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ajjio
1967 1

[转帖]周瑞金[皇甫平之一]答东方网编辑问 [推广有奖]

  • 2关注
  • 24粉丝

贵宾

蓝色幻想

学术权威

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7
论坛币
1443536 个
通用积分
13704.6874
学术水平
136 点
热心指数
155 点
信用等级
90 点
经验
122725 点
帖子
3584
精华
2
在线时间
27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6
最后登录
2024-4-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转贴:周瑞金先生答东方网编辑问。

编辑:您写的《改革不可动摇》一文在东方网上发表后,在海内外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种议论都有。我想请问您几个读者感兴趣的问题。首先,您为什么要写《改革不可动摇》一文,有什么背景?

答:2006年,是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的30周年,也是我主持撰写“皇甫平”系列评论呼唤深化改革的15周年,同时又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去年11月底,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旗下的《世界》月刊执行主编姚献民先生,前来找我,写了一篇关于我15年前发表“皇甫平”文章经过的访谈录,并约我为他们杂志撰写一篇“本刊评论员”文章,讲一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改革的思路解决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重要观点。我答应下来了。这就是我写《改革不可动摇》一文的由来。

去年,有些事给我感触很深。比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一些社会人士联名向中央上了一份新“万言书”,要求中央撤销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使我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几个“万言书”,如《1992年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动态和特点》、《影响我国国家安全若干因素》、《关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等。这些”万言书”一脉相承,都是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反对改革。还有,有的以个案来轻率否定国企的全部改革,导致有些人在媒体上掀起一股攻击、丑化为改革作贡献的我国经济学家的浪波。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媒体又发起批判西方新自由主义,并借此否定我国市场化的改革。甚至有人进一步提出,我国高校有的校长、院长、系、研究室、研究所的主任、校长助理等等,领导权被篡夺了,不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如此种种现象,早已令我心存忧虑,似乎又回到了15年前那一场“改革姓社姓资”的争论。恰好此时,思想理论界一些同志已敏锐警觉到当前以反思改革的名义来否定改革的思潮。就在这种情况下,我提笔撰写了〈〈改革不可动摇〉〉一文。要说背景,这就是背景吧!

编辑:有人说您的文章是为某种政治势力张目,为改革的失误辩护,这个意见,您同意吗?

答: 我不了解“为某种政治势力张目”的“某种政治势力”,究竟是指什么势力?我现在只是一个退休老干部,从北京息影回到上海过半隐居的生活。平日不参与政治活动,只是跟南怀瑾老师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参研禅学。我根本没有接触过什么“某种政治势力”,谈何为其张目?作为一个为党的主流媒体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报人,我一直以党的决议、决定的精神为指导,然后结合实际,结合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写些触及时弊、为民请命的文章。〈〈改革不可动摇〉〉一文,宣传的正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论。

我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世人有目共睹,国外许多政治家也都给予很高评价。改革中有缺点,有不足,有失误,需要总结改进,这一点没有人否认,这也才体现与时俱进、“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嘛!我并没有为改革失误辩护,我在文章中对改革进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是都直白地写出来了吗?关键在于怎么解决这些新矛盾新问题。是靠深化改革、全面改革去解决,还是动摇改革,否定改革,反对改革,走回头路?近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告诉我们:改革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只有靠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得好,而不是反对改革走回头路。走回头路是没有出路的,问题的要害恰好在这里。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态度一直是鲜明的,而且是一以贯之的。

编辑:您已从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再写这样的政论,用意何在?

答:是的,我从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已经好几年了。我这一代知识分子(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有个特点,因为是党和国家直接培养成长的,所以有很浓的感恩心和很强的责任感。职务可以到龄,责任没有年龄限制。官可以不当,文章不可不写。作为中共的一员,我从不以为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就可以放弃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这是不能动摇和放弃的。我从自己几十年的工作实践和政治实践中认识到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才能救社会主义。我将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捍卫给社会主义带来勃勃生机的改革开放!我写《改革不可动摇》文章,用意何在?就在这里!

编辑:您在一家杂志上发表此文用了“皇甫平”笔名,是否另有深意?

