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hengyr
1618 6

[创新发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不足与失误(续9)——高估了“直接劳动”量的“微不足道”作用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6粉丝

学术权威

2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610 个
通用积分
26.5896
学术水平
299 点
热心指数
283 点
信用等级
271 点
经验
136791 点
帖子
3883
精华
0
在线时间
73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2-26
最后登录
2024-4-1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不足与失误(续9——高估了“直接劳动”量的“微不足道”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科技成果,潜劳动

十、高估了“直接劳动”量的“微不足道”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最受质疑的一点,是没有说清楚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生产资料(以后简称为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作用问题。历史事实是:随着科技成果在人类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生产资本的有机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的可变资本不断相对甚至绝对地减少,不变资本不断相对甚至绝对地增加。但是,与此同时企业减少了的活劳动付出生产出的商品在交换中所表现出的商品价值总量却不是减少,而是不断增加。即技术密集型企业比劳力密集型企业付出较少的活劳动生产出的商品在交换中所表现出的商品价值总量不是减少,而是大为增加。怎样合理地解释这种现实呢?是不是科技成果也能“创造”商品价值,也是商品新增价值的源泉呢?马克思当年对于“机器不创造价值”的论述不多,只是简单地认为:“生产资料加到产品上的价值决不可能大于它们在自己参加的劳动过程之外所具有的价值。”[23,232]“剩余价值不是来源于资本家用机器所代替的劳动力,恰恰相反,是来源于资本家雇来使用机器的劳动力。”[23,446]这显然是马克思高估了直接使用机器的劳动力的劳动作为商品价值源泉的作用。马克思的上述说法和他在另一处的说法是不协调的。马克思承认,随着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直接劳动在量的方面降到微不足道的比例,……同一般科学劳动相比,同自然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相比,……却变成一种从属的要素。”[25,212]可是马克思竟把这“微不足道从属的要素”的直接劳动当做是商品在交换中表现出数量更多的新增价值的唯一源泉,这能让人信服吗?至于马派应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体地替马克思回答了一个使用机器生产的工人为什么能够比一个手工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出更多的商品价值问题所列举的几个理由(本帖暂时略去)都是在帮倒忙!本人认为只有应用将来时态的冻结状态的社会性潜劳动的新概念以及用劳动表现为商品价值的科学说法代替劳动创造价值的不正确的说法,“找回”来马克思所说的被低估了的生产科学的脑力劳动,就可以圆满说明机器人等新科技成果出现后所生产出的产品在交换中表现为增多了的商品新价值(包括剩余价值)的源泉:

1、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创造出任何机器,……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物化的知识力量。”[46(下),219]机器是“物化的知识力量”的含义就是说机器荷载着知识力量。知识力量是智力的构成要素,实际上就是一种劳动能力,就是指前几帖所说的社会性潜劳动,因此机器等生产资料也是科学技术知识所冻结的社会性潜劳动的载体。实际上生产资料所包含的劳动应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已得到社会评价并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劳动,是已经实现的劳动,这才是所谓的物化劳动(死劳动);还有一大部分是尚未得到社会评价的尚未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剩余劳动,这就是以生产资料为载体的科学技术知识中所冻结的社会性潜劳动。生产资料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进发展,其荷载的社会性潜劳动的含量也是巨大的,可以在社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产品在交换中表现为增多了的商品新价值(包括剩余价值)的源泉!

2、科技成果并入生产过程时,其所荷载的巨量的社会性潜劳动也就并入了生产过程。这部分社会性潜劳动与活劳动相结合或在活劳动的激活下就可以复活并发挥作用。马克思有过类似的描述:“劳动作为这种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只要同生产资料接触,就使它们复活,赋予它们活力,……。”[23,226]只是因为当年马克思远还没有形成生产资料荷载着科学技术知识中冻结有大量的社会性潜劳动的概念,所以他还无法进一步阐明生产资料被复活的活力的源泉为何物,但他毕竟感觉到了生产资料并非只是死的物化劳动。劳动者正是借助于先进生产资料所荷载的巨量的社会性潜劳动的复活在表观上加强了自己的劳动能力,才发展成为“较高级的劳动”,成为商品在交换中表现为更多的新价值(包括剩余价值)的源泉!

