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Saybot智能语音机器人软件镇江市场营销策划(一)_工商管理论文

    Saybot智能语音机器人软件镇江市场营销策划(一)_工商管理论文 第一章 产品介绍 Saybot智能语音机器人软件是一个用来学习美语口语的软件,它主要内部构成是Saybot智说引擎;Saybot智说引擎是全世界第一款互动软件,运用了全球最先进的语言识别与分析技术,是通过最先进的交互式平台实现课程的智能互动;并且它还可以精确到每个单词的发音,除了语音识别,还多了语言分析的功能,其中“查看成绩”的功能可以让学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帮助家长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孩子的英语发音、学习进度等情况。主要合作伙伴有外研社、联想集团、北大青鸟、昂立进修学院、昂立国际英语等。 1.1 产品的优点及特点: 1 有自由灵活的学习时间 2 真实的语言环境 3 自己掌握进度 4 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5 互动式双语讲解 6 反馈精确到每个单词发音 7 反复练习到掌握为止 8 私密的练习环境 9 培养良好的语感,举一反三 10 超强性价比,每天6毛钱不到 11详细的分类,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更有针对性 1.2 主要产品: 1 昂立少儿英语辅导练习课程 2 零起步英语辅导练习课程 3 美国口语--入门篇(初级教程) 4 美国口语--生活篇(出国宝) 5 美国口语--听说篇(听说宝) 6 美国口语--求职篇一(求职宝) 7 美国口语--求职篇二(晋升宝) 8 口译通 9 口译宝 第二章 营销环境分析 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和目标的而营销部门又难以控制的各项因素和力量的总称。 2.1 镇江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营销环境:又称间接环境,是指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机会和产生威胁的各种社会力量。它是间接地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宏观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大的社会背景,宏观环境制约和影响营销活动的载体平台——市场。环境及其变化造就市场机会,也给营销企业带来各种威胁和压力。 通过分析宏观环境,可以找出企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 镇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作为一个江滨城市,自古以来就以一种博大的胸襟来接受外来事物;近年来随着我们港口的开放经济的发展很是迅猛,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和文化方面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镇江现有人口290万,其中小学311所,人数也达到182984;而仅在市区的初中、高中、职高也有近60所,人数也有58455;另外还有国家重点的江苏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市办的镇江高专,人数也达到了近9万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形式各样的学校,整个镇江地区学英语的人数已经超过40万。 2.1.1 经济环境: 1.经济发展水平 现在互联网很发达,互联网上的应用软件、多媒体技术、带宽、电脑的速度非常的快。电脑软件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社会对商品的消费水平相对提高,电脑软件市场需求增长。因此,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软件的快速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购买力是一系列经济因素决定的。总的讲,社会购买力的大小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国民平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快,人均收入高,社会购买力大,企业的营销机会就会随之扩大;反之,经济衰退,市场规模缩小,则会给企业营销带来威胁,迫使许多企业不得到缩小经营规模。(见表1) 表1 2004—2007年镇江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04年10858 2006 年12394 2007 年(预计)38400 由上表可知,镇江市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了10858元。根据相关资料可知,镇江市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投资、消费水平比前年都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前年的9451元提升了近15个百分点,是首次突破万元,达到了10858元。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81.2亿元,人均3535美元,增长14.7%。财政收入完成92.1亿元,增长了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2.1亿元,增长14.2%,人口则出现了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0.8‰。 2004年,镇江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81.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7%。人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35元,比上年增长14.7%,按现价汇率折算:人均为3535美元。财政收入增幅较快。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92.1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5.1:57.2:37.7调整为4.4:58.9:36.7。 根据2006年全国城市人均收入排名最新数据可知,镇江排名第38位,人均收入12394元。 2007年镇江的发展稳中求快,富民成效尤为明显。一季度人均GDP达到9600元,预计全年可达38400元,作为已达标指标进一步巩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307元,同比增长29.9%,完成目标值的33.2%,超序时进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一季度达3208元,同比增长16.5%,呈现出好的发展趋势。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百万家庭电脑拥有量一季度达到了46台,不仅达到目标值,而且比去年底增加了近10台。因为公司的产品必须基于电脑和网络,这种趋势为公司产品的进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城乡居民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还反映在恩格尔系数上,一季度全市恩格尔系数为36.7%,比去年底下降了3.2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比去年底下降了3.2个百分点。市统计局有关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近两年来镇江居民消费结构和重心转变,特别是在购房、购车等大众消费上热浪迭起,再加上镇江治理教育乱收费行为取得一定成效,因此指标数有所下降。 由此可见,镇江居民的社会购买力在不断提高,而公司的产品价格在99—258元不等,产品针对不同的人群,潜在市场还有待公司去进一步开发。 2.科学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科技的基础是教育,因此,科技与教育是宏观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科技进步不仅改变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推动产品开发,影响生产要素的功能和利用率。同时也影响中间消费和最终消费。教育水平的高低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普及状况,对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购买选择的影响日益显著。在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教育水平的差异是影响需求和用户规模的重要因素,已经提上企业营销分析的议事日程。 公司产品实现的是一个在线互动学习,开口说美语是产品开发的一个目的。而现在网上有好多在线翻译软件,如金山词霸,只能实现一个文字的转换,并不能提高个人的口语能力。学习工具如诺亚舟学习机、文曲星、好记星、疯狂英语,还有许多英语方面的资料充斥着市场,但是它们都没有一个互动的功能,不能对发音错误、单词错误做出针对性的纠正。 2.2 企业微观环境分析 微观营销环境:又称直接环境,是指和企业紧密相联、直接影响企业为目标市场顾客服务能力和效率的各种参与者。 2.2.1 顾客需求状况 镇江现有人口290万,其中小学311所,人数也达到182984;而仅在市区的初中、高中、职高也有近60所,人数也有58455;另外还有国家重点的江苏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市办的镇江高专,人数也达到了近9万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形式各样的学校,整个镇江地区学英语的人数已经超过40万。基本上每个人都会选择一种辅助资料,就现在而言大概近一半的人会选择一种口语学习的资料,也就是说公司的最终客户不少于20万。并且随着市场化的加剧,不管是政府还是家庭都会更深的体会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往后发展,我们的客户群只会越来越壮大,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但是公司也不能忽视其他产品的市场。英语参考书销量一直都很好,而且价格大多在50元以下;英语相关磁带价格只有20元左右,这些对于消费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而象诺亚舟学习机、文曲星、好记星之类的学习机虽然价格昂贵,但是它拥有很大的词汇量,使用非常方便,所以市场占有率很高。 2.2.2 竞争状况 有市场就会有竞争,并且是市场越大竞争会激烈。许多生产学习机的厂家如诺亚舟也在发展在线学习,诺亚教育网是诺亚舟(深圳)教育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机构,提供诺亚舟系列产品的增值服务和网上学习和娱乐的教育资源平台,立志打造中国最大的中小学生网上学习娱乐网站。 与诺亚舟相比较而言,公司首先要清楚产品所处的一个地位,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一个高科技产品,更主要的是它是一个智能的,能和你对话的语音机器人,公司把它定位成一个“口语老师”,产品的宣传口号是“一天只需六毛钱,口语外教请回家”,那么产品就可以从一般的软件和CD中脱颖而出了。一旦公司的产品投入市场,肯定会有很多同类的产品蜂拥而来,从这一点上来看公司要随时都准备打硬仗。 第三章 SWOT分析 3.1 产品的优势 Saybot是数字化大师尼葛洛庞帝教授等在2004.7月在波士顿投资筹建的,它的目标是用科技帮助中国人轻松学英语,这就决定了它的技术支持;然后它又依托中国航天信息庞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从事中国市场上的销售。 3.2 产品的劣势 Saybot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这就决定了它的成本不会太低,从而也就决定了它的市场价格可能比一般的同类软件要高一点;并且就现在镇江地区的总体收入水平来看并不是很高,那么它的竞争力未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就是它的使用必须要有电脑和宽带的支持,而这两项条件在镇江并未普及,那么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在镇江市场的被接受程度。 3.3 市场机会 随着国际市场日趋深入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简单、精辟的语言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公认的国际语言,而美语更是在英语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接受,特别是口语,不管是在实际的沟通和交流中还是在一些正规的级别考试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门语言只有说出来才具有意义,而公司的Saybot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中应运而生。而单就镇江来说,这里自古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地方,这几年随着国门的开放,更多的外资企业进驻镇江,也有更多的镇江人走出国门,而这些都要求国人把英语讲的更好,能更好的和老外打交道,能讲一口流利的口语已经是衡量一个人才的重要标准。 3.4 市场威胁 虽然市场给了公司很大的机会,但是已经有很多英语口语方面的产品充斥着市场。就现在镇江市场上来说,用于学习英语的软件多达几十种,而涉及口语方面的软件也有比如疯狂英语900句、现代美语英语口语、初级英语口语句典、跟我学、新概念英语、无师自通等几十种,更为公司所担忧的是它们的价格最贵的也不超过50块钱,而公司的产品最便宜的也要99块钱,这是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大威胁。 综上所述,公司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很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才能更好的占有市场,获取利润。 为了更好地体现产品的特点,公司做了以下的比较: 表2 saybot产品与其他产品形式的比较 saybot传统英语学习 (磁带、VCD、mp3)培训机构家教 互动式的 双语讲解无较好 (时间有限)较好 (时间有限) 反馈精确到每个单词的发音无 学生人数较多, 基本做不到一般 (跟老师水平有关) (续前表) 智能语音 纠错功能无无人工纠错 (跟老师水平有关) 超强的性价比, 每天不到6毛钱价格相对较低, 但性价比不高价格较高 (10-30元/小时)价格高 (30-100元/小时) 真人的语言 互动环境无较好较好 反复开口说地道 美式英语的机会无机会很少 (羞于开口)机会较少 (在有限的家教时间内) 学习效果明显较差课间效果较好 (课后学习效率低)一般(跟家教老师水平和辅导时间有关) 自由灵活的 学习时间较好较差较差 完全个性化 学习内容固定内容的听、看,个性化差服从多数人水平,个性化差较好 私密的练习环境较好较差较差 培养良好的语感, 做到举一反三一般一般 (学习时间有限)一般 (学习时间有限) 反复学习 直到掌握为止反复性较好较差较差 第四章 营销目标 首先把镇江分成四个区域:镇江市区、丹阳、扬中、句容,具体的市场细分和年占有率如下(表3): 表3 镇江、丹阳、扬中、句容2007—2010年的各个年占有率 时间镇江(40%)丹阳(20%)扬中(20%)句容(20%)合计 2007年10%0004% 2008年20%10%0010% 2009年20%10%10%10%14% 2010年25%15%15%15%19% 根据以上各地区的具体细分,那么就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市场营销目标,如下表(表4): 表4 镇江、丹阳、扬中、句容2007—2010年的总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 时间市场占有率增长率 2007年4%400% 2008年10%250% 2009年14%140% 2010年19%136% 第五章 市场营销策略 5.1 目标市场分类 在上面的宏观环境分析中已经知道了产品的主要客户群,就是所有想在英语口语方面想要有所提高的人,可以把这些人大体的分成几类人: 第一类:中小学生 中小学生是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在很大一定的程度上来讲不构成一个独立人,因为在许多方面他们需要靠外界的压力才能接受一些东西,学习更不是他们所自愿的了,所以从这一点出发公司要选择相应的机构和组织达到销售的目的,而这一机构最好的选择就是学校。换句话说,学校将是产品的目标市场之一。 第二类:大学生 针对大学生,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能会自己主动选择中介机构,比如新华书店等,也就是说书店会成为公司的第二个目标市场。面对这一类顾客,公司仅仅依靠书店是不行的,因为就现在如此发达的市场来说购买的途径很多,而现在消费者又是一群标新立异的大学生,可能真正能走进书店的不多,但是大学生是消费者最集中的一块。仔细分析一下大学生的特点,他们在精神上是独立的,但是在经济上又不独立,所以他们急于想去证明自己的价值,针对这样的特点,公司可以考虑利用直销的模式在他们中间建立一个销售队伍,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经济上独立,另一方面可以让公司更积极主动的占领目标市场。 第三类:想要出国或想要进入外企工作的成年人 针对第三类顾客的特点公司很容易就能找到第三个目标市场:社会上的英语培训机构。 5.2 市场定位 经过分析之后,销售终端就基本上浮出水面了,如下: 第一个销售终端:中小学校 第二个销售终端:书店 第三个销售终端:英语培训机构 通过对产品的进一步分析和对销售终端的可实施程度,公司还可以确定几个销售终端中哪一个更重要,换句话说哪一块将是公司的主营市场。通过进一步对产品的了解,公司了解到产品的主要板块主要还是针对成年人,那么公司的销售重点就要随着产品的特征而变化了,接着公司就要考虑把第一个销售终端置于何种位置了,另外针对第一个销售终端公司要考虑可操作性有多强。 学校是一个很特别的团体,特别是中国的学校,它们虽然处于市场当中,但是却又不具备市场自我调控的能力。如果公司采用一般的营销策略可能在这里起不到作用,公司唯一运用的手段只有公共关系,但是公共关系有两个很不好控制的因素,第一是它需要一定的关系作基础,二是它的营销预算是个无底洞,很难控制。这两点也直接影响到公司对学校这个销售终端的预测效果,所以公司可以考虑在这个销售终端上先不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综上所述,公司最终决定做大两个目标市场: 书店和英语培训机构; 做强一个团队:大学内部的直销团队。 5.3 营销策略 5.3.1 产品需要消费者的参与,增强消费者体验 消费者很在乎这种感受,尤其是对某种产品或某企业有感情的顾客,很难用打折来改变主意。他们在购买产品和服务时是在接受一种体验,他们频频光顾某一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上是因为该企业创造了比竞争对手更让他们倾心的体验,因此增强消费者体验是培养消费者信任的重要方法。 销售终端是与消费者接触,公司要让他们了解这一点,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 要树立为消费者服务的观念:“礼貌待客,微笑服务”并不等于优质服务,这仅仅是服务态度上的要求。要做到全面优质服务,就必须将为消费者服务的观念贯彻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销售终端需要及时的与公司的客服人员联系,以便更快地解决消费者的难题。 制定合理有效的服务质量标准: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会有不同的具体化的有特色的标准细则要求。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消费者上门安装、演示,定期进行调查使用情况,派发一些小礼品等等。 服务质量是服务系统的核心和基础,高质量的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可信度,增强消费者对服务价值的满意感,产生有利的口碑宣传效应,并鼓舞员工的士气,最终也会加强员工和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感。 公司要将产品和公司的形象结合起来,认真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严格按照具体行动方案一步步将产品推出,渗透到大学、书店、英语培训机构,不断地去完善策划报告,最终完成公司的既定目标。 对于销售终端,在动力方面,要给他们讲明企业生产新产品的原因和市场前景,以及他们大力推广这些新产品能够带来的利益。另外可以把终端客户享受某些政策与推广新产品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自己权衡。比如:企业推广新产品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企业出工资给该市场派驻助销员,帮助终端客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和做其他工作。为了鼓舞他们,企业高层可亲自到那些重要的市场和新产品推广的好的市场拜访。 在压力方面,对于企业重点推出的新产品,如果终端客户拒绝投放或不用力去推的产品,可以告诉他,企业可以就新产品在该市场另外开设销售部门。拒绝投放企业新产品或推广不力的无权享受企业的某些政策。 新产品从市场导入到成长在到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企业不能忽视这一规律,否则会造成在新产品的推广上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因此一个新产品要想实现成功的推广,就需要坚持不懈。 企业考虑应先从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入手,制定出详细的上市方案和营销团队的考核激励方案,并坚持执行一段时间。使新产品逐步成为企业的主导产品。然后再将其他的新产品依次推向市场。 5.3.2 要想实现企业最终目标,要运用一定的营销技巧

