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xinchuzu
9069 40

[创新发展] 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34倍,中国物价却是美国5倍 [推广有奖]

泰斗

15%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电子书共享

威望
1
论坛币
250539 个
通用积分
11043.9976
学术水平
5421 点
热心指数
6597 点
信用等级
4427 点
经验
561358 点
帖子
18681
精华
0
在线时间
83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9
最后登录
2020-7-19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xinchuzu 发表于 2018-5-26 23:09:2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曹国奇 发表于 2018-5-27 09:43:5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觉得这是不可能事件,因为在封闭系统中有:价格总量=工资总量+利润总量+成本总量,这是不变会计知识。

当然这也许是真的,因为美元可以超量发行,于是全世界人民都在为美国的价格总量作无偿贡献Q,于是有:

Q+价格总量=工资总量+利润总量+成本总量。

使用道具

xinchuzu 发表于 2018-5-27 09:50:5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曹国奇 发表于 2018-5-27 10:27:3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xinchuzu 发表于 2018-5-27 09:50
在你发表高论之前,请你看看国内外媒体的低调但真实的爆料,行不行:国内每年发行的纸币,大约占了全世 ...
呵呵呵,媒体?

我没出个国,只是从理论谈问题。个别少数实例可不能代表不同国家间物价的横向比较。老干妈出口到美国的价格跟国内差不多,9元左右,但是在美国超市卖价20多元。这也是媒体的爆料。

我揭示的价格规律表明在生产方式相同的前提下,同一商品的价格在美国高,在中国低。比如工资、学费、鞋子、衣服、火箭、航母。
我国多发钱能导致你主贴的价格现象?记者不懂经济学,可以瞎说,我们也瞎说?是不是?

使用道具

xinchuzu 发表于 2018-5-27 10:39:4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曹国奇 发表于 2018-5-27 10:48:4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xinchuzu 发表于 2018-5-27 10:39
麻烦你不要回帖了,你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吃着中国人民的饭,砸中国人民的锅!房价这么高企,什么原因 ...
中国土地价贵是房价较之于美国偏高的主要原因。但是仅仅房价偏高不能说明中国物价比美国高,因为对于中国这个系统而言,房价偏高必然导致其它商品的价格作相应偏低,且高和低的总量相等。

使用道具

qi509 发表于 2018-5-27 11:06:3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比价格应该是用本国的工资物价比。也就是工资的购买力。

网上不少贴美国超市物价照片的。真的是超级便宜。

楼主的帖子再次印证了这个实事。

曹国奇的这个公式:“价格总量=工资总量+利润总量+成本总量,这是不变会计知识。”。要多错误有多错误。它缺少一个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生产率。正确的公式应该是:成本价格=成本/生产量。


使用道具

qi509 发表于 2018-5-27 11:07:4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曹国奇 发表于 2018-5-27 09:43
我觉得这是不可能事件,因为在封闭系统中有:价格总量=工资总量+利润总量+成本总量,这是不变会计知识。

...
:“价格总量=工资总量+利润总量+成本总量,这是不变会计知识。”——————要多错误有多错误。正确的公式应该是:成本价格=成本/生产量。这才是真正的会计知识。


成本项里难道不包括人工费用(工资)项?

曹国奇看来一点会计知识都没有。

使用道具

sdhb 发表于 2018-5-27 11:43:5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美国的税贵-联邦个人所得税,州税,本地的税,房产税加起来一般要占收入的40-50%。这个要远远高于中国。大多数旅游的不知道美国当地人的这些花费。

使用道具

xinchuzu 发表于 2018-5-27 14:35:0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8 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