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管理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24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校文化底蕴,提升学校文化的品味,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学校的教育功能得以发挥。加强协调构建和谐的校内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通过家长培训,家访、家校联系工作和家长委员会工作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共同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倡导“以学校文化滋养人、以个性特长彰显人、以和谐的事业和团队凝聚人”的管理理念,积极营造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和谐的学校管理文化。
关键词:校园 文化 建设 管理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分割开来,那就是认识的误区了。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有必要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管理的作用。
1、文化的概念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首次给文化下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这是19世纪70年代第一个所给予文化的定义。从此以后,相继出现了很多关于文化的定义,(当然,我不是搞理论研究的,也不去过多,过份的追求它定义的准确性如何或有多少个定义)但如果我们想想,所有的定义实际上都是在指人类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记得在1997年由原国家教委人事司安文铸主编的《学校管理专题研究》一书中,将这些定义大体概括了几个方面的内涵。
①“文化是人的属性,是人的外动物性部分。”
②“文化受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制约,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不仅是人的活动结果,也是人的活动的过程。”
④“文化涵盖大的活动的一切方面,包括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
⑤“文化的发展在于不断的改造人的动物性,在于人体本身的发展。”
既然至今人们仍对“文化”的概念有争议,就暂不去过多研究其哪一定义的确定性,根据以上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归纳,就说一个校园文化的概念。
2、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文化概念的争议必然也折射到校园文化的概念上来,目前,根据各家的理解,好像将“校园文化”的观点归为如下:
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说”。这种说法是“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体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的总和。”
②“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说”。这种观点的说法是:“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及整信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以及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
③“价值观核心说”。这种观点的说法是:“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和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学校成员认同的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群体和群体行为规范,它是学校历史传统、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
根据“文化”的概念和中、小学校园特点,可以概括一下: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逐渐形成并为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这种方式和结果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物质形式和精神形式为其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校园人的活动和校园人的发展。是全体校园人的一种共同追求,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园文化的这一界定和内涵反映了文化的普遍存在性、全面包容性、主客体统一性、动态发展性,特别是揭示了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校园人的发展。人的活动结果最终表现为人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最高价值在于促进校园人的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根据以上对校园文化的界定,校园文化建设大体可以有这样4种: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不少人把学校物质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学校物质条件。因而在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时,把重点放在学校,构质条件的改善上。甚至追求豪华“一次性到位”等。当然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基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也是表层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也无不反映出某种教育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但是物质文化也分表层物质文化和深层物质文化。
表层物质文化建设内容很广,很宽泛,从校园建设与布局,到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以及校园的绿化、美化,都能够体现和反映出物质文化建设的品位。比如:60至80年代的校舍不去过多的思考它的艺术性,也没有多少文化内涵,而只是考虑到它的实用性(特别是农村小学)。进入九十年代后,有些学校校舍的建设开始从简洁走向造型新颖,至九十年代中后期更多的学校开始思考“校舍文化”,改变了了原来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开始讲究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协调典雅,同时还要富有教育意义。比如:有的学校建筑是一个展翅翱翔的雄鹰,两翼是教学楼,前身是行政办公场所,后身是多功能室。它的喻意很显然,让每个学生都能像搏击长空的雄鹰,展翅翱翔。有的学校建筑体型像帆船,启示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运航,勇征直前。
除了校舍之外,校园内的很多陈设布置都可显示它的文化功能。如黑板、桌凳、美化中的园艺造型、校园雕塑等等,这些物质文化都是表层文化。但物质文化并非都是摆设,这些物质条件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物质条件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特质文化中的深层物质文化。因为深层的物质文化是富有生命力的,是创造,是对物质文化认识水平的反映,如何利用和对待物质环境和条件,也是价值的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前一种表层物质文化很重要,但后一种深层的物质文化建设更重要。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我比较注意思考和充分利用多种设施来做文化文章,如:学校的黑板、各功能室的桌凳,绿化中的造型、假山、墙壁、标语等等。要让这些看得见的物质转换成各种富有教育创新的教材,并融入人的精神这才是物质文化建设的根本。
