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马门列夫
4276 4

[学科前沿]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11)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6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88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459 点
帖子
29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10
最后登录
2006-5-16

马门列夫 发表于 2006-4-14 07:45: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FONT size=3>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11) <BR>商品流通的作用和社会主义市场 <BR><BR>革命可以夺取政权,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但市场还在,资本的流通形式还在,在上层建筑领域里,资产阶级的法权还在,三大差别还在,特别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作用还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困难还不在这一生产方式本身优越性的显露,困难在于在流通领域里,在上层建筑领域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根深蒂固和强大的反作用。很容易改变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特别是生产出一个权贵阶层来,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的发展不是瓦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是相反会不断生长出瓦解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来。 <BR><BR>庸俗经济学在流通领域里的谬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为资本主义辩护,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则很容易打扮成好象不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而对发展经济有用的理论,而把社会主义经济误导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R><BR>我们有必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流通领域的分析。 <BR><BR>现代西方金融学对货币的定义是,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完全是一个主观主义的概念。马克思则认为,货币首先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并分析了它的发展历史,给予其丰富的历史内容。 <BR><BR>“在一切金属的流通中,原有的重量标准的名称,也是最初的货币标准或价格标准的名称。”可分割的重量使重量的尺度名称成了价格尺度的名称。这是历史形成的,不是哪一位圣哲提出来,然后被“普遍接受”。 <BR><BR>“作为价值尺度和作为价格标准,货币执行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职能。作为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它是价值尺度;作为规定的金属重量,它是价格标准。”人们通常的理解就是:价格标准就是价格尺度,庸俗经济学看来就是效用的尺度。马克思则揭示出了隐藏在价格标准后面的价值尺度,是人类劳动的尺度。而作为使用价值的效用是无法统一度量的。 <BR><BR>“组成一个商品的循环的两个形态变化,同时是其他两个商品的相反的局部形态变化。同一个商品(麻布)开始它自己的形态变化的系列,又结束另一个商品(小麦)的总形态变化。商品在它的第一个转化中,即在出卖时,一身兼有这两种作用。而当它作为金蛹结束自己的生涯的时候,它同时又结束第三个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可见,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通常理解的商品流通就是商品的买卖和易手,仅此而已。马克思看到的是“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一种商品的卖(第一形态变化),对应着另一商品的买(第二形态变化),因此,“组成一个商品的循环的两个形态变化,同时是其他两个商品的相反的局部形态变化”,因此是三种商品,四种变化。一种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前面接着一种商品变化系列的结束形态,后面接着一种商品变化系列的开始形态,因此,“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商品流通成为有各种商品和货币参与的两种形态变化交错的循环运动系列。 <BR><BR>“商品流通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不同于直接的产品交换”形式上商品流通形态更复杂,实质上个对应着不同的历史时代。 <BR><BR>“与直接的产品交换不同,流通过程在使用价值换位和转手之后并没有结束。货币并不因为它最终从一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中退出来而消失。它不断地沉淀在商品空出来的流通位置上”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它不断地沉淀在商品空出来的流通位置上”,而不是退出流通;商品使用价值换位和转手后,流通过程并没有结束,而是“永恒”存在着。 <BR><BR>“说互相对立的独立过程形成内部的统一,那也就是说,它们的内部统一是运动于外部的对立中。当内部不独立(因为互相补充)的过程的外部独立化达到一定程度时,统一就要强制地通过危机显示出来。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私人劳动同时必须表现为直接社会劳动的对立,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同时只是当作抽象的一般的劳动的对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对立,——这种内在的矛盾在商品形态变化的对立中取得了发展的运动形式。因此,这些形式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但仅仅是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买和卖的统一是对立运动中的统一。当商品卖不出去时(没有买的补充),离开买的卖的“独立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只有通过强制性的危机才能达到买卖的新的统一。在买卖的对立运动中包含着各种对立的运动,商品流通中原来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一切,庸俗经济学是看不到的。马克思则不仅看到了商品流通的丰富内容,而且商品流通本身还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比如信用极大发展了的流通中,许多导致危机成为现实的各种关系就发展起来了。 <BR><BR>“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货币取得了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是交换媒介,作为流通手段是流通媒介。 <BR><BR>“商品世界的流通过程所需要的流通手段量,已经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决定了”当货币的支付手段发展以后,信用货币发展以后,流通中真实的货币量是远远小于流通货币量的,流通货币量是一个虚数,在经济危机中出现支付危机时,这种虚幻才显现出来,而更加重了危机。 <BR><BR>“货币的流通次数增加,流通的货币量就会减少,货币的流通次数减少,货币量就会增加。因为在平均流通速度一定时,能够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也是一定的”流通货币量不但对应一个商品总额,而且对应一个流通速度。流通速度与商品周转有关,在技术上,与交通通讯技术,流通技术等有关,在经济上,繁荣时期与停滞时期流通速度不同。看来,流通货币量是一个变数,但马克思说,流通货币量通常是比较稳定的,不是象表面看上去那样有很大变化。因此流通货币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物,浅薄的庸俗经济学侈谈什么货币政策,能有什么深刻的见解和有效的作用? <BR><BR>“这三个因素,即价格的变动、流通的商品量、货币的流通速度,可能按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比例变动,因此,待实现的价格总额以及受价格总额制约的流通手段量,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在现代商品流通中,还远要复杂得多。当然,三个要素对商品流通都有重要的影响,这是无疑的。它们是一组组合变量,不是各自独立的。 <BR><BR>“在商品价格普遍提高时,如果流通商品量的减少同商品价格的上涨保持相同的比例,或流通的商品量不变,而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同价格的上涨一样迅速,流通手段量就会不变。如果商品量的减少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比价格的上涨更迅速,流通手段量就会减少。”商品价格普遍提高庸俗经济学叫做通货膨胀,马克思指出,并不一定是通货的增加。 <BR><BR>  “在商品价格普遍下降时,如果商品量的增加同商品价格的跌落保持相同的比例,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减低同价格的跌落保持相同的比例,流通手段量就会依然不变。如果商品量的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减低比商品价格的跌落更迅速,流通手段量就会增加。”商品价格普遍下降庸俗经济学称做通货紧缩,马克思指出,并不一定是通货的减少。 <BR><BR>  “各种因素的变动可以互相抵销,所以尽管这些因素不断变动,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从而流通的货币量可以依然不变。因此,特别是考察一个较长的时期,我们就会发现:在每一国家中流通的货币量的平均水平比我们根据表面现象所预料的要稳定得多;除了周期地由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引起的,以及偶尔由货币价值本身的变动引起的强烈震动时期以外,流通的货币量偏离这一平均水平的程度,比我们根据表面现象所预料的要小得多。”货币危机主要是支付危机导致信用危机引起的,深层的原因是生产过剩,用货币政策去调节根本就是药病不投。 <BR><BR>“流通手段量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还可以表述如下:已知商品价值总额和商品形态变化的平均速度,流通的货币或货币材料的量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有一种错觉,认为情况恰恰相反,即商品价格决定于流通手段量,而流通手段量又决定于一个国家现有的货币材料量”货币本身的价值越便宜,流通货币量(用来表现一定流通速度下的商品价值总额)就越大。因此,反过来,是商品价格(有价值决定)决定流通货币量,流通货币并不全部表现为真实的货币材料(即金银),更不用说货币材料量决定流通货币量了。 <BR><BR>“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货币的职能存在可以说吞掉了它的物质存在。货币作为商品价格的转瞬即逝的客观反映,只是当作它自己的符号来执行职 能,因此也能够由符号来代替。但是,货币符号本身需要得到客观的社会公认,而纸做的象征是靠强制流通得到这种公认的。国家的这种强制行动,只有在一国范围内或国内的流通领域内才有效,也只有在这个领域内,货币才完全执行它的流通手段或铸币的职能,因而才能在纸币形式上取得一种同它的金属实体在外部相脱离的并纯粹是职能的存在形式。”纸币只代表一种货币职能,纸币的量也与金属量无关,只要满足职能就行了,也就是整个流通货币量和一定流通速度下的商品价值总额相等。 <BR><BR>“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展,货币——财富的随时可用的绝对社会形式——的权力也日益增大。”商品本身也是一种所有权,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变成一般社会权利,货币权利日益增大成为资本的权力,支配劳动的权力,左右政权的权力直至支配一切的权力,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 <BR><BR>“一切东西都可以买卖。流通成了巨大的社会蒸馏器,一切东西抛到里面去,再出来时都成为货币的结晶。连圣徒的遗骨也不能抗拒这种炼金术,更不用说那些人间交易范围之外的不那么粗陋的圣物了。正如商品的一切质的差别在货币上消灭了一样,货币作为激进的平均主义者把一切差别都消灭了。但货币本身是商品,是可以成为任何人的私产的外界物。这样,社会权力就成为私人的私有权力”一切社会权力都可以表现在货币上,通过货币就成为私人权力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占有必然相应的就是一切社会权力的私人占有,虽然表面上似乎是社会公有的权力。 <BR><BR>“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满足一种特殊的需要,构成物质财富的一种特殊的要素。而商品的价值则衡量商品对物质财富的一切要素的吸引力的大小,因而也衡量商品所有者的社会财富”吸引资本家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由商品价值转化的资本的多少决定“对物质财富的一切要素的吸引力的大小”,因此价值也表现为财富,而且成为财富的主要表现。 <BR><BR>“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商品的让渡同商品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的关系也发展起来”让渡行为和价格实现可以不同时,就是说不必是现金交易,可以是予付和事后支付。 <BR><BR>“卖者成为债权人,买者成为债务人。由于商品的形态变化或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在这里起了变化,货币也就取得了另一种职能。货币成了支付手段。”买卖成为一种契约,成为债权和债务关系,因此发展出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BR><BR>“在流通手段的流通中,卖者和买者的联系不仅仅被表现出来,而且这种联系本身只是在货币流通中产生,并且是与货币流通一同产生。相反地,支付手段的运动则表现了一种在这种运动之前已经现成地存在的社会联系。”在支付手段运动之前已经存在了契约关系。 <BR><BR>“若干卖的同时并行,使流通速度对铸币量的补偿作用受到了限制。反之,这种情况却为节省支付手段造成了新的杠杆。随着支付集中于同一地点,使这些支付互相抵销的专门机构和方法就自然地发展起来”并行的交易并不加快流通速度,无法补偿交易所需要的货币量,但却可以通过节省支付手段的形式而不需要补偿更多的货币。节省支付手段和加快流通速度具有相同的功能。 <BR><BR>“这样需要偿付的只是债务差额。支付越集中,差额相对地就越小,因而流通的支付手段量也相对地越小。”集中支付大大减小了流通的支付手段的量。 <BR><BR>“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包含着一个直接的矛盾。在各种支付互相抵销时,货币就只是在观念上执行计算货币或价值尺度的职能。而在必须进行实际支付时,货币又不是充当流通手段,不是充当物质变换的仅仅转瞬即逝的媒介形式,而是充当社会劳动的单个化身,充当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充当绝对商品。这种矛盾在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中称为货币危机的那一时刻暴露得特别明显”支付手段中的矛盾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较小的量和作为价值尺度的很大的量的矛盾,当出现支付危机时这一矛盾就“暴露得特别明显”。 <BR><BR>“信用货币是直接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而由出售商品得到的债券本身又因债权的转移而流通。另一方面,随着信用事业的扩大,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也在扩大。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取得了它特有的各种存在形式,并以这些形式占据了大规模交易的领域,而金银铸币则主要被挤到小额贸易的领域之内。”马克思总是把一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概念赋予异常丰富的历史的内容。信用货币和支付手段就这样历史地联系起来了,债券转移也变成了货币流通,由于信用事业的扩大,支付手段取得了各种形式。并“占据了大规模交易的领域”。而在庸俗经济学那里,货币仅仅是没有历史内容的孤立的形式: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 <BR><BR>“在商品生产达到一定水平和规模时,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就会越出商品流通领域。