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社会经济信息和“商业语言”,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广大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政策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是确保市场有序、规范运行的必要条件。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指导,它不仅是会计信息客观特征的总要求,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基础,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普遍,会计信息失真必将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运用应对有效的策略,尽可能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工作质量,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正确有效的支持,真实的会计信息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小到一个单位,大到整个国家,会计信息真实与否,对经营决策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极大地妨碍了市场的有序运行.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又是如何去解决会计失真的问题呢?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格式要求:论文小标题空两格写,字体:宋体五号,加粗) 所谓的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可以说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是有目共睹的,造假金额之大,令人咋舌;作假手段,五花八门。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告层层环节都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搞假凭证、假帐、假表甚至假审计报告,玩数字游戏,“变通”处理经济业务,编造利润,粉饰经营业绩,或者掩饰真实财务状况,借以偷税、逃税、骗税等问题屡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经济上得宏观调控。造成这些会计失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主观原因 受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和一些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单位弄虚作假,授意或指示会计人员调整账目,虚列收支往来款项。也有一些政府部门夸大业绩,取悦上级有意弄虚作假,这些也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我国对经济犯罪的处罚力度不够,对造假作假,违反财政法规的单位一般采取经济处罚的方法,除非情节特别严重才追究领导的刑事责任。这样即使对造假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相对于他们造假所获得的利益,也只是伤及造假企业的皮毛,消灭不掉真正的源头。 2.客观原因 一是一些会计人员不熟悉会计原理,工作上得疏忽,不了解有关会计制度和财经法规。二是现行会计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会计制度的漏洞。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会计准则的缺位更使得会计事项的计量和报告有很大的可选择的空间。三是会计人员素质法制上得观念不够加强,对会计政策的误用等等一系列的客观原因、但是利益始终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最根本的原因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和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 ①编制虚假票据凭证,有的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用制作不对的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这些非法收入变成“合法”收入。②编制虚假账目,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务部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帐证、帐帐、帐表严重不符。③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在离开帐薄,人为的调整帐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④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在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者虚亏实盈。 2.对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冲击 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给国家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整措施的执行,扰乱了企业的规范管理。由于会计信息失真,就会导致企业管理过程中原始记录不可靠、不健全,存货计量验收制度形同虚设,内部价格及各种定额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干扰企业的规范管理,使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 会计信息失真误导企业经济预测和决策,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作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帮助投资人和债权人进行科学决策。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必将误导投资人和债权人的经济预测和决策,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损失。 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国民经济秩序。会计信息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稳定与有序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税收,如果一些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就会掩盖某些矛盾,歪曲经济事实,导致政府宏观调控缺少可靠的依据,国家宏观调控失去作用,从而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秩序。 会计信息失真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由财政拨款的做法,而且投资主体也逐渐趋向多元化,作为市场活动的基本经济单元 -企业,越来越依靠从投资市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在投资市场上,投资者是根据其出资的安全性、流动性与获得高低诸因素决定投资方向,而他们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所提供的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会计资料。因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就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是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利用市场完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 会计信息失真助长腐败之风,影响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影响社会安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对事业单位职工和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目前为止,全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普遍,简直泛滥成灾,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障碍,给人民的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应该给市场经济创造出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必要措施。 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必须要深化改革,真正建设适应市场化需求的会计信息提供和使用新机制,真正提高并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根据市场运行的要求重建会计信息提供和使用新机制.主要采取措施有以下几点: 1.增加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 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需要加强,要进行强化培训,进行一系列的考核,另外新《会计法》也为防假治假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武器。 