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也来说考研(献给已经或者即将进入猪狗不如生活的难弟难妹们,转贴

闲话前聊
在上面也混了一段时间了,早就想来说上几句,只是我人比较懒,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首先想对大家说得一句是,考研并不如有些同志所想的那样难,现在开始的话时间绰绰有余,不需要因为你从来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而唯恐时间不够。在这里我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大家对比一下,也好有个信心。本人并不是应届毕业生,工作了两年,觉得如此的工作实在没什么意思,就在03年7月底辞掉工作,从8月开始准备考研,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我大学学的是工科,与经济类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而且在这工作的两年中一直是混日子,书连碰都没有碰过。所以说,时间还是很多的,只要你真的想考,你就一定可以的。
还想说明的一点是,我在这里说的都是自己的一点体会,对于大家来说只是一种借鉴,因为人与人毕竟是不同的。还有,如果我在下面提到一些书名,也仅供参考,买不买随你,因为我不是书托。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觉得看了以后有点帮助,那就给点鲜花(仅限女生,如果是男的,那就有点暧昧了),再帮忙顶一下;如果觉得太差,那也可以扔块砖头或者扔个臭鸡蛋什么的,反正也砸不到我的头上,:-) 。
好了,闲话到此,言归正传。
一、Are you ready?

考研,不仅是脑力和体力的综合考验,也是毅力和效率的大比拼。
在坐下来准备看书之前,你应该先回答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考研,你确定你一定要考吗?从本人的经历来看,考研准备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心灵孤独的历程,即使和你一起做伴的有很多同学,但很多时候你是孤独的,对于历届生而言更是如此。而且,在准备过程中,你有时候会出现烦躁的情绪,对书本产生一定的抵触,比如在快临近考试的时候。所以说,你如果要考研,你就要耐得住寂寞。
不要以为我在故弄玄虚,看看每年报名的人数和实际参加完考试的人数吧。只要你坚持下来了,你就已经成功了,即使你没有考上,你也获得了一份宝贵的人生经验了。
在准备之前,先自己定一个计划吧,这样复习起来也就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不用很详细,用不着精确到以小时计算,有个大概就行了。不要着急,时间总是来得及的。就拿我来说吧,自7月底辞职以后,8、9月每天也就看个5个小时左右,因为开始心定不下来,10月每天花在看书的时间大概在7个小时左右。11月以及12月的前半个月每天花10个小时左右,这一个半月里有一个礼拜我每天看书都在12小时以上,但是只坚持了一周后就实在受不了了,而且感觉也没什么效率。最后的一个月也就做做题,一月份的那几天几乎没怎么看了,因为看不进去了。
复习期间注意劳逸结合,偶尔动动花不了多少时间,而且能提高效率。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保证身体健康。
二、政治
政治可以说是一门背诵的科目,没有什么经验可讲。我在这里只想说一点,就是在考试中,做主观题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整洁与漂亮并重”。当然,我指的不是衣服要穿的整洁,人要打扮的漂亮,如果这样,象我这种长得凑合的人怎么打扮也是无济于事的。
我想说的是,字迹、卷面要尽量整洁、干净,字么尽量写的漂亮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字写的不咋的,为了这个目的要专门去练字,我们的时间要用在刀刃上,而且就这点时间你能不能练好字还两说呢。之所以要大家写的整洁、干净,是因为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考,而改卷的老师就那么几个,并且改卷时间又很短,所以老师改的时候只是一扫而过(这是上政治辅导班时,有一个自称曾经是阅卷老师的说的),分数很大程度上被印象所左右。

