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利润问题-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利润问题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利润问题

发布:金秋果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利润问题吴兴广(清华园硅谷互联网研究院,北京100000)摘要:资本论中等价交换不可能有剩余价值,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等价交换的利润来自哪里?通过部门角度看交换以及比 ...
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利润问题

吴兴广
(清华园硅谷互联网研究院,北京 100000)


摘要:资本论中等价交换不可能有剩余价值,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等价交换的利润来自哪里?通过部门角度看交换以及比较优势原理分析,发现部门价值与市场价值具有差异性,这源自部门生产力与同一劳动生产力的不同。得出等价交换利润来自市场价值与部门价值的差异。通过修正劳动价值论中对价值的计量,解决等价交换的利润问题。资本论中商品价值 W=C+V+M是以抽象劳动,以同一劳动生产力的角度来思考经济问题的,而实际计算的时候又以部门平均劳动,以部门平均生产力为标准进行计量的。同一劳动生产力是均等的生产力,部门平均生产力一般是社会整体中生产力水平较高的部分人群代表的生产力高于社会整体平均水平,与社会其他群体的生产力具有差异性,同一劳动对应的生产力是同一的,没有差异性。
关键词:价值;利润;资本论;比较优势原理;等价交换
作者简介:吴兴广(1987-),男,河北省邯郸市,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走出一条自己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同时市场经济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阐述指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价值W=C+V+M,假设资本拥有者以全额即V+M付给工人工资,那么商品等价交换还有没有利润?——问题一。根据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资本家按劳动的价值购买劳动,那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全部给了工人,资本家就不可能获得剩余价值,也就是说,等价交换就不可能有剩余价值[1]。假设交换双方价值用M1,M2用表示,M1=M2,数学语言这样描述,一方交换后失去价值M1得到价值M2 ,即M1—M1+M2=M2,由于M2=M1,所以价值不变,另一方同理,所以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然而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是矛盾的,在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需要资本拥有者全额付给劳动者工资,同时等价交换产生利润。这里矛盾的地方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利润,如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问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每个部门或说部门都是具有部门利润的,生产部门或说部门的利润来自什么地方?从部门的角度看交换双方,等价交换时候没有产生价值增量,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怎么产生出来?以上两个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市场正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著作,其基本原理与方法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来源[2],深化改革开放中产生的一些经济现象与劳动价值论的偏离,需要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而使理论与经济现象相符合,从而更好指导市场经济的运行。




