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南岳耕夫
880 1

[学术哲学] 淘汰“水课”大学督察需做“七大”转变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6粉丝

院士

5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566 个
通用积分
95.6693
学术水平
413 点
热心指数
413 点
信用等级
327 点
经验
217792 点
帖子
1679
精华
2
在线时间
33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0
最后登录
2024-4-2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淘汰“水课”大学督察需做“七大”转变

2018.11.29

目前各高校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在用尽浑身解数使劲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试卷、教案等教学文件规范多了,老师的神经紧张度也高了。但是,不如意的仍很多,例如,老师念PPT不太管学生学习等现象在十次巡视里仍会出现1-2次,学生上课玩手机、低头睡觉等现象仍较严重(巡视次数里约十分之三四)。此外,对毕业学生的跟踪随机访谈也说明,这几年学生对那些教学中“老大难”问题的意见未显著减少。本人基于自己的经验仅从大学督察上谈谈自己的改进建议。

第一,教育视野要从“聚焦”教的评判转向 “系统”的大平衡。

督教督学督管理的大学督察应该首先树立广阔的教育视野,即:老师的教学与老师的科研的平衡、对老师的管理与对学生的管理要协同、人事财务职能部门与教学科研职能部门的平衡,学校战略定位要与自身实力要适应,等等。

例如,大学对学生的“无限责任”风气导致考对试舞弊学生的处分往往从轻从便,而对学生如“抑郁”等的劝退休学则往往“从严”“从快”;这种对学生宽严失调的现象导致学风松懈。取消毕业清考居然要行政主管从上而下“命令”---其实、问题不是出在“清考”上而是出在“考试不严”上,如果真的能从严把关考试及其相关的学生“学籍”淘汰制度(不及格达到规定门数自动退学、舞弊者留级一年或直接退学)则毕业“清考”就是多此一举了。

例如,学校的资金和地域如果不能既大力投资物质基础又同时引进科研人才以及资助学生学习,则应该优先后者而不是前者,这样师资较多较好,老师就会上课少一点、上课精一点、对学生资助多一点也有利于鼓励优秀学生报考学校---很多学校现在都没意识到通过“高额奖学金”吸引优秀生源的重大意义---一颗“小太阳”带来百花香(而国外的常青藤大学都会有这样的专门预算,国内有的名校也出资搞“夏令营”这类活动吸引优秀高中本科生来考本考研)(一定要对学生大方一点,再例如在鼓励学生学科竞赛和学生科研上的预算也不能舍不得)。反过来,如果老想通过吸引三本等较差生源甚至大办函授和放水式脱产“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甚至多招国外差生以多拿补贴等等来“赚钱”并大搞基建,则一定会导致师资日益不足、生源日益差劣、教研水平日益下降的恶性循环

第二,师生动力要从制造外生压力转向激发内生动力。

现在时常有随机听课、教室外随机巡查,对教师的迟到早退等违纪处理从重从严,以及八大件等定期检查,等等;固然具有“警钟长鸣”的作用。但是,教师如果真的是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则这种紧锣密鼓式的“敲打办法”虽然会让一些“懒汉”增补一些材料、填补一些形式,但到底能让学生受益多少,实在是很难做出“意义深远”的结论的。法多弊易丛生,皆因被管制对象不堪重负。因此,如何在做好上述第一条的基础上,继续打造让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乐在其中的精神氛围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克服官僚主义、鼓励师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造就学术民主与多学科合作的氛围对培育师生内生教与学的动力就非常重要

第三,教育技术要从重课堂技巧比赛转向重课程平台建设。

微课比赛、教学技能比武等等对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也很有必要。但是,事实有时候是“优秀选手”在课堂和课程教育教学中并不是那么“省优”“校优”。为什么呢?一则比赛往往更多看技巧而不是看专业,外行评价尤其如此;二则课程教学广泛涵盖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服务(如作业、答疑、知识导航、老师人格健全知识丰富的无形魅力以及教材内容的深度专题研讨)等。因此,教育技术要从课堂技巧的提高上升扩展到课程知识平台建设上来(例如,课程知识点体系的建构、知识导航体系的建构、学生课程自学软件和网络的建构、老师与校内外同行就课程知识进行专题研究的学术合作共享网络平台的建构等)。例如,建设多学科交叉进行课程核心问题的集体研究机制,对课程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具有巨大战略意义

第四,课程督察要从健全要素与勘查形式转向内容评价与体系评估。

从微观看教学检查,目前对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考试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讲义、PPT、网络技术运用、作业批改与答疑记录、试卷出题以及评阅、试卷分析等等课程教学的八九大件似乎都有模板或规范性要求。对绝大多数普通老师来说,这固然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检查中我们也会发现,要素是有了,但其水平质量如何呢?看字数次数等数量吧,似乎也不能完全体现质量水平。因此,今后要强化内容审查。例如,检查一门课那是样样都有,但是,仔细看,学生作业很多的人雷同。再例如,检查另一门课,也是样样都有;但是,PPT课件和教案几乎一样,老师并不明了二者的关系;此外,有的教学日历设计与实际教学教案和讲义进度也不一致。这两种情况还算是课程内的问题。更严重的问题是各课程之间的不平衡不协调,具体体现是---各门课程对好讲的内容都重复讲、对难讲的内容都无视/还有就是有的课程的前后续关系没有体现应有的前后续关系、该前置的课反而延后了。这些问题仅仅用现在的课程八大件等要素和试卷装订批阅是否规范的课程督察办法是发现不了的。因此,课程督察要从健全要素与勘查形式转向内容评价与体系评估。

第五,督察执行主体从外行转向内行。

从上述第三第四点看出,对内容的检查、对课程体系的整体关系的把握以及对课程平台的建设评估,非本学科的专家在承担这些任务时是有一定的难度和困难的。因此,我们主张督察执行主体从外行转向内行并严格各自督察界限。

例如,充实学院层次和系室层次的督导队伍---加大其奖励力度,严格校院二级督导的任务分工;

例如,充分调动系室主任献身上述任务---如课程平台建设、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等的积极性;

例如,启用老专家、聘请校外同行专家定期进行内容和体系的专业督察。

第六,督察重点从事后结果检查、事中过程控制转向事先指导帮助转变。

每次检查都会发现一些问题并找出一些解决办法---例如试卷检查中对平时成绩的核实,就出现漏登项目、符号混乱、标识不清、标准模糊等问题/同时也会发现一些好的做法等,那么,就应该规定各课程负责人(或系室主任)就本门课程(本系的主干课程)之平时成绩的核查制定一个指导办法,或让大家集体讨论去制定一个好办法。督导当然要参与到这样的工作中去。这样督导的工作中心就要偏向事先的指导帮助之中了。

第七, 效果计量要从短期单项评定转向长期综合观测。

什么是水课呢?当然要看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这里,既要看授课的人的隐性知识,也要看课程的显性知识建设---长期积累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更要看学生的收益程度,尤其是毕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因此,要用综合的长期的视角去考察课程。对待教师的课程教学,也不能只一次“精品”“放心”评定就定了“终身”,也要长期动态检查。

总之,本段文字不是要推翻现行的做法,而是希望在现有做法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沙发
读写学评 发表于 2018-11-30 03:39: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3 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