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基这个鬼比灰犀牛更可怕?-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明斯基这个鬼比灰犀牛更可怕?

明斯基这个鬼比灰犀牛更可怕?

发布:张二寅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2017年11月16日,第十七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伍戈指出,“我们在工作或者研究中间的困惑问题,是关于货币的中性和非中性。货币及其与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理论和货币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宏观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2017年11月16日,第十七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伍戈指出,“我们在工作或者研究中间的困惑问题,是关于货币的中性和非中性。货币及其与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理论和货币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宏观经济学为之着迷的基础性问题。在主流经济理论中认为,货币总量由中央银行供给,短期会经济增长,长期只能是影响总的价格水平。但在我们的研究中,感觉到货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这么简单,主流理论认为长期只讲供给,不讲需求,背后假定是供给创造需求,就是萨伊定律。而短期只讲需求,不讲供给,产出由总需求决定的,这也是现代凯恩斯理论的核心。简单地两分法框架目前不管在实务界,还是在研究领域都十分流行,但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我们现实中更加复杂的经济运行规律,在现实的经济中,供给和需求很可能是交互影响的。例如,由货币信贷推动的投资在投的过程中是需求,但投资完成后则会形成供给,并可能对供给端和潜在产出水平产生影响。”

上述讲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有:

货币对实体生产的影响是否为中性?

短期非中性、长期中性这种流行看法并不符合现实经济。

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尽管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但并不象一些经济学贩卖者一副真理在握模样,而是坦陈经济学的理论困境,以开放、研讨的方式求索真经。

第一经济首席经济学家对此持欢迎态度,然后提出了全新的方法论、货币银行观、储蓄观、周期观,期待新宏观主义能对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财富增长有所裨益。

维克塞尔指出,尽管滥发货币会毁坏生产,但适宜的货币供应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他的这一思想对凯恩斯革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成为揭开新古典货币面纱的先驱,但这种论断更多的是来自经济直觉,缺乏必然性。

新宏观追寻工业革命前后实物增长与货币增长的重大转变,指出央行出现导致了货币从内生转化为外生,央行创造基础债务,商行制造衍生债务,经济从实物经济进化到货币经济,货币循环主导了实物循环。

两大循环之间的关联机制为物价,用公式表达为P=DD/SS,其中P为物价,或者平减指数;DD为总需求,或者名义GDP;SS为总供给,或者真实GDP;该公式可以定义为经济学的第一公理。

根据P=DD/SS,得DD=P*SS=GDP,又DD=M*V,故可推出货币数量公式mv=pq。

以P=DD/SS来分析货币是否中性一目了然:

当总供给SS达到上限时,无论总需求DD怎样增加,总供给也不会增加,它仅仅影响物价,这就是新古典的货币中性论,也即弗里德曼的所谓货币现象。

然而,产能过剩以及大萧条却是总供给SS未达到上限,或者说处于潜在产出之下的水平,物价P却通缩,即总需求DD不足,显然,是货币因素束缚了产能的释放,此刻,货币非中性。

总需求DD不足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其一、货币数量不足,也就是流动性短缺导致无法满足基本的交易需求,从而使产出下降。

总需求是由货币表达的,即M*V,其中M为流通货币数量,V为流通货币速度,尽管现代支付技术进步,更多的电子货币替代了纸币,据此有人认为V可不断提高,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社会的收支是以月薪制为基础的,也即流通货币速度大体稳定不变,这也符合弗里德曼的实证结论。故流通货币数量M的减少必然使产出下降。

其二、货币数量充分,但企业家预期悲观,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无济于事,即所谓流动性陷阱,所谓货币政策失效。此刻,不但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过剩,而且货币数量也过剩,却投资乏力,其原因,不外乎成本高而收入低,一句话,缺乏利润空间,这就涉及到货币性质问题,或者说,债务货币问题。

此时由于考虑了货币的债务性,原来的货币数量公式不再适用,而是用新宏观的M/(S*D)来表达总需求,其中M为基础货币,S为储蓄率,D为准备金率。

该公式的简洁推导:因为最大收入*储蓄率=最大储蓄额,最大储蓄额*准备金率=最大准备金=基础货币,即最大收入*储蓄率*准备金率=基础货币,又最大收入=短周期总GDP,故,短周期总GDP*S*D=M。

当多个短周期累积后,导致准备金率D=0,则总储蓄M/D→∞,总债务=M/D-D→∞,由于当期收入只有M,而M《∞,即被债务所压垮,自然预期亏损而拒绝投资,并且开始去产能、去杠杆,这就是债务长周期。

具体到中国现实,当前债务余额已达150万亿,设贷款利率5%,则每年的利息支出为7.5万亿;而GDP为75万亿,增长率6.5%,即4.875万亿。收入增长已经无法覆盖利息增长,利润递减为负。

根据短周期总GDP=M/(S*D),可以推算银行挤兑机制。

假设基础货币M=100,储蓄率S=40%,准备金率15%,则累积存款、累积贷款、累积法准、累积GDP关系如下图:(篇幅所限,数据省略)

