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析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影响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27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本论文在其他论文栏目,由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bbs.pinggu.org/jg/,更多论文,请点经管之家查看

浅析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引言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的环境呢?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瑞吉欧理论中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因为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并能引起幼儿的行为与活动,从而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而幼儿也正是在这种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结合、互动、对话,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的学习兴趣需要特定环境的支持
幼儿的特点是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好奇多问,活泼好动。而我们进行环境布置时往往容易以成人的 代替幼儿的观点,以成人的眼光代替幼儿的眼光,特别是在环保教育时,如果只讲大道理,孩子们难以理解,收不到教育效果。所以我们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儿的情感为出发点,创设和优化环境,让环境更好地作用于幼儿。
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中,有的孩子对我国很多著名的景点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一起开展收集调查活动,让幼儿将父母或自己和家人一起玩过地方的门票、纪念品等带到幼儿园,一起与同伴分享,并向同伴讲述旅行的经历。通过自己的活动与老师的讲解,孩子们逐步知道了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景点、风土人情、生活风俗。为此,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较多的操作机会,请他们将收集到的物品放到活动区,利用区域活动时间与同伴分享,并将自己喜欢玩的地方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示出来。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自我分享和探究收集中慢慢拓展开来。从“到哪里玩”到“坐什么去玩”,体现了孩子们对“玩”的浓厚兴趣。为了让他们更深入的开展主题活动,我们还开设了“旅行社”的角色活动,使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玩什么和怎么玩,而且通过玩认识了社会,懂得了规则。“请注意交通规则”就是在这一理念下创设的。这些充满童趣和乐趣的环境,很快把我们带到了孩子们的想象世界中去,触景生情,潜移默化地激励幼儿主动的学习,主动的构建。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幼儿感知觉和思维都是建立在具体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才能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小朋友在学习“火山”一课时,对泥土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他们会提出“泥土里有什么?为什么泥土会长出东西?”为此,我在花园的草坪上建造一个活动区,让孩子们有个探索的环境,在这个区域内放了些植物种子,花盆,小铁锹,放大镜等。他们可以把种子放进花盆或草坪上,也可以用放大镜看泥土的小虫子,通过自己的活动和老师的讲解,使他们逐步明白为什么泥土里能长出花草来,蚯蚓是什么等知识。
二、环境能促进幼儿对自然的了解
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生来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等自然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幼儿的这个特点来说,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应该以幼儿的真实生活环境为第一课堂,强调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教育,启蒙幼儿的环境意识,引导他们去自主欣赏,让他们能够自发、自主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生活环境,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感。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开设了富有特色的自然角,种植了一些适合室内生长的植物,如马铃薯、萝卜、葱、六十天就会成熟的小青菜等生长特征明显的蔬菜,饲养一些幼儿生活中常见又温和的小动物,如小鱼、小白兔、乌龟等,让幼儿轮流照顾,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能自发、自由、自主观察的平台。大班的幼儿已经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了,他们记录下了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通过自己在室外的亲手种植过程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规律,使幼儿感到了新奇和兴趣。这些动植物在幼儿看来既可爱又神秘,幼儿一有时间就会主动凑上去,仔细地观察,对观察中所发生的变化表现出积极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对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我们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还利用自然材料让幼儿进行手工加工,如用玉米粒、西瓜籽、芝麻、麦秆这些自然物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形象,采集秋天的各种落叶制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团,用各种水果和蔬菜进行造型制作成各种有趣的动物等,让幼儿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另外,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认识、了解自然的场所,不仅能引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发展他们的感知、情感、想象力,而且还可以让幼儿在劳动中认识自然,培养情操。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孩子们在谈论自己家房子的时候,一位孩子谈到了自家的“自留地”,一时,“自留地”成了孩子们兴趣的热点,有自留地的孩子们大谈特谈自家自留地里有什么,自己跟着奶奶到自留地里有多开心。一下子激起了所有孩子对自留地渴求了解的欲望。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我特地联系了距幼儿园最近的一位家里有自留地的孩子家长,全班一起去参观,参与劳动,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很快就了解掌握了自留地的相关知识,认识了各种蔬菜瓜果,帮助拔草、浇水、认识蚯蚓、蚱蜢,孩子们学得认真,干得欢快,良好的农村周边资源成了孩子们天然的学习大课堂。
