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利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32014)》下称《蓝皮书》把脉十八大后的流通发展局势,指出随着市场地位和职能提升,流通业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蓝皮书》的总报告提出了中国流通业发展面临的六位一体、全面改革,国家治理、均衡发展的大势。所谓六位一体即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是新形势、新阶段的全面改革,是中国式改革的全面推进;也是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均衡发展起步的标志。在全新的改革发展形势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市场的定位和职能发生了改变,流通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在此背景下,流通业的发展将进入新局面,流通业将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二次腾飞的重要推动力量。
《蓝皮书》认为中国的分销市场正经历重大变革,分销商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并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才不致被淘汰;而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后再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和提升态势。《蓝皮书》中《2013年中国分销市场概况以及其对投资者的启示》部分指出:中国的分销市场正经历重大改革,过去在中国的分销过程复杂。现时,不少零售商开始绕过分销商,向供货商直接采购或进行网上采购,去中介化也就引发热议。近年政府积极改善流通业经营环境;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对大部分的品牌商而言,在中国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分销网络并不容易,只有借助分销商才能高效开拓中国市场,尤其是内陆地区和农村市场。虽然机遇仍在,但分销商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并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如市场分析、库存管理和货品追踪等,才不致被淘汰。
《蓝皮书》预测中国百货业在同质化竞争和电商入侵、运营成本上升等的压力下将加快转型步伐。在这部分,《蓝皮书》指出,在同质化竞争加剧和电商的入侵下,经营模式以联营为主、收入结构以佣金为主的中国百货业发展遭遇了寒冬。目前,在同质化竞争、运营成本上升、职业买手匮乏以及电商入侵的压力下,中国百货业发展呈联营向自营模式转型、加快自身电商平台建设、细分市场、加强品类管理、积极布局三四线城市、拓展全渠道销售的趋势。
《蓝皮书》指出,中国连锁企业正由原来广开门店、跑马圈地式的规模扩张向门店经营质量和销售效率转变;外资连锁企业新开门店放缓,进入调整期。《蓝皮书》在《中国零售业发展及相关问题分析》部分指出:2011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渐放缓,在结构上部分行业出现了负增长;但中国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保持乐观态度,预计消费景气指数将有所回升。在整体发展速度放缓和行业集中度逐渐降低的背景下,我国连锁企业正在由原来广开门店、跑马圈地式的规模扩张向门店经营质量和销售效率转变。同时,外资在华连锁企业新开门店数量下降,并关闭部分门店,也开始由注重数量规模扩张向提升管理、增强单店运营能力转变,外资在华连锁企业也进入了战略调整期。在中外连锁企业开始战略调整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呈现出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成为热潮、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形成全渠道购物途径、零售企业多业态发展的趋势。
《蓝皮书》指出,中国电子商务进入O2O时代。电子商务不是虚拟经济,它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是实体经济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商务应用,是商务实现的新技术和新手段。过去,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产品融合方面,即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的产品来源于实体,但在运营上二者相互独立。近年来,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融合模式不断拓展、深化。如: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线下扫码、线上下单,线上关注、线下体验和购买,线下宣传、线上下单,线上新品测试,网络身份与线下会员身份融合,门店WiFi建设,产业带上网模式等。可以说,目前中国商务正在走进线上线下深入融合的O2O时代,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将进入相对成熟期。
《蓝皮书》指出,构建流通发展指数是评价和研究中国流通发展的基础。《蓝皮书》中的《建立中国流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数的设想》部分指出,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能力与带动效应,其发展可以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是国民经济的先导和基础产业。流通业已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进流通现代化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的一项经济任务。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我国流通业发展滞后和存在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特别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流通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尤其是如何评价我国的流通发展水平的研究。只有对现阶段我国流通发展水平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发现流通发展中的不足并为今后的流通战略规划和发展路径选择上提供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流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是研究我国流通发展问题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