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xjcxj256
3689 20

论凯恩斯C+I=C+S 公式的荒谬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粉丝

硕士生

6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37 个
通用积分
0.0100
学术水平
22 点
热心指数
32 点
信用等级
19 点
经验
2672 点
帖子
159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3
最后登录
2014-5-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论凯恩斯C+I=C+S 公式的荒谬


            ——西方经济学批判之一



在整个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最著名、最基础的当属凯恩斯的C+I=C+S的公式了,在这个公式中,C代表的是消费需求,I代表的是投资需求,S代表的是储蓄,在一个没有国际贸易和ZF支出的产品市场上,根据市场出清、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原则,由于总收入可以分为用作消费支出的部分和未消费的储蓄部分,而总支出则被分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两部分,那么由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得NI=AE,即C+I=C+S,等式两边消去C,可得I=S

然后大部分的宏观经济理论便在这个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种各样最为重要的经济模型,如国民收入决定和均衡模型,IS-LM曲线模型,乘数和加速数模型等等。几乎在每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里,这个公式以及建立它基础上的各种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都是主要的理论体系之一,它被毫无疑义地教授给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并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完全接受这个理论、毫不怀疑并经常加以使用于现实的经济学者。可这个几乎为大家公认为真理的凯恩斯等式,真的是完全正确,没有任何疑问之处了吗?

现在让我们来仔细分析凯恩斯的C+I=C+S 等式,这个等式的左边,代表的是从支出角度来观察的消费和投资支出,等式的右边,代表的是从收入角度来观察的用于消费的收入和未消费的储蓄部分。根据产品市场出清原则,总支出必然等于总收入,一个人的支出必然同时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从而可得C+I=C+S。说白了,这不就是等于同义重复吗?此等式怎么可能还会有错误呢?但是凯恩斯的这个等式,确有一个不那么惹人注意的纰漏之处,而恰恰是这个小小的纰漏之处,结果便造成了整个等式的错误和可笑。那么这个小小的纰漏之处到底是什么?其实它就是关于储蓄定义的模糊、不明确。


一、储蓄定义模糊造成错误



到底何谓储蓄呢?任何一本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通常是这样来解释的:储蓄,就是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从这个关于储蓄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例子。比如张三今年的收入共为2万元,其中的用于消费支出的为1万元,那么未用于消费支出的储蓄额自然为1万元了。咋看过去,储蓄的定义是非常明确和易于理解的,而且并没有任何逻辑矛盾之处,但是要知道张三今年存下来的一万块钱,打算是明年用来买电脑的,张三储蓄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明年的消费,而不是别的。

也就是说储蓄其本质只不过是延迟的消费而已,人类储蓄的目的并不是将钱藏起来,束之高阁,任凭其发霉也不使用,而只不过希望能在未来某个时候,用作更为满意的消费支出,只要人类欲望是无穷的,对于这点的真理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消费与储蓄,这二者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差别的地方只不过是支出的时间周期的不同,一个短些,一个长些,凯恩斯武断的认为储蓄是国民收入中的漏出量显然是错误、不符合经验事实的,储蓄并不是国民收入的漏出量,它最终也是重新流入国民收入体系中的,要知道不论何时何地,都有来自储蓄的消费支出源源不断地流入经济体中。

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储蓄行为,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与消费其实并无用途上的本质差别,也很容易发现凯恩斯等式的缺陷之处。一旦把研究对象从个体放大到整个宏观经济上的时候,我们更能发现凯恩斯等式的不足之处。

宏观经济学不仅是分析个体的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研究总体的经济现象,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整体,研究的是经济总量。现在让我们把目光从微观个体的张三身上移开,集中于整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分析上。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额到底是多少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储蓄到底是一个流量概念还是一个存量概念呢?要是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储蓄明显是一个存量概念,是一个国民收入的漏出量。而要想计算某个时期社会的储蓄总额,我们就必须把每一人手中持有的尚未消费出去的货币储蓄额一一迭加起来,假设用Q来代表某个时期的社会储蓄总额,q(n)代表某个人此时的手中持有的尚未消费出去的货币储蓄额,那么很容易我们可得以下的等式:

Q=q(1)+q(2)+q(3)+……+q(n)

那么从这个等式出发,我们可以很惊讶的发现,不论在何时何地,社会的储蓄总额总是恒定的,它总是恒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总额。仔细深想一下,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在经济体中,承担交易媒介角色的是货币,它总是处于不断的循环流转之中,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来说,货币总是既花不掉,也存不起来,因为一个人支出,总会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人的收入总是来源另一个人的支出,货币不是在张三手中,就是在李四手中,因而每个人手中的货币储蓄额的总和必然是不变的。比如现在张三存了1万块与张三把它用作消费支出的两种行为,对于社会总储蓄的数额,并没有任何的影响,区别只在于这1万元到底是在张三手中,还是在李四手中;王五把存了210万元钱的积蓄拿去买汽车,那么王五手中减少10万元的货币额正好会等于汽车经销商手中增加10万元的货币额,由此可见不论在任何时间,这个社会的储蓄总额总是不变的,它恒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总额Q

对宏观经济来讲,既然S的数额为恒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总额Q,而I的数量则在不同的年份处于极大的波动之中,可见I是绝对不可能恒等于S的,I=S的恒等式根本不成立,而所谓的C+I=C+S的等式显然也是根本无法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凯恩斯 IS-LM曲线 西方经济学批判 宏观经济学理论 宏观经济理论 公式 凯恩斯

沙发
cxjcxj256 发表于 2011-7-6 23:16: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不是C+I=C+S   而是C+I=C+I

如何从直观意义上理解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假设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有甲、乙、丙三人,甲,丙都是生产消费品的,乙则是既生产消费品,又生产投资品,初始阶段,甲、乙、丙三人手中各有4个单位的货币。

甲      乙      丙

4       4        4    初始阶段,三人各有4个单位的货币

0       6        6    第一阶段甲分别向乙、丙二人购买了2单位货币的消费品

2       2        8    第二阶段乙分别向甲、丙二人购买了2单位货币的消费品

4       6        2    第三阶段丙向甲购买了2单位货币的消费品,向乙购买了4单位货币的投资品



那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甲的收入与消费支出都是4,因此手中的货币储蓄额不变,还是原来的4单位货币;乙的消费支出是4单位货币,消费品出售收入是2单位的货币,投资品出售收入是4单位的货币,故手中的货币储蓄额比原来的多了2单位货币;而丙的消费支出为2单位货币,投资支出为4单位货币,但消费品出售收入只为4单位货币,因此丙手中货币储蓄额比原来的少了2单位货币,剩下为2单位货币。

故,总消费支出C=4+4+2=10,总投资支出I=4,  总支出AE=C+I=10+4=14

总消费收入C=4+2+4=10,    总投资收入I=4,  总收入NI=C+I=10+4=14

于是可得,AE=NI

为什么AE会恒等于NI呢?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明白,因为任何一项的消费支出,必然同时是另一项相同数额的消费收入,任何一项的投资收入,也必然同时是另一项相同数额的投资支出,因此总收入必然等于总支出,供求必相等。也就是说从货币流出去的方向看,总支出依旧是分外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两个部分,但是从货币流进来的方向看,总收入不再是分外消费和储蓄了,而是分为了消费收入和投资收入两个部分,即总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C+I,总收入=消费收入+投资收入=C+I,由于任何一项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必然同时是另外一项的相同数额的消费收入、投资收入,因此总支出必然恒等于总收入,供求必相等,即AE=NI,C+I=C+I。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萨伊定律是正确的、值得信赖的,只要保持货币稳定,那么自由市场总是会趋向于总供需相等的,总是会趋向于市场出清的均衡状态,市场并不是天然趋向于凯恩斯所宣称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有效需求不足论完全不成立,更不用ZF时刻进行需求管理不可。