  • 铁路运输论文(一)_工商管理论文

    铁路运输论文(一)_工商管理论文 铁路运输论文 摘要 本文着重分析国内外铁路在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中的差异性。以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核心理念为主线,以正在大规模兴建的客运专线为主题,围绕今后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的关系问题,提出客运专线与既有铁路一体化管理的问题构想。依据路网完整性和调度指挥集中性原则,从增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营造外部环境等目的,分析了实施该战略的必要性,并从客运营销、运输组织、生产力布局三个侧面诊释了其主要涵义及具体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铁路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昔日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促使铁路运输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竞争措施,使运输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在铁路运输业内部,竞争仍然十分有限,主要表现在向铁道部和路局争运输能力和政策,并非属于市场化的竞争;即使是在十分有限的直接竞争中,无序竞争现象十分严重.规范有效的竞争机制亟待建立.为此,一种流行的观点是铁路改革必须引入内部竞争,办法就是对铁路采取各种形式的拆分.该文通过考察中国铁路改革所受到的技术经济条件、资源条件和组织条件的约束,分析了引入行业内部竞争观点的理论缺陷和实践缺陷,认为将引入内部竞争作为铁路重组的依据存在片面性和实现难的问题,铁路改革的依据应该是多维度的,必须考虑综合效率、交易成本等诸多因素.通过对铁路规模经济和竞争效果的分析,该文提出以兼顾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有效竞争作为铁路重组的目标导向.文章站在整个交通运输业的角度,论述了铁路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运输市场塑造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完善的竞争格局,内部竞争只是铁路实现有效竞争的一个方面,合理的经济垄断是铁路保持竞争力的基础.最后,文章结合铁路运输业的行业特性,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三个方面提出了铁路有效竞争的衡量标准,并从宏观上给出了实现有效竞争的几点建议,试图为分析研究铁路运输业的产业组织政策提供参考. 该论文主要根据规模经济、密度经济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参照世界各国铁路改革的经验,首先得出中国铁路改革必须走分解道路这一基本观点.在对分解模式的选择上,该论文所持观点是:尽管"网运分离"是铁路改革的目标模式,从理论上讲最有利于公平展开竞争,但目前中国尚不具备直接实行"网运分离"的成熟条件;为了实现路局制与"网运分离"模式的顺利对接,首先应该采取"区域分割"的过渡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政企分开"之后,再逐步进行"网运分离"从而论文提出了"区域分割"的改革模式.确定采用"区域分割"的过渡方案后,根据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的特点,设计出北南中、北南西和"北京轴心"三个具体方案,并运用GIS系统方法,通过一系列指标比较,显示"北京轴心"方案的优势,最后,对"北京轴心"方案做出了具体实施计划. 自八十年代初,铁路企业在运输市场的竞争地位不断下降,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由于铁道部长期实行的“政企合一”、“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加上铁路自身的特点,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缓慢,带来企业内部的低效率、高成本、缺乏市场竞争力,经营效益不高等问题。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铁路改革的文献资料,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活动,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了未来铁路行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铁路运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运分离"的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首先提出论文研究背景与目的,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现状与意义,给出了研究的思路结构和研究内容以及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 2.选择当前世界铁路改革模式中比较典型的且被认为较成功的国家:瑞典、日本和美国的铁路加以分析,再结合中国铁路现实情况,总结出中国铁路改革可借鉴之处。 3.对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进行的重组模式,运用系列理论进行分析,验证其改革的正确性。 4.分析了目前我国铁路企业重组中存在的问题——无规模经济性,结合中国实情,借鉴国外铁路改革成功的经验提出今后中国铁路运输业重组模式选择——“网运分离”,并提出了实现该模式的政策建议。目前普遍认为铁路行业存在低效率问题,为此要求引入和强化铁路行业内的市场竞争.铁路目前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分析.本文在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作用力"分析框架基础上,加上运输需求的波动性和政治压力两种"作用力"来定性分析铁路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同时用铁路运输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和铁路货运收入率与运价率的差异变化来定量分析. 我国铁路产业引入竞争机制法律问题研究 在我国,继电信、电力等产业之后,铁路成为改革的又一大焦点。铁路行业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且缺乏投资风险约束的投资体制以及严格的市场准入、价格管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铁路运输增长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形成制约经济增长的“门槛”。因此,铁路体制改革刻不容缓。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写成。 首先,本文研究了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基础理论。从垄断的词义辨析入手,再用范围经济理论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了分析,该种理论认为在自然垄断行业实行垄断经营能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社会福利,为下文论述铁路行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而具有垄断的天然性作好理论铺垫。同时对自然垄断企业的特征进行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如固定的网络系统性;资本投资的巨额性和沉淀性;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公共性等等。但是此分析的重点是自然垄断行业内部业务的可竞争性环节与自然垄断性环节的并存状态,基于该特征,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我国铁路产业改革的思路,即铁路行业的基础设施,包括铁路、桥梁、通信信号系统和调度指挥系统等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性环节和运营部门,包括客运、货运、车辆等具有可竞争产品性质的环节应该分开规制,即“网运分离”的改革模式。 在第二章中,为了证实中国铁路体制亟需改革,先对自然垄断行业的弊端进行阐述,提出了三大弊端:即自然垄断企业经营目标双重性导致利益难以协调,经营者常为自身的利益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由于外部竞争压力缺乏导致了此类垄断企业的内部竞争力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分工的细化,自然垄断企业内部自然垄断环节和竞争性环节的分野日益明显。铁路产业作为天然的自然垄断行业必然也具有类似弊端并在此形势下其内部业务也出现垄断性环节和可竞争性环节并存的局面。所以文章进一步对铁路行业的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铁路产业的混合型调整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着重强调了铁路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企不分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市场准入壁垒高、独家经营、效率低下的诟病。并以铁路体制改革的可行性分析为佐证。指出铁路作为自然垄断行业是自然垄断性与可竞争性并存的,铁路行业作为企业兼有公共性与企业性。通过本章的细致分析,为过渡到中国铁路体制改革设想模式的提出提供事实和理论的支撑。 第三章,在研究了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铁路的改革历程后对这些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进行分析,并以此对中国铁路的改革提供指示灯和警示的借鉴作用:其中政企分开是铁路改革内容的重中之重,此措施是针对我国现行的“政企合一”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提出来的,因为这种僵化的管理体制使铁路运输企业难以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极大的遏制;同时应该在放松铁路管制、引入竞争,运用价格杠杆调节铁路运输的供求系统和通过市场化融资建设发展铁路产业的基础上对铁路行业管制机构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划分,具体地说就是下一章节提出的铁路产业的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和公共政策职能分别由铁道部、国资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承担的设想。

