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_工商管理论文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深化,如何将当代信息技术成果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的结合,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效益,已经成为企业界和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论文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为研究对象,系统的分析了企业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的需求,归纳了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案,为企业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性的支持: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研究背景 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四、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注意事项 五、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 六、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七、结语 最后以XX公司为例,介绍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人力资源 信息化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在管理领域,信息化是一个管理创新和变革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又称“信息化人力资源”)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管理为内容、以网络化业务协作和流程化业务办理为核心、以集成服务为形式的,集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流程为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将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向信息管理系统简单移植,而是将二者统筹规划、有效整合,创造出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而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研究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既是创造经济财富的主要力量,也是推进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是促进企业机制转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工作。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将信息化视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随着与信息化一系列的法规、规划、标准的出台,国家对信息化,尤其是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一般意义的号召转变为具体的落实和推进实施阶段。企业作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其信息化就成为决定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成败的关键。企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决定国家信息化整体水平的高低,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关乎我国信息化整体质量的高低;企业信息化如果不能取得成功和实质性的意义,那么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将要大打折扣!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原材料价格猛涨,人民币汇率也不断攀高,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恶化,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现阶段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联姻”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ERP/CRM/BPM/SCM/OA等),其果实给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企业全面信息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企业实施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不但符合当前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前瞻性、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是当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因此很多企业逐步认识到提升人力资源的效率和产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最近几年,企业进行人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信息化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被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引入信息系统,提升了企业管理的管理精细化,优化了管理流程和组织结构。大力建设和完善各种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粗放落后的企业管理方式,加快实现了精细化、扁平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在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中,响应速度慢,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必定会被淘汰,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直接促使型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践证明,人力资源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必将依靠、依赖于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与创新,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效益十分可观。信息化前后对比结果如下: 1.有效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日常事务性工作需要占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特别是其中的工资发放、员工考勤、人员招聘以及工作调动和岗位轮换等较为繁琐,传统的手工操作效率低,出错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机械性的、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减少行政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降低操作成本,更好地提高部门工作效率。 2.逐步改善人力资源服务的质量。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触角可以成功地延伸到每一位员工的身边,使人力资源的信息传递畅通有效。另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迅速、有效的收集各种信息,加强内部的信息沟通,并使得企业全体人员都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中来,最终真正实现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 3.改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 企业采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之后,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形成集成的信息源。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等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4.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后,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不仅可以让企业领导对本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认识,同时综合的分析报表可供企业领导人在决策时参考。如在薪资普调或薪资体系变更前,生成按岗位的历史薪资分析报告等,可辅助企业领导决策科学化。同时人力资源系统中所蕴含的先进管理思想能有效优化企业现行的运行体系。 5、避免企业人事决策的盲目化,规避风险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级机构的人事决策提供了更加翔实和丰富的信息来源,而不仅仅是凭借专业部门的只言片语或简单的就事论事,避免了决策的盲目化,使每一项决策都有据可循。在企业进行重要的人事决策和经营决策前,大量的信息收集,分类整合要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才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同时,人力资源系统运行的程序化和层级及功能授权,也避免了擅自行事或权责不明。工作流程和权力分配的设定,明确了工作中的各级关系,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信息系统对不同权限的负责人提供不同的功能,从而避免越权带来的潜在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6、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信息系统的投入,消除了手工作业分散、隔离、盲目等现象,实现了各管理功能的关联,保证了信息共享,促使流程规范化,从而使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衔接。一套合理而完善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还将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带来另外一个好处:由于各项业务流程规范清晰,数据库将完整准确地记录企业所有员工的人事、考勤、绩效、培训、薪资、福利等各方面信息,系统将能快捷、方便地获得各种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人力资源信息支持。 7、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 信息系统的投入,使员工与企业之间在根本利益方面的互动成为可能,体现了实时管理的优越性。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完美融合,在消化吸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可以在系统中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内容与业务流程,从而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被用来定义专业部门的工作内容,优化和规范其业务流程,从而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信息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管理平台,真正实现管理方式的人性化。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人才能力的开发、培训以及合理利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然而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3.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①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地位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将主要的目光放在企业的产品销售以及规模建设上,而对人力资源却视而不见,认为这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资源之一。虽然有的企业也设立了“人事部”或者“人力资源部”,但这些部门人员的工作也仅仅局限在为企业进行简单的人员招聘和档案管理这些浅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由于企业在思想观念上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清,所以企业也就不可能有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完善的工作流程。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这些企业中基本上不存在。 ②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比较薄弱。 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薄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不注重人力资源的规划,人才储备不足,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经营性人才、高级技术型人才、综合管理型人才缺乏,不能保证企业组织的高效运行;第二,在人才选聘方面缺乏计划、方法不当,不能及时引进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第三,不重视人员的培训,培训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培训需求鉴定,即使有培训也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第四,人员考核方法单一,没有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不能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③人力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一些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投入意识淡漠,主要表现在在员工培训方面精打细算,不舍得投入。人员的储备和培养回报周期较长,且多数时候是非显性的,因此,人员培训投资被管理层作为影响短期效益的成本而放弃;二是把人力作为企业的成本,等同于一般的生产要素。