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ujian123
2544 1

[学术治理与讨论] [转帖]学术不端 抄袭之风揭了高校的“疮疤”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博士生

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32 个
通用积分
4.410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2300 点
帖子
22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2
最后登录
2024-3-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06年05月21日 15:12 博客网

前几天看到央视《文化访谈录》的节目,话题好像是谈“抄袭之风”。是半路才看的,没看到前半截。因为几年来耳闻目睹不少此类现象,所以很感兴趣地看完了这个节目。特别对广告时滚动播放的一句插播语:抄袭之风揭了高校的“疮疤”印象深刻,此话比喻得既经典、形象也令人深思。所以不由得想就此话题谈谈我的所见所闻。

一直以来都说高校是块“净土”,可这最后的一块“净土”也在一点点地被污染。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术不端、抄袭成风。上到名人、学者(前不久博客网上不也有过‘博导成了博盗,而搞得沸沸扬扬的吗?)下到学生的作业及毕业论文直接在网上下载等,不计其数。这种劣迹一直禁而不止,除了抄袭者本身的原因外,高校管理的软肋也助长了这种抄风在不断漫延,以至滋生出的“疮疤”越来越多。

如现场两位专家所说,造成这一状况是因为学术上的浮躁,大学论文的排名,老师评职称论文的硬指标,学生保研需论文多少等等(其实这些都与功利直接相关),所以学术论文的发表在高校成了泡沫。也正是这些五光十色的泡沫,成了某些学校及领导的政绩。因此学校对论文的评估是否严格把关,就形成了“疮疤”的隐患。

在高校工作多年,已对这样的事见怪不怪了。因为几年前,有人曾向所在学科的评委质疑:一个连总结都写不好的人,居然有十几篇所谓的论文,这不明显的抄袭或剽窃,这样的论文也算数?其评委说了一句让人难以置信的话:如今这样的“文章”到处都是,你管谁?所以也都睁一只眼闭只眼。果然这样的人顺利放行。为了证实其质疑的准确性,有人只是向上级主管部门点了一下职评的“死穴”,如果这样的文章也称其为论文,这样的人也能号称高级职称,只能说职称在贬值。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煮熟了的鸭子飞了”,虽然这并不是质疑的本意。

一个连一般人都能认知的常识,却让一个学科的十几个评委(几乎都是学者专家)集体犯下如此低级错误,这说明了什么?低能?腐败(不排除授贿)?还是疮疤已经形成毒瘤?一个全国知名大学尚且如此,何况其它学校?当一个学校尤其是知名学校,出了这样的“家丑”,也折射出其校其人其管理的教育缺失。这个学校尤其是领导自然脸上无光,因此,有的学校是能遮就遮,能大事化小就尽量小。因为揭一次“疮疤”会痛一次,当然能护痛是更好的了。所以才有了此起彼伏,举不胜举这一系列的学术不端乃至学术腐败。

在此节目快结束时专家说:对抄袭之风如不重锤猛药,这些“疮疤”势必会演变成“毒瘤”,会影响到肌体的健康。只要下大力气整治,不是做不到的。在场的政法大学教授介绍了他如何纠正学生中的这种抄袭之风,只要网上搜索就能分别其论文是否抄袭,如果是抄袭你这门课就为零分。同时他们也谈到北大是如何对待一个英语老师抄袭外国人的文章,北大对此毫不手软,决不护短,给予了严重的处罚。面对这高校中的一块块“疮疤”所形成的“顽疾”,不下重锤猛药是不行滴!

作者: 朱矩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学术不端 所见所闻 难以置信 大学教授 低级错误 抄袭 学术不端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沙发
jiangjinqi812 发表于 2006-5-23 09: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用我一个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解放后的国民,只有两种:一种是改革前的‘过于追求大公无私’的国民;另一种是改革后的‘过于追求自利’的国民”。现在整个社会都很浮躁,这种风气也蔓延到校园了。

jiangjinqi812.piggu.org 风过留云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