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djdkj
1858 1

陈彩虹:统治我们的“经济学思想”是什么?(二) [推广有奖]

  • 5关注
  • 32粉丝

贵宾

学术权威

2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205075 个
通用积分
11166.9842
学术水平
1433 点
热心指数
1459 点
信用等级
1351 点
经验
156741 点
帖子
5313
精华
1
在线时间
35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0-23
最后登录
2023-4-20

楼主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5-23 19:41: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接上一)
      至于“经济学思想”里很少量确切性强的“经济学知识”,凭想象而言,应当是存在于ZF官员脑海里的。然而,从ZF官员特定的角色来看,面对各种“宏观目标”,这类“经济学知识”对ZF官员的统领和驱动作用,是不可能外化为言行的。换句话说,在ZF的“宏观目标”之下,即使ZF官员的头脑里装有些许确切性的“经济学知识”,它们也派不上用场。在这个意义上讲,作为ZF官员角色的个人,其头脑之中也不必装入“经济学知识”,只有“经济学学说”和“假说”才是他们思想的统治者。

   现在,我们将“经济学思想”中的知识、学说和假说连成一条直线,左边为知识,右边为假说,学说处在中间,那么,往左靠的“思想”为趋知识性的,往右靠的“理论”就是趋假说性的了。其中处在中间位置的学说类“思想”,往左边移动越多,知识性就越强些,可称之为“近知识性的学说”;而往右边移动越多,假说成分就越大,可称之为“近假说性的学说”。由此看,统治消费者个人的“经济学思想”,是偏向左边知识的,且有趋向更确切知识的动能;企业家头脑中的“思想”,则以中间为界,努力向左边的知识方向移动,属于“知识和学说交织”的区域;ZF官员的“思想”,很显然,由中间的学说位置向右边的假说方向移动较为突出,是那种“学说和假说混合”的状态(见下图示)。这幅不同角色受不同“经济学思想”统治的简单图解,具有重要的认知价值。

   一方面,从角色的角度看,统治我们的“经济学思想”因角色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可以从这个视角,去理解是什么统治了我们的头脑,也就是从思想的需求视角,去理解人们头脑收进和聚合了什么样的“经济学思想”。另一方面,从经济行为、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来看,这是一个有清楚逻辑关系的“经济学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布局——越是接近于具体的经济活动、经济现象,人们越是需要“知识”;越是宏观大局的治理,越需要“学说”甚至于“假说”。由此,我们有了打开人类思想与人类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的一把钥匙,也为经济学家认知并生产“经济学思想”,树立了一块路标。


经济学家的作为


   “经济学思想”是经济学家的思维产物。相比于人类社会的历史,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年轻”意味着它有太多源自“母体”的特征,经济学至今尚存浓浓的古老道德哲学的意味;同时,“年轻”又有着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和独立轨迹,各种经济学思想理论丰富多元,有些甚至于单独成派,透示出社会经济变迁的深厚背景。在当下来看,经济学的存在格局让我们越来越清晰了一件事——经济学家究竟有什么作为,为什么会如此作为,又应当如何作为。

   从英国鼻祖亚当·斯密开山起算,二百多年的历史,经济学已经清晰地完成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分野。不论学界如何对“微观”和“宏观”定义并日复一日地讨论它们的区别与内在关系,就社会经济活动的角色来看,“微观经济学”主要是注入个人和企业家头脑的“经济学思想”成果,而“宏观经济学”则必定是注入ZF官员头脑的“经济学思想”产品。就此而言,经济学家的作为,不能只是笼统地讲为社会提供“经济学思想”,而必定有明确的角色针对性。那种“某种经济学思想”会钻进每个人头脑里去,从而统治所有人头脑的想法,不可能成为现实,也是非常幼稚的。

   经济学家经常讨论问题,喜欢用“我的思想”与“他的思想”进行争辩。仔细分析下来,有时这两种“思想”并不在一个频道,因为它们不是为同一种特定角色而来的,争辩也就大有几分“堂吉诃德战风车”的味道。试想一下,用进入个人消费者头脑的“经济学知识”,加上简单的逻辑推演,去批判进入ZF官员头脑的“经济学假说”,批判的力量是不可能强大的——某人购买住房所依据的“经济知识”,又哪里批判得了货币政策制定者依据的“货币理论”呢?这从另一个视角表明,在经济学家作为问题上,“经济学思想”对于特定接纳它的角色,具有明确无疑的对应性。

