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 陈士辉: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实问题研究态势-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程恩富 陈士辉: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实问题研究态势

程恩富 陈士辉: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实问题研究态势

发布:l李昆华 | 分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实问题研究态势程恩富陈士辉作者简介:程恩富(1950-),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士辉(1971-),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以2003 ...
扫码加入留学交流群


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实问题研究态势



程恩富 陈士辉

作者简介:程恩富(1950- ),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士辉(1971-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以2003年日本经济理论学会第51届大会的论文为依据,先描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若干特点与态势,然后综述关于社会经济学和规范理论,全球化和元理论,资本主义是否能够存在下去,是资本主义控制市场还是市场控制资本主义,全球一体化和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与阻碍,以及银行衰退论和市场原教旨主义金融行政等具体问题的理论观点。

关键词 日本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现代政治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特点与态势

在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和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并在20世纪上半期对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和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而90年代以来面临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瓦解的新形势,日本学术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探讨又掀起了新热潮。2003年10月18~19日,笔者之一--程恩富应邀出席在日本经济理论学会(日本惟一的拥有800多名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会),程恩富在大会上作了《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与改革三大流派》的专题学术报告)第51届大会期间,就深深地感受到这一浓厚的学术气息。其研究特点和态势表现为:

首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日本,一方面继续研究和刊行《资本论》创作史、经典文献阐释和马克思经济学入门的论著;另一方面,国立东京大学和横滨大学、私立武蔵大学等众多高校仍继续开设马克思经济学课程(称为经济学Ⅰ,或经济原论,或社会经济学,而把西方微观和宏观经济学成为经济学Ⅱ,或近代经济学),以及用马克思经济学来分析的世界经济课程(称为现代经济体系课程等),并作为经济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修课。日本的经济理论学会不仅在马克思经济学的现代传播和学术传承方面搞得出色,而且更富有理论创新精神。会长大谷祯之介等教授认为,马克思和新古典经济学都是把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的,但今日多元的诸多现象,有必要扩大研究范围,因而新构建的社会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经济学为主体或中心的,而现存的非市场领域也须列为重要的分析对象,进而应吸收生态学、新经济学之类的成果;须研究经济体系同自然环境、法律、文化、社会规范的相互影响;即使研究现代危机,也要从总体上把握现代社会的四大危机,即贫困、不平等与经济不稳定,战争与纷争,环境与资源,以及管理社会与人们关系疏远等问题。学术繁荣的重要标志是形成学派,而继承和独创融合的结果必然促进学派的不断产生和演变。目前,日本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有重视黑格尔逻辑学的见田派、数理马克思主义的置盐派、新的新古典派马克思主义、伊藤诚领衔的宇野派、市民社会派和八木的调节学派等。

其次,借鉴与批评相结合。与我国相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数学化属于日本学术前沿和重要主题之一,而借鉴数学工具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技术,凸现为一个鲜明的特色。大西广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适宜增长理论的新解释--作为最适宜迂回生产系统的资本主义数学模型,武井博之关于资本主义的模式化和商品数量问题,濑尾崇关于个别资本的进化竞争模型等,均是如此。比如,在贸易和资本转移的克鲁格曼模型与列宁模型及其一般化的研究中,京都大学统计学教授大西广就国际间不均衡经济发展问题,对克鲁格曼的扩散理论与列宁的收敛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利润率从“克鲁格曼状况”向“列宁状况”的历史转换。对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批评,仍然是当代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学术责任和思想进化的表现。石原洋介在探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和短期化问题时指出,其实并非像新自由主义所说的是有效资本的分配和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保证,而是掠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部分果实;况且,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都是保证投资资本及其所有者的富裕阶层的利益为优先;为了纠正这样的不正确性质,至少要以马来西亚的资本限制规定为成功案例,对短期资本的流动作出必要的限制。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东京大学伊藤诚教授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类型的市场经济发展成就,是对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潮的驳斥,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在于消除西方主流经济意识形态和政策的影响。 

再次,规范与实证相结合。在立命馆大学松井哓等教授看来,规范理论是实证理论的相反概念,论述该有的体制、制度和伦理的理想;不过,自由主义主导的规范研究是有缺陷的,因为去掉平等原理是不能构成关于社会的规范原理的。他们指出,罗尔斯的正义论中虽有关于制度方面的论述,但关于资本主义体制中榨取和阶级的存在这样的问题却未提及,因而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能不关心规范理论。面对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倾向,日本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以规范分析的观点促使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体系化,并努力以自由(含消极的和积极的自由)、平等(含所得和资产的平等)、共同(含合作)这些根本价值的视点为基础评价现代世界社会、福利国家资本主义和现存社会主义以及环境问题,进而形成“后马克思经济学新综合”。在日本,诸如山本二三丸的《人本主义经济学》和对人类经济社会终极关怀之类的规范分析较出色,然而从总体上观察,实证性的研究更多。例如,探讨能源的商品化和电力资源市场化对社会的影响,以日本群马、枥木县制造业空洞化为例的区域经济发展波动,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问题,美国的世界战略与全球化,以中国为例的市场经济和劳动力配置的性别歧视问题,等等。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除了高度重视对本国经济的规范和实证分析以外,还特别关注中国和俄罗斯不同性质的经济体制改革。伊藤诚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大西广的《资本主义前后的社会主义》等,便是其代表作。

