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鬼魅魍魉
43460 223

[求助与其他] 一个大学教师的职业回忆   [推广有奖]

区版主

一品带刀侍卫

学术权威

3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1
论坛币
2173125 个
通用积分
21.1888
学术水平
655 点
热心指数
989 点
信用等级
640 点
经验
154445 点
帖子
2912
精华
10
在线时间
2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16
最后登录
2024-2-6

一级伯乐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老鬼按:感谢大家对此文的关注!首先澄清一个事实兼老鬼自报家门:这篇帖子不是老鬼的经历,可以说跟老鬼的经历毫不相干,转文于此,源于前段时间跟学院几位当年留校工作老师的一次闲聊,目睹今日教育之怪状,争论激烈,一位“老先生”推荐此文,读后觉甚好,感慨颇多,故转。



1 留校本科生
    
  80年代前半段,进入高校工作远没有现在困难。现在至少是硕士,好点的学校都要博士。当年本科毕业便可以留校教书。我就是从留校的本科生开始的大学教师职业生涯。
    
  我的本科母校是50年代建校的部属高校。说不准是三流还是四流,在部里还能算第二方阵的前列。我刚入学时,全校只有9位副教授,没有教授。学校的学术骨干(这是现在的说法),当时多是从同部所属的二流高校淘汰下来的,因为政治问题或生活作风问题。在我毕业前,学校毕业了第一批硕士,其中一位硕士还教过我的课。后来听说他到深圳发展,做得很不错。
    
  我读这所学校是双重错误的结果,所谓祸不单行。先是高考没有考好,比预料成绩低20分,当年仅是400出头。再是志愿没填好,报的专业体检都不合格。本省有所大学(现在也是211了)曾主动与我联系让改志愿,被我拒绝了。我已经做好复读一年再考的准备。后来,家长觉得还是马上读大学好。我父亲去趟省招生办,当时各大学的招办多撤摊了。本市这所大学收留了我。这样我成该校当年录取分数最高的学生。
    
  在大学里的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主要是专业兴趣的问题。我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而其它课程都是考试前对付一下,一般得良。最糟的还挂过一科。我的数学老师给我最初的鼓励,首次小测验得了满分,而且说我的答卷一个字不多,一个字不少。这位老师对我很好,还借我些内部印的题解之类,都是配合数学专业比较通用教材的。可惜,后来他病故了,书还没还。我3个学期的数学课成绩是99、100和99,而且据说没次考试后几个任课老师一起跳我卷纸中的毛病。后来,在首次校高数竞赛中得了第一名,也是唯一的一等奖。
    
  当时的基础部主任与我谈过次话,考问我一些概念之类。当时感觉问题都比较基本,如实数的分割定义、群的定义等。学校办个基础课师资班,我还去旁听过“近世代数”课,讲课的是位副教授,但真不觉得有多高明。该班比我高3届。如果只差1届甚至2届,或许就让我跳级了。这位主任也是奇才。名校工科专业毕业,但对数学感兴趣。后来教书时物理课没人上,又改物理了。
    
  我还有个转回数学的机会,考研究生。不过,我当时年轻气盛,急于证明自己,这自然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我选定的目标是北京大学,与导师也通过信,指出她编写教材中的一点疏忽。当然,另个比较实际的打算是外语太差,反正考不上,不如报高些。最后的结果如我所料,英语没及格,似乎只有40多分,而且综合课也只有40分。转变的机会就被我荒废了。
    
  好在当时不像现在这样规范,学术权威的话分量很重。毕业时我留了校,而且还改了专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大学教师 学术权威 祸不单行 职业生涯 80年代 大学 职业 教师 回忆

已有 1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zouguangyong + 60 + 60 对论坛有贡献
静水深流 + 20 精彩帖子
sxghp + 1 + 1 + 1 精彩帖子
mzl79 + 12 分析的有道理
lxm0124 + 1 + 1 精彩帖子
ams + 1 + 1 + 1 精彩帖子
陈865007403 + 1 楼主写的很真实
simpson + 1 + 1 精彩帖子
haidpd + 1 + 1 + 1 谢谢分享
jane5 + 1 很详细

总评分: 经验 + 92  论坛币 + 60  学术水平 + 8  热心指数 + 7  信用等级 + 4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雅,正也,意指合乎规范,天灾面前,唯正确、有序、规范应对,方能化危为安。
安,心定也,天灾乱人,人定顺天,从容之人,方能做坚强之事。
沙发
鬼魅魍魉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5 14:18: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过渡的阵痛
    
  留校后,便开始了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涯。
    
  当时还有教研室,10来号人在间房子里“办公”。当然,教研室主要不是房子,而是种基层组织机构。刚留校的教师,教研室主任是最直接也是主要的领导。已经记不清当时教研室的所有同事。反正有10来个,似乎有一位快退休的副教授,但已经不是刚入学的9位副教授之一。几个年轻人都是本校师资班的毕业生,有些已经在外面读硕士研究生,后来都回来了,但有些后来出去读博后走掉了。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教研室的“官”很多,主任、副主任、书记、工会小组长等。已经忘了当时的主任是谁,还记得书记,因为他后来成了主任,又升了系副主任,最后在我离开时是学校的组织部长。
    