  • 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_工商管理论文

    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_工商管理论文 摘 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分析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有效解决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以及市场力量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已悄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高校在校生的主体结构已实现了不可逆转的变化,高职高专高专学生已成为高校在校生的主体人群。据统计,到2004年底,全国高等院校总数为2 236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1 047所;同年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为 210万人,而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已达到273万人。职业教育已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高职高专在校生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特点已经成为反映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生存状况和心理特点的重要维度之一。研究和探讨高职高专在校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并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实施教育,因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劳动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高职高专在校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高职高专在校生已经完成了三年的高中教育或中专、技工、职业高中教育(即“三校生”教育),显然,与同龄的其他在校大学生一样,他们都具备当代青年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如勤于思考、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批判性思维、情绪不稳定、情感世界敏感而丰富,等等。然而,由于高职高专教育界的特殊性和专业的职业特征,高职高专在校生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与其他高校在校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下面我们以不同年级高职高专生为分析对象,研究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 1.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 未脱离高考阴影的影响,理想中的自然我与现实生活中的我发生冲突。高中三年的辛勤付出,目的就是上大学,实现自己心中美好的理想。而高考的结果,与他们人生的理想相去甚远,这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讲,无疑是人生路上的第一个沉重打击。进入高职高专院校是他们与父母最无奈的选择,因此,高考失败的阴影在他们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后无法迅速挥去,从而导致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生活悲观失望。 (2) 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①因环境变异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自我的不断觉醒,所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异给每个新生带来学习、生活、交往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易产生茫然、不安、苦闷、失落和孤独等不良情绪。②与高中系统的基础知识相比,进入高职高专专业学习,教学方式、方法难以适应。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不会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所学知识,较高的求知欲与较低的学习能力产生矛盾。③与高中严格、封闭管理的相比,高职高专相对宽松和开放,学生迷恋父母和以往教师无微不至关心的生活,产生抑郁心理而难以适应。 (3 )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强烈的独立意识与难以避免的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心理。①进校前,专业选择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进校门,三年教学计划安排,与自己理想中的专业有一定差距,易产生心理落差,追求自我实现与现实相悖产生心理冲突,不能正确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优缺点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一旦出现现实与梦想的落差,易产生偏执、逃避等消极情绪。②因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学生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后,身心迅速发生变化,他们精力充沛,朝气蓬勃;他们渴望获得更多、要求得到尊重,渴求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然而由于缺乏生活历练和独立生活能力,更因交往能力的欠缺而产生害羞、恐惧、自卑等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依赖长者蔽护和帮助或者本能地自我封闭。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更是因为经济窘迫,易引起自卑、孤僻,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内向、孤僻和不合群,甚至敌对的情绪。 2、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 独立的人格特征基本定型,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 (2) 对专业开始有较清醒的认识和定位,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预期,逐步适应学习、生活及学院的管理模式。 (3) 开始感受到未来就业的压力。知道自己应如何去面对。但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规格和就业层次所限,学生抱负水准普遍较低。 (4) 日益增强的性意识带来的情感困惑和危机。高职高专学生生理发育已成熟,异性交往由吸引期走向浪漫期,加之不少学生远离故乡、倍感孤单,在潜意识中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但在恋爱与性的问题上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认识问题往往简单片面,情感易冲动,加之学院对恋爱的禁止性规定,使部分学生产生情感焦虑和困惑,由此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 3、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 就业、升学的困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心理压力骤增,出现不安定的心理隐患,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美好的理想”逐渐淡化和消逝,使生活失去稳固的支点,而导致心理问题。 (2) 自我要求开始放松,热衷于就业;但因无着落,而陷入茫然。 (3) 自我意识日趋成熟,追求各方面需要的满足。 (4)喜悦与离别感情掺杂在一起。 二、解决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高职高专在校生的心理问题不是简单个别的心理问题,而是关系到开发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高职高专教育就会陷入“低智商, 低情商”的困境。因此,必须从政治的、历史的、战略的高度重视和研究这一课题。针对高职高专在校生的心理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针对性强的校园活动,激发参与意识和兴趣,增长才智,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当今社会,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高职高专院校也是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之一。建立和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和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高专校园文化,是解决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2、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 学校要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将调查信息进行整合、统计、分析,构建心理档案库,有的放矢地进行团体或个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成立学生心理卫生组织(社团、协会),及早预防,并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体系;实现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3、积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提高人生理想抱负 从入学开始,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不苛求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做人与做事。同时,认真分析学生学习专业的动机,培养对专业的兴趣与爱好,从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角度激发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全方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断增强其自信心。遵照“服从——同化——内化”的教育规律,营造健康快乐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另外,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用工需求,加强专业思想,端正就业态度的综台教育。 4、适度调整理论和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比例,创造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环境 学校要科学安排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的内容和比例,努力实现所授课程内容的前后合理衔接,将“必需、够用”原则渗透到整个专业学习的全过程中。具体地讲,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要“降”下来,“降”到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都能接受的水平,而实践操作的水平要真正升上去,达到师傅带徒弟的程度。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普遍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听不懂,教师上课也感到很吃力。都认为是学生整体水平滑坡。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他不是按实践应用型的人才标准,而是按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标准在要求学生,没有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的智力类型、兴趣特点和能力结构,导致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有一个例子颇能说明问题:广州和深圳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现在招不到高级技工;甚至连招一般的技工都很困难,外资企业的老板们决定自己办学校从头培养工人。有意思的是,他们竟然招收了一批我们职业学校淘汰出来的所谓“差生”,并且只用短短半年时间就把他们培养成了优秀的工人。这些学校对他们的鉴定是——他们都是优秀生。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反之,如果脱离市场、脱离经济、自我封闭,必然会遭到市场的淘汰,高职高专在校生也会因无法适应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繁重的就业压力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5、努力营造学技术、学业务,重技能、重业务管理能力的院校文化 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业务管理知识竞赛来扭转或影响学生的志趣走向;强化职业技术院校的特色;通过技能教育塑造学生自信、健康、乐观、敬业的人格品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育人过程中,做重于教,感悟重于告知,发现重于传授;要竭力克服重传授、轻引导,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行为养成,重共性、轻个性的“五重五轻”现象。 6、邀请技术能手,业务骨干和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 聘请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能手、业务骨干或优秀毕业生来校进行现身说法,启发诱导学生巩固专业思想、立志成才的潜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也是解决高职高专学生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 信诚人寿常州分公司营销策划案(一)_工商管理论文

