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mingjingfeitai
300 1

【独家发布】苗实:无愧我心匡时艰(六十) [推广有奖]

苗实:读书是我最大的嗜好,没有之一。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京城四老和白老师

京城四少和林老师

学者苗实现象争论

威望
9
论坛币
260439 个
通用积分
20765.4806
学术水平
1387 点
热心指数
1922 点
信用等级
1076 点
经验
581475 点
帖子
32240
精华
2
在线时间
26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31
最后登录
2022-5-5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1-12 11:00:1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96.(1)最近,有位上海的,老牌的,不愿具名的国内经济学家,亲口对我说,苗实,咱们搞经济研究,整天为老百姓着想服务,可谓呕心沥血,几乎是闭眼睡觉,睁眼就研究。但是,没有人领情,有的老同志经济拮据,过得很寒酸。而且,像我们这样,给领导建议,必须低头弯腰,顺着来。否则,不被接受不说,真正严重了,饭碗都难保。还有,某些人,背后搞陷害,捅刀子,等等。在体制外,自由自在,很羡慕你,加油!我苗实回答道,做这个独立经济学家,也相当难,各种限制,包括打压;各种有色眼镜,包括歧视。事后琢磨了几天,这个世上,谁不难?都难,还是佛家讲的对,芸芸众生,苦海无边啊,慢慢熬吧!


留溪君彦:《围城》在当下的体制内外还一样行得通,认识自己和行当乃至生活都不容易啊!干了,义无反顾,不去想太多。


苗-实:说得对,容易也好,困难也罢,关键是自己选择的,也是自己喜欢的,更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只能尽量是,静心尽力,无怨无悔!


沙漠草原:说得好,整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绿荷听雨:愿我的亲人和朋友都能像文怀沙老人一样,早上一粒“知足“,晚上一粒“感恩“,忘却年龄,忘却烦恼,快乐健康地活着!


(2)刚才有网友又向我提那个老掉牙的问题,经济学家,可以自学成才吗?我苗实回复道,可以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要讲清楚。大家都知道,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走经济学家这条路,首先在学校要接受完系统教育,把知识基础打牢,知识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完善了。譬如,经济研究的话,史哲的基础,数理的基础,等等,太缺乏,后面的话,就极为困难了。然后,自己想从事经济研究,走经济学家这条路,离不开经济学理论功底,也离不开不同层次的社会经验,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记得,恩师白永秀教授的学术感悟是这样的,我有幸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考试,大学毕业后又如愿以偿地当了一名高校教师,从事心爱的经济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大学老师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既能教书育人,又能从事科学研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建言献策。但经济学研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成果要能落地开花,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对现实中的经济运行,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有充分了解,更要有深厚的社会经验积累!