由于这些企业没有把人力作为能够产生发展动能的资源,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就不可能真正地“以人为本”,吸引人,激励人。 ④缺乏系统、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缺乏战略规划,是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所面临的问题。由于没有系统、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无法形成人才积蓄和储备,在企业规模扩大时无法为本企业及时的提供所需的人才,不能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形成企业的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滞后之间的矛盾。因此,企业没有系统、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也势必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⑤没有完善的员工培训机制。 很多企业只是对新聘用的员工有一个短暂的岗前培训,简单的介绍一下例如企业的规模、经营事项和内容、作息制度、薪酬待遇等等,非常简单,而且大多都是一些员工所必须了解的与自身有关的内容,而对于企业的文化理念、岗位素质要求等根本没有涉及。有的企业甚至连短暂的岗前培训也没有,员工直接上岗,由此造成很多员工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业务水平等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引来顾客的抱怨和不满,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销售成绩。 ⑥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很多企业在对员工的激励方面手法单一,一般都是采取简单的金钱激励,过于重视物质激励,而忽视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薪金成为企业激励员工的首选也是唯一的激励手段。据调查表明,许多员工认为,企业除了提供薪酬激励外,也应该提供一些例如培训、晋升等机会,对于员工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一方面可以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虽然短期看不到培训、嘉奖等精神激励的效果,或者效果不太明显,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上几个方面,问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问题,但这几个方面却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原因。要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要在人力资源上有所作为,个人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能够有效的改善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滞后问题。 3.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①树立正确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企业首先要把员工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进行经营,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不仅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基础。没有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企业就不可能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应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作用,明确人力资源部的角色定位于职责要求,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才开发、培养、使用中的作用,把人力资源管理化为能够强化和支持企业经营活动、为企业赢得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树立正确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②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力度。 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加大人、财、物投入,尤其是加大员工的技能开发与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是企业的战略投资,是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和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仅为培养和训练企业眼前岗位空缺员工和眼前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员,也是针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投资。企业要转变对人力资源方面的观念,明确人力资源的投入不是浪费,应在职工的培训、激励、重点人才的使用以及人才的管理方面加大投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③建立培训、育人机制,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最有活力、效益最显著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根据企业制定的目标,认真安排,落实任务,责任到人,讲究实效。一方面,企业要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建立专职管理机构和培训制度,将职工培训列入本单位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把职工教育作为现代企业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在企业普遍存在内部人才储备和外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必须加强内部培训工作,完善对员工的培训制度,把培训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另外,完善用人制度。“人尽其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之一,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是让员工有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让员工在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归属感和参与企业目标实现的成就感。 ④完善奖惩机制,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奖励是企业鼓励员工进步行为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对员工奖励应遵循以下规则:第一,典型性。凡奖励的一定是进步的行为,但这种行为必须要有典型性和先进性,能起到引导、鼓舞员工的作用。第二,时效性。奖励必须及时,对进步行为的奖励迅速及时,其功效就大。企业领导要及时发现、捕捉、奖励员工的闪光点,不要时过境迁。第三,适度性。奖励的量度要与受奖员工行为的效果相符,轻重适宜,处置得当。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实行重奖。第四,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是人的基本需要,无视员工的物质利益而只是要求无私奉献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对员工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但是单纯的物质奖励很难持久激发和保持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难以激励员工长期为企业做贡献的责任感。企业领导者必须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员工的持久动力。第五,奖惩相结合。实践证明,只奖不罚,会助长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之风的蔓延;只罚不奖会缺乏正面的典型引导作用,缺乏先进人物事迹对企业员工产生正面影响。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对员工既要从正面鼓励,又要从反面监督,做到以奖为主,奖惩结合。 总之,企业要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就不容忽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为企业眼前的发展做出贡献,也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人员基础。 四、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注意事项 4.1系统规划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过程进行统筹考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次开发就能完成的事,需要企业结合行业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不断提升。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难度有足够的估计,对建设过程和模式的认识要统一。不仅要从整体上考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实施步骤,同时系统科学的细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实现过程中的每一步,对各项实施工作加以规划,也对各项任务的责任人有明确的规划。 4.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的内外环境要充分融合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实施过程必须同时考察系统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实施一套新的程序系统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的诸多因素,诸如企业内部原有的管理制度、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行。持续不断的修正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使得系统本身和运行的内外部环境相匹配,这样才能使新型的管理模式得以无障碍的推行。 4.3充分利用各类资源 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一方面企业应当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高的企业学习,借鉴他人成熟的经验,有效的实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养员工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特别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学习型组织模式。 4.4动态对待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和系统使用的过程中要前瞻性地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到未雨绸缪,避免不利因素对未来工作造成干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收集相关信息,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方案。以免问题出现时仓皇应对,耽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4.5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要及时准确地进行系统评价 任何管理活动都需要及时的进行控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效果评价,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保证实施的效果和计划一致,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发挥最佳作用。 五、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 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起点,规划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总体方针和战略。因此企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六、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1、强化人力资源门户和人力资源网络建设 因为企业门户已经发展成为提高员工生产效率的工具,人力资源网络将更多地得益于新的在线解决方案,包定制的健康关怀方案、薪酬系统和绩效管理工具。其他人性化的方案将通过由网络为组织和员工提供所需数据而得到扩展。 2、为更多员工提供更多利用技术的机会 企业将会继续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进行创新,以便使更多的员工与网络连接,使他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旅途,都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容易地进入企业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 3、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敏感性是企业进行现有系统优化和集成的主要因素。优化的趋势将包括改善旧有的系统,并且使孤立的各个系统连接起来。这种优化侧重于代替现有的人力资源系统,更趋理智地寻求完善的整合方案。系统的完善主要是指改变原有的系统,并将不同的系统连接起来。 4、提高虚拟办公(职场)的利用率 在线会议、项目团队工作空间、网络会议、录像会议等虚拟办公方式将继续盛行,以对企业当前的生产力保持密切关注,诸如这些虚拟办公方式也会由于对办公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而带来收益,同时也会产生员工安全和时间管理方面的收益。 5、重视系统的集成性和协同性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会仔细、认真地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以便能够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并将认真检查系统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是否可以与其他解决方案进行捆绑。