最后,原论与应用相结合。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的导引下,广泛研究其他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学科,深入探究日本和世界经济的多样化具体实践,这又是一个鲜活的学术局面,比欧美国家大为出色。举例来说,把马克思经济学渗透到产业经济学,探讨日本的产业空洞化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渗透到劳动经济学,探讨南北经济不平衡发展条件下的劳资谈判和雇佣以及日本的劳动力自由流动等问题;渗透到金融学,探讨日本、亚洲和世界金融危机和控制等问题;渗透到财政学,探讨日本财政政策及如何激活处于长期低迷的国民经济等问题;渗透到企业组织学,探讨日欧美国家类型不一的企业形态和不断涌现的新业态等问题;渗透到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探讨环境、资源和人口之间的良性循环,以及制度和政策怎样去促进等问题;渗透到世界经济学,探讨全球化中的非均衡发展、贫富分化、新旧国际经济秩序及资本主义的“原理像”与“变容(变样)”的差异等问题;等等。这类应用性的经济学和经济管理学的论著日渐增多。在此基础上,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通过参与政府和财团的课题研究和决策咨询,教育与管理人才的培养等多种途径,来推行其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这不仅从根本和长期上对日本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标本兼治地推动了本国经济的近期发展。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的产业政策,贫富差别小于美国,较少的军费开支,较大的科教投入,以及独特的劳资关系和企业管理模式,均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宣传或必要的论战密切相关。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一直为对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感到自豪。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性与建设性灵活地统一起来,颇值得我们借鉴。 

二、关于若干经济理论的深入探讨

(一)社会经济学和规范理论的探讨

立命馆大学的松井哓教授提出的理论要点如下:社会经济学把马克思经济学作为中心,可是,其实证分析的对象和规范理论还没有讨论清楚。

(1)关于实证分析的对象。①新古典经济学的对象:把市场经济作为中心,但并不忽视非市场经济,只是非市场经济被作为市场经济交换的延续来加以理解。②马克思经济学的对象:核心是存在于资本主义中的榨取、阶级和贫困化带来的恐慌(危机)。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战争、公害自不必说,就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归结到资本主义的矛盾。马克思经济学构建了一个整体的理论体系,但为了接近其今日多元的诸多现象,有必要把研究范围扩大。③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超出了《资本论》和现代资本主义理论的范围,有总体把握现代危机的必要。现代社会的四大危机:a.贫困、不平等、经济不稳定;b.战争、纷争;c.环境、资源问题;d.管理社会、人们关系疏远。社会经济学要接触以上诸多问题,需具备哪些因素?经济体系对自然环境、法律、政治、文化、社会规范有怎样的影响,还有后者对前者又如何影响,这样相互关联的问题成为视点。

不要把研究对象只限定为市场经济。把生产、分配、消费这些超历史的经济哲学范畴作为基础,现存的非市场领域是社会经济学的重要的分析对象。应该吸收生态学、新经济学等的成果。即使在现代,权力仍然是理解经济社会的关键概念,如美国的政策与市场原理相比,是权力本位的自由主义。社会经济学必须追求对象的扩大,可是,怎样处理对象,经济社会应有怎样的状态,这就涉及到规范的观点,于是,有必要追究一下什么是规范理论。

(2)关于规范理论。规范理论是实证理论的相反概念,论述该有的体制、制度、伦理的理想。有不同的经济学规范:一是自由主义主导的规范。罗尔斯的正义论中虽有关于制度方面的论述,但是,关于资本主义体制中榨取和阶级的存在这样的问题却未提及。一般地超历史的论述规范的诸概念的倾向较强,对于历史的状况和现代社会经济的变化的议论则比较少。纯粹自由主义是特有权力的个人、集体的自由社会,与市场原教旨主义(无政府资本主义)相比,虽更彻底,可是,却不能成为建构社会的规范原理。

二是马克思经济学和规范理论。以资本主义法则的必然性为基础的规范理论和伦理学之间是相互轻视的。在严加区别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宇野学派中也是一样。在冷战时期,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是一种功利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要点是,恐慌等于危机论,经济成长是评价基准。可是在现在,倡导脱离经济成长论在抬头,评价经济体制和制度的规范基础不明确,其结果丢掉了危机论。为了构筑新的危机论,规范的观点很必要。被叫做社会主义的体制中,经济成长也成为中心目标,而正义和权力从属于这个中心目标,这一点上也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表现。自然环境、资源的制约性--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无限富裕是不可能的--正义的环境持续。马克思派也不能不关心规范理论。可是,在自由主义范围内开展的规范论的诸标题(如平等论、共同论),为马克思经济学框架内的充分摄取是可能的,并对马克思经济学本身的发展非常重要。

三是社会经济学和规范理论。①多元问题群和规范的观点:面对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倾向,规范的观点可使其成为体系化具有可能性。例如,把共同体和协会等非市场的经济制度放入视野进行考虑的情况下,讨论效率以外的价值。又如,以平等如何能实现的观点为基础,评价哪些制度是能够进行的。即使是关于福利和环境的问题,也可以在共同性乃至新视点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定位。②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提供了什么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本质性的危机,及什么能为判定重大问题提供基准。根植于市场、国家、中介机构这样的制度立场上的社会主义的诸价值观,怎样被实现的观点受到了重视。应当以自由、平等、共同的根本价值的视点为基础,评价现代世界社会、福利国家资本主义和现存社会主义。③历史变化的视点:与自由主义乃至新古典派的规范理论不同,在社会经济学范围中,与上述的重大危机和经济社会的倾向变化(例如,信息化、全球化、少子、高龄化等)相关联,作为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的社会规范如何互相影响,现在又怎样进行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受到重视。④制定社会经济学的体制、制度和运动的规范的基础。作为经济学,为把存在于现代社会的社会经济学的尝试理论化,根据以下新的诸多理论和实践,并用自由、平等、共同的规范观点作为基础。以下的诸多理论分别是:社会民主主义、市场社会主义、自主管理型企业、协会、协同工会、基本所得、新的社会运动和自发的发展论等。