297.(1)在CECU新结构发展研究院的群里面,有位提问者,他自己很突兀地摆出一个问题,自己也没有成文的东西出来。那么,我苗实告诉他,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等等,各自有各自的论述。当然,后来者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探索。在此基础上,写成文章,然后大家才能发表相关看法。一般情况,都是抛砖引玉,我觉得。譬如,林毅夫老师的新结构经济学,他先有一个初步论述,然后在经济学界的帮助下,包括各种质疑批评,再加上他们团队的艰苦努力,一步一步,不断完善,去发展壮大!(2)在中国,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主要是经济学应用。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学家,主要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问题,而不是一般经济学问题。这样一来,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贡献机会较小,离开NOBELPRIZE也较远。不过,我听说,不少年轻海龟在对经济学一般问题进行研究,而不研究中国经济。如果要研究中国经济,还需要艰难转型。当然,经济学理论具有一般性,不分国界。但是,应用的话,肯定有国界。毕竟,各国经济状况千差万别,涉及主要因素各有不同!(3)近期,我看了《林毅夫:中国经济学家要有更大的格局》这篇文章,觉得更大的格局这个词相当好。譬如,毛泽东先生等,乘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东风,建立了新中国;邓小平先生等,乘了全球化浪潮的东风,启动了改革开放;马云先生等,乘了网络科技突飞猛进的东风,赢得天下富可敌国。当然,林毅夫老师等,乘了改革开放的东风,著书立说建言献策;基辛格先生等,乘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东风,在中美之间穿针引线奔走呼吁。可以说,他们都是有更大的格局的人,目光如炬,又洞察秋毫!(4)草根网网友东方仁凯,是一位投资人,看了《苗实:企业家精神,还有干事的时候,要发疯才行》之后,他给我说,中国的企业家,都是一群理性思维与个性思维特别突出的疯子,都是在实践中煎熬过几百次的硬骨头,铁胡豆,更是中华根魂附体的探索者与实践者,是拿命在商场上拼出来的实战精英,人们只看到他们有钱,却读不懂钱后面的血与肉。在这里,我苗实特别转载一下豆瓣读书网友狮子打不败的猪之《成功的企业家多半是疯子》,(2018-04-04)内容如下,本周看的《疯狂的投资》,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条跨大西洋电报电缆的铺设经过。这条电缆从伦敦到爱尔兰到纽芬兰,将近4000公里,历经12年敷设而成。从陆地到大西洋,科技的进步拉近了世界的距离,让远距离的跨大西洋讯息传达成为事实,让昨天的笑谈成为了今天的现实。成功故事的背后必然伴随着意想不到的种种困难,难得可贵的是菲尔德作为一个美国人,最大的支援居然是来自英国,从发现这个伟大的工程,到找专家咨询可行性,到筹措资金,组建专家团队,招募施工队伍,游说公关争取英美两国的支持,一次次技术革新,失败后的坚持,历经美国内战,背后每一项工作的推动都伴随着很多的故事,一路与艰辛同行。世纪科技博览会系列视频有一集讲信息的传递中有10分钟专门讲的这个故事。当时有很多的技术难题与困难,比如之前没有敷设过这么长的跨洋电缆,大西洋海地形没有勘测过,需要的资金太多,没有一艘船能够承载这么重的电缆,古塔胶绝缘技术能不能成功的阻隔海水,连摩尔斯本人也不知道这条电缆架完之后能不能通,关于电压、电流、电阻这几个单位还没有得到命名量化,关于衰减后的电流的检测,放电缆的速度控制设备,随行人员的后勤补给等诸多问题,尽管困难重重,这项伟大的工程就在摸索中开始实施了。从1855年开始陆上部分的架设和生产跨大西洋电缆的生产准备,1856年开始第一次跨大西洋敷设电缆,受到海上恶劣天气的影响和雇佣的一名船长的固执,电缆断裂落入大西洋中,1857年开始第二次敷设,电缆不幸又断裂了,一个月后开始第三次,成功了,维多利亚女王亲自给布坎南总统发电报庆祝这项伟大的工程,但紧接着信号减弱,又一次失败了,这一次英国抽组7名专家成立了调查委员会,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比圣经还要厚,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也带来了很多技术革新。1865年,菲尔德再一次筹集资金,继续敷设电缆,不幸的是又一次失败,电缆再一次断裂落入大西洋中。1866年继续重来,终于成功了这一次。最后成功的时刻,菲尔德钻进自己的船舱里号啕大哭。有媒体将菲尔德称为“当代哥伦布”,他曾经4年未回家,先后跨越大西洋30多次。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则称,大西洋海底电缆不亚于将人送上月球,菲尔德被称为“大西洋电缆之父”。 美国国会大厦壁画中有一副油画专门记载了这次事件!