所以,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与其他解决方案集成的容易性成为选择系统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部门为企业整体经营谨慎选择各项技术,并且考虑各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其对供应商服务能力的评估和其技术与其他方案的兼容性是关键因素。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技术上的创新和应用仍然是最重要的趋势,但企业会对此持谨慎的态度。在可预见的未来,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投资将优先于购买或使用新的技术和实施新的系统。 七、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已经发展了2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许多应用成果,也面临着以信息一体化、功能服务化、业务流程化、系统集成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潮流的冲击,需要在管理理念、体系结构、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进。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以往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融合先进的敏捷型组织、业务流程管理、量化管理、知识化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模型驱动架构、服务体系架构、"架构+组件"、服务集成、集成通信等前沿技术,重新规划和设计的全新的应用服务体系,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仅仅要满足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更要重视建立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关注决策层信息支撑。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工具,将推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依托并发挥优质人力资源管理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帮助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变革和提升。应对环境变化带给企业的诸多挑战,实现更快的发展速度、更高的业绩目标、更强的竞争优势。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企业在硬件和系统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所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肯定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必然趋势,因此企业需要坚定决心,多动脑筋,克服遇到的困难,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案例分析 XX公司成立于1988年,其主营业务是提供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市场好时也曾风光一时,市场不好便急转直下。到1997年年底,已累计亏损403万元,并有40多万美元的应收帐款,公司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1998年4月董事会调整了领导班子,当年XX公司就实现持平,1999年赢利203万元,2000年利润超过400万元,资本金也从1994年股份制改造初的1025万元扩充到如今的6000万元。无可否认,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扭亏为盈并取得迅猛的发展,与近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缓和的良好经济形势无法分开。但是外部经济形势的好转却无法解释周边地区同行们普遍经营惨淡,与此同时XX公司却一支独秀的现象。那么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经过对公司长达4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重视并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才是XX公司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XX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1.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走出困境并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XX公司的成功经历也再次证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XX公司为例,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今后尚需完善的工作。 2.XX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效,对企业中长期经营业绩将产生决定性影响,XX公司就是最好的佐证。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XX公司一直坚持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并因此取得了优良业绩。其创新的管理思路和经验,归纳为四点:(1)组建一只适应公司战略的管理队伍;(2)制定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信息化建设。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目前XX公司基本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以及业务流程自动化并将涉足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企业成本的降低,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以及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从而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赢利空间。 XX公司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并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最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其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低成本”竞争战略的要求。但是如前所述,企业维持高效的运作模式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员工。为适应这一变化,目前XX公司管理员工大都具备一专多能。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同行们所无法比拟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员工素质的快速提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XX公司良好的培训机制。 参考文献 杨明亮.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管理论坛,2002 魏鹏.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应用策略探讨.北京邮电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致谢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从指导老师果佳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非常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设计得以顺利完成。 在此还得感谢北师大网教在两年里对我的栽培,以及学习中心的吕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得到很多本公司同事的帮助,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 县域条件下弘扬湘菜文化的思考_工商管理论文

    [摘 要] 湘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市场经济条件下,湘菜正探索品牌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道路。县域条件下,湘菜无序发展,面临挑战,无疑与整个湘菜的高端目标严重脱节。湘菜的基础是湖南千家万户,湘菜的产业发展必须有县域的支撑。所以,县域条件下弘扬湘菜文化、促进湘菜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湘菜文化 县域湘菜企业 市场导向 一、湘菜企业是湖湘文化的传播使者 1、湘菜文化的精神与特征。 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是“湘风味”的生活化。由于湖南独特的农、牧、渔传统,古人说:“湖广热,天下足”,物产丰饶的湖南,丰滋百味,尤其擅长香酸辣,更擅长创造自己的饮食文化。首先,吃具有社会意义。湖南人将吃变成社交手段,甚至成为人们见面的第一句问候——“吃了吗”?人们戏说湖南人“好吃”、“爱吃”,就印证了湘菜文化中的社会意义。其次,吃能培养性格。无论男女老少,湖南人无不吃辣、爱辣、越辣越好。湖南人讲究刀工精美,形味兼顾.据有关资料统计,湘菜刀法有十六种,诸如“发丝百页”、“菊花鱿鱼”、“金鱼戏莲”等,可谓巧夺天工。湘菜还长于调味,酸辣著称。其工艺中,有急火的“溜”、慢火的“煨”、先味后作的“烤”、边作边入味的“蒸”。但无论如何,湘菜离不开“辣”。湖南人不怕苦、不怕累,兼容并蓄、敢为天下先的“湖南精神”,不能不说与“辣”相关。再次湘菜能促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由于湘菜的独特传统,从拉动原材料相关的产业,到促进就业,到宣传湖南形象,湘菜已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它是湖南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片。 2、湘菜企业承载着历史使命。 第一,湘菜企业必须走品牌化道路。湘菜多而杂,低层次的竞争时代已经过去,已尼到了必须整合资源、提高门槛、扎扎实实做品牌特色的时候,以火宫殿为例,应该保持传统风味前提下,走精细化、环保化、产品包装标准化的路子,提高品位。如果各自为战,将会失去湘菜的信誉和名声。比方说,火宫殿臭豆腐,名扬天下。传说毛主席回湖南,点的第一个菜就是火宫殿臭豆腐。如果不保护这个品牌的权威性,那将会有多大的损失。 第二,湘菜企业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对接。任何成功的菜系,其原材料讲究程序高,恰恰为品牌连锁企业提出了原材料要求而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又为原材料的标准化提供了可能。只有二者对接,才能良性互动。湖南378.9公顷的耕地面积和1890.78万农业人口,可以为湘菜企业提供强大的后盾。原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说过,要寻求新的突破,做大做强湘菜产业,当场指示有关部门,要把湘菜与农业产业化对接。 第三,湘菜企业应该借旅游资源走向世界。湖南是旅游大省,岳阳楼、长沙、张家界、众多旅游资源,为湘菜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免费的广告平台。同时,将旅游、休闲、渡假、娱乐、交通便利等资源全面利用,湘菜企业可以无孔不入,为外向创业培养忠实的消费群体,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四,湘菜企业正在期待领头羊。 由于湘菜品牌基础好,环境好,客观上已具备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世界呼唤“湘菜麦当劳”、“湘菜肯德基”,这不仅是湘菜企业的使命,也是全体湖南人的责任。目前,湘菜领头羊企业正在形成。比如,北京发源的“湘鄂情”、长沙的“湘江老厨”、韶山的“毛家饭店”、湘潭的“三湘人家”、深圳的“秦记”、株洲的“湖南人家”等,雨后春笋一般,来势强劲。 二、县域条件下湘菜开发面临的挑战 湘菜品牌化、国际化、离不开千家万户的培育,离不开湖南小县域、小乡镇的积极参与。但是,县域条件下,湘菜开发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1、随意性大,缺少品牌引导。由于县域内仍以公款消费为主,而公款消费又以公务员人际关系为主,县域的湘菜消费仍然还是“面子消费”,并无品牌消费。其原因有三:第一,百姓收入偏低,消费不起;第二,品牌指向缺乏大众性,仍停留在高价位,低内涵的水平;第三,没有形成连锁模式、都缺竞争力。例如,我县城的几家大酒后,华兴、湘滨、火宫殿、明珠等,都各自为战,吃排场、吃气派,没有特色湘菜,甚至以海鲜为主,完全背离了湘菜的传统。 2、产业深化不够,缺少政策引导。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四处招商引资,试图使开发区带动全县经济,以工业促农业,这是正确的。但政府对引导消费、并以之拉动农粗服务业的特色性发展,仍然重视不够。第一,对湘菜品牌与县内种植业、养殖性对接,缺少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政府没有起到桥梁作用;第二,政府、公务员的消费方式,没有鼓励县域有地方和民间特色的湘菜产品,大众化、乡土化的湘菜产品难以受到主流消费的关注;第三,政府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没有找到挖掘地方湘菜的文化元素的途径,既没有“过桥米线”的动人故事,也没有广西玉林“大东南”的店歌,政府缺少了文化引导。 3、县域内培植不够,无法走出湘阴。县域是培养地方特色品牌的土壤,但走出县域,在县外有湘阴的湘菜品牌,是县域湘菜发展的最高目标。但是,湘阴县域内,“沙县小吃”、“云南过桥米线”、“长沙火宫殿”、“岳阳丽丽鱼馆”红红火火湘阴还没有培育“湘阴泥湫火锅”、“湘阴蟹城”、“湘阴糯米粑粑”等小品牌,使之走向全县、甚至全国。 三、县域内提升湘菜竞争力的途径 1、以质量为生命,赢得县域广泛亲睐。首先,坚持标准化,培植品牌,标准化是所有行业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是形成品牌的基础。湘阴县地处洞庭湖的“鱼米之乡”,天然的种养业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还必须在环保、绿色上下功零头,对调料、辅料精挑细捡,对烹制过程精细化、科学化,以健康取胜。其次,坚持大众化,服务消费者。县域内湘菜只能走平民路线,就如同花鼓戏只能兴从底层人民开始普及一样。一方面,必须吸收各地方、各菜系的烹制技艺,丰富和发展地方湘菜的风味,特别是吸收农家菜传统技法,使之带上浓厚鲜明的地点性格;另一方面,必须与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效对接,降低成本,吸引平民,吸引公务消费。再次坚持产业化,延伸产业链。一是需要政府引导,支持原料、餐饮、服务、外摊等一条龙的形成;二是需要产业内形成协会、联盟等机制,形成合力,拉动产业链的成长;三是以小品牌向外推广,拉动大品牌向外推广。比方说,湘阴县可以做好“三塘粉丝”。“三塘乡”已经正式确认为国家地理标志,凭什么?就凭“茭头”、“红薯粉”。其红薯粉丝质地优良、营养丰富、工艺老到,完全可以打出一个象模象样的区域品牌。 2、以文化为核心,提高县域湘菜品位 第一,弘扬县域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湘菜地方建筑风格,氛围营造,湘阴县县域范围应着眼于中端客户,既环境舒适,又价廉物美,列有湘江和洞庭湖区的建筑元素。