动的手指来敲键盘或手写表达信息与外界交流,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是他要会使用这种工具,谁能发现他的才能?谁又会觉他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充其然边也不过是让他的家庭或社会增加一个“废人”而己,不过,智能化工具的应用却使这些“原来本应是那样”的事实转向了“其实也可以是这样”的可能,说这个例子其实只是想说明劳动力的素质标准也会随着客观上社会生产工具的发展和主观上个人的支配能力的变化而变化。
然而,上述这些又与人类劳动力的增减(人口政策)和社会必要劳动生产力的关系以及社会国家的综合实力等有什么关系?当然有,我说的这些正是想表达社会国家的强大,综合实力的强弱正是以能够促进社会必要劳动生产力的人才的数量为基数,而不是以整体的数量为依据,相反,整体的数量越多耗能越大,如果效能不高或平均必要劳动生产力不高,那么,人类社会每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与商品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力数量和时间以及对应的维持这些劳动力的生存和再生产的产品或商品使用价值的耗费也越大,而生产出来(供给)的的使用价值量抵消不了耗费(消费)的使用价值量,这就是入不敷出。
最搞笑的就是近年随着国内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在国际中上升到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有媒体在暗示和宣扬中国是如何繁荣富强,民族的自信心好像找到了数字上的依据,但如果大家去平均一下计算又如何,实际上国内的不同区域与个人之间的个别劳动生产力或贫富差距很大,平均有时也很难体现真正的水平线,因为中国的收入分布好像并非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大多数人处于远低于平均水平,是不太健康的金字塔状,故,就是近似值都不好实现。要消除这种状态就必须在未来社会共同来培养更多的具有高于底部基层的个别劳动生产力的劳动者,而这个不能仅仅是靠基层的低收入的人民来实现,而是要靠ZF发挥一些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来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沙发
Rousseau 发表于 2018-4-8 10:39: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力?
社会平均必要的劳动生产力?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的生产力?

使用道具

藤椅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4-8 12:15:1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8-4-8 10:39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生产力?
社会平均必要的劳动生产力?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的生产力?
R兄,你想了解什么?一个概念需要在其他概念的互相制约之下才能有相对的确定性哦,我主题内容中可以找到这种概念的内在逻辑的,时间、需求量、供给量、劳动力、信息对称这几个概念是最基本的,理清了五个概念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经济学的大门将为你洞开,时间指的是空间的变化,是空间的时间,不同状态的空间有不同的时间。后三者需求量与供给量与劳动力(人)实际都属于空间结构以及空间内的能量或体现为功能的状态,所以,它们都是指某一时间的空间,但劳动力(人)可以看作为相对的时空中的主导者,或以其为价值参照系,这样,广义的关于人的经济学就是指某一时空的人与时空的经济,生产力实际上正是研究人在某一时空中,耗费(供给)多少时间与劳动力以及生产资料的量实现多少需求量的逻辑关系。

使用道具

板凳
Rousseau 发表于 2018-4-8 13:34: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4-8 12:15
R兄,你想了解什么?一个概念需要在其他概念的互相制约之下才能有相对的确定性哦,我主题内容中可以找到这 ...
你的体系博大精深,我只想知道你的术语究竟是否和后两个有关系,还是后两个中的一个或者干脆都不是。

使用道具

报纸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4-8 14:37:1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8-4-8 13:34
你的体系博大精深,我只想知道你的术语究竟是否和后两个有关系,还是后两个中的一个或者干脆都不是。
谢谢!我认为语法上应该也是有关系的,我是重于逻辑,轻语言定义的,也就是说语义服从数理逻辑,毕竟语义的概念有许多不确定性,一旦以数理逻辑为依据进行互相制约,概念的界定就相对不会产生更多岐义了,就像马经的劳动价值与西方经济学主流效用价值论,其实,在我看来都是各自角度不同而产生的观点,这里主要又可以追溯到对“劳动″这一定义的岐义,从更广义上观“劳动”可以看作为人(主体)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它的核心是意识,在广义的经济学研究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人的劳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意义的劳动力耗费以及产生的劳动力使用价值过程)与自然环境(相对确定可控的生产资料以及不可控相对不确定的自然宇宙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人(劳动主体以及劳动目的)可以看作为主导者,是以开放系统的状态显现,这样,人尽管是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主导者或控制者,在这里,我们没有全盘否定物(生产资料以及自然环境)是一起结合组织构成生产力系统中的要素部分,但人的主体性即意识性则为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意识”不是主体随心所欲的所有“意识″驱动主体的劳动力产生的劳动使用价值或劳动生产力,而是一种有效的符合于人类需求的“必要”的有目的似行为或人类活动,也就是说,它是主体劳动目的与对象标准统一的“正意”,这样,在人的“意识”主导下通过大脑神经中枢支配身体本我(劳动力)发挥作用与自然环境结合统一,才体现为知与行的合一或实事求是的必要劳动生产,这种“力″也才体现出来,否则,就可能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是南辕北辙了!

