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yf090326
896 0

当前价值理论的四大哲学错误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初中生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9 点
帖子
7
精华
0
在线时间
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8-22
最后登录
2018-9-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当前的价值理论存在着四大哲学错误,严重制约着价值理论的健康发展。由于价值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价值运动是一切人类运动的核心内涵,价值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关系,价值理论是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价值理论的微小偏差将会以不断放大和强化的方式,向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进行传染,使整个社会科学弥散着更加荒谬的哲学错误,因此价值理论所存在的哲学错误又将严重制约着整个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必须坚决地予以肃清:

一、唯心主义的错误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精神决定物质,意识决定存在”。唯心主义在价值理论中的表现,就是主观价值论,它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纯主观价值论和类主观价值论,其中“纯主观价值论”认为事物的价值大小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感觉、态度、欲望、需求、主观判断、情感、意志和理念等;“类主观价值论”认为事物的价值大小虽然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它认为“价值只针对人类而存在”,“离开了人类,就不存在任何价值”,而且对于价值的定义、价值的度量以及对于价值的判断,完全取决于“理性标准”、“绝对概念”和“类存在的内在规定性”,这种价值论在表面上看起来属于客观价值论范畴,但其内在核心仍然属于主观价值论的范畴,并且具有较强的欺骗性。

唯物主义在价值理论中的表现,就是客观价值论,它认为:主观是对客观的反映,主观事物完全是由客观事物来决定;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必然会被人的特殊意识所反映,并形成特定的价值评价;所有的价值概念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公理基础之上;对于价值的判断标准,完全取决于客观尺度,虽然这种客观尺度与主体的品质因素有关系;对于价值的度量尺度,完全取决于事物的客观参量,虽然这种客观参量与主体的品质因素有关系。统一价值论属于典型的客观价值论,它认为事物的价值特性主要包括三个参量:价值量、价值率(即事物在单位时间内产出价值与投入价值之比值)与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之差值),它们分别对应的主观性事物(即价值评价方式)就是需要、价值观、情感。也就是说,事物的价值量在人脑中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形式就是“需要”,事物的价值率在人脑中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形式就是“价值观”,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人脑中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形式就是“情感”。统一价值论还认为,情感与价值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情感起源是由价值起源来决定的,情感进化是由价值进化来决定的,情感分类是由价值分类来决定的,情感特征是由价值特征决定的,情感变化是由价值变化决定的,情感规律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

二、虚无主义的错误

虚无主义认为:高等事物可以脱离低等事物而独立存在;许多复杂的事物既可以没有来源,也可以没有归宿;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主要依靠“模糊概念”、“空洞内涵”、“虚幻尺度”或“理性标准”。虚无主义在价值理论的突出表现,就是“虚无价值论”,它对于价值的定义完全建立在“模糊概念”、“虚幻尺度”、“空洞内涵”或“理性标准”的基础之上,没有任何公理基础和客观标准。例如,关于价值的定义,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就其一般含义来说,价值可以定义为: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同主体的结构、需要和能力是否相符合、相一致或相接近的性质。如果这种性质是肯定的,就是说客体对主体有价值或正价值;如果这种性质是否定的,则意味着客体对主体没有价值或有负价值”(摘自《价值学大词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不骓发现,上述的“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以及“主体的结构、需要和能力”属于典型的“模糊概念”;“是否相符合、相一致或相接近一致”属于典型的“虚幻尺度”;“性质”属于典型的“空洞内涵”;关于“肯定”与“否定”的判断属于典型的“理性标准”。显然,价值的这种定义使人产生了模糊、虚幻、空洞与歧义的感觉,从而把整个价值理论引向了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陷阱。虚无主义的基本特点就是把人类运动与物质运动割裂开来,把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割裂开来,把主观反映与客观事物割裂开来,把价值属性与物质属性(特别是能量属性)割裂开来,把所有的概念建立在虚幻假设、主观逻辑或理性标准的基础之上。虚无价值论总是试图在社会科学的虚幻假设、主观逻辑或理性标准中寻找价值理论的根基,而不是从自然科学的公理、定律或公式中寻找价值理论的根基,虽然可能会跳出一个虚无主义的陷阱,却不可避免地坠入另一个虚无主义的陷阱。

要想摆脱虚无主义的陷阱,就必须在价值理论中实行彻底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在价值理论中的表现形式就是实在价值论,统一价值论属于典型的实在价值论。把唯物主义应用到世界观领域,就可以得出结论:“人类是世界的一部分,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把唯物主义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就可以得出结论:“人类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延伸,社会规律是物理规律的延伸”;把唯物主义应用到思维科学领域,就可得出结论:“人类由动物进化而来,高等的思维由低等的反射进化而来”;把唯物主义应用到价值理论领域,就可得出结论:“运动特性是物质的最基本特性,物质的其它所有属性都是物质运动特性的延伸和表现,因此价值属性也是物质运动属性的延伸和表现”。只有把价值标准建立在自然科学标准的基础之上,把价值概念建立在自然科学概念的基础之上,把社会规律建立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才能产生科学的、实在的、客观的价值论,才能彻底摆脱虚无主义的陷阱。