  教研室主任给我任务就是给老教师助课。他打开教研室的柜子,从里面拿出些教材和铅印甚至油印的教辅,借给我,让我回去好好做题。以免被学生问住。主任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一定要过教学关,开始第一次上课没上好,一辈子就完了。其它的,他什么也没说。
    
  学校当时还有个规定,凡是留校的新教师,都要管个学生班。于是,我也干起了班主任。这真是太为难我了,从高中起就没当过任何学生干部。而且,我本人的家庭当时算是富裕,因此学生中有生活困难的也让我很难受,也很无奈。更麻烦的是,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虽然也没有什么利。还有,专职学生工作者(管几个班的辅导员)的作派我也不能接受。好在系里主管学生的总支副书记教过我,对我很关照。我一年的学生工作还算称职,但绝对不是轻松愉快。特别是,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不喜欢与学生交往。本质上,我只是喜欢与同类交往,“无友不如己者”。
    
  读大学时,我看过不少科学家传记,对大学教师职业有初步的概念。我内心深处时刻都在提醒自己,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不想一辈子教实际上很简单的课程,也不想总是与些我不感兴趣的学生交往。当时的一切只是种过渡。“借得山东烟水寨,换取凤城春色。”改变后的情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要写论文,要考研。考试改变命运,研究改善生活。
    
  顺便一提,我拿到第一次的工资是一个半月的,共69元。第一年的工资是每月46元。同时,不断有同事和领导“介绍对象”。不过,我当时世故地认为,与领导和同事介绍的异性交往是件危险的事情,没成岂不是得罪了领导同事。因此,一概不询问细节便回绝,理由是自己还小,暂时不考虑成家的问题。现在看来,当时的做法实在是明智之举。在婚姻市场上,自己当时的市值很低,需要适当拉高,当然不能贸然出货。
雅,正也,意指合乎规范,天灾面前,唯正确、有序、规范应对,方能化危为安。
安,心定也,天灾乱人,人定顺天,从容之人,方能做坚强之事。

使用道具

藤椅
鬼魅魍魉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5 14:18: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 研究规划
    
  我信奉“自我设计”,要给自己找条出路。最明显的就是考研,主要任务是提高英语水平。同时,要进行专业研究。对研究的内容,我有非常有预见性的规划。我现在明白,自己的研究能力只是一般或略高,但经营研究的能力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当时只是看国内研究文献。概括出4个相关主要方向。其中一个最容易上手,但不是很有意思,主要是中国学者在搞,暂时选为主攻,准备用作拿副教授的敲门砖,敲开后放弃。另一个很有意思,但上手比较慢,我便慢慢看起来,准备硕士毕业后再作为主攻方向。还有个介于两者之间,但相关的导师比较多,我准备选为硕士的工作。最后一个不是很适合,就放弃了。20多年后总结当时规划之下情况,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第一个方向为我出了无数论文,包括国内排第二的专业期刊上有3篇,《科学通报》上有3个简报。使我成了特批副教授,还几乎成了特批教授。更重要的是,我确实在拿到副教授后便开始放弃,要抑制住“造”论文的冲动并不容易,但在拿到教授前硬是完全放弃了。不过,当了博导后重新捡起,外行指导内行,培养了这个方向上的几位博士生。并且牵头拿过个省部级二等奖。我自己没有发表过国际论文,但我的学生发表过多篇(我是通讯作者),在这个方向上的国内学者中排第二或第三。因此,在这个小行当里入门早、学术地位高,可能仅次于该方向在中国的开山鼻祖,他拿过省部级一等奖。他的学生拿过2个NSFC的面上项目,我的学生拿过1个。除了他本人外,这个方向上再没有其他人从NSFC拿过项目。
    
  第二个方向上手比我预期的早。虽然硕士导师属于第3个方向的,但硕士论文是自选课题。博士导师是第4个方向的,但学位论文也是自选这个方向。这个方向上前期的论文产出差强人意。后面的发展潜力很大。合著的几本书我都是负责这个方向的相关内容。这个方向上最早出国际期刊论文,而且也有些国外包括美国同行的引用和好评。有些同行觉得我是这个方向上年轻一代的国内权威。在这个方向上也牵头拿过省部级二等奖,不过这方面相关工作人家有多项国家奖。而且,这个方向太热,我估计很难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单纯靠这个方向拿不到项目,因此我在几年前把主要精力转走了。
    
  第三个方向我一直关注,但没有发现好的切入机会。终于在5、6年前,机会来了。博士后研究时转入这个方向,与前个方向适度结合。通过国际合作研究,在这个方向上做出些特色。以在最权威的期刊上发表篇长文,并有本专著被国际著名出版社接受将列入权威丛书出版。几乎在所有相关国际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国外学者的他人引用在各方向间是最多的,而且超过国内学者的他人引用。先后拿到NSFC的多个面上项目和一个标志性的项目。还有个学生在这个方向上拿到个面上项目。如果不出意外,这个方向是我余生的主攻,要拿省部级一等奖,甚至更高。
    
