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研观察|大湾区会议解读③:“五维”协同,构建结构科学、高效集约的城市群空间发展-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会计>>

会计库

>>

综研观察|大湾区会议解读③:“五维”协同,构建结构科学、高效集约的城市群空间发展

综研观察|大湾区会议解读③:“五维”协同,构建结构科学、高效集约的城市群空间发展

发布:cdiorg | 分类:会计库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2018年8月15日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传递出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全面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趋势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将就粤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2018年8月15日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传递出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全面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趋势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将就粤港澳大湾区新定位、空间布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机制、港澳居民便利化措施等主题进行解读,相关文章陆续刊出,敬请垂注。
https://p9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47218354358fd592b07b
曹钟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大湾区从战略规划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也标志着大湾区迈出了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坚实一步。
韩正副总理强调,“要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城市发展规律显示,随着城市群经济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空间将从单中心都市区向多中心都市圈及大都市连绵带扩展。实现创新有高度、城市有活力、产业有层次、空间有秩序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结构科学、高效集约的城市群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在于此。
相比世界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特点。大湾区发展格局更需要在发展规划衔接、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生态共建、城市功能分工、营商环境优化等五大维度上有机协同,形成合力,共探发展新路径,共创发展新格局。
1、决策共商,促进规划有机衔接
规划衔接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的前提。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做到规划体系在顶层设计基础上纵向有衔接、横向有沟通。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规划有待衔接,如港澳规划独立完成,深圳、广州、东莞总体规划需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则由广东省审批。未来,需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各城市的规划指引和统筹协调能力,强化大湾区规划衔接。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相关规划需要打破和改变过去闭门做规划的传统做法。11个城市需要在各自规划上进行协商,形成规划协商机制。破除行政级别的制约,促进城市之间规划的衔接。开门规划,群策群力,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总体规划落到城市、落到社区、落到道路上,改变规划多、落地少的局面。
2、互联互通,共建新型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高效集约发展的基础。通勤便利是世界级大都市圈最重要的标志,当都市圈区域之间的通勤率达到一定高度,都市圈内部的联系便不容易被割断。国外都市圈经验表明,主城和周边城市之间一小时的通勤时间比较有吸引力,据统计,伦敦、纽约、巴黎和东京都市圈单程平均通勤时间分别为43、40、38、69分钟。粤港澳大湾区应以世界级都市圈标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打造世界级空港群,加强湾区内机场的协调和交通的联通,争取空域资源的开放。规划立体交通体系、通关体系等,加快高铁、城轨、地铁的有机衔接,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打造通勤都会区。
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和城市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基础上,应更关注网络基础设施、金融科技设施、智慧城市平台、网联汽车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有机衔接,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转型升级、城市服务、民生服务等的支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体系、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无缝对接和相互支撑。
3、链条重组,构建现代产业生态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世界级产业集群作战略内核,尤其是新经济和创新生态领域。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不应过度依赖相对单一的产业,应转向相对复合的产业生态、经济生态,需要向外突破,寻求外溢效益。在以工业4.0、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趋势下,更需要构建世界级的产业生态体系。面对新技术、新经济的突飞猛进,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制造工厂,需要调整上下游传统产业链条,着力建设以新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生态体系。
当前,香港的金融、贸易、航运,澳门的休闲旅游,深圳的高新技术、科技创新,广州的装备制造,东莞、佛山的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需要在新一轮产业和技术变革下深度融合,在大湾区内部形成相对自足的产业生态,在新经济领域形成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大湾区沟通内外、连接全球的独特优势,促进要素资源双向进出、有序流动,培育和壮大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提升产业支撑。构建新经济、新业态、新生态,促进湾区新经济产业链条更完整,产业生态更自洽,形成大湾区现代产业生态协同共建新格局。
4、合理分工,切入全球城市体系
当今世界经济版图,活力最强、发展最快的区域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并以此形成城市群。世界最著名的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无不是充满活力和高效运作的城市集合体。粤港澳大湾世界级城市群需要深化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大湾区11个城市不仅需要在湾区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更需要以各自特色和优势切入全球城市分工体系。
旧金山湾区拥有9个县市,700多万人口,主要有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三个大城市,和众多各具特色的小城市,最终形成一个世界级都市圈。香港虽是国际化城市,但与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还有很大差距,与新加坡等城市比也存在短板。深圳、广州在全球城市中尚属于二线城市。
香港、澳门应进一步提升国际城市链接度,推动湾区世界影响力的提升。深圳、广州应加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提高在全球城市中的地位。其他城市应做强做大自身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独角兽”城市。在大湾区内,各城市围绕制造、科技、文化、生态等多功能、多产业、多载体、多空间进行功能互动、协调发展,构建充满都市活力的城市群。
5、制度创新,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构建大湾区发展格局的制度保障,是提升大湾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促进大湾区营商环境向国际一流迈进,要以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为抓手,形成三地优势互补、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新格局。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符合国际规则的质量、技术、安全、环境、知识产权等标准,提升对高标准国际规则、标准的适应力,有效促进湾区内全要素流通、区域分工合作。
制度创新还包括以香港和澳门为龙头,以自贸区为引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开放的发展格局。推进自由贸易方面的协作,构建大湾区自由贸易区联盟,实现粤港澳区域合作跨越式发展。
下篇预告:港澳台居民证件便利化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15601313514fd2cc7b0f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6591834-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