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本国的法律、法规、历史,还要了解其他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政治制度等,最根本的会计人员还应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 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思考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思考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是用来证明贷者与借者之间融通货币余缺的书面证明,它用于交换、结算、投资、融资的各种货币性手段,包括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其最基本的要素为支付的金额与支付条件。其中我查阅很多资料上显示不同形式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金融风险。因为无论是基本金融工具还是衍生金融工具,目前都已经成为国际会计界关注的问题。基本金融工具虽然已经在会计报表中确认,但它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不具有实时性,很难为报表使用。所以出现了很多金融学界的学士都对其中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上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 一、关于金融工具会计所涉及的问题 一般上来说会计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分为三类,即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披露。所以,金融工具会计涉及的问题也就可以归为三块,即金融工具确认、金融工具计量和金融工具披露。 1、要理解金融工具确认,有必要先了解会计确认,会计确认就是要想办法将已经发生的业务先记账,记账之后再如何“过”到期末财务报表上去。但具体到某项金融工具业务时,问题会变得复杂一些。比如,某个企业签订了一项购买债券远期合同,这个企业要记账吗?为何要记,记作什么,是作为一项资产,还是一项负债,还是一项其他什么会计要素?假定确认下来要记的会计要素,接下来就该涉及记多少金额了(这已涉及计量了,后面再讨论)。单就这个企业要不要记账这个问题,企业工作人员就会争议很长一段时间。一部分人认为,签一项购买债券远期合同,并不需要马上就支付购买债券的钱,记账干什么?也有一部分人持不同意见,认为只要成为债券远期合同的一方,就有不可撤消的履约责任。因此,会计上要反映出来。从会计原理上讲,后一种意见是有道理的。但是,通过资料显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多数人认为签订一项债券远期合同是不需要记账的。推而广之,签订任何一项衍生工具合同,也是可以不记账的。所以,才有等到衍生工具要实际交割或提前结算时才发现,衍生工具附着的各种风险才显现,而往往到了这个时候,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已经较大甚至巨大!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方面的问题,有一个结论是显然的,那就是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条件上出了问题。 2、会计计量又指什么呢?从最本质的意义上讲,计量就是要做两件事,即选一种“尺子”,再使这把尺子来量东西。用专业一点的术语表述,就是要确定一种计量属性,并用该属性来确定金额。显然,(金融工具)计量可分为最初记账时的计量,以及最初记账后再计量(比如期末计量)两种情形。从相对的意义上讲,金融工具初始计量要简单一些,难就难在后续计量。围绕后续计量的问题十分丰富。比如,选什么计量属性,是成本、摊余成本还是公允价值?如果选了摊余成本,是采用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还是名义利率法摊余成本?如果选了公允价值,那么两个会计期末之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到什么地方去?记作损益,还是暂时“存在”权益中?再说,如果选择了期末采用历史或摊余成本计量,还会涉及金融资产减值问题。无论是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选择,还是确定公允价值变动的“去处”,或是复杂的金融资产减值,都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顺着金融工具计量再往深处考虑,还有一个套期保值业务如何处理的问题。在如今多变的世界里,金融工具风险是避不开的。面对这些风险,金融工具会计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要说答案不难得到,那就是充分反映。但如何去充分反映,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很多专业人士探讨或尝试过不同的办法。因为现在人们还没有完全接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所以套期会计就要“复杂地”存在下来,要将套期保值业务分为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两类,并分别进行处理。3、披露是会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想一下,确认和计量的最终归属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要将确认和计量结果告诉那些有权获知会计的人,这就是大概念意义上的披露。实际上,在会计上有时将披露限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说明,因此又常常将在表内的“披露”改称为列报。当列报和披露两个词同时出现时,披露便成了小概念意义上的“披露”。而金融工具披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与在财务报表内所列报的(数据)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可以认为是一个有机整体。从这个意义讲,金融工具披露与金融工具列报一样重要。如何才能体现这一点?从基本思路上就是要着重于金融工具的风险数据披露,要有利于那些关心财务报表的人士准确把握一个特定的企业因为金融工具业务而承担的风险。而风险数据披露至少应涵盖如下内容(仅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是哪些,是采用哪些方法或手段来管理的,对应的会计政策主要有哪些,衍生工具的分类使用情况,不同类别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及其变动记在权益项下还是当期损益中;企业采用哪些方法或手段来确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这些问题可能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推论和实践。 二、衍生金融工具即公允价值的作用 根据资料上先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它又称派生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等,顾名思义,是与原生金融工具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在原生金融工具诸如即期交易的商品和约、债券、股票、外汇等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其价值依赖于标的资产价值变动的合约。这种合约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非标准化的。标准化合约是指其标的资产(基础资产)的交易价格、交易时间、资产特征、交易方式等都是事先标准化的,因此此类合约大多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如期货。非标准化合约是指以上各项由交易的双方自行约定,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比如远期合约。 衍生金融工具在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金融活动。但是通过准则的制定并不能消除企业内部会计系统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操纵会计报告的动机,也就不能保证企业会计系统提供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信息的可靠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部分学者和研究人员提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会计分支进行研究,实现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的充分、可靠的报告和披露。也得到一部分学者赞同这一观点。 但同时传统财务会计可靠性的追求,使得财务会计要素得到确认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可靠计量。如果金额难以最终确定,就不能作为会计报表要素加以确认。与一直以来采用可靠性为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的会计模式不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更注重相关性这一特征。在对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对相关性的要求较高,凡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决策有用。但是衍生金融工具要在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就必须要达到相应的可靠计量的要求,这就使得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面临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选择。目前,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为会计师在进行实务操作时的职业判断留有余地。。。那让我们回顾一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问题,它的衍生也是与历史