答:这有点误会。15年前我用“皇甫平”署名,是有“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之深意存焉。这次《财经》杂志用“皇甫平” 署名,不同了。上面我说过,我写《改革不可动摇》一文,原来是为《世界》杂志写的“本刊评论员”文章。由于我在东方网开有专家评论专栏,就先在网上发表了。想不到我的朋友《财经》主编胡舒立,看到我这篇文章,她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马上就决定采用了。她还采用了“皇甫平” 署名。我猜想她的本意想表达,当年的“皇甫平”,今天又发表文章呼唤改革不动摇了!这有新闻看点(现在也叫“卖点”)。如果舒立事先征求我的署名意见,我是不会主张用“皇甫平”的。因为,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用的署名,今天不合适了,用它只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猜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编者还是作者就其本意来说,“皇甫平”署名都不存在什么深意值得索隐。

编辑:海外有媒体对大作有种种猜测,您作何评价?

答:这与15年前我发表“皇甫平”系列评论时有些类似,海外媒体有许多猜测和评述。这是他们的新闻自由。一般说,海外媒体不了解我们国情、政情和民情,又囿于他们的立场和意识形态,因此不可能作实事求是的评说,这是显而易见的。我看了一些海外媒体的报道,总的感觉与15年前的评价一样:大都不准确!因此,国内读者诸君大可不必当回事。姑妄听之,一笑置之,可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东方网 周瑞金 皇甫平 改革不可动摇 马克思主义者 皇甫平 周瑞金

农家子弟皇甫平(周瑞金)首先得益于毛泽东时代


云淡水暖


今天,皇甫平(周瑞金)先生又“开枪(腔)”了,这一次是在一向标榜“深度、成就”的《南方周末》上侃侃而谈,标题是“与皇甫平对话:《改革不可动摇》发表前后”,虽然周瑞金先生多次声明以“皇甫平”命名其宏文《改革不可动摇》是 “这一次被用出来并非我的本意”,但是,像《南方周末》这样的“大媒体”都不理这个茬,人们也就“将错就错”了,何况周瑞金先生还惊喜于“我也没想到这个署名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影响确实不凡,草民观察到,下午新浪网上已经有数千条留言,当然,大多是反对的声音。

皇甫平先生把不同的声音归结为“相当部分是年轻一代,他们没有过往历史经验的教训,容易被情绪感染。还有一些来自学界的不同声音,他们还坚持计划经济体制的观点。”,年轻的糊涂,“容易被情绪感染”,一些学界的也糊涂“还坚持计划经济体制的观点”,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对话”的核心论点无非还是老调子,还是所谓问题出在“公共产品”的供应不足,而有人要借机“反对市场化改革”,还有“仇富情结无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不利于走向共同富裕”呀、“哪个国家的经济进步不是靠市场经济获得的,这已经是被证明的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呀、“网络上流行“劫富济贫”的思路,中国现在究竟有多少富人,究竟富到什么程度?一味鼓吹这个,穷人非但得不到好处,还会导致富人的财富流失。”呀等等。

先不论皇甫平先生为什么就是不深入讨论中国的富人的财富是如何“通过诚实劳动合法”得来的,也不论皇甫平先生为何如此担忧“富人的财富流失”,也不讨论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经济的“进步”如此低微,比如绝大多数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皇甫平先生的另外几段话倒是有些“新意”。敬录如下:

1.【改革,我是得益者。一个农家子弟一步步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改革才有的。】

2.【社会主义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提供社会公共品的公平和公正上。在经济发展不快,民众温饱尚没有解决的时候,政府注意提供公共品——教育收费低廉,有公费医疗和劳保制度保障,住房是国家分配,公共交通便宜等等,这才有虽然贫穷但依然公平之感。】

3.【这里也有一个对比的问题。为什么现在有些人怀念建国之初,当时虽然经济落后,但注意公共品的配给,比如住房、暖气等都由单位包揽,看病有报销,一下子让人觉得十分有优越感。】