可见,累积GDP最高上限1658,累积存款最高上限为663,累积贷款最高上限为563,累积法准最高上限为100。达成极限的总次数约为85次。

而在最后的末端灰线与黄线急剧归零,贷款成为坏账,存款无法提现,即发生了银行挤兑倒闭。触发的原因主要不是债务累积,而是超额准备金逐渐趋于零导致的流动性丧失,引起储户的恐慌。这就是银行的明斯基时刻。

据百度百科,美国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7年都发生过由于挤兑造成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尤其是在1893年的危机中,美国有超过500家银行相继倒闭,很多人的毕生积蓄可以说一夜之间付诸东流。

储户们问,抵押品哪去了?一是在此明斯基时刻,购买力消失,资本品价格趋零;二是由于消费不足,被厂商去产能去库存去掉了。真相大白后就是资不抵债。

当前中国的超额准备金仅为1%,处于历史次低点,股市、债市、商行都有流动性枯竭的征兆,这就辛苦了周大行长,整日手忙脚乱地在SLF、MLF、SLO、PSL、正回购、逆回购之间跳来跳去。

该图显示的是历次GDP或超准是从100起始逐步下降直至为零,历次消费则是从60起始逐步下降为零,历次储蓄从40起始逐步下降为零,历次法准从6起始逐步下降为零,这种衰减必然导致通缩。最后立起的黄线表明流通货币已经全部被央行吸光成为法定准备金。为了扭转该衰减,根据公式周期总GDP=M/(S*D),有三条路径可以选择:降息以降低储蓄率S,降低准备金率D,量化宽松基础货币M。实施上述政策改变后,历次GDP会出现脉冲式回升,即又回到了原起始点,形如中国的2008年4万亿。

该图以每年货币流通速度=12次展示的历年GDP,共需7年即从873衰减至7,这是宏观经济管理当局所不能容忍的,因此,他们势必会提前做反周期干预,这就是一般短周期为4-5年的原因。

那么,如美国式的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又如何呢?

它包括股权投资与直接债权投资,但反映在在短周期总GDP=M/(S*D)中没有区别,均为零准备金率。

下面讨论条件为假设基础货币M=100,储蓄率S=40%,准备金率D=0,则累积股权债权、累积法准、累积GDP关系如下图:(篇幅所限,数据省略)

可见,在直接融资条件下,由于相当于零准备金率,因此,累积GDP单调倾向向上,没有极限,即理论上可创造无限大GDP;累积股权债权尽管斜率小些,但同样没有极限;而累积法准为零。

最后的橙色线急剧跌落表明股市市值3360已经远远高于实际货币流通量100,无法兑现而引发的股市暴跌,如1987年10月19日的全球股灾。

有人以股市回报率高为由而将储蓄买入股票,实际上,如果公司的回报足够高,那么它就不上市而寻求银行贷款了。

有股民疑问,我持之以恒地将工资节省下的储蓄投资股市,按说股市累积的钱应该越来越多啊?他忘了,自己购买股票的钱不断地被IPO、配股、增发、减持吸走了进入上市公司,由于不像银行贷款还需要抵押品,该过程异常顺利。然后公司又给自己发工资,自己又将储蓄购买股票,即流动的只是那一笔钱,总量并没有增加。这好比带着绳梯爬电线杆,电工每登高一步都要换一下绳梯,到达杆顶时向下一望,并没有梯子跟随,如果不慎将绳梯滑掉,那么将是自由落体运动。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股市从14000腰斩至7000,它的回归不是来自实体的超额回报,而是美联储的持续量宽购买;量宽退出后又经过特朗普的减税与再工业化炫耀,引发了美元回流又重新推高,目前处于悬河阶段。

该图显示,历次GDP或超准恒定100无衰减;历次股权或债权恒定40无衰减;历次消费恒定60无衰减,历次发准恒定0。

该图显示的是直接投资下的历年GDP,其值恒定于1200无衰减。

由上面的银行间接融资与股市债市直接融资的比较可以看出,前者有数量衰减,后者保持恒定,当两者都有明斯基时刻,都面临兑付危机,即都将系统置于非稳态,这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而经历了明斯基时刻后的系统,债务大幅降低,利润空间显现,具备重新投资的诱发力,于是经济重启。

有人会疑问,明斯基时刻是怎么形成的呢?

明斯基本人的解释是资本逐利本性与短视,凯恩斯则认为是源于动物性冲动,哈耶克归因于盲目性,但是,上述解释都存在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违背了经济人的理性假设,而新宏观却指出当事人是基于经济理性的选择,但是由于利润表的折旧与现金流存在着重大不同而被误导,即经济周期是不同时代的人们表面理性所致。

要消除周期性的明斯基时刻,需要变革央行货币发行制度,降低储蓄率,以央行购买公益品的方式带动储蓄资本投资公益资产,因为物权的稳定性高于债权与股权,且有稳定的回报,故可消除债务长周期。

而个人如果通过研究上述机制,把握住周期切换要点,那么就能实现财富的可持续增长。

本文首发于第一经济:www.leadeco.com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6102782-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