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ttss
20785 113

[其他] [分享]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推广有奖]

alisdent 发表于 2006-5-8 12:38: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错,中国地教育确实需要改革

使用道具

时瞳 发表于 2006-5-8 12:51: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完之后,我觉得现在的大学就像当年股票一样,大家都跟着上来了,大学扩招,新校大起,中专改大专,大专合并一下成大学。整个中国的大学体系就像玩网络游戏一样,每所大学都在拼命的练级,都在拼命的打怪(拿学生),增加自己的经验(金钱),让自己升级。可是真正掌控大学的领导们,教师们,谁又有时间去升级呢?他们太忙了,服务器里刷的怪太多了,打都打不完啊。没有办法他们只有使用绝世武功,先把怪吸(骗)到自己周围再杀吧。所以也就导致了现在大学教学质量令人担忧的情况。

使用道具

mao3381 发表于 2006-5-8 12:52: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是以行为以及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作为老师就应当什么都敢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作为学生就应当学会选择,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我认为清华的那位2005年的博士就非常的不错.

乘长风破巨浪万里江山任我游

使用道具

时瞳 发表于 2006-5-8 12:56: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实有的时候我觉得中国并不需要太多的大学,中国需要的是大量的有技能的人才,换句话说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大量的中专人才,可是中国人太要面子了,再加上以前的独木桥现在一下子变成高速公路,谁不想往上冲一把啊。中国的大学应该扩招,我觉得这是对的,但应该把质量放在前面,整个的教育体系变化的太快,现在全国的中专基本上都快要关门了,这可不是个好事情。

使用道具

bjunjie 发表于 2006-5-8 15:46: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jngod在2006-5-8 12:36:00的发言:

教师大致可分为三类:

Explainer:仅仅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讲解;

Involver: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机会被引导,学习较在前者的课堂上更为主动;

Enabler:创造性地创设情景,激励学生自主地思考和学习,这类教师在课堂上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May view self as “guide” or“counsellor” or “on-dem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for students rather than teacher” or “provider of knowledge”.

但是由于中国的课堂多上大课,要想组织好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受益,就比较困难

一般的老师,能够做到Involver就很不错了,至于能够做到Enabler,就要看两个条件。

第一,老师本身的素质如何。如果老师本身的思维方式比较固定,或者本身的知识范围不广,就很难做到Enabler的角色。注意,我这里不是说这类的老师不好。相反,我们需要这类老师。不过我们不需要这类老师去参与本科生基础类教学;相反,我们需要这类人去做科研。让他们去做科研最好了,因为,用他们的固定的理性思维,加上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很有可能研究出来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一般人的思维能力是难以达到的。

我们需要的是,尤其对于本科生来说,需要思维发散,触类旁通的老师。不是去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界定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界限,而是不断去突破这个界限。比如,讲微观的时候,也要涉及宏观的东西;讲到了宏观,也要涉及到微观理论。另外,讲到经济学自私的假设,也要讲到经济学作为科学,对与科学来说,假设的真伪并不重要,从而引申到整体的科学观的讨论范畴。

第二,看学校的体制环境如何。看学校是否规定要求每个老师,按照某些既定的规范,进行课堂教育。规定越多,教师的创造性的限制越多,好的教学质量的机会也越小。关于这一点,我先前的一篇帖子已经做了论述,这里就不重复了。

使用道具

laudon 发表于 2006-5-8 15:53: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的质疑:

现在教育部门热衷于教育评估,通过评估中学评“示范学校”,全国高校也在评估教育质量,我们是否该反思评估设计本身。高校办得怎么样,教师是否勤奋工作,学生是否勤奋学习,这是否需要教育部组织专人进行评估?教育部组织专人评估出来的东西,是否就能说明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部的评估标准在高校办学实践中是否起到好的作用。

使用道具

bjunjie 发表于 2006-5-8 16:03: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句话,我认为,教育,无论学校还是家庭还是社会,其终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或者下一代,他们的“爱心”与“知识”。

“爱心”无法在课堂上有系统的培养。当然不排除有一些满腔热诚的老师,会直接和间接的感染其学生,让后者也具有了“爱心”。总体来说,“爱心”多数是由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培养起来的。

剩下的只有“知识”了。“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套系统化的认知。是经过科学手段验证的,经过千千万万科学家,或者普通人,实践检验后,总结出来的一套有用的规律。“知识”是经验的积累,正如鲁迅说的,人走多了,就有了路。

而路,我们知道,并不是唯一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因此,知识是路,是一个过程,是众多选择中非唯一的路。而路的尽头是“爱心”的实现。

因为知识是经验主义的,而又非唯一的,所以在知识的传授,方式方法尤其重要。一不小心,把某样东西说成了绝对,可能是老师一时口误,可能是学校一纸无心的规定,在学生眼里就成了教条。如此反复,思维不僵化,那是运气。

使用道具

09001-jz 发表于 2006-5-8 16:33: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并不是我崇洋媚外,我们的确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我们中国人就是喜欢自己欺骗自己和自古以来的愚民政策,说什么垃圾堆里的金子也会发光之类的.垃圾堆里的金子迟早会生锈变成废物.生活在鸡窝里的鹰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也变成了鸡.美国教育如此成功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不断老师要努力,学生也思考.(看我这个中国学生,说话明显逻辑性较差,唉,见笑!)

使用道具

wangyk1983 发表于 2006-5-8 17:41: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老大,你太低估中国人了, 因为,我们学生已经自觉或是不自觉在一起探讨了,而且发现这些效果不错,就是团队学习,学习效应的作用。 譬如一个宿舍之间,譬如有共同爱好的同班同学,宿舍之间的交流,这种现象在玩游戏中很明显。 其实, 制度上的不合理,并没有阻止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 因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大学, 是另一种淘汰机制,如果你具有智慧的话,你可以得到提升;或者,你将葬身。

使用道具

hxy3108 发表于 2006-5-8 19:53: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哈哈,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到中国会变味,本人在一个全国知名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读研,所有的同学最讨厌的就是这种所谓的课堂讨论式的教学,我们有个老师,一学期只教两次课,最后一次和第一次,其余时间都让学生讲,美其名曰教学创新,把老师的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满堂灌,让学生化费大量时间帮助他收集资料,还说,是培养学生今后的科研能力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