其次,菜品设计的文化包装,从起名到选料加工,烹制装盘,符合提高市民审美水平的追求,湖的粗犷,也有岳阳楼的文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湘阴历史名人左宗棠,家喻户晓,人皆敬仰。既然有了左宗棠宾馆、左宗棠文化广场,为什么就不能搞出一个“左宗棠大饭店”?为什么就不能搞“左宗棠鸡”?为什么就不能搞“左宗棠木疏子肉”(传说左公特别爱这道菜)?所以,必须用文化节带动县域湘菜发展。 第二,彰显县域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有服务态度的成份,又不全是服务态度,它包含了企业经营者的理念,员工的职业操守和服务标准。县域湘菜企业应该做好两项个性化服务:其一,针对不同客人,服务员能完成内涵不同的服务流程。比如可以根据性别和年龄特点,将菜品介绍与本地的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结合起来;根据外地本地客人的文化背景,将本地的自然风光、风土夫情的介绍巧妙地贯穿其中。其二,包厢或走道能概括一个人物个性或一生故事。比如,左宗棠大酒店,一路走过,包厢名称连读便是湘阴历史人物左宗棠的生平,找到自己的包房,就读了一段历史故事。 第三,逐步形成制度文化。县域就是一个大社区,与中、大城市完全不一样,形成制度文化的困难很突出。湘阴县域湘菜企业可以借鉴广西品牌“大东南”的经验,从“六常法”管理入手,推动管理文化的发展。“六常法”既常分类、常整理、常清洁、常维护、常规范、常教育。所谓常分类,就是物品天天分为用的和不再用的两类。常整理,就是把不用的有损形象的物品清理掉。常清洁,就是整理过的物品设施做清洁保养。常维护,就是对以上“三常”的成果常检查和维护。常规范,就是把员工行为用文字和图形张贴在各岗位的墙壁上。常教育,就是通过发现问题、批评整改,使全体员工保持“六常”的职业习惯。以上六常完成可以借鉴执行,改进县域湘菜企业的文化。 3、以市场为导向,开拓县域湘菜市场 首先,政府应加大推介力度。“湘阴鹤龙湖大闸蟹”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县、镇两级政府大力推介,已超出县域概念,走向全省乃至周边省,成为县域湘菜的亮点,其结果不可想象。因此,县域湘菜品牌,湘菜企业和相关产业,政府是第一决定因素。其次,湘菜企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应加大创新力度。应组织策划各项文化性活动打出文化牌、民俗牌、名人牌、怀旧牌、节庆牌、娱乐牌,增强人情味,提升品味和情趣。再次,业主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市场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谁培养人,谁留得住人,谁就能取胜。县域条件下湘菜市场竞争最终也靠人才。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人大副主任庞道沐《弘扬湘菜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湖南日报,2010年10月 2、朱厚熹等《创建“一县一品”文化品牌促进湖北区域经济发展》,当代经济,2011年第022期 3、康秀敏《我国服务业发展管理创新研究》,商业时代,2012年第024期

  • 关于营销环境的论述_工商管理论文

    摘要:企业的营销除了受自身条件制约,还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市场营销环境是存在于企业难以控制的因素和力量,是影响企业营销活动及目标实现的外部条件。企业只有根据营销环境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营销策略、扬长避短,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关键字:市场营销环境,、变化,宏观、微观,趋势,市场特点。 正文: 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环境既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又是不可超越的因素。企业要关注并研究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把握环境的变化趋势,识别由此造成的机会和威胁,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营销环境的含义: 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与目标顾客建立并保持互利关系等营销管理能力的各种角色和力量,是存在于企业营销系统外部的不可控制或难以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影响企业营销活动及其目标实现的外部条件。 任何企业的生存都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企业的营销活动不可能离开周围环境而孤立进行。所以企业要主动去适应环境,是环境利于企业发展。按照菲利普的观点可将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营销环境的特征: 营销环境具有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得以正常进行,所以在进行营销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到这些特征。 宏观营销环境的分析: 宏观营销环境就是那些对于企业营销活动造成市场机会成本或者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它主要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以及企业的微观营销环境也处于宏观环境之中。 (1)人口环境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第一位要素。因为市场是由有购买欲望同时又有支付能力的人组成,人口的多少影响到市场的潜力。人口环境主要考虑到人口的总数、年龄的结构、地里的分布、家庭的组成、人口的性别等。在此要充分考虑到家庭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⑵经济环境: 美国学者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归纳为5种类型::::传统经济社会、经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经济起飞阶段、迈向经济成熟阶段、大量消费阶段。 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方式和规模的经济因素。企业营销的经济环境是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类型,应该重点分析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情况的变化等情况。 收支情况是指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可支配收入,购买支出商品的变化等。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就会下降,而对高质量的消费会上升。消费者的储蓄和信贷也能反映市场经济中的活跃与否的情况。 ⑶自然环境 : 营销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企业到对自然环境变化负责。自然环境包括资源的状况、生态环境的变化等。企业在营销战略中要实行生态营销、绿色营销。 ⑷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指企业市场营的外部政治形势。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而其影响群众心理状况,导致市场需求的变化。政治权力与政治冲突,政府采取某种措施约束外来期,如进口限制、外汇控制、劳工限制、绿色壁垒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营销活动;法律环境对市场消费需求的形成和实现,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企业研究并熟悉法律环境,既保证自身严格依法管理和经营,也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利益。 ⑸社会和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主要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等的总和。企业营销活动主要受到:教育水平、宗教信仰、消费习俗、消费流行等影响。 ⑹科学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还同时与其他环境因素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给企业营销活动带来有利和不利影响。 微观营销环境的分析: 微观经济环境是指那些与企业有双向运作关系的个体、集团和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可以对其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 ⑴营销渠道企业: 它包括供应商和营销中间商。所谓供应商是泛指组织活动所需各类资源和服务的供应者。企业要搞好市场营销就必须要慎重选择供应商,并尽可能多地做到多渠道供应,以确保企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对供应商的影响力要有足够的认识,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开拓更多的供货渠道。营销中间商是指协助企业促销、分销其产品给最终购买者的公司和个人。企业也要处理好与中间商之间的关系。 ⑵顾客: 顾客是企业的目标市场,也是企业服务端对象,也是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企业的一切活动以满足顾客为中心。 ⑶竞争者: 从顾客做出购买决策的过程分析,企业在市场上所面对的竞争者,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愿望竞争者、平行(属类)竞争者、产品形式竞争、品牌竞争。 ⑷公众: 具体包括:金融公众、媒体公众、政府公众、市民行动公众、地方公众、一般公众、企业内部公众。 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即监测跟踪市场营销环境发展趋势,发现市场机会和威胁,从而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环境变化。包括:公司内部条件分析——价值链分析与资源分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行业素描与PEST分析法;公司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SWOT分析;营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脚本分析法等。 企业市场营销对策企: 面对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可供企业选择的应对策略有以下形式: 对理想业务:必须抓住机遇,迅速行动。 对冒险业务: 不宜盲目冒进,也不应迟疑不决,坐失良机。 对成熟业务: 可作企业常规业务,用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对困难业务: 要么努力改变环境走出困境、减轻威胁;要么立即转移,摆脱困境。 总结: 市场营销环境对企业营销带来双重影响作用,营销环境中会出现许多不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因素,形成威胁和挑战,企业要注重对环境进行分析,及时预见环境威胁,将危机减少到最低程度;营销环境也会滋生出对企业具有吸引力的领域,带来营销的机会,当环境机会出现的时候善于捕捉和把握,以求得企业的发展市场营销环境还是企业营销活动的资源基础,因此必须分析研究营销环境因素,以获取最优的营销资源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实现营销目标。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依据企业营销活动受制于客观环境因素,必须与所处的营销环境相适应。同时要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去影响环境,适应市场的竞争。 参考文献: 甘碧群,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7.1 2. 何立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1 3. 吴健安,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 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_工商管理论文

    在05年、06年左右,房价正好处于上升起步阶段,人民币升值压力也逐渐变大,部分有钱人就将现金变成房子,一个是用来保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趁机赚一笔。但是近年来,房价的急速上涨已经成为笼罩在社会大众心头的巨大阴影。房地产价格持续稳定上涨,已远远超过一般人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即低收入的困难家庭需要住房,但因房价之高而无力购买。过高的房价已经超出社会经济系统和大众心里系统的承受能力,最终会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及至社会的稳定。 当前房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但在房地产领域,支撑房价持续上涨的因素很复杂,不仅取决于供需关系,还有其他因素: 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和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供求矛盾 这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36%左右,农村人口占54.3%,城市化进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呈加速态势。按目前年均1.12%的城市化速率估算,每年平均有近150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中。如果城市化水平提高到70%,城市就要增加4亿人口。不断扩大的购房队伍与城市有限的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房价不断上涨,这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必然趋势,也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投资性需求旺盛助长了房价不断上涨 我国居民储蓄率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和房价上涨的预期,通过买房实现保值增值成为许多居民的投资选择。不但富人买房投资,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也加入其中,有不少地方投资买房比例甚至超过了居民买房。据新华社报道,在京、沪、深三地各取样2000名购房者进行需求调查显示,在北京的调查中有62%的登记购房者表示如果手上有剩余资金,房产将是道首选的投资目标。而这一数据在上海也达到了51%。大量投资客进入楼市炒房,直接助推了房价飙升,造成越有房越买房、越无房越无望的局面。 地方财政过度依赖房地产业 这是房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据国土资源部去年调查结果,全国地价占房价比平均为23.2%,有的大城市地价已占到房价的46.7%。在土建成本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地价的不断攀升也导致了楼价的疯长。