四是社会主义的规范概念。①围绕社会主义的规范理论的课题:在马克思主义里,规范理论道德应该怎样进行定位呢?应当如何看待功利主义、非功利主义呢?共同体主义、生态学,还有历史唯物论和规范论有怎样的关系?社会的正义幻想论与规范论和进化的社会理论有怎样的联系?②为了再构筑社会主义的规范理论:社会主义理念实际上对人类社会来说是自然的理想,作为近代的理念,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必然的,不过,我们自身必须体系化,社会主义的理念是自由、平等和共同的实质化,而不是自由的否定。

(二)全球化和元理论的探讨

东京大学的著名中年教授小幡道昭分析的具体观点如下:

1.帝国主义以后。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把马克思经济学导引到今天的样式中呢?一般地说,马克思经济学是使《资本论》体系中的马克思学说得到发展的经济学说。只是今天的马克思经济学固有的特性是在马克思去逝后,伴随后发资本主义的抬头,大规模资本主义的变动而形成的。从自由主义阶段向帝国主义过渡之际,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经济学家们,一边以《资本论》为基础进行研究,一边关注国家和共同体、制度和习惯、意识形态和宗教、文化等非市场的诸多因素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化研究尝试。在竞争现象退潮的现实中,把19世纪的政治经济学作为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形式化,并且对于被提高到与自然科学并肩高度的后马克思经济学潮流,在正视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对其特殊性进行解释,同时作为综合社会科学的一环,在经济学被定位的潮流中产生了,确立了作为今天的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经济学的主体性。

第二个问题,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的特质在哪里呢?简单地说,就是对于资本主义持有(部分性)的认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资本主义国家有快有慢,并不是以同一模式分别扩张,资本主义化的道路把日本关在了最后,资本主义本国和殖民地关系断开明朗化的同时,资本主义各国间尖锐的对立关系也突出地表现了起来。在对外方面,资本主义关系被抑制的旧有的支配关系被保存强化的同时,在内部通过国家的政策介入和劳资协调的制度调整得以强化,这样的非市场因素的增大,使背离自由主义阶段的各种现象变得越来越显著。对于此类现象的解释,要把用市场原理说明的可能领域,同对资本主义变化和对立类型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解释领域区别开,构筑资本主义的元理论将成为必需。“非”市场的诸多因素,暂且把市场的因素作为基准用否定的形式规定之外,没有别的做法。这样,一边把元理论作为基础,同时把多元化的社会的诸要素串连起来的综合观点,成了20世纪的马克思经济学的特征。在近似面和预测可能性方面,它与追求有效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不同。马克思经济学的元理论明确了与现实资本主义的关系,并捕捉其历史阶段和对立类型作为基准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个问题,全球化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任务。应该指出的是,从东亚到南亚这一区域,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兴起,特别是由中国的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决定的。即使在先进资本主义各国的内部,在原来市场外观上进行处理,将以科学知识、生产技术、技能培养、组织管理等新的形式追求资本利润核心的同时,带来了在医疗、教育、保育等各个层面的市场竞争,维持社会生活的各种制度和习惯在不断地解体、重组,于是就产生了宗教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动摇和对立。应该说,这是与外部的全球化主义相适应而出现的内部的全球化主义。在这变动的基础上,元理论在适应现实的方法和理论的展开方法两方面,不得不进行再思考。

2.作为变容论的元理论。第一个问题,全球化主义给元理论一个怎样的反省(震撼)呢?目前的元理论是带有帝国主义阶段特征的(部分性),怎样捕捉产生那个结果的资本主义对立的多样性呢?回过头我们看一下,那种没有核心的被认为是类型论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认为只要是资本主义,就会把劳动力商品化等一些不变的条件作为前提,之后再构成只有用市场因素才能说明的资本主义像,以此为基准形成了把构成现实资本主义的非市场因素分割开来的理论方法。现实的资本主义被看成是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的混和经济,其多样性需加入专门的非市场因素才能说明。

这种研究方法,只是用单一的资本主义像回答了“资本主义是什么”的这样一个问题。而《资本论》则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实际上与资本主义像不断接近,这样的收敛说不断浓厚,同时,与由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积累而自动崩溃这一认识互为表里。资本主义本来以原理镜像为基准,现实用始自哪里目标何处这样的远近距离来给历史进行定位,从哪个部位看出多少端倪,来捕捉历史的多样性。其中,资本主义自身崩溃说也是被变换继承的,即把帝国主义阶段规定为从其本来形态脱颖而出资本主义没落期形态。

第二个问题,怎么捕捉存在于全球化主义的多样性的特征呢?帝国主义不否定资本主义的多样化,采用怎样的方法把元理论展开,以与现实相联系好呢?要接近多样性的本质,变容论的研究法可谓是新的且必要的方法。通过市场因素的作用与反作用,把资本主义本体情况改变的性质作为本源的着眼点,把资本主义多样性作为变容(变样)结论进行说明的方法。没有这样的方法的转换是不行的。