298.(1)有不少人,对我时而质疑批评林毅夫老师,时而理解支持林毅夫老师,不理解。今天,我特别说几句。第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已经知道林毅夫老师了。接着,虽然重点关注,但是研究时断时续。毕竟,与此同时,我还重点研究了京城经济学界四老四少诸位先生。2009年9月,网络创作以来,尤其从林毅夫老师正式提出新结构经济学开始,我加大了研究力度,一直质疑批评了六年多时间,成书《林毅夫学术批评》(又名《改革转型如是说》,现名《新结构经济学观:思辨中扬起发展理论第三波》)。第二,林毅夫老师提出新结构经济学,我认为,他具备了极大的理论勇气,肯定是值得不断去学习的。当然,新结构经济学本身,也有很大的理论价值,也肯定是值得不断去探索的。那么,通过经济学界的帮助,包括争鸣与论战,再加之林毅夫老师和王勇老师及其团队的艰苦努力,包括反复修正,新结构经济学相比提出的时候,已经有所完善。第三,新结构经济学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学学说,处于“崭露头角”阶段,别人是什么态度,我管不了。但是,我作为林毅夫研究专家,必须得严肃,慎重,科学,真正负起责任来,不能去随随便便贴标签,甚至简单粗暴地一棍子打死。也就是说,我既要质疑批评,又要理解支持,允许不同声音,包容不同声音,倾听不同声音,争取营造好新结构经济学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很明显,以我一己之力,这样做,困难重重,但是我乐意坚守,做一点是一点吧,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记住,学术问题,就在学术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去解决,尽量不要游离,这样做毫无疑问更好一点。另外,研究林毅夫老师,还应该附加三个维度,那就是台湾林毅夫,大陆林毅夫,世界林毅夫。大家都知道,他不仅仅是台湾名人,不仅仅是大陆名人,而且是世界名人,阅历那是相当丰富,性格随之也相当复杂!(2)11月5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参加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贸易与创新平行论坛”。论坛上,林毅夫发言称自己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感到乐观。“我一直从事于经济方面的研究,有一些人批评我对中国未来的经济过于乐观,但我仍然有信心。”林毅夫表示,“中国正处于转型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扭曲的经济现象,但中国也是一个体系全面,发展完善的国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我们需要找到机遇的所在,然后培育好的环境,去培育机遇的萌发。” 林毅夫认为,有两种制度安排很重要,其中一个是市场,因为市场会促进竞争,会给我们带来机遇,给像马云这样的企业家展示他们的才能的机会, 市场也会让国家变得更有秩序,让我们来发展那些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并让这些领域,这些行业能够在全球有竞争力。林毅夫称,对于转型和发展中的经济体来说,一个有能力的政府也很重要,因为经济发展不是静态的,而是变革的过程。“我们需要改善基础设施, 我们需要发展人力资源,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来做,企业家没有做这个事情的动力 。” 他表示,世界变得更好,需要市场,也需要有能力的政府。“发展中国家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政府,就像中国一样,过去40年中,中国的年均增长率是9.5%,我们在其他国家都没有看到过这些现象,虽然对我的预测大家说太过乐观,但从中国的表现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事实。 而中国经济能有这样的表现,有政府的功劳,也有企业家的功劳。” 在这里,我苗实不想多言,只想说,新结构经济学的提出者也好,还是新结构经济学的批评者也罢,他们本质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虽然各自所站角度不同,但是几乎没有唯市场论或唯政府论。也就是说,大家其实对“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并没有太大异议,只是对市场政府它们的边界如何清晰界定,各自有不同看法罢了!




