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水浪
7081 81

今8月15日的加速下跌加速贬值,中国上层和智囊团决策的努力下反成的最大利空和结果? [推广有奖]

61
水浪 发表于 2018-8-19 12:40:5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xinchuzu 发表于 2018-8-16 14:56
专制国家,何来金融危机?开动印钞机,拼命印刷,怎么会有危机?无非是纸币贬值,老百姓吃亏。时间久了, ...
大公评级遭处罚背后:曾向易纲“求情” 警告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wallstreetcn.com2018-08-19
据新浪财经报道,近日有疑似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文件流出,在这份由大公董事长关建中签发,并表明直接向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递交的文件中提到,交易商协会对大公资信的“不正当”处罚,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文件指出,大公近年评级涉及几千家企业和上千万投资人,目前客户存量发债规模为10万亿人民币,约占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因此,对大公的不当处罚可能引起投资人对债券评级真实性、可靠性的严重质疑,不排除引发债券市场竞相抛售,从而让全国数万亿债务出现“雪崩”和“多米诺骨牌效益”的连锁反应,甚至导致国家重大债务危机。
此外,文件中宣称,大公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影响,但交易商协会的处罚严重程度却远远超过了问题性质。
文件最后,该公司请求易纲行长能关注此事,并希望尽快取消对大公的处罚。
8月17日,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经2018年第8次自律处分会议初审、2018年第9次自律处分会议复审,决定给予大公评级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交易商协会公告表示,在开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评级业务过程中,大公存在以下违反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
一、大公评级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严重背离独立原则,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则所禁止。
二、在交易商协会业务调查和自律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公评级向协会提供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
同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也表示,经查,大公国际存在与关联公司公章混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不良,管理混乱;为多家发行人发行服务的同时,收取高额费用;部分高管人员及评审委员会委员资质不符合要求;个别评级项目底稿资料缺失,模型计算数据遗漏等问题。
因此,证监会决定将暂停大公国际证券评级业务一年,并更换不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
随后,大公资信发布《大公资信关于监管部门处分的公告》。其表示,大公资信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按要求逐项对照、彻底整改,并认真研究解决行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业务和工作完全合规合法、稳步有序推进。
以下是大公文件全文:
《交易商协会对大公的不当处罚将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紧急报告》
尊敬的易行长:
首长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是一个成立24年的知名评级机构,也是唯一在国际舞台捍卫中国评级话语权的民族品牌。鉴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大公的不当处罚,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故斗胆向您反映有关情况。
今年 3 月以来,交易商协会称 2 家企业级别调整引起市场 质疑而派人调查大公,发现了 3 件合同管理问题。7 月 30 日对大公出具“处分意见书”,称给予大公严重警告处分和暂停相关业务一年的处罚。大公存在的管理问题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后果,但交易商协会处罚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问题性质。
由于大公行业特殊,此举可能成为诱发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 大公近年评级涉及几千家企业和上千万投资人,目前客户存量发债规模为 10 万亿人民币,约占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对大公不当处罚,可能向市场传递大公评级失真的错误信号,引起投资人对债券评级真实性、可靠性的严重质疑,不排除引发债券市场竞相抛售,从而导致全国数万亿债务出现“雪崩”和“多米诺骨牌效益”的连锁反应,几千家企业和上千万投资人可能蒙受巨大损失,甚至酿成国家重大债务危机。
同时,对大公资信的不当处罚,将毁掉一个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利益的民族品牌。大公资信是中国唯一发布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标准、拥有欧洲国家和香港信用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先后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主权信用评级,是国务院明确的落实 李克强总理亚洲信用体系建设倡议牵头单位,是国家指定的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信用评级联系人单位,牵头创建“世界信用评级集团”。2010年以来,大公针对美国债务危机加剧,4次下调其主权信用级别至BBB+。2017年5月,大公针对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 Aa3 下调至 A1、冲击我国金融市场的情况,果断宣布维持我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AA+和AAA。如果处罚失当搞垮大公,这是美国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甚至为美国打贸易战攻击我国提供口实。
我们请求,首长在百忙中关注此事。盼望党和政府对评级机构加强指导扶持,尽快取消对大公的不当处罚。大公将坚决贯彻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决策部署,严格遵守各项监管制度规定,为中国评级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使用道具

