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如何正确认识校长的人性化管理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26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领路人,他的领导水平,管理艺术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前途命运。在举国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的校长更应该在自己的管理中充分地体现人性化这一原则。
一.正确认识“人性化”管理的含义。
纵观教育管理的发展,从经验型的管理到科学型的管理,管理方式的变革,曾带来学校管效益的提高。工业化时代,实施科学管理,强调的是科学管理理论指导学校管理工作。制订规划方案,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量化评估,实施奖惩措施,无疑强化了学校的领导功能,健全了学校工作的有序运作,统一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但由于科学管理重视的是权力、机构、规章制度,而忽视了人本因素、社会文化环境,体现的是“重物轻人”的价值观;强调的是“计划性”、“服从性”的一刀切管理方式,忽视了教育的情感性、复杂性、灵活性、创造性,体现的是制度控制,利益驱动(量化评估)功能;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其局限性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教学工作,原本极富有创造性、灵活性,但由于一味强调科学制度、量化评估,采用工厂车间物质产品生产的简单管理形式,制约了教师只能按章办事,扼杀了教师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潜能得不到施展,不利于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显然这种管理,不适宜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人才。而人性化管理是指校长在自己的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和考虑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利益,即合理满足其人性和社会性的要求,并处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体性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学校管理一味强调“依法治校,从严治校”,过分强调刚性化准则,失之温情,很难激发教师感受工作快乐,更难调动教师竭尽全力为学校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人性化的管理,他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管理对象的意愿,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教与学的热情,使他们的潜在才智和能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可以说,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二.具体措施。
1.放下领导的架子,做师生的真诚朋友。
全球三大旅游公司之一的罗森帕斯公司,出版了一本名为《顾客第二》的书,他们明确提出,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口号,当全球都在倡导顾客第一的时候,他们的理念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而学校管理还不同于工厂、企业和机关,对教师的管理不能不考虑教师的心理和工作特点。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看重人格的尊重,看重精神和价值的承认,鄙视粗野,乐于服理。教师常常是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改作业,其工作方式是个体的、分散的劳动,工作的社会效果不能完全立竿见影;同时,教师的工作又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如果无视这些特点,把教师当作企业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管理,就势必引起反感、抵触,创造热情丧失。学校兴衰系与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工作热情直接关乎到学校工作的成败。作为校长,首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学会与各种不同的人接触,与他们沟通,交流,做他们的真诚朋友,成为他们的贴心人,要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感觉到学校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我们传统的观点总是认为,作为一个校长,一个学校的领导,要有领导的气势,于是乎,当校长的便时不时一脸严肃,摆出领导的架势,让群众产生一种畏惧感,压抑感,随即也产生了距离感,试想一下,这样的领导怎么和群众去接触,去谈工作,谈生活呢?心理实验表明,校长的每一个举动,甚至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对下属而言决不仅仅是尊重,它可以促成和谐环境的形成,提高心理状态,极大的改善精神面貌,从而激发工作热情,紧接着的当然是辉煌的业绩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士通过研究还表明---员工在记时工资时,其能力只发挥了30%,而在受到激励时,可以发挥到90%,是选择30%还是90%?我想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而作为老师,则往往却是对既有才能,又平易近人的领导很尊敬,愿意把自己的知心话告诉他。在实际中我发现不少的校长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比如说有一个学校在每一个学年终了都会给全校教职员工的家属买一个小礼品,还有一封真诚的感谢信,意思是老师的成绩,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属的全力支持,几百元钱,礼物不重,但常常令家属和老师感动;还有的校长,不辞辛劳,在每年春节的时候都要给老师的家属亲自去拜年,一个小小的举动,会让老师感到无比的温暖,能不把自己的一腔热情奉献给我们的教育大业吗?如果我们的校长都像后者,那么就向人性化管理迈出了第一步。
2.淡化量化管理,注重情感激励。
量化管理是现代教学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有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也被作为一种常规管理的方式,但是,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内在品质的事业,有许多东西是无法用量化的数字来表示出来的,如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素质、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用分数的形式将教育过程评价出某种结果,分成个三六九等,然后论功行赏、论罪处罚,也就是用分数来衡量工作,这是工业时代的管理精华,它注重了量的积累;但用在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中,却很容易忽视了学生质的飞跃,没有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质的飞跃,没有看到师生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只看到了表象——教师工作的量的数字统计,学生的表面成绩。长此下去,就会形成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领导安排什么,教师就干什么,也就是说评估机制决定了工作的目的,使广大师生缺乏了工作的创造力,许多工作将趋于形式化,比如要求教师备课,对教案的要求愈细致,那么教师对教案的条条框框愈做的好,但是作为指导教师上课的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就会渐渐淡漠,时间久了,教师就会象应付八股文一样应付教案,缺乏了上课的创造性准备,教案就成了形式;好人好事量化了,交一件拾金不昧的物品多少分,做一件好事多少分,事情做了,分数也有了,但做好人好事的纯真、善良、美好的动机却没有了,那么学雷锋做好事对学生品德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学生的考试成绩非常优秀,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能力、创新的品质未必优秀。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可是学习方法好,学习效率高、创新能力强,这些又如何能量化得出来?再比如现在的德育管理,对众多的学生来说,只有空洞的说教,只有加分和罚分,没有刻骨铭心的心理情感体验,就很难培养出诸如道德、品德、情操、意志等品质,德育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我们说了这么多量化管理的弊病,那是不是就不要量化管理了呢?回答当然不是的,只是要求我们校长不要把量化管理当作衡量教师,学生成绩的唯一手段,比如我刚才说到的教师备课问题,如果只是看那个教师的教案写的细,写的好,符合规范,就说他的教学好,那是不是有点太表面化了?相反的,有的教案可能用量化的手段来衡量,不是很理想,但教学效果是不是就一定很差呢?再比如,有的校长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老师没有课的时候必须在办公室备课,不到下班的时候就不能提前走,结果效果未必就很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着适当的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呢,让他们感受到没有压力,从情感上愿意为教学奉献自己的力量呢?量化管理要科学,要细致,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沟通和发自内心的接受。