  第四个方向我从来没有介入,但我的博士导师是该方向的国内开山鼻祖。我的博士论文也对这个方向的某些内容略有涉及,主要还是做第二个方向。发表过国际论文,也有些他人引用,但不多。先后作为第二完成人获省部级二等奖两项。因此人们可能假设我多少知道些。其实我基本不知道。不过,外行指导内行,我培养了这个方向上的两、三个博士生,他们拿到两项NSFC面上项目。
    
  不过,就更大范围的研究规划,也不是完全成立。我曾设想自己在50岁后成为个哲学家。现在看来,毫无可能。倒不是哲学家有什么难当,而是我现在看来并不值得当。
雅,正也,意指合乎规范,天灾面前,唯正确、有序、规范应对,方能化危为安。
安,心定也,天灾乱人,人定顺天,从容之人,方能做坚强之事。

使用道具

板凳
鬼魅魍魉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5 14:19: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4 报考硕士生
    
  留校是考研不成的结果,自然考研也是留校的归宿。学校有明文规定,考研只能在工作两年后报名,考研专业要与任课专业一致,考研机会只有一次,而且只能考所在部所属的学校。在部属学校中,我能考的专业最好的是省城所大学,几乎是我唯一选择。
    
  至于考试科目,数学基础应该毫无问题。两门专业课中有一门是我担任助教的,应该没有问题。另一门要准备一下,但问题也不是很大,凭别的科目的优势,我觉得能及格总分就没有问题。最关键的是英语。
    
  英语的学习是职业发展早期最严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成功解决,直到今日还在受益。考研是全面打英语基础的第一回合,随后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及应考EPT, TOFEL, GRE,不断把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到新的层面。在准备考研时,反思了本科英语准备失败的教训,最主要有两条。其一,过分强调方法,总是想以最有效的方式学习英语。而学习英语与学习数学等专业课不同,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投入的时间。其二,过分关注考试,强调“短平快”的语法和惯用法,忽视单词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因此,我把学习英语和准备考试分为不同的时段,大大增加了时间的投入。特别利用自己阅读的兴趣,加大阅读量。曾将1个整月定为“英语月”,其中不读任何中文材料。同时,利用做家务时间听比较简单的英语口语材料。特别是在精读和泛读间建立种自己的特殊阅读方式,对能找到的所有教材,看单词,读课文,做练习。这段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对英语材料也有了阅读兴趣,有时爱不释手,通宵达旦地阅读。
    
  严格说,“考研”的说法不够确切,是“报考”。报名也遇到些小麻烦。按学校规定,两年后可以读研,但报名时工作还不到两年。我们几个青椒一起去找学校,学校说系里决定;又一起去找系主任,总算报上名了。
    
  我大学时的位好朋友已经在那所学校读研,不在我报的专业,因为我改了专业。他帮我打听些情况。本教研室有两位该校学成归来的硕士,还有位在读的硕士,因此,对那边专业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但当时比较幼稚,没有与导师有任何接触。而且我选的导师也是位非常老实的书斋学者,不是该专业的大牌教授。与几位同事的导师也各不相同。
    
  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什么意外。初试成绩不错,具体分数不记得了,仿佛数学基础课和门专业课都是90分左右,另一门专业课68分。全专业总分第二,第一的反而是计划外的委培生,我是计划内的定向生。大学的好友专门到我家,说成绩出来后不同导师间在调剂,有位做横向课题见长的教授可能想要我,最好去见下导师。我马上去拜访了未来的导师,表示我自己喜欢搞理论工作。他安慰我说那位教授是问他要人,但给谁是他决定。
    
  再后来就是面试,考题很简单。有道题目我初中就见过。不过,我助教的课程中有道题目我没答完全。后来导师提下我的初试成绩,大家就不问了。这样,我就考取了硕士生,在本科毕业一年半之后。
    
  我的英语成绩比上次考研几乎翻倍,不仅及格过线,而且进了英语快班。那位排在我前头的委培生英语成绩与我一样,我们两人是全系,不仅是本专业,仅有的快班学生。
雅,正也,意指合乎规范,天灾面前,唯正确、有序、规范应对,方能化危为安。
安,心定也,天灾乱人,人定顺天,从容之人,方能做坚强之事。

使用道具

报纸
鬼魅魍魉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5 14:19: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5 读研
    
  研究生的生活没有我事先想象的丰富多彩。不过,还是比本科的生活有意思得多。特别是,我悟出许多研究生不知道的职业诀窍,多写快投。尽管当时写文章也不知道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好处。
    
  研究生的课程成绩不是很好。自己比较贪心,选了许多课,结果没有时间学好。我估计在硕士生中我的学分一定是最高的,不仅是当时,即使直到现在也如此。真正重要的知识,还都是我自己学的。我从来没喜欢过考试,读研时尤其如此。我的英语成绩在整个研究生远是名列前茅的,大概在5名左右,提前半年结束英语课程。不过,即使英语的绝对分数也不高。
    
  入学前后,我已经在开始尝试写文章投稿。第一篇文章是投家刚创办的地方专业期刊,居然被录用了;很遗憾,那家期刊还没等到刊出我的文章便无疾而终了。第二篇文章是投我任教学校的学报,审稿人是导师同课题组的另位教授。他说让我通过了,但显然编辑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没发出来。不过,文章开始写了,离刊出就不远了。
    