62
水浪 发表于 2018-8-19 12:41:1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公评级遭处罚背后:曾向易纲“求情” 警告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wallstreetcn.com2018-08-19
据新浪财经报道,近日有疑似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文件流出,在这份由大公董事长关建中签发,并表明直接向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递交的文件中提到,交易商协会对大公资信的“不正当”处罚,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文件指出,大公近年评级涉及几千家企业和上千万投资人,目前客户存量发债规模为10万亿人民币,约占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因此,对大公的不当处罚可能引起投资人对债券评级真实性、可靠性的严重质疑,不排除引发债券市场竞相抛售,从而让全国数万亿债务出现“雪崩”和“多米诺骨牌效益”的连锁反应,甚至导致国家重大债务危机。
此外,文件中宣称,大公存在的管理问题并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影响,但交易商协会的处罚严重程度却远远超过了问题性质。
文件最后,该公司请求易纲行长能关注此事,并希望尽快取消对大公的处罚。
8月17日,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经2018年第8次自律处分会议初审、2018年第9次自律处分会议复审,决定给予大公评级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交易商协会公告表示,在开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评级业务过程中,大公存在以下违反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
一、大公评级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严重背离独立原则,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则所禁止。
二、在交易商协会业务调查和自律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公评级向协会提供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
同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也表示,经查,大公国际存在与关联公司公章混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不良,管理混乱;为多家发行人发行服务的同时,收取高额费用;部分高管人员及评审委员会委员资质不符合要求;个别评级项目底稿资料缺失,模型计算数据遗漏等问题。
因此,证监会决定将暂停大公国际证券评级业务一年,并更换不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
随后,大公资信发布《大公资信关于监管部门处分的公告》。其表示,大公资信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按要求逐项对照、彻底整改,并认真研究解决行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业务和工作完全合规合法、稳步有序推进。
以下是大公文件全文:
《交易商协会对大公的不当处罚将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紧急报告》
尊敬的易行长:
首长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是一个成立24年的知名评级机构,也是唯一在国际舞台捍卫中国评级话语权的民族品牌。鉴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大公的不当处罚,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故斗胆向您反映有关情况。
今年 3 月以来,交易商协会称 2 家企业级别调整引起市场 质疑而派人调查大公,发现了 3 件合同管理问题。7 月 30 日对大公出具“处分意见书”,称给予大公严重警告处分和暂停相关业务一年的处罚。大公存在的管理问题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后果,但交易商协会处罚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问题性质。
由于大公行业特殊,此举可能成为诱发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 大公近年评级涉及几千家企业和上千万投资人,目前客户存量发债规模为 10 万亿人民币,约占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对大公不当处罚,可能向市场传递大公评级失真的错误信号,引起投资人对债券评级真实性、可靠性的严重质疑,不排除引发债券市场竞相抛售,从而导致全国数万亿债务出现“雪崩”和“多米诺骨牌效益”的连锁反应,几千家企业和上千万投资人可能蒙受巨大损失,甚至酿成国家重大债务危机。
同时,对大公资信的不当处罚,将毁掉一个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利益的民族品牌。大公资信是中国唯一发布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标准、拥有欧洲国家和香港信用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先后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主权信用评级,是国务院明确的落实 李克强总理亚洲信用体系建设倡议牵头单位,是国家指定的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信用评级联系人单位,牵头创建“世界信用评级集团”。2010年以来,大公针对美国债务危机加剧,4次下调其主权信用级别至BBB+。2017年5月,大公针对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 Aa3 下调至 A1、冲击我国金融市场的情况,果断宣布维持我国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AA+和AAA。如果处罚失当搞垮大公,这是美国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甚至为美国打贸易战攻击我国提供口实。
我们请求,首长在百忙中关注此事。盼望党和政府对评级机构加强指导扶持,尽快取消对大公的不当处罚。大公将坚决贯彻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决策部署,严格遵守各项监管制度规定,为中国评级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使用道具