货币变成契约上的一般商品。地租、赋税等等由实物交纳转化为货币支付。”地租,赋税,一切“由实物交纳转化为货币支付”——就使支付手段越出了商品流通领域。 <BR><BR>“由于充当支付手段的货币的发展,就必须积累货币,以便到期偿还债务。随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作为独立的致富形式的货币贮藏消失了,而作为支付手段准备金的形式的货币贮藏却增长了。”金银储藏变成了银行准备金的形式。 <BR><BR>“货币一越出国内流通领域,便失去了在这一领域内获得的价格标准、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方形式,又恢复原来的贵金属块的形式”在没有国家强制的世界市场上,货币又恢复了自然形态。美圆的世界货币地位必然和一定的国家强权联系在一起。它使美国在商品交易中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他可以利用信用货币的一切手段和力量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服务,最大限度地剥削和掠夺全世界。 <BR><BR>“世界货币执行一般支付手段的职能、一般购买手段的职能和一般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的职能。它的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美圆显然已经超出了“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的职能,具有了国家强权的性质。 <BR><BR>以上是货币概念及货币职能的精彩论述,在这精彩论述面前,庸俗经济学简直是暗淡无光。下面又精彩的分析了流通形式,而在庸俗经济学那里只剩下了概念混乱的供需关系的干巴巴的纸上推演。 <BR><BR>“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只是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资本是可以增殖的货币,不仅概念本质不同,而且流通形式也不同。 <BR>   <BR>“W—G—W和G—W—G这两个循环从一开始就不同,是由于同样两个对立的流通阶段具有相反的次序。”如此简洁充分地地表达了两种流通形式的不同:起点终点和中间媒介都不同,次序不同,目的也不同。 <BR><BR>“在W—G—W循环中,始极是一种商品,终极是另一种商品,后者退出流通,转入消费。因此,这一循环的最终目的是消费,是满足需要,总之,是使用价值。相反,G—W—G循环是从货币一极出发,最后又返回同一极。因此,这一循环的动机和决定目的是交换价值本身。”从商品到商品,货币是媒介,目的是消费;从货币到货币,商品是媒介,目的是货币的增殖。 <BR><BR>“G—W—G过程所以有内容,不是因为两极有质的区别(二者都是货币),而只是因为它们有量的不同。最后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多于起初投入的货币”起点终点的货币没有质的区别,而是有量的区别。 <BR><BR>“只有在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成为他的活动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或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因此,绝不能把使用价值看作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他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价值是抽象财富(使用价值是具体财富),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的运动就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说得何等地好啊。 <BR><BR>“在G—W—G流通中,商品和货币这二者仅仅是价值本身的不同存在方式:货币是它的一般存在方式,商品是它的特殊的也可以说只是化了装的存在方式。”货币的流通就是价值的流通。 <BR><BR>“为卖而买,或者说得完整些,为了贵卖而买,即G—W—G’,似乎只是一种资本即商人资本所特有的形式。但产业资本也是这样一种货币,它转化为商品,然后通过商品的出售再转化为更多的货币。在买和卖的间歇,即在流通领域以外发生的行为,丝毫不会改变这种运动形式。最后,在生息资本的场合,G—W—G’的 流通简化地表现为没有中介的结果,表现为一种简练的形式,G—G’,表现为等于更多货币的货币,比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马克思在这里,把商人资本,产业资本,生息资本都归入这一流通形式中,使该表达式具有普遍意义。 <BR><BR>“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但在货币流通中看不到货币如何增殖,看不到资本的产生。但确实在这个形式中有货币的增殖,否则,这一流通就是毫无意义的。 <BR><BR>“这种变化必定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但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商品是按它的价值支付的。因此,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上产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马克思决不是象庸俗经济学那样只看到形式的表面,而是更深入到形式里面去,一部分一部分的分析。于是,发现了劳动力这一特殊的商品。 <BR><BR>“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G—W…P…W'—G'。在这个公式中,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和G'表示由剩余价值增大了的W和G。”G—W—G的流通的两个阶段被生产过程中断了。这一中断,W分成了两个量,一个是投入生产的量,一个是生产出来的增加的量。 <BR><BR>在新的形式上,马克思又继续往深处分析:“G—W=A+Pm除了表示G所转化成的商品额有这种质的分割外,还表示一种最具有特征的量的关系。”把投入生产的量分成两部分:劳动的量和生产资料的量。它们的大小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比例。 <BR><BR>“要购买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必须足以使这个劳动量得到充分的利用。” <BR><BR>“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吸收劳动量,足以通过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如果没有充分的生产资料,买者所支配的超额劳动就不能得到利用;他对于这种超额劳动的支配权就没有用处。如果现有生产资料多于可供支配的劳动,生产资料就不能被劳动充分利用,不能转化为产品。” <BR><BR>“G—W=A+Pm或它的一般形式G—W,即商品购买的总和,这个一般商品流通的行为,作为资本的独立循环过程的阶段来看,同时又是资本价值由货币形式到生产形式的转化,或者简单地说,是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这是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是货币资本转化到生产资本的阶段,是生产准备阶段。 <BR><BR>“资本关系所以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只是因为这种关系在流通行为中,在买者和卖者互相对立的不同的基本经济条件中,在他们的阶级关系中本来就已经存在。不是由于货币的性质产生了这种关系;相反,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单纯的货币职能才能转化为资本职能。”但是,资本并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而是资本关系已经存在了,才会有货币到资本的职能转换。 <BR><BR>“劳动力只有在它的卖者即雇佣工人手中才是商品,那末相反,它只有在它的买者手中,即暂时握有它的使用权的资本家手中,才成为资本。”劳动力在工人手中是商品,在资本家手中,才是资本。而庸俗经济学只会庸俗的认为,劳动力是工人赚钱的本钱,胡说劳动力是工人的资本。 <BR><BR>“商品,作为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直接由生产过程本身产生的职能存在形式,就成了商品资本。”生产出来的商品是生产资本转化来的,成了商品资本。 <BR><BR>“至于商品队伍中,由于属性不同,哪一类应升为资本,哪一类应列为普通商品,这个问题不过是烦琐经济学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可笑的难题罢了。也就是说,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资本品和非资本品的概念没什么意义。或许可分为生产消费品和生活消费品。”烦琐经济学不过是庸俗经济学的别称,关于制造可笑的烦琐,把烦琐的唠叨和到处充斥的同意反复和通常的流行概念充当科学。实际上并没有很分明的区分,所以马克思估计可能是把生产消费品当作资本,而把生活消费品除外。其实两者都是商品资本的价值承担者,必须通过流通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货币资本。在这一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两种消费品没有什么区别。 <BR><BR>“流通过程不增加新的价值,但它影响资本的作用程度,即影响资本的增殖程度,因而资本宁愿从提高的作用程度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中割让一部分给流通过程以便能够提高其总的增殖水平。因此,尽管ZF、中介机构和商业因参与了流通过程而分了一杯羹,但并不意味着所谓的“社会劳动”(这一概念中还包括过去物化在生产资料中的死劳动)创造价值。”社会劳动是一个模糊笼统概念,是歌德纲领中接受拉萨尔的一个概念,它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本质。 <BR><BR>“在总循环过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个形式中执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些相继的资本形式的总称。 <BR><BR>“运输业所出售的东西,就是场所的变动。它产生的效用,是和运输过程即运输业的生产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旅客和货物是和运输工具一起运行的,而运输工具的运行,它的场所变动,也就是它所进行的生产过程。这种效用只能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费;它不是一种和生产过程不同的,只有在生产出来之后才作为交易品执行职能,作为商品来流通的使用物。但是,这种效用的交换价值,和任何其他商品的交换价值一样,都是由其中消耗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价值加上运输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决定的。至于这种效用的消费,它也是和其他商品完全一样的。如果它是个人消费的,那末,它的价值就和消费一起消失;如果它是生产消费的,从而它本身就是处于运输中的商品的一个生产阶段,那末,它的价值就作为追加价值转移到商品本身中去。运输过程是所运输的商品的一个生产阶段,就好象商品在生产车间内的传递一样。因此,运输业的公式应该是G—W=A+Pm…P—G',因为被支付的和被消费的,是生产过程本身,而不是能和它分离的产品。因此,这个公式和贵金属生产的公式,在形式上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这里,G'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效用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并离开生产过程的金或银的实物形式。”在生产资本的形式上,运输业和贵金属生产有其特殊性,其服务产品和货币产品直接转变为货币资本。 <BR><BR>“这种循环表现为货币资本的循环,因为产业资本是以它的货币形式即作为货币资本形成自己总过程的出发点和复归点的。” <BR><BR>“在这个循环中,生产阶段,P的职能,形成了G—W…W'—G'流通的两个阶段之间的中断,而这个中断又只是简单流通G—W—G'的媒介。”在这一循环中,生产是媒介。 <BR><BR>“资本是在一般商品流通之内完成自己特有的循环的。”G—W…W'—G'是在G—W—G'之内的。 <BR><BR>“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最片面、从而最明显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产业资本的目的和动机——价值增殖,赚钱和积累——表现得最为醒目(为贵卖而买)。”最片面——不包括剩余价值的循环,最明显和最典型——直接是货币的增殖。因此也是产业资本的一般形式。 <BR><BR>“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就是货币资本的循环。” <BR><BR>“生产资本循环的总公式是:P…W'—G'—W…P。这个循环表示生产资本职能的周期更新,也就是表示再生产,或者说,表示资本的生产过程是增殖价值的再生产过程;它不仅表示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表示剩余价值的周期再生产;它表示,处在生产形式上的产业资本不是执行一次职能,而是周期反复地执行职能,因此,过程的重新开始,已由起点本身规定了。”这是一个再生产循环,流通是生产媒介,循环中包含着一个完整的商品流通。 <BR><BR>“真正的流通,只是表现为周期更新的和通过更新而连续进行的再生产的媒介。” <BR><BR>“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看作单纯的商品生产,看作用于某种消费的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资本家生产这些商品,照庸俗经济学的错误论断,不过是为了用具有别种使用价值的商品来代替或者交换这些商品。”庸俗经济学从来不区别单纯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不同,而商品生产又都是生产“效用”的。 <BR>   <BR>“庸俗经济学把不进入资本循环的流通,即价值产品中作为收入消费的那个部分的流通,说成是资本特有的循环,这就典型地说明他们是多么痴呆。”庸俗经济学把由效用引起需要,由需要导致供给,由供给变成收入,这种似是而非的“消费”的流通,说成资本特有的循环。 <BR><BR>“货币总额G'是过去劳动的货币表现。不论这过去劳动是否分解成当时的死劳动(生产资料)和当时的活劳动(新物化的工人劳动量),从而所谓社会劳动创造价值,总之都是工人阶级内部的事,是工人阶级的前天和昨天之间的事,是前天的工人阶级与昨天的工人阶级之间的事,与资本家没有任何关系。资本家凭什么通过占有工人阶级前天的劳动果实来剥削工人阶级昨天的劳动。”即便死劳动也创造价值也都是工人创造的,所谓社会劳动,也还是工人的劳动。 <BR><BR>“工人在作为工资付给他的货币上得到的,是他自己的或其他工人的未来劳动的转化形式。资本家用工人过去劳动的一部分,作为工人取得自己未来劳动的凭证付给工人。工人自己的同时劳动或未来劳动,形成还不存在的储备,对工人过去劳动就是用这种储备支付的。”工资是资本家用过去的劳动支付的。 <BR><BR>“资本主义生产所生产出的商品量的多少,取决于这种生产的规模和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而不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待满足的需要的预定范围。”又是对庸俗经济学的深刻批判:生产出的商品量的多少不取决于需求和供给,是由生产自身需要决定的。由此也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需要的脱节。 <BR><BR>“这种出售同需求的实际状况绝对无关。同它有关的,只是支付的需求,只是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的绝对必要。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正是以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给商品定价。于是危机爆发了。它不是表现在消费需求,即个人消费需求的直接缩减上,而是表现在资本对资本的交换,即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缩减上。”庸俗经济学根本就不接触实质,总是在供需上转圈子,资本家出售商品,需求的是货币的支付,能够实现商品的转化,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危机爆发是支付需求的不足,不是社会生活需求的不足。商品卖不出去,只好缩减生产。 <BR><BR>“商品资本循环的总公式是: <BR>  W'—G'—W…P…W'。” <BR><BR>“这就是某些人主张“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的背景。他们认为,物化在煤炭和机器中的死劳动也“创造”价值,且这部分“创造”出的价值理当归资本家所有。”生产资料作为社会劳动,应该创造价值;作为资本家的资本,这价值“理当归资本家所有”。这就是庸俗经济学的理论。 <BR><BR>“如果用Ck代表总流通过程,这三个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BR>  (I)G—W…P…W'—G' <BR>(II)P…Ck…P <BR>  (III)Ck…P(W')。 ” <BR><BR>“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两个过程统一为连续进行的一个过程,不是并行的,不是分割的;三个循环统一为互相交错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BR><BR>而且“在这里,每一部分的相继进行,是由各部分的并列存在即资本的分割所决定的。因此,在实行分工的工厂体系内,产品不断地处在它的形成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上,同时又不断地由一个生产阶段转到另一个生产阶段”是并列存在的相继进行,资本分割在不同的循环中,产品也分割在不同的循环中,因此某个循环的产品就可以成为另一个循环的投入。流通的相继进行以空间上的并列为条件(提供循环的入口和出口)。 <BR><BR>“相继进行一停滞,就使并列存在陷于混乱。在一个阶段上的任何停滞,不仅会使这个停滞的资本部分的总循环,而且会使整个单个资本的总循环发生或大或小的停滞。”市场已经把资本连成一体,因此会互相影响。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生产的无ZF主义很容易由局部停滞造成混乱;因此,社会主义的计划干预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不要的,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局部停滞的影响使社会生产得以协调进行。 <BR><BR>“资本作为整体是同时地、在空间上并列地处在它的各个不同阶段上。但是,每一个部分都不断地依次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由一种职能形式过渡到另一种职能形式,从而依次在一切阶段和一切职能形式中执行职能。” <BR><BR>“一个资本部分回到一种形式,是由另一个部分回到另一种形式而决定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断进行着它自己的循环,然而总是资本的另一个部分处在这种形式中,而这些特殊的循环只是形成总过程的各个同时存在而又依次进行的要素。” <BR><BR>以上是资本的三个循环形式。 <BR><BR>“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受到在它的发展阶段以外的生产方式的制约。但是,它的趋势是尽可能使一切生产转化为商品生产;它实现这种趋势的主要手段,正是把一切生产卷入它的流通过程;而发达的商品生产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产业资本的侵入,到处促进这种转化,同时又促使一切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受“以外的生产方式的制约”,一方面通过“把一切生产卷入它的流通过程”而冲垮这些落后的生产方式。 <BR><BR>以下马克思侧重说明流通过程为什么不创造价值。庸俗经济学之所以把资本增殖极力归之于流通,就是因为完全脱开生产过程以后,价值生产的秘密就完全掩盖起来了。直到现在,庸俗经济学为了否定马克思主义,也仍然是从否定价值和价值的生产上做文章,比如强调价格不承认价值,比如把使用价值和价值相混淆,统称为效用或统称为价值,比如用利润和成本的关系掩盖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关系,比如硬要说流通领域也创造价值,以为只要如此就可以动摇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从而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 <BR><BR>“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这一句话在准确不过的精辟地说明流通时间的劳动不创造价值。流通时间只会减少价值,但是流通时间是必要的。 <BR><BR>“但是政治经济学看到的是表面的现象,也就是流通时间对资本增殖过程的作用。它把这种消极的作用理解为积极的作用,因为这种作用的结果是积极的。并且因为这种假象似乎证明了资本有一个神秘的自行增殖的源泉,它来源于流通领域,与资本的生产过程,从而与劳动的剥削无关,所以,政治经济学就更是抓住这个假象不放。”流通的积极结果就是实现价值,但在价值增殖中绝对没有作用。正是流通时间影响着价值的实现,庸俗经济学就认定流通时间决定价值。就象供需关系影响价格,庸俗经济学就认定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一样。在资本家的观念中把流通时间当作价值增殖的因素明显地表现在借贷资本是按时间计息的。 <BR><BR>“用在买卖上的时间,是一种不会增加转化了的价值的流通费用.” <BR><BR>“可变资本的一部分必须用来购买这种仅仅在流通中执行职能的劳动力。资本的这种预付,既不创造产品,也不创造价值。它相应地缩小预付资本生产地执行职能的范围。”购买劳动力并不创造价值,使用劳动力才创造价值。也就是说资本家的买卖行为(即使雇佣人代替)不创造价值,只是资本的一种必要的扣除。 <BR><BR>“这种机器是产品的一种扣除。它虽然能够减少在流通中耗费的劳动力等等,但不参加生产过程。它只是流通费用的一部分。”把流通劳动专门化节省人力节省时间当作资本家使用了一种流通的机器,这个费用是资本的一种扣除。 <BR><BR>“如果一种职能就其本身来说,也就是在它独立出来以前,不形成产品和价值,那末,分工,这种职能的独立,并不会使这种职能形成产品和价值。”银行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集中的薄记,银行的社会费用,也不会形成整个社会产品的价值。 <BR><BR>“他就必须使他的商品产品的一部分,通过转化为货币,不断再转化为记账员、事务员等等。这部分资本是从生产过程中抽出来的,它归入流通费用,归入总收益的扣除部分。”商品价值没有增加,用于薄记的费用扣除以后只是使收益减少。 <BR><BR>“这些执行货币职能的商品,既不进入个人消费,也不进入生产消费。这是固定在充当单纯的流通机器的形式上的社会劳动。”在流通中使用的货币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流通费用,也不创造商品价值。 <BR><BR>“金和银作为货币商品,对社会来说,是仅仅由生产的社会形式产生的流通费用。这是商品生产的非生产费用,这种费用,随着商品生产,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增大。它是社会财富中必须为流通过程牺牲的部分。” <BR><BR>以上三种费用,流通时间的费用,集中薄记的费用,货币的社会费用,统统不会增加总社会产品的价值。下面是对特殊的保管费用(从而深入分析了商品储备)和运输费用的分析。 <BR><BR>“由价值的单纯形式变换,由观念地考察的流通产生的流通费用,不加入商品价值。就资本家来考察,耗费在这种费用上的资本部分,只是耗费在生产上的资本的一种扣除。”流通中只存在价值的单纯形式变换,所需要的费用并不增加商品的价值。但对资本家来说,是对他的资本的一种扣除。 <BR><BR>“活劳动或物化劳动的非生产耗费,但是正因为这样,对单个资本家来说,它们可以起创造价值的作用,成为他的商品出售价格的一种加价。”保管费用产生于生产过程,它的生产性质被流通形式掩盖起来,它是生产过程中保存价值的劳动,这种消耗就象机器磨损一样把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因此在单个资本家看来,起创造价值的作用,从社会观点看来,从社会商品储备看来,仍然是非生产消费,不创造价值。 <BR><BR>“使商品变贵而不追加商品使用价值的费用,对社会来说,是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对单个资本家来说,则可以成为发财致富的源泉。”一切追加价值的劳动也会追加剩余价值,因此成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流通上的费用作为资本的一种扣除,对劳动的剥削就成为必要的资本扣除的一种节约。流通领域里的劳动不创造价值,但可以实现资本的节约,因此实际上给资本家却创造了剩余价值(即资本的节约)。使商品变贵的加价,有时是平均分配到所有的商品上,比如保险公司把单个资本家的损失在资本家阶级中间分配,这是非生产费用的加价,甚至是生产损失的加价。这种加价(所有商品仍然按原价出售,等于保险赔赏实际上把损失分摊到所有商品上)使单个资本家似乎没有什么损失,但实际上,从社会观点看还是损失了。 <BR><BR>“商品资本形成储备的状态,是市场上的一种违反目的的非自愿的停滞状态。”因为生产出来的商品越及早销售越能保证商品的正常价格。消费者对流通时间不会进行支付。马克思举了一个燃烧的例子,燃烧先有一个吸热的过程,能量的消耗不生热,而是热的一种扣除,虽然这个过程是必要的。 <BR>   <BR>“商品不断存在于市场,即商品储备,却是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新资本或追加资本得以使用的条件。”商品储备是必要的资本“吸热”过程(扣除过程)。 <BR><BR>“资本在商品资本形式上从而作为商品储备的存在,产生了费用,因为这些费用不属于生产领域,所以算作流通费用。这类流通费用同第一节所说的流通费用的区别在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加入商品价值,因此使商品变贵。”在正常流通中,商品储备是流通的蓄水池,其费用加入商品价值。生产停止造成的储备膨胀,溢出蓄水池后,商品中不仅不能加入流通费用,商品价格还会下跌。 <BR><BR>“如果储备的形成就是流通的停滞,由此引起的费用就不会把价值加到商品上。” <BR><BR>“投在运输业上的生产资本,会部分地由于运输工具的价值转移,部分地由于运输劳动的价值追加,把价值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后一种价值追加,就象在一切资本主义生产下一样,分为工资补偿和剩余价值。”运输业既在流通中,又是一种特殊的生产。作为商品的流通费用不增加商品价值,作为特殊生产部门可以生产价值,并以加到商品上去的方式实现自己服务产品的价值。以加价的方式购买了运输业的服务。 <BR><BR>“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运输追加到商品中去的绝对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和运输的距离成正比。”绝对价值量就是运输品的共同的费用。 <BR><BR>“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运输费用追加到商品价格中去的相对价值部分,和商品的体积和重量成正比。”相对价值就是相对于各别的商品的不同费用。 <BR><BR>“运输业一方面形成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从而形成生产资本的一个特殊的投资领域。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如下的特征:它表现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并且为了流通过程而继续。”运输业作为生产部门是特殊的生产部门,运输费用作为被运输的商品的流通费用,仍然是非生产费用,同样不是商品价值的增加。 <BR><BR>以下是马克思对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分析,指出了亚斯密和李嘉图在这一概念上的混乱和矛盾。 <BR><BR>“不管劳动力和不变资本中非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就价值的形成来说是多么不同,它的价值的这种周转方式却和这些部分相同,而与固定资本相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按照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的。这种划分把劳动力和不变资本中非固定资本部分划在一起,这就掩盖了可变资本的特殊性质。 <BR><BR>“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形式规定性之所以产生,只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职能的资本价值或生产资本有不同的周转。”亚斯密和李嘉图却从字面上机械地理解“固定”和“流动”,把流通的商品资本统统当作流动资本。 <BR><BR>“亚·斯密以来的经济学错误地把它们和生产资本的流动部分一起列入流动资本这个范畴。实际上,它们是与生产资本相对立的流通资本,但不是与固定资本相对立的流动资本。”流通的商品资本中包含了固定资本的磨损转移到产品中的部分。这一部分不属于流动资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对立而存在,只存在于生产资本形式中,不存在于商品资本形式中。亚,李却侧重在流通的商品资本上。这也是庸俗经济学的通病。 <BR><BR>“由于那种完全错误的看法,认为固定资本保留在生产过程中而产生利润,流动资本离开生产过程并进入流通而产生利润,而且由于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流动部分在周转中具有同一形式,所以,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和剩余价值形成上的本质区别就被掩盖起来,因而资本主义生产的全部秘密就更加隐蔽了。在流动资本这个共同的名称下,这个本质区别被抹杀了。以后的经济学走得更远,它认定,作为本质的东西和唯一的区别的,不是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对立,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对立。”马克思的概念多么清晰准确。 <BR><BR>“劳动力根本不是资本;也不存在所谓的人力资本。工人不是资本家,虽然他把一种商品即他自己的皮带到市场上去。只有在劳动力已经出卖,并入生产过程之后,就是说,只有在它不再作为商品流通之后,它才成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作为剩余价值的源泉,它是可变资本,就投在它身上的资本价值的周转来说,它是生产资本的流动组成部分。”在离开生产领域以后,商品——货币——劳动力这一流动变换中,似乎劳动力也成了流动资本。 <BR><BR>马克思继续批判亚斯密在劳动力上的混乱概念。“如果象斯密那样,不是把投在劳动力上的价值,而是把投在工人的生活资料上的价值,规定为生产资本的流动组成部分,那就不可能理解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区别,因而也就不可能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流动资本的组成部分,不理解对劳动力的购买,就不能理解可变资本,不能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 <BR><BR>“亚·斯密怎样阻碍自己去理解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用他象重农学派那样把工人的劳动和役畜的劳动相提并论的下面这句话来证明,他说:“不仅他的<租地农场主的>雇工是生产工人,而且他的役畜也是生产工人””他不理解对劳动力的购买和购买役畜不同,劳动力购买的是使用权,役畜购买的是所有权。 <BR><BR>“所谓由必要生活资料构成的劳动基金,是一个已定的量,这个量一方面从物质上限制工人在社会产品中占有的份额,另一方面又必定全部花费在购买劳动力上。”所谓劳动基金是庸俗经济学的一个概念,认为作为必要生活资料的一部分资本是资本对工人的一种予付,这一部分予付限定了工人在社会产品中占有的份额。 <BR><BR>“工人以劳动形式对资本家的预付,竟然变为资本家以货币形式对工人的预付。” <BR><BR>马克思从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两个方面分析了资本的周转。“生产要不间断地进行,产业资本就始终只能有一部分实际上加入生产过程。当一部分处在生产期间的时候,另一部分必须总是处在流通期间。换句话说,资本的一部分,只有在另一部分脱离真正的生产而处于商品资本或货币资本形式的条件下,才能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连续的生产以一部分商品处于流通过程为条件。 <BR><BR>“在假定劳动期间大于流通期间的场合,无论如何,在每个劳动期间结束时,总会有一个货币资本游离出来,它的量和那个为流通期间而预付的资本II的量相同。” <BR><BR>“只要流通期间不是劳动期间的简单倍数,每个劳动期间结束时,总会有资本游离出来;并且这个游离资本正好和那个把流通期间超过劳动期间(或其倍数)的那段期间填补起来的资本部分相等。”马克思特别指出一部分资本会在周转中游历出来的现象。 <BR><BR>“1. 在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相等,即周转期间分为相同的两部分的时候;2. 在流通期间比劳动期间长,但同时又是劳动期间的简单倍数,从而流通期间=n倍劳动期间,而n又是整数的时候。在这些情况下,依次预付的资本没有一个部分游离出来。” <BR><BR>“一年周转多次的社会流动资本有相当大的部分,在年周转周期中,周期地处于游离资本的形式。” <BR><BR>“预付资本价值的一定部分对于经营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流通过程),变得多余了,因而要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分离出来;这是一种在生产规模不变,价格也不变时单纯由于周转期间缩短而造成的过剩。”马克思从资本脱离社会需要的生产分析了生产的过剩,有从资本周转的角度分析了资本的一种过剩。 <BR><BR>在马克思的分析中,流通是围绕生产进行的,真实的揭示了流通中的矛盾;庸俗经济学的分析则似乎是生产围绕流通进行,不仅掩盖了生产中的矛盾,而且,在混乱的概念使用中也掩盖了流通中的真实矛盾。资本主义世界本来就是一个颠倒的世界,庸俗经济学掩盖这种颠倒,它自己倒立着看世界,于是,这种颠倒在庸俗经济学看来都是正常的。 <BR></FON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庸俗经济学 经济学 资本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现代西方经济学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上层建筑 资产阶级 经济学

