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囧~飞机老大的经济学论文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自然界的宇称不守恒与广义虚拟经济中的价值不守恒

林左鸣

2008/11/11


编者按:辽宁《新经济》杂志2008年11月号刊载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撰写的《自然界的宇称不守恒与广义虚拟经济中的价值不守恒》一文。作者力求以新的思维、新的视野,在传统经济学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理论,力求探索、解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现象。在人们对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还十分茫然之时,林左鸣总经理这篇创新性的文章,给人启迪,令人豁然开朗。本报特转载此文,供大家学习思考。

广义虚拟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商品价值不守恒现象日益凸显。

传统经济学认为,商品价格(而不是价值)随时间跨度或空间维度的改变而变化是一种交易的瞬态现象,实质上这是价格因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围绕价值波动,价格最终会回归实际价值,即价值是守恒的。

我们发现,当今商品不仅价格变化而且其价值也不再守恒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同一种商品在相同时空状态下,只因为改变了其用途或功能定位,都会引起价值不守恒。而且,这一切变化并不取决于常规的供需关系,而主要是与人们对价值的心理取向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则表明,这种价值不守恒现象和近代物理学上的宇称不守恒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深刻的内在根源和逻辑路径。遗憾的是,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至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笔者认为,如果对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价值不守恒现象认识不足、驾驭不好,就极容易引发灾难性的危机。其实这样的危机已经来临。因此,重新确立一个全新的经济学思维,无疑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奥运纪念钞看价值不守恒

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张主题为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面值为10元的纪念钞票。该钞票正面主景为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鸟巢”,背景为天坛;背面主景是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这是一张设计得很精美的纪念钞。人们期盼着奥运期间,这张纸钞能在北京,甚至在全国流通,那无疑会给精彩奥运再添一道靓丽的风景。可是,这个令人期待的靓丽风景并没有出现。这张为了迎接百年奥运而发行的纪念钞,成了建国以来继“建国50周年纪念钞”和“迎接新世纪纪念钞”之后的第三张没能流通的纸钞。

发行当天清晨,京、津、沪、渝以及广州、深圳、南京、香港等地发行银行门前,人们排起长队,纪念钞很快就抢兑一空。接着这个“一般等价物”迅速成了收藏品,随后被火热爆炒。有媒体报道,发行当天最高被炒到5000元一张,最离谱的叫价竟达百万元。尽管法律规定,买卖未退出流通的纪念币属于违法行为。但在利益驱动下,人们依然我行我素。

有人测算,如果这个总价6000万元的纪念钞被市场炒到100倍,那就是60亿元。60亿元的盘子在收藏品市场可谓是一个不小的“财富标志”板块了。

这张纪念钞从10元到1000元的变化就构成了一个典型的价值不对称,假设10元是它的正价值,1000元就是它的反价值,纪念钞的价值在收藏品市场这面镜子面前放大了100倍。反过来把这张纪念钞从收藏品市场退回到正常货币流通市场,并且定义1000元为正价值,10元就成为它的反价值,于是它的价值在货币流通市场这面镜子前又缩小了100倍。由此,我们发现仅仅是把纪念钞的用途(功能)作一个重新定义,价值不守恒的现象就发生了。

价值不守恒现象在狭义虚拟经济的股票市场上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传统经济学固执地希望把股市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可是现实并非如此。随着狭义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实体经济在股市的价值往往会大大背离其自身实际资本的价值,甚至连调整利率这样一个最敏感因素的变化都几乎不对它产生影响。所以,格林斯潘在任职美联储主席时曾一直对运用货币政策极为谨慎,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个心理暗示的道具而已。这说明,即便是最权威的金融家,因为没有成熟可循的经济理论作为指导,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可是到了2004年,格林斯潘启动持续加息,两年后,这根“火捻”终于引爆了“次贷”这个“地雷”。当经济危机出现时,价值不守恒就演变成可怕的灾难。受这次金融危机影响,雷曼的股票最低时每股0.21美元,而一年前最高价达每股67.73美元;房地美的股票最低价0.25美元,而之前的最高价是每股65.88美元;房利美的股票最低价0.35美元,而之前的最高价是68.6美元。显然,这绝非一般的价格波动,而是实实在在的价值剧变。

如果说狭义虚拟经济市场上出现的价值不守恒,是因为在利益驱动下人为炒作而成,高出实际资本的价值是虚增的,是一种经济泡沫。但下面这个例子却很难再用这个观点来解释。日本一家著名汽车公司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同一个设计和制造团队,按不低于奔驰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制造出两款同样水平的汽车,分别贴上自己公司和奔驰公司的品牌。然后请来世界一流的汽车评估专家进行价值评估。最后的结论是:贴自家品牌的汽车值1万美元,贴奔驰品牌的值3万美元。这个结果让这家赫赫有名的日本企业知道,自己和奔驰的品牌差距还有多大。