  早期的文章我当时就觉得不是很有意思。情况是这样,看国内发表的文章,有些觉得很一般。据我观察,许多高校青年教师都在某个阶段会有类似的想法。很幸运,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与其感觉甚至议论人家的不好,还不如我也如法炮制,或许还能更好点。于是就开始写起来。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就不容易关上。投稿一发便不可收拾,现在已经在国内外发表4百多篇,多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这一切,开始于一个很朴素的想法,人家不怎么样的文章都发了,我的为什么不能。我是俗人,只能见不贤思齐。
    
  读硕士期间,发表3篇论文,都是属于前面“规划”中的第一个方向。2篇在本校(任教的学校,不是读研的学校)学报,1篇连同英文稿发在《科学通报》上。后者是我在这个方向上的重要工作。还有些投稿的论文,在毕业后陆续发出了。其中1篇文章属于“规划”中的第二个方向,发在国内顶级期刊。当时看到上面有位院士和学生的文章,我对他们的结果有一点点补充。随后10多年,我再没机会在那个刊物上发表文章,虽然有些工作我自己觉得在技术上更好。现在我总给那个期刊审稿,学生还有文章投过去。我自己打头的文章已经舍不得给她了。需要说明还有,所有这些文章都是我自己署名的。
    
  我入学时的硕士导师非常好说话。他给我个题目,我说不感兴趣,他就随我去了。他的主要职责是签字让我报销,我经常住在家里,却都算出差。报销往返路费,而且似乎还有点补助。导师有时甚至在空白的报销单上签字。在我就读期间,他就退休了,我成了他半个关门弟子。新导师是教研室主任,当时还是副教授。也是非常厚道的人,但毕业前我们打交到不多。他以前与人家合带过硕士,我是他第一个独立指导的硕士,即我是他的开山弟子。他自己也承认我搞的东西他不懂。从单纯学术师承的角度,两位导师都是名义上的。对后位导师,我把硕士论文中不太重要的工作发在他们学校的学报上,带上他的名字。我觉得作为硕士生也可以交待了。
    
  事实上,我从前面提到比我入学成绩高的委培生那里学到职业中的重要一课,科研经费的使用。从那时起,我就明白了,使用科研经费的最佳方式是变成现金自己自由支配。不过,那时的经费都是导师的经费,我只学会了变现花钱,还没学会申请挣钱。毕业后我们还有过些研究上的合作。他后来弄到个公派出国的机会,留在了北美;把夫人接出去,两人离了婚,他又娶了洋人。1、2年前我们还联系过。他改了行在美国政府的实验室中工作,近20年从来没回过国。经过不懈努力,基本上不会说中文了,但还能听懂。
    
  当时也参加过研究生院的社团活动。不过,这些与职业没有什么关系。我甚至还自费参加中国文化书院的函授大学后教育,提交毕业论文,得个毕业证书。这一切都是说明,我不是个全心全意的研究者。研究工作主要是我改善生存状态的主要手段。
    
  顺便一提与职业无关的事情。入学不到半年,我就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去相亲。再过了一年多便去登记。研究生院给我开了结婚证明,但再三强调不许生养小孩。又过了半年我们办了婚礼,随后华北、华南、东南转了一大圈去旅行结婚,名义上是参加学术会议。会议地点在华南某省会,但去时在北京换车,回来时在杭州、上海停留、换车。
雅,正也,意指合乎规范,天灾面前,唯正确、有序、规范应对,方能化危为安。
安,心定也,天灾乱人,人定顺天,从容之人,方能做坚强之事。

使用道具

地板
鬼魅魍魉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5 14:19: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6 晋升讲师
    
  硕士毕业后回原学校工作,当时没有任何的犹豫。读硕士的学校没有博士点,有位教授曾提到更好的大学中有位博导要求推荐考生。当时新婚燕尔,没有心思再离家求学。况且最后弄学位论文准备答辩等事务性工作,也很让我闹心。“鸟倦飞而知还。”
    
  回到留校的学校重新工作后,我继续写写文章,同时也继续助些课。我已经逐渐习惯了小高校的生活。特别是不用再管学生,教师工作还算得心应手轻松愉快。从职称晋升的角度看,当时形势其实还是严峻的。在同一教研室,我前面有两个先毕业的硕士,一位早我1年,另位早3、4年。我读研之前共事的最早的硕士,已经考取博士生走了。传闻她与她先生是两个书呆子,大学里约会时也是一起看书。后来双双出国,现在可能是在某外企中国分公司当经理。我当时也没想太多,与两位先回来的硕士关系也很好。
    
  那时晋级很不规范,时常莫明其妙地“冻结”。我刚毕业时就处在冻结期。比我先一年毕业的硕士,本科比我早两年,也没有职称。或许我们都应该是助教,但其实连助教都没有评过。后来我填表写简历时,写到这段,开始写“教师”;人家都说不通,让写“助教”,我也就冒充助教了,不知是否算伪造简历。还算幸运,硕士生毕业1年多点的时候,晋级恢复了。
    