马门列夫 发表于 2006-4-14 07:46: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12)
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和利息率

剩余价值怎么样表现为利润?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如何不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它们向哪个方向变化?变化的利润率如何变成相对稳定的平均利润率?隐蔽的平均利润率如何变成明确的利息率?高利贷的利息和资本主义利息的历史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借贷的流通和商品交换的流通有什么不同?信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有价证券的资本化是什么?股份公司和股票市场的性质是什么?它预示着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等等。马克思的分析和回答是真正深刻和科学的,而庸俗经济学的分析和回答从其老祖宗开始就是混乱和肤浅的,此后则越来越虚伪和更加浅薄。

马克思说“可变资本的这种相对的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相对量,称为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可变资本的增殖率。确立可变资本的概念对于剩余价值的发现和剥削程度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进行这种再生产的工作日部分称为必要劳动时间,把在这部分时间内耗费的劳动称为必要劳动。”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只需要工作日的一部分。必要劳动的概念对于更清楚地表述剥削很重要。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等于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比,或者说,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这两个比率把同一种关系表示在不同的形式上:一种是物化劳动的形式,另一种是流动劳动的形式。”两个比率是一种关系,但表现为两种形式,物化形式是劳动创造的剩余产品和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物的关系;流动劳动是一部分劳动(剩余劳动)和另一部分劳动(必要劳动)的关系。流动劳动的形式则表现得更直接更清楚。

“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劳动力的付出中多大比例是被剥削的,才应该是“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利润则是资本盈利能力的表现,资本较小的盈利能力,包含程度大得多的沉重剥削。剩余价值率的概念揭示出了比利润概念更深刻的一种关系。为了掩盖这种更深刻的关系,庸俗经济学极力混淆剩余价值和利润的概念,混淆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概念,这种混淆贯穿庸俗经济学的全部历史。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和,工人生产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之和,构成他的劳动时间的绝对量——工作日。”工资是工作日的报酬,这是个假象。把工作日分成两部分,立即引出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重要概念。

“在工作日的长度已定时,剩余价值率取决于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比例。同时使用的工人人数则取决于资本的可变部分和不变部分的比例”剩余价值率随着工作日的延长而绝对增加,随着必要劳动的减少而相对增加。是相对于工作日长度和必要劳动长度的一个变量,反映的是剥削程度。剥削量的多少还在于工人人数,可变资本反映工人人数,决定可变资本多少的是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表现为剩余价值率和两种资本比例的提高。

“同一个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现为极不相同的利润率,而不同的剩余价值率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表现为同一利润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利润量往往基本上就是剩余价值量,但利润率却完全不同于剩余价值率。1,是利润率远远小于剩余价值率,2,是利润率有缩小趋势,剩余价值率有增大趋势,3,是利润率缩小表现为资本的巨大积累,剩余价值增大表现为贫困的积累,两个积累一起增大。

“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实际剩余价值率相等时,A和B的年剩余价值率必然和它们一年内为推动同量劳动力而必须预付的可变货币资本的量成反比。”同样的剩余价值率的条件下,由于可变资本的周转不同,年剩余价值率可以很不同,但年利润量则相同。所以年剩余价值率并不能表示剥削率的大小。也就是年推动同量劳动(工资总量相同)时,予付可变资本小表现为周转期短,年剩余价值与予付可变资本之比就越大。年利润率和年剩余价值率都不是准确表示剥削程度的,只有剩余价值率才是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示。

“他实际获利的程度不是决定于利润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而是决定于利润和总资本的比率,即不是决定于剩余价值率,而是决定于利润率,所以情形就更是这样。我们将会看到,利润率可以不变,然而它可以表示不同的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关心的是资本获利程度,掩盖的是剥削程度。庸俗经济学家作为资本家的代言人,当然同资本家的心态一样,关注利润,而掩饰剥削。

“实际上,利润率从历史上说也是出发点。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相对地说是看不见的东西,是要通过研究加以揭示的本质的东西。利润率,从而剩余价值的形式即利润,却会在现象的表面上显示出来。”利润率和利润是表面显示出来的东西,它的真实本质是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本质决定着表象,但表象和本质会完全不同。但是,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至于单个资本家,那末很清楚,他唯一关心的,是剩余价值即他出售自己的商品时所得到的价值余额和生产商品时所预付的总资本的比率。而对这个余额和资本的各个特殊组成部分的特定关系以及这个余额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不仅不关心,而且掩盖这个特定关系和这种内在联系,正是他的利益所在.”

“资本和雇佣劳动互相对立的最初形式,会由于一些看来与此无关的关系的干扰而被掩盖起来;剩余价值本身也好象不是占有劳动时间的产物,而是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商品的成本价格的余额。成本价格因此也就容易表现为商品的固有价值,结果利润就表现为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商品的内在价值的余额。”看起来无关的关系却掩盖着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比如,商品的价格,离开生产,在市场上出现,就好象利润和劳动生产无关,利润成了超过成本价格(似乎是商品固有的)的余额。成本当然被理解为投入的资本,其中虽然包括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但看到的只是资本,劳动被掩盖起来了。劳动和余额的关系更是连一点痕迹也没有。

“当这个余额通过利润率进一步表示出自己的特征时,它就表现为资本在每年或在一定流通期间内所创造的、超过资本本身价值的一个余额。”利润的名称则表明它是资本带来的,和劳动无关。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个转化形式,在这个形式中,剩余价值的起源和它存在的秘密被掩盖了,被抹杀了。实际上,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分析才能使剩余价值从利润中脱壳而出。”然而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通过这一转化,掩盖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存在。

“p':m'=v:C;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之比,等于可变资本和总资本之比。”利润率对应总资本,剩余价值对应可变资本,正好是对应部分的反比。利润率/剩余价值率=利润/总资本/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利润和剩余价值相约,等于可变资本/总资本。

“p1':p'=C:C1;

在剩余价值率相等,可变资本部分也相等时,利润率和总资本成反比。”这里的两个条件正是利润相等的条件。可见,利润量并不因为总资本的增大而增大,反而随总资本的增大,利润率降低。

“在剩余价值率保持不变时,利润率可以降低,不变,或提高,因为v和c或v和C的比率稍微发生变化,就足以使利润率发生变化。”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及其比率的变化,都可以不影响剩余价值率,但却足以引起利润率的变化。

“利润率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剩余价值率和资本的价值构成。”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率/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总资本,所以利润率=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总资本。

以下,当考虑周转时,

“因为周转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在生产中不能同时使用全部资本;”周转使生产资本减少。

“在实际生产剩余价值即创造和占有剩余价值中发生作用的资本,总是要减去这个部分,而所创造和占有的剩余价值,也总是要按相同的比例减少。”利润率=剩余价值/总资本,要保持利润率不变,总资本减少的比例和剩余价值减少的比例相同。

“周转时间越短,同全部资本相比,这个闲置的资本部分就越小,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大。”

“一年内占有的剩余价值量,等于可变资本一个周转期间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乘以一年内可变资本周转的次数。如果我们把一年内占有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叫作M,一个周转期间所占有剩余价值叫作m,一年内可变资本周转的次数叫作n,那末,M=mn,年剩余价值率M'=m'n。”这里是年剩余价值量和可变资本的周转。

