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gyyamm
1138 1

[政策热点] 乡村振兴新战略下农村金融的新出路 多方聚合与个体优化 [推广有奖]

  • 3关注
  • 2粉丝

副教授

4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683 个
通用积分
13.1987
学术水平
26 点
热心指数
30 点
信用等级
24 点
经验
8002 点
帖子
436
精华
0
在线时间
5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4-20
最后登录
2024-4-11

gyyamm 发表于 2018-10-28 08:52:3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转自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我国目前结合数字技术展开的普惠服务已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但这只是一种聚合,互联网技术更多地是推动金融机构去更了解他们的潜在服务对象。但金融本质毕竟是服务商业可持续的主体,因此另一种聚合的效果应当是为客户赋能,不仅仅是金融赋能,还包括生产经营技术赋能,来保障其经营内容可以更好地匹配金融服务范畴。

  “整个农村金融正慢慢向着一个有机生态模式演化。这是一个不限于金融机构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模式。同时,未来农村金融生态体系既要实现持续扩大覆盖面,也要维持商业可持续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近日举办的2018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的“乡村金融与乡村振兴”专题讨论中,这样表达了他对农村金融生态未来的期盼。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围绕县域产业发展转型,提出推进包括经济、环境、治理等在内的整体提升的新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因此产生。由此,在近两年出现的县域产业发展新思路、多样的业态以及更多层次的农村经济参与者,正引导产生亟待满足的新金融需求,而这不仅要倚仗于金融体系本身的完善,更需要金融机构体系外其他服务主体的共同推动。

  在近一年中,这种共同推动的趋势已初见端倪,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不再盲目竞争,而是在变化中寻求匹配。但同时,新的矛盾与问题也不可避免地随之显现。

  聚合趋势进一步深化

  “任何主体在服务农村方面都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生态中各主体的特长有效结合在一起,同时再加入技术的力量。”即使是蚂蚁金服集团农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彭博也不得不承认,现阶段农村金融的一大难题——信息缺乏和可抵押物缺少,并不能用纯技术的方式去解决。他们之前所实践的纯线上模式尽管带来了较大的业务体量,但服务明显并不充分,因此现阶段,蚂蚁金服已开始在县域搜寻更广泛的合作对象。

  “数据化平台”是蚂蚁金服目前寻求于县域政府、地方性银行等主体合作的主要模式,通过将线下信息数字化、平台化,再加入数字化风控技术,可以使农户的画像更清晰,以进一步探索更深层的农村市场。“不同的商业场景有不同的核心元素,掌握在不同线下主体手中。我们需要把能够弥补我们短板的主体找出来,这样才能使合作模式轻量化,服务效果也才能传递得更深、更充分。”

  像这样寻求与不同类型主体密切合作的机构在近期越来越多,这其中有互联网机构、金融机构,也有政府和社会组织。更深入的聚合趋势不仅体现在参与主体类别的增加以及更多技术难关被突破,也破解了过去普惠金融服务过多偏重城镇地区和消费金融的问题,使被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上转向县域经营性信贷需求方,金融供给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也将进一步提升。已在我国进行了多次、长时间调研的波士顿数字前沿研究所主席大卫·波蒂厄斯也在论坛中认可,这种将数字技术与线下主体、信息相结合的方式,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种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激发内生需求同样关键

  不过,仅仅科技赋能金融,其有效性终是有限的。

  Visa公司中国区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在讨论中提出,有产品不等于会被应用。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也在参与农村智能手机推广应用后感悟道,农民有自己的生长方式,科技力量在毫无提示下进入较贫困的农村地区,是并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被接受的,还需要真正的内生需求的激发。

  尽管,他们的观点都仅来自有关最基层农户的实践,但激发内生需求的重要性在农村金融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并间接造成了新的不均衡。

  金融服务的“空白的中间地带”在论坛讨论中被多次提及,而这一问题在县域体现地更明显——中大型企业和普通农户的信息壁垒都可以用技术打破,并且综合风险也在逐步降低,但小微企业却同时缺乏有效抵押、信息和风控意识等金融服务的必要支撑,成为各机构力所不能及的部分。“现实中确实如此,”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龙超补充说,“银行最高坏账率就发生在500万到2000万元之间,县域活跃着的这部分企业风险是蛮高的,金融机构也感到很头疼。更确切而言这不是一个金融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经营主体的能力建设,挖掘其真实金融需求。”

  我国目前结合数字技术展开的普惠服务已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但这只是一种聚合,互联网技术更多地是推动金融机构去更了解他们的潜在服务对象。但金融本质毕竟是服务商业可持续的主体,因此另一种聚合的效果应当是为客户赋能,不仅仅是金融赋能,还包括生产经营技术赋能,来保障其经营内容可以更好地匹配金融服务范畴。

  尽管很少,但实践中愿意探索赋能农村集体商业模式的主体已开始涌现,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孔贵真就是其中之一,其团队通过尝试以产业实现资金闭环赋能村庄发展。她提出,“三农”融资难,难在解决“最早的一公里”。如果可以通过赋能客户实现实际贷款需求,并且这一模式可复制,那么金融与客户之间的鸿沟就可以被进一步弥补了。

  新问题还需机构自我优化

  新战略背景和机构聚合不仅带来新的供给不平衡,也会引发新的问题。

  中和农信总裁、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刘冬文就提出,对于农村而言,偏远乡村里那些小的农户在科技到来的时候,他们首先不是受益而是受害。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互联网金融领域不可避免地在我国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乱象,部分机构对信息和技术滥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由此带来的后遗症也正在显现。”那些手中握有客户信息、数据的机构都应当尊重客户的意愿,切实保护信息、数据的安全。特别是对于互联网机构,在打通信息孤岛的过程中,应当对通过长期基础性线下工作获取的信息、数据充分地保护其产权,不可以一边做着提高金融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工作,一边又危害着客户权益。

  另外,多位专家也提醒,随着新业态和主体的不断成熟,各个机构应突破惯性思维,及时发现有效服务对象。刘守英就表示,目前新业态基本上都是一些本身有资本又有情怀的人在做。但在其发展了几年逐步成熟后,金融反而跟不上了,有的只有政策支持;还有那些真正搞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也拿不到资金支持。很多企业都是走到了这一步之后开始断档。因此,如果金融可以供给这部分新业态,就可以搞活县域经济。反之,如果金融无法跟进,乡村振兴就可能成为完全的政府行为,便没有了持续性。






责任编辑:李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xinchuzu 发表于 2018-10-28 09:27:2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