  按当时的晋级的年资条件,本科毕业7年,或硕士毕业2年,我不论从那个角度算,都差一点。本科毕业6年,还算上读硕士的时间;硕士毕业1年多。其它的条件倒都够了。助课的时数够了,已经在主讲课程,还干过学生工作。教学这块肯定没有问题。讲师似乎没有论文要求。但我的论文足可当副教授甚至教授了。当时上报的论文,除《科学通报》有篇外,所谓一级学报上有7篇,高校学报5篇。当时我对文章的分量和作用还没有全面的概念。
    
  教研室的领导积极鼓励我报。现在回想,他们一定已经与系里甚至学校的人事部门沟通过。我稀里糊涂提出了申请。系上也同意。后来的结果,居然被批准了。
    
  我当时比较孩子气,还向管学生系总支副书记(因为比较熟)打听一起留校或分配来的其他同事。他给我解释,按硕士毕业两年的要求,我还差半年,但读硕士前还工作过2年,按文件精神,抵上半年有硕士学位的教龄也足够了。因此,这次给我讲师了。我估计,与我文章比较突出也有关系。领导想给,就会把晋级条件按有利的方面解释,从来都是如此。这样,我成那批新晋升讲师中年资最低的,即本科毕业比我晚的或同时毕业但念硕士比我晚的包括没念的,都没晋上。
    
  我稍加留心就应该发现,当时讲师算不低的职称。当时教授极少,副教授也不多,还有不少没有职称的教师。不像现在,几乎全是教授、副教授,讲师反而很稀缺了。就我们教研室而论,留校时的副教授已经退休,然后只有两位讲师升为副教授,其余都仅是讲师,包括干了一辈子快要退休的。其中一位副教授是最早赏识我的基础部主任的太太,她的晋升不是很令同事服气。再后来,我才知道,许多老教师不能晋升副教授,主要是他们没有本科学历,同时也没有必须的学术论文,哪怕只是发在本校学报上的。这是我最早的职称晋升概念,学历,论文,工作年限。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小张在线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雅,正也,意指合乎规范,天灾面前,唯正确、有序、规范应对,方能化危为安。
安,心定也,天灾乱人,人定顺天,从容之人,方能做坚强之事。

使用道具

7
鬼魅魍魉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5 14:19: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7 讲师前后
    
  晋升讲师其实对我的职业和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当时的职业是不自觉的顺利,而生活是比较少有的闲适。
    
  讲师前后都一样,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是读书,虽然读书与职业没有太大关系。读过的书多数有点简单记录。做个小抽样,看当时每年7月正在读的非专业书。取得硕士学位当年,《吉本自传》、《荣格自传》、《弗洛伊德自传》、《思想家》、《经济体制》和《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大致翻阅《信仰的时代》、《冒险的适当》、《理性的时代》。第二年,Russell的《我的信仰 科学的观念》、《词语》《罗兰小语(上下)》(当时在忙晋级)。讲师后的第一年,《爱开玩笑的科学家》、《大学教学法》、《科学与科学家心理学》(Psychology of Science by Maslow的译本)、《论数学本质》、《物理学家的自然观》、Russell的《教育论》和《权力论》、Chuang-Tzu(冯友兰译)、《世说新语》、《谈美》、《美国梦寻》、《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第二年,《魏晋风度和东方人格》、《情史》、《蒙求》、《怎样写科学论文》、《科学研究的艺术》、《发展社会学》、Knowledge from the West: Health and Medical Care、《科学的社会运行》、《传统与中国人》。
    
  晋升讲师前后,文章都继续在写。从毕业到晋升副教授的4年,每年发表6到8篇研究论文或简报。总有2篇是本校学报,另有篇是其它高校的学报,还有就是不错的专业期刊,即所谓一级学报。当然是比较广义的,全国性学会主办的学报,未必是最好的学报。当时还是有一点点压力,学校每年申报论文,同时发点奖金。国际期刊和会议以及国家一级学报是一等奖,奖金每篇30元;地方刊物和大学学报是二等奖,奖金每篇20元;会议论文和其它论文是三等奖,不论多少篇,总共奖金10元。我总是全校第一,但要保持占全部论文的比例不降也不容易。这就是我的发表压力。
    
  这个期间也开始发表教学论文,最初是在本校的《高教研究》,后来也有全国性的《教材通讯》(现在的名字很气派《中国大学教学》)。我给自己订个指标,每上门课,不论新旧,要发表篇教学文章。这个做法坚持很久,当然最后也无疾而终了。
    
  教学工作也在做。开始主讲基础课,同时做门专业课的助教。我的教学学生没有反对意见,但也谈不到很受欢迎。虽然我小心掩饰,但内心深处我缺乏对所教本科生的关心。后来对自己所指导的研究生要好得多。
    
  有件从职业角度比较有意义的事情。省科协评青年优秀论文,我通过地方学会申报,得了个二等奖。奖品是套不锈钢餐具。重要的是,我过去一直以为奖是有关部门发的,从那时起明白了奖原来是自己报的。这个观念对我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真正从职业角度比较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到一个基金,是校内的启动基金之类。硕士毕业后1年多得到的,只有2千还是3千元。我用这笔钱报销版面费,当时正是刚开始收版面费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期刊不收版面费,或志愿交版面费。还报销书费和复印费。偶然还有短途出差的差旅费。
    