63
水浪 发表于 2018-8-19 12:43:1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银保监会76号文解读:鼓励续贷,控制抽贷、断贷,满足平台合理融资需求
金融监管研究院2018-08-19
原创声明:金融监管研究院 院长 孙海波,欢迎个人转发,严谨其他媒体、公众号、网站转载。
长按以下二维码,获得作者对近期政策语音解读内容;
从7月份以来,央行和银保监会的监管风格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然而到目前为止除资管新规执行力度有所放松之外,更多的变化都是态度暧昧,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深层次可能依靠财政、社会和更高层的改革推动,但短期而言,有赖于微观具体的监管政策纠正。总体的导向性变化并不能解决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些资金投放痛点。
笔者对改善信贷条件的建议总体包括:适度放松表外资管放款限制,尤其对通道业务的限制以及探讨允许私募银行理财直接发放贷款;放开信托30%银信合作业务中融资类30%限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缓冲资本适度降低;适度加大民营银行推广范围,放开民营银行有限牌照的限制;股权投资包括债转股实施机构设立向中小银行倾斜,激活体制创新。
此外除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外,如果要真正打通银行资金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消费领域的流动,还是需要金融体系之外的改革配合,比如税收、民营机构准入、民营企业家更高的尊重和政策参与等。否则单靠金融孤军突进,很难真正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
银保监办发〔2018〕76号
各银监局,各保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同时,必须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根据企业生产、建设、销售的周期和行业特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合理确定考核指标,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特别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对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要丰富合格押品种类,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合理确定抵质押率,在资金供给、贷款利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金融监管研究院 孙海波 评:
提高中长期信贷投放,尤其是表外融资大幅度受限之后,未来表外限制期限错配,需要安排表内中长期贷款来承接。但很遗憾,从2018年前7个月的信贷投放看,并没有实现这个趋势,表内人民币信贷投放虽然有所增长,但是仍然难以弥补表外收缩的部分。此外人民币信贷增长的部分,质量最高的是企业对中长期贷款仍然乏力。
同时强调不抽贷,断贷款。
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流动性宽裕、银行业和保险业盈利稳定等有利条件,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扶贫和民营企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要提前开展贷款调查与评审,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依照程序办理续贷,缩短资金接续间隔,降低贷款周转成本。对于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负债率较低、风控能力较强的龙头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其行业带动作用,稳定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鼓励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业务,加大对扶贫、教育、留守儿童等领域的支持。
金融监管研究院 孙海波:
8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的文件中已经明确: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有效发挥监管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作用;
此次表述更加隐晦,“依照程序办理续贷,缩短资金接续间隔,降低贷款周转成本”。笔者认为实际就是针对“无还本续贷”的支持。
当然该措施早在2014年就已经有明确文件依据,但一直以来并没有实际推广,近期大规模推广引起非常大的争议。具体参见本公众号此前文章《重磅!银保监会明确:落实无还本续贷,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此外明确强调银行加大对龙头民营企业的资金倾斜。但并没有给龙头民营企业定义,更没有明确如果给了此类企业支持,如何从监管政策上给予支持,比如不良率容忍度,资本计提,单一集中度或者监管评级上等实质性恩惠并没有提及。所以笔者认为更加实惠或者有效的政策引导应该以实质性的政策倾斜为导向,而不是口头鼓励。
三、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大对资本金到位、运作规范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信贷投放。保险资金要发挥长期投资优势,通过债权、股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工程和重要项目。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对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融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金融监管研究院 孙海波:
基本继承7月底国常会的定调,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同时满足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
1、鼓励资本金到位,运作规范的基础设施的配套信贷投放。问题就是表外投放仍然面临严格的资管新规约束,比如期限匹配,缺少通道,结构化产品受限制等。政府融资受到财政部一系列规则限制,强化资本金穿透,导致对资本金的变相融资绝对禁止。
那么表内对符合资本金要求的项目,又能符合银行风控要求的投放项目非常少,所以对新的基础设施支持力度需要其他条件放松配合。除非干脆行政指导,抛弃市场化做法,施加投放比例或者增量比例指标给银行。
2、保险资金对基础设施的支持,在资管新规之后显然具备一定优势,但实际股权投资仍然限制非常多,多数仍然明股实债。未来期待银保监会对保险资金运营这一块有具体的支持细则出来。
3、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要支持,同时避免资金断供和工程烂尾。