同样的商品,只因为赋予了不同的品牌就出现了价值不守恒现象。此时,供需关系肯定不起决定性作用了。因为在市场上奔驰品牌并不稀有,然而价值不守恒依然存在着。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笔者第一次到美国时,发现美国电气市场到处都卖索尼电器,且价格比进口到中国的还要贵得多。美国朋友对此解释得很简单,他们就喜欢“索尼”。看来,是消费者的心理取向支撑了“索尼”在美国的市场。

可见,价值不守恒现象其实正在挑战传统经济学中由供需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价值规律。今天越来越多的商品价值与附着其上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无关,也与市场上的常规供需关系无关。这种完全颠覆了传统经济学观念的理论新模型究竟应当怎样重构,值得思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或许我们可以从自然科学规律中找到解释社会科学难题的共同道理。

上帝是左撇子给我们的启示

在物理科学的微观粒子世界中,一直认为粒子有3个基本对称方式,一个是粒子和反粒子互相对称,即粒子和反粒子存在的规律是相同的,这被称为电荷(C)对称;一个是空间反射对称,即同一种粒子之间互为镜像,它们的运动规律是相同的,这叫宇称(P);一个是时间反演对称,即如果颠倒了粒子运动方向,粒子的运动是相同的,这被称为时间(T)对称。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位教授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问题》一文中指出,θ粒子和τ粒子是质量和寿命几乎没有区别的同一种粒子(K介子),但其在弱相互作用中,并不遵循完全相同的规律,这是一个十分令人困惑的难题。接着他们提出:“脱离这个困境的一条出路就是假设宇称并不严格守恒。” 这个新的论断从根本上颠覆了通常人们对微观粒子世界的固有认识。著名的科学家鲍利当时反驳说:“我不相信上帝是个左撇子”。他打赌实验将显示出宇称守恒的结果。然而此后不久,美国华裔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用钴60作了一个试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而李政道和杨振宁也因此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上帝果然成了左撇子。

宇称守恒定律被打破后,科学家又发现,粒子和反粒子的存在规律也不是完全一样的。见微知著,科学家们进而提出,正是由于存在粒子的电荷(C)不对称,导致宇宙大爆炸之初生成的物质比反物质要多些,大部分物质与反物质湮灭了,多余的物质才形成了现在的物质世界。人们对这种不对称的缺憾很快被庆幸所代替,因为如果按物理定律严格对称,宇宙大爆炸之后诞生数量相同的物质和反物质,正反物质相遇后立即湮灭了,那么宇宙、星系、地球乃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没有机会形成了。

后来,科学家发现连时间本身也不再具有对称性了!1998年,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正负K介子在转换过程中存在时间上的不对称性;反K介子转换为K介子的速率要比其逆过程,即K介子转换为反K介子来得快。虽然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认为时光是不可逆的,但在物理学家的眼里,时间是可逆的,正如功夫大片一样,运用特技镜头使武林高手纵身跃上几丈高的屋顶,而其实那是演员从上面跳下来的逆放映,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并没有方向性,是可逆的。可恰恰是这个可逆过程在微观粒子世界中也已被实验证实并非严格对称。

这样,在现实中基础粒子世界的三大对称性全部破碎。半个世纪过去,今天人们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并开始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观,认为不对称才是完美,少了不对称反倒是呆板和缺乏生机。

由于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成立,物质世界破缺了,那么基本粒子中究竟丢掉了什么让它终于破缺不守恒了?其实早在上世纪初,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就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E=nhv,表明照射到黑体上面的辐射能量与辐射粒子(原子)振动的频率有关。普朗克提出这个公式除超越了经典物理学的观点,认为能量不是连续的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把原子谐振的频率,即原子振动的信息作为测定其能量的唯一根据。后来申农创立了信息论,维纳创立了控制论,都是沿着相同的思维方法,即通过信息变化规律的掌握,来认识一个复杂事物。这样的复杂事物,在控制论里定义为“黑箱”,即不可知其内部构造细节,只知其外部功能特性的系统。在信息论和控制论里,由于把信息的变化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研究,使信息成为人类不断探索和认识世界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并且提出了世界上实际上除了物质、能量态以外,还存在第三态,即信息态。