   从经济学发展的进程来看,由于本学科的“年轻”特点和受到“知识”与“信仰(神学)”领域的攻击,经济学家一直在做两种努力。一种是知识化,使经济学尽量去接近“确切”的科学,试图挤进自然科学的队列,引致数学的使用日益广泛,并且产生了诸多边缘性的“数理经济学”品种;另一种是信仰化,通过综合事实、案例、逻辑演绎等方法,让人们相信“人是理性的”,或“人是自利的”等理念,不去追究它在科学意义上是否“很不确切”,只认它从天而降为人性规定,引人去绝对相信。即使是奥地利学派,试图另辟蹊径,由眼见的现实,直接研究个人的行为,再透过人的行为来认知经济和社会现象,它设置的基本前提“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却回到了“信仰化”的道路。因为这个前提被奥地利学派赋予了公理或天理性质,无须证明。严格说来,这个前提不过是学派自己的理解,或说自身的信仰而已。奥地利学派仅仅是做了信仰化的另一种尝试。

   应当说,经济学家“知识化”和“信仰化”的努力,是非常有价值的。虽然这些努力迄今也未能使经济学走到“确切的”自然科学领地或全然“不确切”但令人笃信不疑的神龛之上,但的确创造出了经济学世界的丰富多彩——在“知识”和“神学”之间的线路上,学者们一次次地向“知识”或“神学”的巅峰冲击,又一次次地“铩羽而归”,来来回回的游历,竟留下了大量让人们自愿去选择并统领经济言行的理论成果。在细致分析统治不同角色的“经济学思想”时,我们发现,“有用”“能够自圆其说而可信”“曾经有用或许还会有用”,是这些思想被ZF官员、企业家和消费者个人所接纳并统领言行的基本原由。可见,大千世界如同一只“如来佛手掌”,一方面框定了经济学思想的疆界,另一方面却提供给了经济学家创造的巨大空间。

   既然经济学家在创造自己的“经济学思想”时,总是会有服务角色的自然选择,又逃不出“知识和假说”规则的限定,那么,经济学家就应当主动地明确自己思想的角色指向,要么是进入消费者个人、企业家的头脑,要么是进入ZF官员的头脑,进而下意识地在经济学“知识”“学说”或“假说”方面进行研究和具体选择,而不是一般性地试图去创造所谓“四海皆准”“微观宏观通吃”的理论学说。事实上,二百多年的经济学学说史表明,那种普遍真理性质能为所有角色都收进并聚合在头脑里的“经济学思想”,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也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因此,为某种特定的角色而生产思想,是经济学家思想探求的一种谦卑态度,也是经济学思想创造的一种自然法则,经济学家只有服从而无法逾越。

   概而论之,经济学家应有的作为,就是针对不同的社会角色来供应不同的“经济学思想”。之所以如此,在于不同的社会角色面对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思想来认知和统领。基于经济学的研究只可能落入“知识”和“信仰(神学)”之间的区域,经济学家便需要一种服务不同社会角色,并在“知识”和“信仰”之间进行探索的自觉精神。显然,由此而产生的经济学思想、理论或模型,必将是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正好提供给了实践中的消费者个人、企业家和ZF官员以丰富可选的思想品种。如果说,人类社会哪天只需唯一的一种经济学理论来解决所有经济问题,恰好经济学家又绝对共同地拥戴出了这样唯一的理论,那必定是经济学的末日,也是世界的末日——因为一切都“确切”到了极致,所有问题必定解决无疑,经济学当然就没有再存在的必要,人类社会也会由于“完美至极”而停滞或终结。

     (全文完)

      来源: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9795.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思想 经济学 陈彩虹 经济学知识 奥地利学派

沙发
luckchance 在职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8-6-15 06:04:1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djdkj 发表于 2018-5-23 19:41
(接上一)
      至于“经济学思想”里很少量确切性强的“经济学知识”,凭想象而言,应当是存在于Z ...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1 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