2、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谈到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长以及教育理论工作都认为学校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作为一个做管理人的工作,校长上任首先考虑的是“建章立制”这无疑是将制度等同于学校制度文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各个学校都制定了名目繁多,要求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制度建立的宗旨,制度的本身的价值取向,规定制度是否得到真正的执行的严格追究,以及人们对规章制度的认识态度等则较少被思考,甚至在个别学校多项制度成了摆设,你有、我也有、执行怎样,甚至有个别校长不是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掌握以致于不少制度形同虚设。
制度文化也分为表层制度文化,和深层制度文化,所为表层文化是指“以制度主体,书面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制度本身”。深层次的制度文化是指人们对创建制度后要遵守制度的态度。评价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否有效及有效程度。既要看学校表层制度的内容是否全面公正,是否以人为本,形式是否完备和周全,也要看人们对待制度的方式,态度的及相关的行为。如学生常规管理规章制度有26项,教师规章制,各种工作意见少说也有三、四十项,还有其他的要求等,其实比较而言,形式的制度建立相对容易,真正困难的是人们在内心里真正树立规则意识。
建立良好的制度文化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制定规章制度的要求。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制定是否科学合理,这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它既能反映学校领导的文化素质,也可反映出学校科学管理的水平,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主观意志随意决定的,在制订规章制度时要符合以下要求:
①制定规章制度要有一定的客观依据,符合科学性。
首先,要依据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已出现的问题的纠正等,只有当规章制度符合客观规律时,规章制度才能起到积极有较作用。
如:《教师履职晋级考核办法》
其次,要依据国家和上级领导部门颁发的政策、法令,条例,来保证制度的一致性,如:《小学教师的聘任办法》。
再次:要依据对象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
最后,要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地区不同(发达与落后)地域不同(城市与农村),在制定制度的分别不同情况因地,因人制宜。
②一切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必须有益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富有教育性,也要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发展与成长。学校制定每一项制度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都要考虑每一项制度对实现学校总体的目标起什么作用。会不会顾此失彼,强调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如:学生请假制度要第四条规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的发展。
③学校所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应要求一致,不要互相矛盾。除上级的规定协调一致以外,校内各方面的制度在要求上要相互配合,互相照应,如果不一致,就有相互冲突现象,使执行者无所适从,这样的制度不仅不能起到管理作用,反而会降低其他制度的执行效果。
(二)实施校园制度文化的要求
制度的制定容易,实施起来难,而让制度成为一种文化更难,如何使制度内化为校园人的一自觉行为?这才是规章制度形成学校制度文化的关键所在。
在贯彻学校制度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①加强对学校制定某一制定度内容、目的,意义的宣传,使师生正确理解制定制度的内容、意义,明确遵守制度的作用,以便使制度得以认可,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如:根据《小学生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怎样去遵守,去履行,教师也是一样,如:《教师职业道德》。
②给所有学生一个练习适应时间,不可要求短时间内掌握所有规章制度,要分内容,阶段实施。
③不要一次性出台过多的规章制度,这样容易使师生感觉到多而乱。
④保持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性。特别是常规管理的制度更是如此,总之,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健康、稳定、有序、高效发展的保障。只有让制度形成了文化,才能使一所学校富有生机和活力。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的校心内容,精神文化建设往往比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滞后的多,校长,教师和学生精神单调。这与当今社会对人的精神生活的挤压有关。与我们对精神文化的认识有关,也与我们教育工作的自身素质有关。校园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由于校园精神文化也分表层精神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所谓表层精神文化,是指人们外在的精神活动及其结果。如:校风、校训、校歌等。深层精神文化的态度与评价方式。不同价值观的人对精神生活的评价不同,评价一所学校、精神文化发展程度的高低、既要看表层的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更要看校园人在精神建设中的真实行为以及在学校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
4、校园的行为文化
校园的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升化,行为文化是指校园人在一定物质文化的环境中,在制度文化的作用下,在精神文化的熏陶里,逐步内化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如:教师的爱岗敬业和积极向上,以享受工作为幸福的人生态度,学生的良好习惯及价值取向。行为文化也同样分表层行为文化和深层行为文化。表层行为文化指行为本身,校园师生的具体做法。而这样表层行为文化往往是在外因作用下的一种行为。如:检纸、不扔纸,每天称饭排队。这些都是通过外因而起作用的表层行为文化,但日积月累,往往就会形成深层的行为文化,那就是指行为背后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关系
以上的四种文化内容,就是学校校园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统一体。表层文化包括:校舍、设备、设施等物质文化和课程,规章制度,以及精神文化中的一些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观察直接描述出来,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外在形式和浅层结构。而学校中的深层文化包括:学校师生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信仰、理想、传统习俗、工作表度和思维方式等难于摸得着的文化,这些深层文化只有通过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校园内的人际关系所体现出来,这些需要通过学校中的各种活动进行反复观察才能抽象出。深层文化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深层结构。
学校的办学品位之所以存在差异,实质上就是学校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跟校长自身的理想信念,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人格品德等素质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管理者,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和学校管理统一体,而校园文化建设更体现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