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出发,就根本无不存在凯恩斯意义上的储蓄行为,因为对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来说,一项货币支出必然是另一项的货币收入,从而社会货币储蓄总额总是恒等于流动中的货币总量的。对总体经济来说,总量意义上并不存在微观个体意义上的储蓄行为,即总量意义上的S是不存在的,在总量经济意义上,只存在两个现象,一个是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不断生产和交易过程,另外一个就是在这生产和交易过程的货币不断循环流转现象。不同的地方只在于,不同的社会,对于种类繁多的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偏好程度不一样,因而造成了消费品、投资品生产交易模式和货币循环流转的速度、方式的差异。因此储蓄本质上是属于消费的范畴,凯恩斯意义上的储蓄行为是不存在的,如果非要提出一个总量意义上的储蓄概念,我们最多只能理解为长周期意义上的消费支出、延迟的消费支出或者是收入的暂时储水池以留待未来的消费支出。

而对于微观个体来说,是有存在常识理解意义上的储蓄行为的,但是在经济学角度来看,与常识理解不同,储蓄只不过是消费的中转站,是收入的一个暂时的储蓄池,也是投资的来源池而已,它并不是国民收入的漏出量,而只不过是延迟的消费,是人类对收入在不同时间内分配、以更好满足自身欲望的选择而已,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国民收入的体系中去的。

因为对微观个体上储蓄行为的本质理解错误,并将这个错误理解下个体的储蓄行为简单地想象为宏观总量上的储蓄行为,所以从总量意义上来分析,凯恩斯的C+I=C+S 的公式完全是错误的,没有意义,逻辑混乱的,那么建立在这个公式上的国民收入决定和均衡模型,IS-LM曲线模型以及乘数-加数模型等等自然也就无法成立,可见宏观经济学中的很多理论模型需要重新改写了。

使用道具

藤椅
cxjcxj256 发表于 2011-7-6 23:16: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储蓄并不是坏事

自凯恩斯批评储蓄行为,认为储蓄是国民收入的漏出量之后,储蓄的名声就一直不太好,时不时被某些带有色眼镜的人认为是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还是认为常识意义上的储蓄行为是好事,因为储蓄是投资的源泉,投资来源于储蓄。投资所需的数额往往较大,它需要微观个体节约目前的消费支出,努力积蓄收入,牺牲现在的消费享乐,然后在较远的未来,作为一项数额较大、希望可以带来效用更大,更长久的投资支出,但是从宏观角度来看,社会储蓄总额并不会因为微观个体的行为的改变而有什么改变,总供给还是恒等于总支出,改变的只是这个社会的收入-支出模式,长期的支出部分占据了收入的更大部分;改变的只是这个社会的产品的生产结构,从倾向于短期的消费品生产转向长期的资本品生产的模式,资本品的生产占据经济的比重加大了,从而更加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改变的只是这个社会的货币流动速度和方式,银行里的居民储蓄余额也因此增加了,货币的流通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假定把人们手中为了未来长期大额投资支出的货币储蓄额,定义为储蓄。那么可见,凯恩斯认为的储蓄额S的增加会通过降低总需求,进而造成经济萧条的观点,实在是错的太离谱了。只要承认人的欲望的无穷性和人类的理性,那么储蓄S的增加,只是意味着把现在小的零碎的多项支出汇总成未来数额较大的支出而言,因此它不但不会降低总需求,而只是意味着总需求结构的改变,意味着生产结构的改变,意味由对于短期消费品的偏好转向对长期资本品的偏好,生产结构在这种需求转变的刺激下,毫无疑问也会转向投资品占据更大份额的产出结构。

但是由于投资品与消费品有着本质的区别,消费品只是创造现在的需求,然后单纯地被人们消费掉,什么也没有留下,而投资品不但可以创造现在的需求,还可以持续创造出以后更大的产出,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因此生产结构的这种转向,意味着人们相对于未来更强、更持久的效用满足,宁愿作出牺牲,控制住自己的当前的享乐欲望,把资源投向于可以使得经济蛋糕不断增长的资本品上。这样的经济过程,就是经济学家门格尔极为重视的生产方式的迂回化,他认为人类福利的增进与一直向高级财货的进展密切相关,高级财货的存在虽使得人类不能立即享受这些享乐资料,但是人们所能支配的享乐资料却能不断增加。