第三个问题,多样性的类型化,要求怎样重新认识元理论?以变容论研究法成为主要方法,是元理论中外在条件的处理方法。资本主义是通过市场进行社会化再生产的社会,或多或少会遗留下光靠市场处理不了的窗口。用怎样的非市场因素,去填充这种规定的窗口,资本主义的情况也有大的变化。在窗口部分的变化,会导致整体构造发生变化。

3.市场原理和资本的理论。第一个问题,全球化主义是意味着资本主义的收敛性吗?“市场原理”的表现被应用在各种场合。变容论的资本主义像,要求资本主义表层市场合理性扩充,同时在深层填充非市场的因素,也就是,市场原理的同一性和资本主义理论的多样性同时存在。市场覆盖的领域越扩大,补充其界限的国家、制度、观念形态等的作用,也同时越被强化。资本主义新的多元化也随之而诞生起来。

第二个问题,如何应对新生无政府主义?新生无政府主义的变容论把资本主义的收敛等同于内部崩溃论和不纯化等同于没落论,研究方法近似于主张无资本市场的可能性,把由等价交换带来的公正市场进行理念化,并摸索保证实施货币、信用制度改革的市场社会主义。 

第三个问题,全球化主义把元理论导向何处?资本主义遗留下单靠市场原理处理不了的问题,具有分解外在条件再重新组合的变成作用。变容论的研究方法凭借这种作用,开拓重建了综合的社会科学之路。用社会哲学的更加广博的观点进行再评价,非常之必要。

 

(三)评松井哓和小幡道昭观点,兼论资本主义能够存在下去吗

立教大学的名誉教授久留间健就此为题进行了阐述:第一,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评价。松井、小幡在重新讨论20世纪经济学在明确其意义和界限的同时,探讨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可能性。在总结评论过去的理论基础上,难道不会呈现出一种新的方向性来吗?我们未曾怀疑过马克思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性和作为长期理论的妥当性。从宏观上看,现实几乎都遵循马克思理论,这是我们的实感。这里我们所说的马克思经济学,是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理论体系。 

第二,马克思经济学中的非市场的因素定位。松井把这个问题用“社会经济学”范畴考虑,而小幡则认为是“变容论的研究法”,但两人的问题意识相同,即作为现在的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不仅仅是市场经济,还要包含非市场因素。他们两人所说的非市场因素已经很清楚了。(1)马克思经济学是把资本主义市场作为分析的对象,新古典派也是把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可是,坠入“没有价值论的价格论”的新古典派,只不过认为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变动,从而主张市场经济的合理性。新古典派把市场经济等同于应有的人类社会。对此,马克思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只是人类社会的存在状态之一。因此,我把“市场理论”和“人类社会伦理”之间的差异作为问题,就是这个原因。马克思经济学把市场经济作为对象时也含有非市场的因素在内。(2)国家和国民经济是历史的产物。现实的世界市场,经常带有历史的规定性,能否把这个考虑为非市场因素是问题之一。(3)马克思经济学对象不单是作为下部构造的经济关系,还包括上层建筑的资本主义社会全体,这就意味着原本就含有非市场因素,我们认为现代经济学必须同时具有文明论的这一侧面。

第三,现代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松井、小幡都按照共同论题,将马克思经济学定位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关于今后的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我们认为把马克思经济学看成现代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也许有其合理性;凯恩斯经济学即便可以说成现代政治经济学,但马克思经济学即使在现代还应该是“经济学批判”。

第四,怎样评价唯物史观。松井、小幡两人都就作为社会变革理论的马克思经济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只是松井重视马克思经济学的规范理论,小幡重视马克思经济学的历史理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来论述社会变革的必然性,这就是与唯物历史观评价有关联的论点。我们用“资本主义能够存在下去吗”来表明明确的唯物史观立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从成长经济经过低成长时期,避开了长期深刻的破绽发展过来的,但追求无限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终于遇到了大的界限,其结果扩大了市场理论和人类社会理论之间的冲突,这就是我们的基本认识。用单纯的唯物史观说明从远古到现在的人类社会历史是有问题的,不过,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唯物史观,来论述资本主义是相当合适的。资本主义追求生产力的无限发展,会带来短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但在这种资本主义的自然力当中,同时其发展界限也被划定了。问题在于:唯物史观是自动崩溃论吗?我们不认为唯物史观是“自动崩溃论”。由于市场的界限,资本主义困境不单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危机,也可能会带来人类社会的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朝怎样的方式前进,就与人这样的主体息息相关。

第五,社会像论。松井、小幡二氏认为,原来的马克思经济学不能充分提示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像。对于资本主义提示怎样的社会像,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市场经济存在的同时,进行宏观理性调控和探求资本主义的社会像,哪方面存在不同呢?像这种社会像论,似乎是接近于马克思主义否定过的改良主义的研究方法。现在市场的困境倾向在发展,企业社会伦理和人类社会伦理之间的对立在扩大。凭借企业社会伦理就这样扩展的话,21世纪将会成为人类的危机时代。我们的主张是在经济社会中组建一种作为抑制企业社会的理论,与之相对抗的理论势在必行。我们不主张通过改良来达到理想社会。

