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让幼儿拥有自信心_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20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心理学指出3至6岁的学前儿童处在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各种个性开始发生和初步形成,虽然还没有定型,但它却是未来性格形成的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其中一点是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惜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强调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教育,而自信心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人的生活最为关键的问题。因此,自信心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在儿童的一生发展中,自信心也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说,我们强调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达成幼儿健康而稳定的心理状态,那么,培养幼儿健全的自信心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证。 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并经常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但专家调查发现,在幼儿园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自我评价“很蠢、不能干、很差”等。一些幼儿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其他幼儿的小组活动或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惧怕新事物、新活动,面对困难挫折时,他们常常害怕、退缩等。 纵观我们目前的家庭教育或学前教育,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中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是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总是竭尽全力为其解决困难,什么都包办代替,又或者对孩子望子成龙心切,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其次,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会导致幼儿的自信心不足。每个幼儿由于其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这样在幼儿之间就存在着个别差异。幼儿由于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又未及时得到弥补,在集体中的低评价往往造成幼儿的自我低评价,从而导致自信心的不足。 第三,成人消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态度,是造成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幼儿期,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依赖他人尤其是成人的评价,幼儿往往是以别人的评价为依据来评价自己的。如果成人经常批评指责幼儿,以否定的态度来对待他,那么就会使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真的很笨、很差或行为很不好。这种经常性的、消极的自我情感一旦固定下来,就渐成自卑心理,因而产生畏缩、逃避的行为反应。
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积极向前的人格品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1、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信任幼儿。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经常以肯定的口吻表扬幼儿,使幼儿看到自己的长处,体验到快乐和满足,激起继续上进的愿望,增强其自信心。一方面,尊重和自信是密切联系的,只有尊重幼儿,才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比较强调幼儿服从成人。忽视儿童的努力和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幼儿处于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消极、懒惰、无能、自卑的性格。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什么都想试一试,玩一玩,这时有的老师斥责他“调皮捣蛋”、“不听话”,随之而来的便是批评甚至惩罚。其实,这些正是幼儿独立意识和自主性萌发的表现,老师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幼儿,尊重其发展的积极因素,尽量满足幼儿自我学习的愿望,给予其充分活动和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改变“满堂灌”的教育,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信任对幼儿不仅是一时的激励,更是使幼儿成才的动力。如晓微是一个性格较胆怯、内向的女孩,有一次,老师请几名幼儿上台表演舞蹈,大家都踊跃举手,晓薇也显出渴望的神情,老师说:“今天,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和大家一起表演,虽然她没有举手,但老师想她肯定能行,她就是我们班可爱的晓薇。”大家热情地鼓起掌,在表演中,晓薇认真投入地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老师有意识地表扬她:“晓微,你表演得真好,你真棒”,晓薇显出了兴奋的神情。正是从老师的尊重和信任中,幼儿感受到了愉快的体验,形成了对自身价值的认同,自信心得到了培养。 2、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 这里指的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这种环境是要通过老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我们平时经常听到这样一些口语:“都坐好了”、“给我讲一遍”,这种命令性的语言使幼儿处于一种“教师权威”“必须听话”的受约束的被动地位,缺乏发挥自主性、首创精神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最终会导致幼儿丧失自信心,如某次绘画活动,一名幼儿在画好的楼房上添画上了一些杂乱的蓝色斜线,老师看见后生气地说:“真调皮,看你把画纸弄成什么样子!”老师否定了他的行为,其实,在孩子的心目中,他想告诉人们“下雨了”,但老师消极的评价,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扼杀了他学习的主动性,最后他只能是按着老师的意愿画出所谓的“漂亮的楼房”,恶性循环下去,不但会扼杀了他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还使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自信心不足。而在美国,家长和老师习惯把幼儿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幼儿的一些决定,肯定幼儿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对待幼儿,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指导。如在某次美术活动中,当别的小朋友在用各式各样的橡皮泥印画时,有一位小朋友却撸起袖子,蘸着印泥作起了指纹画;当别人在用彩色水笔画画时,她却用不同颜色的笔在纸上用力地剁,使水彩在纸上四处溅开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礼花”画,正是老师给了幼儿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允许幼儿的“不听话”才有了一幅幅出人意料的作品,才使一位从“刚来时害羞,又有些神经质”的孩子,长成了一位活泼、开朗、快乐、自信的小女孩。