(1)前半句对合理融资需求界定不清,后续希望监管能够明确是否仍然严格执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实际上这份名单已经名存实亡,因为多数平台公司都是2013年以后成立,不在名单中承担着平台的角色。笔者一直建议废止平台公司名单,以实质重于形式,只要不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即可放款。
(2)后半句仍然需要界定如果违反此前政府融资相关规定的项目是否仍然可以续贷?比如表外资金违反资管新规,比如存在政府变相兜底增信等行为。财政部的规则是否有配套调整,尤其是财政部的财金23号文是否能适度放松?需要多部门配合的细则实施,此前规则解读参见《干货!财金23号后,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投融资合规性审查要点!》、《20个问答:读懂财金23号文深意与影响》。
四、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金融监管研究院 孙海波:
此前监管层对消费信贷重点防控资金挪用,严格消费场景、合同和发票核验管理。虽然能控制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和股市等,但同时也增加了银行操作成本。对消费信贷拓展,实际也和当前银行零售转型的方向基本一致,只是零售转型是一个更加综合的服务,包括信贷、存款、资管服务等,希望监管能针对小额消费场景给予更多支持,而不纠结于发票及合同。此外对助贷机构尽快出台规范,有效促进第三方的助贷机构和银行合规协作,帮助银行拓展消费贷款和小微信贷。
五、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在稳外贸中的积极作用。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调查摸底出口导向型企业情况,对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遇到暂时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优质企业,在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加强与外贸企业、信用保险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统筹境内外金融资源,发挥合力,满足进出口企业跨市场金融服务需求。
六、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出清,释放转移沉淀在限控领域和低效项目的存量资金,腾出信贷空间,投向支持类领域和项目。积极运用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充分利用拨备充足的有利条件,在严格资产分类基础上,综合运用核销、现金清收、批量转让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严禁隐匿隐瞒不良贷款,严查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虚假转让等违规行为。鼓励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
金融监管研究院 孙海波:
盘活存量,从2013年到现在,更高层一直强调的内容。对银行而言,盘活存量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ABS,一个是银登中心的信贷资产流转,前者属于银行间市场,后者属于银登中心业务。
1、银行间信贷ABS;
当前需要银保监会和央行配合,简化银行间信贷ABS审核流程,尤其对中心金融机构,加快银行间信贷ABS资质审核,很多中小金融机构首次发行信贷ABS仍然需要在属地监管局走漫长的审核流程,在银行间信贷ABS的基础资产选择上仍然速度比较慢。
2、相对而言银登中心审核效率较高,这也是为什么2017年银登中心业务快速发展最核心的原因。但是自从2018年以来,银登中心业务在监管层遇到较大阻力,主要是
(1)银行自营资金投资银登中心流转的结构化产品优先级份额,能否享受20%风险权重,多数地方监管当局目前不认可。这点希望后续在符合监管规范要求的情况下能有突破。
(2)当前如果资管计划投资银登中心资产,是否属于标准化资产仍不明确,所以资管计划资金暂时进入银登中心摘牌资金量下降。
(3)审核效率上,银登中心暂时不接受预审,对很多投行业务开展而言受到影响。
3、不良资产处置
仍然是老调重弹,加大不良处置,严格禁止隐瞒。但在当前处于经济周期相对底部环境下,并没有明确对不良资产容忍度所放松,比如拨备覆盖率和不良率等指标在监管评级中应用。虽然此前发过文件动态调整不良率和拨备率,但一行一策后续执行口径仍然片严格。具体动态调整的解读参见《深度长文:银监会降低拨备覆盖率的利润逻辑!详解银行各项风险指标》。
债转股最近一年是高层一直在推动的领域,近期央行、发改委也出台很多政策支持。但真股权投资的债转股仍然非常少,银行子公司仍然缺乏真股权投资的能力和制度及人才队伍。但是当前实施机构基本都是传统金融机构体制,国有为主,在引入民营资本设立实施机构上缺乏制度创新。
七、有效运用保险资金,切实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在投资范围、比例、偿付能力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缩短投资链条,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发挥保险业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不断丰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产品和业务模式,改进保险服务,稳定企业和居民财务预期。
八、规范经营行为,严禁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规范贷款行为,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一律不得协商约定或强制设定条款进行贷款返存,一律不得在发放贷款时捆绑或搭售理财、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严禁将贷款发放和管理等核心职能外包,严禁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违规通过中介发放贷款或参与过桥贷款。
金融监管研究院 孙海波:这里的条款在此前的“三三四”检查,还有在更早的”七不准四公开”中都反复强调。包括顾问费,以贷转存,捆绑销售等变现增加企业负担在多次检查中都是重点内容。贷款发放和风控只能不能外部,这在助贷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尤其容易突破的点。
九、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知悉客户”原则,根据实体经济需要开发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投入。进一步完善内部激励约束,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尽职免责要求,激发员工做好金融服务特别是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动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渠道,提高信贷审批和金融效率。