使用道具

地板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4-8 15:29:5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8-4-8 13:34
你的体系博大精深,我只想知道你的术语究竟是否和后两个有关系,还是后两个中的一个或者干脆都不是。
还有,主题的对象是从宏观上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数量(价值)的关系,但又容入供求的对称性(即从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侧角度又可论述劳动必要性),故,把社会必要使用价值总量(Q)与劳动力数量(N)和时间(T)才提出一个社会平均必要生产力(Fo),公式:Fo=Q/NⅩT,通过公式可推演,某一时间(T)中的劳动力数量(N),在T不变时,社会劳动总量与生产率成反比,但如果Q(供给量)>Qo(需求量)时,绝对剩余而不能被消费产生必要使用价值的产品或商品供给也将会降低社会劳动量和时间之积(NⅩT)社会劳动时间的有效性,只有Q=Qo时,Q才是必要的,当然,我是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角度分析,有①Q>Qo,②Q=Qo,③Q﹤Qo而马经在这方面即供求影响社会劳动时间的必要性却少又论述,但在语境上又强调了“必要”,那么,他著作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肯定是在②中才能成立,否则就不符合数学逻辑,当然,我们也可以假定为在人类社会劳动生产长期的角度来看供求是趋于平衡而规模则趋于增长态势的,但这种价值生产以及财富累观的价值观念还是太过于自信,而把波动性或不确定性忽略了,而我的理论考虑了①与③即从价值相对性原理,使它成为一个特例,即②这种供求一致只是看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这样就容易把目标当作理所当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把这个相对性原理看作为是辩证法的科学化,事实上我的价值相对性原理主要是来之于本人早年中国易学与老庄哲学和现代物理学,当然,也受到辩证法的影响,也就是说理解价值的相对性就是把相对价值(价格)与供求一致时的价值(自然价格)进行了统一,提出劳动过程中劳动力与时间以及生产资料耗费产生的使用价值对应的必要的(有效的)过去劳动和当下劳动才是有“价值″的劳动(劳动时间),因此,我在不违反马经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语境基础上提出另一个“劳动价值″(L=ⅴ+m)或L=W-c(C-v)!

使用道具

7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4-8 15:47:0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8-4-8 13:34
你的体系博大精深,我只想知道你的术语究竟是否和后两个有关系,还是后两个中的一个或者干脆都不是。
还有,主题的对象是从宏观上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数量(价值)的关系,但又容入供求的对称性(即从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侧角度又可论述劳动必要性),故,把社会必要使用价值总量(Q)与劳动力数量(N)和时间(T)才提出一个社会平均必要生产力(Fo),公式:Fo=Q/NⅩT,通过公式可推演,某一时间(T)中的劳动力数量(N),在T不变时,社会劳动总量与生产率成反比,但如果Q(供给量)>Qo(需求量)时,绝对剩余而不能被消费产生必要使用价值的产品或商品供给也将会降低社会劳动量和时间之积(NⅩT)社会劳动时间的有效性,只有Q=Qo时,Q才是必要的,当然,我是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角度分析,有①Q>Qo,②Q=Qo,③Q﹤Qo而马经在这方面即供求影响社会劳动时间的必要性却少又论述,但在语境上又强调了“必要”,那么,他著作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肯定是在②中才能成立,否则就不符合数学逻辑,而我的理论考虑了①与③即从价值相对性原理,使它成为一个特例,我们可以把这个相对性原理看作为是辩证法的科学化,事实上我的价值相对性原理主要是来之于本人早年中国易学与老庄哲学和现代物理学,当然,也受到辩证法的影响。

使用道具

8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4-8 15:47:0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ousseau 发表于 2018-4-8 13:34
你的体系博大精深,我只想知道你的术语究竟是否和后两个有关系,还是后两个中的一个或者干脆都不是。
还有,主题的对象是从宏观上分析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数量(价值)的关系,但又容入供求的对称性(即从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侧角度又可论述劳动必要性),故,把社会必要使用价值总量(Q)与劳动力数量(N)和时间(T)才提出一个社会平均必要生产力(Fo),公式:Fo=Q/NⅩT,通过公式可推演,某一时间(T)中的劳动力数量(N),在T不变时,社会劳动总量与生产率成反比,但如果Q(供给量)>Qo(需求量)时,绝对剩余而不能被消费产生必要使用价值的产品或商品供给也将会降低社会劳动量和时间之积(NⅩT)社会劳动时间的有效性,只有Q=Qo时,Q才是必要的,当然,我是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角度分析,有①Q>Qo,②Q=Qo,③Q﹤Qo而马经在这方面即供求影响社会劳动时间的必要性却少又论述,但在语境上又强调了“必要”,那么,他著作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肯定是在②中才能成立,否则就不符合数学逻辑,而我的理论考虑了①与③即从价值相对性原理,使它成为一个特例,我们可以把这个相对性原理看作为是辩证法的科学化,事实上我的价值相对性原理主要是来之于本人早年中国易学与老庄哲学和现代物理学,当然,也受到辩证法的影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