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_法律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0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近年来,随着祖国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全面进入收获期,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年龄群体。他们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正确引导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和培养造就一批21世纪的栋梁之才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一件大事。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和成长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部分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在直线上升,这不仅直接危害了未成年人本人和其家庭,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而且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60%左右本文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的收集、整理,归纳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几个特点加以探讨。
一、未成年人的犯罪特点
1、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多样,食品营养成分的提高,未成年人的发育也提前,智商相对提高,同时也伴随着犯罪年龄的提早,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未成年人犯罪量的增多,就是一个佐证。
2、未成年人犯罪多样化:现已从过去的简单型犯罪转向多样化发展,涉案罪种多,且有交叉性,按发案量多少排列的顺序分别为:盗窃、抢夺和抢劫、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家居农村的未成年人犯罪多涉及侵犯财产型犯罪,而家居市区的未成年人犯罪多涉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3、未成年人犯罪团伙化:团伙作案尤其体现在抢劫、寻衅滋事犯罪中,多数是3人以上作案,侵害对象多半是中小学生、他校生或偏僻单身人员。团伙作案究其原因是作案时存有恐惧心理,依仗人多势众、相互壮胆;依仗人多点子多、力量大、野性足的特点,胆大妄为,不计后果。往往是一人先动手群起而攻之,达到目的后有迅速逃离现场,共同作案,共同受益。危害性广,且有发展趋势。
4、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未成年人正处在心里和生理变化的复杂时期,此时生理发育趋于成熟,精力旺盛,血气方刚,好讲义气,但是社会经验缺乏,并且存在很大的逆反心理,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不足。往往因为一句话、一件不顺心的是,就临时起意,盲目动手而为之。
5、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男性化:这是与他们心里和生理特点息息相关的。
6、未成年人犯罪智能化:未成年人头脑灵活,好奇易学,对当代科技的了解较为普及。不少青少年能利用电脑、电信等现代技术进行犯罪活动。虽然为数不多,但破坏性大、后果严重,不容忽视。
7、未成年人犯罪联动城乡一体化:由于通讯和交通的日益发展,城乡距离和城乡差距在日益缩小。在很多未成年人团伙犯罪中同时涉及到城市和乡村的未成年人,他们往往为了一个犯罪成员的利益,在短时间内从不同的地方迅速汇集到犯罪地进行共同犯罪。案发后乘坐现代交通工具迅速逃离现场,给侦破工作带来困难。
8、未成年人犯罪后果严重化:为了达到犯罪目的,实现犯罪欲望,不仅作案手段残忍,且不计后果,其中以故意伤害最为多见,往往造成被害人重伤、致残、甚至死亡。
9、未成年人犯罪发展涉黑化:近年来,未成年人涉及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案件屡见不鲜,他们多数闲散于社会的无业青年、初中生,有犯罪前科的更为多见。他们被黑社会犯罪组织所利用,由原来松散型犯罪团伙转为组织较为严密的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
二、通过特点结合案例浅析形成的原因
只有真正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良好对策。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心里发育未得到相应的引导,盲目自信,缺乏社会经验,而且逆反心理极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冲动,一旦遭受挫折或者某些合理的正当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本能的产生愤恨,仇视,反叛心理。犯罪时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造成犯罪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样,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从现实情况看来,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有重要影响
(1)教育方法不当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可是往往由于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或者是要求过严过高,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害了孩子。如今,有不少的家庭过于对孩子溺爱,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种一味迁就而不加引到的做法,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做事随心所欲的坏习惯。形成自私自利,骄横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经常干出出格的事情,严重的就构成犯罪。
马晓明杀亲案就是一例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案件。2002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大三学生马晓明功课不好被学校“劝退”,自感无法向家里交待的马晓明先想到自杀,继而因担心自己的自杀会引起家人的伤心,干脆采取杀害自己的父亲和奶奶的极端方式以求得解脱。
(2)家长行为的不健康
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占75%以上,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左右孩子的道德行为。家庭式社会的细胞,社会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文明的承继。家庭式社会文明的承继,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服么的言传身教。
某县重点中学高二学生胡某,其父亲经常在家看黄色录像。一次胡某趁父亲不在家,便翻出父亲从黑市上买来的黄色录像片观看。片中的刺激行为使胡某想入非非,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终于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守候在一个路边,当一位晚归的女孩匆匆走过时,他疯了一样的扑了上去。
(3)家长重养轻教、放任自流
有些家长重养轻教,以为孩子生下来把他养大,自己就算完成任务了。将来是否成人成才却不往深处想。只管孩子的吃穿,而对孩子的行为品德等等漠不关心,直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悔悟。由于现在孩子性早熟,加之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极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牺牲品”,或是走上“早恋”的歧途。小小年纪就谈起了恋爱,把老师的说教当做耳边风,十五、六岁的少女就当上了妈妈的案例已有多次报道。
孩子养成节约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家长的正确引导是极为重要的。可是有些家长却漠不关心,眼看孩子大手大脚花钱却不闻不问。有一位初中生小刚失踪了四天后又来学校上课了,问其原因,小刚只是轻描淡写的说前几天与哥们去杭州玩了几天。在老师的连哄带劝下小刚说出了详情,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经常从家里拿钱,每次200元300元不等,几年中拿了上万元,但其父母并不知道。那些钱都用来买零食,玩游戏机,朋友聚会,请人办事了。
2、学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1)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在教育观念上片面强调智育的重要性,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有这方面的教育也往往是方法简单、陈旧或是流于形式,而且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再加上在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些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的人。一种是课堂上可以讲些大道理、道貌岸然,一离开课堂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这样就更加削弱了教育的权威性,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这样就很容易使成长中的未成年人排斥主流文化,而对不良亚文化产生认同,进而在不良亚文化的吸引和感召下,形成不良亚文化群体与主流文化相对抗,经过相互感染和认同,最后堕落为未成年人犯罪团伙。再一类是在一些学校中,成绩好的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并以此为依据,人为的把学生分成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使得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挫伤,失去了进取心和自信心,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厌学、辍学,流失到社会上形成不良群体,无所事事,在坏人的教唆下,很容易堕落为犯罪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另外,未成年人在心理发育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道德引导和培养,很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免疫力”极低,在外界诱因的作用下,极易产生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法制教育效果不佳