第六,迄今研究的问题意识和“资本主义能否存在下去吗”。我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是资本主义危机论流行的时候,就认为日本资本主义已经开始了新的发展,考虑到还要经历相当长的成长时期。维持战后经济成长的各种各样的诸多条件排列着,由于各国的不兑换制度以及国际的美元体制的金融货币的特殊情况,现在的资本主义已经具有了不易露出破绽的体制构造。这是我们基本的问题意识,也是与想弄清凯恩斯政策的意识和界限这样的问题意识相关联的。有关这样问题意识的主要文章是2000年集录的《货币信用论和现代--不换制的理论》一书。现代资本主义不会轻易进入困境,对于想弄清其根由和界限的前后问题意识来说,写“资本主义能否存在下去吗”的背景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终于触及了其界限,企业社会的理论和人类社会理论的对立继续快速扩大,通过其冲突开始诞生了对于新社会的展望。“就要到马克思的时代了”,这是我们的实感。这里,称为“马克思时代”指的是,“对于把追求利润作为基本原理,追求经济成长作为资本主义的应有状态,产生质疑的人增加的时代”。

(四)是资本主义控制市场还是市场控制资本主义的探讨

同志社大学的大野节夫教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观点为切入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他强调在现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新的视角,以挖掘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还不为人们所熟悉的经济学原理。要真正了解资本主义如何与市场经济结合,才能通过现状来进一步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

在市场控制资本主义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形成了以商品的分配为前提,资本商品和商品市场相结合的情况。这就是斯拉法所说的根据市场实际需要来生产商品;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说,资本凭借劳动力商品实现商品的再生产。只要市场控制了资本主义,那么结果资本主义就掩盖在市场中,利润率和利息率也无法清晰界定。

但是,如果资本主义控制市场,作为资本产业活动基准的利润率决定了市场的供需关系,最终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化。资本的产业活动从资本投入开始,形成与一般产业活动不同的利润率,并以此作为资本活动的核心。如果把资本主义看成是使资本自身增值运动原理的话,资本主义和市场之间就通过原因和结果这对关系的运动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了解资本的运动学这一未知的世界,就能够进入资本,依据其本身进行再生产的知识领域。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并非是一个定义资本主义的问题。应该挖掘埋没在市场中的资本主义,将资本主义的价值增值运动看作原因,将市场看做是作为其结果的商品分配。从以下各方面展开讨论:资本的生成;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成本价格和市场价格。

1.资本的产生。图1是资本的一般公式。由于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间是一元结构,所以体现不出资本主义。

M=C…P…C′= M′

图1资本的一般公式

但是,资本的运作是如下构成的,在市场中用货币M所能购买的商品C所构成的资本K,在资本K投入,经过一段时间后,转化成其所能产出的以商品形态出现的资本X。资本的运作,即投入资本K和产出资本X的运动过程K--X是市场买卖的商品C,C′之间的媒介。图1变成了图2。

〖TP<102.tif>,+65mm。120mm;S*2,BP#〗

〖TS(〗[HT5”H][WTHZ][STHZ][JZ]图2商品交换和资本运作的二元过程

在图1中所表现的一元的资本流通模式,在图2中分化为商品交换和资本运作的二元过程。这样,就区分了市场中商品、货币间的交换和资本的运作过程(K-X)。将社会总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看成手织机上的经线和纬线的话,能以货币和商品间的交换关系作为纬线,以资本的运作作为经线。资本主义就是经线的资本运作,即资本自身增殖和再生产运动过程;纬线表示产出商品的分配关系,即市场关系。这样就能发掘出埋没在市场中的资本主义了。

已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讨论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买卖关系,以劳动力再生产是否可能为基准,超过此基准能够实现再生产就产生了剩余价值。但在投入资本K,通过货币工资/可变资本对劳动者的雇佣上体现出的是:一方面将货币工资/可变资本能否满足劳动者再生产作为维持劳动者基本生活的标准的话,在另一方面,雇佣劳动是否等值与可变资本也就成为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其价值增值的基准了。

2.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工资价值/可变资本价值的界定。 从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化再生产中的分配关系,到资本再生产的运动形态的转换,我们应该要去度量其中的过程。将可变资本函数和描述雇佣劳动转化的价值函数,分别作为X轴和Y轴,通过雇佣劳动转化的价值和可变资本是否对应,并以可变资本作为度量单位来描述资本的增殖这一资本的运动形态。

设X轴的可变资本函数随着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经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T后,资本在Y轴上确定相对应的剩余价值的变化。在此所描述的可变资本价值的界线(FRONTIER)--通过劳动时间把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结合起来,所围成的一块区域--是可变资本投入后,其价值增值运动的度量形态,也是资本运动的形态。通过X轴可变资本W的变动为依据,通过雇佣劳动者的有效劳动,产生于Y轴上的新价值V全部作为剩余价值,归入资本。

可变资本界线的斜率绝对值是V/W,是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比,是剩余价值率的体现。可变资本以有效劳动时间为尺度,所产生的新价值归入资本,提高了转卖的商品价格,其依据就是剩余价值。可变资本W决定剩余价值V,两者不是反向关系,而是成比例关系。

〖TP<103.tif>,+56mm。120mm;S*2,BP#〗

〖TS(〗[HT5”H][WTHZ][STHZ][JZ]图3动力学新观点的剩余价值

图3所示的是动力学新观点的剩余价值论。在一元模式下表现的通过劳动力商品对商品的再生产间的关系,一方面,只有其用于商品生产的有效劳动才形成价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新价值分为劳动力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配论。与此相对,用二元模式表现的剩余价值的动力学,一方面,受资本雇佣的劳动者,其所有的有效劳动都作为获取资本生产的商品的劳动而转化为价值。另一方面,有效劳动的全部都作为了剩余价值。与以可变资本为尺度的剩余价值量相比,劳动力商品的劳动所产生的剩余价值量要减少1/2。

3.成本价格和市场价格。以可变资本界线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市场价格将潜在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实际利润,用全部投入资本作为衡量尺度的话,就是剩余价值率向利润率的转化。当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的剩余价值率向利润和投入资本之比的利润率转化时,潜在的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实际利润。