据国土资源部2010年2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在我国城市土地出让总价款为159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3.4%。再加上各种配套税费,政府收益实际上占房价的32.8%-38.8%,卖地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并且房地产还可以拉动建材、水泥、家用电器、玻璃、窗帘、纺织品、卫生洁具等6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情有独钟绝非偶然,投资少、收益高、见效快,是快速提高GDP的一个法宝,同时也使地方政府成为高访价的受举益者和推手。 保障性住房“门槛过高” 住房保障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加磊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进一小步加快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3年内全国将新建200万套廉租房和400万套经济适用房,将有力缓解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但是,由于保障性住房的“零地价、低税费”,政府不但得不到收益,反而还要拿出土地,投入资金,致使部分地方政府缺乏保障性住房开发的积极性。保障型住房发展相对缓慢,导致门槛过高、覆盖面过窄、实物配租比例过低等问题。目前大多数城市出台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保障的对象多限定在城市低保范围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户,而这只是城市住房困难群体中很小的一部分。大批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够条件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入的居民,被限制在门槛以外,成为“夹芯层”,这是中低收入群体买房难的主要原因。 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对策 有效抑制房价持续上涨,是当前一件十分辣手而迫切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家有 家政策及某些省市的做法,试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化的空间 我国的城市化与房价的关系取决于城市化是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的,如果是采取农民进城的方式,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便会造成城市的拥护和住房紧张的压力。所以要改变农民进城的方式,通过城乡一体化来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据有关方面研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平均为40%左右,发达国家80%-90%,而我国只有36%。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所以我国要积极推进县城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华的空间。吸引和鼓励农民不断向县城集中、资本不断向工业园区集中,实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大理农民进城的情形,从则绶减了城市住房需求过旺的压力,促进房价下降,使农村和城市形成一个“双赢”格局。 2、加大普通商品房供应,从根本上遏制房价上涨 供不应求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就必须从治本上下功夫,大量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在政策导向上,要采取支持自持自住性需求,鼓励改善性需求、控制投资性需求、抑制投机性需求、保障困难性需求,大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凭房用地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稳定市场预期,从根本上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3、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租凭房 许多地方政府仅关注房地产市场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忽略了住房的社会保障功能,喧是政府职能的严重缺位。应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的覆盖面。适当放宽廉租房政策标准,降低准入门槛,把更多的困难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逐步由最低收入家庭向低收入家庭延伸,实现全部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应保尽保”。进一步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逐渐涵盖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防止形成“夹芯层”。积极借鉴香港公屋经验,加大公共租凭房的建设力度。对不符合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条件,又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应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租凭住房方式,这也是目前国际上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通行做法。香港有40%的居民租住公房,日本有38%,法国36%,英、美等到国均在30%左右,瑞典、德国达50%,可以享受政府优惠租房政策。完善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制度,不仅是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肖效途径。 强化市场监管措施 一是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对房地产的资质管理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核管理。二是建立房地产市场价格监测体系。科学准确地做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合理引导企业理性投资和居民理性购房,正确引导消费。三是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力度,重点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服务中的种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开发商利用政策、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通过交易,虚假宣传等到不正当手段,慌报商品房地产价格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对经济适用房住房实行政策指导价,限价销售。严格审核成本费用,控制利润水平。对商品房销售实行一房一价明码标价制度,要求开发商取得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后,在其售房场所显眼位置设置商品房明码标价表,标明位置、房屋、套内面积、价格及其他收费项目和标准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 X房地产公司营销策略研究-开题报告_工商管理论文

    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严厉的调控政策,以抑制房地产的过热发展。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我们俗称的“国十条”)。党的十八大也在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不久前,2013年2月26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即引起强烈反响的“国五条”。国五条的出台,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反响强烈,就此展幵了激烈深刻的探讨。 房地产市场消费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导致“购房者”很难“取悦”: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持续快速扩张,居民对房地产业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营销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房地产市场营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经历过产品销售阶段、卖点推销阶段、概念包装阶段、整合营销阶段,如今更是进入到网络营销的新时代。但房地产在营销过程中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沟通质量不高、客户关系难以长久维系等。 宁夏X房地产公司成立于 1993 年,2001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公司抓住西部经济的崛起的大好机遇,迅速发展壮大,房地产市场销售出现了火爆的场面。西部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运作,给宁夏X 房地产公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房地产市场内外环境的巨大改变。外部消费者日渐理性,内部受高额利润的驱使,竞争异常激烈。虽然人们对房地产的市场需求扩大了,但并没有明显使公司经营变得更加容易。激烈的竞争促使 X房地产公司更加关注自身薄弱的销售环节,以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 (2)研究目的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以及加快城市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房地产营销策略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阐述,结合X房地产股份公司的营销实践,运用有关市场营销的理论,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以科学化的高效管理,开拓体现该企业特点的产品,探索一套适合X房地产股份公司的营销管理模式及方法,从而降低国家政策调控及市场激烈竞争对X房地产股份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助于该公司把握市场脉搏,锁定目标市场,提升该公司评估市场收益能力;有助于该公司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3)研究意义 房地产市场经营环境的巨大变革,对房地产公司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技术、资金、价格上的竞争,更表现为营销上的竞争。成功的营销可以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竞争上的优势,提高企业在竞争市场上的生存能力。加强对房地产营销策略的研究,对房地产公司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能使房地产公司增强开发项目的竞争能力。近几年来,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众多的房地产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开发模式和营销理念,房地产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房地产营销研究使公司更好的把握自身的定位,使开发项目更能满足市场需求,更具竞争力。 第二,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有利于房地产公司更好的了解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企业经营决策。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可以使房地产公司及时了解市场状况、消费者需求变化、房地产市场供求情况以及竞争对手情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能帮助房地产公司建立起一整套的营销指导理论。依靠系统的营销理论,房地产公司在市场营销的各个阶段都有章可循,营销活动得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完整的营销策略,能使房地产公司加强同消费者的有效沟通,不仅有利于实现公司自身的目标,也使消费者得到更大的满足。 研究目标 总目标:本研究基于当前房地产市场营销环境的新变化,房地产企业必需与时俱进,时刻跟随市场的新变化。本文以X房地产公司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市场营销策略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文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X房地产公司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掌握了解X房地产公司经营的内外环境和其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最后,结合相关理论,针对X房地产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对X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构建。 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对现有房地产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献做一梳理,理出已解决的问题、研究焦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出研究命题,提出基本研究框架。 第二章市场营销策略理论综述。 第三章我国房地产市场特点及常用的营销策略。在收集、整理和总结现有的资料的基础上,用SWOT分析法分析X房地产公司的现状。 第四章X房地产公司营销策略分析。对X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策略进行了构建,系统阐述了营销策略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完善X房地产公司营销策略的建议。 1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1.2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4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相关理论概述 2.1营销策略理论 2.2 SWOT分析法 3 X房地产公司营销现状与问题 3.1 X房地产公司简介 3.2 X房地产公司营销现状 3.3 X房地产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 X房地产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4.1外部环境 4.2内部因素 4.3 SWOT分析 5 X房地产公司营销策略设计 5.1产品策略 5.2价格策略 5.3渠道策略 5.4促销策略 6 完善X房地产公司营销策略的对策 6.1重视企业营销团队的建设 6.2重视市场调查,提高预测精度 6.3创新营销手段 6.4建立客户服务体系 6.5促进营销信息化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实施方案 (1)技术路线 为了确保本研究目标的顺利完成,研究将按以下技术路线(图1)开展: 首先,对营销策略概念、分类、产生原因等概念进行理论分析和界定,为下一步的实证分析做好铺垫。 