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费讴歌红
2402 0

[论文写作规范] 经管领域文章发表的技巧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本科生

2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30 个
通用积分
1.183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759 点
帖子
7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4-22
最后登录
2021-3-11

费讴歌红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0-17 17:27:0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经管领域文章发表的技巧


Stefan Trautman教授来我们学院做了一个关于学术发表的Insight Session。我听后觉得收获很大,所以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Stefan Trautmann教授任职于德国Heidelberg大学和荷兰Tilburg大学,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Journal ofEconomic Psychology等国际顶级刊物上著述颇丰,同时是Management Science等四份国际期刊的编辑。

发表顶级期刊和其他期刊,选题上应该注意什么?
顶级刊物
尽管不同的期刊排名在不同学校和不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但在多数领域里,前3-5名顶级期刊的排名是公认的。

那这些顶级期刊关注什么样的话题呢?顶级期刊的特点是它们关注的话题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不论读者来自哪个领域,都能发现这些话题是重要和有趣的。

这种普适性话题的例子可能包括:业界的新发展新问题,新的研究方法,新的数据,对经典理论的新解读等等。所以如果你想冲击这样的顶级期刊,不能只在一个狭窄的领域里深挖,要保证文章有足够的受众,立意要广。

次顶级期刊
在每个领域的顶级期刊之下还有很多其他优秀刊物,这些刊物在不同的排名中处在非常不同的位置,这并不奇怪,因为即便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影响因子也有不公允的地方,方法各有不同的各种排名呈现差异也是情理之中。我们暂且把这一类成为“次顶级期刊”。

次顶级期刊在选题关注上,往往有更明确侧重。在它所侧重的领域,发表的难度和含金量可能完全不低于顶级期刊。所以如果你的文章是聚焦在一个较窄的领域的话,选择这样的刊物更为合适。相应的文章写作过程中也应该面向对此领域熟悉的专家。投稿之前应该仔细阅读每个期刊的简介,把握期刊的偏好——尤其是在期刊刚刚更换了编辑之后。

一般期刊
在上面两类之下还有数目巨大的其他一般性刊物。比如区域性期刊,小领域的期刊等。这些刊物对于文章和审稿的要求会相应降低。即便没有明显贡献,数据和方法没有特别新颖,但只要文章和刊物所关注的话题关系紧密就能有发表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期刊往往在各大排名中位置偏后。

现在经管领域多数管理得当的期刊审稿决定都不太久,顶级期刊闪拒的比例非常高,之后的同行评审大概是3个月。但顶级期刊同行评审可以长达5轮或更多(而且还不一定最后通过),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些领域期刊还征收数额不菲的审稿费,5轮下来可以花掉超过1000美金)。很多期刊相应的推出了快速通道,但总体来说顶级期刊的审稿过程更为漫长,艰难。

发表文章追求质还是追求量?
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要求。

如果有tenure track
那么首先明确在提交申请时候需要发表几篇文章?需要在什么的刊物上?因为漫长且不确定的审稿周期,仅仅冲击顶级期刊有风险。如果在Tenure结束时候顶级期刊文章数目不足,尽管有很好的项目和文章也枉然。但如果同时有数篇其他刊物的文章,你在申请Tenure的时候会更有材料,支持你的同事也底气更足。

最近有研究指出发表有稀释效应,即3篇顶级刊物文章好过3篇顶级刊物+5篇一般刊物。这个结论目前尚有争议,普遍认为这个现象局限于对比非常类似的简历的时候。而大多数时候,数量还是加分的。

如果是博士后和临时教职
首先明确之后有没有转正职的机会,以及转正的要求。在这样的合同中很重要的是保证自己的研究时间,而过多的教学任务是科研的杀手。如果你发表了很好的文章,这对接下来转正非常有帮助。