  这笔钱特别经用,因为学校财会制度上有个小小的漏洞。这笔经费名义上是我的钱,但使用时需要科研科长签字。而科长总是看也不看就签,毕竟是我的经费。但报销单到财会科后,就有在哪里下账的问题。如果我拿出经费本,就记在我的本上。如果我没不拿出来,因为是科长签字,就记到科研科的其它本子上,相当于学校替我出笔钱。这大概也是从硕士时那位委培同学哪里学的,他总能发现并利用制度上的漏洞。
    
  这段时间生活中还发生件大事,女儿出生了。我每天给她洗尿布时,根据上面大便的多少评定职称,从教授到助教不等。我现在也不清楚这样做的真实动机。是视职称如粪土呢,还是洗尿布时都不忘职称。
雅,正也,意指合乎规范,天灾面前,唯正确、有序、规范应对,方能化危为安。
安,心定也,天灾乱人,人定顺天,从容之人,方能做坚强之事。

使用道具

8
鬼魅魍魉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5 14:20: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8 破格副教授
    
  破格晋升副教授是我职业上最早的比较重要的成功,虽然现在回头看,也没有什么。
    
  晋完讲师以后,晋级便年年有了。不仅年年有了,而且容许甚至鼓励破格,主要指没到规定年限,有时也指没有要求学历。晋完讲师后,我又在《科学通报》上发过两个简报,也在所谓的一级学报上发了几篇论文。因此,一年后,教研室的领导鼓励我申报特批副教授。当时部里订的副教授破格条件是下列5条中满足3条。5条是:1. 获国家级奖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奖;2. 负责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或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 参加编写教材、著作或译著;4. 有3篇以上论文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5. 主讲过2门以上主干课程或研究生学位课程或协助指导研究生。我当时的情况,如系里领导说,我条件不够,但他们认为如果主讲过两门主干课程便差不多了。
    
  我当时已经比较老道,判断学校一定会有破格晋升的,部里的审核要看学校的排队,学校排队的依据主要是科研(论文、项目、获奖)和教学,也考虑学位和出国。因此,我对校内的几个对手大致估计一下可能的对手有7人,其中有4人比我略差,3人与我相仿。后来似乎我认为相仿的人中有一人破格。另两人与我第二年一起答辩,至少有1人与我一起成功破格。应该说,我的判断还是有相当的道理。
    
  再过一年,又重提破格的事情。这次是随省里走。基本上仍是上述破格条件。我课程够了。论文大大超出,有15篇现在所谓的核心期刊,其中当时的一级学报有8篇, 2篇是《科学通报》上的简报,另外还有10余篇高校的学报。科研项目不够,只完成了学校资助项目。奖也不够,没有政府奖,只有省科协或全国学会的论文奖或教学奖。属于1条突出,1条满足,2条不够但有些沾边的情况。学校决定让我参加破格申报。
    
  第一关是代表性论文专家评审。既不保密也不回避,一位是本教研室的主任,另一位校外专家是我硕士导师。他们当时都只是副教授,自然都通过了。第二关是系学科组讨论,基本也是形式上的,7名专家5人到会,全票通过。
    
  真正实质性的校内关是校内大评委,每人10分钟述职,但没有提问和回答的环节。破格的候选人共11人,教授1人,副教授10人。我与另1位候选人是2年的讲师,其余8人都是4年的讲师。我事先估计,拿到半数是大有希望的。本系的评委和其他比较熟悉的评委将投赞成票,学校领导也会投赞成票,外语体育等非学术性系的代表会按领导意思投票,这些加起来已经接近半数了。其它的,就要靠述职报告争取了。
    
  我精心准备自己的述职报告,可谓三易其稿。总的设想是要实事求是,要谦虚,要有特色。尽管只是在三、四流高校,能熬到职称评委都不是傻子,自己是新手,动心眼比不过人家。在引言中,我大胆地提出自己对高校青年教师职责的概括,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前提,以提高自身学术素质为中心,以教学和科研为两个基本点。因此,先谈思想政治表现,很简单,也比较低调,在任何时候自己看都不会脸红。事实上,以后所有的填表,涉及这条都是用这个版本,真是一劳永逸。其次,谈教学。包括所主讲课程,教学的准备(钻研教材,学习教学研讨文章,跟班听课,阅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书籍),教学过程(备课,讲课,答疑,改作业),教学改革尝试,教学研究(简述教学研究论文),学生工作。也坦陈存在的问题,对调动少数没有兴趣的学生没有有效办法,某些教学内容处理上过于强调科学性对可接受性考虑不充分。第三,谈科研,先概述论文发表情况,然后分别谈两个主要方向上的工作,再谈自己今后要从事的工作。最后,谈提高自己学术素质,包括一般的文化修养(中国的先秦诸子、佛学典籍和古史要籍,科学史包括通史学科史和传记,当代科学哲学,以及科学大师的非专业作品),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英语(阅读很强,写不错,听一般,说较差)和计算机(待提高),数理科学中视野的开拓。在结束语中,我概括“注重在自身提高与胜任职责之间互相促进,始终在努力把握住知识的统一性和人格的完整性。”作为科学工作者,我试图如何任何。“作为教师,我试图打破文理界限,成为心理健康、精神平衡。关节一切人类面临问题的人。今后仍要继续向这两个方向努力。‘博而返约’‘君子不器’始终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现在看来,我仍认为报告写的不错,虽然可能过于追求与众不同。不过,从程序上看,当时完全是闭门造车,事先应该给些关心我的领导和大教授看,请他们提修改意见。这个毛病在现在偶然还在犯,有时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无论任何报告,重要的不是我想说什么,而是听的人理解成什么。而人家如何理解是自己难以把握的,因此别人的意见是重要的。而且,更庸俗的想,没有人会反对采纳他意见的候选人。
    