其次,通过系统的描述X房地产公司发展的现状,对X房地产公司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最后,通过分析X房地产公司发展现状,对X房地产公司营销策略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策略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规范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营销理论研究的成果与房地产项目营销的实践相结合。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①文献研究法。本论文通过访问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库(维普)等电子数据资源,搜集了国内外有关房地产营销的最新的期刊文献。本论文本着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仔细对相关著作进行分析、研究,辨别真伪,集散为整,为本文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和数据基础。 ②访谈法。通过对X房地产公司的领导和员工的深入访谈,了解当前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营销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力求研究立足于房地产营销的实际情况,使研究结果更具现实意义。 ③市场调查法。对周边房地产项目进行调研,分析成功项目的优点和长处,总结失败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寻求为市场所证明的成功之道。 (3)可行性分析 ①文献与数据的可得性 开题者所在学校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料和实用的文献查询数据库,可支持本研究完成资料查阅和数据查询。 ②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可行性 本研究所涉及的访谈和市场调查环节,开题者已熟练掌握所需要的社会研究方法,如调查问卷设计、抽样方法选择、调查访问技巧等;本研究所涉及的SWOT分析方法,开题者已在研究生必修课程上系统的学习。 三、课题研究生有无困难及准备如何解决 房地产营销策划涉及面广,涵盖内容丰富,可深入研究内容相当多,但本人因知识、能力有限,加之由于房地产市场更新速度快,收集资料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较大,在指标和数据的使用上有些滞后,在策略的分析上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同时创新能力还有所欠缺。 要解决上述困难,需要在大量的国内外文献阅读基础上,夯实理论基础,归纳研究方法的应用经验,以期完善分析方法;需要大量的实地调查,问卷的科学设计、调查方法的科学可行、调查数据的可信,是保证研究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因此,首先进行预调查,严格把控实地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实地调查的科学、调查数据的可信。

  •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案例分析_工商管理论文

    [摘 要]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组织中积累性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地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在本行业独树一帜的、难以复制和模仿的能力,可实现用户看重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可提供进入广泛多样市场的潜能,从而是企业长期利润的源泉。”通俗来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比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它一般包括“软”和“硬”两方面,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测度的。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本文就以资源,技能,管理,人才等方面阐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竞争力 资源 技能 管理 人才 一 、资源的整合利用: 资源整合是指利用资源整合的方式方法创造出新的资源实现企业盈利的模式 资源整合是指企业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的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如何在资源搭配上寻求最佳组合,使资源得到最大利用,投入产出达到最合理,取得最大利润。公司运用规模经济原理和整合理论对质检系统进行专业化集中管理和资源整合,于2006年9月成立了上海石化质检中心。质检中心分析二站(以下简称“二站”)是质检中心下属的一个分析工作站,主要承担炼化部2号乙烯、1号炼油、2号炼油、2号常减压、3号常减压等装置的质量检测工作。一、资源情况分析1.从企业管理角度分析在生产过程中让资源产出更好更多的生产力,始终是企业管理所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2006年开始实施的公司分析检验系统专业化集中管理,正是企业资源整合的一个部署。二站作为质检中心下属的一个部门,直接面对大生产,服务大生产,每天都在使用和消耗众多资源。对内部众多资源进行整合,使之得到充分利用,产生更大的生产力,十分必要。结合二站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的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管理要素分析,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交错关系。人与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机器与材料、方法、环境,材料与方法、环境,方法与环境等关系可谓交织复杂,给资源整合带来了新的挑战,对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二、技能的加强和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以市场接受为准绳,通过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因此而获得潜在的超额利润。 技术创新相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以下意义: 一是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有竞争优势,确保企业的稳定增长。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技术创新拥有了更大的积极性,都努力从技术创新中寻求提高生产率的办法。而某个企业一旦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便会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单产、降低单位成本,为市场提供更优质廉价的产品,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二是有利于企业创造超额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旦企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获得某项专有技术,甚至是生产某项专利产品,它便可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和垄断地位去主导市场,为自己赚取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三、管理的先进: 企业管理的重要性:1,企业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2,可以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3,可以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4,可以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5,可以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6,可以更好的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素质,还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从这一本质要求出发,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就应当是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团队。如何增强组织的合力,也是人本管理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而且具有战略性,所以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曾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这就说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企业任何核心能力都是靠人来实现的,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这就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所谓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核心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通过战略人力资源传递机制,通过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工作塑造和强化员工的战略性行为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能力。一句话,就是这个企业通过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等各种措施所塑造出的企业所特有的战略执行能力。任何一家追求卓越的企业,如果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的优势,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建设。离开了对人力资源卓有成效的管理,就不会存在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卓越的企业。 五、洛基亚和苹果的竞争案例分析 1诺基亚市场下滑的原因:据最新的市场份额调研数据,诺基亚今年一季度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已经从去年同期的39(百分号)下滑到了25.1(百分号),并且目前依然处于下滑的趋势之中。甚至有分析师悲观地预测,到今年第四季度,诺基亚手机市场份额将降到12(百分号)。而诺基亚的评级也下降到接近了垃圾评级。是什么让不可一世的诺基亚航母一败再败,一退再退?这还是体现在核心竞争力上面,首先洛基亚公司再智能手机上不够创新,固步自封,没有考虑到未来市场的变化。沿用之前的系统和芯片,这些导致了手机不被市场接受致使市场的下滑。而这些也是诺基亚的管理层对成本的严格控制所致。 2苹果保持领先竞争对手至少两年:这是苹果的竞争对手们最畏惧的一点。当苹果的竞争者将产品推向有竞争力的市场时,苹果已经在产品上至少下了两年功夫了。例如,有可能在10月推向市场的新iPhone,在两年前就设计和签定了。而公司现在开发的iPhone是为2014年秋天作准备的。iPad的情形类似,明天3月我们将看到的新iPad是在两年前签署的,而现在研发的可能于2015年面世。这对苹果的竞争对手来说无疑是一个将持续一段时间的噩梦。苹果电脑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技术和外形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品质,是很多人无法实现的。苹果从不因能守旧,总是勇于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不断推出更时尚更具魅力的新产品。像台灯一样的imacg5,以及最近光驱大小的mac mini和口香糖似的iPod shuffle,每一款产品的推出,都能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连苹果电脑的批评者也不能不承认,从来都不平庸。早在1998年,当乔布斯重新执掌苹果电脑公司后,集结艺术化设计天才,研发推出了第一代imac电脑。如水果般透明的imac电脑,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也吸引了人们对苹果电脑的关注。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苹果公司在创新和科技上面的投入力度。“不懂界面,只晓得包装,把苹果变成一个漂亮的玩意儿。”从这一句话也能看出苹果对资源整合利用的能力。而上述等等也反应出苹果公司高层的管理能力。 六、总结 由此我们就能看出一个企业若要想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对资源的整合利用,对技能的加强和创新,以及具备先进的管理能力和高标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杂志会《品牌杂志荟萃》 2百度文献《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洛基亚市场下滑的原因》

  • 我国房价飙升的原因及分析_工商管理论文

