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论《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免费论文_汉语言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27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 要]《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描述了一对青年夫妇焦仲卿、刘兰芝牺牲于封建家长制的婚姻爱情悲剧。在这首诗中作者采用了双线推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叙事中兼有抒情,而且繁简得当,前后照应。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叙事特色 结构特点 人物形象 表达方式

《孔雀东南飞》叙述的是一场婚姻悲剧,全诗由兰芝被遣、仲卿惜别、刘兄逼嫁、夫妇殉情这一系列的事件构成了完整的故事,其情节的发展采用了双线推进的方式。
一、双线交替的叙事方法。
(1)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关系组成,占主导地位。
在刘兰芝被谴之前,仲卿求母失败反遭痛骂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冲突,表现了仲卿的软弱和焦母的专横;第二次冲突是迫于无奈的兰芝向婆婆辞别,从兰芝的言信举止表现出她的反抗性;兰芝回家后势利的哥哥逼婚是他们同封建家长之间的第三次冲突;仲卿遵守约定,惜别母亲是第四次冲突。这四次冲突,实际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而且一次比一次激烈,一直到最后以死殉情。
(2)第二条线索是由刘兰芝、焦仲卿夫妇之间的关系组成。
这条线索是穿插在第一条线索中展开的。焦仲卿、刘兰芝二人感情非常深厚,但在尖锐的家庭矛盾中不得不被迫分开。诗中安排了二位主人公的三次离别场景,来表现两人间感情的纠葛。第一次是仲卿求母未果,回到房中与兰芝痛苦地话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第二次是焦、刘在大道口的离别,通过同车、耳语、互誓等一系列的动作与语言,展现了二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第三次写兰芝被迫出嫁,仲卿赶来作最后的诀别。
这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将矛盾不断推向前进,使人物性格不断丰富,主题不断深化。
二、繁简得当的材料安排。
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较多,若不加剪裁,就会散漫无所归统。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道:“作诗贵剪裁。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第102页
参考文献
1、李杏林:《孔雀东南飞》研究,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2、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3、过常宝:《<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同步辅导/同步训练》,中华书局,2004年4月,第一版]裁剪中关键是抓住“篇中意”,要对材料加以合理的选择,利用,来突出主要的线索、表达主要的情意。
(1)浓墨重彩、尽力渲染女主人公。
刘兰芝是作者所同情和歌颂的女主人公,作者便挥动笔墨尽力渲染,从正面到侧面,从语言到行动,从外貌到内心世界都花了相当的篇幅,还通过写环境、景物以及巧妙地插入抒情议论来渲染,真可谓是“用墨如泼”。如新妇起严妆一段:本来在当时的社会里,被遣回娘家对新妇来说是极为不光彩而又令人伤心的事,但作者写兰芝却像迎喜事似地梳妆打扮自己。这固然是借此对兰芝的美丽作必要的补叙,但更主要地是在突出兰芝那种坚忍刚毅、从容不迫的性格。又如写太守家办喜事的场面:作者不厌其繁地写豪华的排场,这一方面是从侧面反衬兰芝的美丽、贤淑,一方面用来证明被遣归的无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突出刘兰芝不为荣华富贵所动心的高尚情操。还有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等段落,都是浓笔重彩的段落。这些段落在整个长诗中都是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感情的宣泄,对题意的显示都起着极重要的作用,所以作者不惜浓笔重彩。
(2)有的地方作者却又表现得“惜墨如金”、寥寥数语。
全诗以两句比兴开头之后,不介绍焦、刘两人家世而是以兰芝自述“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语,突出兰芝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且符合封建道德规范,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一句,又有力地概括了平日所受的种种折磨,其后也只讲了“大人故嫌迟”一事,别的都省略了。又如写兰芝到娘家见到母亲,虽有千言万语的委屈也只用“儿实无罪过”一句轻轻带过,至于母亲的惊疑、愤怒、悲哀、种种复杂的感伤也只用了五个字“阿母大悲催”就概括了。焦母与刘兄这样的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人物,作者都是以寥寥数语勾划的,而且差不多全凭对话来表现形象。即使如此,这两个艺术形象也刻画得非常逼真、活套,使他(她)们可憎的面孔跃然纸上。如焦母“捶床大怒”这一个举动,焦母“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和“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这两句话,就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了一个蛮不讲理、独断专横的封建家长的形象。再如末尾处亦不写双方亲人懊丧追悔,直接以合葬结尾,用笔十分简洁,转换十分迅速。