    信诚人寿常州分公司营销策划案(一)_工商管理论文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2000年10月,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中国广州诞生,它是拥有深厚根基的中国中信集团和有150多年历史的英国保诚集团合资而成。4年多来,信诚人寿已经由一个初来乍到的“摸索者”迅速成长为业绩骄人的成功者。2006年初,信诚累计实收保费达7.17亿元人民币。丰硕业绩更加坚定了它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目前,信诚正以更快、更广、更深的发展策略开辟出一块又一块利润丰厚的市场分区。 常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由于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很有必要对这块新市场——常州,进行研究,以便根据这块市场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这也就是撰写本文的目的。 二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介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中英合资保险公司, 由拥有深厚根基的中国中信集团和世界保险业巨人英国保诚集团共同投资。 “我很喜欢信诚这样的公司 , 不仅发展迅速 , 而且非常健康 。 ” ------ 温家宝 ·英国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阁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冯晓增先生、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先生等为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开业揭幕。 中信集团英国保诚公司 中国最具实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直属国务院; 邓小平先生亲自倡导和批准; 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创办; 全球拥有44家子公司, 10多家上市公司; 拥有两家银行, 总资产超过6000亿; 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业、实业和服务业: 金融业占81%; 实业占18%; 服务业占1%;国际保险巨头, 155年的专业经验; 享负盛名的跨国金融保险集团; 1848年成立, 155年的专业经验; 全球500强第5大保险公司; 英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 在美国拥有全美最大的最杰出的人寿 保险公司---Jackson National Life; 同时是全美最大的投资连接年金公司; 亚洲最大的欧洲保险公司; 全球资产管理额超过3000亿美元; 世界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TITANIC] 的承保和理赔保险公司; 1.2.1 公司文化 信诚的行为准则:尊重差异(respect)、鼓励开放坦诚的工作环境(encourage)、尽全力支持公司、同事和客户(support)、以身作则,积极参与(practice)、乐在工作,学习成长(enjoy)、聆听所至,诚信所在(committed listening)、信任,授权(trust)。 信诚的愿景:成为中国最好的保险及理财方案的提供者——最专业的、客户最满意的、人才最向往的、最创新进取的人寿保险公司。 信诚的使命:让每个家庭安心、让每个客户称心、让每个代理人舒心、让每个员工开心、让每个股东放心、让未来充满信心。 1.2.2 公司发展历程 中国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于2000年10月13日,在广州组建中国第一家中英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信诚人寿,初始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并于2002年增至5亿元人民币。 2003年8月,信诚北京分公司正式开业,成为京城第一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 2004年9月,信诚苏州分公司正式开业,成为江苏省第一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 成立四年来,信诚积极开拓市场,使信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高,市场份额不断地扩大,截至2003年底信诚的累计实收保费达7.17亿元人民币。 信诚未来十年的目标是完成中国主要省份的业务拓展,成为集实力、活力和魅力于一身的寿险公司。 2005年5月23日,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正式营业。信诚人寿上海分公司将推出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险和分红系列在内的30多个寿险产品,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 第一章 常州保险业的行业现状 1.1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1.1.1入世后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迅猛。2002年,我国实现保费收入3053.1亿元,同比增长44.7%,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1】刘子操、郭颂平著. 《保险营销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第四次印刷]【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78.3亿元,同比增长13.6%;人身险保费收入2274.8亿元,同比增长59.8%。保险深度3%,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保险密度237.6元,同比增加68.8元。保险公司总资产6494.1亿元,比2001末增长41.4%。保险公司由改革初的1家发展到2002年的40多家(目前为48家)。2002年以来,中国保监会先后批准了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美国信诺保险公司、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和日本财产保险公司等进入中国市场筹建营业性机构。此外,美国ACE集团参股华泰,拥有22.13%的股权;荷兰国际集团与北京首创集团宣布在大连成立首创安泰人寿保险公司;汇丰集团参股平安保险;美国友邦保险在北京设立分公司,等等。这表明,外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步伐逐步加快。 截至2002年底,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34家保险公司在我国设有54个营业性机构。在地域上,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已从上海、广州扩大到了深圳、大连和佛山。 事实上,保险业的开放程度超越了入世承诺。到2004年为止,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佛山等地都已有了合资保险公司或国外、境外保险公司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约占全国保费收入的2%,中国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中国保险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资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开放保险市场的承诺预示着市场竞争机制将逐渐在保险经济资源的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项 目机构数(个)职工人数 总 计4 8204383 中资保险公司1 6197377 中外合资公司3 27006 表2.1:保险系统机构、人员数表(2004年底) 1.1.2 保险市场本身内外空间的扩展 中国保险公司在积极拓展本国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拓展业务。例如,中保集团已经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保险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国外营业性机构发展到80多家,海外从业人员约1000人。2003年中保集团海外公司的毛保费收入约460.5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达1576亿元。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也立足中国内地市场,开拓海外市场,并已经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中国保险公司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发挥了对外窗口作用,更重要的是不断积累着国外同业竞争的经验,为中国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做好准备。[【8】许谨良 《保险学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8】 1.2 常州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据悉,去年我市新增了中华联合、永安保险、太平保险、华安保险等4家产险公司,太平人寿、生命人寿等2家寿险公司,以及常信、中创、诚信等3家代理公司,使我市的保险公司总数达到16家,其中9家产险、7家寿险),代理公司也增至5家。 2004年我市保险密度首次突破千元大关,达到1005.2元,为全国平均值232.01元的三倍强。据《2004年度常州保险市场情况》披露,2004年度全市保费收入达35.077亿元,同比增长9.94%(省9.41%),其中产险保费8.02亿元,同比增长40.2%,寿险保费27.05亿元,同比增长3.3%。保险深度为3.18%(省2.8%),保险密度达到1005.2元(省566.15元)。此外,全年各公司共支出保险赔款5.2亿元,其中产险4.2亿元,寿险近1亿元,寿险满期给付保险金2.7亿元,上述两项合计7.9亿元,为稳定受灾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定人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章 信诚人寿保险的市场调研 从根本上说,保险企业在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都离不开对保险市场信息的掌握,而要掌握市场信息,就必须进行营销调研。 2.1 信诚人寿保险营销调研的目的 1.通过问卷的内容能够大概知道常州市民对保险评价以及保险在常州的普及程度。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公司在常州市民中的知名度、渗透率、美誉度和忠诚度以及相关竞争者的情况。 2.2 问卷设计 为了可以更好地收集、了解市场的保险信息。我为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在常州市做了一次关于“风险与保险意识以及市民对信诚公司的认知度”的调查(问卷见附录)。由于信诚人寿保险只对居住在常州市的居民出售,所以调查的范围全部都为在常州居住,并且是有收入来源的公民。 问卷采取的是样本随机抽样法。总共发出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4份。 2.2.1保险营销调研的内容 根据现有的保险市场,问卷的编排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保险市场需求调研。保险市场需求调研主要是对消费者的保险需求进行量的分析,其调研项目包括: (1)保险购买量。主要是针对消费者对各种保险险种的需求进行调研,如各险种的保额、各险种的投保深度、保险消费的增长情况及其对未来保险市场消费的预测。 (2)保险购买心理。主要调查保险公司在公众中的形象、消费者对保险公司承保情况的反应、公众对保险公司宣传广告和公共关系的态度及其保险推销的效益等情况。 (3)保险购买动机和行为。通过调查,了解投保人的投保动机,发现道德危险;了解投保方式是单位集体投保还是个人投保,确定营销和承保方式;了解对保险公司未来增加新险种的反应,预测保险市场的潜力。 2、保险市场环境调研。在保险市场中,所有保险商品的营销都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这些市场环境是: (1)社会文化环境。调查范围包括:社会治安与保险、文化对人们接受保险观念的影响、文化与保险宣传、文化对新险种进入市场的影响等。 (2)人口环境。调查范围包括:人口分布特点与保险、人口文化教育水平与保险、家庭结构与保险、劳动就业情况与保险等。 (3)经济与技术环境。调查范围包括:不同阶层的家庭及收入情况、对保险的购买能力、社会总收入与保险产业发展、消费储蓄水平、消费模式改变与保险、现代技术与风险增加等。 (4)竞争环境。调查范围包括:保险替代商品的竞争力、各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力、政府允许外国保险公司进入本国的情况、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策略、险种、费率等。 3、保险市场营销调研。 (1)险种调研。调查范围包括:保险险种的保险责任范围及保险期限、综合险、基本险的市场需求情况、新险种开发情况等。 (2)保险代理调研。调查范围包括:保险代理的分布情况、保险代理的保费收入情况、保险代理的业务流程情况、客户对保险代理的意见等。 (3)促销调研。调查范围包括:保险广告与公共关系、其他形式的保险促销、最佳促销方式的选择等。 (4)保险费率调研。主要了解保险费率的竞争力、保户对费率的认同态度等。 2.2.2 保险营销调研的结果和分析 1、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担心的风险

  • 浅谈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_工商管理论文

    浅谈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_工商管理论文 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提纲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管理的四阶段及特点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管理的可行性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管理的具体建议 设计的三个阶段 方案设计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扩初设计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设计范围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系统设计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材料设备选用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施工图设计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施工图设计阶段装修选择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施工图阶段材料的选用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图纸质量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合理有效计算设计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设计招标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设计创新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如需要代写,请联系QQ136775125