二、利润利润研究现状
要想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利润问题,需要先熟知利润来自哪里。利润来源问题,是一个很久远但一直有争议的问题。资本论指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西方经济学思想者始终认为利润是生产要素的报酬,来自流通领域。双方一直处于争论状态中,时至今日尚未达成共识。最近以资本异论为代表,倾向西方经济学思想的学者提出一个观点——商品交换是为了节约劳动[3],就是说分工合作情形下,交换双方在自己所生产的商品上的劳动量一定小于他们想要换回的那些商品如果自己生产时将要耗费的劳动量,所以商品交换不是等价进行的。否定等价交换的存在,以此否定劳动价值论。于德浩指出“商品交换是为了节约劳动。”这个观点当然太对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贸易会给双方都带来好处。”斯密也说过,“人们大都会选择买商品,而不是自己在家造商品。”马克思当然更知道社会分工和提高生产率会生产出更多社会财富,为此还大大表扬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单从黄佶的观点表述来看,我看基本上都是对的。但是,这不影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正确啊。我之所以说黄佶没多少错误,是因为他的这些观点基本都可以直接从现在的西方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中找到[4]。许多学者(包括年轻的学者)认为西方经济学对一些市场现象的解释还是合理的,因此在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融合的探讨。例如, 赵玉琳,郭连强提出马克思经济学的利润源泉理论是以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差异性为前提的,是以价值论为基础的,认为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是利润的唯一源泉,实质是"人本位"的理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利润源泉理论是以各种生产要素自同一性为前提的,是以财富论为基础的,认为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是利润的共同源泉,实质是“物本位·的理论。由于这两种理论都有假定条件,都言之成理,而且可以自圆其说。也因而利润源泉理论是两难选择的理论。提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不能把利润完全看成是剥削的结果[5]。谢元态、苏石榴从马克思主义利润学说 四个发展过程和西方经济学的利润理论四个发展阶段看其学术意义, 分别论述马克思主义利润学说和西方经济学的利润理论,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融合作初步探讨[6]。万军分析了价格中个别利润、部门利润和普遍利润形成的原因,———肯定了劳动形成价值的一元性与合理性,同时增强了劳动价值体系的解释能力[7]。考察了垄断的部门利润问题。学者依据不同的原理,推出不同的结论,取得一定程度进展,给后者以不同角度的启迪,在此基础上详细回顾剩余价值与利润的论证过程,以指导思想原则、实践原则和开放性原则为基础理念①,对比庞巴维克利息观点和比较优势原理,通过劳动价值论分析,希望对社会主义市场等价交换的利润和部门利润来源问题给出一个简明的回答。
三、资本论中论证的梳理
马克思从等价交换和非等价交换两情形进行论证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等价交换情形,资本论中论述时候提到比较优势原理葡萄酒和谷物的例子,“一个有许多葡萄酒而没有谷物的人,同一个有许多谷物而没有葡萄酒的人进行交易,————这种交换不论对哪一方来说都不是交换价值的增多,因为每一方通过这次行为得到的价值,是和他在交换以前握有的价值相等的。[8]”论证十分简洁,逻辑清晰,等价交换双方都不能得到利益,这里等价标准是指抽象劳动,同一的劳动对应的价值。那么交换双方的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否具有差异,这种差异能否带来利润?——疑问a
不等价交换情形,假定卖者享有某种无法说明的特权,可以高于商品价值出卖商品,把价值100的商品卖110,即在名义加价10%。这样,卖者就得到剩余价值10——————实际上,整个事情的结果是,全体商品所有者都高于商品价值10%互相出卖商品,这与他们把商品按其价值出售完全一样。(引自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论证了加价不产生剩余价值。那么有没有既能加价销售又属于等价交换的情形呢?——疑问b
疑问a和b,还是两个毫无逻辑的遐想。理论上不能论证利润的产生,那么能不能先找出一个等价交换产生利润的例子呢?
四、经济现象中的疑问与分析
(一)庞巴维克经济理论思想在劳动价值论中的运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9]。庞巴维克的利率理论是指:现在的物品比未来的物品更有价值[10]。当然这里的价值是从效用方面论述的,但是这个结论在劳动价值论中一般也成立或者说适用于生产力增加的情形。因为生产力一般都是增加的,造成交换商品的价值量降低,所以一般未来商品价值量越来越低。假设资本拥有者以全额即V+M付给工人工资,现在探讨一下这种商品与等价交换。
假设一种商品生产力提高,原来(1单位时间=)x件a商品=y件b商品,这是等价交换。后来b商品生产力不变,a商品生产力提高,变成1单位时间=2x件商品=y件b商品。那么生产者以1单位时间=x件a商品生产的商品,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出售,到1单位时间=2x件a商品的时候才出售,那么根据等价交换2x件商品=y件b商品=1单位时间,所以生产者自身产生价值亏损。由于价值总量与生产力无关,生产力改变,价值总量不变,从宏观考察前后两次都是等价交换,所以这里不产生价值增量,不产生额外剩余价值,不产生利润。但从微观角度,从交换的一方a商品生产者考察,a商品价值总量从x件a商品变成=1单位时间变成x件a商品=1/2单位时间,价值亏损了。亏损的价值跑哪里去了?与此交换的消费者与以前比较得到较多价值量。而消费者却是等价交换的,不会从对方获取剩余价值。这就有趣了,亏损的价值去了什么地方?这里是等价交换却由于生产力发展造成商品价值量改变,从而使等价交换中产生价值亏损现象。这就在思想上打开一扇窗——等价交换也可能产生价值亏损或盈利。这样给以从等价交换角度研究利润问题的思索。当然这里有两个要注意的地方,1,个别生产者,不是部门,学者可以从部门角度研究问题;2,生产力发生改变。在实际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改变是一个缓慢而隐蔽的过程。
上面亏损的价值跑哪里去了?通过两次等价交换的对比,交换的另一方消费者发现如果以原来(1单位时间=)x件a商品=y件b商品衡量现在的商品价值量,那么2x件商品=2单位时间,获得的价值总量增加了。这样显然与劳动价值论单位时间价值总量不变的论述是矛盾的,这个后面分析。所以通过两次等价交换比较,得出结论交换的另一方消费者获得利益。
商品价值量由再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里由于时间上的间隔,生产力进步会造成商品价值量的变小。那么有没有时间的差别无限小,接近于无穷小,而生产力发生改变从而使价值量发生改变的情形呢?有没有其他类似情形,通过比较发现等价交换使交换的一方获得剩余价值或利润呢?比较优势原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
(二)比较优势原理的劳动价值论分析
曼昆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7597000-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