299.(1)草根网资深评论员网上种兰,看了《苗实:经济学家就那么好做吗,别天真了》之后说,经济好比是个流动着的河水,经济学家好比不同的水生动植物。不同的水生动植物对这流动着的河水知识感觉都不同,各个水生动植物都以自身知识经验感受说这河水是这样的,或那样的。对吗?都对。全对吗?不见得。水会流到那里去?会途经什么?这就回答不了了。只能以已经的知识经验去预测猜想了。经济学家的“难“就难在这里。摸石头过河容易,过无石头可摸的河就比较难了,道理是相通的。我苗实认为,这位老先生领悟得还是相当深刻的,确实各路经济学家都是在盲人摸象。譬如,在新结构经济学上面,提出者也好,批评者也罢,都有各自的道理。那么,对吗?都对。全对吗?不见得。这样一来,争论就起来了,此起彼伏,没完没了。当然,真理越辩越明,一方面可以检验提出者的一系列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批评者的一系列观点。本来嘛,学术的价值就是思想不断碰撞,持续产生火花,传道授业解惑,共造富裕和谐文明社会!(2)草根网资深评论员网上种兰,这位老先生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初中学生,下乡支农,进城工厂工人,现退休。爱种花,亦喜网上思想之兰花。曾中国改革论坛网上种思想之兰花五六年。他接着上面一段讲经济的话说,经济学中有个很重要的东西,叫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其实是从自然存在中借用过来的。一个沙漠二三百年不下一滴雨。忽然有一年下雨了,雨后遍沙漠都生出植物来。植物都抓紧时机生长开花。不长时间整个沙漠变成花的海洋。非洲大草原有旱季雨季。雨季来,水流经之地,植物动物鱼儿都兴旺起来。旱季来了,流枯草干,一个火星,整个草原都会燃烧起来。自然能幸存下来的生物就很少了。所以聪明的人类有样学样,最高明的不是去做经济学家,而是去操控经济这个流水。忽而让水流,忽儿让水干。不用预测猜想,自然能知道结果会是怎样的了。我苗实认为,老先生境界很高,是个大经济学家。确实,中国央行行长,像周小川或易纲两位先生,比整天揣摩他们心理的那些宏观经济学家,极有可能要高明得多。譬如,在我的家乡眉县教坊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天旱的时候,庄稼受不了。于是,就有风水先生出来预测猜想什么时候下雨,结果凑巧下雨了,他就是大功臣。否则,就要挨骂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父亲从外面回来了,到处募集资金,打了几眼水井,这一下子,庄稼就有救了,再也不怕干旱了。所以,相对而言,父亲比风水先生,要高明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1-12 11:00:4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300.
苗实:廖博谛,真不知道你能比教科书创新多少,我搞不明白

廖博谛:
苗-实,在此群,即便你将你认为的所谓经济学家们与你合影全贴到这里,我想也没有哪位群友会对你有什么羡慕嫉妒恨---此群我们看重的是学识观点交流,而不是炫耀与哪个所谓的名人在交往

苗-实:
廖博谛,做学问嘛,自己做好自己的,千万别闲着找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责这个羞辱那个,没啥意思,一点感言,不一定对,哈哈哈

廖博谛:
苗-实,唉,傍名人也叫做学问,那真是斯文学问得去冲洗马桶了,少炫耀,多谈观点!

苗-实:
廖博谛,我与前辈许多著名经济学家,进行学术交流,很正常嘛,又不违法乱纪,你都要管啊,哈哈哈。另外,学问家,甘坐冷板凳之外,可以多多交流。但是,给人吐唾沫,就有辱斯文了,哈哈哈

廖博谛:
此群不怕你有真知灼见,就烦老在那里炫耀与哪个什么什么名人交往了

苗-实:
廖博谛,你也可以啊,我不管的,哈哈哈

苗-实:
廖博谛,你自己交往不上,又不让别人交往,是什么道理?不是有句话说得好,羡慕嫉妒恨啊,不是吗,哈哈哈

廖博谛:
苗-实,如何证明你不是请枪手编造来糊弄的呢?你连自己的观点都表述不出一个.........

苗-实:
廖博谛,请问,你为什么不看,不看人家的一系列文章和各种著作,就只会攻击人,算什么英雄好汉,给大家说说,哈哈哈。另外,中国人么,讲经济学,有没有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没有,老是强调自己的思想如何如何,真不知道能比教科书创新多少,我搞不明白

廖博谛:
苗-实,你连自己有什么观点都表述不出一个,可读的书多了,为什么要浪费我们的时间呵----我一直和你说,你不妨表述你一个是你自己的观点

廖博谛:
倘若是真做学问的学者,在群里表述下自己的观点,是自然之举呵 有那么难吗?

苗-实:
廖博谛,我著述300多万字,主要著作六部呢,我一句话就说了,你懂吗,哈哈哈

廖博谛:
你一个都表述不出来,即便你有一亿字,也是枉然!