“要使年利润率的公式完全正确,我们必须用年剩余价值率代替简单的剩余价值率,即用M'或m'n代替m'。p'=m'nv/C。这就是年利润率的计算公式。”这里,修正了上述公式:p':m'=v:C(这只适用年周转一次)。

以下分析了利润率的平均化。

“产业的向前发展所造成的不变资本的这种节约,具有这样的特征:在这里,一个产业部门利润率的提高,要归功于另一个产业部门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在这里,资本家得到的好处,仍然是社会劳动的产物,虽然并不是他自己直接剥削的工人的产物。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这里,资本家利用的,是整个社会分工制度的优点。在这里,劳动生产力在其他部门即为资本家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发展,相对地降低资本家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从而提高利润率。”分工协作和科技的应用,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资料的价值,似乎应该提高利润率。但是,只在资本构成不变时才提高利润率。然而生产力的提高引起资本构成的变化,使利润率有降低的趋势。

“一个资本在本生产部门内实现的节约,首先是并且直接是劳动的节约,即本部门内工人的有酬劳动的减少;而上面所说的那种节约,却是用最经济的办法,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生产规模上,用最少的费用,来实现对别人无酬劳动的这种最大限度的占有.”不仅生产资料价值降低,而且少用工人。

“我们假定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是已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剩余价值和总资本的比率如何,——这个比率决定利润率,——完全取决于不变资本的价值,而决不是取决于不变资本的构成要素的使用价值。”庸俗经济学认为利润的大小是由机器的使用价值决定的,马克思则说,完全取决于价值,而与使用价值无关。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按照它的矛盾的、对立的性质,还把浪费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压低工人的生存条件本身,看作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从而看作提高利润率的手段。”资本家用浪费劳动来节约机器。对工人来说是牺牲生命和健康,但对资本家却没有浪费什么,反而认为是最有效最“节约”地使用劳动力。

“经营一个建立在新发明基础上的工厂所需要的费用,同后来在它的废墟上,在它的遗骸上出现的工厂相比,要大得多。这种现象如此普遍,以致最初的企业家大都遭到破产,而后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买到建筑物、机器等等的人才兴旺起来。因此,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劳动的一切新发展中,以及这种新发展通过结合劳动所取得的社会应用中,获得最大利润的,大多都是最无用和最可鄙的货币资本家”获取最大利润的并不是真正的能人,“大多都是最无用和最可鄙的货币资本家”。这正好和庸俗经济学鼓吹的相反。

“不管所生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多么不同,成本价格对投在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来说总是一样的。成本价格的这种等同性,形成不同投资竞争的基础,而平均利润就是通过这种竞争确定的。”等量资本有同等的成本价格,生产的剩余价值可以不同,资本的竞争使资本向高利润率部门流动,结果,得到一个平均利润率。

“既然商品的总价值调节总剩余价值,而总剩余价值又调节平均利润从而一般利润率的水平,——这是一般的规律,也就是支配各种变动的规律,——那末,价值规律就调节生产价格。”在平均利润率的确定过程中,总剩余价值并没有变,只是把利润率平均起来。因此平均利润率水平是总剩余价值调节或者说决定的。价值规律调节生产价格(即出厂价格)是由总利润调节平均利润率水平决定的。生产价格包含平均利润率决定的正常利润。

“竞争首先在一个部门内实现的,是使商品的各种不同的个别价值形成一个相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但只有不同部门的资本的竞争,才能形成那种使不同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平均化的生产价格。这后一过程同前一过程相比,要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同类商品的竞争形成市场价格,不同部门的资本竞争形成利润率平均化的生产价格。

“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根据利润率的升降进行的分配,供求之间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比例,以致不同的生产部门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润,因而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在一个国家的社会内越是发展,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条件越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就越能实现这种平均化。”平均化的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较高水平的产物。
           
“平均利润率取决于总资本对总劳动的剥削程度。”平均利润率并不是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示,但却取决于总资本对总劳动的剥削程度,而这个剥削程度实际上就是隐蔽的剩余价值率。

“商品生产价格的一切变动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价值的变动,但并不是商品价值的一切变动都要表现为生产价格的变动,因为生产价格不只是由特殊商品的价值决定,而且还由一切商品的总价值决定。”价格的本质是价值,商品价格要围绕价值变动,生产价格也要围绕价值变动,都是围绕价值变动,但所不同的是,生产价格围绕一切商品的总价值变动。

“工资的提高或降低,正如它不会使商品的价值变动一样,也不会使k+p变动,而只会引起利润率的相应的、方向相反的运动,即降低或提高。”庸俗经济学总是说,作为成本的组成部分的工资的变动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马克思却指出,“工资的提高或降低”“不会使商品的价值变动”,只会引起利润率的相反的运动。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利润率会逐渐下降。”

“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因为生产力的提高虽然使生产资料的价格降低,但资本的构成变高。而利润率决定于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构成的比例。

“经济学看到了这种现象,并且在各种自相矛盾的尝试中绞尽脑汁地去解释它。由于这个规律对资本主义生产极其重要,因此可以说,它是一个秘密,亚当·斯密以来的全部政治经济学一直围绕着这个秘密的解决兜圈子,而且亚·斯密以来的各种学派之间的区别,也就在于解决这个秘密的不同的尝试。”利润率降低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利润空间的收缩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限制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表现,庸俗经济学赞扬和维护资本主义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当然绞尽脑汁也发现不了问题的本质,只能围绕一个解不开的秘密兜圈子,因此那些不同的尝试,不过是一些无聊的争论而已;只有马克思用批判的眼光才能发现这个秘密,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道路。

“如果我们考虑到:以往的一切政治经济学虽然摸索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但从来不懂得把它明确地表述出来;它们从来没有把剩余价值和利润区别开来,没有在纯粹的形式上说明过利润本身,把它和它的彼此独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区别开来;它们从来没有彻底分析过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因而从来没有彻底分析过一般利润率的形成,——那末,它们从来不能解决这个谜这一点,就不再是什么谜了。”一切深入的分析,庸俗经济学都没有,当然就发现不了藏在深处的谜。

“利润率不断下降的规律,或者说,所占有的剩余劳动同活劳动所推动的物化劳动的量相比相对减少的规律,决不排斥这样的情况:社会资本所推动和所剥削的劳动的绝对量在增大,因而社会资本所占有的剩余劳动的绝对量也在增大;同样也决不排斥这样的情况:单个资本家所支配的资本支配着日益增加的劳动量,从而支配着日益增加的剩余劳动量,甚至在它们所支配的工人人数并不增加的时候,也支配着日益增加的剩余劳动量。”也就是利润率的下降是相对比率的下降,不是总利润的下降,反而是总利润绝对的增长,是单个资本成为获得更大利润的资本家。虽然工人就业人数越来越相对减少,就业越来越困难,相对过剩人口越来越多。

“这个比率所以会发生变化,并不是因为活劳动的量减少了,而是因为活劳动所推动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量增加了。这种减少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同所推动的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绝对量毫无关系。利润率的下降,不是由于总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的绝对减少,而只是由于它的相对减少,由于它同不变组成部分相比的减少。”只是由于资本的巨大积累,可变资本与之相比越来越小,不是绝对减少。

“生产资料的这种增加已经包含工人人口的增加,包含同剩余资本相适应、甚至大体说来总是超过这个资本的需要的工人人口的创造,即过剩工人人口的创造。
用来转化为资本的已经增加了的生产资料的量,总会随时找到相应地增加了的、甚至过剩的可供剥削的工人人口。”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是贫困的积累,两极分化的积累,过剩人口的积累。

“同样一些规律,会使社会资本的绝对利润量日益增加,而使它的利润率日益下降。”

“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绝对量的减少是一致的,这正是因为在这里用来计量这个绝对量的资本是一个不变量,那末,与此相反,社会总资本的量以及单个资本家手中的资本量,是一个可变量”当总资本不变时,利润率下降无疑是利润的下降;当要想利润不降时,总资本就必须变大;当要想获得增加的利润时,总资本变大的速度就得大大超过利润增加的速度。也就是获利的门槛(市场准入的门槛)变高了。

“尽管剩余价值率提高了,每个商品中的利润量却会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大大减少;而这种减少和利润率的下降完全一样,只是由于不变资本要素的日益便宜,”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程度加大了,但是,不变资本要素的便宜使每个商品的利润量减少了,因而包含相同利润的产品增加了,因此剥削程度的加大并不排斥工人消费资料的增多。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单个商品中利润量的增加。

“有人这样理解这个现象,似乎资本家心甘情愿地从单个商品取得较少的利润,然而会从他所生产的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得到补偿。这种看法的基础是让渡利润的观念,而这个观念又是从商人资本的看法引伸出来的。”商人资本的观念中,商品交换就是在让渡使用价值中获得利润,叫做让渡利润,似乎是买卖双方让渡给商人的。让渡不过是商人剥削买卖双方的好听的名词罢了。也就是一方所得必然是另一方的所失。这就解释成一种善良而精明的个人意愿。庸俗经济学的庸俗的头脑里只会有这些庸俗的商人的观念,它看不到本质的不以人们意愿为转移的规律。
               
“庸俗经济学家所做的实际上只是把那些为竞争所束缚的资本家的奇特观念,翻译成表面上更理论化、更一般化的语言,并且煞费苦心地论证这些观念是正确的。”

“这种下降为什么不更大、更快。必然有某些起反作用的影响在发生作用,来阻挠和抵销这个一般规律的作用,使它只有趋势的性质,因此,我们也就把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叫作趋向下降。”马克思总是两分法客观地看问题,决不只从一个方面就主观臆断。指出一般规律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甚至有两重性。“造成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同一些原因,也会阻碍这种趋势的实现。”

比如“对外贸易一方面使不变资本的要素变得便宜,一方面使可变资本转化成的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它具有提高利润率的作用,因为它使剩余价值率提高,使不变资本价值降低。一般说来,它在这方面起作用,是因为它可以使生产规模扩大。因此,它一方面加速积累,但是另一方面也加速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的相对减少,从而加速利润率的下降。同样,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见了同样的二重作用。”

“投在对外贸易上的资本能提供较高的利润率,首先因为这里是和生产条件较为不利的其他国家所生产的商品进行竞争,所以,比较发达的国家高于商品的价值出售自己的商品,虽然比它的竞争国卖得便宜。只要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劳动在这里作为比重较高的劳动来实现,利润率就会提高,因为这种劳动没有被作为质量较高的劳动来支付报酬,却被作为质量较高的劳动来出售。”发达国家榨取的是高额垄断利润,榨取的是不发达国家更多的无酬劳动。

“一般说来,我们已经看到,引起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同一些原因,又会产生反作用,阻碍、延缓并且部分地抵销这种下降。这些原因不会取消这个规律,但是会减弱它的作用。”

“利润率趋向下降,和剩余价值率趋向提高,从而和劳动剥削程度趋向提高是结合在一起的.”利润率下降决不意味着剥削程度的降低,利润率下降却往往刺激资本家更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最荒谬的莫过于用工资率的提高来说明利润率的降低了,虽然这种情况在例外的场合也是存在的。”工资率的提高即可变资本对总资本的比率的提高是例外的存在,即使如此,结论也是最荒谬的,因为工资率的提高即使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也只能是利润率提高:利润率=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总资本。

“利润率下降,不是因为对工人的剥削少了,而是因为所使用的劳动同所使用的资本相比少了。”在利润率有关的两个因素中,往往是剩余价值率是提高的,造成利润率下降完全是资本构成变化的原因。

“现在我们看到,甚至提高的剩余价值率也具有表现为下降的利润率的趋势。”

