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谈基于实践性思维的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_研究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4-11-04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浅谈基于实践性思维的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_研究生毕业论文 [摘 要] 基于对实践性思维构成要素的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四方面构建基于实践性思维的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完美展现,探索了一条新的素质教育路径。 [关键词] 工商管理; 实践性思维; 体验式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填鸭式、外在输入式的教学模式。其重心是书本上各种知识的传递与接受,因此在较短时间内能够传递大量知识,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分析性思维。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条件。 为了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管理问题,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因此从实践性思维过程出发,根据实践性思维的构成要素,建立以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是摆在工商管理教学改革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理论研究综述20世纪80年代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理论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自从这一理论传入中国以来,国内一些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辛继湘从理论基础、基本理念、实施策略等方面对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赵红梅对工商管理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周波对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和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于立宏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作用、实施程序等进行了分析,李季鹏提出工商管理体验教学的十六种方法,冯丹娃等在创业教育视阈下对体验式教学法实施方案进行了设计。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基础、特点、作用、教学方式、实施策略等方面。 关于实践能力研究的代表人物傅维利和斯腾伯格,分别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展开了研究。关于实践能力的研究包括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和培养对策及实践性智力的研究等方面。关于实践性思维的过程,斯腾伯格认为可以划分为七个阶段,即确定并定义问题、选择程序、表征信息、形成策略、分配资源、问题解决的监控及问题解决的评价。本文旨在以实践性思维和体验式教学理论为基础,进一步分析实践性的构成要素,构建以训练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能力为目的的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创一条崭新的素质教育之路。 2、实践性思维的构成要素分析实践性思维的构成要素既有助于全面了解实践性思维的内部结构,又为实践性思维的有效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持。实践性思维构成要素的提出为有效训练实践性思维提供了理论框架。 2.1.1 实践性思维的过程在实践性问题解决过程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实践性思维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即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拟订解题方案、实践解决方案。 2.1.2 实践性思维的构成要素根据实践性思维的运行过程,可归结出实践性思维的五种构成要素,即观察体验能力、问题意识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拟订方案能力、方案实践能力。观察体验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自己亲身的、直接的体验来了解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问题意识能力是指个体从现实情境或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信息收集能力是指个体为了解决已有问题,以个体相关经验为基点,从各方面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拟订方案能力是指个体在利用收集整理的信息解决问题时,以个体相关经验为基点,从不同角度出发,用不同方法拟订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 方案实践能力是指个体将拟订方案运用于真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实践性思维构成要素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不只在于对实践性思维的训练,还强调对体验的重视,即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实践性思维能力。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都应注重实践性思维的训练。 3.1.1 体验式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思维能力,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学术性问题解决能力,还应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并且还应注重这些目标的整合,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根据实践性思维的构成要素,体验式教学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子目标: 学生观察生活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分析及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构建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学生将方案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由此可知,体验式教学模式旨在训练学生的实践性思维的各个方面。 3.1.2 体验式教学内容的设计体验式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实践性思维构成要素为前提,与体验式教学目标一脉相承。实践性思维过程涵盖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拟订解题方案、实践解决方案,以每个阶段的构成要素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从而实现训练学生实践性思维的目的。 由于观察问题的构成要素是观察体验能力,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对理论知识进行精简、整合,撇开相关性较弱的知识,除课堂必要理论知识教学外,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开展现场活动、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为学生对知识的亲身体验留下更大的空间; 提出问题的构成要素是问题意识能力,旨在培养学生根据具体信息提出各种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抱有极大热情将知识和具体情境进行反复对照。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较为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活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唤醒学生已有的生命激情与动力,促使他们对问题情境提出质疑与思考; 收集资料的构成要素是信息收集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关键在于设计出各种具体问题情境及基本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搜集、整合各种信息,有效解决问题; 拟订解题方案的构成要素是拟订方案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关键在于从学生的体验感受和收集到的资料出发,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拟订多种解决方案,这对于训练学生的拟订方案能力大有裨益; 实践解决方案的构成要素是方案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环节。校内实践环节可以从各门课程的实验课程入手,使学生通过实践,弥补自己以前所学的不足,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校外实践环节可以从安排适当的实习和工作后绩效反馈两方面入手,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专业实习,安排学生到具体的实习单位锻炼,使学生切身体验各单位管理工作,以便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工作后的表现,据此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跟踪调整,使其与社会要求接轨。 3.1.3 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开发运用课前、课上及课后分别开发出灵活多样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以期达到训练实践性思维的目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1.3.1.1 课前的实地参观与调研由于管理理论具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特点,结合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在课程介绍相关理论之前,引导学生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参观与调研活动,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3.1.3.1.2 课上趣味性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从而唤起学生的生命激情,进而培养问题意识、收集资料及拟订解决方案能力。 (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资料,是在体验中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多媒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把复杂的图表、图片、照片展示给学生,还可以播放一些音视频资料,可以向学生展示真实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既能提高讲课效率,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从而更有效地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 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法是指通过设计一定情境,对事件过程进行再现,让学生在所设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方法。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境剧等方式。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