  •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我国会计体系中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理论研究促进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国家财会体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而且不规范,对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如何构建缺乏深入经济了解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及如何去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然后,进行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最后,详细分析了一个案例 一、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通过调整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维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更好地为单位、为国家聚财、理财、用财、生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是财会人员在其特定的财会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特殊要求,同时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是对财会工作实践中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道德关系的概括与反映。《会计法》第39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体转自,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用下降问题备受关注,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会计职业道德好坏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会计信息的过失性失真,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因为责任心、技能、心理素质均包括在职业道德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会计信用建设中,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财会人员所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既是贯彻执行《会计法》、整顿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爱岗敬业,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端正思想,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良好职业荣举感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做好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核算规程,杜绝玩忽职守、失职、涣职,更不得搞账外账甚至做假账。偶尔发生失误,必须速查原因,拿出对策,杜绝类似错误再度发生。总之,要切忌患得患失,做到悟尽职守。 2.熟悉法规,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都要通过会计工作来体现。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为了更好地履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责,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熟悉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同时,从记账方法、科目运用、账薄设笠、核算规程、会计报告等方面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会计专门方法运用恰当、成本费用及损益核算准确、资产负债权益反映真实。为此,需要财会人员不断学习,经常充电,力戒浮躁,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准。 3.客观公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工作的首要职能就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与反映,其本质特征体现为“真实性”,如果会计数据失真,那会计核算就毫无意义。而公正的本质则体现为合理性,对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这不仅是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财会人员个人品德的体现。因此,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不隐瞒歪曲,不弄虚作假,不搞假账真算、真账假算。维护会计信忽的真实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4.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会计职业遗德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会计工作是各方面利益分配的关健,只有在会计工作中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一心为公,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计工作天天要与“钱”、“物”打交道,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能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 5.搞好服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财会工作的服务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遮关注。从会计工作的角度,对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参与单位的预测和决策,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统筹兼顾,科学运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密守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财会信息洒盖一个单位整个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个单位经济运行和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数字报告。在市场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财会人员必须对本单位以财务成本资料为主的相关财会信息和商业秘密,严格保密,不得外传,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财会人员还要尽最大的努力,围绕单位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在对外交往和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切实做到诚实可信.履行承诺。 所以,规范会计职业道德需要会计人员指导功能,评价功能等。都分别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重要条件,但是自我教育和修养。是会计人员基本手段,最重要是自觉规范会计职业道德。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及现状和分析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会、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连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应掌握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电脑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行为端庄、生活严谨的作风,讲求实效、雷厉风行的作风,艰苦朴素、大奋无私的作风,平易近人、以诚待人的作风。 还有得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一个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 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人们生活与政府举措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人们生活与政府举措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我国对外依存度已相当高,外部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不可避免地使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金融安全等方面受到影响。加之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当前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突出。伴随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就业、“三农”、节能减排、金融领域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可能会进一步显现。这对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构成了新的严峻考验。 