所以在答主观题时要做到:“多而不乱,满而不盈”。整张试卷尽量写的多一点,但是也不要所有的空处全填满,大概做到每题有两到三行空的就行了。我政治的主观题拿了大概是36分,虽然不是很高,但是我没有背过什么题目,所以后面的大题最多只知道一点,写的时候大部分靠自己发挥。
有人会说记不住那么多,写不出来。其实用不了都去记,有点印象就可以了,在写的时候就靠自己发挥,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多写一些就可以了。比如说这样一个命题,“你是猪”,就可以这样写,“你是猪,之所以你是猪,而不是别人,是因为你和其他人不一样,你的特立独行使你从人群中分离出来,所以你是一头特立独行的猪”,又如,“你是猪,但并不意味着猪就是你,因为猪是一个群体。你和猪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所以在你的身上能够找到猪的一切特性,但是你还是你,还是一头特立独行的猪”等等。反正都是一堆很没有营养的话,只是用来充场面,让阅卷人认为你还是知道一点东西的。切记一点,不要多处重复完全一样的话,比如“你是猪,你是猪,你是猪”,那你真是一头猪了。(以上只是举例,并不带有人身攻击的意味,虽然有一点猪身攻击,不过反正猪们连人话都不会说,即使反对也属无效)
还要对大家说一声的是,教材尽量使用高教出的红皮书,大概在7月份出来,如果想用其他的教材,也最好晚一点买,等考试大纲出来一段时间后再买,不然你买到的肯定是根据老考纲编的,反正政治早看也没什么用。还有一本好像是启航出的《20天20题》,我感觉不错,至少04年的大题差不多都能找到。(比较讽刺,虽然我推荐这两本书,可是我自己却没有买过,红皮书我是在网上搞到的电子书,《20天20题》是在考前在同住的考生那里看的。)
三、英语
如果你的英语水平还可以,那这一部分可以掠过不看。
本人的英语水平,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烂”!至于烂到什么程度,有六级考试成绩为证。我曾经参加过两次六级考试,第一次的成绩好像是28分(可能是38分,记不清了,反正是很低,对于这种自己都觉得很糗的事,我一向忘的很快,呵呵),第二次考了56分(还可以,所以记得比较清楚)。后来为了不再出丑,所以也就没再去考了,到现在六级还没过。考研的成绩是66分,根据网上的答案,我前面拿了51分左右(不算翻译和作文)。之所以把自己的成绩列出来,就是想给那些英语水平和我一样烂的,或者虽然比我好但还是很烂的,以及比我还烂的(估计这样的人不大会有了),一点鼓励。
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很多,估计占总时间的2/5强。在复习的过程中,只有英语是每天都看的。我主要是做两件事情,一是背单词,二是做阅读。
单词一向是我的死穴,而且对于单词而言,我的记忆力可以说是非常的糟糕,通常是今天背,明天网,所以我以前几乎不背单词,因为没有效果嘛。这次没办法,针对我的忘性,我是用电脑软件和书本结合,每天都坚持背单词在一个小时以上。所用的软件是“洪恩全能单词”,书是“星火式巧记.速记.精练”,总算也是获得一些成效。
同时,背单词还要结合做阅读理解。有些人说不用背单词,通过做阅读理解就能达到单词记忆的效果。对我而言,并不适用,因为我的基础太差了。准备的过程中,我每天都坚持做几篇。主要的一本书是石春桢的220篇,这本书我看了三遍。具体是这样的,先做5篇,做的时候不借助词典,然后用词典把一些生词搞懂,再把这几篇仔细的看一遍。整本做完后,再重新做一遍。通过每天的坚持,自己都感觉有所提高。当然,有一点要说明,该书的题目出的不咋的,和研究生考试的出题思路不一样,不要在意你的答案的正确率。
最后,在做题的时候别忘了历年的真题(不要放到最后的几天才做),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差不多能够测试出你的水平了。在选模拟题时,我也用了毕金献的,做的结果我也不好意思说了,太打击了,不过看到网上的各位同仁都是这样,我也就不把他当会事了。
四、数学
04年的数学考试比较注重于基础,并没有出现什么难题怪题,这也许就是未来几年的命题趋势了。
数学的复习用书一般选的不是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就是李永乐的,老李的我没看过,根据老毛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对那本书也就不作评价乐。我选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这本书在网上是有人说好也有人说差,我用下来的感觉是,此书不适用数学基础较差且刚开始复习的人,用这本书的人最好是数学基础较好,或者已经看过一遍教材的人。在此插一句,即使你是考经济类的,也不要用经济数学这样的教材,选那些理工类大学出的教材,比如说清华、浙大、同济等等。还有,等考纲出来后,最好买一本,严格的按照上面的范围看书。经常看到kaoyan网上有人问数学的考试范围,而且是在10月份以后,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想考。
对于数学,我觉得想要考好,那你就要多做题目,做的滚瓜烂熟,一遍不行就两遍。在考完后我曾听到有一位考生这么和另一位说:“今年的数学题目倒比较简单,就是时间来不及。”其实这只是说明他并没有复习好,如果真是觉得简单的话,三个小时还会来不及吗?我想数学考的不错的那些研友们, 差不多在两个小时里就已经解决战斗了吧。题目做多了,做熟了,反应自然也就练出来了,等考试的时候拿到题目,你就能很快的写出来了。做的时候没有必要去专选难题怪题,这样并不会对你的成绩有多大的提高。这就好像阿飞的剑,虽然他练的时候只是练些基本动作,但练熟了,也就没有敌手了。(你不知道阿飞是谁?那你应该知道李寻欢吧,阿飞就是他的朋友)《复习指南》和陈文灯的之三我都做了两遍,模拟题总共也就做了五六十套左右。(好像smashheart兄光《复习指南》就做了八遍,我对他的敬仰之情真是犹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啊)

在做题的过程中,我准备了一本小本子。如果做错了,每一题都找出原因在哪。比如说是由于自己粗心,没有注意开根号后要有正负号;或者是某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这样一方面逐步减少自己知识点的盲区,另一方面减少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容易犯的非知识性错误。
五、西经
对于这门课,我感觉没什么好说的。
我的复习过程是这样的:高的书先完整的看一遍(其实第一遍的时候,看到后面前面的都忘的差不多了),然后做绿皮书的题目,小题大题几乎每道都做。做完绿皮以后,再看高的书,这时候就觉得有点感觉了,看书的同时把知识点串起来,记录重点再然后就做红皮书,做完后时间也不多了。最后的阶段就把绿皮的小题,历年的试卷看了看。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
院校老师推荐 一对一咨询 帮你科学报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