如果世界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态,那么一分为二的传统哲学思辨就会受到挑战。因为按照通常人们认识的宇宙,一分为二应该是分为质量和能量两个部分。因此,当信息作为独立的宇宙存在形态出现时,我们有理由认为:其实物质和能量是一不是二,质能应该视作独立的一个形态。是质能和信息共同组成了我们的世界和宇宙。如果这个假定成立,那么造成宇称不守恒的原因应该是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中,信息缺失或者变化了。对一个质能系统的“黑箱”,在我们不知道其内部结构及其运动的变化时,我们通过了解其外部信息变化的规律来掌握它;可是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则恰恰相反,人们可以在试验中设计粒子的主要内部结构和运动,实现粒子互为镜像,可当互为镜像的粒子在试验中不对称时,却不知逃逸了什么。然而“不知是什么”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形态的变化反倒成了“黑箱”。一旦信息态成了“黑箱”,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设计出一个合理的事物逻辑变化关系来解释它。

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宇宙的哲学是一分为二,它是由质能和信息构成的。任何事物不可能孤立存在,质能和信息两个宇宙形态必然存在着一种最基本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依靠一种最基本的粒子,这种粒子它必须具有二态性,在质能态和信息态之间依一定的条件可以无限循环进行互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有无相生”,我们就把这个“有无相生”的最基本的粒子称为D-d粒子。这个D-d粒子以质能态(实量态)存在时是D粒子,以信息态(虚量态)存在时则是d粒子。也就是说这个D-d粒子可以在质能态和信息态之间作跨界运动。当同一种钴60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互为镜像时,由于构成它的最基本的粒子D-d中,有质能粒子(D)转化为信息粒子(d)并且逃逸时,或者说质能粒子(D)相对减少转化为信息粒子(d)成为虚量态时,形成了宇称不守恒。同样的道理,如果外源信息可以进入粒子体内,显然也会由此而引起C、P和T都不是对称的。

科学是过去的假设,假设孕育着未来的科学。以上假设构建了描述宇称不守恒现象及其原因的理论模型,它能否在学科意义上多少起一点类似于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那样的参照作用,自不敢妄言。证明它应该留给物理学去完成。但有了这个假设,进而依照它来解释和宇称不守恒极为相似的价值不守恒就变得容易多了。

不让信心逃逸是当务之急

基于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假设,我们就可以模仿它建立相似的经济理论模型来分析和研究价值不对称的广义虚拟经济。

曾经有人建议,把广义虚拟经济的名称改一改,但笔者终究无法割舍。理由只有一个:广虚者太虚也。太虚之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终极状态的定义,可以想象,古人是把它定义在信息态上的。现在看来,宇宙如果有最基本的坐标系,它的原点也许正是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信息态中。按照天人合一的观点,以人为核心的经济学,即人本经济学,借用物理学的理论模型进行阐释当更为合适。

其实,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就是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又由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所构成。现在我们假设,人的需求是经济世界中最基本的“粒子”,我们模仿宇宙的最基本粒子(D-d),把这个粒子称为“R-r粒子”,那么由它一分为二,其中“R粒子”就是人的生理需求,而“r粒子”则是人的心理需求。为了更符合经济学通常的表述,我们把上面的假设改称为R-r要素、R要素和r要素。同理在经济世界中,R-r要素也是一个可以在R和r之间作无限循环互变的跨界要素。这就是我们将要建立的价值不守恒理论模型的最基本假设。

问题是,在物本经济的固有观念中,人的生理需求(R)的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心理需求(r)也存在吗?是人生全过程都存在,还是仅在某一阶段?对于这个问题,在传统的经济学中始终没有确切的定论。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记忆,婴儿哭了,妈妈会赶紧把奶头塞进孩子的嘴里,孩子真就不哭了。有时确实是孩子饿了,但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真要吃奶,而是要寻求一种安慰。由此可以说明,人一出生就有两种需求,一种是生理的,一种是心理的。正是由于这种需求,现在市场上才出现了“安抚奶嘴”。

由此可见,是人的全面需求,即R-r要素构成了经济价值的大厦。

然而传统的经济学却总是坚持基于R要素去建立自己的理论,而这种理论走到极端就是物本的经济学。在传统的经济学里,人通过劳动这种形式甚至被异化成物质的仆从。特别是近代科技高速发展,引发了工业革命进入工业化以后,这段相当长的历史就是物质统治人的血腥历史,而传统的经济学即物本经济学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人类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人们得到的最大解放应该说正是挣脱物质桎梏的解放。r要素越来越成为构成新经济价值的重要成分,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几乎全由r要素构成的主要表现为虚拟价值的商品。

当品种繁多、规模日盛的非物质财富诞生的时候,这个世界上饥寒交迫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那些为了生计而受苦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然而就在我们发现“世界是平的”,人们的财富随着股市曲线而跳动时,r要素的诡异性也逐渐显露,危机已经如影随形。