3、现在我们可以正确的说,投资者对被“抛荒”的社会性潜劳动进行“拾荒劳动”或“开荒劳动”以及科技成果所荷载的以社会性潜劳动状态冻结的巨量的创造性科学劳动的复活与活劳动一起共同成为商品在交换中表现为新增价值(包括剩余价值)的源泉!即科技成果的载体物质本身是不起作用的,而是它所荷载的社会性潜劳动在起作用!欢迎挑错、补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科学技术知识 劳动价值论 生产资料 商品价值 科技成果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商品价值 科技成果 潜劳动

沙发
zhengyr 发表于 2018-7-21 08:41: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上述说法肯定了“机器不创造价值”,它不同于马克思观点的关键之处在于马克思无视投资者的“拾荒劳动”或“开荒劳动”以及还没有认识到生产资料作为劳动能力(社会性潜劳动)的载体荷载有科学技术知识中所冻结的巨量的社会性潜劳动。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都是冻结状态的科学劳动的载体,是科学劳动物质化的结果,它们荷载有大量的社会性潜劳动。在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进程中,人类的器官(包括大脑)正是借助于科学劳动的物质化而扩展。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的出现,也正是世世代代人类社会性潜劳动积累的成果

使用道具

藤椅
zhengyr 发表于 2018-7-21 16:28: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社会性潜劳动形式冻结的、暂时未表现为商品价值的世世代代沉积下来的生产科技成果的劳动,成为全社会的无排他性的共有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源泉,成为世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并且是在不断增长着的财富源泉,是一棵长生不老的“摇钱树”,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源泉(虽然很大的部分处于被“抛荒”的状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用于生产过程的自然力……也不费分文。利用自然力是如此,利用科学也是如此……。”[23,424]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善于“不费分文”地利用科学(即进行“拾荒劳动”或“开荒劳动”)并发展科学,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就会极大地受益。当然,现在已有知识产权保护的除外,它还是要“付费”的!

使用道具

板凳
zhengyr 发表于 2018-7-22 11:30: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用上述新说的原理,可以解释一系列经济现实,特别是可以合理地说明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它并不是由劳动生产力低的企业的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并转移出去的,而是劳动生产力高的企业通过科技成果的应用(即进行“拾荒劳动”或“开荒劳动”),“找回”了被低估的尚未得到社会评价的以社会性潜劳动形态冻结的生产科学的脑力劳动复活后在市场交换中所表现出来的新价值(包括剩余价值)。

使用道具

报纸
zhengyr 发表于 2018-7-22 21:12: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认为商品价值主要是由劳动生产力落后的众多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出来的,但有一部分被转移到有先进生产力的少数人们手中去,这无助于自身的富强。我们应当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上引进社会性潜劳动概念,合理地给予科学技术知识以一席重要之地,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尊重“拾荒劳动”或“开荒劳动”,真正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振兴之路。

使用道具

地板
zhengyr 发表于 2018-7-28 20:39: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风箱中的老鼠”的这个帖子,原以为风箱的两头会有不同的反应,结果是风平浪静!得到默认!那么紧接着的帖子“剩余价值有多种来源”就是顺理成章了!

使用道具

7
zhengyr 发表于 2018-7-31 11:01: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商品新价值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各种时态的劳动等等综合的社会有效性来表现的,因此说商品新价值只是来源于雇佣劳动者付出了简单的重复性的活劳动就是不全面的、不完善的。虽然具体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或表现为剩余价值到底有多大难以事先精确界定,但对于作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之一的简单劳动(力)来说,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数值“微不足道”。如果这个数值很大,资本家就会只通过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来扩大他的利润——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表明,资本家主要还是通过科技成果的应用来扩大他的利润——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即大量使用社会性潜劳动)。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