  报告效果不错。第二天,师资科长透露,我以19票的最高票通过。大评委25人,到会20人,我只丢了1票。投职称票时,重要的是赞成票有多少。因而,反对和弃权效果完全一样。述职时,有一位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直接参照破格条文讲,显然每条都够了。但结果他成了2名校内出局者之一。师资科长说,“他什么都够,就是票不够。”他那么干也许有其原因,前一年报特批没成。
    
  又过约3个月,省学科组讨论的结果非正式的知晓。报上去的8个副教授候选人中批了4个。我的票仍是最高,学科组到会5人,有4票赞成。另3位都是3票。其中有位是以教学见长的,虽然研究也做些。副教授简单多数便可以。需要说明,在整个晋升过程中,没有任何幕后活动。尽管有些小学校比较黑暗,在我晋级的问题上,基本还是公正的。我这么说,并非仅因为我成功破格。两年后,我申报破格教授的努力就失败了,我还是这么看。
    
  在我29岁生日前两天,省报头版发条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晋升的简讯,提到在破格晋升的副教授中,最年轻的是我。后来有不止一人说我是全省最年轻的副教授,我还得一一更正,两者差别大了。省里批的都是些小学校的,好的学校自己可以晋副教授,肯定有比我年轻的。
    
  顺便一提,在非正式得知拿到副教授的当天,正式得知我获了当年的市优秀青年教师。我本来是报省里的,但没成功。这是我在初中获全市100名“雷锋式三好学生”后,再次获得官方的奖励。同时,还申报了“省百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也没有成功。
雅,正也,意指合乎规范,天灾面前,唯正确、有序、规范应对,方能化危为安。
安,心定也,天灾乱人,人定顺天,从容之人,方能做坚强之事。

使用道具

9
鬼魅魍魉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5 14:20: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9 EPT, TOFEL, GRE
    
  特批副教授前后的2、3年,我都在忙准备英语考试。事实上,破格那年的年初考了EPT,晋级后第一年的年初考了GRE,年底考了TOFEL。各种考试本身考得都不错,但出国的事情都没成。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这些考试是种有益的人生经历。其收益不仅是提高了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职业需要的踏实和勤勉。我当时曾得出个结论,考过英语百事可做。现在看,仍有道理。我招应届学生特别看重英语成绩,作为学风和人生态度的表征。
    
  考EPT是因为当时有公派出国的可能。我制定了详尽的计划,设定了具体的目标,130分,满分是160分。复习后的结果,估计考分会有6分的误差,即分数在124与136之间。EPT是中国考试专家出题,专门针对中国考生的薄弱环节。考后的感觉很不好。听力和综合填充达到预期目标,最强项的阅读没有期待的好,而词汇部分也不好,最糟的是语法和结构简直像没复习过一样。幸运的是,EPT是用换算分。正式公布后,成绩恰是130分。这在我们学校是空前的高分数,我想也应该能绝后的。
    
  GRE复习的极为艰苦,当时小孩不到2岁,正是闹人的时候。好在学校里刚拿到副教授,可以暂时不管。最令人绝望的是背单词。每天50个没有问题,但前面的总要忘。毕竟是快30岁的人,不比年轻时。我自己订的目标是争取2200分,语文600,数学和推理满分800。但不能低于2000分。但考试的结果差强人意,仅考了2050分,其中语言520分,推理730。考过之后,我决定认输。再也不考GRE了。这里还有个不利因素,当时一般是先考TOFEL,我先考的GRE,因此英语水平上多少有些欠缺。
    
  准备TOFEL时稍微轻松些。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争取650分,保证620分。准备TOFEL的最大问题是精神压力大,听力总要丢分。因此,语法和结构、词汇和阅读都要满分。考试的成败不在答对的多少,而在答错的少。听力我下了很大功夫。把往年真题和模拟题中听力的中间停顿由12秒都改为6秒。不过,成绩还是不很理想,考了623分,听力57,后两项都是65,估计各错了1道题目。但写作考砸了,仅得3.5。
    
  按我的年龄及没有参加任何专项培训而论,3次考试都应该算成功。我的最主要感受是准备考试一定要按考试要求成套作练习,然后一起核对答案。当然,英语水平是考试的基础。我不太欣赏单纯准备考试,因此没有参加任何考试培训班。
    
  考试只是出国的必要条件,远非充分条件。考试虽然还可以,但出国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
雅,正也,意指合乎规范,天灾面前,唯正确、有序、规范应对,方能化危为安。
安,心定也,天灾乱人,人定顺天,从容之人,方能做坚强之事。

使用道具

10
鬼魅魍魉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12-5 14:20: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0 出国不成
    