2004年东南亚海啸,今年5.12汶川大地震,这些由于地壳板块运动中能量剧变所致的自然灾害让人记忆犹新。今天的世界经济大地震、金融大海啸同样也吞噬了无数财富。如果股市、房市再出现大地震而崩盘,必定会把实体经济砸成一片废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金融大海啸和经济地震,其原因和自然灾难有其相似之处,它是由价值不守恒导致的价值剧变引起的。很显然,最容易出现价值不守恒的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具有极大不稳定性的虚拟价值大量产生。虚拟价值是由r要素构成的,虽然r要素比R要素显得更具有无限性,然而r要素却比R要素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它既会和R要素互变,自身还会转移逃逸。在经济社会中,所有r要素的集合构成了信心。由于r要素自身的不稳定性决定了信心是来无影去无踪的东西,既亲切可爱,又波谲云诡。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只要信心不倒,经济格局就不会有大的动荡。

其实就像宇称不守恒是信息粒子逃逸造成的,经济价值不守恒则是由于不能适时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出现信心逃逸造成的。要支撑已经形成的虚拟价值不崩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市场中源源不断地供应r要素,一旦r要素供应枯竭,立即会出现明显的信心逃逸,而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如果r要素枯竭,R要素也难以为继。

比如汽车作为一种代步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最初的设计是为了让两条腿不受劳顿之苦,它显然是属于R要素,可当通用汽车副总裁罗伯特·卢茨说“我们在做的是一种艺术商业,它如同流动雕塑一样,只是刚好同时提供了运输功能。”宝马首席设计师克里斯·班格尔说:“我们不是在制造汽车,而是在制造一种能够表达驾乘者品味的流动的艺术品”时,我们知道,他们已不仅是为了满足R要素,而是为了满足r要素了。今天很多产品在功能设计上越来越表现出艺术化趋势,甚至出现所谓的过度包装问题,都源于一个原因,那就是R要素和r要素之间在不断地发生互变。

在自然环境中,宇称不守恒让世界变得缤纷多彩。在经济世界中,只要R-r要素活跃不衰,价值不守恒规律就必定会扮演重要角色。问题是要选择好时空坐标来实现。

同样是价值不守恒,如前所述的奥运纪念钞在极短的时间内表现出价值不对称,必然带来社会问题和负面影响。可是对一些历史文物,到拍卖市场上可以拍出天价,也是价值不守恒,但由于它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坐标,并由于原用途的改变而使其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空间位置,结果这样的价值不守恒就被赋予了积极的经济学意义。

著名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在收藏市场上屡屡拍卖出惊人的高价。这样一张面值8分的邮票,如今已成为价值连城的世界级珍邮。1996年一件“红”直双连以30.25万元拍卖成交;1997年一件“红”四方连以74.8万元成交。到2005年一件“红”四方连以110万元成交,而买家称这个价格“一点也不高,其实我们的心理价位比这个还要高许多,我买到便宜货了”。“红”票从1968年11月25日发行到拍卖至百万,其间历经了近40年沧桑,才形成这个价值不守恒。而构成这个价值不守恒的信心不容易逃逸,所以对整个经济而言就是积极的,因为这枚邮票已成为收藏品中的财富标志,并且这样的财富标志往往不容易转移泛化。一旦这样的收藏品市场形成,它就构成一个比较健康的财富标志板块,从而吸引大量的流动性,为整个经济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上述例子其实还隐含着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促成、维护、支持客观上不断在生成的价值不守恒现象,并努力使其稳健发展,本身极具积极意义,关键是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制度平台来实现这个目标。这个制度平台的当家法则是:别让信心逃逸!

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能会给我们更加感性的启发。一个乞丐质问行善者:“先生,你前年每个月给我10元,去年每个月给我5元,今年每个月给我3元,这是为什么?”行善者答:“去年我娶了老婆,今年有了孩子。”乞丐气愤地喊道:“你怎么能拿我的钱去养你的老婆和孩子?”这个故事一定发生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因为人的心理预期一旦形成,失去了就意味着被剥夺,就会引发“乞丐的气愤”这样的社会问题。行善者用传统的观念认为:钱是我的,我愿意给谁是我的自由;乞丐则认为:你是行善者,是我先向你要钱的,而且开始就是每月给10元,这是我已经预期能够得到的利益。于是乞丐对行善者失去了信心,行善者对乞丐也失去了信心,最后剩下的就只有“麻烦”……

如果行善者和乞丐都是经济学家,那么经济学家没有错,错的是经济学。只要经济学家没错,错的只是经济学,那麻烦就一定是有的。

(作者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