三、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复杂事物通常是由简单事物机械地组合起来,高级事物通常是由低级事物简单叠加而成。例如,计算机的各种复杂运算(包括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抽象思维、模式识别、专家系统、深度学习、情感逻辑运算等),最终都可以还原为简单的01的二进制算术运算,但是,由01的二进制算术运算,升级为复杂的人工智能,必须设计出错综复杂的逻辑系统。也就是说,复杂的人工智能虽然来源于简单的二进制算术运算,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如果看不到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就是典型的机械唯物主义。“能量”属于低层次事物,“价值”属于高层次事物,价值虽然来源于能量,并以能量为核心,但价值与能量有着本质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在价值理论的突出表现,就是“机械价值论”,它认为“能量就是价值”或者“价值就是能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复杂事物通常是由简单事物有机地组合起来,复杂事物与简单事物之间既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高级事物通常是由低级事物有机地组合而成,高级事物与低级事物之间既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辩证唯物主义在价值理论的突出表现,就是“辩证价值论”。统一价值论属于典型的辩证价值论,它认为虽然价值是以能量为核心,但是价值与能量有着本质的区别,“能量”在转化为“价值”的过程中,必须经过两个方面的本质转变(即质变):一是“有序化转变”;二是“代偿性转变”。其中,“有序化转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不可利用的外部能量转化为可利用的外部能量,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植物的根、茎、叶、果等有机物所隐含的有机化学能,从而转化为食草动物可直接利用的食物;二是,将可利用的外部能量转化为可利用的内部能量,如食草动物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将外部有机物中的有机化学能转化为体内“可通兑的能量货币”,即生物化学能,其主要载体是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代偿性转变”可分为五个层次:一是,将不可通兑价值转化为可通兑价值,即将无机能价值转化为有机能价值;二是,将能量型价值转化为非能量型价值,即将食物类价值转化为环境类价值;三是,将独立性价值转化为关联性,即将环境类价值转化为温饱类价值;四是,将不可计量价值转化为可计量价值,即将温饱类价值转化为个体性价值(包括工具、技术与科学);五是,将不可预测价值转化为可预测价值,即将个体性价值转化为社会性价值(包括经济、政治与文化)。

四、形而上学的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采用关联性观点、动态性观点、系统性观点来认识事物,形而上学就是采用孤立性观点、静态性观点、片面性观点来认识事物。辩证唯物主义在价值理论的突出表现,就是关联价值论、动态价值论、系统价值论;形而上学在价值理论的突出表现,就是孤立价值论、静态价值论、片面价值论。

1、孤立价值论的错误:孤立价值论看不到各种事物及其价值的内在联系,看不到利他性价值与利己性价值、高层次价值与低层次性价值、社会性价值与个体性价值之间的逻辑一致性。孤立价值论认为,利他性价值是对利己性价值的排斥和否定,事实上,利他性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提高主体的利己性价值的效率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为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来肯定和扩展主体的利己性价值;孤立价值论认为,高层次价值是对低层次价值的排斥和否定,事实上,高层次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提高主体的低层次价值的效率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为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来肯定和扩展主体的低层次价值;孤立价值论认为,社会性价值是对个体性价值的排斥和否定,事实上,社会性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提高主体的个体性价值的效率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为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来肯定和扩展主体的个体性价值。

2、静态价值论的错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总是运动的,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于价值的动态性研究,就形成了动态价值论;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总是静止的,把形而上学应用于价值的动态性研究,就形成了静态价值论。动态价值论认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资源)的价值并不从来就有的,它随着主体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主体的变化而变化;人类并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经历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从低等生物逐渐进化而来,价值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经过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从低等动物的食物类价值进化而来。关于自然资源的价值形成,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理论:自生价值论与他生价值论。“自生价值论”属于典型的静态价值论,它认为:所有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都天然地具有价值,在人类出现之前,它的价值就已经存在了;而且这些自然资源的价值是永恒不变的,它们并不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也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只有通过人类的不断进化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才能逐渐发现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所拥有的永恒不变的价值。相反,“他生价值论”属于典型的动态价值论,它认为:所有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在人类出现之前,并没有任何价值;随着人类的出现,由于知识和技术的原始积累,人类开始认识到这些自然资源的属性和价值,并且逐渐掌握了开发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技术以后,它们才开始具备了价值;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由于知识和技术的进一步积累,各种自然资源的属性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了解,人们掌握了越来越来成熟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技术以后,这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将会不断得到增长。总之,由形而上学的静态价值论所派生出来的“自生价值论”认为,所有自然资源的价值都是自然形成的,并且永恒不变的,其价值特性不依赖于人类的进化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态价值论所派生出来的“他生价值论”认为,所有自然资源的价值都是由人类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形成的,其价值特性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事实上,事物的价值主要由效用性和稀缺性两个方面来决定,有效用但不稀缺的自然资源并没有任何价值,而一切自然资源的效用性与稀缺性从根本上都是由人类劳动造就的,并且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

3、片面价值论的错误:片面价值论看不到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广泛价值联系,总是采取片面的观点来看人类与宇宙之间的价值关系;看不到人类社会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之间的广泛价值联系,总是采取片面的观点来看人类社会各部分、各层次之间的价值关系;看不到人类机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广泛价值联系,总是采取片面的观点来看人类机体各部分之间的价值关系。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现代科学理论应用于价值理论,就形成了系统价值论,统一价值论属于典型的系统价值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系统,人类只是其中一个元素,人类的价值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复杂表现形式,人类的高层次价值必然是从自然界逐渐进化而来,并且与动物的低层次价值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它可分为五个进化层次,其中高层次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提高低层次价值的效率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二是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它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的价值事物:社会分工、社会管理、社会意识,其中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分工的规则体系,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规范化的社会分工就是“经济”,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就是“政治”,规范化的社会意识就是“文化”;三是认为人类机体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它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的价值事物:个体资料、个体行为、个体意识,其中个体行为是关于个体资料的规则体系,个体意识是关于个体行为的规则体系,规范化的个体资料就是“工具”,规范化的个体行为就是“技术”,规范化的个体意识就是“科学”。由形而上学所派生出来的“片面价值论”,把人类的价值事物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动物界的价值事物割裂开来,把社会系统不同层次的价值事物割裂开来,把个人系统不同层次的价值事物割裂开来,看不到它们之间的逻辑一致性与价值关联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