“在他们对利润率的下降所感到的恐惧中,重要的是这样一种感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生产力的发展中遇到一种同财富生产本身无关的限制;而这种特有的限制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它的仅仅历史的、过渡的性质;证明了它不是财富生产的绝对的生产方式,反而在一定阶段上同财富的进一步发展发生冲突。”资本家也感觉到了恐惧,这种恐惧不是财富生产本身的减少,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它同财富的进一步发展相冲突。

“利润率下降,同时,资本量增加,与此并进的是现有资本的贬值,这种贬值阻碍利润率的下降,刺激资本价值的加速积累。”现有资本的贬值是在危机中出现的,贬值阻碍利润率下降,利润率下降和资本贬值刺激资本集中和积聚(积累)

“现有资本的周期贬值,这个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阻碍利润率下降并通过新资本的形成来加速资本价值的积累的手段,会扰乱资本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借以进行的现有关系,从而引起生产过程的突然停滞和危机。”生产过剩造成停滞,贬值造成原生产秩序混乱,通过危机的破坏形成新的生产秩序。

“资本主义生产总是竭力克服它所固有的这些限制,但是它用来克服这些限制的手段,只是使这些限制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出现在它面前。”
  
“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相反:生产资料只是不断扩大生产者社会的生活过程的手段。”        “手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的目的发生冲突。”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追求利润的目的发生冲突。

“所谓的资本过剩,实质上总是指那种利润率的下降不会由利润量的增加得到补偿的资本——新形成的资本嫩芽总是这样——的过剩,或者是指那种自己不能独立行动而以信用形式交给大产业部门的指挥人去支配的资本的过剩。资本的这种过剩是由引起相对过剩人口的同一些情况产生的,因而是相对过剩人口的补充现象,虽然二者处在对立的两极上:一方面是失业的资本,另一方面是失业的工人人口。”产品过剩,资本过剩,人口过剩,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过剩,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

“只要增加以后的资本同增加以前的资本相比,只生产一样多甚至更少的剩余价值量,那就会发生资本的绝对生产过剩;”不是利润率降低,而是利润量也下降,就是绝对生产过剩。

“市场上的一部分商品,只有通过它的价格的极大的下降,即通过它所代表的资本的贬值,才能完成它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同样,固定资本的要素也会或多或少地贬值。此外,一定的、预定的价格关系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所以,由于价格的普遍下降,再生产过程就陷入停滞和混乱。这种混乱和停滞,会削弱货币的那种和资本一同发展起来并以这些预定的价格关系为基础的支付手段职能,会在许多地方破坏一定期限内的支付债务的锁链,而在和资本一同发展起来的信用制度由此崩溃时,会更加严重起来,由此引起强烈的严重危机,突然的强制贬值,以及再生产过程的实际的停滞和混乱,从而引起再生产的实际的缩小。”为了出售(流通)而商品资本贬值,引起固定资本贬值(在商场上机器也是商品),引起生产过程的停滞混乱,为了维持生产借贷或支付需求过大,破坏银行的支付锁链,引发支付危机,信用破坏,普遍强制贬值,最后生产不得不收缩。

以下分析商业利润与利息的历史和利息率。

“商人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不同于产业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产业资本通过直接占有别人的无酬劳动来生产剩余价值。而商人资本使这个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从产业资本手里转移到自己手里,从而占有这部分剩余价值。”商人最初是赚取差价,这个差价不是剩余价值。当商品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时,商人资本的剩余价值才是产业资本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商业资本家会把他的货币借以成为资本的职能本身,大部分交给他的工人去担任。这些办事员的无酬劳动,虽然不会创造剩余价值,但会为他创造占有剩余价值的条件;这对这个资本来说,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因此,这种劳动对这个资本来说是利润的源泉。否则,商业就不可能大规模地经营,就不可能按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了。”商人雇佣的工人的无酬劳动仍然是资本利润的源泉。不是给它创造剩余价值,而是创造一个分割剩余价值的份额。

“正如工人的无酬劳动为生产资本直接创造剩余价值一样,商业雇佣工人的无酬劳动,也为商业资本在那个剩余价值中创造出一个份额。”

“对产业资本来说,流通费用看来是并且确实是非生产费用。对商人来说,流通费用表现为他的利润的源泉,在一般利润率的前提下,他的利润和这种流通费用的大小成比例。因此,投在这种流通费用上的支出,对商业资本来说,是一种生产投资。所以,它所购买的商业劳动,对它来说,也是一种直接的生产劳动。”流通费用对商人来说是生产投资。同样获得一般利润率条件下的利润。

“总产业资本的周转次数越多,利润量或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利润率也就越高。商人资本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对商人资本来说,利润率是一个已定的量,一方面由产业资本所生产的利润量决定,另一方面由总商业资本的相对量决定,即由总商业资本同预付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资本总额的数量关系决定。”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利润的区别:产业资本参与利润率平均化过程,商业资本在既定利润率下获取利润。

“各种会缩短商人资本平均周转的情况,例如,运输工具的发展,都会相应地减少商人资本的绝对量,从而会提高一般利润率。”商人资本减少,被分割的利润减少,因此提高一般利润率。

“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会对商人资本产生双重影响:同量商品可以借助一个数量较小的实际执行职能的商人资本来周转;由于商人资本周转的加速和再生产过程速度的加快(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商人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比率将会缩小。”商人资本周转加速,商人资本减少,商人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比率将会缩小。
  
“商人的利润,不是由他所周转的商品资本的量决定的,而是由他为了对这种周转起中介作用而预付的货币资本的量决定的。”予付货币资本指流通费用,不是指买卖商品的量。与买卖的商品的多少和贵贱无关。

“他会象在比平均条件更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的产业资本家那样,赚到超额利润。...如果那些使他能加速资本周转的条件本身是可以买卖的,例如店铺的位置,那末,他就要为此付出额外的租金,也就是说,把他的一部分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适合于多买卖商品和买卖贵重商品的地段才是赚取超额利润的因素。

“在劳动在形式上还不从属于资本的国家,利息包含全部利润,甚至比利润更多,不象在资本主义生产发达的国家,它只代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或利润的一部分。”利息在历史上表现为高利贷。

“高利贷在生产资料分散的地方,把货币财产集中起来。高利贷不改变生产方式,而是象寄生虫那样紧紧地吸在它身上,使它虚弱不堪。”高利贷不改变分散的生产方式,而是寄生在旧的生产方式上。

“高利贷在资本主义以前的一切生产方式中所以有革命的作用,只是因为它会破坏和瓦解这些所有制形式”

“高利贷资本有资本的剥削方式,但没有资本的生产方式。”高利贷也是资本的剥削方式,但在没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以前,高利贷的剥削方式就存在了。

“信用制度是作为对高利贷的反作用而发展起来的。”信用在借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不同于高利贷,也就是反对高利贷的一种借贷。

“信用制度的发展恰好就是表示生息资本要服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和需要。高利贷本身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资本主义生产发达的国家,还摆脱了一切旧的立法对它的限制。”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的产物,而高利贷不是,但高利贷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依然存在。

“即使得到贷款的产业家或商人是没有财产的人,那也是由于相信他会用借来的资本执行资本家的职能,占有无酬劳动。他是作为可能的资本家得到贷款的。一个没有财产但精明强干、稳重可靠、经营有方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成为资本家(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每一个人的商业价值总会得到相当正确的评价),这是经济辩护士们所赞叹不已的事情,这种情况虽然不断地把一系列不受某些现有资本家欢迎的新的幸运骑士召唤到战场上来,但巩固了资本本身的统治,扩大了它的基础,使它能够从社会下层不断得到新的力量来补充自己。....一个统治阶级越能把被统治阶级中的最杰出的人物吸收进来,它的统治就越巩固,越险恶”就象用科举制度为封建社会辩护一样,庸俗经济学用信用制度为资本主义辩护,信用制度的平等和资本主义的一切权利平等一样,以不平等为前提,表面上的平等为维护根本的不平等服务。

“现代银行制度,一方面把一切闲置的货币准备金集中起来,并把它投入货币市场,从而剥夺了高利贷资本的垄断,另一方面又建立信用货币,从而限制了贵金属本身的垄断。”银行制度剥夺了高利贷的垄断,限制了贵金属的垄断。

“毫无疑问,在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向联合起来劳动的生产方式过渡时,信用制度会作为有力的杠杆发生作用;但是,它仅仅是和生产方式本身的其他重大的有机变革相联系的一个要素。”信用也可以为联合劳动的生产方式服务,并发挥巨大的杠杆作用,但有赖于更重大的有机变革,一整套相关联的变革。马克思总能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中发现可能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因素。

“积累是靠牺牲消费来进行的这种一般的说法,不过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相矛盾的一种幻想,因为这种幻想假定,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消费,而不是剩余价值的攫取和资本化,即积累。”这种说法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为剥削剩余价值而积累,不是为消费而生产。不以社会消费为目的,谈不上牺牲消费,把人民的消费压低到最低水平,在资本家看来不是牺牲是节约——节约机器和节约劳动。

“一旦信用发展起来,原预付资本和资本化的剩余价值的关系就更加复杂。”利息就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利息和原予付资本的关系掩盖了原予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不仅积累的资本,而且连一部分原预付资本,也可以仅仅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对一个新投入的原予付资本,就不是资本家自己的资本,而是积累的资本即资本化的剩余价值。

“利息率,不管是中等利息率还是各个特殊场合的市场利息率,都与一般利润率的情况完全不同,表现为一致的、确定的、明确的量。”平均利润率是隐蔽的,利息率是明确的。

“低利息率多数与繁荣时期或有额外利润的时期相适应,利息的提高与繁荣到周期的下一阶段的过渡相适应,而达到高利贷极限程度的最高利息则与危机相适应。”利息率与处于生产周期的某一阶段有关,在支付危机期间,高利贷依然存在,利息占有剩余价值的份额达到极限。

“低的利息可能和停滞结合在一起,稳步提高的利息可能和逐渐活跃结合在一起。”危机已经形成,生产收缩,借贷需求下降,利息降低。

“利息率对利润率的关系,同商品市场价格对商品价值的关系相类似。”利息率在利润率的上下波动。

“生息资本虽然是和商品绝对不同的范畴,但却变成特种商品,因而利息就变成了它的价格,这种价格,就象普通商品的市场价格一样,任何时候都由供求决定。”利息是生息资本的价格。

“不以一个国家的生产条件为转移的世界市场,对确定利息率的直接影响,比它对利润率的影响大得多。”世界市场直接影响利息率,影响利润率则较小。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出现在市场上的货币资本,会越来越不由个别的资本家来代表,即越来越不由市场上现有资本的这个部分或那个部分的所有者来代表,而是越来越表现为一个集中的有组织的量,这个量和实际的生产完全不同,是受那些代表社会资本的银行家控制的。因此,就需求的形式来说,和借贷资本相对立的是整个阶级的力量;就供给来说,这个资本本身整个地表现为借贷资本。”银行代表社会资本,是有组织的货币集中,在需求形式上和整个资本家阶级对立,整个资本作为借贷资本供给资本家。一方是整个资本家阶级,一方是整个借贷资本。

“在利息的形式上,这种与雇佣劳动的对立却消失了;因为生息资本就它本身来说,不是以雇佣劳动为自己的对立面,而是以执行职能的资本为自己的对立面;借贷资本家就他本身来说,直接与在再生产过程中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相对立,而不是与正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相对立。生息资本是作为所有权的资本与作为职能的资本相对立的;但是,资本在它不执行职能的时候,不剥削工人,也不是同劳动处于对立之中。”利息的形式也就是借贷资本的形式,资本与资本家阶级的对立掩盖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资本的所有权和资本的职能对立,资本成为执行职能的资本时才剥削工人。