国际金融危机已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 一是外贸进出口增幅回落较快,投资增长有所放慢。 二是工业生产显著放缓,原材料价格和运输市场需求下降。 三是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低迷,消费热点降温。 四是部分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就业形势严峻。中小企业停产、歇业现象增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较大亏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农民工返乡增多。 五是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国际金融动荡严重影响了国内投资者信心,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由于企业亏损增加、利润减少,银行体系经营压力加大,潜伏着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 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要突出重点,认真选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要优先考虑已有规划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同时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办成一些群众期盼、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大事。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要把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 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就业冲击不可避免。中国金融行业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前沿,所受到的就业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导致进口需求降低,从而导致了我国外贸行业的萎缩并引发就业需求大幅下降。如果这种局面持续发展,金融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动荡会大大影响我国就业的增长空间。 具体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 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困难较大,对就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三是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的减速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相应对策:

  • 关于金融工具会计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关于金融工具会计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摘 要:在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探讨。研究的内容主要涵盖了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监管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研究的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提出应该以资本市场为核心,建立相关的配套机制,使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管制,实行自由化的金融措施。这一举措在带来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却加剧了利率、汇率市场行情的频繁波动。在这种背景下,规避风险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衍生金融工具便应运而生。 衍生金融工具,又称派生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产品等,顾名思义是与原生金融工具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在原生金融工具诸如即期交易的商品和约、债券、股票、外汇等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具有跨期交易、杠杆效应、高风险性、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等特性。国际上依据交易方式和特点,将其分为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等。 一、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研究和发展 我国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内容多为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理论成果及衍生工具对我国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冲击。1996年前后,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在《会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文章,如葛家澍的《当前财务会计的几个问题—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和不确定性》、刘峰《金融创新与财务会计理论的重构》、陆德民《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会计问题》等等。此类文献主要讨论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影响以及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得到了会计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论著相继出版。赵建新、徐经长、耿建新等学者的论著系统地探讨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理论基础和实务体系。与此同时,对国际上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系列会计规范,例如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第39号,美国会计准则公告第105号、第107号、第119号、第133号等,我国会计界学者们及时地进行了翻译,并加以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葛家澍在《关于财务会计几个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论商誉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中,通过对资产、负债等基础概念的深刻剖析,讨论了衍生金融工具在计量中应采用何种计量属性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应优先考虑相关性,应运用公允价值来反映。在讨论过程中对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相关条款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衍生金融工具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为了更快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2006年到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填补了我国在金融衍生工具许多会计规范的空白,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实务将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新准则体系被学术界最为认可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破传统的会计要素定义,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第四章中规定,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这是唯一的初始确认标准。由于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变革,使得衍生金融工具可以进入到会计报表之内进行披露,这增加了会计报表的信息含量,使其相关性大大提高。 会计确认作为第一步,对于整个会计过程处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婉立副教授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在加入WTO后,中国已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当中,我国的上市公司将要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汇率、利率风险等便成了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衍生工具如果作为表外披露,因缺乏其约束力与可信度,显然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披露要求。厦门大学的江百灵在其博士论文《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会计监控研究》中指出,将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表内确认,有三种思路可以解决:第一种思路是增设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会计要素;第二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内涵,使之能够包容衍生金融工具;第三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即增加要素定义的条件,使之能容纳衍生金融工具。