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落后,效果不佳,造成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法制教育课老师基本上是非法律专业毕业生,而且多数由政治老师兼任,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解释法律知识准确程度不高的问题,上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另外,法制教育也只是停留在法律知识的传授上,不能使学生形成与法律规范的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不能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和行为,不能使学生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守法的行为习惯,没有收预防犯罪的效果,反而让一部分学生由于了解法律规定而钻法律的空子,心怀侥幸,而走上犯罪道路。
(3)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
目前,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而未成年人的青春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期间度过的,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开始对性有所感知,性意识处于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性的理解具有模糊性,但是由于获得正确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渠道不畅通,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指导,使得他们在性知识上表现为愚昧无知,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色情网站及淫秽音像制品等。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不同步,以及道德法制观念的淡薄,在外界的刺激下,加上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往往会出现越轨行为。
未成年时期面临着心理矛盾冲突的急剧发展和紧张繁重的学习负担及家长望子成龙所造成的巨大压力,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但是,由于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只是将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教育中,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和引导而更加严重。当他们不能承受时,很可能走向极端,通过暴力等方式宣泄出来,造成暴力、强奸等犯罪
3、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1)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但也推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成长,见权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陋习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而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诱惑,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就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低级、庸俗的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有损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相当一部分缺乏分析和抵制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接受不良文化影响,便会很快堕落,难以自拔。
2001年9月14日,新罗区红坊镇东阳网吧内,几个年青人因争执位置而发生口角,遂用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仅用十几分钟就从红坊、曹溪等地召集30余人,乘坐面的、摩托车,携带马刀、棍棒敢至东阳网吧,寻找对方报复。在未发现目标的情况下,又快速赶到龙岩城区寻找,并在“幸福快乐舞厅”聚集守侯。这30人中75%均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其中3人有犯罪前科。幸运的是公安机关及时接到了报案,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才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案发后,这30名犯罪嫌疑人均被刑拘羁押查处。
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都是小环境,社会是大环境。社会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产生消极影响,很容易让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人许多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又称为“情感上的急风暴雨”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独立意识大为增强,力图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的设计都自有主张。这一时期它们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失败,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弄,破罐破摔,走上报复社会,与社会对抗的违法犯罪道路。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及建议。
1、努力营造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1)加大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力度。全社会都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关注他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状况,分析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趋利避害,加强教育。特别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2)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司法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易于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侵财、伤害类犯罪严密控制和打击,遏制其诱发力,特别注意打击处理那些教唆、怂勇、挟迫未成人违法犯罪的犯罪分子。
(3)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力度。教育行政部门、综治单位、派出所等要认真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地方实际的配套措施,完善现任制度,形成有效地防范网络。
(4)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公安、工商、文化和教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行动,净化校园环境,清除学校周边存在的网吧、旱冰场、游戏室、台球室等娱乐场所,还学校一片安宁。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未成年人“第一学校”,良好地家庭环境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一是要提高广大家长的觉悟和水平,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式为家庭提供学习机会,让家庭懂得孩子不仅要管,而且更需要的是关心、爱护、启发、引导,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间的交流,便于采取有效方法加强对孩子的管理。
3、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各类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中学,应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部,开设专门的法律知识课程,邀请司法部门作法制教育讲座,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通过画廊、广播、版报、演讲、征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教育,做到寓教于乐。注重素质教育,不以成绩论好坏,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得歧视差生,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少数歧视后进生的都是要依法严惩。通过努力,各学校努力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
4、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
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守法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增减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其耐挫力;学校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要保持优良的成长环境。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人,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以正确的世界观看待社会,关注人生。这样,他们便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与培养,寻觅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对策,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对未成年的管制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爱和保护,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抑制犯罪的发生。这是从现在乃至将来都要注重加强的,只有保护好了祖国未来的花朵,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