使用道具

64
水浪 发表于 2018-8-19 12:48:1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券商营业部老总眼里的A股:2018年是最惨淡的一年

长阳财经
2018-08-19
关注
这段时间和同事一起,跑了很多券商的分公司和营业部,有些是我们自己挖掘的,有些是对方主动联系的。
跑下来的感触很深,许多营业部老总反映:他们以前以为2015年是资产消灭速度最快的一年,其实不然;因为2015年股灾后许多人手里损失的一部分是浮赢,所以信心有所坍塌但是并没有那么惨烈;而且打板、连涨、送转、妖股等模式虽然难度加大,但是总归一年还有一两波行情,手快的人还能混口饭吃。
但是2018年这一年,在许多营业部老总眼里,是资产消灭速度最快的一年:
首先,是指数的估值和点位已经处于低位数年,所以许多人的仓位是越加越重,结果一有大跌,受伤更为惨重;
第二,今年以来下跌的驱动因素很多来自于政策、货币、外围、贸易战、美元、美联储加息等自上而下的逻辑,这些逻辑,许多精选个股穿越牛熊的自下而上投资者以及游资大户,是经验不足的,所以很多时候打成措手不及的遭遇战,多杀多最为凶险;
第三,今年的去杠杆过程也很痛苦,而直到现在才爆仓的,往往是最后一批、实力最为坚挺的账户。一个老总描述的极为形象:2015-2016年,以某位大户为例,是几千万的账户加杠杆赚到2个亿,又跌回一千万的过程,但是今年以来,则是从一千万,逐步跌到200万、彻底绝望的过程;
第四,许多营业部监控的两融账户,最开始是几十万几百万的补仓,到了最后,都是每隔一天几万几万的补仓,灯尽油枯的那种感觉。包括许多上市公司的杠杆和质押,也在持续的爆仓,我听过比较夸张的案例是:有上市公司如果爆仓,考虑到它的表外负债,可能实控人可能1分钱也剩不下,还倒欠别人钱;
第五,打板流等趋势交易模式,快速的失效,许多在营业部自成小体系的中小游资,也都非常辛苦,进二退三,而且市场的交易量也在快速萎缩;
第六,一部分产品和账户,都在警戒线和清仓线附近,变成了所谓的DEAD MONEY,暂时失去了加仓和进攻的能力。
市场的生态起码可以说,离良性循环还很远,这是目前的一个现状。
——这也是熊市为什么对利好麻木的原因,不全是人们丧失信心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即使大家有信心了,但是也暂时失去了加仓和买入的能力了——非不愿,而是不能。

使用道具

65
水浪 发表于 2018-8-21 15:50:2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央行副行长: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绝不搞大水漫灌
同花顺2018-08-21
国新发布8月21日消息:今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介绍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朱鹤新介绍,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外部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出现一定下行压力,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因素增多。人民银行出台、落实了一系列旨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适当对冲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人民银行在2018年1月、4月、7月三次实施降准,并搭配运用中期借贷便利(MLF)工具,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今年以来净投放2.4万亿元,力度明显加大。增强信贷调控弹性,优化信贷结构,支持表外融资回表。扩大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将中等评级(AA+、AA)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等纳入担保品,支持小微企业、绿色经济和信用债市场。此外,美联储6月加息后,货币政策操作利率没有跟随上升。
另一方面,牵头发挥政策合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并动态调整宏观审慎评估(MPA)相关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扶贫、农村水利、双创、环保等领域的信贷支持。今年以来三次降准释放资金中有1万多亿元定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6月23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其中包含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计15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等23条具体措施。6月29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2万余人参会,一直开到县,有2万余人参会,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朱鹤新表示,总体看,相关政策措施有序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无风险利率水平明显下行,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从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主要指标看,7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率为1.7%,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存款类机构间七天期回购利率(DR007)中枢从去年末的2.9%左右下降到8月中旬的2.6%左右,实际起到了“降息”效果。1-7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48万亿元,同比多增1.69万亿元,已是去年全年同比多增量的近两倍,7月末贷款余额增速为13.2%。通过央行流动性管理的合理对冲,流动性结构更趋稳定,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也有下行,有利于更好应对国内“几碰头”、中美经贸摩擦的不利影响,合理平抑国内市场波动。
二是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制造业、服务业、扶贫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较强,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截至今年6月末,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4%,服务贫困人口3.9亿人次。7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7.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末高6个百分点。7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平均水平为6.41%,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住房信贷调控成效逐步显现,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连续17个月放缓,7月末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0.9个百分点。
三是债市融资功能有所恢复,高等级债券利率显著下行。1-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25万亿元,同比多1.35万亿元。7月末,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3.23%和3.48%,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62个和0.40个百分点;五年期AAA级和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为4.28%和5.26%,较上年末分别下行1.14个和0.61个百分点。
朱鹤新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关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既形成政策合力,又防止政策叠加。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度,保持战略定力。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绝不搞“大水漫灌”。平衡好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切实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使用道具

66
水浪 发表于 2018-8-21 15:57:03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水浪评
人民币既没有国际化的能力和勇气,而国内产能又过剩,并不是货币投放量少,而是在货币传导机制缓碍和流入投机领域下影响了货币投放效率,而这还在加速投放货币,肯定让社会预期向空