  • 当前劳动争议的存在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一)_工商管理论文

    当前劳动争议的存在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一)_工商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社会调查,对当前劳动争议存在的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解决当前劳动争议数量和类型迅速增长和多样化的现状。 [关键字]劳动争议 特点 成因 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劳动纠纷日趋复杂,劳动关系、劳资矛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导致企业劳动争议不断出现,这对企业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阻滞作用,依法防范与化解企业的劳动争议显得尤为迫切。因此考察和研究我国目前劳动争议的状况和特点,对于建立有效的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机制,及时解决争议,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协调和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走访了劳动部门,就当前我县存在的劳动争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我县当前劳动争议的主要特点 从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是由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来确定的,因而在公有制企业中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劳动争议自然也较少发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原有的经济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劳动关系管理的契约化、市场化步伐加快。总体来看,当前劳动争议显现出以下特点和变化: 一是争议总量逐年大幅度上升,涉及职工人数剧增。2003年案件量是1995年的6.7倍,涉及人数为2.4倍。4年来, 案件量平均年增长率达 39.75%。2005年劳动争议量更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截至6月,各级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85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7.51%。 二是劳动争议日益复杂化,处理难度不断加大。自1998年以来,每年裁决方式结案总数均高于调解方式结案总数,且差距也在逐年拉大,表明在争议总量递增的同时,案件本身也日益复杂化,通过调解说教方式快速化解矛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案件处理难度不断加大。 三是劳动争议的焦点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2004年全市共受理争议案件127件,从争议原因分析看,因劳动报酬引起的有50件,占争议总量的39.19%;因保险福利引起的有33件,占争议总量的26.14%;因变更、履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引起的案件有11件,占争议总量的8.69%;因经济补偿、赔偿引起的有23件,占争议总量的18.23%。因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等关系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争议仍居主导地位。如涉及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企业不依法履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未参加统筹的企业不及时支付离退休人的养老金或不报销医药费,企业内退劳动者要求提高基本生活费,劳动者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甚至不辞而别,劳动者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纠纷较多。 四是集体争议高幅增长。尤其是近两年,集体争议的增长已高于同期劳动争议案件总量的增长率,涉及的人数均占到当年劳动争议涉及总人数的30%以上。 五是劳动者一方申诉比例大且胜诉率高。 劳动者一方申诉比例大占27%,且申诉案件数以年均23.4%的增幅增长,同时劳动者胜诉率也较高34%。这说明由于《劳动法》的颁布实施和劳动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 劳动者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 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我县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劳动争议和影响劳动争议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劳动争议的产生、数量和复杂程度。 1、根本原因: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差异显现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往传统的劳动关系模式被打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主体明晰、利益多元的新型劳动关系。企业成为政企分离、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科学管理的独立法人主体,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要求。同样,企业的劳动者也由拿国家的“铁饭碗”,变成通过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所约束的独立利益主体。特别是在一些非国有企业中,劳动力关系市场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主体利益的倾向十分明显。这种变化使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不仅明确而且利益差异所带来的冲突也不断显现。 市场经济形成的劳动关系是一种微观利益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一方面,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中要最大限度地削减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水平,往往忽视了劳动者的有关劳动权益。另一方面,劳动者劳动的目的是追求个人福利的最大化,劳动者为了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和较好的福利待遇,不顾企业的利益和能力。双方的利益差别所导致的相互不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以劳动争议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说,企业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经济利益的差别或矛盾是导致企业劳动争议产生的根本原因。 2、主体原因: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法律意识、经营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差。 劳动争议是企业劳动关系双方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或分歧,因此导致企业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就不可能完全脱离企业劳动关系双方主体自身问题这一因素。 从用人单位一方看主要表现为: (1)一些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对劳动法律、法规重视不够,不依法办事。如不按规定的标准提供劳动条件,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擅自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本该由劳动合同规定的不作规定,该有明确和具体规定的却笼统规定等,为劳动争议的发生留下了隐患。个别私营企业用人单位甚至不尊重劳动者的人格侮辱、体罚、虐待劳动者更加剧了冲突。 (2)一些用人单位没有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一些用人单位短期行为严重,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对劳动者的生活福利、发展前途关心不够不开展必要的培训不提供应有的待遇造成了劳动者的抵触情绪,使得劳资双方常常处于对立状态,极易导致劳动争议发生。 (3)一些用人单位缺乏民主管理的意识和以人为本的观念。我国《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在对劳动关系调整的规定中,都强调了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即用人单位经营决策权的监督,特别是《劳动法》更突出了职工代表大会参与民主管理和平等协商等职权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有很多企业的厂长、经理仍将职工代表大会视为“摆设”,在处理问题时滥用经营自主权独断专行。 从劳动者一方看主要表现为: (1)在改革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中,部分劳动者个人观念和意识跟不上。劳动关系契约化使劳动者的身份由国家职工转变为企业劳动者而劳动者头脑中长期形成的“铁饭碗”、“国家职工”的观念一时还难以转变。甚至有些道德品质差的劳动者为泄私愤,对企业进行“恶讼”、“缠讼”和“滥讼”。 (2)有些劳动者个人素质较低,缺乏谋生手段,风险承受能力差。当企业由于经营状况进行裁员、对这部分劳动者的就业地位发生威胁时,就容易发生劳动争议。 (3)有些劳动者为牟私利,不惜损害企业利益。市场经济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对劳动就业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许多劳动者一改过去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劳动就业观念,调换工作、辞职等现象目前已十分常见。而这些做法一旦与企业经营需要发生冲突时劳动争议就有可能发生。更有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劳动者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擅自解除劳动合同或者不辞而别甚至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3、组织原因:企业缺乏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 企业内部的自我协调机制在稳定劳资关系、缓解劳资纠纷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目前企业缺乏劳动关系的自我协调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作用未充分发挥:

  • 关于食油生产问题的模型_工商管理论文

    关于食油生产问题的模型_工商管理论文 关于食油生产问题的模型 摘要 在这篇论文中,分析了关于如何安排生产中各事项以实现总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在问题一中考虑各个约束条件建立了线性规划模型,用LINGO软件编程求解出最优生产安排,最优解为最大利润238231.5元,其中生产量为540000元,购买原料油的成本费用为247035元,存储费用为54733.8元。问题二中我们利用一中的模型,随着价格的增加公司利润减少,最后趋于平稳。在问题三中加入了新的约束条件,我们通过添加了相应的0-1变量将它们附加到了原来的模型中再次求解,得出最优解最大利润218976.9元,其中生产量为503999.996元,购买原料油的成本费用为228346元,存储费用为56676.85元。 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灵敏度分析,分析了各个变量和约束条件对目标函数的影响。 问题的提出 食油厂通过精炼两种硬质原料油和软质原料油,得到一种食油,以下简称产品油。硬质原料油来自两个产地: 产地1和产地2,而软质原料油来自另外三个产地: 产地3, 产地4 和产地5。据预测,这5种原料油的价格从一至六月分别为下表所示, 产品油售价200元/吨 。 硬质油和软质油需要由不同生产线来精炼。硬质油生产线每月最大处理能力为200吨,软质油生产线最大处理能力为250吨/月。五种原料油都备有贮罐, 每个贮罐容量均为1000吨, 每吨原料每月存贮费用为5元。而各种精制油以及产品无油罐可存贮,精炼的加工费用可略去不计,产品销售没有任何问题。 产品油的硬度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它取决于各种原料油的硬度以及混合比 例。 产品油的硬度与各种成份的硬度以及所占比例成线性关系。根据技术要求, 产品油的硬度必须不小于3.0而不大于6.0。硬质1、硬质2、软质3、软质4、软质 5等各种原料油的硬度为:8.8,6.1,2.0,4.2,5.0,其中硬度单位是无量纲的, 并且这里假定精制过程不会影响硬度。 假设在一月初, 每种原料油有500吨存贮而要求在六月底仍保持同样贮备。 (1) 根据下表 预测的原料油价格, 编制逐月各种原料油采购量、耗用量及库存量计划, 使本年内的利润最大。 (2) 考虑原料油价格上涨对利润的影响。据市场预测分析, 若二月份硬质原料油价格比表中的数字上涨%,则软质油在二月份的价格将比表中的数字上涨2%。 相应地三月份硬质原料油将上涨2%,软质原料油将上涨4%, 依此类推至六月份。试分析从1到20的各种情况下, 利润将如何变化? (3) 附加以下3个条件后, 再求解上面的问题: ① 每一个月所用的原料油不多于三种。 ② 若在某一个月用一种原料油, 那么这种油不能少于20吨 。 ③ 若在一个月中用硬质油1或硬质油2, 则这个月就必须用软质5。 原料油的价格(元/吨) 硬质1硬质2软质3软质4软质5 一月110120130110115 二月130130110 90115 三月110140130100 95 四月120110120120125 五月100120150110105 六月 90110140 80135 模型的分析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安排采购,生产和存储而使利润最大化的问题。公司的利润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一是购买每一种原料油的费用,二是成品油的销售费,三是没有炼制的原料油的存储费。购买原料油的成本费与购买每一种原料油的数量和每一种原料油的价格有关系,应该是价格高的原料尽量少购买,价格低的原料多购买。由于销售成品油的销售额的价格恒定不变为200(元/吨),所以销售额只与成品油的产量有线性关系,因此尽可能增加成品油的产量,以增加销售额。要想增加成品油的产量就必须增加每一种原料油的购买量,这样又会引起成本的增加,还有生产能力的限制,因此这是矛盾的,但是在这过程中一定存在一个最优的方案使得这两个目标最大。存储费用与存储原料油总数量存在一种线性关系,存储原料油的数量越少存储费用越少,尽量保证存储的原料油总量少,相应的购买的原料油的量应该尽量少。这三个因素是互相影响的,既是矛盾的又是联系的。因此我们考虑建立线性规划的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每月月初购买原料油; 假设每月的库存量为月底生产完后的剩余量; 假设炼制过程没有质量损失; 假设每月没用的原料油到下个月时都是存满一个月的; 假设生产出的食油均能在当月卖出; 假设第六个月的库存费用算入前半年的费用支出里。 模型符号 在第i月第j类油的购买量(吨); 在第i月第j类油的耗用量(吨); 在第i月第j类油的库存量(吨); 第i月第j类油的单价(元/吨);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 针对问题一建立关于它的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是利润的最大化。 利润=生产销售额(200)-购买原料油的成本费()-存储费()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硬质原料生产约束: 软质原料生产约束: 硬度限制: 存储量限制: 连续约束(生产,购买,库存之间的关系): 非负性: 我们根据以上分析建立的线性规划模型,运用lingo软件编程(程序和运算结果见附录1)求解,得到了问题的最优解,公司的最大利润为238231.5元,其中生产量为540000元,购买原料油的成本费用为247035元,存储费用为54733.8元。具体的采购,生产和库存方案下表。 月份原料油购买量(吨)对目标函数值的影响(元/吨)生产量(吨)对目标函数值的影响(元/吨)库存量(吨)对目标函数值的影响(元/吨) 一月硬质10.00000025.0000096.296300.000000403.70370.000000 硬质20.00000035.00000103.70370.000000396.29630.000000 软质30.00000025.000000.0000002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40.00000025.0000037.500000.000000462.50000.000000 软质50.00000030.00000212.50000.000000287.50000.000000 二月硬质10.00000040.00000159.25930.000000244.44440.000000 硬质20.00000040.0000040.740740.000000355.55560.000000 软质30.0000000.0000000.0000002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4287.500000.00000025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50.00000025.000000.0000000.000000287.50000.000000 三月硬质10.00000015.0000085.185790.000000159.25930.000000 硬质20.00000045.00000114.81480.000000240.74070.000000 软质30.00000015.000000.0000002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40.0000005.0000000.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5462.500000.00000025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四月硬质10.00000020.00000159.25930.0000000.0000005.000000 硬质20.00000010.0000040.740740.000000200.00000.000000 软质30.0000000.0000000.0000002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40.00000020.00000250.00000.000000250.00000.000000 软质50.00000025.000000.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五月硬质1159.25930.000000159.25930.0000000.00000015.00000 硬质20.00000015.0000040.740740.000000159.25930.000000 软质30.00000025.000000.00000015.92593500.00000.000000 软质40.0000005.000000250.00000.0000000.00000030.00000 软质50.0000000.0000000.0000001.481481500.00000.000000 六月硬质1659.25930.000000159.25930.000000500.00000.000000 硬质2381.48150.00000040.740740.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30.00000010.000000.00000033.70370500.00000.000000 软质4750.00000.00000025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50.00000025.000000.00000035.92593500.00000.000000 问题二: 现在我们考虑当原料油价格上涨时最优生产方案的变化和最大利润的变化。由题意可得以下的价格上涨趋向: 月份123456 硬质油(x%)112345 软质油(x%)1246810 由此我们可得价格变化矩阵:,变化后的价格为: 我们看x取从1到20各个数时变化的二十个新的价格矩阵,并代入原来的线性规划模型中求解,同样用LINGO求解。得到二十个模型的最优解如下表:(由于数据很多在这里我们只关注最优值的变化,所以没有附上全部数据) x12345678910 利润(元)225179212127199075186024173809163767153798145707140141134824 x11121314151617181920 利润(元)132357129890127942126292125842125392124942124492124042123592 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作出最大利润随价格涨幅的变化曲线图,见下图。 从图中不难发现,在x=8之前,最大利润随x的增大而基本呈线性的减小,而在x>8仍然在减小但是减幅开始减小,最后曲线趋于平坦。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可知道,当x增达到一定程度时,从二月开始许多原料油价格将超过成品油价格,因此在这时公司肯定会避免购买这些原料油而是尽量购买较为便宜的原料以供继续生产,这样才可以保证亏损额不至于继续增加,当x继续增大时(x>20),二月份以后的所有原料油价格均将超过成品油价格,只有第一个月份的油价保持不变,小于成品油价格,因此公司只会在一月采购一些原料油以供生产来减少亏损额,这样公司生产方案就会固定下来,从而最大利润也固定下来。通过计算可知,当x≥25时,公司所能得到的最大利润稳定一定的值不再继续减少。另外还可发现,在0-8之间公司的最大利润与x简单的成线性关系,因此在这断区间上可以拟合出一条直线用于计算x在0-8之间变动时的最大利润而不必再将x带入程序计算,从而简化计算。 问题三: 在这一问中我们考虑对食油生产中附加新的条件后的求解: 在配料中限制成分的数目:每一个月所用的原料油不多于三种。 不考虑某种小量的成分:若在某一个月用一种原料油, 那么这种油不能少于20吨 。 把“逻辑条件”加在各成分的混合物上:若在一个月中用硬质油1或硬质油2, 则这个月就必须用软质5。 我们考虑通过添加0-1变量来附加这些额外的条件,在这里我们设 这样我们就可一建立新的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硬质原料生产约束: 软质原料生产约束: 硬度限制: 存储量限制: 连续约束(生产,购买,库存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月所用的原料油不多于三种: 使用的原料油不能少于20吨及生产的上限: , 若在一个月中用硬质油1或硬质油2, 则这个月就必须用软质5: 非负性: 我们根据以上分析建立的线性规划模型,再次运用lingo软件编程(程序和运算结果见附录2)求解,得到了问题的最优解,公司的最大利润为 218976.9元,其中生产量为503999.996元,购买原料油的成本费用为228346元,存储费用为56676.85元。具体的采购,生产和库存方案下表。 月份原料油购买量(吨)对目标函数值的影响(元/吨)生产量(吨)对目标函数值的影响(元/吨)库存量(吨)对目标函数值的影响(元/吨) 一月硬质10.00000030.00000155.00000.000000345.00000.000000 硬质20.00000035.000000.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30.000000163.97140.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40.00000025.00000230.00000.000000270.00000.000000 软质50.00000030.0000020.000000.000000480.00000.000000 二月硬质10.00000045.00000155.00000.000000190.00000.000000 硬质20.00000040.000000.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30.000000138.97140.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4190.000000.000000230.00000.000000230.00000.000000 软质50.00000025.0000020.000000.000000460.00000.000000 三月硬质10.00000020.0000085.185190.000000104.81480.000000 硬质20.00000045.00000114.81480.000000385.18520.000000 软质30.000000153.97140.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40.0000005.0000000.000000198.5185230.00000.000000 软质5580.000000.000000250.00000.000000790.00000.000000 四月硬质10.00000025.0000085.185190.00000019.629630.000000 硬质20.00000010.00000114.81480.000000270.37040.000000 软质30.000000138.97140.00000075.47302500.00000.000000 软质40.00000020.00000250.00000.000000230.00000.000000 软质50.00000025.000000.0000000.000000540.00000.000000 五月硬质1135.3704 0.000000155.00000.0000000.00000015.00000 硬质20.00000015.000000.0000000.000000270.37040.000000 软质30.000000163.97140.0000002.457144500.00000.000000 软质40.0000005.000000230.00000.0000000.00000030.00000 软质50.0000000.00000020.000000.000000520.00000.000000 六月硬质1655.00000.000000155.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硬质2229.62960.0000000.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30.000000148.97140.00000024.6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4730.00000.00000023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软质50.00000025.0000020.000000.000000500.00000.000000 模型的灵敏度分析 现在我们对模型的灵敏度进行分析,对问题一的求解中我们得到了相关的灵敏度分析的数据,即为表中对对目标函数值的影响栏。从表中可以看出: 二月份的第三、四种,三月份第五种、四月份第三种、五月份第一、五种、六月份第一、二、四种原料油的购买量对公司的总利润无影响,其他月份的其它类别的原料油购买量的增加将会导致公司总利润减少,实际上就没有购买这些原料油。而这些无影响的原料油中除了二月份的第三种,四月份的第三种和五月份第五种原料油没有购买外,其他的原料油均购买了。我们还可以发现购买的时间在后两个月,这可能是原来存储的原料油在前几个月内够用,在后两个月买是为了减少存储费用。另外,我们发现单价低的原料油购买的量就较多; 同样可以看生产,库存对总利润的影响,也均是将会导致公司总利润减少的不生产或不存储; 下面我们再利用对偶价格的理论对问题一进行分析(对偶价格见附录1),从结果中可以发现第2—13行的值不为零,其值从94到133不等,这是约束条件“每个月最多可炼硬质油200吨,软质油250吨”所引起的,即当约束条件“每个月最多可炼植物油201吨,非植物油251吨”时,公司的总利润将增加110+105+100+94+89+115+110+105+100+98+133=1159元,如果约束条件增大10吨时,即每个月最多可炼植物油210吨或者非植物油260吨,则公司的总利润将增加1.159万元;硬度的变化对总利润的影响很微小;库存量也应要尽量减少。 同样的原理我们可以对问题三进行分析。从上面的分析得到下面的结论:从长远的考虑,要从根本上增加公司的总利润,应该扩大公司的规摸,提高生产的能力。 参考文献 运筹学课本和课堂笔记