3.身正为范,做师生的表率。
我们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说这是教师的职责,那么作为校长也应该把这一条纳如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且要做的更好。要求别人怎么样,自己首先要作好,这样说话才有底气,老师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看看领导自己是怎么做的。比如我就见过一个校长,他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要求不准赌博,会刚开完,就有老师当面质问他说:“你不是天天在打牌吗?”问得他无以回答,这样的校长,在群众中还有什么威信!还有类似的,有个校长为了有一个好的环境,要求大家都不要在办公室抽烟,但自己就是做不到,结果是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成了虚的。
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坚持原则,对待老师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忌讳待人有远有近,拉帮结派,搞小集团,霸气十足,唯我独尊,这样就会丧失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工作举步维艰。
4.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
“我们这支队伍是完全为着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学校领导是全校师生的公仆,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学生和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我们的所有成绩都是他们的贡献,而作为校长,则是为他们去服务的,忘记了这一点,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作校长,在制订政策,做出决断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老师,学生,把学校的发展同最广大的师生员工结合起来,而最切忌的是把师生员工的工作看作是为自己的政绩服务的工具,这样容易脱离群众,而相反应该把自己定性为全校老师事业成功,施展抱负的后勤部长,为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排忧解难,服好务。因此,作为校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施展自己的人性化管理:
(1)、深入了解师生工作和学习最真实的现状,为他们解决问题,做好服务。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所有工作都必须完全服从于教学的要求,所以搞好教育教学则更是一个校长的神圣职责,但只是一味地去要求老师,一味地追求表面成绩.不很真实的管理数据,甚至责怪学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不切实际的官僚作风。事实上,没有一个教师不愿意把课上好,把学生教好,但是如果他们真的是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或者不认真的现象,作为校长,就应该下到最基层去,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看看人家是不是对你的工作有意见了,不满了,或者是他(她)的家里有困难了,才让他情绪不振,如果是,那就是你的工作没有做细致,对他们关心不够;学生学习不努力了,思想抛锚了,成绩退步了,那就是你的工作有漏洞。在现实中,我们有很多校长,经常不听课,不去和学生,老师接触,只是坐在办公室,凭简单的数据,材料,或者是个别老师的单方面的汇报去给老师的工作定性,这样的管理方式怎么能成呢?说来说去我们就是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相信就会找出自己的工作缺陷,从而去改正,完善。
人们长说,民以食为天,如果我们的老师吃不好,穿不好,住房条件差,收入低,那么,他们又如何能安心地去工作,去学习呢?所以,作为一个校长,还不得不把这些问题都摆在自己的桌面上,经常检查自己是不是力所能及地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经常在基层学校出现这样的现象,校长在这样,那样地要求老师,而老师们则是在埋怨校长,他们说:“给这么一点钱,还要索要那么多的,高的要求,可能吗?”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但又是在现代经济社会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我不想多去说,而只想对我们的校长说一句: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尽自己所能吧。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老师把学校当作自己的一个温暖的家,是他们的生活脊梁,那么他们还会不努力工作吗?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校园文化。
学校是一个文明的场所,潜移默化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想方设法在校园里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学习,讲文明的良好氛围,要形成尊敬老教师,培养,提拔和重用年轻教师的风尚。要在学校中营造一个干群关系融洽,师生之间亲密的和谐环境,充分利用工会,校代会的组织形式,和教师对话,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来;开展诸如运动会,文体活动.组织旅游等加强教师之间的感情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学生会组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得解决问题的时候能作到有的放矢。
三.处理好人性化管理中的误区。
在管理中体现人性化,是指在管理中体现“人情味”,让管理不再变得“冰冷”而“生硬”,当然,我们提倡平易近人,和群众达成一片,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一点度了,没有一点校长的身份了,而人性化与制度化并不是水火不想熔的,相反,科学的管理制度才是真正实现管理“人性化”的基础和前提。要实施好人性化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而不是追赶时髦,片面理解,曲解是非,只要人情不要制度,人情至上,这样的话,学校就会变成自由市场,校长的管理更会进入一个误区,陷入一个泥潭。这里我要对校长们说的一个字就是“度”,作为校长,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性化的管理。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走极端,我们经常在讲“奖罚分明”,对待老师的成绩,我们要有言必行,要给予奖励,但对错误,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要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处罚,但在这里我要给我们的校长说的是:处罚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上上策,我们一定要把处罚和以情疏导结合起来,以感情沟通为载体,切记莫以规章制度为利剑,不分青红皂白地乱砍,要以情动人,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心服口服。
现代的学校管理应该是充满人性化的管理,应该是真正的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是教育本质中的人性回归,体现了现代教育对人个性的尊重,它能够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推动教育高速发展,使教育从现实的泥潭中走出来,真正实现我们崇高的教育理想,因此,作为校长,必须适应这一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的课题,领会其精神,把握好其实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使自己的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孙绵涛,教育管理原理(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陈孝彬.教育管理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