相对由X轴的可变资本函数和Y轴的价值函数所围成的可变资本价值界线,这里所描述的X轴为投入资本,Y轴是实际市场利润,所表现的是利润率。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构成,即用可变资本雇佣的劳动者以及机器设备等,它们两者构成了利润率的函数。

〖TP<104.tif>,+50mm。120mm;S*2,BP#〗

〖TS(〗[HT5”H][WTHZ][STHZ][JZ]图4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构成形成利润率函数

图4并非商品的价格构成,它所表现的是利润率,即商品在一个单位内的利润和投入资本的比率。资本的利润率是投入资本和商品市场价格间的关系。每单位的可变资本W和机械设备M之比决定了X轴上商品的成本价格K。一方面减少每单位商品的投入资本,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价格 - 成本价格 =利润π”,如果减少投入资本和成本价格,则市场实现的利润就会增大。资本的利润率并非市场中资本商品的价格,也不是商品化了的资本价格,而是通过资本运作和市场间的关系而形成的资本的价值增值率。

在已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的市场价格由于市场供求关系而变动,资本的利润率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资本从利润率低的生产部门流向利润率高的生产部门,实现利润率的平均化,形成一般利润率。这就是市场支配资本主义。资本在市场中以商品的形式参与分配,利润率也无法和作为金融商品价格的利息率区分开来。

 

(五)全球一体化和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化探讨

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石原洋介对此作了下列几点阐述:

1.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的全球金融一体化,体现在国际资本通过投资组合和短期银行融资的形态,加快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与某个特定国家的中长期固定资本这类直接投资不同,这样的短期投入资本对投资国的经济反应敏感,而频繁在投资国流入或流出,引起该国的经济繁荣或衰退。这个结果体现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以及以此为代表的世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和短期化,实际上并非像新自由主义论所说的,是有效资本的分配和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保证,而是掠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果实。而且,现在所谓的全球经济一体化,都是保证投资资本及其所有者的富裕阶层的利益为优先。为了纠正这点,我觉得至少要将对短期资本流动的限制规定作为当前紧要的课题。

2.现代经济全球化指什么?根据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奉行此理论的美国政府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东亚各国通过国家调控的方式,相比其他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金融市场转向自由化,消除了各种限制,这些国家都经历了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与流出。

现代经济一体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力求达到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家希望最大限度地自由操纵资本,而借方则全部依附于资本家。全球化是世界金融市场融为一体,消除了资本流动的障碍。但另一面,在达到全球化的目的时,其完全用了非全球化的手段和经济现象。高利率、廉价劳动力、较低的环保要求、优先的税率制和补贴,在比较借方(被投资国)可出具的各种条件后,投资方将资本投入最符合其条件的投资地。借方为了超过其他竞争对手就必须不断开出更优厚的条件。而要吸引像短期资本那样很容易转换投资的资本的话,就更要求有极其优厚的条件了。这样,最终必然导致最富裕的国家和最贫穷的国家之间的差距比全球化前更大。

作为掌握经济命脉的投资者,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成果的掠夺,使资本所有者在现实中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劳动者相比,有绝对优势。这种资本所有形式和世界大多数人民之间的矛盾激化正是21世纪资本主义(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最显著特征。

3.对短期资本做出限制规定的必要性--以马来西亚的资本限制规定为例。现在分析一下马来西亚成功抑制短期资本增多的措施。马来西亚在1994年经济处于高度增长中,为了抑制不断增长的短期资本的流入,实行了短期的资本流入限制措施。在限制解除后,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马来西亚的短期资本流入维持在较低水平,使流入国内的投资基本以直接投资为主。在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东亚各国中,只有马来西亚没有依靠IMF的融资帮助,能进行自身的经济重建。这便是它得益于对短期资本基础进出控制的结果,而且马来西亚通过1998年实行的资本输出限制和固定汇率制,在短时间内从金融危机的低谷中恢复过来。马来西亚的资本限制措施在当时受到发达国家的强烈批评,其实,限制规定对经济的稳定和恢复经济增长是有效的。但是,实施国家范围内的限制的话,也会导致该国难以吸引到投资的风险。为了让国际资本的流动以直接投资为中心,就要在国际上强调,向短期资本交易收取税金等制度,在全球或至少在亚洲范围内建立实行。与此同时,各国也应该针对本国在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在短时间内实行像马来西亚那样的强制性措施,并且相互认同尊重彼此采取措施的权利。

 

(六)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与阻碍的探讨

立看护大学的长田浩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其重要原因正如很多分析家指出的那样有以下两点:一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和东西对立局面的结束,中国和越南引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由英特网带来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由于这样的变化随之所产生的就是人、财、物和信息都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动,将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发展。作为加速全球化进程的组织,世贸组织及其前身发挥了很大作用。

全球化有三个基本标志:一是自由移动:在物品(包括商品、资本、人、信息、军事力量)的移动面前,国家的约束力显得无力,国境线似乎也模糊了。二是“全”:这种移动似乎牵涉到了约有60亿的全人类。三是“球”:并非将世界作为一个平面,而是作为一个球体来管理,同时管理这一球体的信息技术发生了重大革命。 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上述观点是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出发的,表现为积极主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却是被动地被牵扯到这一一体化中来的,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有一些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是被动地参加到全球一体化中的。这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呢?只要看看一体化结合作为思想和政治主心骨的“新自由主义”,就能明白了。

