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文学斌
1117 0

[区域经济学]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浅谈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硕士生

3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43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7 点
热心指数
6 点
信用等级
5 点
经验
2480 点
帖子
71
精华
0
在线时间
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12-9
最后登录
2019-1-5

文学斌 发表于 2018-10-12 18:02:4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引言:协调度是体现两个子系统间及两个系统内各种要素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在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发展协调度进行了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发展协调度构成要素,并在构成要素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以便于对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

一、协调度界定

协调是体现两个子系统间及两个系统内各种要素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协调发展体现在系统进化的潜力、生机和较强的适应性,如果系统目前的水平较低,但各子系统之间关系和谐、相互推进、配合默契,系统的生命力就会旺盛,就有可能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促进两者的快速发展;如果系统目前水平较高,但各子系统之间不协调,相互不配合或配合不好,系统就有可能停滞不前甚至衰退,同时也阻碍了两者的发展.

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协调度是指两个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之间具有的合作、互补、同步等多种关联关系,及利用这些关联的积极关系使系统呈现出协调结构和状态以及两个子系统间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一种良好的稳定状态,促进彼此的共同发展.

因此,一个良好的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学发展协调系统应符合以下特征:

(一)动态性

两个子系统的协调过程必须是一个动态协调过程.在协调的过程中,暂时的不协调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允许并正确看待这种暂时的不协调,因为这种暂时的不协调将会对以后的进一步协调做准备,为推动两者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内部性

两个子系统内部必须是协调的.两个子系统内部不协调,则谈不上促进两者的协调,只有内部协调才能促进两个子系统的发展,且各系统内的每个要素在协调过程中都要以其他要素互为输出、互为适应为目标,因此,两个子系统自身结构的合理对系统总体的协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相互性

两个子系统之间必须要协调.一般情况下,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目标之间应该是大体平衡的,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状态.但若有一方过度超前就会造成两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就会出现失衡,并最终影响系统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以只有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彼此相互促进才能达到整体最优发展效果.

二、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成因素分析

区域创新系统是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组成的系统,因此,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体现为区域创新系统各构成要素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因此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成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主体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协调

创新主体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协调主要体现为区域内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政府与区域经济学的协调.要实现它们的协调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创新主体彼此间的合作与配合,形成凝聚力,并且在各创新主体合作的同时,它们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也必须要跟上整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进程.若区域经济学发展水平较低,创新主体就要通过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及影响力,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使整个区域处于创新的氛围中,并且在各主体相互影响与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发展结构和运作机制,通过调控和整合各主体间的发展结构和运作机制来确保创新主体与区域经济学的协调发展.

(二)创新资源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协调

创新资源的合理投人、配置及使用可以促进其与区域经济学的协调发展,因此,要想实现创新资源与区域经济学的协调发展就要推动创新资源各要素的有序流动,在投人创新资源的同时根据资源本身具有的优势合理地使用资源,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同时还要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让各创新资源都能高效地发挥其自身作用,并在不断完善自身使用价值的同时,促进其最大限度的产出,给区域经济学发展带来收益,最终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学发展的目的.

(三)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协调

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协调是反映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协调主要体现在自主研发能力、技术的吸收利用能力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方面与区域经济学的协调上.自主研发与区域经济学的协调可以让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强区域经济学的核心竞争力;技术的吸收利用能力可以使企业引人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节约研发时间;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造原有技术,并改善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协调水平,对区域经济学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想实现这三方面与区域经济学的协调就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有技术、资金和人才的实际程度来决定采取哪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于实现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学的协调发展很有帮助.

(四)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协调

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协调是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协调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只有建立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才能形成更大的经济增长效应.创新环境协调需要软、硬环境都能为区域经济学发展服务,因此不仅需要通过体制、’政策、机制、贸易等来促进创新软环境的改善,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善硬环境为创新活动的进行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带来好的环境空间,同时也为创新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学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是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学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决定指标,其作用都不可忽视,应对其重视及加强.

三、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

(一)指标选取:

因为协调是描述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状况,而不是各自的发展状况,即使各个子系统发展到了较好的水平,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有良好的结合关系,并不能说明系统协调.相反,系统完全可以在低水平层次上达到协调,我们追求的主要是高水平的协调.因此,‘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从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的角度来考虑,同时所选的指标应该既能体现两个系统本身状况又能体现出二者的相互作用.

所以本文把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以下四方面:创新主体协调指数、创新资源协调指数、创新能力协调指数、创新环境协调指数,根据指标数据可查性及代表性,本文选择各项指标如下:

创新主体协调指数.选择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工业企亚数比重、"211”工程院校数占高等院校比重、有科研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作为创新主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

创新资源协调指数.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选择综合能耗产出率作为评价指标;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选择科技活动人员数占从业人员比重作为评价指标;资金与区域经济协调选择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人比重三项作为评价指标;信息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选择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评价指标.

创新能力协调指数.自主研发能力选择用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申请授权数比重作为评价指标;技术的吸收利用能力与区域经济学的协调选择用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比例作为评价指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区域经济学的协调选择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份额新产品销鲁收人占产品销售收人比重两个指标来衡量.
创新环境协调指数.经济体制与区域经济学发展协调选择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来表示;金融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选择金融机构贷款占科技经费统筹额比重来表示;市场环境与区域经济学发展协调选择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占GDP比重来表示;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学http://www.alwfw.com/lunwenfanwen/quyujingjixuelunwendaquann571722/发展协调选择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协调选择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来表示.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一级指标为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发展协调度,下设四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创新主体协调指数、创新资源协调指数、创新能力协调指数和创新环境协调指数,三级指标为指标选取中所选择的指标.: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

(1)权重的确定.由于在本论文中选用的指标都是定量的,所以选择变异系数法来确定权重,这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在一个系统中,指标的重要性越大、对应的权重也应该越大.

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

(2)评价方法.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采用的评价方法有相关系数法、DEA评价法、平均方式的量化统计分析法和主成分投影法.

相关系数法所关注的是两个系统之间是否有一种稳定的联系,如果有稳定的联系,便是协调的,否则便是不协调,这是相关系数法的优点.但该方法也有不足,如果科技与经济间一些指标有稳定的比例关系,但很低,那么二者也是协调的,但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协调.同时,用相关系数法无法对超常规发展做出协调度判断.

DEA评价必须是从投人产出的角度分别从两个系统分开建立评价体系,然后用指标体系法合并在一起,评价体系的建立本身不能体现二者的协调,这是其缺点.

平均方式的量化统计分析法的优点是综合考虑了各因素的作用,便于纵向和横向比较评判.但就某一时点来讲,其缺点仍然是无法给出两个系统是否协调的量化判断.

主成分投影法重点反映的是两个以上的因素或属性水平之间的比例或比值,这种比值表达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协调指标不仅是相对指标,而且是无量纲的相对指标,作为协调指标,它们仅以相关系数存在.一般来说,相关系数越大就表明协调度越好,相关系数越小就表明协调度越差.
总结:
鉴于以上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本模型采用主成份投影法对协调度进行评价,一方面因为本文的评价指标都是相对指标,适宜用主成份投影法来评价,采用主成份投影法可以得出协调度的具体分值,可以对协调度做量化判断;另一方面该方法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简便易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np84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