苗-实:
廖博谛,就别羡慕嫉妒恨了,以后大气点,朋友,哈哈哈

廖博谛:
苗-实,好了 好了 我们都在对你羡慕嫉妒恨,你今晚做梦也笑吧

苗-实:
廖博谛,说了你几句,你还退群啊,你真是大气啊,哈哈哈

廖博谛:
苗-实,你也可以退群,反正我是极不欣赏你这种自称的所谓做学问的方式,林毅夫都没有多少人对他羡慕嫉妒恨,你在不同的群中老炫耀你和林如何如何以为就能收获无数羡慕嫉妒恨呵,唉,也让我们见识你的骨头了

苗-实:
廖博谛,我研究林毅夫老师二十多年了,有什么可炫耀的?我写几篇新结构经济学的文章,发表出来,很正常,难道这就是炫耀吗?做学问是很个性的事情,和而不同最要紧。你最大的问题是,不读人家的文章或著作,只会攻击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这样,哈哈哈

廖博谛:
不再扯了,如果你真有自己的见解,而不是请枪手胡编了一堆就来招摇,那就和群中这些有真才实学的学者们一样,表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苗-实:
廖博谛,我做研究,你掏钱吗?为什么非要管我,岂有此理

廖博谛:
苗-实,管你?是不可能的;本来你一直在此群炫你和林如何如何,我也基本上不理的!但在你的群中,不少群友都在质问你了,你都不敢亮自己的学术观点,竟然说人家是对你羡慕嫉妒恨............

廖博谛:
我在上面说了,此群重要的是观点表述 

廖博谛:
其它的没有什么意义 此群是理论探讨群

苗-实:
廖博谛,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与我进行学术交流,包括他们给我作序写评语写推荐语,还是我发表出来的一系列文章,都是实实在在,言之有物的,根本不是像你胡乱指责的那样没有任何观点。另外,你眼睛又没瞎,那么多文章在网上,各种著作挂在那儿或在书店里,看去呗

廖博谛:
苗-实,看样子,你是绝不会表述自己的观点了

苗-实:
我做学问,是自己的权利,独立而自由,你想当封建家长,在我这里没门。况且,你睁眼瞎,我明明有观点,你却装作看不见,硬说没有任何观点,请问这是什么道理?话又说回来,我在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征战多年,什么人没见过。譬如,有极个别人,从2009年到现在,一直在棒杀我,又能怎样?记得,有人问泰戈尔三个问题:第一,世界上什么最容易?第二,世界上什么最难?第三,世界上什么最伟大?泰戈尔回答:指责别人最容易,认识自己最难,爱最伟大

金乃贤:
苗-实,支持你,有学问没错,与名人交往也没错,著作在那摆着,别人说什么,你没上火,这是你的修养

李斌:
苗-实,与前辈交流,学人所长,补已之短,也是做学问人的本分!

苗-实:
做学问,有影响,应该是好事吧。毕竟,传播知识,是读书人的根本呀。另外,咱们普通大众,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是个人自由,也是共识

苗-实:
我经济研究二十多年,网络创作小十年,本来就是经济学界的网红,知名度没有什么可说的,然后与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学术交流,或合作共赢,大家都是乐意的,不存在强迫,我也不知道,傍名人,从何说起

苗-实:
实话实说,在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而且越是大行家,越是不太敢讲,自己有什么经济学思想。毕竟,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研究中国经济,主要是经济学应用。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学家,主要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问题,而不是一般经济学问题。这样一来,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贡献机会较小,离开NOBELPRIZE也较远。不过,我听说,不少年轻海龟在对经济学一般问题进行研究,而不研究中国经济。如果要研究中国经济,还需要艰难转型。当然,经济学理论具有一般性,不分国界。但是,应用的话,肯定有国界。毕竟,各国经济状况千差万别,涉及主要因素各有不同。譬如林毅夫老师,他的经济学思想就是集大成。严格讲,创新点并不是很突出。但是,经济学界通常讲,创新有两条路线,一个是组合式,另一个是边际式。当然,林毅夫老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应该是组合式创新。那么,中国经济学家,除了林毅夫老师,目前为止,极有可能还找不出第二个人,可以谈得上真正进行了经济学创新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使用道具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