对于全球一体化的不良影响,从以下几方面举例说明:(1)区域经济地位下降;(2)失业者增多;(3)贫富差距加大;(4)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不足;(5)粮食自给率下降;(6)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7)资金流动混乱。新自由主义正是引起这些事态的原因所在。例如,世界银行在向发展中国家及中等发达国家贷款时,作为条件贷款对象国要有相应的政策变化。这在图5中,作为主要因素列举在左面一列,有撤销保护关税等7条。无论哪条都是推进全球化进程的因素。这7条因素导致了前面所说的7个不良影响。在加上一些媒介项之后,通过表示因果的连线,做出了下图5。

 

图5全球化不利影响的表现方式

3.全球一体化的抵制。对全球一体化的抵制,体现在那些受全球化直接影响,并陷于困境的南方国家中没有土地的农民,小规模农家和渔民,他们对WTO等组织发起的抗议运动上。这些运动也得到了北部国家支持者的共同参与,在全球范围内这些人联合起来,共同倾诉他们的贫困现状,直接掀起了迫使国际政策做出变革的运动,形成了“全球一体化的反全球一体化运动”。与此同时,起着全球化带头作用的北部国家中,国家间及国家内部也开始出现贫富差距加大,对环境、健康、安全、平等等价值观的颠覆等现实问题,对此,人们的反应也很强烈。围绕环境这个话题,在全球范围内重复运行的资本的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加速大大加重了自然环境的负荷,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由于这种环境意识在国际间的提高,使南北地区都达成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共识。

与直接对抗不同,也有依靠现有的权威发挥作用的情况。这主要是通过擅长信息收集和分析的NGO(非政府组织)专家组所提供的政策批评和变革建议,以及向媒体和议员们提供各种信息来实现。他们将IT技术这一全球化的产物反之加以利用到全球一体化抵制中,将世界各地有着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人联系在一起。这种行动有时会凌驾于被国家利益及个人利益所分隔开的国家和企业之上。例如,在NGO专家组的帮助下,欧洲的市民对含生长激素的牛肉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出质疑,从而反对这两种物品的进口,使欧盟的贸易政策延缓。还有对曾是欧洲各国殖民地的一些国家的小规模香蕉园种植农户给予优惠政策,欧盟的这一贸易政策也被美国提出起诉,说是违反了WTO条例。在这些事件中,NGO和“公平贸易”组织起了很大作用,支持了市民们的抗议行动。

除了各种反全球化的行动外,也有人选择置身事外,逃避全球化进程的。例如,有的通过区域性通货和回流资金,加强了资本及服务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也有开展“放慢脚步”、“放慢生活节奏”,以及包括整个自治区域在内的“放缓”运动等参见表1。

全球一体化的对抗

观点 区别 全球化 非/反全球化

活动空间的大小 大(全球化) 中(区域性) 小(当地)

资源移动的快慢 快、效率高 不慢效率高 慢

信息传递的快慢 通过IT瞬间传递 通过IT瞬间传递 通过IT瞬间传递

通过邮政等较快 通过邮政等较快 通过邮政等较快

推进的机制 全球的市场结构 区域内市场结构 当地的市场结构

世界标准 EU、NGO 和非市场交易

社会变动的倾向 竞争市场激化 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完备 由地域通货和回流

贫富差距扩大 贫富差距缩小 资金做为联系的桥梁

(七)银行衰退论和市场原教旨主义金融行政探讨

静冈大学的鸟畑与一教授探究了这一问题,认为在美国,以产业银行中资金中介占有率低下等作为背景条件提出来了“银行衰退论”,被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日本作为自醒的真理而接受,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的日本版金融大亨,根据政府金融厅的市场原理形成了金融行政的理论前提。在政府金融厅2002年7月出版的《金融体系之将来展望》中,“银行衰退论”也作为金融体系改革的基本例题而被贯彻。市场金融典型的优越性成了“复合金融体系”的前提,通过了保证风险所得和贷方的有效证券的“保险分散型金融体系”的框架。从传统的银行业务向以投资银行业务作为核心的商业典型转移,被视为势在必行。

可是,以像这样的“银行衰退论”为前提的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行政的展开,引起日本银行制度的深刻危机。向“市场金融典型”转移是加速否定传统银行资本作用的社会经济机能,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刻化。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提高个别银行资本的获益性和健全性(自有资本比率)的所有合理的举措,维持金融顺利和发挥银行资本的社会经济机能,全靠“无形的手”(市场原理的结果)。由于银行资本的社会经济机能丧失,导致经济危机深刻化的今天,如何把存在于现代资本主义中的银行资本的本质机能和它的运行,与现实资本的运作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成了燃眉之急的研究课题。

1.否定银行的社会机能的银行理论束缚。1982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竞争激烈化和同质化进程中,“银行就能特别存在吗?”。属于金融中介机能的银行占有率低的背景下,凯利卡恩总裁提出两点:(1)提供通过决算的结算体系;(2)把以信用为基础的流动性供给机能作为银行资本的普遍本质。在包含贷出的资金方面,与其他的金融机关具有同质性。由于要维持资金运用方面的竞争力,银行经营方面便容易丧失健全性,并且,由于债务的特别性而不能保住银行的特殊地位。美依亚先生于70年代后半期以来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银行变脸已不具有往日容颜”。在金融信息技术革新中,银行资本由于在金融中介方面竞争力的下降而变成了衰退产业,促进了银行资本从传统的银行业务中脱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把规模以及范围经济性为基础的银行业务、证券业务等所有的金融服务业综合进行开展,而成为金融复合企业和金融服务的专门化。例如,以贷出组成功能、接受风险职能、辐射职能等职能分化为基础的专门金融机关,被认为是全球化金融市场条件下的生存之道,其共同的前提是传统的银行业务落后于时代的“银行衰退论”。