“我们看见以棍棒追赶野兽的猎人,进展到使用弓矢罗网来狩猎,又进展到畜牧经营,最后更进展到畜牧经营的更加集约的形态。我们也看见依靠野生果实生活的人,进展到农业经营,更进展到农业经营的更加集约的形态。我们看见工业产生,又看见工具和机器的发明使得工业趋于完善。这一切进展与各民族福利的增进,才真正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严格的理论分析,我们得出了与凯恩斯关于储蓄完全相反的观点,凯恩斯认为储蓄是坏事,是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的罪魁祸首,而我们认为,大多数时候,常识意义上的储蓄则是好事,它根本就不是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的原因,反而是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增长的源泉。凯恩斯称赞《蜜蜂寓言》中的追求享乐、浪费、炫耀的行为,对我们而言,这恰恰是一种不论对整个社会来说,还对单个个人来说,都是毫无疑问的败家子行为,是必须坚决给与反对的。

我们赞同的是储蓄、勤奋工作、不浪费、努力节约资源的生活态度,通过仔细分析,最为古老的人类生活价值观念又重新赢得了理论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凯恩斯强加于储蓄身上的阴云被吹散了,因此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完全可以依赖这些曾经是人类最为古老的生活价值信念来达到。凯恩斯荒谬的蜜蜂寓言可以就此结束,不用再来混乱人们的思想了,让我们把种种可笑、荒谬的关于浪费、灾难,破坏的事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思想理论,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吧。

根据总供求相等原理,那么对于一个ZF来说,除了保障法治、自由、私人产权、合约执行之外,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防止重大的金融信用波动,大规模的生产过剩以及国际收入巨大不平衡的出现,给社会经济一个稳定的金融信用环境,其他的事情就交给自由市场来解决好了。萨伊定律充分说明了自由市场内部确是存在着某种稳定性,除非出现金融信用的重大波动,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从一个充分就业状态一头转向大规模失业状态的。在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的时候,ZF只要作的就是要放松银根,预防出现信用紧缩,防止债务紧缩对经济发展累积性的破坏作用,再努力点,还可以通过扩大公共工程来直接刺激需求,防止出现总需求的大起大落。除此之外,ZF根本不需要多管事,把它交给自由市场来解决好了,通向经济繁荣之路可能并不复杂,也许需要的只是:小而明智的ZF,良好的公共体制,稳健的金融信用环境,勤奋,努力,节约的国民再加点运气就可以了。

使用道具

板凳
李航 发表于 2011-7-6 23:20: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说实话  二 三 四 部门的 公式    我不理解有何用

使用道具

报纸
微风吹飞 发表于 2011-7-6 23:25: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理解,但顶楼主
心宽体胖

使用道具

地板
beskriv 发表于 2011-7-6 23:43: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貌似这和凯恩斯也关系不大,大概是高鸿业看的吧

使用道具

7
beskriv 发表于 2011-7-6 23:50: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年的储蓄用于明年的消费的话,要折现的吧。不好意思上面没有仔细看就回了。只是利率要怎么定的话,就很是问题了。只是未来一连串事件的话,未来的消费也可以这么计量。当然最简化地,所有增长都视为资本的增长的话,如果有利率来计量,所有的时间造成的都可以用利率来解释。对于当期来说,不也还是C+I=C+S?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使用道具

8
bcbcbcbt 发表于 2011-7-6 23:57: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认为社会的储蓄总额总是恒定的,它总是恒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总额。我觉得楼主有点钻牛角尖,自己定义了一个储蓄的概念,然后得出你自己的结论。我认为宏观中所讲的储蓄即为未消费的且可用于投资的储蓄,自然有S=I。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

使用道具

9
wanniansong 发表于 2011-7-7 00:15: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留个记号,明天再看,我估计是楼主的逻辑衔接上错了。

使用道具

10
prescott 发表于 2011-7-7 00:22: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12中国拿诺奖的人太多了,论坛上隔几天就有创造性成果出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14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