“企业主收入也不与雇佣劳动形成对立,而只与利息形成对立。”借贷资本与职能资本对立,就引出了资本家与企业主的对立。企业主收入表面上是和利息相对的,但都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因此本质上与劳动对立。

“企业主收入率就不是由工资决定,而是由利息率决定。企业主收入率的高低与利息率成反比。”企业主收入不包含在工资中,与工资不是一类收入,有利息率决定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在他看来,与利息相反,他的企业主收入是某种同资本的所有权无关的东西,不如说是他作为非所有者,作为劳动者执行职能的结果。”表面上似乎也是劳动者,实质上却和劳动对立,在资本执行职能时代表资本一方。

“在资本家的脑袋里必然产生这样的观念:他的企业主收入远不是同雇佣劳动形成某种对立,不仅不是别人的无酬劳动,相反,它本身就是一种工资,是监督工资,是高于普通雇佣工人工资的工资,1.因为这是较复杂的劳动。2.因为资本家支付给自己工资。”企业主收入本来是占有工人的无酬劳动,表面上则不是;表面上是工资,是一种监督工资,复杂劳动,是资本家付给的,不是剥削工人的。庸俗经济学正是这样反映资本家的观念的。

“执行职能的资本家与工人相比,不过是在进行另一种劳动。因此,剥削的劳动和被剥削的劳动,二者作为劳动成了同一的东西。剥削的劳动,象被剥削的劳动一样,是劳动。利息成了资本的社会形式,不过表现在一种中立的、没有差别的形式上;企业主收入成了资本的经济职能,不过这个职能的一定的、资本主义的性质被抽掉了。”资本家的劳动和占有资本成反比。资本家连剥削的劳动也不参与,把它让给企业主。结果资本家表现出一种中立,企业主表现为给资本家劳动。

“在那些生产规模等等允许有充分的分工,以致可以对一个经理支付特别工资的营业部门中,这个利润部分会以经理的薪水的形式纯粹地表现出来,”经理薪水比企业主收入更纯粹地表现为工资。

“现代奴隶制度的辩护士也懂得怎样把监督劳动用作替奴隶制度辩护的理由,就象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懂得怎样把这种监督劳动用作替雇佣劳动制度辩护的理由一样。”现代奴隶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用需要监督劳动的理由为奴隶制度辩护。

“指挥和监督的劳动,只要它不是由一切结合的社会劳动的性质引起的特殊职能,而是由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单纯的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对立所引起的职能,这种由奴役直接生产者而产生的职能,经常地被人们用作替这种关系本身进行辩护的理由,而对别人的无酬劳动的剥削即占有,也同样经常地被人们说成是资本所有者应得的工资.”结合的社会劳动中的监督和指挥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监督和指挥完全不同,在前者是纯粹生产的需要,在后者是对剥削的掩盖和辩护。 

“美国奴隶制度的一个维护者奥康瑙尔律师,1859年12月19日在纽约的一次集会上,打着“为南方说几句公道话”的旗号所发表的高论:如果人们强迫黑人再去劳动,并为他的主人提供正当的报酬,来报答他的主人为统治他,为使他成为一个对自己和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花费的劳动和才能,这并没有剥夺他的任何权利。””都是工资,谁也没有剥夺谁。这就是美国律师维护美国制度的公道话。

“尤尔先生早已指出,“我们的工业制度的灵魂”不是产业资本家,而是产业经理。”躯壳隐藏着灵魂,这才是工业制度的灵魂。

“合作工厂提供了一个实例,证明资本家作为生产上的管理人员已经成为多余的了,就象资本家本人发展到最高阶段,认为大地主是多余的一样。”资本所有权和职能的分离,使资本家成为多余。

“只要资本家的劳动不是由单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那种生产过程引起,因而这种劳动并不随着资本的消失而自行消失;只要这种劳动不只限于剥削别人劳动这个职能;从而,只要这种劳动是由作为社会劳动的劳动的形式引起,由许多人为达到共同结果而形成的结合和协作引起,它就同资本完全无关,就象这个形式本身一旦把资本主义的外壳炸毁,就同资本完全无关一样.”监督和指挥的劳动不随资本的消失而消失,这种劳动可以与资本完全无关。

“在合作工厂中,监督劳动的对立性质消失了,因为经理由工人支付报酬,他不再代表资本而同工人相对立。与信用事业一起发展的股份企业,一般地说也有一种趋势,就是使这种管理劳动作为一种职能越来越同自有资本或借入资本的所有权相分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监督劳动和劳动是利益对立的,在合作劳动中,利益是一致的。

“对于要把资本说成是价值和价值创造的独立源泉的庸俗经济学来说,这个形式自然是它求之不得的。在这个形式上,利润的源泉再也看不出来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也离开过程本身而取得了独立的存在。”利息的形式掩盖利润的源泉,使资本似乎成为价值和价值创造的独立源泉。利息离开生产过程而独立存在,正是庸俗经济学求之不得的形式。

“在产业关系之内,借和贷不断交替发生,它们互相结合,错综复杂地交叉在一起。正是这种互相借贷的增加和发展,构成信用的发展;这是信用的威力的真正根源。”信用是借贷的发展。

“由于这种货币经营业,信用制度的另一方面,生息资本或货币资本的管理,就作为货币经营者的特殊职能发展起来。”银行职能就是这种货币经营者的特殊职能。

“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银行使借贷方和借贷行为的集中。
“银行的利润一般地说在于:它们借入时的利息率低于贷出时的利息率。”银行相当于商人资本家,它的利润是从它的费用产生的。

“商业界的准备金,由于作为共同的准备金集中起来,就可以限制到必要的最低限度,而本来要作为准备金闲置起来的一部分货币资本也就会贷放出去,作为生息资本执行职能。”准备金的集中节省了准备金,就象商品的集中存储节省费用一样。

“银行家经营的是信用本身,而银行券不过是流通的信用符号。”经营的是信用,提供的是信用货币。信用服务就是银行的产品。

“如果每个人都在银行开户存款,并用支票来进行一切支付,这种支票就会成为唯一的流通手段。不过在这个场合,必须假定银行家手里有货币,否则,这种支票就会没有任何价值。”在国家信用的支持下,国内市场可以完全不需要真正的货币。

“这lO00镑货币,通过一系列的转移,可以成倍地增长为——个绝对无法确定的存款总额。因此很可能,英国全部存款的十分之九,除存在于银行家各自的账面上外,根本就不存在”银行存款是一个虚拟的存在,账面的存在。

“大工业在几个月中生产的东西,市场在几年内未必吸收得了。”相对于社会的贫困,相对于利润率的降低,产能是极大地过剩了。

“全面的经常的生产过剩,价格下跌,利润下降甚至完全消失;总之,历来受人称赞的自由竞争已经日暮途穷,必然要自行宣告明显的可耻破产。这种破产表现在:在每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一个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一个委员会确定每个企业的产量,并最后分配接到的订货。在个别场合,甚至有时会成立国际卡特尔,例如英国和德国在铁的生产方面成立的卡特尔。”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是什么货色是太了解了,所以嘲笑它“历来受人称赞”,对它的“日暮途穷”“可耻破产”表示了欣喜。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使垄断成为必要。马克思对垄断并不是完全排斥的,对资本主义垄断,看到了其腐朽;当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后,类似于垄断的联合和集中正是联合生产所需要的。

“竞争已经为垄断所代替,并且已经最令人鼓舞地为将来由整个社会即全民族来实行剥夺做好了准备”对革命家的马克思来说,垄断有一定的革命意义:垄断是革命剥夺的准备。

“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资本主义生产离开社会生活的需要而生产,信用制度为这种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商业投机也更加严重,最后使生产过剩和生产混乱更加严重。

“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新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后,旧的生产方式就要解体了。
  
“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是: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正是这种二重性质,使信用的主要宣扬者,从约翰·罗到伊萨克·贝列拉,都具有这样一种有趣的混合性质:既是骗子又是预言家。”信用制度对旧的生产方式是破坏(使资本主义变得更坏),对新生产方式是预示。了解信用制度的人在现实中是赌场中的骗子,对未来是预言家。

“不能因为出现对贷款的迫切需求,一开始就得出结论说,资本的这种缺少已经存在。恰好相反。市场已经商品过剩,已经有过多的商品资本。因此,紧迫无论如何不是由商品资本的缺少引起的。”不是资本的缺少,而是商品资本过多。

“银行资本由两部分组成:1.现金(金或银行券);2.有价证券。我们可以再把有价证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商业证券即汇票,它们是流动的,按时到期的,它们的贴现已经成为银行家的基本业务;另一部分是公共有价证券,如国债券,国库券,各种股票,总之,各种有息的而和汇票有本质差别的证券。这里还可以包括不动产的抵押单。由这些物质组成部分构成的资本,又分为银行家自己的投资和别人的存款,后者形成银行营业资本或借入资本。对那些发行银行券的银行来说,这里还包括银行券。”银行资本的特点是虚拟资本,作为生息资本,利息差价就是银行的利润。如果从竞争的角度看,应该和商人资本类似,利润与费用有关。如果从垄断的角度看,垄断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超额利润。当它能够左右产业资本的利润以后,垄断利润的增加则更有保障。

“工资被看成是利息,因而劳动力被看成是提供这种利息的资本。例如,如果一年的工资等于50镑,利息率等于5%,一年的劳动力就被认为是一个等于1000镑的资本。”劳动力的价值本来就是工资,庸俗经济学把工资看作劳动力的利息,劳动力就被资本化了,具有了虚幻的价值。

“资本主义思想方法的错乱在这里达到了顶点,资本的增殖不是用劳动力的被剥削来说明,相反,劳动力的生产性质却用劳动力本身是这样一种神秘的东西即生息资本来说明。”资本的增殖成为神秘,劳动力本身也成为神秘的资本。由此看来,庸俗经济学就是惯于装神弄鬼的唯心主义。

“不幸有两件事情不愉快地和这种轻率的观念交错着:第一,工人必须劳动,才能获得这种利息;第二,他不能通过转让的办法把他的劳动力的资本价值转化为货币。”所不同即矛盾的是,有价证券的资本化通过转让可以实现证券的资本化价值,劳动力资本化仅仅是概念的资本化,永远不可能通过转让实现资本化的价值。有价证券是坐收利息,劳动力必须劳动才能得到工资。可见劳动力资本化完全是骗人的,是决定荒谬的。

“所有这些证券实际上都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它们的货币价值或资本价值,或者象国债那样不代表任何资本,或者完全不决定于它们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有价证券是一种虚拟资本。

“货币资本的积累,大部分不外是对生产的索取权的积累,是这种索取权的市场价格即幻想资本价值的积累。”生产资本的积累是实有物质的积累,货币资本的积累是索取权的积累,是幻想资本的积累。这也是银行的积累。

“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权(汇票),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这种虚拟的银行家资本,大部分并不是代表他自己的资本,而是代表公众在他那里存入的资本”银行资本是虚拟资本,是索取权的代表,而且是公众的索取权。

“在借贷中,它并不是作为流通手段从一个人手里转移到另一个人手里。只要货币在贷出者手里,那货币在他手里就不是流通手段,而是他的资本的价值存在。在借贷中,贷出者就是在这个形式上把货币转给另一个人。如果A把货币借给B,B又把货币借给C,而没有以购买作为媒介,那末同一个货币就不是代表三个资本,而只是代表一个资本,一个资本价值。它实际代表多少个资本,就取决于它有多少次作为不同商品资本的价值形式执行职能。”借贷流通不是货币流通,因此,一个资本可以代表多个资本。