像这样的传统的银行业务的衰退和向新的商业类型转移被视为当然的过程中,起支持作用的银行理论也在发生着变化。原来在经济学中把金融中介机构的职能分为两类:(1)金融中介职能(提供资金职能、生产信息职能、变换资产职能);(2)通货供给职能(结算职能、创造信用职能),同时,利用作为金融中介机关的银行的独立性,来提供结算账户形成结算业务和创造信用,通过预贷业务形成金融中介职能{(1)和(2)合并}(如1993年池尾和人编的《现代银行》)。通过预贷业务(创造信用),金融职能被看成是银行的本质业务,这其中银行资本在以下两种职能中提高竞争力:一是借方的审查和监视系统产生信息的职能;二是分散风险和减少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能。

可是,现在开始注意银行在信息生产职能和风险管理职能中传统业务竞争能力的倒退,及基于市场结构基础上的资本市场的信息生产职能和风险管理职能的优越性。例如,根据把预贷业务作为基准的长期合作关系,银行资本的信息生产职能由于信息技术革新而降低信息的生产成本,及由于机构投资家因风险评价机能的发展而失去优越性的同时,给长期合作带上了枷锁,不能合理地分散管理风险的缺陷大大地增加了。基于与现实资本关系基础上的信息生产和风险管理,一方面会诱导会员交易,一方面因有碍风险的合理分散而被予以否定。由于肯定了资本市场的优越性,凯里卡恩等人认为作为银行本质的结算业务和预贷业务,根据新的商业模式在银行资本中已不再认为是本质的部分。池尾和人解除了传统银行资本金融中介机构一般方向的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提供职能不会失去金融中介职能的核心。 

2.由于否定了银行的社会职能,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银行资本与其他的金融机构的同一性被理论化的结果,银行资本被看成和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同样也被看做是各种规避风险确保收益的金融机关。“金融体系将来展望”是作为“金融业承担风险,管理风险获得收益。银行是承担贷款企业信用的风险,管理文件获得利润”。其结果,否定了传统银行业务中被视为合理的银行业务。(1)与借方的信用风险相对应的利息。(2)根据借方的产业类别、业务种类、所在区域等的分散化和贷方的证券化,通过卖付的风险管理。(3)根据损失预算,充分的担保金和确保自己资本的停贷被看做合理的银行行为。还有,以作为贷出机关的银行论为基础收益和自有资本、保证金的水准被看成是贷出额的水准,通过加速处理不良债权的银行的收益率和自有资本比率改善,被作为最优先课题。由于这种传统的银行资本的否定,银行资本通过结算业务和预贷业务成为现实资本,以和现实资本长期商业关系为基础形成的信息生产机能和管理机能,把风险集中到银行资本的这种结果被否定了。通过景气循环,凭长期视野的信息生产和风险评估被否定,银行资本加强了以短期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的贷方行为,失去了把长期性、连续性作为本质的信息生产和风险管理机能。

把在资本市场中被称为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和回报的一层关系适用于现实资本的多种信用风险评估,只能是单一的、机械的风险评估。在经济不景气的阴影下,对于支付能力低下的企业,机械地停贷或者要求提高利息的行为被看成是合理的。

3.支持持续经济成长的银行体系的展望。

美国型的股份资本主义全球化和支持它的美国标准的世界标准化,不适合以间接金融为中心的诸国的实际情况,不能强制进行以直接金融为中心的金融体系的再重组。由于否定了以投资家为核心的、以市场原理为基础的间接金融理论,迫使各国经济危机深刻化起来。可是,对于无视各国经济和企业发展阶段及特性的间接金融理论来说,空论直接金融理论的优劣也是错误的。并且,间接金融理论和直接金融理论具有本质的不同,无视它们的特性一般也是错误的。

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等的金融中介机构一般是不能解体的,由于结算业务和预贷业务的有机结合,发挥了银行资本固有的机能作用。银行资本是利息的源泉,关系到维持扩大现实资本的积蓄运动。一方面,利息率基本上适合于现实资本的积蓄水准,而且把社会上零散的货币集中作为基础,通过信用创造,把个别信用用银行的社会信用维持发挥机能作用。像这样,银行资本的社会的经济机能是资本的市场的价格机构不能代替的固有属性。 

现在,在准备2006年实施的“自我资本约束制度国际协约”的修订工作中(瑞士),根据银行拥有的信用风险等的计算尺度,自有资本、保证金、贷出利息的设定、追求收益的力度将被强化。可是,个别银行的健全性和收益性这样极小的合理性,在经济景气期,使银行资金过剩;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促使其停贷,因而造成极大的经济危机,这备受人们关注。解除银行贷出机关的金融监督的理论矛盾深刻化起来了。

 

The Research Situations of Marxist Economics and Practical Problems in Japan

Cheng Enfu Chen Shihui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heses from the 51st Conference of Japanese Economic Theory Acad in 2003 It first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tuations of Japanese research on Marxist economics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viewpoints on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social economics and normative theory, globalization and metatheory, whether capitalism can live on, is it capitalism that controls market or on the contrary, global integration and inst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the process and obstacle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theory of bank decline and financial administration of market fundamentalism

Key words Japanese economic theory Marxist economic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economy Modern political Economics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28819-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