    影响房价的需求因素从需求角度来看,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商品本身的价格;二是消费者的偏好;三是消费者的收入,四是其他替代商品的价格;五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六是消费者人数等。现阶段房价的一路高歌猛进,在房产商和有些专家看来,主要由消费者人数的持续增多支撑着,而消费者人数的持续增多又是由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所导致的,并且这一阶段至少会持续二三十年。笔者并不否认城镇化加速发展带来的城市人口膨胀会加大对住房的需求,但是在这次的房价疯涨中,很显然这不是主要因素。因为在这短短的一年内,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的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加,而且即便是人数增加了不少,他们也还没有实力去购买这动辄几十乃至上千万元的房产,另外,银行一般也不会贷款给他们。所以在上面列举的六个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中,笔者认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是这次房价上涨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消费者的收入。对于一般商品的需求而言,商品本身的价格应该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然而,如果人们对这种商品价格预期是上涨的话,那么人们就有忽略商品本身价格购买的意愿。商品的价格是围绕价值这一核心来波动的,这这种是我们从小就学习的经济学的核心。房地产的价值实际上包括了房产的价值和地产的价值。 房产(即地面上的建筑物)是固定资产,是要提折旧的,是随着时间不断贬值的。地产(即土地使用权),是无形资产,是实行摊销的,是可以通过评估和交易重新恢复和确认的。所以说房地产真正增值的是地产那部分。 从根本上说,房地产问题就是一个金融问题,其本质是金融,其形式是产业。做为一个产业,它必然存在一个行业周期性的变化,所以房地产业的价格也必定有涨有落,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个过程要经历多长的时间。现在我就分别论述这些因素对其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格不可能长时间偏离于价值,动态来看,价格的走势和价值的走势是平行的,静态来看,价格是偏离价值的,是由供给关系来决定的。理论上影响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的核心基础是居住需求,而投资需求是处于第二位的需求,套用哲学的词语来说,居住永远是第一性的,投资则是第二性的。 一、影响需求的因素 1、利率和房地产消费信贷 目前我们国家的利率水平基本上处于一个低利率的水平,银行的利率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不用多讲,而贷款利率一般是在央行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贷款种类有所浮动。 2、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 在我们为中国货以廉价的成本(由廉价的劳动力,低估的人民币汇率等因素造成)占领世界市场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世界资本正因为人民币的低汇率以廉价的低成本疯狂涌入中国。中国在用低汇率补贴出口贸易的同时,也在补贴国外资本.即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造成了大量的海外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了内地房地产市场。 3、消费心理 中国人宁愿抛弃低廉的租金不去租房,而去买房,看似出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实则是由于中国的相对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人们对未来产生的不安全感。这一消费心理原来的表象就是居高不下的银行个人存款;这一心理在低利率时代又表现为对保值增值的资本性商品的偏爱,房地产也就成为人们消费的一个热点。而对通货膨胀的恐惧也加深了这一消费心理。 4、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物价的上涨,其根本是货币发行量过度。 我们会发现,不同物品的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发生将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对于可贸易品及国内产能充足的商品,主要是工业消费品,由于较大的供应弹性,价格将不会出现大的升幅。那么通胀压力将主要通过不可贸易品及资本品来释放。股市由于其存在的结构性难题尚未解决,不可能出现很大的升幅,那么唯一可预期的,就是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了。各个国家的有关研究也表明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是呈正相关的关系。 5、法律制度的缺失 目前在我国我们购入或投资的所谓房地产和西方许多国家的房地产有本质区别,我们购买的只是住房的70年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从投资学的角度来说,你拥有该住房的产权和使用权的收益权是一致的。针对这一点,经济界和法律界人士也有很多争论,有专家建议使用权永久化,但这一问题的尽早解决无疑是今后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的保证。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1、制度的缺陷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政府的控制或当初的制度制订,造成目前大量的房产是不能上市交易的。 2、土地供应。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市场供应一方最重要的决定力量之一, 由于以前我国的土地交易多以协议转让为主,容易使交易价格不透明且价格偏低。 3、房地产融资 在利率管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较大的存贷款利率差使金融机构能获得较高的利润。 4、政策走向和总的趋势 这些因素都是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在未来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至于影响还会有多大,第一要看政策走势,第二要看经济走势了。但我在前文中提到房地产具有居住和投资双重属性,如果一地房地产市场中投资需求比例远大于居住(自住)需求,必然有造成房地产泡沫的可能,这就需要政府在相应政策层面上加以调控。总体来讲从政策的走势来看,显然政策的导向是趋向调控,但国家政策调整的幅度是较小的并综合利用了各种手段,这说明国家在抑制某些地区房价过快上涨的同时是希望房地产业能以一个健康发展的速度来调控。有人说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暴风雨的前夜,我个人认为在现有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下还不是这样,至少除了上海等少数城市,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发展还是很平稳的,事实上随着土地、金融、税收等“房产新政”的开始,在扼杀了少数城市房地产泡沫的苗头之后,我相信房地产业会迎来一个更好更规范的发展前景。 一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二要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三要加强市场监管。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完善土地招拍挂和商品房预售等制度。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 四要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 住房问题是民生大问题。但是部分城市近些年来房价上涨过快,百姓望“房”兴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加强经济适用房制度,将成为政府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的有力举措。

  • 论人力资源政策对企业资金安全的影响_工商管理论文

    【摘要】资金作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现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所以,资产管理必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然而一个系统、科学、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政策会促生一个高效的资产管理环境,从而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关键词】资金安全 内部控制 人力资源政策 影响  在2010年,我国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作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同时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着重对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旨在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虽然在现在企业中存在这么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资产管理,但有些企业还是面临资金挪用、非法占用和实物资产被盗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企业,当前的问题不是没有比较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而是制度执行力较弱,从某种意义上一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源政策薄弱。这致许多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给企业带来众多资产安全隐患。只有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所以笔者认为制度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是基础,具体的实施和控制得靠人力资源政策。一、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资金安全及其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政策指的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并且规定人力资源政策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3)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资金安全的基本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包括:  (1)货币资金是否被挪用;(2)是否非法占用企业的货币资金或者实物资产;(3)实物资产是否被盗。资产的安全性还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二、人力资源政策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从上面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政策和资金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各不相干,但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各个环节都从侧面上无时无刻影响着企业资金安全,也就是说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准确实施需要人力资源政策各个环节做保证。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新招聘的员工不管是在学历、经验、道德上,还是前沿的、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上,都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这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员工招聘进来之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能够使员工了解应遵循的工作职责、行为要求及业务流程。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公司薪酬福利结构及政策是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是公司经营成功的影响要素。只有让企业的薪酬福利做到以人为本,员工才会一心一意地按照企业的规则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不被员工利用,才能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薪酬福利结构需要在制订薪酬政策时充分考虑短期、中期、长期报酬的关系,并为特殊人才设计特殊的”薪酬方案”。企业必须坚持”职业精神,相互尊重”的用人哲学。员工在为公司创造价值,也得给员工创造持续发展的空间,保证企业的人才不流失,加强企业资金安全。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岗位轮换制在企业经营上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能够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合作上的隔阂和界限,为部门合作打好基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其次能够让员工认清本职工作与别人、其他部门的关系,能够提供工作积极性。但最重要的是,关键岗位员工轮岗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方法。岗位定期轮换和强制关键岗位员工休假可以让别的第三人介入工作查看以前工作是否合法,是否存在非法转移资金,侵吞公司资产的行为,做到互相监督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完整。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对掌握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人员。此人力资源政策要求其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履行对企业的忠诚义务,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得在与本单位竞争的企业兼职或任职。不难看出,对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本身就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而且其与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中的权责分配相联系,因此保证了企业资金的安全。三、总结   一个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能够促生一个高效的内部控制环境,无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则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环境的其他组成要素失效,使内部控制无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入手。总之,人力资源政策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其他构成要素产生影响。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净化内部控制环境,节约内部控制成本,弥补内部控制缺陷,并最终实现内部控制效果,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沈英.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商业经济,2004,第5期.  [2]元丽萍.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思考.经济师.2010,第7期.  [3]林钟高,刘捷先.基于企业人力资本组合的内部控制分析. 新会计.2010.第5期.  [4]田林.论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人力资源政策及其影响.会计之友,2008,第8期.  [5]杨国胜.企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北企业, 20l0,第8期.   [6]刘维玲.提高会计内控效力确保资产安全的思考.财会研究.2008,第11期.

