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及必要和有效的监督-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期刊>>

期刊库

>>

学术期刊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及必要和有效的监督

学术期刊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及必要和有效的监督

发布:hyh00001 | 分类:期刊库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一    学风是个大概念,至少包括学习和研究两方面,而其边界也不仅限于学术界。本文所涉及的学术风气仅限于学术研究风气。即使将学术风气这一讨论对象的范围作了限定,仍然所涉甚多,学风问题可以出 ...
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一
  
  学风是个大概念,至少包括学习和研究两方面,而其边界也不仅限于学术界。本文所涉及的学术风气仅限于学术研究风气。即使将学术风气这一讨论对象的范围作了限定,仍然所涉甚多,学风问题可以出现在学术研究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比如,研究的动机、目的、方法、形式、结论、态度、风格、特点等方面,都可能产生学风问题。但是,今天的学术界所共同谈论且痛心疾首的学风问题,则集中表现在学术行为不端和学术造假这些“学术腐败”行为,具体表现就是剽窃、抄袭、数据造假、粗制滥造、不实署名、重复发表等。这已成为学界的毒瘤,非专门整治不可,以至于葛剑雄教授呼吁:“对学术腐败的认定要有严格的界线,只能指利用权力、金钱或实际利益非法获得学术成果、地位、声誉或利益的行为,不能扩大化。”
  如果以学科专家的眼光来看待当今主要的学术不端行为,不难看出,这些以剽窃和造假为特征的不端行为都是属于表面层次的学风问题,或者说是很“低级”的学风问题。它的特点在于:(1)比较容易判断,尤其对于学术同行来说;(2)历来为学人所不齿,所以历史上很少像今天这样成为一种泛滥于整个学术界的风气。然而,这个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景象不仅在今天出现了,而且连校长剽窃、院士造假都已不再是稀罕事。
  出现如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术界有很多反思,从社会根源到思想根源都有挖掘。论者们所分析的原因不外乎道德失范、制度缺失、利益趋使、从众心理、创新能力缺乏和不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等等。这样的分析基本已得到学术界及主管部门的认同,只是各自看问题的角度略有不同,而在表述上各有侧重。
  针对这些得到一致认可的原因,主管部门近年来不断有整治措施出台。作为高校科研主管部门的教育部首先采取了制定学术规范来制约学术行为的措施。2004年6月22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这个规范“由广大专家学者广泛讨论、共同参与制订,是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在学术活动中自律的准则”。该规范从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到学术引文、学术成果、学术评价、学术批评等诸多方面都制定了含义明确的原则条文。两年后,教育部于2006年5月决定成立“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这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简称教育部社科委)下设的专门委员会,是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建设的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
  学术期刊界也随之行动起来,2008年10月,“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武汉召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参加此次论坛的50家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高校学报,共同发表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即“武汉宣言”。“武汉宣言”“标志着学术期刊将在学术界把自己主持学术公道、端正学风的责任勇敢地承担起来”。
  但是,学术规范的出台和学风建设委员会的成立以及期刊界的宣言都没能使学术不端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学风问题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教育部又于2009年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该通知规定:“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委员会要设立执行机构,负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调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并列举了从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乃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措施。
  同年11月,“为加强对高校学风建设的领导,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研究决定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该小组“下设社科类学风建设办公室和科技类学风建设办公室,分别设在社会科学司和科学技术司,主任分别由社会科学司和科学技术司司长兼任。办公室主要职责为:制定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宏观指导、督促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等。”
  对于层出不穷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个案,社会各界的谴责之声可谓不绝于耳,教育部及各高校亦不可谓不重视,频出的各种措施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收效并不明显,有些措施甚至根本无法付诸实施。可见,所开的“药方”看似不错,却并不特别对症。那么,问题的症