这正是两种不同环境所得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二、 培养幼儿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1、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注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及必要的技能技巧。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各阶段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在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培养幼儿各种能力,并注意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如拍球、跳绳、剪纸、画画、跳舞、系鞋带等,对于幼儿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充分肯定,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老师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这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使幼儿从中获得自信,确信自己“我有能力”、“我能做好”。 2、必须使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在各项教育活动中兼顾不同发展水平层次的幼儿,如在折纸活动中,对能力强的幼儿可让其独立完成活动,而对能力弱的幼儿,可在纸上折出折痕,引导其完成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又如有一小朋友在认知、动作发展等方面相对于同年龄的幼儿来说较差,因此他在各项活动中都畏缩不前,难以完成活动,性格也逐渐变得内向孤僻。为了让他体验成功,在每次的活动中,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难度和层次要求,让他每次都获得成功、获得满足,逐渐树立起他的自信心。所以,要使幼儿经常保持自信,应让幼儿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
3、应相信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某次角色游戏,老师提出游戏的要求和规则后,幼儿大部分都自由地选择游戏材料和角色,当游戏进行一半时,有一名幼儿在“麦当劳”与同伴吵起来,原来由于钱币面值的不明确,导致找赎时发生误会。在活动后,老师及时组织幼儿讨论该如何分清不同面值的钱币。通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钱币上面写上数字,便于识别。老师还请幼儿自己设计钱币,并写上数字,这种实践活动能培养幼儿自主、自立精神,锻炼幼儿的智力和社会应变能力。此外,教师可适当委托幼儿完成简单的任务,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这样,使幼儿能经常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相信自己的力量,自我评价就高,自信心就强。而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其创造条件获得成功,如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幼儿提些容易回答的问题等,使这些幼儿在一点一滴的成功中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 三、促进自我肯定,培养自信心。 1、要培养幼儿的耐挫精神。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失败,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情况。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幼儿的情况,帮助幼儿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培养幼儿大胆、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一名幼儿将手中的飞镖飞到了树上,怎么办呢?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用力摇大树、爬上树去、搬梯子拿等。对于幼儿的说法,老师不加以嘲笑或禁止,而是请大家试一试:用力摇大树,树太大,不行;爬上树去,太危险了,而且爬不上,也不行;搬梯子去拿,梯子靠不住,也不行。大家都积极地开动脑筋,最后想出一个办法,用勾子勾,果然把飞镖勾了下来,大家高兴地欢呼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懂得了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不怕挫折和失败,这样幼儿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自信心。 2帮助幼儿发扬自己的长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自信心。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有的幼儿画画画得好,有的幼儿唱歌唱得好,有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好,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老师应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帮助幼儿在某些领域活动中获得成功,使幼儿建立起自信,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有的幼儿智力发展一般,但社会性发展较好,能关心集体,热爱劳动,老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他的这些做法,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可爱之处,从而促进其自我肯定,增强自信心。现阶段,幼儿园提倡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有的幼儿由于不会交往而受到同伴群体的排斥和拒绝,从而感到孤独,缺乏自信。因此,教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交往技能,多鼓励这些幼儿多与同伴交往,并教育同伴接纳他,关心和爱护他们。 四、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教师、家长共同努力 家长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经常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长思想上的认同及行为上的配合,了解其家庭教育的情况,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让家长明确要尊重和信任幼儿,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水平提出要求,不能操之过急,期望过高,以致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放心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一味包办代替,以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要为幼儿提供一些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遇到的矛盾和争执,从而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自信心的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要真正实现这种教育的价值,就必须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中体验自己的感受和变化,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自信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保护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人人拥有自信。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