  • 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_工商管理论文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主要进行三点考虑:第一点: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第二点: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第三点: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其首要任务是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尽可能持续地开发成人类所需求的商品及其合理分配,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分配。隐含的核心思想是,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加以利用,合理规划、优化配置资源。 生活中的经济学 生活离不开经济,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一样,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有时候用来表示财政状态,有时候又会用去表示生产状态。生活中的经济主要涉及到收支均衡与否?均衡是指获得最大利益的资源组合和行为选择。企业的行为必然要受多种因素的约束,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在考虑这些制约的条件下,确定各因素的比例关系,使其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公式:销售收入=价格×销售量 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销售收入,价格太高,必然会降低销售量,销售收入不一定就高;同样,为了达成更多的销售量,企业必然要以较低的价位来刺激购买力,如果价位过低,也不能达到较高的销售总额。所以,企业在定价的时候,总是要面对这样一个矛盾:提高价格可能会减少销售量,扩大销售量就必然要降低价格。如何既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又能使企业获利?这就涉及到“均衡”问题。肯定有一个价格水平,能够使销售总收入达到最大。在这个价格之上或之下,都会使企业的收益减少。管理经济学就为企业提供了均衡分析的方法,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价格。 产量(规模)决策。企业规模的大小会影响其生产、销售及各种成本,进而影响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小规模生产的企业,可能致力于产品的质量,以较高的价格获得盈利。而大规模的企业则以较低的成本和较低的价格取胜。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规模,就要用到均衡分析的方法。 要素组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投入各种要素。其中有些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由于各种要素的价格不一样,组合起来的要素的成本是有差异的。选择哪一个方案,也需要利用均衡分析的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方向:制定价格、确定产量、确定要素组合。 数学模型分析法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计量分析的方法。数学模型就是一种计量分析工具,在管理经济学中大量应用。数学模型本质上是对复杂现实的抽象,使问题简单化和直观化,以便准确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数学模型在用于管理决策和经济分析时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是一个非常有限的量的关系,现实经济中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是单纯的数学模型不能表现的,还需借助于定性的分析方法。 数学模型主要的应用方向: 需求预测。企业在确定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之前,需要对市场的发展潜力进行预测,可以创建相关的数学模型,来表现影响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在量上的变化,进而分析这些变化对需求所产生的影响的大小。 生产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产品结构的确定,都可以通过创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决策。 成本决策。成本是直接影响利润的因素,是企业发展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当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向或者扩大规模时,在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应该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成本水平,可以应用数学模型进行科学分析。 市场分析。市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在实践中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态。创建数学模型,可以分析不同性质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所可能选择的规模、价格和竞争策略。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未来状态的预测。可以通过创建数学模型来表现在一项投资中,各种相关因素的量的大小以及量的变化所可能产生的对效益的影响。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500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国家和家庭一样也能从相互交易中获益。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 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污染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不承担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假设镇里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外部性: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入增长率。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这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知道并理解这些原理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相当大的作用及影响。

  • 浅谈如何在零售店柜中营造良好的销售氛围_工商管理论文

    麦当劳、星巴克、H&M、ZARA、Nike、Adidas这些都是广为人知的品牌,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都有着明确、清晰如一的形象。不管我们自己是否知道,这些品牌时时刻刻都在与顾客做各种各样的沟通,向顾客清晰的、明确的传达着他们的品牌定位、主张、特点等等。他们吸引顾客入店,调动顾客情绪,用各种各样的实物或“无声的语言”引导着顾客的购物行为。所有分店保持一致的企业形象,能帮助购物者在三秒中内确定商店的名称、对名望的主张、价格定位以及个性特征一直是全球零售商的主要目标。 店柜氛围的重要性 店铺氛围会影响人们购物的享受、浏览商品的时间、与店员交谈的愿望、增加计划外购物的倾向,以及将来再次惠顾的可能性。当零售商采用一种积极的、一体化的氛围来营造某种“外观”、恰当的展示商品、刺激购物行为、提升店铺的实体氛围时,它所进行的就是直观商品经营。 店柜氛围的几个要素 文章开头时提到过“无声的语言”。如何让这种“无声的语言”沟通有效,需要沟通策略。 店柜的外观、内貌、销售空间及人员是营造店柜氛围的几个要素。 三、店柜销售氛围的营造 店面是指一家商店的总体外部形象,包括店牌、入口、橱窗、灯光和所有建筑材料。通过店面,零售商可以向顾客表达一种保守、流行、高档、折扣或其他形象。 预制结构:利用工厂制成、仅在商店所在地组装的一种商店框架; 样板商店:常被特许经销商可连锁店使用,因为它有助于形成一致的氛围; 凹进的店面:为了吸引顾客,店面比其他商店凹进去一些,顾客必须走进来才能观察该店面。 与众不同的店面设计、精致的店牌、凹进去的开放式入口、装饰一新的橱窗以及不同寻常的建筑高度和建筑规模构成了一种店面特征,以其独特性来吸引顾客。地面可以是水泥的、木质的、地毯的等等。漂亮的厚地毯创造一种氛围,而水泥地面有创造出另一种氛围。亮丽鲜明的颜色可营造出与轻柔的颜色或平淡的白色墙壁完全不同的氛围。 橱窗陈列有两个主要目的,辨别商品及其供应的商品和吸引人们进来购物。通过展示典型的商品,商店可以全面创造一种整体氛围;通过展示时尚商品或季节性商品,商店能显示它临时性的东西;通过展示促销商品,商店可以吸引对价格敏感的顾客;通过展示与商品没多大关系的、吸引眼球的陈列品,商店可以吸引步行者的注意力;通过展示公共服务信息(如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标志),表明该店关注社区服务。橱窗陈列需要精心设计,因而许多零售商聘用专家精心布置橱窗。决策项目包括所陈列商品的数目、大小、形状、颜色和橱窗的主题,以及每年更换陈列品的频率。 店内陈列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增加商店氛围,充当重要促销角色的店内商品展示。 分类陈列向顾客展示各种各样的商品。采用开放式分类陈列,可鼓励顾客感觉、观看和尝试许多商品。贺卡、书籍、杂志和服装就属于开放式陈列商品。 主题背景陈列指零售商将某一商品以一种主题方式展示,借以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的店内陈列。公司经常变换其陈列品以反映季节变化或特殊事件,一些公司甚至变换员工的服装来配合不同的场合。 整体陈列指将配套的商品分组并一起展示的一种店内商品陈列方式。它不是分裂展示商品(如鞋子部、袜子部、裤子部,衬衫部、运动服部)而是展示完整的产品组合。 挂架陈列有一个主要用途:整齐的悬挂或摆放商品。挂架陈列经常被服装店、家居用品店及其他零售商店采用。 柜式陈列用于陈列超过挂架承受力的较重、较大的商品。唱片、书、预先包装好的商品和毛衣主要采用柜式陈列。 根据消费群特点及商场整体定位做出相应的陈列定位,包括在不同时段的陈列风格也是有区别的。如:正价店铺与折扣店铺所要营造的氛围是不一样的,而店铺在节庆时间段内营造的氛围也是不一样的。在商品陈列当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想营造的氛围与你所用方法的一致性。例如:坪效非常高的店铺,其库房面积根本无法支持店铺销售的存货量。怎么办?卖场设置堆头,解决货品存储问题,迎合商场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符合当下金融危机人们的消费心理。销售空间是用于陈列商品、导购与顾客进行交流的区域,是店铺中占比最大的空间。我们应根据店铺实际情况,找到最佳的空间布局方案,并适时调整。宽敞大气的通道可以营造出与狭窄的过道完全不同的氛围和情绪。大的橱窗陈列可能具有吸引力,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使顾客舒服的进入商店并在店内停留,顾客也不会愉快的购物。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其店柜特点选择客流流动模式。直线客流模式主要适用于食品店、折扣店、药店、五金商店和文化店。直线客流模式的缺点是氛围略显冷漠、顾客浏览时间有限,以及匆忙购物。曲线客流模式的缺点是顾客可能迷惑、浪费零售空间、难以控制存货、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潜在的闲逛。曲线式布局通常比直线布局成本高。此外,店铺内的柱子、门、试衣间、银台、上下楼梯等硬件设施经常会让店铺产生“死角”,如何将这些“死角” 布置的有利可图,都是我们要做的功课。 在店铺中影响顾客情绪最直接的三点:温度、音乐、光。 温度:顾客情绪受店铺温度影响,很多店铺在换季期间温度过高,顾客和导购都受温度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冬天不够暖、夏天没有空调会缩短顾客的购物时间。店长应注意,自己常时间在店内对温度的感受,与顾客走进店铺对温度的冷热感受是不一样的。 音乐:店铺大多使用品牌公司提供的音乐光盘,播放主题音乐。很少有店长关注到音乐的音量,或者在不同时间段,根据客流大小选择不同节奏的音乐。 光:辅助照明的主要作用在于突出店内色彩层次,渲染气氛与视觉效果,辅助性的增强产品吸引力与感染力。现在店铺大多为店中店,采用多为人造光源,个别街店有自然光。系统考虑到光所产生的各种效果后,对各种光源进行调节与应用,才能保证光线始终渲染店铺氛围,突出展示商品、增强陈列的效果。 销售人员:如何让店铺看起来积极向上、朝气蓬勃,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陈列布局、销售空间外,店铺氛围的营造者同时包括店铺的员工。礼貌、穿着得体、化淡妆上岗、有知识的员工创造积极的店铺氛围;而举止不雅、修饰不佳、无知识的店员会对商店氛围营造消极的影响。商店通过员工营建卖场忙碌的氛围,积极的与顾客互动,鼓励人们在商店里花更多的时间购物。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