使用道具

67
水浪 发表于 2018-8-23 20:45:4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地方债即将进入还款高峰时期
《小康》2018-08-23
必须把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防范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政治责任交代给地方政府,因债务问题被告一票否决,并列入官员政绩档案,影响选拔任用。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刘建华广东报道
地方债,即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与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换言之,就是地方政府向公众之间的一种资金借贷。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公共基础建设的需要,地方债务额迅速膨胀,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反映出国家层面对地方债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各地方政府地方债务的沉重性。
6月,北京、广东、云南、陕西、湖北等多个省份的2018年省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获得当地人大常委会批准。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对防范高风险地区债务风险保持高度重视。比如,广东省人大财经委建议,列入债务高风险地区的市县原则上不新增债务限额。7月25日,辽宁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成立政府支出预算结构和政府性债务问题调查委员会,这是我国省级人大常委会成立的首个专门针对地方债务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各地建立各种相关机构和密集出台对应措施,旨在严控地方债务风险。
PPP项目让地方债务急增
“发展免不了投入,要投入就要资金。”地方要发展,但却没钱,怎么办?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其中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让PPP项目一度在全国“遍地开花”。
各地方政府各种PPP项目密集上马,由于地方政府不正确的政绩观,导致PPP项目以各种融资手段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发展效益,地方债务不断高涨,而企业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将更多精力放在地方政府资金对接,PPP项目范围会出现泛化倾向。
在PPP项目中,政府需要扮演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指出,近年来各地城市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的逐步完善,以三四线城市的变化更为明显。一方面,这些资本密集型的项目,依靠政府与社会合作的模式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资金还款周期需要3—10年,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资金压力,加上互联网金融与理财产品的出现,银行储蓄量也在降低,还款能力下降,导致资产端的债务恶化,加剧影子银行表外业务资金激增,形成恶性循环。
在地方政府的政绩和企业的利益驱使下,从一定程度上看,PPP项目是地方债扩张的“催化剂”。
近年来地方政府以PPP为入口,形成新的地方债缺口,就是最典型的手段之一。地方债能够给当地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带来重大转变,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数额庞大的公共服务建设,改善百姓的日常生活。如2017年广东省在中央下达新增债务额度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940.8亿元,深圳市利用市本级债务限额与余额空间发行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20亿元。全省合计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960.8亿元。这些新增政府债券主要用于保障中央和广东省确定的重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土地储备、保障性住房等领域支出。
广东省政府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关于广东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全省地方债余额预计执行数9023.37亿元,偿还本金利息共计221.1亿元。根据2018年中央与地方预算草案,今年新增地方债总额为2.18万亿。其中,一般债券8300亿元,专项债券1.35万亿。
2017年,中央财政债务余额约为13.47万亿元,地方显性债务规模约为18.58万亿元,两者之和为32.06万亿元,占当年名义GDP的比重约为38.76%,负债率虽然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但如果计入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23.57万亿元,负债率就上升至67.26%,债务风险较高。
从省级层面来看,江苏、浙江等东部省份负债绝对规模较高,但相对负债率较低,总体风险可控,而贵州、青海等西部省份债务风险较高。测算表明,共有11个西部省市、2个东部省市、2个东北省份的总负债率水平超过了60%,值得进一步关注。
数据综合显示,各地地方债务不断上升。当地方政府收入收紧时,债务危机将演变为连锁现象,因此处理地方政府债务迫在眉睫。
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
广东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全面披露了广东省地方债各项数据。在存量方面,2017年,全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预计执行数9023.37亿元(含深圳市117.24亿元),比2016年末增加444.05亿元,主要原因是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其中,政府债券7357.03亿元,占81.53%。在增量方面,去年财政部下达广东新增政府债务额度951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务限额28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671亿元。
“目前广东省政府债务总体安全,风险可控。一方面,债务规模严格控制在财政部核定的10730.6亿元限额内;另一方面,债务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去年广东省政府债务率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远低于100%的警戒线。2018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后,由于财力增加和存量债务消化等原因,预计全省政府债务率将比上年略有下降。”广东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造血功能强劲,广东省偿债能力较强。财政收入的增长稳定,为偿还债务提供了可靠保障。
湖南省有关方面也表示,政府性债务总量仍然不小,特别是隐性债务形式多、增速快,积累的局部风险不容忽视。
4月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的一篇文章显示要求新疆PPP项目全线停工,对于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的建设项目,凡是资金来源落实不了的,一律不得上报,一律不予受理。
2017年12月23日,审计署公布了《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财政部对外表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
中央政府兜底“梦碎”,几天后就有地方政府进行了“调整”。2018年1月3日,新华社发布一则新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承认政府财政收入虚增空转,部分旗县区工业增加值存在水分。财政审计部门反复核算后,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同时调整了2017年收支预算预期目标。调减后,2017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3.4亿元,比2016年公布数据下降14.4%,这也是继辽宁省造假GDP之后,第二个主动承认统计数据造假的省份。
有专家表示,究其原因,在于调减后财政收入下降,侧面映衬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的压力加大,有提前“做报备”之嫌。而同天举行的内蒙古经济工作会议上,一批政府过度举债的项目被停建、缓建,还坚决叫停包头和呼和浩特地铁部分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博客,微博)说,对于PPP项目的清理整顿以及各地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中央为了防风险所采取的果断政策,同时各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注意到,在风险化解处置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的风险。例如,PPP项目突然停止,前期的投入可能无法收回,给金融机构包括金融市场带来波动,还需考虑风险,妥善处理。
地方债列入官员政绩档案
地方债规模增大始于2013年,按照一般3—10年的债务周期,从去年开始,地方债已经到了集中解决的阶段。
广东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报告也指出了广东省相对突出的债务风险:个别年度到期应偿还政府债务较集中。从2017年末统计情况来看,该省政府债务偿还高峰期为2021年,达1635亿元,占全省政府债务余额的18%,其中粤东西北地区12市372亿元。报告分析认为,这是由于2021年为置换债券到期高峰,总量约1180亿元,占到期政府债务的72%。
报告特别指出了粤东西北面临的挑战,认为其到期政府债务规模虽少于珠三角地区,但限于自身财力薄弱,主要依靠省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大额债务到期应偿还将加剧财政收支矛盾。
据广东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透露,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用好债务政策,该省严格新增债券资金的使用要求,加强新增债券资金使用监管,建立新增债项目备案机制,此外,还建立了债务情况通报制度,加强对债务增量的监控,对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性债务与隐性债务情况按季度通报至省、所在市主要领导,并要求市参照省的做法对所辖县区进行通报,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广东省财政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将加强对市县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妥善处理到期政府债务,根据年度到期应偿还政府债务规模,将还本付息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安排,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并严格新增政府投资项目审批。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助理曲强看来,地方债问题包含着两分法的辩证关系。“从短期分析,地方债风险不容小觑,尤其要警惕靠举债为地方财政补窟窿、为僵尸企业续命的做法。但长期来看,政府债务扩张的问题在国际上并不少见,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举债的力度、强度和持续的时间都要远超中国。众多事例表明,在经济下行周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的适当有序扩张,对中短期衰退具有抑制作用。而地方债务的投资对象往往在于新经济和创新领域,蕴涵潜力巨大。只要对风险渠道进行严格把控,还是可以期待地方债的光明前景。”
曲强认为,化解地方债务危机,可分四步走。第一步是搞清欠账,理清地方债务台账,接过地方财经主管权,避免过去地方政府班子的干预。第二步是要查家底,地方政府要了解自身的清偿能力(借款偿还期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反映偿还借贷的能力),清楚现有存量资产,考量资产流动性。第三步是要划分权责,明确债务性质,进行区分处理,对于有利于地方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新产能的培育,予以支持;相反对于僵尸企业和无效产能,要有“断舍离”的决心,斩断其贷款渠道。第四步是跟中央、监管和相关金融机构相互配合,对现有的信贷项目进行相应的债务清偿、贷款展期或计提处置。
也有专家表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已到了“杀无赦”的时刻。必须把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防范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政治责任交代给地方政府,因债务问题被告一票否决,并列入官员政绩档案,影响选拔任用。也许,只有把政绩与债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惊醒官员,尤其是限制那些好大喜功的官员控制任意扩张地方债。

