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行为金融学尚待引入个体社会性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2013年10月28日 11: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28日第516期 作者:周业安

【核心提示】如果要让市场变得有效起来,笃信自由放任就成为一个虚幻。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通过看得见的手来矫正市场的波动,从而让市场真正能够为社会带来福利。2008年的次贷危机再次让人们感受到市场的脆弱,也使人们再次想起理论界围绕“有效市场假说”的争论。2013年诺奖,同时颁发给法玛、汉森和席勒,大概寓意于此。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法玛和汉森的学术思想比较接近,席勒则正好相反。

芝加哥学术传统导致理论局限

法玛和汉森学术思想的一致性,与所在的学术环境有关。他们虽然在不同大学求学,但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而芝加哥大学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镇。法玛和汉森无疑接受了这一学术传统。

对法玛而言,他的老师米勒在金融学界称得上泰斗级的人物。20世纪中叶,金融学的主要思想几乎都为米勒及其学生、米勒所领导的同事以及米勒的合作者所共同创造。这算得上金融学历史上的一个奇迹。1990年和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除了马克维茨与米勒在学术上没有关系,其他四位或多或少与米勒有关。对米勒而言,市场有效几乎是一个不证自明的话题。法玛的另一个思想导师是1991年的诺奖得主科斯,科斯加盟芝加哥大学后,也迅速成为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正因为这个背景,使法玛坚信市场是有效的。

对汉森来说,亦是如此。汉森求学于明尼苏达大学,两个对汉森学术生涯影响最大的学者是2011年诺奖得主萨金特和西姆斯。这两人是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信徒。这也可能是汉森愿意加盟芝加哥大学的原因。汉森自己在一次学术采访中谈到,他的广义矩法的发现,得益于萨金特和西姆斯的知识传授。由此可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法玛和汉森之所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来维护“有效市场假说”,与他们所受到的经济学教育是分不开的。

但市场真的有效吗?法玛等人坚持的信条依赖两个重要前提:一是市场充分竞争;二是参与人理性预期。

对前者而言,无论米勒还是夏普等人,都是在新古典范式下构建了有关资产价格的决定模型,这也就注定了法玛和汉森的理论局限。后来的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市场很难充分竞争,不仅因为缺少完美的替代品,也存在较大的交易成本。即便是孪生证券,也表现出长期内无法完全套利的情形。如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施莱弗等人就提出了有限套利假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完美套利假说的理论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后者——参与人是理性预期的吗?2002年诺奖得主卡尼曼和其合作者特维斯基(一个因去世而和诺奖失之交臂的杰出学者)的一系列研究发现,新古典范式中有关偏好的两大公理(完备性和传递性)根本得不到满足。这就意味着有关参与人理性预期的假定,事实上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行为金融学弱点尚待解决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发现,参与人其实是有限理性的,决策时的情绪对个体行为有决定性的影响。假如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人都是有限理性的,存在情绪或者情感,那么市场价格的波动就不可能仅仅反映基本面。所谓过度波动,是说资产价格除了反映基本面外,还会呈现出参与人情绪的一面。而席勒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席勒后来在其理论研究基础上,成功地构建了检测投资者情绪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制作成投资者情绪指数。现在这个指数已经成为各个金融市场检测市场波动的重要指标。席勒的研究甚至对从业人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风格投资的模式就是得益于此。

如果断言“有效市场假说”过时了,或者失败了,还为时尚早。以席勒等人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家和行为金融学家,虽然发现了各种新古典范式无法解释的异象,也建立了诸多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这些异象,但迄今为止还远不尽如人意。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有几个弱点尚有待解决。

一是当事人的决策受太多心理因素影响,这些心理因素相互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互动关系?有没有某个最基本的、最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迄今的建模方法,大多采用了简单的两分法,假定一个当事人的效用函数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情绪的一面。但这种两分法受到心理学家的严厉批评,因为将情绪和理性人为割裂成两个独立单元,违背了个体的认知本质。

二是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强调理性的局限,但从非理性到近似理性之间,存在一个理性不足的程度序列。不同的学者在各自研究中通常会假定一个理性不足的程度,这使得研究缺乏统一性,也就很难对研究结果进行有效对比。

三是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发现了诸多异象,但迄今这些异象通过新古典范式似乎也能够予以合理解释。如法玛等人就指出,所谓异象是因为研究的样本集和方法等不同造成的。

四是最重要的,即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迄今还依赖代表性当事人的分析框架。只不过是在其中换成了两类当事人,一类理性,另一类有限理性或者非理性。而问题在于,按照行为经济学的本意,个体之所以具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体的社会性。如何引入个体的社会性?这可能无法通过代表性当事人的处理方式来解决。

总的来看,现在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同意,市场有可能有效,但更普遍的状态是低效或者无效。如果要让市场变得有效起来,笃信自由放任就成为一个虚幻。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通过看得见的手来矫正市场的波动,从而让市场真正能够为社会带来福利。2008年的次贷危机再次让人们感受到市场的脆弱,也使人们再次想起理论界围绕“有效市场假说”的争论。2013年诺奖,同时颁发给法玛、汉森和席勒,大概寓意于此。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