  
  二
  
  其实,将不合理的学术评价视为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学术界的共同看法,因此,改革不合理的评价机制的呼声从来没有中断过。姚申教授指出:“学术风气堪忧,须花大力气解决。……首先须尽快改变或修改至今仍普遍推行但存在缺陷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而目前似乎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上已到刻不容缓的时候……学术体制的缺陷、学术评价的失范与学术风气的浮躁紧密关联,要改革现行的学术体制,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革现行的评价机制。”显然,在道德教育、规范建设等措施都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者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学术风气问题已积重难返,且羁绊很多,很难指望毕其功于一役,通过一套系列措施即可解决,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做起。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引发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的直接原因——不合理的学术评价。
  学术评价之所以与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联结到了一起,原因在于学术评价不仅越来越深地介入到学术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中去,而且大有主导资源和利益分配的势头。叶继元教授给学术评价下的定义是:“学术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学术成果、人员、机构、学术媒体展开的价值判断活动,以衡量学术活动及其相关事项的有无、多少、作用和价值。”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学术研究只是个人的兴趣或爱好的时候,这样的学术评价也许是可有可无的(实际上,包含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在内的广义的学术评价一直是与学术研究相伴随的);但当由外在于学术共同体的ZF或机构来组织的学术活动成为学术研究的主流时,或更确切地说这种学术活动成为学术资源和利益的主要来源后,学术评价也就从广义而走向狭义(专事对学术成果的价值判断),并成为学术研究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有组织的学术活动无一不与组织者投入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分配有关。“任何国家都需要通过评价来揭示其各学科学术研究的质量,促进本国的学术发展和提高全球竞争力。研究成果是学术评价的主要对象,无论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都是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作出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进行预测。”而这种价值判断和预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对既有的投入进行总结和对将来的投入进行论证,从而直接与学术利益联系在了一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对学术研究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时至今日,一些重点高校每年来自国家及有关部门的科研经费投入已达数十亿计。这些经费大多以科研项目和科研工程的名义下拨,没有一项不是经过复杂的评估和论证的。这是因为学术研究大多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却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支撑,既然不能以经济效益或其他外在于学术研究的指标来衡量学术研究成果价值的大小,那么,学术评价也就成为国家行政权力部门分配学术资源不可缺少的工具。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的。从小的方面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内部管理也离不开学术评价,每位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项目申报和结项等都需要进行评价。国家对学术研究的巨大投入带来了我国学术、科研和文化事业的巨大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毋庸讳言的是,同时也给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其研究人员带来了收益,名与利的杠杆在科研管理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而以非正当的手段追名逐利的具体表现就是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这种手段之所以得逞,当然是因为学术评价出了问题。
  今天学术评价的一大特点是从事量化评价的专业机构掌控了评价的话语权。如果回顾一下如今泛滥成灾的量化评价的发迹史,不难发现,量化评价正是因学术资源和利益分配而产生、而走红、而遭诟病: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权威的评价主要来自于学术共同体中的同行专家。由于对本学科领域“胸有成竹”,他们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往往是对评价对象进行直接的判断,故有“定性评价”之称。随着学术资源(主要是项目和经费)的迅速增加,评价对利益分配的介入也不断深入,由学术共同体进行的定性评价因其主观评价的公正性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逐渐陷入了困境,定性评价在90年代曾广遭诟病,以“科学”和“客观”的定量评价见长的专业评价机构于是得以应运而生并迅速窜红。
     三
  
  在学术风气和学术评价的形成过程中,学术期刊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第一,由于论文是学术成果的最基本和主要的形式,其发表的平台就是学术期刊,因此,学风的好坏,首先在学术期刊上体现出来。第二,在定量评价中,专业评价机构的基本数据主要采自学术期刊。第三,在定性评价中,来自学术共同体的专家主要依据对期刊及其所发表的论文、评论的印象进行判断。
    (一)庞大的期刊群体需要大量的“论文”来填满。仅就总量达2700种的社科期刊而言,以每刊每年发表论文150篇计,论文产出量不会低于40万篇。要保证所发表的论文都有较高的质量,固然要求学者写出的论文必须是高质量的;同时则要求学术期刊能尽可能切合学者研究的要求,让高质量的论文有通畅的发表渠道。这对学术期刊的布局、结构以及编辑的业务水平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很可能出现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无门,而低质量甚至抄袭剽窃的文章却能登堂入室的怪象。
  (二)期刊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学术研究与学术期刊之间供求关系的错位。一方面,大量同构的综合性期刊存在,造成了宏大选题的综合研究论文受到普遍的青睐,优秀的综合研究论文成了稀缺物资;另一方面,学术研究所需要的专业期刊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一些优质的艰深的专业研究论文被冷落,形成了虚假的过剩,而缺少了专业研究支撑的宏大研究质量根本无法保证,综合性期刊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三)期刊分布的不合理造成的学术期刊刊号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仅以占据学术期刊半壁江山的高校学报为例,一方面,只要是个高校,不管其科研实力如何,都可以办一家综合性学报;另一方面,具有强大科研究实力的高校,却也只能办一家综合性学报。这种刊号资源分配中的绝对平均主义使得学术资源面临着双重的浪费:实力强大的高校办刊能力的浪费和实力弱小的高校期刊版面的浪费。
  (四)综合性期刊与学者的天然疏离。在理论上,综合性期刊应该发挥其跨学科研究平台的长处,从而得以满足那些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都普遍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的需要,它的读者的定位显然也是跨学科的。但事实上,真正有价值的跨学

科研究的成果根本填不满众多的综合性期刊的版面,绝大多数的综合性期刊都呈现出学科拼盘的特点。诚如袁贵仁所言,“大家的杂志差不多是一样的,对于每一个读者来说,他对于你这本刊物,一年感兴趣的可能只是两三篇文章。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个人都很难会掏钱去订这份杂志。”这样的结果就是学者与综合性期刊的疏离,使其成为缺乏固定作者、读者群体的飘在空中的刊物。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综合性期刊的每个编辑都要负责一个乃至多个一级学科,在客观上根本不具备严格审稿和把关能力。
   由此观之,即使撇开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等原因不说,大量的低水平乃至抄袭剽窃的论文得以在学术期刊露面,也不仅仅是学术评价这个单一原因造成的。期刊的布局、结构与期刊评价问题已纠缠在一起。之所以这么说,原因还在于,由于在目前阶段甚至相当长的时期内,停止学术评价都是不可能的,那么,只能通过使学术评价的主体向学术共同体回归,来实现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30105-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