三、环境能促进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一切知识经验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的,是通过活动获得的。”也就是说,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所以环境的创设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而任何学习环境都要有助于幼儿充当主体角色。为此应改变单纯由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来灌输知识的状况,让幼儿充分动脑、动手又动口,使幼儿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能使幼儿的自主活动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动,老师不多加干涉,只在一旁观察,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帮助、鼓励和指导,使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为幼儿的感知、操作、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获得了许多能力范围内的经验和知识,如:小班幼儿在“变变变”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两种颜色混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中班幼儿在“玩水”的探索活动中,通过有洞的塑料袋装水、瓶子倒水发现水是会流动的,通过闻一闻、尝一尝、比一比了解水是没有味道的,通过搬一搬让幼儿知道水是用手捉不住的;大班幼儿在玩磁铁过程中知道,磁铁能吸起铁和带有磁铁的东西,在进一步的操作中使幼儿理解了很多地方带有磁铁。随着这些形式各异的区角活动的持续开展幼儿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不断丰富,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环境是幼儿学习成长的最佳“记录”之一
马吉拉奇认为:“我们的学前学校的墙壁会说话,也有记录的作用,利用墙壁的空间暂时或永久地展示幼儿及成人的生活。”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为“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
减少无用的空间,尽可能利用所有的空间资源,大到活动区域、草坪,小到门厅、拐角、盥洗室的镜子、水龙头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孩子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激发他潜力的资源。而在我所参观的幼儿园里,幼儿可活动的空间仅限于活动室、走廊、草坪,近乎两点一线,儿童自由发展空间十分小,而且就这些可供儿童活动的空间的功能也十分单一。很多材料、玩具不是因为陈旧而闲置着就是因为不适用而作为摆设,这一切都不能激发儿童与环境的互动。
因此我们应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比如在创设“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环境时,可以先让儿童自己去寻找秋天的特征;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树叶变黄了,大雁南飞了……在搜集“秋天”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各种感官的运用,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秋天。当他们带着落叶、照片、图片等材料回到教室后,由教师在一旁引导幼儿用这些材料布置“美丽的秋天”这一环境,在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讨论构思和布局,而不是代替幼儿去布置。在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样,当春天、夏天、冬天来临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让幼儿收集、交流、布置环境,随着不同季节的来临,教室的墙壁在孩子们手中不停地“说话”,而幼儿在布置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四季的含义和特点。
五、环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将空间作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交往的因素,让环境协助幼儿之间的交流、谈话和互助。儿童心理学表明幼儿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各自有其不同的性格特征,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环境和氛围,如理解、宽松、宽松等的人文奠基作用,如果这一时期能初步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个性,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因此在幼儿园中促使幼儿良好个性品德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环境的创设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同伴、爱集体的情感,如:我们在教室的一角布置“谁生病了”栏目,老师在这个栏目上贴上请病假幼儿的照片,并写上病情,让幼儿相互告知谁病了,当生病幼儿康复后来园时,小朋友们就会非常关心地来询问,使很多生病的幼儿病一好就想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里有同伴的关心,老师的关爱。
其次,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学习互相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是《幼儿园指导纲要》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在区角活动中,某些刚开设的新区角或新增添的区角材料,幼儿都想争着去玩,但是由于材料投放有限不能一次性满足大部分幼儿的需要,这时,幼儿必须遵守活动的规则,克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同伴间能做到互相谦让。
结束语
创设一个充满生机、有益于儿童发展的环境来展示教育的品质,让课程的价值在师生和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走势。只要能激发幼儿学习与创造的欲望,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的身心获得最佳的发展,我们相信,环境创设将日益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建构要素。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共创辉煌 继往开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 陈帼眉. 学前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 涂华英.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的发展. 深圳机构刊物,2003年
[4] 石筠涛. 学前教育课程论. 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5] 张金梅. 学前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编辑部,2002年
[6] 华爱华. 试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教育取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