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内容考人大世界经济专业和国际贸易学专业的同学可以好好看看……都是人大本科同学发给我的学习资料,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哦!!!!!可能有些图形显示不了……不过很有用哦! 本资料已设为出售贴份值30分,若未显示,请斑竹重新设置出售贴份值! 以下是部分内容展示………… 第二章 国际贸易纯理论
二、名词解释
1、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实际上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绝对优势。各国从事自己占据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进而交换,便可以通过贸易获益,世界的总体福利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
2、比较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节·李嘉图提出,他指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高生产率,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个国家生产每种产品都具有最低生产率,处于绝对劣势,只要它们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在不同产品上存在区别,即优势(劣势)在生产不同产品中从某个方面看是不同的,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便能从相互之间的国际分工和彼此的贸易中获得利益。
3、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经率,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进行计算。所谓贸易条件改善是指,与基期比较而言,交换比价上升,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商品;反之则称之为贸易条件恶化。
2、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的基本内容,并用简单数字进行分析
(1)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比较利益说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给予详细描述的。建立在克服绝对利益说的缺陷之上,目的在于说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不是绝对利益。比较利益是比较的结果,在进行利益的比较时,人们所遵循的原则是:“两利相板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如果两个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等,甲国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处于绝对劣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是一样的,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是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必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最大劣势的产品,继而自由变换,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社会福利。
(2)数字说明的假调条件:
1)两个国家各自生产两个产品,即2×2模型;
2)采用静态分析方法;
3)没有规模效应;
4)要素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
5)不存在或者说不考虑运输和保险成本;
6)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不是等比例的。请看下图:
分工前: X Y 分工后: X Y
A 6天 3天 A 0天 9天
B 1天 2天 B 3天 0天
图中为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的劳动天数,按比较利益原则,A国应该集中全部劳动用于生产Y产品,B国则集中生产X产品,产量为A国生产3单位Y产品,B国生产3单位X产品,比分工前A、B两国生产各1单位X、Y产品,每个国家多生产1单位产品,世界多生产2单位产品,但是耗费的劳动量却未变,这就是国际分工的利益。
(3)比较利益说分析提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它证明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在研究国际分工方面的主要贡献。但比较利益说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从计算上看,参加贸易国家穷国可获得更大的好处,在国际贸易中,国际价格与国内价格越靠近,参加国际贸易收益越小,参加国际贸易,欠发达国家节约的时间比发达国家多。与马克思的“穷国与富国交易,穷国受剥削”的结论相反。
2)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没有说清楚。比较利益说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没有说清楚。比较利益说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但没有从根本上提示国际贸易发生的首要原因。因此比较利益本身是超额利润,而现实的国际贸易首先是为了投入价值的实现,换言之,没有比较利益,只是为了收回资本价值,获取一般利润也要进行国际贸易。
3)比较利益说赖以成立的许多假设前提过于苛刻,不符合现实经济,严格的假设前提使理论不具有普遍性,这种理论秀难作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对外贸易的指导原则。
4)按照这一学说,经较利益差距越大,则贸易虎容易发生,因此,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更易发生。但现实中恰恰不是这样,国际贸易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该学说与现实有一定差距。
5)按照这一学说,双方都能获益,从这个结论应推导出大家都会反对贸易壁垒,贸易应是完全自由的,而现实中,贸易保护主义从未消失,而且还有抬头的趋势。WTO的前身GATT统计关税及非关税壁垒达2000多种,联合国贸发会议则将贸易壁垒分为8类70多种,世界上无论什么国家,都从未实行过彻底的自由贸易,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实行某种贸易保护政策。
6)李嘉图本人也承认经较成本说与劳动价值理论相违背。
总之,在发达国家这一理论仍被认为是正统贸易的理论基础,至少在教科书中说是政策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研究中,这一理论有不适于当代现实的地方,应加以完善、补充,使之多因素化、动态化、数量化。
3、如何评价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1)比较利益学说决定贸易的基础下不是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是共主要原则。若两国生产力水平不等,甲国在所有产品上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乙国相反,处于绝对劣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一样,因此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应集中生产本国之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乙国也不需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相地本国之内具有最大劣势的产品,自由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福利。
(2)按照比较利益学说,参加国际贸易,相对落后国家获得更大的好处,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相符合,合时与国际贸易的实践不符,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存在着向发达国家的价值转移,也可以认为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富国剥削穷国。
(3)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基础阐述不清(部分解释),现实中,贸易的功能是实现成本继而利润继而超额利润,而比较利益本身就是超额利润。另外,比较利益说的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差异越大,更易发生贸易,以此推出贸易应该更容易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生。但事实是现今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与事实不符。
(4)从理论出发,自由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方都有好处,自由贸易政策应该被普遍接受,但实现中无论哪一国都不愿意放弃保护,不仅如此,而且将保护作为进攻的政策手段。现实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存在的各类贸易保护壁垒,与理论叙述不符,贿与事实也不符。
(5)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在论述中所设定的假设条件过于苛刻,与国际贸易实际相差较大,如资本在国际中完全不能流动,严格的假设条件使得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适度受到了限制。
5、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简要说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