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让人失望的制度经济学版面——兼答某些观点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我曾经是人大经济论坛制度经济学版的版主,甚至一度是论坛的超级版主,当时为制度版的发展订立了一些规则。今天,不仅制度版,而且整个论坛的学术讨论都偏离了当初那些好的规则。论坛充斥着一些无休止的转贴、无学术含量的争议、低水平的讨论,这是让人失望的。最近发现制度版有人转贴了我的文章,有人跟帖进行了讨论,我想回复几个评论,然而发现居然需要审核。比审核更令人吃惊的,一是几天前我对自己文章的回复居然没有通过审核,二是有人连续几十次转贴别人的资料居然通过了审核。我找了半天,发现好像这个版面还不需要审核,于是只好将我的“回复”张贴在这里,以便和大家讨论一些重要的学术观点。我本来就很忙,今后怕是没什么时间到制度版“闲逛”了。不过,要学好制度经济学,寄希望于论坛是不太现实的!
我想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大家分明知道“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很多假设条件,但是在实际政策评论中却几乎无视这些条件?
比如说,假如有人建议政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直至处以刑罚。那么反对者会说:“好商品自然有人买,坏商品在竞争中总是会被淘汰。而且,明知可能有假还要去买,说明消费者认为物有所值。难道政府将造假者处以死刑,就不会有人造假吗?”
以这个问题为例,我想说有很多非常复杂的因素是被不少坚定地信任“完全竞争”市场的人所忽视的,更是被简单的“张五常经济学”所遗漏的。第一,不是所有人、甚至多数人没有专门的辨别真假的能力,这就存在一个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说,买菜不带城,你能知道自己的东西缺了多少斤两吗?这一假设足以破坏“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第二,单个消费者如果知道假货还去购买,说明他是理性的,但个人理性不代表这种“购假”行为对整个经济是有利的。因为这里有外部性,而且是负的外部性。造假和买假的双方是变好了,但是被造假的厂商却是变坏了,而且破坏了行业的声誉。这个外部性假设也足以摧毁“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性。第三,由于最优常常难以实现,因此“次优”政策常常更为现实。当市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完全竞争”假设时,通过政府“有形的手”可以在短期内更快地调整市场的一些失灵,这应该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府打假是为了维护市场竞争,是为了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但没有人会认为政府的打击力度越大越好。政府行为也有权衡取舍。
还有很多案例比上述案例更复杂,例如我谈及的《劳动合同法》问题以及“最低工资标准”问题。这些问题所使用的分析工具早已超越了五常经济学。但是,普通的评论文章不可能对这些技术问题详加阐释。我本人显然不是一个“政府主义者”,但如果短期内市场做不到的,而政府可以做一些,为什么不让政府做一点呢?谁不希望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彻底的法治经济,中国的政府是最廉洁、有效的政府?但是我们是全盘否定好呢,还是逐步改良好?
我还想说一下我曾经为提高教师工资呼吁的事情。一些人认为,我是在“抱政府的脚”。我当然知道应该改革整个教育体系,让教育不再官僚化这些大道理。我不想中国教师有独立、自由的学术环境吗?问题是,这是朝夕可以做到的事情吗?更现实的做法也许是,一方面仍然要呼吁教育自主权,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妨提出一些不伤害既得利益者的微调方案,例如增加教师工资。
在新年第一天,我似乎是带着怨气在批评很多人,这真是迫不得已。但是,我一想到如果有那么多相信“完全竞争”是现实的人接受了教条并且付诸实践,我想这是非常可怕的。若如此,则尽信书不如无书!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