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现代消费社会的另一种叙事_汉语言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28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全文字数:7183

现代消费社会的另一种叙事
——论黄春明小说的现实主义价值

【内容提要】:本文以台湾作家黄春明在60年代创作的小说为对象,论述了现代主流叙事之外的另一种现实,对现代消费社会出现之初作家的敏锐反应,深刻反省和艺术表现诸问题,提供一个参考性的研究,意在唤醒某种“历史记忆”,以期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边缘国家或地区”所共同面临的境遇进行反省。

【关键词】:小人物 广告人 边缘化 现代消费社会 乡土中国

从台湾社会、政治、经济的官方编年史上,我们会读到许多足以证明台湾六七十年代经济腾飞的数据,他们足以佐证西方标准的现代文明之降临,必然性伴随着幸福、自由与民主的福音,这些都是确实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却也能在这个时期的小说里,看到另外一种叙事,他们没有替大人先生们的文治武功树碑立传,反而描写了一些在正史里永远也找不到任何位置,在幸福的数据背后喘息的斗升小民的悲欢离合(从“现代化”立场观之,这些斗升小民之被历史淘汰,原是社会进步的必要代价)。在谈论这些另类叙事时,人们首先遇到的主要作家之一,就是黄春明。他创造了文学史人物志上不朽的“青番公”(《青番公的故事》)、阿盛伯(《溺死一只老猫》)、“憨钦仔”(《锣》)、“坤树仔”(《儿子的大玩偶》)、猴子和阿力(《两个油漆匠》)、白梅(《看海的日子》)、黄君(《莎哟娜拉.再见》)、陈大胃(《我爱玛莉》)等形象。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以其内涵的社会性和丰满的人性,激发了评论界的思想和想象,使得人们从他的小说里发现了社会发展的变迁,发现了台湾从农业社会到工商社会的变化时不同的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有人会用“传统”与“现代”的分析构架来谈论传统“崩坏”之后,曾依赖它生活的人群的失落,例如经济上的失落,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与“人”的尊严的失落(《锣》);还有人会把眼光放在他关于乡镇,关于城市,关于“跨国公司”的小说的讽刺艺术与民族主义上面(从《锣》、《儿子的大玩偶》到《莎哟娜拉.再见》、《我爱玛莉》)。人们很自然地会把黄春明的小说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用以描述黄春明从“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从“怀旧”到批判与反讽的发展,而这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的变化轨迹,也恰是台湾50年代到70年代以至80年代初现实主义流派的文学所走过的历程,正是在这些方面,黄春明为读者描写了一幅六七十年代社会发展变迁的另一种现实的景象。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