使用道具

68
水浪 发表于 2018-8-23 20:47:0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银保监会于学军:中国银行业可能面临新的大额不良暴露局面

金融号
2018-08-23
关注
今天,在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发表主旨演讲称,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中国银行业可能面临新的大额不良暴露局面,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如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很多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转载自财联社 原标题:银保监会于学军:中国银行业可能面临新的大额不良暴露局面)
今天,在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银保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发表主旨演讲称,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中国银行业可能面临新的大额不良暴露局面,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如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很多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于学军表示,受2008年年国际金融危机外部冲击,10年来中国货币扩张形成巨大风险,外部国际环境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前几年货币信用过度膨胀,债务膨胀太快,导致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到了债务集中难返的局面。导致银行业现在再次面临了不良资产增长的威胁。
于学军:货币超发造成资产泡沫化和货币贬值
于学军表示,货币超发是资产泡沫化的主要因素,人民币的真实购买力大幅缩水,对外贬值对内通胀压力加大。各种数据表明,今天你掏出100元人民币,盯着他仔细看,想一想去超市能买到什么东西,与10年前相比很定大有不同。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中国金融网》均在文章首部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微信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使用道具

69
水浪 发表于 2018-8-23 20:48:2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真正的印钞放水,大河有水小河满
永安期货重庆营业部2018-08-23

