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pzytony
810 0

[股票] A股复盘2009 [推广有奖]

  • 5关注
  • 97粉丝

孤独客

学科带头人

7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383 个
通用积分
43.5978
学术水平
33 点
热心指数
44 点
信用等级
38 点
经验
69062 点
帖子
156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3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7-4
最后登录
2024-3-31

pzytony 发表于 2018-10-24 11:01:1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四万亿”在麻木的人心和市场中泛起了少许波澜,但并没有马上蔚然成风。因为当时大家有两个担忧:其一,真的会有这么大的刺激力度吗?其二,真的有用吗?如果政策救助就有用,那怎么会有经济周期呢?更可况是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第一个疑问很快就消失了,但第二个疑问整整困扰了资本市场两年,此后但凡有风吹草动,大家都觉得经济要二次探底。历史又一次嘲讽了人类自以为是的预判,回过头看,自那以后,经济义无反顾的走向了过热。

2008年12月9日,市场经过了短暂的喧嚣又开始回落,到12月31日指数又迫近1800,毫无疑问,这次要破1664了,然后是998,1000多点可能是看一次少一次了,这次还能靠什么呢?

市场再次突破向上是1月14日,因为这一天市场获知了两个微观数据:四大银行旬度信贷数据和南方六大电厂的旬度发电量,而这两个数据正好解决了之前的两个疑问。按照四大行的旬度数据推算,2009年1月的信贷将突破万亿。要知道之前每年信贷总量就5万亿,按照3:3:2:2的季度原则,一季度整体才一万多亿,而现在一个月就要突破万亿(事实上,2009年1月的信贷达到历史级别的1.65万亿),所以大家对政策的力度和速度没有疑问了。而南方六大电厂的发电量说明经济对政策刺激的敏感度很大。所以市场开始向上突破,到3月中旬公布1、2月份的经济数据时,市场已经2200多点了。

此后,无论是经济还是市场都一马平川。经济层面,基建先行、5月房地产投资开始回暖、9月制造业投资开始启动;股市层面,2300、2500、2700、3000、3300……那三个季度,股市和经济都是符合最经典的投资时钟,从一开始先导性行业的可选消费(汽车、地产和白电)到中游(钢铁、水泥、机械)再到最后带动指数的金融,一切都是那么贴切。以致于某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在会议室摆了一个大钟,每天都要拜一拜,问“时钟时钟几点了”然后才开盘下单。

股市不断上涨,韭菜的记忆开始消退,甚至最乐观者开始认为2008年的大跌只不过是牛市的一次极致回调,创新高指日可待,类似1986—1990年台湾大牛市中间两次近50%的回调。可是,7月29日一根5%的大阴线如一盆冷水,好久没有这么大的日阴线了。当时盛传的是“监管层在杭州闭门会议,将对信贷政策进行调整”,其实之前七天回购利率就已经上调了,只是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像所有牛市顶点的大阴线一样,这种突发的阴线成为加仓的机会,此后三天市场慢慢回来并且创出新高。终于在8月4日达到3478点后进入了连续一个月800点的杀跌。这场杀跌促不及防,很多人受伤惨重,因为大部分人在一季度甚至二季度都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直到7月才重仓参与。这场杀跌使市场的论调又回到了年初的说法: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过去,政策终究是救不起来的。市场又变得极度悲观。还记得,当年申万策略曾因为一夜翻空而备受质疑,但最终也因此而重回巅峰。

9月1日当人人都认为反弹已经结束,要重回熊市时,市场却连涨两周,中间只有两根小阴线。整个四季度,市场不知不觉中又从2640点爬回3300点。这个过程,指数是回去了,但是品种换了一批。8月大跌前,市场反弹的主力是周期品,大跌之后,除了煤炭、汽车等品种外,主力换成了消费品和成长股,并且这种风格延续到了2010年10月。

其实,2009年8月的大跌并没有打断市场整体的反弹,而只是促成了风格切换。反弹依然延续,不知不觉的进入了2010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四大银行 回购利率 投资时钟 资本市场 经济层面

孤独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