  • 街道社区财务集中核算浅析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街道社区财务集中核算浅析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笔者是东台市东台镇启平街道望海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分工是计划生育以及妇联工作,同时也是一名兼职报账员,负责向镇会计核算中心报账。因为平常接触财务工作比较多,现根据平常的所见所想结合所学的财务会计专业谈谈如何做好乡镇财务集中核算即代理记账工作。 街道社区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代理记账中介服务。作为一种服务,其主要对象是乡镇依法应设置账簿但又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乡镇所属的街道社区及行政事业单位。核算中心在做好代理记账服务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代表政府财政部门对被代帐的单位的财务情况加强监管,确保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依法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首先,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设立要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必须按财政部的《代理记账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审批,并在代理记账机构办公场所的显著位置放置“代理记账许可证”等相关证照。按《代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成立的代账机构,如不完全具备新办法规定的条件的,应及时整改。 其次,核算机构要有完善的代理记账业务规范和财务管理制度。这既是《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的要求,也是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代理记账工作的必要前提。代理记账机构要制定必要“代理记账规则”、“代理记账业务流程”以及代帐机构负责人、业务主管、专职记账会计等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其他的规章制度,使代理记账工作依法办事、有章可循。 再次,集中核算机构要与委托单位签订书面委托代理记账合同。与委托单位签订书面合同是代理记账机构依法开展代理记账业务的重要环节。在与委托人洽谈代理记账业务过程中,代理记账机构应详细了解委托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具体要求,客观介绍本机构的业务优势和服务承诺,并将达成一致的主要条款及相关法律规定一一写入书面委托合同中,切忌口说无凭,大包大揽。一旦出现问题,相互指责,到头来只会权责不清,失去管理的初衷,失去领导的信任。 二、尽心尽职为核算单位办理会计业务 一是协助委托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代理记账人员应在了解委托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争取委托单位负责人的支持,协助委托单位建立和完善必须的货币资金、收入、支出、债权债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批核制度等,以规范单位的管理,堵塞各种漏洞,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这项工作尽管很重要,但由于委托单位一般规模较小以及相关人员认识的局限性,往往做起来很难。集中核算机构及代账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一项规定、一个制度逐步地建立和完善,力求实效,并让委托单位逐步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是重视对委托单位报账员(兼职出纳)的业务指导。代账会计人员与委托单位的业务联系主要是通过报账员进行的,报账员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代理记账工作有直接的影响。代账会计人员要向报账员讲清日常工作要求,对不具备财会基础知识的报账员要进行了必要的辅导,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财税法规和财会知识,并及时解答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逐步提高报账员的工作质量,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为委托单位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代理记账工作的具体成果就是形成对委托单位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代账会计人员要经常到时委托单位熟悉业务,了解情况,核实账目,解释委托单位提出的有关财会方面的技术性问题;督促报账员按时结报相关票据;认真审核原始凭证,不合规退回的票据要说明原因,收到的票据要办理交接手续;正确填制记账凭证,及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资料,以满足委托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财务管理信息。 三、以服务和质量赢得管理的主动权 集中核算代帐机构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为委托单位提供优质的会计服务是关键。为此,代理记账机构及其会计人员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选择恰当的代理记账模式,为委托单位提供便捷的服务。代理记账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统一集中式”,即代理记账机构只设一名主办会计,负责全部委托单位的稽核和总账登记,其他会计人员协助主办会计工作;二是“分散独立式”,即一个代帐会计人员独立负责几个委托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各自为政,互不干涉;三是“小组合作式”,即两名以上代帐会计人员为一组,交叉负责多个委托单位的总账和明细账登记等会计工作,同时这种交叉还要符合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的相关规定。笔者认为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式”代理记账模式较好。这种模式兼有“统一集中式”和“分散独立式”之长,既可减少会计差错,

  •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 据媒体报道,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等国际著名公司的假账丑闻频频披露,造成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究其原因,除了客观的和历史的因素之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了问题是根本所在。这说明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我国《新会计法》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执行,靠的是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目标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质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组织内部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要预期达到的控制标准或水平,是认识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出发点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落脚点,也是决定内部控制运行方式和方向的关键。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就必须正确把握其目标。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纷纷进行内部控制建设,从实际运行情况看,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并没有发挥出人们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有内部控制目标认识和把握上的原因。 (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系统的组织框架,由不同的部分组织而成。其内部控制要素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1.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由企业组织内部各子系统中对内部控制效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构成,其根本目标在于保障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一般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变化主要受到组织结构、管理者和员工的特质三个方面的影响。下面以案例的形式论证控制环境的作用。