结合皇甫平(周瑞金)先生的个人经历,“1939年生于浙江平阳。1962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历任《解放日报》记者、编辑、评论部主任、副总编辑,以及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孩提时代,逃避战乱,尝够枪炮的惊吓。迎来解放,戴上儿童团的袖标参加劳军演出,又有多少童年欢乐。少年时,跋山涉水从偏远山区到温州城求学,尽管家境贫寒,大半年赤脚没有鞋穿,还不时交不出伙食费被停伙挨饿。但是苦读带来的荣誉与满足,尤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名牌大学的喜悦,在我年轻的心底里牢牢烙印下‘天道酬勤’、‘天道酬诚’的难以磨灭的信念。”(《为天地立心为民众立言》周瑞金),人们至少知道,皇甫平先生大约是在解放初期度过的中小学时代,50年代考上复旦大学,60年代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皇甫平先生用自身的经历想说明今日的民众为何感到困惑和艰难,是因为“公共品”的缺失,特别是列举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心态变化的“原因”,“为什么现在有些人怀念建国之初,当时虽然经济落后,但注意公共品的配给,比如住房、暖气等都由单位包揽,看病有报销,一下子让人觉得十分有优越感。”、“在经济发展不快,民众温饱尚没有解决的时候,政府注意提供公共品——教育收费低廉,有公费医疗和劳保制度保障,住房是国家分配,公共交通便宜等等,这才有虽然贫穷但依然公平之感。”

看来,皇甫平先生是承认改革开放前、或者说毛泽东时代的人们是“让人觉得十分有优越感”、“虽然贫穷但依然公平之感”的,如果再深入一步讨论一下,当时的新中国政府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基础所需要的艰苦奋斗,勒紧裤带搞积累,对付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军事威胁等等,“公共品”的提供所带来的“十分有优越感”、“公平之感”就十分难能可贵,像皇甫平先生这样一个“跋山涉水从偏远山区到温州城求学,尽管家境贫寒,大半年赤脚没有鞋穿,还不时交不出伙食费被停伙挨饿”的农家子弟,能够读到名牌大学,成就于后来的辉煌,就很能够说明问题。

而问题在于,既然改革前如皇甫平先生所言,人们“让人觉得十分有优越感”、“虽然贫穷但依然公平之感”,然而在皇甫平先生所说到如今人们已经随着改革的巨大进步和少数人对先富起来甚至暴发起来,“水涨船高到人均1300美元”(皇甫平语)的水平,那些原有的“优越感”和“公平之感”到哪里去了呢,如果是改革造成的,人们质疑一下、反思一下,怎么就成了“反对改革”呢,改革进程中的设计实施的所谓“砸三铁”、企业“改制”、教育市场化、医疗市场化、住房市场化三项改革,不也是改革的组成部分么,而原有的“优越感”和“公平之感”不就是在这其中消失的么。改革前“虽然经济落后,但注意公共品的配给”和改革后“公共品”的缺失,不会是改革的“遗漏”罢。

如果设想一下,皇甫平先生少年的当时就开始实行市场化的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只会改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差距巨大的状态,皇甫平先生这个连鞋都穿不起的穷小子,如何能够从偏远山区到温州读书?可以算一笔帐,如今的复旦大学文科的学费是5000元/年,已经“小康”了的农民的人均年收入(计算上实物收入)才2000多元,在西部农村,3个壮劳力供不起一个大学生,高中的学费也在2000元甚至更多的水平,如果家徒四壁的穷人,如何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成为下一代的“皇甫平”呢。如果人们留意一下这两天的网络新闻,网络上有一位自称是《南方周末》记者的,披露了一位山村女教师利用周末到外面卖淫供弟弟上学;还有时不时传来的子女考上大学家庭筹集不到学费导致失业工人、农民自杀的悲剧,人们该作何感想呢。

皇甫平先生厉声喝问道“全盘否定国企、教育、医疗卫生和住房的改革,能够解决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的问题吗?”,那么,草民反问一句,难道让穷人、底层群体彻底丧失了“十分有优越感”、“公平之感”的市场化取向的教育、医疗、住房改革,就不可以反思一下、其中的对市场化的顶礼膜拜就不能够反对一下么。

这里,与少年时代穿不起鞋子的皇甫平先生比起来,人们还应该想起一个农家子弟马家爵,马家爵念书念到了大学,已经令家庭和个人负债累累,上了大学还穿不起鞋子,有一次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宿舍里呆了3天,最后因为犯罪走向毁灭。草民觉得皇甫平先生应该先反思毛泽东时代给与他的成功的基础,比如免费读大学、免费医疗、免费住房等等,然后再“得益于改革”。

彻底的无产者是无所畏惧的,乌拉!!!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