如果没有也一定要表现出对研究的积极。第一时间和系主任谈如何能增加自己转正的机会,需要拿到哪些成果。积极寻找利于发展自己研究的机会、基金、学术会议等等。

如果获得永久合同相对容易,压力不大

建议冲击顶级刊物,给今后的职业生涯看一个好头。

如果考虑跨国换工作
就经管的学术圈来说,不同国家,不同学校对发表的衡量存在显著差别。除了公认的少数顶级刊物外,一份刊物可能在一个学校可以比肩顶级刊物,换个地方甚至不能被算作学术成果。对于更换工作学校,更换工作国家的学者来说,花费数年时间调整自己投稿策略,改变自己研究方式都是可能甚至必须的。

一个小方法是:如果有两个期刊都在你的领域中,记得分散一下投资 -- 这次投A期刊,下次就换B。这样如果你未来换工作,万一新的学校不待见期刊A你也不会损失太大。

最后,如果你有意建立和业界的联系,了解一下业界关注的学术期刊,比如金融时报的50份期刊(FT50)

关于文章团队人数、作者排名、投稿细节等
经管领域作者团队一般为1-3人。如果你们已经有3个人了,文章也写得差不多了,但再引进一个人可以让文章被更容易的被顶级刊物接纳,那要不要邀请这第4人呢?会不会减少现有团队3人的重要性呢?

首先看所在学校的具体要求,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3-4人的变化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在衡量贡献的时候,1个人(独立作者)有特别意义,多于1个人时候每个人的贡献就很难说了。此外,很多期刊在引用3人以上团队的时候使用et al.,这个角度来说1-2人团队又略好。

与此相关的是作者名次。有的领域习惯采用姓氏排序,有的领域采用贡献,有的看谁是项目牵头人。这个问题在跨领域的时候需要更加注意。如果你的名字因为姓氏排到后面,你可以著名”Equal contribution“,或者在你的CV里用”with...“的方式展示你的学术成果。

如果第一作者对你未来工作机会很重要,和你的合作者谈谈。还有一种安排是在长期合作的团队里轮作第一作者。最后,通讯作者可能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重要,因为别人在引用你的文章时候很少会提及谁是通讯作者。

终于,在搞定了上面所有之后你打开了心仪的期刊的投稿页面——别急,最后看一下期刊最近发表了哪些文章,有没有和你的文章类似的?期刊在接受文章的时候有短时间内水涨船高的做法,如果很不巧这期刊刚刚发了2篇类似文章,那么抱歉,他们在考虑你的文章的时候恐怕会更严厉一些。

投稿过程中,经常让新人不知所措的一件事是选择你的编辑。很多大期刊下面有不同分部,每个分布对应不同的话题和编辑。如果你有机会选择编辑的话,一定看一下编辑的个人研究,问一下资深同事的经验。选和你文章最相关,而且不太严苛的编辑。不同编辑风格非常不同,即便是在一个期刊内,有的编辑会被总编抱怨收了太多文章,有的编辑会闪拒98%的投稿。

接下来你可能有机会推荐审稿人。这方面甚至很多资深学者都存在误解。很多时候编辑确实会选择你推荐的审稿人,所以别选肯定不喜欢你文章的人。除却一般利益冲突的限制外,最好不要选择太出名的学者,因为他们多半没有时间。也不要选择博士后,因为他们会过于细心,但时常忽视文章的根本问题。比较好的选择是在相关领域,理论里有一定建树的副教授。记得简要介绍你推荐每个审稿人的理由。

另一个很多新人没有经验的环节是submission letter。一定要用2-5句话简述自己文章的最大贡献,可以再提一下哪些人,机构会受益于你文章的成果 -- 现在影响力被越来越多的期刊重视。

最后,如果非常不幸你的文章被拒,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回信感谢编辑之类都没必要,他们很忙,真的。完全不推荐写信去抱怨。你可能觉得审稿意见还算中立,编辑不给你机会很不公平。但是你并不知道的是审稿人单独给编辑信的内容——后者往往直白尖刻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