“公用事业、铁路、矿山等等的所有权证书,正如我们上面所说的,固然是现实资本的证书,但有了这种证书,并不能去支配这个资本。这个资本是不能提取的。”

“有了这种证书,只是在法律上有权索取这个资本应该获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但是,这种证书也就成为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正如提货单在货物之外,和货物同时具有价值一样。”所有权证书是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纸制复本,但只是法律上具有索取权,并不能支配现实资本,证券价值与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不过,可以生息,可以转让。

“这种复本所以会成为生息资本的形式,不仅因为它们保证取得一定的收益,而且因为可以通过它们的出售而得到它们的资本价值的偿付。”

“作为纸制复本,这些证券只是幻想的,它们的价值额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尽管它们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因而可以作为资本价值来流通。”它只与股票市场的赌博输赢有关。

“由这种所有权证书的价格变动而造成的盈亏,以及这种证书在铁路大王等人手里的集中,就其本质来说,越来越成为赌博的结果。赌博已经代替劳动,并且也代替了直接的暴力,而表现为夺取资本财产的原始方法。”权证转让,股票交易,赌博代替劳动,表现为夺取资本财产的原始方法。盈亏不再和现实资本利润的盈亏相关,盈亏表现为赌博的输赢。

“事实上这是唯一的这样一个时期,这时可以说低利息率,从而借贷资本的相对充裕,是和产业资本的现实扩大结合在一起的。由于资本容易并且有规则地流回,加上商业信用扩大,这就保证了借贷资本的供给(虽然需求已经增长),防止了利息率水平的上升。另一方面,只有到这时,没有准备资本甚至根本没有任何资本而完全依赖货币信用进行投机的骑士们,才引人注目地涌现出来。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固定资本的显著扩大和新型大企业的大批开设。现在,利息提高到它的平均水平。但是,只要新的危机爆发,信用突然停止,支付停滞,再生产过程瘫痪,并且,除了上述的例外情况,在借贷资本几乎绝对缺乏的同时,闲置的产业资本发生过剩,这时,利息率就会再升到它的最高限度。”恢复时期是唯一低利息率时期,信用扩大的时期,投资扩大的时期,投机涌现的时期。繁荣时期利息率提高到平均水平,危机时期,利息率最高,衰退时期利息率下降。

“以前的危机策源地和造成危机的机会,多数已经消除或大大削弱。同时,国内市场上的竞争,由于卡特尔和托拉斯的出现而后退,国外市场上的竞争也由于保护关税(英国以外的一切大工业国都用这个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实行而受到限制。”

“但是,这种保护关税本身,只不过是最后的、全面的、决定世界市场霸权的工业战争的准备。所以,每一个对旧危机的重演有抵销作用的要素,都包含着更猛烈得多的未来危机的萌芽。”消除危机的办法是更大工业战争的准备。

“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对支付手段的激烈追求必然会出现。所以乍看起来,好象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背后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随着信用事业及其组织的发展,甚至收入的增加,即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消费的增加,也表现为借贷资本的积累。并且,一切逐渐消费的收入,例如地租,高级工资,非生产阶级的收入等等,也是这样。它们都在一定时间内采取货币收入的形式,因此可以变为存款,并由此变为借贷资本。”作为生活消费的货币也可以成为借贷资本。

“货币资本的积累所反映的资本积累,必然总是比现实存在的资本积累更大。”货币资本的积累是虚拟资本的积累,是更大资本的积累。这就使贫困的积累比现实资本的积累更厉害。  
“货币在很大程度上一方面为信用经营所代替,另一方面为信用货币所代替。在信用收缩或完全停止的紧迫时期,货币将会突然作为唯一的支付手段和真正的价值存在,绝对地和商品相对立。因此,商品会全面跌价,并且难于甚至不可能转化为货币,就是说,难于甚至不可能转化为它们自己的纯粹幻想的形式。”真正货币的存在很少,更多的是纯粹幻想的形式。

“国内现在已经不需要使用金属货币了,这已由所谓国家银行停止兑现的办法所证明。而且每当遇到紧急情况,这个办法总是被作为唯一的救急手段来使用。”在国家信用支持下,金属货币在国内市场不需要了。这就为电子货币的流通提供了可能。

“如果这个准备金很多,从而实际流通的通货很少,那末,从货币市场的观点看,这就是通货充足;如果这个准备金很少,从而实际流通的通货很多,从货币市场的观点看,就叫作通货短缺,也就是说,代表闲置的借贷资本部分,只有一个很小的数额。”通货充足不是通货多了,而是准备金多了;通货短缺不是通货少了,而是准备金少了。

“1844年的银行法就直接促使整个商业界在危机爆发时立即大量贮藏银行券,从而加速并加剧了危机;这个银行法由于在决定性时刻人为地增加了对贷款的需求,即增加了对支付手段的需求,同时又限制它的供给,就促使利息率在危机时期上升到空前的高度;所以,这个银行法并没有消除危机,却反而使危机加剧了,以致达到了不是整个产业界必然破产,就是银行法必然破产的程度。”庸俗经济学的立法与货币政策都是一些蹩脚的馊主意。

“但是一当信用发生动摇,——而这个阶段总是必然地在现代产业周期中出现,——一切现实的财富就都会要求现实地、突然地转化为货币,转化为金和银。这是一种荒谬的要求,但是它必然会由这个制度本身产生出来.”资本主义生产使荒谬成为必然;社会主义生产则完全有可能确立信用,消除荒谬。

使用道具

马门列夫 发表于 2006-4-14 07:47: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读资本论——庸俗经济学的批判(13)

读资本论,一点没有过时的感觉,反而会感到资本论仍然是现代经济制度的最准确的分析和描述,特别担心社会主义建设会落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万劫不复的境地。关于股份制的论述简直竟有强烈的超前的感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形成的一些形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应用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甚至是最腐朽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必须在新的生产方式中应用,加以社会主义的改造,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最伟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并坚持社会主义还存在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并且,依靠工农群众,采取整党和群众运动的方式,一次次发起对敌斗争的主动进攻。有些人以为,不要搞阶级斗争也能建设社会主义,斗来斗去不是耽误时间,影响建设吗?认为资本主义发达是因为自由发展,生产效率高,只要我们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注意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似乎有了善良的愿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能搞上去。

经济建设必然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建设,这不是一种善良愿望的选择,而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两种生产方式的斗争状况决定的,在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由发展的条件下,必然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单纯生产的自发的力量就是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进攻的有力武器;要想使生产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轨道,真正能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保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从弱小逐渐壮大,无产阶级必须拿起阶级斗争的武器,强力抵御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强力清除新生产方式中滋生的旧的生产方式的弊端。不如此,想要避免资本主义那只是幻想。而在中国,向资本主义发展决不可能向发达资本主义发展,而只能向发达资本主义的附庸发展,回归想要发展而不能发展的四分五裂的旧社会。

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一种关于管理工资的新的欺诈勾当在股份企业中发展起来,这就是:在实际的经理之外并在他们之上,出现了一批董事和监事。对这些董事和监事来说,管理和监督实际上不过是掠夺股东、发财致富的一个借口而已。”庸俗经济学特别欣赏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在企业管理上特别欣赏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治理结构。马克思则认为“对这些董事和监事来说,管理和监督实际上不过是掠夺股东、发财致富的一个借口而已”

“破产法庭进行的审理表明,这种监督工资照例和这种挂名董事实际担任的监督成反比。”那种所谓有效监督的治理结构的科学性是庸俗经济学鼓噪起来的,完全是虚假的。我国引进以后并没有实质上带来企业管理的进步和改善,多数不过是换个名堂而已。

“那种本身建立在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并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马克思认为股份制的资本是社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和纯粹私人资本的一种对立。是私人资本的一种扬弃,但不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

“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因而劳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不过这种财产不再是各个互相分离的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财产,即直接的社会财产。另一方面,这是所有那些直到今天还和资本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单纯职能,转化为社会职能的过渡点。”资本主义下,资本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劳动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与剩余价值所有权分离,是资本主义极度发展的结果,是财产所有制变革的一个过渡点,是生产职能由私人职能向社会职能变革的过渡点。股份制改革的要点是向公有制过渡,经济上加大公有的程度和强化社会职能。庸俗经济学鼓吹的股份制改革却是弱化公有,强化私有职能。我们讲股份制改革一定要搞清楚,是向哪个方向改革?是倒退的改革还是前进的改革?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因而是一个自行扬弃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表现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生长出来的否定因素,只是单纯的一个点,而不是全部,不是根本。

“股份制度——它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股份制的革命意义就在于消灭私人产业,而不是象庸俗经济学鼓吹的那样,股份制可以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应该利用股份制的外壳,但应抛弃股票市场的赌博性质,股票市场不应成为冒险家圈钱的手段,要严禁庄家的抄作,股价必须和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紧紧挂钩,不能脱离开经营业绩而股价大起大落。总之要成为社会主义创新的以发展生产为目的的股份公司,而不能照搬资本主义,一切围绕股票赌博股利投机而运行。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运行和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运行应该是很不相同的,不能不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

“信用使这少数人越来越具有纯粹冒险家的性质。因为财产在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运动和转移就纯粹变成了交易所赌博的结果;在这种赌博中,小鱼为鲨鱼所吞掉,羊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股票形式并不必然导致赌博,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必然是赌博,在新生产方式下,在公有制生产方式下,它只应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手段。不是大庄家吃散股,而是为既是股东又是劳动者的广大股民谋利益,利益不是向大股倾斜,而往往是必要的对大股的限制。尽量限制按资分配的份额,扩大按劳分配的份额。

“在股份制度内,已经存在着社会生产资料借以表现为个人财产的旧形式的对立面;但是,这种向股份形式的转化本身,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界限之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克服财富作为社会财富的性质和作为私人财富的性质之间的对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发展了这种对立。”社会主义的股份制不是象资本主义股份制那样,在新的形式上发展社会财富和私人财富的对立,也就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而是逐步消除这种对立。凸显其社会财富的性质,适当的容忍私人财富的利益。

“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虽然它在自己的实际组织中,当然到处都再生产出并且必然会再生产出现存制度的一切缺点。”社会主义更应该发展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而且在实际组织中有必要也有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带来的一切缺点。

“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同样,它又是按或大或小的国家规模逐渐扩大合作企业的手段。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只不过在前者那里,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而在后者那里,对立是积极地扬弃的。”社会主义信用掌握在国家手里,要有力地支持股份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的发展。通过国家信用手段,按国家规模逐渐扩大合作企业,不是无序的重复建设和和小规模的遍地开花。

“合作工厂提供了一个实例,证明资本家作为生产上的管理人员已经成为多余的了,就象资本家本人发展到最高阶段,认为大地主是多余的一样。”实例证明,没有资本家,工人会更好地管理工厂。特别是未来知识经济发展以后,资本家的多余就会真象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里地主的多余一样。

“在合作工厂中,监督劳动的对立性质消失了,因为经理由工人支付报酬,他不再代表资本而同工人相对立。与信用事业一起发展的股份企业,一般地说也有一种趋势,就是使这种管理劳动作为一种职能越来越同自有资本或借入资本的所有权相分离,”监督劳动和工人劳动的对立建立在利益对立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的合作工厂中,任何劳动者的利益都是一致的,消除了利益的对立,也就消除了劳动的对立,监督劳动和工人劳动将更加协调更加有效。

使用道具

hamanhuang 发表于 2006-4-14 09:03: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由于虽然买了《资本论》但是还没有读,只有先顶再说,以后一定讨论

使用道具

王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6-4-14 12:49: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析的比较有道理,继续吧!
做人晶莹剔透(诚信、光明)  做事水滴石穿(用心、坚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