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艺术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拥有本科专业1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荟萃了一大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 双聘10人)。
吉林大学珠海校区是吉林大学在珠江三角洲设立的战略窗口。2002年1月13日吉林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订《珠海市人民政府 吉林大学合作建设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占地5,000亩,现有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分中心、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吉林大学海洋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吉林大学粤港澳台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9个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已经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培养的完整高等教育教学体系、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高等学校功能体系。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经教育部2004年5月18日批准成立,现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学院现设14个系,2个教学中心,1个教学部,现有41个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6378名。
学院特邀一批著名高等教育专家、科学家成立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顾问委员会”,指导学院的发展战略、改革大计、品牌建设等重大问题。为建设一流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使学院能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抢得发展先机,占领发展制高点。
学科涵盖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41个本科专业。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实行分类指导,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采用“2+1+1”的培养模式,2年的基础理论课,强调打好扎实的理论功底,1年的专业知识课,强调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先进性,1年 的职业技能训练,强化动手能力,实现零距离地走上工作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学院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 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倡启发式教学,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 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双语课程提倡双语教学;同时深入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在积极打造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向申报省级精品课课程努力。学院每年投入教改专项经费400万元。
学院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培养模式、培养流程、课程体系、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指导等各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倡导建立“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就业”一条龙式的培养流程。从教务处到各基层教学单位都指派专人负责产学研基地建设。在学生实习期间,学院要求指导教师深入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习中的各种问题,实地指导,保障实习的工作质量。在基础建设和经费投入上积极支持实践教学,2008年先后投入使用了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和机电实训楼;建起了化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工商、艺术等各种实验室171间,有效地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建筑面积达5 千平方米的机电实训楼为例,内有液压与气动、测控技术、数控加工、汽车构造等10个实验室,拥有加工中心、数控铣、数控车、线切割、汽车底盘架等大批先进实训设备。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由教务处、教学评估办公室和各教学单位教学秘书组成了管理队伍,定期开展教务工作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 近年来,陆续结合本院实际,在学籍管理、命题规范、阅卷要求、成绩登录、毕业论文指导等各个方面,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本院需要的规章、制度、办法。
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院每周邀请一位院士来院讲学,先后有90多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第三世界科学院和国际宇航科学院的院士光临学院举办120余场讲座,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院士们种下的红木棉枝繁叶 茂,“院士林”与“校友林”、“国际合作林”、“校企合作林”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院的《科技大师系列讲座和校园文化系列讲座》荣获“首届广东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生获奖 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文化、体育及其它专业类比赛,几年来共获得各类奖项10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达150余项。2008年, 学院成功承办了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深圳分赛区大赛、珠海市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大型赛事活动;2009 年,学院成功承办了“青春乐章”珠海市金秋艺术节高校专场晚会和第四届珠海市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构建出我院一派和 谐的景象,为学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珠三角很有影响,2010年学校被评为“广东最具就业竞争力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遍布全国各省市及港澳地区,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
2008年首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6%,其中有76%的毕业生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有4.25%的毕业生考取境内外研究生,6.16%的毕业生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2.52%的毕业生在事业单位就业。
2009年毕业生人数3085人,总体就业率95%,其中在广东就业的占80.75%。有31.5%的毕业生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有5.34%的毕业生在国家级单位就业。
2010年毕业生3465人,总体就业率96.08%,其中在广东就业的占83.26%,到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占13.7%。
2011年毕业生3728人,总体就业率97.48%,其中在广东就业的占83.57%,到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就业的占12.6%,有125人考上国(境)内外研究生。
2012年毕业生4748人,就业率98.56%,在广东就业的占83%,有139人考上国(境)内外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