  • 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问题探讨(一)_工商管理论文

    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问题探讨(一)_工商管理论文 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问题探讨 【内容摘要】2006年江海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民营企业档案跟不上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维护自身利益、规避市场风险、保持企业健康发展。建立和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拓宽档案工作领域、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今后一个时期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要围绕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纳入依法治档的轨道,完善服务体系,加快民营企业建档步伐。 【关键词】 江海区 民营企业 档案 问题 探讨 目 录 一、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一)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2 (二)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2 二、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剖析…………….3 (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畏难思想……………………………….4 (二)民营企业档案疏于管理,档案意识不强…………………….4 三、对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建议…………………………….5 (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增强民营企业档案意识……………….5 (二)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6 (三)完善服务体系,加快民营企业建档步伐…………………….8 注释………………………………………………………………10 参考文献………………………………………………………….11 2006年, 江海区委、区政府以建设和谐江海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规模民营工业企业,民营经济得到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06年,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73户,增长39.52%;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金6791万元,增长2.10%;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20.32%。民营经济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继续上升,全年完成投资4.97亿元,增长43.63%。民营企业已经从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落后,向规范大、科技含量高、管理先进的方向发展。然而,作为真实记录民营企业建设过程,辅助民营企业不断发展的档案工作却十分滞后,跟不上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维护自身利益、规避市场风险、保持企业健康发展。建立和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已成为拓宽档案工作领域、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 江海区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水平与发展势头极不相称。由于民营企业管理的自主性不同于国有企业,没有主管部门,与政府部门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利,一切管理活动以增效、赢利为目标。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对档案工作都不够重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企业档案管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基本上还处于一种零起点的阶段。企业除财务部门建立了会计帐册外,对没有直接效益的如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有些企业虽有档案资料,但未经规范整理,大多只用文件袋或档案袋装着。其他如技术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等则由各科室、车间或公司主要负责人自行保管,未能形成集中统一的规范管理。 (二)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档案意识。民营企业往往只注意抓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销售,忽略了档案在生产经营中的凭证和信息作用,忽略了对档案的必要投入,档案工作处于“无意识、无制度、无人员、无库房、无设备、无经费”的“六无”状态。一些企业领导将档案工作简地理解为“保密资料”的保管,认为企业无密可保,所以不需要档案工作。不了解健全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还可要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管理支持,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档案管理分散无序。企业档案的涉及面广,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有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基本建设、设备仪器、市场营销、合同契约、房地产等方面。特别是企业的信用信息、权属凭证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保证。江海区民营企业各类档案资料分散保存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规模较小、处于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企业,档案分散在家族成员中保管,企业科技档案只交给“家族内部人”进行封闭管理,用档案袋随便装上,和资料放在一起,无分年度,无分内容,甚至没有编号,鱼龙混杂。一些企业的档案只放在会议室的桌面上,连装具都没有,更谈不上保护档案的完整;有的虽有一定规模但内部管理与企业发展规模脱节,企业档案分散保管在各个具体经办的职能部门,如财务档案保存在财务部、技术档案保存在技术部、设备档案保存在设备部、文书档案保存在办公室,虽然各部门都保存档案,但各部门之间互相封闭,各自为政,整体上仍处于零散、无序状态,造成档案管理混乱。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专利商标、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工艺配方等涉及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的档案,关系到企业权益的各种权属凭证和体现企业信誉的信贷、税费缴纳、质量、资产、资质、审计等方面的档案没有注重收集保管好,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经济往来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通常难以快捷、齐全地出示全部档案凭证。临急四处收集,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往往因举证不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部分民营企业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有疑虑,担心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担心干扰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愿意接受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和服务。 二、江海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剖析 江海区管辖区域主要是城郊结合部,原来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小。近年来,积极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民营企业才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于民营企业开办的时间比较短,不少企业还经历着创业、原始积累的过程,作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档案工作也相对比较落后,这是客观原因之一。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缓慢,难于开展的原因还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畏难思想 省档案局、省工商联于2003年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民营企业档案服务工作的意见》,2004年为加快广东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召开了全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如何贯彻《意见》和座谈会的精神,还是比较重视的。邀请企业召开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议,开展民营企业档案登记工作,以摸清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实况,进一步了解民营企业对档案部门的需求。同时还汇同区经贸局到一些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进行调研,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得到了初步的开展。但是,部分档案业务人员存有这样的想法,认为民营企业档案属于私人财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介入缺乏法律依据,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另外,主动到民营企业去征询建档的意见,提供服务,往往得不到民企的热情回应,工作只属一头热。民营企业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不支持,例如开展民营企业档案登记工作,仅1家企业填报了档案情况,反应相当冷淡。再加上民营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行业复杂,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变动频繁;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少、任务重、指导力量不足,对如何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缺乏可行的、成熟的经验。所以,对这项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面铺得不够广,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必要的手段,工作局面未能真正打开。 (二)民营企业档案疏于管理,档案意识不强 1、档案意识淡薄,档案工作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民营企业普遍认为档案工作不产生经济效益,是一项浪费人力、物力的工作。有些企业经营者简单地认为:“档案无非是‘资料保存’,个人保管好就得了,不需要归档”;有的则认为:“搞档案会丢失机密,还是放在自己手中最保险”。由于对档案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他们只注重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而忽略了如何运用档案信息进行企业管理。许多企业甚至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的日常工作范畴当中,对档案工作没有从人力、物力上进行必要的投入,档案工作在这些民营企业中难以开展。 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档案疏于管理。目前,民营企业大多数没有设立档案室和专职档案员,即使有极少数规模比较大一些的民营企业设立了档案室,档案工作人员也多数为兼职,且兼职较多。兼职档案员或者临时保管档案资料的人员绝大部份都未经过档案部门的专业培训,缺乏必要系统的档案知识和实操技能,档案管理极不规范,同时,又没有建立符合企业实际,切实可行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致使企业档案处于一种随意、自流的状态。有些民营企业虽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愿望,但却苦于没有称职的档案管理的人员。对于如何规范地管理档案,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档案,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些档案材料该收集齐全,或收集上来后不知如何进行整理。