文 |路财主X
来源 | 路财主X赫桥智库
根据媒体报道,“监管层正在酝酿将地方债风险权重从20%调降至零……”
这句话也许很多人看不明白,当代金融体系有自己的专业术语,例如把扩大印钞规模,叫做“降低利率”;把正常债券抵押印钞,叫做“逆回购”;把垃圾债券印钞,叫做“量化宽松”;把无锚印钞,叫做“再贷款”;把临时性大量印钞,叫做MLF、SLF……
“风险权重调降”其实就是“印钞放水”的另一种说法。商业银行的资产,通常会被分为现金、证券、贷款、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风险不同。为保障银行资产运营的安全性,不同风险资产就被央妈设置了不同的风险系数。依据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权重分为0%、20%、50% 和100% 四个档次。
有几种资产,风险权重被设置为0(也就是被认为没有风险),包括现金;黄金;人民银行存款;对中央ZF债权(国债);对人民银行债权(央票);政策性银行债权(国开债等)…以上这些资产,都是确保可以换到足值人民币现金,或得到中央ZF和人民银行担保的资产,不必担心损失。
另外有一些资产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例如评级为AA-以上的公司债权,其风险权重被确定为50%;商业银行对个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其风险权重被确定为50%;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和地区ZF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其风险权重被确定为50%;对评级为AA-及以上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债权,其风险权重确定为20%……对地方ZF的债券,也就是俗称的地方债,原来一直是被确定为20%风险权重的资产。
还有一些资产,因为存在损失所有本金的风险,所以风险权重是100%,例如对评级为AA-以下国家或地区注册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债权;对评级为AA-以下国家和地区ZF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除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之外对企业和个人的其他债权;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
回到新闻上来,“地方债风险权重从20%调降至零”,这意味着地方债获得了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一样的信用,而地方债的收益又高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若商业银行购入地方债,相当于净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额外还能获取地方债的利息收入……
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将要跑步前进购入地方债!这个政策,本来就是鼓励原本对购入地方债不很积极的商业银行,多多买入地方债!

近期央妈与财爸的“掐架”,不明白的看热闹,明白人知道,实际上为了解救地方ZF债务、国有商业银行坏账和大型国有企业债务,央妈和财爸的救助措施,出的都是“组合拳”。早在今年4月份,银保监会在其发布的《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中就提到:“商业银行持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人民ZF发行的债券不受本办法规定的大额风险暴露监管要求约束”。二这已经为地方债风险权重调整为0打下了伏笔。
8月14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做好地方ZF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地方ZF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明确要求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发行额度还要求放在10月份发行。如此算来,原本地方ZF专项债券大约有1.35万亿元,前面已发行2000亿,再增发80%,接下来大约一个半月时间内,银行间市场将迎来0.8-1万亿元地方专项债供给。
说明:地方ZF债务分为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经过中央ZF统计的)两类,显性债务是可以通过发行地方ZF债券融资置换或者偿还,其所发行的债券,就被称为地方债。
地方债发行上分为一般ZF债、专项ZF债。其中,一般ZF债融资是为了地方上的公共财政支出项目。偿债来源呢,也来自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专项ZF债则是建设某个专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其偿还来源是ZF基金性收入中的单独或若干项目,在项目之间自求平衡,账目分离。地方ZF债务的详细划分见下图。

问题来了,财爸大胆鼓励地方ZF增发1万亿专项债券,但是,如果市场上没有人买怎么办?这就要轮到央妈出手。商业银行不是最喜欢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么?商业银行不是不愿意大量购买地方债么?那我就把地方债风险权重降到0,和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一样,而且利息还更高,你们还愿不愿意大量买?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一方面缓解了地方ZF债务泰山压顶和可投资资金不足的态势,另一方面成功实现了向社会放水的目标——自2018年以来的货币和信用紧缩,终于告一段落。
那这1万亿元和印钞放水究竟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商业银行拿到地方债之后一转手,就会拿这些地方债抵押给央妈。而央妈转身便印出来1万亿给商业银行。1万亿元的基础货币,就这样印了出来了。按照现在人民币5左右的货币乘数计算,1万亿元的宽松货币,很快就会转换成5万亿元的宽松信用(广义货币M2),必将大大缓解目前的金融紧缩。
细想地方专项债券的“专项”,大都是收费公路、棚改和轨道交通之类的基建项目,这些基建项目,消耗的主要工业品则是螺纹钢。从4月份地方债风险权重变0的消息暗示出来到现在,螺纹钢的涨势气势如虹,在2018年几乎所有大类资产都表现不佳的情况下,螺纹钢主力合约却从不足3300暴涨到4400以上。

央妈和财爸的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地方ZF债务缓解,还新得到大笔资金开展各种基建项目;商业银行的地方债资产风险权重降为0,不担风险且利息收入增加;大型国有企业利润暴涨,债务缓解。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使用道具

70
ant20040236 发表于 2018-9-9 20:46: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水浪 发表于 2018-8-16 09:22
前美国商务部长普里茨克表示,她一年多前就已告诉中国副总理汪洋美中之间潜在冲突的真正根源,如今再不改 ...
什么时候公过?财产倒是公过。不过是别人的。流氓思想不改,只能家里横。走出去被打脸了吧!活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