大家都熟知的沃尔玛慢慢的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中,沃尔玛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理念从一个普通零售店到今天的全球连锁超市,这种惊人的结果源于控制环境的合理。其合理部分主要表现为:1、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合理。沃尔玛以其合理的组织结构一步步的走向成熟,职位的设置既合理又有效,人员分工特别明确,同时上下级也不缺乏沟通,在他们的组织体系中,各区域的副总裁负责整个公司的沟通和运营管理。虽然沃尔玛扩展迅速,但是这一管理结构基本仍然与初建时同样简单、精炼和有效。2、沃尔玛的董事会及其成员在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他们坚持董事应有的有效牵制原则,使得公司高层做出的决策具有高度预见性和创造力,比如“投资卫星系统”。虽然在最初提出时山姆•沃尔顿是不太赞成的,但公司的其他高层勇于不断地向山姆施压,并以大量的数据证明了建立卫星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将会给沃尔玛带来的巨大效益。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山姆终于让步了。因此为沃尔玛的经营活动带来了高效率和高利润,同时也证实了沃尔玛董事会的超凡智慧和在内控中运作的有效性。3、沃尔玛称员工为“伙伴”,是沃尔玛最宝贵的资源。沃尔玛总裁大卫•格拉斯毫不讳言:“是我们的员工创造了一个沃尔玛的价值体系,而不是华尔街。”这种待遇足以让沃尔玛员工具有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的精神,带有强烈的成员荣誉感和责任心,不断创造着沃尔玛的奇迹。沃尔玛在组织结构、管理者、员工三个方面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要使控制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必须清楚所面临的风险,并对整个企业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然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活动。其实内部控制也就是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活动,如果毫无风险,也就不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搞什么内部控制。再大的企业都会有面临风险的时候。风险按其形成的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类:(1)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会引起企业的利润或利润率的高低变化,从而给企业带来风险。经营风险变化情况来源于企业内部,尽管如此,企业仍应采取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2)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举债经营,全部资金中除自由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会对企业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借入资金需要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当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使用借入资金获得利润除了补偿利息外还有剩余,因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提高。但是,若企业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还不够支付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降低,使企业发生亏损,甚至招致破产的危险这种风险为筹资风险。这种风险程度的大小受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比例的影响。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随之减少。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护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增大 这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围绕着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活动,“企业好比斜坡上的球体,向下滑落是它的本性。要想使它往上移动,需要两个作用力:一个是止动力,保证它不向下滑,这好比企业的基础工作;一个是拉动力,促使它往上移动,这好比企业的创新能力,且这两个力缺一不可”这是海尔集团的斜坡球体定律,一个好企业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必须有属于自己

  • 论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论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摘 要] 公允价值范围的运用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小范围的运用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的可验证性相对提高,但信息的相关性会相应降低;而大范围运用虽然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可能会降低信息的可验证性。虽然新会计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但结合目前国内情况来看,它的实施短期内不可能达到希望的目标,甚至有可能会背离人们的预期。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保证在当前条件尚不十分成熟的环境下降低公允价值全面运用可能造成的整体性风险。 [关键词] (公允价值、应用、发展、优越性) 本文主要讲叙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还分析了公允价值的优越性以及不足。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会计又称市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随着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在工业社会中相互分割的市场正在走向世界一体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其高度的相关性,在新世纪及未来的会计计量中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估算的金额。简单的说公允价值实际上就是现时的市场交易价格,但必须是当事人自愿的。 二、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本人认为,公允价值的优势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它强调资产计价必须坚持对 客观价值的计量,强调价格要能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而资产的客观价值则 是它的现行市价。它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资产计量的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即计量什么和如何计量。二是它强调资产计价必须立足现在时点,坚持动态的会计反映观。同时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同时又要考虑到一致性和可比性,会计主体不可能任意采用一种或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必须加以一定的选择和应用。首先,扩大市场约束和纠正行动的范围。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把表外业务纳入到表内核算,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对风险揭示更全面,从而增加市场约束和透明度,抑制交叉补贴,有利于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银行危机。 其次,影响期限和流动性转换功能。银行利用金融工具创新可以实现信息转换功能。例如,银行通过证券化及其他风险转换机制控制公允价值会计对盈利和损失产生的负面影响,用流动性准备金支持无法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工具的发展,提高流动性不足资产的市场化程度,以及风险的跨期分布,增加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最后,限制顺周期的范围。对利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或信贷差幅的贷款大户来说,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信贷质量的认识,使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估值的变化。基于预期现金流的公允价值具有前瞻性,包含所有可得信息,及时揭示资产质量恶化情况。如果对已发生损失的确认是基于私人信息和管理部门的相机决策,具有向后看和顺周期性的特点,在计提准备金和进行核销时对市场造成冲击。而银行资产质量调整幅度过大,会造成信贷萎缩。如果投资者能够正确解读信息,那么会计制度造成的波动是可以避免的。( 1)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公允价值能够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实质的公允价值, 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 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 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其高度的决策相关性受到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者的多方青睐。