  • 评价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战略_工商管理论文

    评价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战略_工商管理论文 摘要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本文采用定性的、动态的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战略。在借鉴国际工业化实践基础上,面对着新的时代背景,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得出我国工业化道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及其发展战略。 关键字:资本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引言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在建国初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增长的方针,当时是为了迅速奠定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另外它实行了赶超的战略,当时是在中国特定的背景下实行的。改革开放以后,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重工业优先增长的这样一种片面性的做法。从80年代初开始,实行了向轻纺织工业倾斜的政策,鼓励支持轻纺织工业的发展,调整重工业过度、轻工业过轻、市场消费水平供给不足这一局面。 从90年代后期以来的十年,特别是1998年以来又出现重工业重新高度增长的这样一个局面,这种高速增长大概数据是,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重工业增长率要超过轻纺织工业,当然轻纺织工业也增长得很快,但是它比重工业要慢四个百分点。它增长的结果就是重工业与轻工业在增长值中的比重值发生了这样一个变化,在整个增加值构成中2003年重工业占到64.3%,2004年达到65%,轻纺织工业增长值达到35%。 一、概念与理论基础 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重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劳动密集型产业指的是在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占用劳动力较多,资本和技术的有机构成相对较低,劳动比重相对较大的这部分经济,一般为传统的产业、行业、企业和传统的产品生产。 现代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说明,长期的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技术进步。这是因为,没有技术进步,随着人均资本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最终人均产出的增长就会停滞。一个国家要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就应该不断推动技术进步。然而,经济增长理论只是从总体上进行分析,而且一般都在封闭经济假设下进行,而技术进步一般不会在一个国家各个部门同时都发生,并且现在的经济往往都是不断开放的经济。这样,不同的技术进步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是相当不同的。 图1中的等产量线上的各点代表生产既定数量的某一产品的各种可能生产技术或所需要的不同的资本和劳动的组合。A点代表的技术比B点更为劳动密集。C、C1、D、D1是等成本线,等成本线的斜率代表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在一个资本相对昂贵而劳动相对便宜的经济里,生产既定数量的产出采纳A点所代表的成本最低。当劳动的相对价格上升的时候,采用B点所代表的技术成本最低。 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并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市场经济中,如图1所示,一个企业只有在生产中采用最低成本的技术时才能长期生存。在图1中,如果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是C曲线,则采用A点代表的技术就是成本最低的,任何其他技术选择,如B点,就会导致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将使选择A点以外的各种技术的企业不具有长期生存能力。因此,在一个竞争市场中,给定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企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其技术选择。 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决定于该经济的要素结构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丰裕或稀缺程度。当劳动相对丰裕而资本相对稀缺时,等成本线类似于图1中的C线,当资本相对丰裕而劳动相对稀缺时,等成本线就会变化为类似于图1中的D线。因此,在一个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的生存能力取决于其技术选择是否位于经济的相对要素结构所决定的最低成本线上。 上面的讨论可以扩展到生产许多不同产品的一个产业,以及拥有许多不同产业的经济中去。如图2所示, I1、 I2、I3分别代表产业I中具有相同产出价值的三个不同产品的等产量线,三个产品的平均相对资本密集度从I1到I 3递增。如图2所示,一个企业的自生能力取决于其产品和技术选择是否位于最低成本线上,该线又是由经济的相对要素所决定的。 一个产业可由其所有不同产品的等产值曲线的包络线来代表。一个产业的等产值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该产业中以一个特定技术生产的某一特定产品,同一个等产值线上的所有产品都有相同的价值。如图3所示,一个有三个不同产业(用I、J和K三个产业等产值线表示)的经济,图上的三个产业有相同的产值。如果劳动相对丰裕,等成本线是C,则该经济在I和J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进入这两个产业并选择相应的技术生产产品I1(或J1)的企业就具有自生能力。假定随着资本相对丰裕度的提高,等成本线变化到D线,该经济的比较优势将相应变化,企业也只有将自己的产品或技术J1调整到产业J中的J2,或者转移到K产业并生产K1产品,才能继续保持生存能力。在I产业生产I1产品的企业就会丧失生存能力。 另外,对于给定的资本和劳动数量,如果技术进步在两部门之一发生,无论相对要素密集度如何,在不变的商品价格下,发生技术进步的部门的产出水平必然提高,而另一部门的产出水平必然下降。图4显示了技术进步后保持商品价格不变时要素价格的变动。假定初始的生产单位产量的资本密集型产品X和劳动密集型产品Y的均衡点分别为A和B,其中F是等成本线。两部门均衡的资本/劳动比例分别由Rx和Ry给出。技术进步发生在资本密集的X部门。X的等产量线X0下移,它与F1线(平行于F线)相切于A1。该点显示,技术进步后,可以用相对较少的资本和劳动生产出同样多的X产品。这意味着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成本的节约程度取决于等产量线X0或F曲线的下移程度。显然,如果F的斜率不变,该商品的价格就必然下降或部分工人失业。要使商品价格不变或使工人全部就业,技术进步的效应必须通过要素价格的调整来消化。由于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技术进步效应就要通过提高资本使用的价格和降低劳动的价格来消化。这在图中就表现为F曲线变得平坦,成为与X0和Y0分别相切于C点和D点的一条P线。 当然,如果我们假设技术进步发生在劳动密集的Y部门,其结果正好相反,Y部门的生产扩大,而X部门收缩。但是无论技术进步发生在哪个部门,生产扩大部门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收入会增加,而生产收缩部门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收入会减少。只是生产扩大是由商品价格提高引起的,而商品价格不变,生产扩大由技术进步(实际成本下降或生产者实际价格提高)引起。显然,如果技术进步后要素价格不能发生变化,两部门生产中的资本/劳动比例也就不会变,这时就会发生要素供求的不平衡。如果这种不平衡不能由要素市场来调整,某种要素就会供不应求,而另一种要素就会失业或闲置。 由于大多数的技术进步发生在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者换句话说,技术密集的产业往往也是资本密集或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因此,对中国这样非技能劳动相对丰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推动技术进步很可能是不利于非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和收入分配的。 技术进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一些人便以此为依据,否定劳动密集型产业。固然,由于人类追求自身自由和资源稀缺状况等因素的作用,技术进步的总趋势是以资本替代劳动。但是,在技术进步具体而漫长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以资本替代劳动,而是表现为多种形式。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节省劳动的技术进步、节省资本的技术进步和资本-劳动比例保持不变的中性的技术进步。因此,不能认为实行技术进步就是发展资本密集型经济而否定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要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利用我国外生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就意味着我国要更多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推动技术进步,就意味着我国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如果说一国长远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技术进步,那么,更多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尽快赶上发达国家似乎是不利的。但是如果说技术越是先进的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相对越少,那么,要推动技术进步,发展高科技产业,就会面临如何解决我国大量的非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老百姓过上小康日子的起码条件和门路。解决再就业问题,首要的是开发就业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找到一份工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失为最现实选择。遗憾的是,一谈起密集劳动,许多人就简单地把它当成“落后生产力”的代表。 在不少人眼里,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切入经济高速运行的“快车道”,应当全身心地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没有错,但不能顾此失彼,冷落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当看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就业门槛高,就业容量也有限。而眼下的下岗、失业人员,多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术单一,迈得过如此高门槛的人不多。相比之下,纺织、服装、食品、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用资金少,吸纳劳动力多,能为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找到出路,解决再就业的作用直接。 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是我们愿意不愿意的事,而是有客观必然性。中国之大,即使经济发展到高度发达阶段,也不可能所有企业都集中于高精尖,都生产计算机而没有做袜子的,企业涉及领域多样化、全面化乃是必然。况且目前工业化的坡我们才爬了一半,多层次的经济结构更决定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如此说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是大量排挤劳动力的过程,也不意味着抛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作用和地位不应被忽视。有的地方盲目抛弃一些传统产业,跟风式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充分发掘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扩大再就业方面的能量。各产业的发展都应根据比较成本原则,在保证产品技术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多使用劳动力。 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要着力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即目前技术不能替代人工作业的,或者能够替代但成本太高的、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第一产业,应引导和鼓励它们尽可能地选择资本密集型的技术,以期推动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对于第二产业,应鼓励其采用劳动密集和先进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对于第三产业,则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从发展经济来说,促进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节约 建设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因为,有些产品既可采取高新技术生产,也可采用中间技术和传统技术生产,但投资却可能大不相同。在我国建设资金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不能一味追求高新技术。发展和采用劳动密集型经济,有可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它们往往生产成本更低,经济效益更好。何况也有一些产品和服务在现代条件下,是无法用高新技术取代的。像农业中的蔬菜、瓜果、花卉生产,国内外市场和社会需要量越来越多,但只能依靠劳动密集型经济来生产。 三、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我们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了。在市场经济下,考虑问题必须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市场的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更要这样。 第二、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创名牌保名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市场的竞争力。 第三、注重特色。在市场经济下,什么都要讲究特色,突出特色。因为有特色才有辐射力,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才能吸引人来观光和购买,才有产值和效益。千篇一律是绝对不行的。这一点在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中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国实行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方式,是由其国情决定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新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也必须遵循而不是背离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稀缺,人均资源拥有量少。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以密集地使用劳动力资源,同时节约资本和自然资源。当然,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不是不要技术进步,而是要求技术进步必须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而节约资本和自然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我国经济要逐渐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我们确实要依靠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例如劳动力成本低、有一定的技术专长的生产,来参与国际间的分工和协作。只要有市场,有竞争力,就要发展。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出口劳动力,在海外承包工程项目,直接生产产品。 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对广开就业门路,促进和扩大就业有着非常的意义。因为这一部分经济所需要的劳动力最多。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就要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企业、产品放在首要位置,当作我们重要的职责。在这个问题上,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且还要继续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方针政策,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多想办法,具体地落实这些方针政策,使劳动密集型经济切实地发展起来,缓解就业压力。所以,我国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发展前景必定是美好和光明的。