三、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此诗在结构上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前后照应。如开篇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而后面又有兰芝母亲的叙述与之照应:“十三教妆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这样先由兰芝自述,后由刘母复述,一呼一应,既称赞兰芝德才兼备,又说明兰芝被遣实属无事生非。还有诗中在不同场合中两次出现的蒲苇、磐石的比喻,先是兰芝与仲卿分手时,兰芝以蒲苇、磐石作比,而后由仲卿用同样的话责问刘兰芝,这一呼应强调说明焦、刘双方爱情的坚贞。此外,兰芝别仲卿时对其兄“性行暴如雷”的担忧,焦母“东家有贤女”的引诱,也在诗中有暗伏、有照应,使诗的前后两部分脉络贯通,互相映衬,显示了结构上精细和缜密的特点。
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好的叙事作品往往能够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吸引读者。《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刚柔相济的刘兰芝。
女主人公刘兰芝勤劳、贤惠、多才多艺,有着一种高贵、倔强的个性。她不被威逼所屈,也不为富贵所动,坚强地捍卫自己的爱情。她主动请求回到娘家,说明了她的识大体与聪慧,等到刘兰芝与小姑拜别的一段时,“泪落连珠子”一句证明了兰芝与小姑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和谐,也表明了兰芝的温柔善良。再到后来与焦仲卿暂时离别时,面对焦的犹豫不定、一筹莫展,兰芝的一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将自己的坚定、忠诚之心表露无遗。面对哥哥逼婚时候,她自尊自爱、敢于抗争,那种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少有的刚强性格和勇气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个处于极端弱势的女性的不可侵犯的尊严以及她对待爱情的坚贞。正是这种倔强性格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使刘兰芝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2、懦弱无奈的焦仲卿。
而我们的男主人公焦仲卿则是以一个忠于爱情但拘谨懦弱,受礼尽孝却胆小怕事的形象出现在文章中。他对爱情忠贞、专一,在兰芝和焦母的斗争过程中,始终站在兰芝一边。他深爱兰芝却不敢与挑剔的母亲大人抗争,只是一味的忍辱负重,消极以对。与文中刘兰芝的形象一比较,就显得比较软弱,对现实缺乏清醒的认识,在问题处理上显得主观,对妻子缺乏真正的理解与顾惜,让读者、听众无不愤恨如此懦弱、消极的丈夫。比如在得知母亲要逼走兰芝以后,焦仲卿只是婉启、跪告母亲,并且带回一个“便可速遣之”的命令。即使如此,他仍然没有认清事态的严重性,却还在那里说什么“卿但暂还家,我今且报府。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娶。”他始终没有认识到兰芝既然“谓言无罪过”而“仍更被驱遣”,其意义就绝不是如他一厢情愿所设想的那样“卿但暂还家……不久当归还”那么简单。正是他的“糊涂”、“软弱”加速了刘兰芝被遣的既成事实,还有他们的共同悲剧。
诗中还塑造了其他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蛮横无理的焦母,攀附权势的刘兄,他们是反面人物,封建势力的代表,作者虽着墨不多,但其可憎面目,跃然纸上,无不各如其面,活灵活现。
五、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诗言志”,“志”即思想感情的抒发,无情既非诗,是诗就该以情动人。这首诗虽为一首典型的叙事诗,但全诗的抒情气氛极其浓重。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兴起全篇,饱含悲凄眷恋之意,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悲怆沉郁的悲剧气氛,定下了全诗抒情的基调。此种手法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妙处,使读者欲罢不能,被深深吸引并沉浸其中。鸟犹如此,人何以堪!之后便是兰芝悲愤的自诉,是仲卿痴愚的求情,是这对夫妇在势不可为的情境中诀别,盟约,殉情,其间凄婉缠绵与刚烈柔韧的情感喷发,可谓用墨如泼,淋漓尽致。尾声采用的是鸳鸯双飞的浪漫主义手法,寄托了人们对焦仲卿、刘兰芝悲剧的同情和对自由美好婚姻生活的希翼,既寄托了哀思,又饱蕴着祝愿;虽是曲散人终,却又余音绕梁,让人流连忘返。另外,在关键的地方,作者也情不自禁地而又不着痕迹地插上一些抒情性的语言。如当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写道:“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又如当兰芝和仲卿最后诀别的时候,作者写道:“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这些旁白式的抒情性穿插,充满着作者对兰芝夫妇的同情。而在诗的结语,作者又这样写道:“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这里虽用了教训的口吻,但是由于充满着作者的同情,也带有强烈的抒情性。总之,《孔雀东南飞》在诗体表象上是叙事,其艺术重点则应在抒情。
《孔雀东南飞》不管留给人们的是无比的同情,还是深深的崇敬,故事中那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浓重的抒情氛围和精妙的写作方法无疑在当时、以后、现在乃至将来都熠熠生辉,都会给我们留下难以抹去的深刻印象,而这首诗也正是因此而不朽,因此而被世间追求真爱的人们所传唱。

注释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