( 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利润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配比进行的, 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 而成本、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因此收入和费用计量属性不同造成的价差, 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对收入和成本、费用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科学合理。 三、公允价值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下面我主要讲叙公允价值运用中出现的哪些问题:( 1)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公允价值实际操作难度大 。公允价值的计量和一般会计统计相比,相对复杂。它要求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公允性、配比性、有用性、可靠性,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会计队伍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运用尚难以适应。调查显示: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大约1500万人,70%左右的从业人员还没有从业资格,会计电算化水平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强,对公允价值的理解、计量和运用都很困难。( 2) 公允价值内部控制规范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得到完善,但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时间不长,相关配套的操作规范正在完善之中,公允价值内部控制规范还不成熟,有些小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领导授意、指使、强令、串通编制假账躲避税收,作假帐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市价的公允、合理性也值得怀疑,这些都导致其计量不准确,可靠性较差。( 3) 加强监管公允价值的计量,为准则的实施保驾护航。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蓄意造假、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市场监管失灵。事实上具备了这三个要素,任何制度也不能有效发挥防护作用。所以公允价值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加强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监管部门、证交所、专业媒体等在内的社会监督,促进企业严格遵守会计规范,使公允价值在掌握规则的行业“裁判”指导下实施,对公允价值恶意操纵者及获益主体予以严惩,以“铁的纪律”为准则的实施保驾护航。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理性策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公允价值应用的推广,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会不断深入,公允价值将成为公认计价基础,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将是必然结果。 四、公允价值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明显滞后于欧美国家,对于公允价值的概念内涵及应用理论方面,国内许多学者的认识都没有达成一致,而是各执已见。但要看到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在总体上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趋势,同时,仍有许多问题需重视:①如何统一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②怎样结合我国实际引入公允价值计量;③采用何种切实可行的准确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④怎样避免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负面效应;⑤如何计量使用公

  • 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心得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心得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日益受到政府、投资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一方面作为被审计单位隐含信息的一种信号传递,对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注册会计师所发表的独立审计意见特有的经济鉴证作用,高质量的审计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明显的限制与约束作用,Becker等研究发现审计限制盈余管理的作用是随审计质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较高审计质量更易发现和报告会计错误和违规(1998)。 盈余管理已经成为公司金融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行探讨,由于制度及历史的因素,其动机不同于西方的一些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上述动机的存在原因,最后,针对如何防范及治理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国内外的理论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多年,至今尚未形成统一定义。目前普遍认可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构造交易以改变财务报告,目的是隐瞒企业实际业绩,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策划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产生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当局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不一致。两者追求的目标是有差异的,行为的动机或激励手段也不统一。另外,从会计角度看,盈余管理的存在与我们现行会计所采用的原则与方法是分不开的。 1、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 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是形成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应计制会计或权责发生制试图将经济实体发生的交易与其他事项和情况,按照其产生的财务结果在不同期间加以记录,而不是在经济实体实际收入或付出现金时予以确认。因此,为了反映经济实体在某一期间的业绩,而不是仅仅记录现金的收入和支出,应计制会计采用了预提、待摊、递延以及分配等方法程序,将各期间收入与费用、收益与损失配比。在当今和未来较长时间中,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会计中的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再加上要分辨何种判断为盈余管理,何种判断不是盈余管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彻底消除盈余管理是不可能的。 2、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滞后性 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滞后性是形成盈余管理的另一因素。基于“会计是一项主观见于客观的活动”的认识,无论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给予了会计人员较多的选择空间。 三、盈余管理的特点 1.性质的双面性 企业的管理层为了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预期的水平,既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职业判断来选择有利于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但也可能会是有意识的过度和不当的利用会计处理或者职业判断来编造或者虚构经济业务来调整账面盈余。所以,从广义的概念而言,盈余管理不仅包括合法的操控性行为,也包括欺诈性的盈余操纵行为。 2.原因的复杂性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无论是对管理层业绩评价的,还是上市发行股票、.保牌.或配股等都以会计盈余作为重要的参考,因此诱发了企业管理层的进行利盈余管理的动因;除此之外,节税、对外保持公司形象,吸引投资、稳定股价等也有可能引发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 3.手段的多元性 盈余管理的手段不仅包括会计方法,如减值的计提与转回、公允价值的运用等,也包括其他的非会计手段,如安然、施乐公司采用的.交易设计.和.组织创新.等非会计手段。 四、盈余管理的手段 1.基于会计确认的盈余管理 第一,收入和费用确认时点的选择。企业应该在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的时候确认收入,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予以确认费用,但具体确认时点具有一定弹性,如企业利用会计期间的期末和期初(相邻月份)的连续性来推迟或者提前入账:提前确认收入、递延确认费用来增加利润,反之减低当期利润。 