  • 关于中国烟草企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_工商管理论文

    关于中国烟草企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_工商管理论文 关于中国烟草企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李景武 中国烟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年创利税占国民经济十分之强,仅去年就为国家创利税逾两千亿元,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烟草企业和国际上发达的烟草大企业相比,既有优势,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自身的不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烟草企业;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之后, 在世界贸易组织大原则的框架下,更要充分看到烟草行业的劣势,其集中表现在所辖企业规模还比较小、管理水平差、职工素质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世界级大品牌等等。因此,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辨正地看,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研究和探讨这一关系到烟草行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以实现中国烟草行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烟草行业现状调查 中国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国家烟草专卖局(总公司)对全国烟草行业“人、财、物,产、供、销,内、外、贸”进行集中统一管理。1982年1月,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条例》,正式确立了国家烟草专卖制度;1984年1月,烟草专卖局成立;199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1997年7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 烟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国家烟草专卖体制。全国烟草行业现有包括深圳、大连在内的33家省级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16家工业公司,近六十家卷烟工业企业,1000多家商业企业,以及烟叶、卷烟销售、烟机、物资、进出口等全国性专业公司和其他一些企事业单位,全行业职工50余万人。中国烟草行业实行专卖专营体制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烟草行业管理体制的优势,立足长远,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改革,强化专卖执法,推进科技进步,狠抓基础管理,大力进行改革、创新与整合,进行强强联合,重组再造,促进了经济效益不断大幅度提高。自1982组建到去年末,已经累计实现工商税利15778亿元,为增加国家财政积累、满足市场消费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国烟草的发展必须从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力打造中式卷烟,以迎接世界烟草列强对中国烟草的强烈冲击,所以,中国烟草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有自身的发展优势,更有庄严的挑战。中国烟草虽然在本土具有极大的天时地利优势,但切不可以掉以轻心,因为世界上先进的烟草业早已对中国烟草市场虎视眈眈,欲与中国烟草分一杯羹,中国烟草必须正视自己,发挥优势,强强联合,进一步加大创新、整合力度,改变中国烟草现有的劣势地位,最终达到跨国经营的良好目的,实现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一) 中国烟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是烟草企业发展的最好良性循环阶段。中国烟草企业与世界上先进的烟草企业比虽然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但是,企业量大面广,经营灵活,从总体说,成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中国烟草近两年来加大了改革和整合力度,逐渐关小并大,成立了一系列以上海烟草集团、红塔烟草集团、红云烟草集团等,烟草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正在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也越来越大。 1、中国烟草企业是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中国烟草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国家是绝对的产业占有人,其生产和经营现在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是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的行业,所需就业人员数量大,能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诸如烟叶收购期、烟叶烘烤期、烟草网建过程中等等各个生产和经营环节,都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中国烟草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人员技术装备率与世界上发达的烟草企业相比还比较低,可以最大限度地以劳动代替资本,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烟草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远远高于其他企业,成了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这也是烟草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贡献之一。 2、中国烟草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国烟草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世界先进的烟草业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很难经受国际上大的市场冲击。中国烟草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稳占国内市场份额,从而实现进一步的跨国经营的目的,必须充分发掘中国烟草企业的内部潜力,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经营理念创新等等,以提高烟草行业自身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未来的中国烟草市场必然是众多的国内外各种经济类型与性质不同的企业并存,互相影响,互相竞争的国际化大市场,阻止了垄断行为的继续发生,刺激了有效需求的增长,从而使企业更加充满了活力,烟草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但是,烟草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具有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在过去,中国烟草一直处于完全垄断的竞争市场中,烟草企业始终处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不愿冒创新的高风险。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烟草企业面临严峻的危机与挑战。那麽,烟草企业如何成为市场的主力军,稳占国内外烟草市场,实现跨国经营呢?那就是烟草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来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从而推动全烟草行业的技术创新,增强中国烟草企业抗风险能力。 3、中国烟草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烟草企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中国烟草行业组建以来到去年末二十多年间,烟草企业实现利税已经15778亿元,最高中国烟草企业为国家上缴利税已占国民经济的十分之一强,连续多年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利税大户,是国家的支柱行业,对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此,解决当前面对加入《世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国烟草如何发展问题,就要把大力发展烟草企业放到战略位置上来,从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环境发展上打造中式卷烟。只有这样,中国烟草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拉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中国烟草企业是培养企业家的摇篮 烟草企业可以说是从白手起家开始的大型国有企业,国家投资少,但整个中国烟草企业的回报率却极高,2004仅一年五十多万人的烟草行业就实现利税两千多亿元。1982年对于烟草人来说始终生难忘的,老一代创业时的烟草人脑海里不会忘记上无一砖一瓦,下无良田一亩,借住在简陋的砖草房里办公,进行着艰苦创业。烟草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穷到富,到今天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里我们不可泯灭的是一代代新老企业家们的光辉业绩,是他们率领烟草企业的广大员工打造了今天如此辉煌的烟草行业。烟草行业的企业家们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而创新正是企业家所必备的内在本质,烟草企业因此成为企业家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大舞台。 由于中国烟草企业活跃在竞争变化十分激烈的领域,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敬业精神,风险意识和决策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的烟草企业家。烟草行业的企业家们随着企业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而与企业一同成长,由能够在市场舞台上驾驭小企业成长成为驾驭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的企业家。目前,中国烟草正处于经济与体制转轨过程,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领袖群伦的企业领袖。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对于企业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烟草要想得以永续发展,必须打造自己的如张锐敏、松下幸支助、李嘉诚式的企业家队伍。 5、中国烟草企业是一支思想政治作风强,敢打善拼的职工干部队伍。 中国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有力地保证了中国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主要源于烟草行业有一大批思想素质高,业务素质强,敢打善拼的职工干部队伍,有效地利用法律法规,极大地维护了烟草经营秩序和保护了“国家利益及广大消费利益”,使中国烟草行业平稳、健康、和谐发展,这是有力的政治与思想保障,为烟草经济的发展站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 中国烟草企业的组织结构类型和组织形式 烟草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烟草企业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分设若干个管理层次和管理机构。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责权限以及相互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信息沟通方式,从而形成上下左右协调配合的框架结构,就成为烟草企业的组织结构。而烟草企业组织形式是企业的产权构成形式,中国的烟草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独资企业。但是,不同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企业。这四种企业的组织形式,各有利弊。选择何种组织形式从根本上讲是为了获得一种有效的协调机制。它的存在旨在引导人、财、物的合理流动,以最低成本达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实现效益最大化。 因此,烟草企业在选择组织形式时,应根据其行业特性,自身的经济实力及经营管理能力、资金能力、企业规模大小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组织形式。根据烟草目前状况来看,国有制组织形式占绝大部分,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数量相对较少,私有企业形式目前还没有,这同世界范围内烟草企业组织形式有一定区别,只不过中国烟草统为国有独资而已。 (三) 烟草企业融资状况 从目前烟草行业来看,烟草企业融资的现状可概括为融资渠道单一和融资手段缺乏。烟草企业的外部融资集中于银行贷款。烟草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可能性极小,中国烟草行业只有浙江大红鹰一家,因此烟草企业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这与烟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极不相称。造成烟草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烟草企业自身方面的原因,二是中国烟草由于发展基础差,经营和管理机制落后,技术水平低,人才缺乏,全球性反烟浪潮迭起等原因,造成政府相对忽视了对烟草企业融资方面的扶持,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如此,在烟草企业资金融通方面没有予以相应的更大的优惠政策;在发展直接融资,培植资本市场时也相应忽视了烟草企业的需要,这是烟草行业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中国烟草企业的营销 目前,低水平的高度竞争是烟草企业主要面临的营销环境。所以,烟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在市场低迷时,它们既不可能像重点国有企业一样得到诸如政府政策倾斜,也无力靠自身来左右市场,似乎更容易陷入困境。然而,中国烟草企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极具抗风险能力的企业。如果掌握了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积极面向市场,采用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烟草企业要实现跨国经营,得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目标,就必须深刻研究国际国内烟草企业营销策略,探询中国烟草发展的大趋势,实现创新性营销,营销的创新与发展不但是烟草企业成长的原动力,更是烟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对烟草企业营销策略的深入研究意义非常重大,是中国烟草在世界烟草舞台一争雌雄的必备利器。在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告诉我们,极具计划经济色彩的烟草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改革、创新、整合、再造的进程中迅速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培养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世界烟草经济的竞争中,充分发挥中国烟草自身的优势,才能够使中国烟草在世界全球化经济的大潮中立稳脚跟,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