  《围城》中最精当的比喻之一就是出国如同出疹子,出过了就有了免疫力。因此,对大学中人而言,出国不是万能的,但没出过国是万万不能的。可惜,当时我对出国的认识没有现在的高,更主要的是我个人有些胸无大志贪图舒适。
    
  留校之初,至少是拿到硕士学位之后,都有人鼓动我设法出国求学。我当时没走的理由是等在国内打好基础再去。有位大教授,当面指斥,“你这个想法是非常、非常错误的!”这位教授是我入学时的9位副教授之一,他能到这所三、四流学校任教是因为在他太太怀孕期间他睡了前来帮忙的小姨子。
    
  我希望的出国机会是公派,比较安全省心。有个很好的机会,由于我的幼稚失之交臂。
    
  当时,学校每年都有公派名额。我在年轻一代中是比较突出的,很快会排到我。事实是,在我晋教师的第二年,本教研室比我早两年上教师的硕士便轮上了,报部里4个候选人,走2人,用教育部的名额。其中一个是本教研室比我早两年晋级的讲师。师资科长明确对我说,本教研室与我同年的讲师排在我后面,虽然他留校比我早2年硕士比我早1年。不过,算我运气好,突然又有两个部里的名额,是报两人走两人。但拿到这个名额还是费些周折。
    
  学校派我的意向非常明显,但当时的系主任跳出来抵制。这实在出乎我的预料。这位主任教过我,对我很欣赏;我当学生班主任时他是管教学的副主任,也算打过交道。他是那种心直口快的人。而且本质上,我把他认作同类,城府不深,业务能力不弱。我们自认为是聪明人,不耐烦与愚蠢的家伙(通常以善良相标榜)打交道。我真搞不懂他为什么要反对,从公从私都没有理由。后来知道已经报上去的本室讲师在帮他做课题,推测他想如果不成后用这个名额再给报他,这只是我的小人之心。后来在学校的压力和总支书记的斡旋下,主任不反对了,我总算被学校报到部里。
    
  顺便一提,这位主任由于公开蔑视比较愚蠢的人如写不出论文的教师,而招致很大的反对意见,后来被迫下台了。下台前,系总支专门召集部分教师座谈,我也出席。当有老师抱怨说也白说时,书记脸上露出蒙娜丽莎般的微笑,说,“这次说了,肯定不白说。”我当时的感觉不是很舒服,座谈会上什么也没说。有位老师很气愤地说,发表文章有什么用,要看是否有人引用。我当时有些调皮地暗想,他一篇文章都没有,肯定没人引用。
  
  随后总支书记当了主任。他原来的下属专业教研室的支部书记当了总支书记,实权还在老书记手里。我留校的第一个系主任是位大教授,名校毕业,入学时的9个副教授之一,带出本校第一批硕士生。第二任就是下台这位主任。新书记也教过我,觉得他特别老实。我感觉,老书记是那种城府很深的人,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动声色地摆平。我个人并不欣赏这种人。不过,老书记总是尽最大的努力支持我,包括但不限于晋级和调离。后来,老书记退休后携夫人到这里,我还用经费为他们在学校外招(两星级)的房间卖单。
    
  学校报出后,有亲戚提醒我,有必要活动一下。无论是学校所在的部还是教育部,多少都有些关系。我天真地以为,等额报的不会有意外,没有进行任何活动。更主要的是,我当时年轻,觉得凭自己的努力和业绩就足够了。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确实批下来两人,但没有我,另有个学校没报的人。师资科长也很无奈,说学校也不知道原因,无法给我解释。顶替我的是一起留校的本科生,而且没读硕士。不过,他娶了本校领导的女儿。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明确地意识到我为自己对社会认识的幼稚而付出代价。当然,这不是最后一次。
    
  我觉得社会太复杂,甚至黑暗。我不想等公派的机会了。况且,后来的公派许多是到欧洲甚至东欧。事实上,学校又报了我一次到部里,这次是报4人,但只批1人,还是去日本。我动了自费到北美留学的念头。
    
  申请奖学金并不容易。尤其是我本科的学校很差,硕士的学校一般,更糟的是我读书时的考试成绩也不算好,拿全奖太不容易了。我在拿到副教授的第二年和第三年连续申请,总共有10多个学校,都没有全奖。有两个本专业非常好的州立大学给我录取。亲属帮忙担保,I-20表都拿到了。我临阵脱逃,没敢去。没拿到全奖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但没有自费去闯闯,后来时常觉得挺后悔的。
  
  事实上,是否自费出国,当时我给自己订了个判别准则:在学术上,看能否拿到自然科学基金;在职业上,看能否拿到正教授;在学校地位上,看能否拿到学校每年有两个的高额奖教金(当时是5千元,我的工资5百元都不到,真是笔巨款)。如果有一项,我就不去冒险了。后来证明,这些一项都没有,不过我还是没敢到国外,而是在国内读个博士。
    
  我的出国梦破灭了。公派没成,是因为我幼稚无知。自费没成,是因为我胆怯因循。
雅,正也,意指合乎规范,天灾面前,唯正确、有序、规范应对,方能化危为安。
安,心定也,天灾乱人,人定顺天,从容之人,方能做坚强之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