第二,利用借款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来进行盈余管理。根据借款费用准则的规定,借款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构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的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根据该规定,借款费用符合条件的资本化,不符合条件的费用化,具体金额取决于资本化和费用化支出时点的确认,这也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 2.基于会计计量方法的盈余管理 第一,利用资产的折旧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等资产,应当根据与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企业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将会影响相关资产使用寿命期间内不同时期的折旧费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因此,变更折旧方法和使用年限,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 第二,利用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资产的减值准备,已经提取的以后年度不得转回,这有效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计提减值准备再重新转回的利润操纵,但新准则对于存货、应收账款和金融工具等减值准则仍可以计提且在以后年度可以转回,由于存货、应收账款和金融工具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所以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计提转回来调节会计利润。 第三,利用计价方法的变更进行盈余管理。在存货准则中规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和加权平均法,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和期末存货价值影响不同,因此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来进行盈余管理;在长提股权投资准则中,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等进行划分,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出售股份或者购入股份来转化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从而给公司的利润带来不同的影响;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规定,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若房地产市场比较成熟、能够满足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条件的情况下,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从成本模式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该变更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成本模式计量要计提折旧,增加当期费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不计提折旧,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化计入当期损益,可见不同模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利润影响不同。另外,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还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转化条件和会计处理,同样存在着盈余管理的空间。 3.基于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盈余管理 新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企业合并等具体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模式,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有助于相关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但现有的市场条件,多数行业缺乏相关的活跃市__________场,外部公允价值参数获取仍不透明,这就削弱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同时也将导致财务数据可操作性加大。 4.基于其他方法的盈余管理

  • 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 _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摘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其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 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本质系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根本。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机制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机制建设 “道德”,在古代作为“道”和“德”两个词存在。道,是自然、事物变化的根本规律和法则。德,指的是“以善念契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德”与“道”紧密相联,道之施行,需德润之,无德道难行。所以,后来荀子在《劝学》中将“道”和“德”二字联在一起使用,意指品质、品德。 近年来,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呈泛滥趋势‚给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引起各界关注。会计理论界‚一直在积极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原因‚探索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概括起来‚研究主流是两种思路:一是从对真实会计信息需求入手‚二是从对虚假会计信息需求入手。殊途同归‚结论都是建立健全法制。俗话说:“计乱国亦乱‚治国先治计。”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对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这是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笔者认为:无论是真实会计信息还是虚假会计信息‚均出自会计人员之手‚要有效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除加强法治‚还应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行“以德治计”。 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医生职业道德的优劣影响的是一个或几个患者,而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动因 (一)道德规范的天然优势。 会计道德规范与法律及其它规范形式比较‚具有天然的优势‚它是以规范客体——行为人自觉的道德承担为基础的。尽管它也借助于社会舆论的批评、谴责和行业内部的纪律处分等外在力量‚但更依赖于行为人的道德自律‚道德能从信念、品行、能力等更为本质和深刻的层次来影响并提高会计行为的质量。从起作用机制看‚是一种他律和自律相结合的典范。而法律是一种强制性他律型规范‚其局限性是行为人为达到某种目的有可能钻法律的空子。正如思想家庞德所说:“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系统能够深入到人的生活、信念等深层结构‚而法律只能望而却步。 (二)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国家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会计职业特殊的道德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建立在一般意义的社会实践和伦理道德基础上‚而且要建立在会计这个特定职业实践基础上。会计职业实践中所表现的行为关系特征是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根本。会计信息在企业契约集合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会计行为后果必然牵涉方方面面的经济利益‚并且与其它职业不同‚会计人员获取报酬的方向与其所应持的职业立场往往不一致‚他从属于企业内部、受雇于经营者‚但又要选择超脱企业的公允立场‚甚至部分地担当起监督经营者的职责‚亦即并不完全遵守谁付酬为谁服务的原则‚因此经常处于两难境地和不断的利益冲突之中。这种道德困境和利益冲突是会计职业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会计道德规范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三)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界对外就“信誉的质量”作出的公开承诺‚是取得外部信任、树立会计职业形象‚保持生存和竞争的重要手段。ICAEW常务副总裁说得好:“会计职业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